CN111586114A -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114A
CN111586114A CN202010333491.7A CN202010333491A CN111586114A CN 111586114 A CN111586114 A CN 111586114A CN 202010333491 A CN202010333491 A CN 202010333491A CN 111586114 A CN111586114 A CN 111586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network address
data packet
servic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34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卓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34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从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其包括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第一网络地址,且在上行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第一网络地址将上行数据包发送至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二网络地址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目标中心服务器。

Description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比于4G(4th-genration,第四代)核心网对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支持能力不足而带来的种种问题,5G核心网在架构中就考虑了支持边缘计算的需求,在网络层面和能力开放层面都支持边缘计算。在网络层面,5G核心网支持多种灵活的本地分流机制、支持移动性、支持计费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以及合法监听。对于本地分流机制,5G核心网支持上行链路分类器(Uplink Classifier,ULCL)功能和BP(Branch Point,分支点)功能。
但是,当边缘服务器和中心服务器没有直接连通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5G核心网只能支持业务的单点处理,即业务由中心服务器处理或者由边缘服务器处理,不能支持业务同时需要中心服务网和边缘服务器处理的场景。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在边缘服务器和中心服务器没有直接连通的情况下的业务的多点处理。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接收响应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实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单元,用于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下行响应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上行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行业务请求包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目标服务器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业务路由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下行响应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业务路由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第二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一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实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分流转发策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分流转发策略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第三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二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策略规则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三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隧道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上行数据包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上行数据包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然后,目标用户终端可以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这样,当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时,可以将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后,再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从而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将根据该上行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数据包再发送至中心服务器进行下一步的处理,由此可以实现在边缘服务器和中心服务器没有直接连通的情况下的业务的多点处理,即业务同时经过边缘服务器和中心服务器的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或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ULCL分流架构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支持边云协同的架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支持边云协同的架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业务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将针对目标UE网络地址的AF请求传输到目标PCF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处理AF请求以影响未由目标UE网络地址标识的目标PDU会话的流量路由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2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或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用户终端101、102,网络103和服务器104。网络103用以在用户终端101、102和服务器1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用户终端101、102通过网络103与服务器104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其中,用户终端101、102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连接到网络103能力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游戏手柄,智能家居等等。
服务器1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用户终端101、102所进行操作的装置提供支持的业务调度服务器和后台管理服务器。业务调度服务器和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终端。服务器104根据部署位置可以分为边缘服务器和中心服务器。在用户终端101(也可以是用户终端102)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用户终端101可以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业务调度服务器可以响应该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业务调度服务器可以向用户终端101发送下行响应信息,该下行响应信息可以包括该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该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用户终端101可以向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上行数据包,并将该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用户终端101的网络地址和该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同时还在该上行数据包中设置该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这样可以根据该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将该上行数据包发送至目标边缘服务器,当目标边缘服务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包后,目标边缘服务器可以对用户终端101的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可以进一步根据该上行数据包中的该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将该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目标中心服务器。
应该理解,图1中的用户终端、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服务器104可以是一个实体的服务器,还可以为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云端服务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用户终端、网络和服务器。
图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计算机系统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201、ROM 202以及RAM 203通过总线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205也连接至总线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2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2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209。通信部分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205。可拆卸介质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2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和/或装置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Radio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例如,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如图4或图7或图8或图9或图10或图11或图12或图13所示的各个步骤。
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部分术语进行说明。
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5G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实现5G网络的能力面向应用服务器的能力开放。可以实现将5G网络内部的信息,比如终端位置信息、终端漫游状态等信息提供给应用服务器。同时,NEF也可以与边缘计算结合,面向部署在MEC的业务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提供信息或者能力等。
AN(access network,接入网络):是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和终端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这里可以是指连接到5G核心网的包含4G基站,或者5G基站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和/或non-3GPP(non-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比如wifi,固定网络接入等)接入网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络。
RAN: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一个设备(例如,一个移动电话,一个计算机,或任何被远程控制的机器)与核心网(Core Network,CN)之间,提供两者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NF(network function,网络功能):3GPP采用或3GPP定义的在一个网络里的网络功能,它拥有定义的功能行为和3GPP定义的接口。
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负责接入认证、授权以及移动性管理,也可以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和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之间的SM消息提供传输等。
SMF:主要负责会话管理功能,也可以具备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联协议)地址分配功能。在SM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全部或部分SMF功能: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括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和AN节点之间的通道维护;UE IP地址分配和管理(包括可选的授权);配置UPF的流量控制,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等。
UPF:通过建立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Session)来传输用户面的数据包,负责分组数据的路由、转发,以及对分组数据的策略执行等。在UP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部分或全部UPF功能:分组路由和转发(例如,支持上行链路分类器ULCL以将业务流分流到本地数据网络,支持分支点(BP)以支持多宿主PDU会话)等。
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在5G网络中,可以为用户终端配置PCF,以为用户终端提供不同的策略控制服务。
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AF可以通过NEF和5G核心网交互,类似于应用程序的控制侧。
UDR(Unified Data Repository),统一数据存储功能。
BSF(Binding Support Function),绑定支持功能,在部署多个PCF时,定义了BSF实现会话绑定,存储会话绑定信息。
相关技术中,在3GPP R17的MEC增强(study on enhancement of support forEdge computing in the 5G Core network)课题中,提出了一个在不同的N6-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进行业务协同处理的关键问题。该关键问题涉及到的典型的业务场景示例:
某种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边缘数据中心(下文称之为本地数据网络,即Local DN;或者MEC)中部署的业务服务器(下文称之为边缘服务器)处理后,需要继续被在核心云数据中心(下文称之为数据网络,即DN)部署的业务服务器(下文称之为中心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这个上行数据包需要哪些服务器处理是由业务侧的调度服务器(以下称之为业务调度服务器)决定的。
但是,对于该场景,当边缘数据中心和核心云数据中心之间没有直接连通时,如何实现业务的多点处理,在标准上暂无相关的研究。针对上述业务多点处理的场景,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业务多点处理的方案,用于解决当边缘数据中心和核心云数据中心之间没有直接连通时,实现业务的多点处理,多点处理主要包含边缘数据中心和核心云数据中心的处理。
为了能够缩短网络延迟,避免用户访问业务的路径迂回以及造成核心网的过负荷等,运营商总是希望用户能够就近访问业务。为了能够实现上述需求,在5G系统中引入了图3所示网络架构。图3称为上行链路分类器ULCL的方案,是相关技术的标准中定义的支持业务分流到边缘数据中心的架构图。
在图3的架构中,gNB是5G基站。其中,SMF可以决定在PDU会话(Session)的数据路径上插入一个ULCL,即在UE的用户面链路中插入了ULCL,使得I-UPF(intermediate-UPF,中间用户面功能)支持ULCL功能,可以根据SMF下发的数据过滤器来将UE的某些上行数据包分流到本地数据网络,即MEC,并且将来自中心服务器(center server)和边缘服务器(edgeserver)的发往UE的下行数据包转发给UE。I-UPF实现了对UE的单PDU会话的分流功能。当一个“ULCL”被插入到一条PDU Session数据通道中时,这条PDU Session就有了多个PDUSession锚点(例如图3中的两个PSA(PDU Session Anchor)-UPF),这些锚点提供接入同一个DN的多条不同的路径。
其中,插入或者删除一个ULCL是由SMF决定的,并由SMF通过N4会话来控制的。SMF可以在PDU连接建立时,或者在PDU建立完成后,决定在PDU会话的数据路径上插入一个支持ULCL的UPF。SMF可以在PDU建立完成后,决定在PDU会话的数据路径上删除一个支持ULCL的UPF。SMF可以在PDU会话的数据路径上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支持ULCL的UPF。UE不感知数据被ULCL转移,也不会感知到在PDU会话上插入或者删除了ULCL的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边缘服务器可以部署于本地数据网络(Local Data Network,以下简称为Local DN),通常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位于本地数据网络中,边缘服务器也可以部署在MEC平台上。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4实施例可以由目标用户终端来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10中,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业务调度服务器可以位于核心数据中心中。当目标UE发起与业务调度服务器的连接时,会先把该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到核心数据中心的业务调度服务器,核心数据中心的业务调度服务器可以根据目标UE发起的上行业务请求包的内容,判断对应的业务请求需要由哪些服务器来处理。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业务调度服务器决定对应的业务请求需要由边缘服务器中的某个或者某些服务器(即目标边缘服务器)服务,然后再继续由中心服务器中的某个或者某些服务器(即目标中心服务器)来服务,则业务调度服务器会确定该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IP地址2)。然后,业务调度服务器可以向AF发送包含目标UE的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IP地址1和IP地址2的业务路由请求,AF向网络的核心网控制面功能例如NEF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中包括AF请求,该AF请求中包括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也可以称之为ULCL分流地址)、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也可以称之为边云转发地址)、AF ID(identity,标识)和目标UE的识别信息,目标UE的识别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目标UE的网络地址(IP地址)和/或目标UE的标识信息。其中,目标UE的标识信息可以采用3GPP标准中的GPSI(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通用公开用户标识),当网络接收到该GPSI标识后,可以将其映射成网络内部的目标UE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该AF请求的信息,NEF发送AF的请求给UDR,UDR修改存储的AF的请求消息。目标PCF会在目标UE的目标PDU会话建立时签约该目标UE的AF请求消息的更新通知,UDR将AF信息变更通知消息发送给目标PCF。
在一些实施例中,NEF可以与BSF交互,确定目标PCF,然后,NEF将AF请求的信息发送给目标PCF。
本公开对目标PCF接收到该AF请求消息的路径不进行限制。
目标PCF根据该AF请求的信息,触发在该目标UE的IP地址标识的该目标UE的目标PDU会话上生成ULCL分流策略(以下称之为ULCL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以下称之为边云转发策略)。这两个策略的主要功能如下:
(1)ULCL分流策略:
由SMF下发给I-UPF,指示I-UPF将该目标UE的在该目标PDU会话上满足IP地址1的上行数据包分流到PSA-UPF-2(称之为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上。
(2)边云转发策略:
由SMF下发给PSA-UPF-2,指示PSA-UPF-2将该目标PDU会话上从N6接口接收到的目的地址是IP地址2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给PSA-UPF-1(称之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或者,指示PSA-UPF-2将该目标PDU会话上从N6接口接收到的目的地址是IP地址2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给I-UPF,指示I-UPF把在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转发给PSA-UPF-1。
PCF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生成ULCL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后,将ULCL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发送给SMF。SMF根据ULCL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生成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
例如,SMF触发在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上插入具有ULCL分流功能的I-UPF,如果该目标PDU会话已经有UPF可以作为I-UPF,则下发对应于该ULCL分流策略的ULCL规则给该I-UPF。即当I-UPF在该目标PDU会话上接收到该目标UE的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上行数据包时,将该上行数据包转发给PSA-UPF-2。
再例如,SMF将对应于边云转发策略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给PSA-UPF-2。即PSA-UPF-2从N6接口接收到源地址是该目标UE的网络地址,目的地址是为IP地址2的第一数据包时,会转发该第一数据包给PSA-UPF-1。
在步骤S420中,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业务调度服务器会将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发送给目标UE。
在步骤S430中,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用户终端可以是任意的一个UE,目标UE建立目标PDU会话后,可以通过gNB向I-UPF(具有ULCL功能)发送上行数据包,并标记该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为目标UE的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目的地址为处于MEC的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这样支持ULCL功能的I-UPF即可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获知该上行数据包是要发送至边缘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此时可以通过与MEC通信连接的PSA-UPF-2将该上行数据包发送至该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器。这里的目标边缘服务器可以是部署于MEC的任意一台或者多台边缘服务器,具体由目标UE设置的目的地址确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在该上行数据包的IP包头中封装第二目的地址,且将该第二目标地址设置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MEC中的目标边缘服务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包后,发现该上行数据包的IP包头中封装了第二目的地址,则目标边缘服务器将处理完该上行数据包后生成的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设置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并把该第一数据包通过N6接口发送给PSA-UPF-2。
PSA-UPF-2从N6接口接收到第一数据包时,由于该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转发地址相同,则会根据包检测规则,使用PSA-UPF-2中对应于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PSA-UPF-1或者I-UPF的CN(Core Network,核心网)Tunnel Info(核心网隧道信息)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封装,并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最终发送给PSA-UPF-1。
其中,CN Tunnel Info可以包括对应的PDU会话的UPF设备(例如这里的PSA-UPF-1、I-UPF和PSA-UPF-2)的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隧道的端点,对应的是一个UE或者一个UE的会话)与IP地址等参数。通常CN TunnelInfo由各UPF分配并通过对应的N4会话发送给SMF,本公开不对CN Tunnel Info的分配主体进行限制。
PSA UPF-1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包后,会将该第一数据包通过N6接口发送给核心数据中心的目标中心服务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是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的。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PSA-UPF-1和PSA-UPF-2,或者PSA-UPF-1、I-UPF和PSA-UPF-2上建立一个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通常是一种基于GTP(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 Protocol,通用无线分组业务隧道协议)协议的隧道,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是指建立在连接边缘数据中心和核心云数据中心的PSA-UPF-1和PSA-UPF-2,或者PSA-UPF-1、I-UPF和PSA-UPF-2上的数据传输隧道,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可以用于实现核心云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转发。其中,PSA-UPF-1连接中心服务器,PSA-UPF-2连接边缘服务器。
如果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是建立在PSA-UPF-2和PSA-UPF-1之间,则SMF会发送PSA-UPF-1的核心网隧道信息给PSA-UPF-2;如果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是建立在PSA-UPF-2,I-UPF和PSA-UPF-1之间,则SMF会发送I-UPF的核心网隧道信息给PSA-UPF-2,且SMF会发送PSA-UPF-1的核心网隧道信息给I-UPF。
本公开实施例中,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可以在建立具有ULCL功能的PDU会话时建立,也可以在SMF修改现有的PDU会话以增加ULCL功能时建立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也可以在SMF修改现有的PDU会话以增加新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时建立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支持BP功能的PDU会话,由于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实现方法与支持ULCL功能的PDU会话上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实现方法相同,本公开实施例中均以支持ULCL功能的PDU会话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下面对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建立于PSA-UPF-1和PSA-UPF-2,或者PSA-UPF-1、I-UPF和PSA-UPF-2上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可以是基于UE粒度的,即针对一个UE的一个PDU会话建立一个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只能传输该UE的该PDU会话的数据包。针对单UE的不同的PDU会话会建立不同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多个UE的不同PDU会话也会建立多个边云数据传输隧道。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建立还可以基于UPF粒度,即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对于两个相同的PSA UPF-1和PSA UPF-2链路上,或者三个相同的PSA-UPF-1、I-UPF和PSA-UPF-2链路上的所有UE都是有效的。多个UE可以共用同一个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这里该多个UE可以是通过不同的gNB连接到该链路上的,也可以是通过同一个gNB连接到该链路上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图5实施例中,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建立于PSA-UPF-1、I-UPF和PSA-UPF-2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此时可以不用在PSA UPF-1和PSA UPF-2之间建立直接的额外的连接,通过I-UPF来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
在图5的实施例中,基于上文定义的ULCL的分流方式,在建立具有ULCL功能的PDU会话时,SMF通过N4会话会同时触发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从连接MEC的边缘服务器的PSA-UPF-2到I-UPF,再到连接到DN中部署的中心服务器的PSA-UPF-1。通过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可以实现流量从MEC中部署的边缘服务器路由到DN中部署的中心服务器。
如图5所示,当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建立于PSA-UPF-1、I-UPF和PSA-UPF-2上时,对于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SMF可以分别与PSA-UPF-2、I-UPF和PSA-UPF-1之间建立N4会话,并通过与PSA-UPF-2的N4会话发送I-UPF对应于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CN Tunnel Info给PSA-UPF-2,并通过与I-UPF的N4会话发送PSA-UPF-1的CN Tunnel Info给I-UPF。SMF也会下发相应的包检测规则给各个UPF。当PSA-UPF-2接收到边缘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时,会根据已经接收到的包检测规则判断如何处理该第一数据包,并根据相应的处理规则对第一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在对应的PDU会话进行传输。再例如,SMF也会下发对应的包检测规则给I-UPF,根据该包检测规则,I-UPF可以获知来自PSA UPF-2的第一数据包是否需要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继续发送至中心服务器进行处理,并根据相应的处理规则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在对应的PDU会话上转发该第一数据包。
继续参考图5,目标UE通过gNB的N3接口在PDU会话-1(即目标PDU会话)上向I-UPF发送上行数据包,I-UPF再通过N9接口将目标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发送至PSA-UPF-2,PSA-UPF-2再根据上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将该上行数据包通过N6接口发送至MEC中的目标边缘服务器,该目标边缘服务器可以对该上行数据包进行处理。
在图6实施例中,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还可以直接建立在PSA UPF-1和PSA UPF-2上。即SMF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是否需要经过I-UPF,如果PSA UPF-1和PSAUPF-2之间可以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话,则可以直接在PSA UPF-1和PSA UPF-2之间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而不需要通过I-UPF。此时边云数据传输隧道不需要通过I-UPF,数据的传输更加快速及时,实现起来更简单。
如图6所示,与上述图5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SMF通过N4会话触发建立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时,将PSA-UPF-1的对应于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和相应的包检测规则发送给PSA-UPF-2,即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直接建立在PSA-UPF-1和PSA-UPF-2上,不经过I-UPF中转。
如果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建立在PSA UPF1和PSA UPF-2上时,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可以对建立了到PSA UPF1和PSA UPF-2上PDU会话的所有UE的数据包都适用,也可以只对单个UE适用。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业务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目标UE发起目标PDU会话建立流程。
步骤2、目标UE在该目标PDU会话上发送上行的业务请求数据包(即上行业务请求包),将该上行业务请求包通过gNB和PSA-UPF-1发送给业务调度服务器。
步骤3、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该上行业务请求包请求的内容,判断需要调度哪个业务服务器为该目标UE的请求服务。如果业务调度服务器决定需要先调度目标边缘服务器(IP地址1),然后再通过目标中心服务器(IP地址2)进行处理,业务调度服务器通过业务路由请求将该目标UE的网络地址以及该目标UE对应的两个目的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发送给AF。
步骤4、AF接收到包含目标UE的网络地址、IP地址1和IP地址2的该业务路由请求后,获知需要将该目标UE的请求先分流到IP地址1对应的目标边缘服务器,然后再发送到IP地址2对应的目标中心服务器。AF生成AF请求,并通过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将该AF请求发送给NEF,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中包含了AF标识(AF ID),目标UE的识别信息,在图7实施例中,目标UE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目标UE的IP地址(网络地址),以及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可选的,目标UE的识别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UE的标识信息。
步骤5、NEF从AF接收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根据该AF的AF标识或证书信息对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进行鉴权,判断该AF是否可以发起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如果NEF同意该AF请求,即鉴权结果为所述应用功能有权限发起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则NEF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给BSF,BSF根据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中的目标UE的识别信息获取到目标PCF ID,并执行步骤6。如果NEF拒绝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即鉴权结果为所述应用功能无权限发起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则会直接执行以下步骤9a,发送拒绝消息给AF,并可以携带拒绝原因值。
步骤6、NEF将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发送给上述目标PCF,包含目标UE的识别信息(包括目标UE的IP地址,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目标UE的标识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
步骤7、目标PCF从NEF接收到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目标PCF根据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生成ULCL分流策略,即把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上行数据包转发给PSA-UPF-2。同时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生成边云转发策略,让PSA-UPF-2把目的地址为IP地址2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PSA-UPF-1。PCF将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的ULCL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发送给SMF。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包含在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规则中。
步骤8、SMF从目标PCF接收到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后,触发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修改流程,建立ULCL分流策略和边云转发策略。即:
(1)SMF触发在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上插入具有ULCL分流功能的I-UPF,如果该目标PDU会话已经有UPF可以作为I-UPF,则下发对应ULCL分流策略的ULCL规则(上行分类器规则)给该I-UPF。即当I-UPF在该目标PDU会话上接收到该目标UE的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上行数据包时,将该上行数据包转发给PSA-UPF-2。
(2)SMF将对应于边云转发策略的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下发给PSA-UPF-2,同时包含PSA-UPF-1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CN TunnelInfo(对应图6);或者I-UPF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CNTunnel Info,并将PSA-UPF-1为该目标UE的该目标PDU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CNTunnel Info下发至I-UPF(对应图5)。即PSA-UPF-2从N6接口接收到源地址是该目标UE的网络地址,目的地址是为IP地址2的第一数据包时,会转发该第一数据包给PSA-UPF-1;或者先转发至I-UPF,指示I-UPF把在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转发至PSA-UPF-1。
步骤9a、SMF发起的目标PDU会话修改流程完成后,会向目标PCF发送响应消息,将目标PDU会话的修改结果发送给目标PCF。目标PCF将响应消息发送给NEF。NEF发送响应消息给AF。
步骤9b、AF发送响应消息给业务调度服务器。
步骤10、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下行的数据包即下行响应信息给目标UE,该下行响应信息中包含该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
步骤11、目标UE发送上行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设置为该目标边缘服务器的IP地址1,并在该上行数据包的IP包头中封装第二目的地址,且该第二目的地址设置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该上行数据包发送到I-UPF后,I-UPF根据SMF配置的分流规则(即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数据包分流到PSA-UPF-2),将该上行数据包发送给PSA UPF-2,并由PSAUPF-2发送给本地网络中的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目标边缘服务器。
步骤12、本地网络中的目的地址为IP地址1的目标边缘服务器接收到该上行数据包后,发现该上行数据包的IP包头中封装了第二目的地址,则将处理完该上行数据包后生成的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设置为该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并把该第一数据包通过N6接口发送给PSA-UPF-2。
步骤13、PSA UPF-2从N6接口接收到第一数据包时,由于该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转发地址相同,则会根据包检测规则,使用PSA-UPF-2中对应于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CN Tunnel Info对该第一数据包进行封装,并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给PSA-UPF-1(图7实施例中以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建立在PSA-UPF-1和PSA-UPF-2上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步骤14、PSA UPF-1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包后,会将该第一数据包通过N6接口发送给核心数据中心的目标中心服务器。
步骤15、目标中心服务器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包并处理完该第一数据包后,会生成下行的第二数据包,并可以将该第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设置为目标UE的IP地址,源地址设置为该目标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目标中心服务器将该第二数据包发送给PSA UPF-1。
PSA UPF-1根据包检测规则对该第二数据包进行检测,PSA UPF-1认为该第二数据包是发给目标UE的下行数据包,则会把该第二数据包在目的地址对应的目标UE的目标PDU会话上转发,并按现有的标准定义的方式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发送给I-UPF,并进一步发送给目标UE。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将针对目标UE网络地址的AF请求传输到目标PCF的流程图。根据AF部署,AF可以直接将AF请求发送到目标PCF,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跳过图8中的步骤1,或者通过NEF将AF请求发送到目标PCF。
如图8所示,步骤1.[可选的]如果AF通过NEF发送AF请求,AF发送针对目标UE的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至NEF。该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影响针对目标UE的网络地址的流量路由策略。
当NEF接收到来自AF的AF请求时,NEF确保必要的授权控制,并将AF提供的信息映射到5GC(5G核心网)所需的信息。NEF响应AF的请求消息。
步骤2.[可选的]AF/NEF调用BSF的服务来发现为目标UE服务的PCF的地址(至少提供目标UE的网络地址),如果根据本地配置,目标PCF的地址在NEF上不可用,则跳过上述步骤1。
需要说明的是,AF/NEF可以根据本地配置或者使用NRF(Network ResourceFunction,网络资源功能)来查找BSF。本公开对查找BSF的具体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
步骤3.BSF返回目标PCF的地址给AF/NEF。
步骤4.如果执行了图8中的步骤1,NEF将调用目标PCF的服务来传输AF请求。如果AF将AF请求直接发送到目标PCF,则AF将调用该目标PCF的服务,此时目标PCF将响应AF。
步骤5.目标PCF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来更新或创建PCC规则后,PCF调用SMF的服务将该策略规则发送给SMF。当从目标PCF接收到PCC规则时,SMF采取适当的操作来重新配置目标PDU会话的用户面(User plane)例如:在数据路径中添加、替换或删除UPF(s),例如充当ULCL、分支点(Branching Point),或者更新ULCL UPF上的分流规则。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处理AF请求以影响未由目标UE网络地址标识(例如,假设此时采用目标UE的标识信息作为识别信息)的目标PDU会话的流量路由的流程图。
如图9所述,步骤1.为了创建一个新的请求,AF调用NEF的服务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来请求,更新,或者删除相应的AF的信息。
步骤2.AF将它的请求发送给NEF。如果该请求直接从AF发送到目标PCF,则AF通过配置或调用Nbsf_management_Discovery服务找到为目标PDU会话选择目标PCF。
步骤3a.NEF将AF请求信息存储在UDR中。
步骤3b.NEF响应AF。
步骤4.订阅了AF请求修改的PCF(s)(目标PCF)从UDR接收数据更改的通知。
步骤5.目标PCF确定目标PDU会话是否可能受到AF请求的影响。对于目标PDU会话,目标PCF通过调用相关的服务更新SMF的PCC规则。
步骤6.当从目标PCF接收到PCC规则时,SMF可以采取适当的操作来重新配置目标PDU会话的用户面,例如在数据路径中添加、替换或删除UPF作为ULCL或分支点。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0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业务调度服务器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0中,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
在步骤S1020中,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在步骤S1030中,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
在步骤S1040中,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在步骤S1050中,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1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AF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10中,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含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
在步骤S1120中,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本公开实施例中,AF可以向网络的核心网控制面功能,例如网络开放功能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UE的网络地址和/或标识信息。
在步骤S1130中,接收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AF可以从NEF接收所述响应消息,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在步骤S1140中,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2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目标PCF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210中,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在步骤S1220中,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在步骤S1230中,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
在步骤S1240中,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在步骤S1250中,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PCF例如可以向网络的核心网控制面功能,例如NEF发送所述响应消息,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其中,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从核心网控制面功能接收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功能通过与绑定支持功能进行交互确定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其中,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从统一数据存储功能接收应用功能信息变更通知消息,所述应用功能信息变更通知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3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SMF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310中,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在步骤S1320中,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修改结果可以包括上行分类器规则。其中,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可以包括:触发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插入具有上行分类器功能的中间用户面功能;或者,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已有用户面功能作为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根据所述分流策略生成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包括当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下发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至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修改结果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其中,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转发策略生成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所述包检测规则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从边缘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否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包满足所述包检测规则,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将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发送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在步骤S1330中,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4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由PSA-UPF-2执行,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410中,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
在步骤S1420中,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
在步骤S1430中,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数据包还可以包括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所述上行数据包生成的;根据所述包检测规则检测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利用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以便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图10-14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述图4-9实施例中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1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15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500可以设置于目标用户终端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500可以包括: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单元1510、下行响应信息接收单元1520以及上行数据包发送单元1530。
其中,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单元1510可以用于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下行响应信息接收单元1520可以用于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上行数据包发送单元1530可以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第二数据包接收单元,可以用于从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是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的。
图1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16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600可以设置于业务调度服务器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600可以包括:上行业务请求包接收单元1610、目标服务器确定单元1620、业务路由请求发送单元1630、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640以及下行响应信息发送单元1650。
其中,上行业务请求包接收单元1610可以用于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目标服务器确定单元1620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业务路由请求发送单元1630可以用于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640可以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下行响应信息发送单元1650可以用于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图1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17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700可以设置于AF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700可以包括:业务路由请求接收单元1710、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720、第二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730以及第一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740。
其中,业务路由请求接收单元1710可以用于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发送单元1720可以用于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第二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730可以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一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740可以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图1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18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800可以设置于目标PCF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8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800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1810、分流转发策略生成单元1820、分流转发策略发送单元1830、第三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840以及第二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850。
其中,第二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1810可以用于实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分流转发策略生成单元182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分流转发策略发送单元1830可以用于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第三响应消息接收单元1840可以用于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二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850可以用于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其中,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181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受单元,可以用于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从核心网控制面功能接收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核心网控制面功能通过与绑定支持功能进行交互确定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其中,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181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信息变更通知消息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从统一数据存储功能接收应用功能信息变更通知消息,所述应用功能信息变更通知消息包括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
图1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19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900可以设置于SMF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9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1900可以包括:策略规则接收单元1910、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1920以及第三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930。
其中,策略接收规则单元1910可以用于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192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第三响应消息发送单元1930可以用于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包含在PCC规则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修改结果可以包括上行分类器规则。其中,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1920可以包括:中间用户面功能确定单元,可以用于触发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插入具有上行分类器功能的中间用户面功能;或者,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已有用户面功能作为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上行分类器规则生成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分流策略生成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包括当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上行分类器规则下发单元,可以用于下发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至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修改结果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其中,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1920可以包括:包检测转发规则生成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转发策略生成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所述包检测规则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从边缘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否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包满足所述包检测规则,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包检测转发规则下发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发送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图2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的框图。图20实施例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2000可以设置于PSA-UPF-2中,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0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2000可以包括:隧道信息接收单元2010、上行数据包接收单元2020以及上行数据包转发单元2030。
其中,隧道信息接收单元2010可以用于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上行数据包接收单元2020可以用于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上行数据包转发单元203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数据包还可以包括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其中,业务协同处理装置2000还可以包括:第一数据包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所述上行数据包生成的;第一数据包检测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包检测规则检测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第一数据包封装单元,可以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转发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以便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协同处理装置中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述业务协同处理方法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是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的。
3.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
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
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4.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
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接收响应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5.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
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6.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结果包括上行分类器规则;其中,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包括:
触发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插入具有上行分类器功能的中间用户面功能;或者,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已有用户面功能作为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
根据所述分流策略生成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包括当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在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时,将所述上行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下发所述上行分类器规则至所述中间用户面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结果包括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其中,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转发策略生成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所述包检测规则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从边缘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否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包满足所述包检测规则,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
将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发送给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9.一种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
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包还包括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是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所述上行数据包生成的;
根据所述包检测规则检测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利用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封装所述第一数据包;
根据所述转发处理规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边云数据传输隧道转发至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以便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11.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单元,用于在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上,将上行业务请求包发送至业务调度服务器,以便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下行响应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接收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上行数据包发送单元,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包至中间用户面功能,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设置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且在所述上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以便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经过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
12.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业务请求包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上行业务请求包;
目标服务器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目标边缘服务器和目标中心服务器;
业务路由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业务路由请求至应用功能;
第一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功能返回的针对所述业务路由请求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下行响应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响应信息,所述下行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13.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路由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的业务路由请求,所述业务路由请求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是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根据上行业务请求包确定的,所述上行业务请求包是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的;
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
第二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响应于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第一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业务调度服务器。
14.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功能影响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实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接收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和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
分流转发策略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功能影响路由的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生成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分流转发策略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
第三响应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返回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和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生成的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第二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响应消息。
15.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策略规则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的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分流策略和转发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转发至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所述转发策略包括将目的地址为目标中心服务器的第二网络地址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边云数据传输隧道发送给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面功能;
协议数据单元会话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流策略和所述转发策略,触发修改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获得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第三响应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策略控制功能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修改结果。
16.一种业务协同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会话管理功能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锚点用户功能为所述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分配的边云数据传输隧道的核心网隧道信息、包检测规则和转发处理规则;
上行数据包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间用户面功能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述上行数据包是通过目标用户终端的目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发送的,且所述上行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目标边缘服务器的第一网络地址;
上行数据包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地址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边缘服务器。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业务协同处理方法。
CN202010333491.7A 2020-04-24 2020-04-24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1586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3491.7A CN1115861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3491.7A CN1115861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114A true CN111586114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1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3491.7A Pending CN111586114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6114A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917A (zh) * 2020-10-14 2021-01-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边缘计算业务终止的方法及设备
CN112437456A (zh) * 2020-12-07 2021-03-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非公共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600914A (zh) * 2020-12-07 2021-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71581A (zh) * 2020-12-23 2021-04-1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upf系统和基于边缘upf系统的以太网组网方法
CN112788644A (zh) * 2020-12-31 2021-05-11 西安抱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边缘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12969209A (zh) * 2021-02-20 2021-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395214A (zh) * 2021-08-18 2021-09-14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联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30749A (zh) * 2021-07-07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边缘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0272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6351A (zh) * 2021-08-16 2021-11-19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92671A (zh) * 2021-10-25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5743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流量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27376A (zh) * 2022-05-25 2022-07-08 北京中成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B-IoT模块功耗的方法
CN114979964A (zh) * 2021-02-26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980034A (zh) * 2021-02-2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原生算力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5426413A (zh) * 2021-05-14 2022-12-02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边缘节点调度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604345A (zh) * 2022-09-29 2023-01-13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n) 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1428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32848A (zh) * 2021-10-27 2023-04-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客户端应用的网络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33159A (zh) * 2022-12-12 2023-05-16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Gt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43557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184999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3185678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31711A4 (en) * 2021-02-20 2024-04-24 Tencent Tech Shenzhen Co Ltd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SERVICE SERVER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5743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流量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25743B (zh) * 2020-08-28 2023-0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流量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02917A (zh) * 2020-10-14 2021-01-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边缘计算业务终止的方法及设备
CN112437456A (zh) * 2020-12-07 2021-03-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非公共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600914A (zh) * 2020-12-07 2021-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37456B (zh) * 2020-12-07 2023-05-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非公共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671581A (zh) * 2020-12-23 2021-04-16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upf系统和基于边缘upf系统的以太网组网方法
CN112788644B (zh) * 2020-12-31 2024-02-02 西安抱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边缘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12788644A (zh) * 2020-12-31 2021-05-11 西安抱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边缘分流系统和方法
EP4231711A4 (en) * 2021-02-20 2024-04-24 Tencent Tech Shenzhen Co Ltd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SERVICE SERVER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969209A (zh) * 2021-02-20 2021-06-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器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979964B (zh) * 2021-02-26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979964A (zh) * 2021-02-26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980034A (zh) * 2021-02-2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原生算力业务实现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5426413B (zh) * 2021-05-14 2024-03-12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边缘节点调度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426413A (zh) * 2021-05-14 2022-12-02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边缘节点调度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3630749A (zh) * 2021-07-07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边缘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0272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30272B (zh) * 2021-08-06 202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6351A (zh) * 2021-08-16 2021-11-19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5214A (zh) * 2021-08-18 2021-09-14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联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5214B (zh) * 2021-08-18 2021-11-12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工业设备联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428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92671B (zh) * 2021-10-25 2024-01-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2671A (zh) * 2021-10-25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32848A (zh) * 2021-10-27 2023-04-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客户端应用的网络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43557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184999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通信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3185678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分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27376A (zh) * 2022-05-25 2022-07-08 北京中成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B-IoT模块功耗的方法
CN114727376B (zh) * 2022-05-25 2022-08-16 北京中成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B-IoT模块功耗的方法
CN115604345B (zh) * 2022-09-29 2023-08-18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04345A (zh) * 2022-09-29 2023-01-13 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n) 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33159B (zh) * 2022-12-12 2023-11-21 湖南星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Gt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133159A (zh) * 2022-12-12 2023-05-16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Gt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114A (zh)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248352B (zh)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62270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627793B1 (en)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052849B (zh) 移动网络交互代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1510258B2 (en) Direct user equipment to user equipment without data network access identifier
WO2017200264A1 (en) Roaming support for next generation slice architecture
CN111491009A (zh)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258244A1 (en) Dynamic route selec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system
US12004264B2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615844B (zh) 用于选择服务无线通信设备的会话管理实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06717A (zh) 本地用户平面功能控制
EP413210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local data network information to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92937A (zh) 会话创建方法、控制方法、会话创建系统、网元及介质
CN1101386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474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uto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734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491010A (zh) 业务协同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57312A (zh) 一种会话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1014449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세션 앵커의 재배치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364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9051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99371A (zh) 无锚移动网络中的虚拟锚
US11765621B2 (en) Policy enforcement in a 3GPP environment while ensuring congestion avoidance on user plane function northbound interfaces
WO2023141877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slice replacement during mo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79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