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715B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5715B CN111585715B CN202010321564.0A CN202010321564A CN111585715B CN 111585715 B CN111585715 B CN 111585715B CN 202010321564 A CN202010321564 A CN 202010321564A CN 111585715 B CN111585715 B CN 1115857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time window
- signaling
- wireless signal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UE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本发明中,UE通过第一无线信号指示是否在后续时间检测第一信令。本发明能够减少UE所执行的盲检测次数,降低UE复杂度,节省UE的功耗,延长UE的待机时间。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以下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16.05.14
--原申请的申请号:201610321422.8
--原申请的发明创造名称: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案,特别是涉及基于蜂窝网通信的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于数字调制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蜂窝系统中,上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是基于基站的调度。而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而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通信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IoT通信的特征包括:终端设备的数量非常巨大,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待机时间较长(功耗要低),终端设备的成本较低等方面。传统的基于调度的上行发送不再适用于IoT,原因包括:
-.下行调度所需要的信令会严重降低传输效率。尤其考虑到典型的一次IoT的上行发送所包括的信息比特数量通常比较少。
-.增加终端设备的功耗,降低待机时间。现有的系统中,终端设备首先通过例如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等信令,然后才能发送上行传输。
-.增大了上行传输延时。一些特殊场景中,IoT通信需要较低的传输延时,而现有的基于调度的上行传输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CB(Contention Based,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被提出,即UE不需要基站的调度即可发送上行信息。如果没有发生(两个或者多个UE之间的)冲突,则基站能够正确译码上行信息。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CB上行传输的好处之一在于,当基站所需服务的用户数较多,且每个用户所需的时频资源较小时,CB上行传输可以有效的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和控制信令的碰撞。然后,CB上行传输显然会产生用户间的干扰,进而影响一定的性能。同时,当UE数较少时,或者所需传输的上行数据对于鲁棒性的要求较高时,基于CB上行传输的UE也可以变为GB(Grant Based,基于调度的)上行传输以提高性能。因此,当UE发生CB上行传输到GB上行传输的变化时,基站需要获得相应信息。同时,考虑到降低终端设备复杂度,降低功耗的问题,当传输方式发生变化,UE并不需要像传统UE一样在每个子帧上监听下行控制信令。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例如,本申请的UE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tatus,调制编码状态),NDI(New DataIndicator,新数据指示),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
传统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及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增强的长期演进)系统中,UE的上行传输均需要通过基站调度完成,因此,当UE需要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所述UE会在每一个子帧上盲检测UL-Grant(Uplink Grant,上行授予)以确定基站分配的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资源。而CB上行传输,UE自行获得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而不需要盲检测UL-Grant。当UE可以同时支持CB上行传输和GB上行传输时,且根据上行数据的接收质量,传输的上行数据的鲁棒性要求,以及其他原因,进行上行传输方式的切换,基站需要知道UE的切换请求。上述方法的设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基站获取UE上行传输方式的切换请求。
上述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一同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是CB上行传输。此种方式提高上行的传输效率,而不需要额外分配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UL-SCH(Uplink Shared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在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在NB-PUSCH(Narrow Band 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包括{CCCH(Common Control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被第一小区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一小区是所述UE的服务小区。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上行授予(UL-grant)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所采用的DCI格式(Format)是{Format 0,Format3,Format 3A,Format 4,Format N0,Format 6-0A,Format 6-0B}中的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物理层信令。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UE特定的物理层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是由给定ID(Identification)所标识的DCI,所述给定ID被分配给所述UE,所述给定ID是整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由一个信息比特指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窗是由所述第一时间窗隐式指示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窗起始于子帧#n1,所述第二时间窗起始于子帧#(n1+m1)。其中,n1是不小于0的正整数,m1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且是固定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窗结束于子帧#n2,所述第二时间窗起始于子帧#(n2+m2)。其中,n2是不小于0的正整数,m2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且是固定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1毫秒(ms)。其中,K1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K1是2的正整数倍。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2毫秒。其中,K2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UE是否请求被调度。如果所述UE请求被调度,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否则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UE是否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如果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检测第一信令,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否则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上述短语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是指所述第一信息能够被物理层理解。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上述短语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是指所述第一信息在物理层终止。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三调度信息,所述第三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中的至少之一。
上述实施例的特质在于,当UE处于CB上行传输时,除了传输数据,所述UE还需要发送所述传输数据对应的调度方式给基站,以便于基站进行解码。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B1.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
-步骤A1.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上述方法的特质在于,所述UE确认需要通过基站的调度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因此所述UE需要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所述第一信令,并通过所述第一信令获得所述第二无线信号的调度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所对应的传输块是否需要被重传。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令包括1比特作为NDI指示。其中,所述NDI等于1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所对应的传输块不需要重传;所述NDI等于0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所对应的传输块需要重传。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对应的传输信道是UL-SCH。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在PUSCH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在NB-PUSCH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对应的逻辑信道包括{CCCH,DCCH,DTCH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是连续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时频资源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不大于1毫秒。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时频资源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等于{2ms,4ms,8ms,32ms}中的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是连续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时频资源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不大于180KHz(千赫兹)。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时频资源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等于{3.75KHz,15KHz,45KHz,90KHz,180KHz}中的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正整数个RU(Resource Unit,资源单位)。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RU在频域上占用一个子载波带宽,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多载波符号的持续时间。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OFDM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SC-FDMA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FBMC(Filter Bank MultiCarrier,滤波器组多载波)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子载波带宽是{15kHz,17.5KHz,17.06KHz,7.5KHz,2.5KHz}中的一种。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C.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上述方法的特质在于,当所述UE进行CB上行传输,即所述UE不需要监测来自基站的上行调度信息。在此场景下,设计只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下行HARQ-ACK的信道,即所述第二信令,将更为合理。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无线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三调度信息,所述第三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在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信令在给定物理层信道上传输,且所述给定物理层信道仅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下行HARQ-ACK。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A2.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
-步骤A3.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上述方法的好处在于,当所述UE不需要通过基站调度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所述UE通过CB上行传输的方式,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并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以节约系统的控制信令的开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UL-SCH。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数据在PUSCH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在NB-PUSCH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包括{CCCH,DCCH,DTCH}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接收者通过在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盲检测以获取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盲检测是针对相应特征序列的相干检测(CoherentDetection)。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资源池是由高层信令配置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资源池是由小区特定的下行信令配置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上述短语所述第一资源池是小区公共的是指小区中的所有具备相应能力的UE能够占用所述第一资源池。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资源池是第一UE组特定的,且所述UE属于所述第一UE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上述短语所述第一资源池是第一UE组特定的是指所述第一UE组的UE能够占用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时频资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资源池包括所述目标时频资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是连续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不大于1毫秒。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等于{2ms,4ms,8ms,32ms}中的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频域上是连续的。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不大于180KHz(千赫兹)。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频域上占用的带宽等于{3.75KHz,15KHz,45KHz,90KHz,180KHz}中的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正整数个RU(Resource Unit,资源单位)。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RU在频域上占用一个子载波带宽,在时域上占用一个多载波符号的持续时间。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OFDM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SC-FDMA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多载波符号是FBMC符号。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子载波带宽是{15kHz,17.5KHz,17.06KHz,7.5KHz,2.5KHz}中的一种。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A0.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表示所述UE的服务小区的控制信令的负载程度。
上述实施例的好处在于,即使所述UE需要基站的调度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基站由于控制信令负载过大或其他原因无法及时对所述UE发送调度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可以帮助UE确定即使在所述第一信息显示所述UE需要调度信息的条件下,基站是否发送了第一信令,进而UE是否需要检测第一信令,避免所述UE不必要的盲检测所述第一信令。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1比特信息。其中,所述比特为“1”时表示负载程度是高,且所述第二时间窗口中不包括所述UE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比特为“0”时表示负载程度是低,且所述第二时间窗口中包括所述UE的第一调度信息。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正整数Q。其中,所述Q是不小于0且不大于100的正整数,且所述Q用于表示所述UE的服务小区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被占用的百分比。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Q不大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时间窗口中不包括所述UE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Q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时间窗口中包括所述UE的第一调度信息。其中,第一阈值是固定的,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且第一阈值是不小于0且不大于100的正整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是否包括所述UE的第一调度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好处在于,基站进一步确认是否会发送所述第一信令,避免所述UE不必要的盲检测。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K2,所述K2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占用K2毫秒。其中,K2是大于0的正整数。
上述实施例的好处在于,所述UE可以控制盲检测所述第一信令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因为盲检测不到所述第一信令而带来的功耗。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J1,所述J1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的时间间隔是J1(ms)。其中,J1是大于0的正整数。
上述实施例的好处在于,所述UE可以控制盲检测所述第一信令的时间,避免因为在所述第一时间窗口后的每个子帧均进行盲检测而带来的较大的功耗。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J3,所述J3用于表示所述第四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的时间间隔是J3(ms)。其中,J3是大于0的正整数。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包括J4,所述J4用于表示所述第四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三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的时间间隔是J4(ms)。其中,J4是大于0的正整数。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好处在于,所述UE可以控制盲检测所述第一信令的时间,避免因为在所述第四时间窗口后的每个子帧均进行盲检测而带来的较大的功耗。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中继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B1.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
-步骤A1.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C.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作为上述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A2.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
-步骤A3.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池。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上述方法中,虽然基站配置了所述第一资源池,但是基站并不确定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位于所述第一资源池的哪里,以及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上有多少个终端会传输上行数据。因此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盲检测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资源池包含正整数个时频资源块。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块是所述正整数个时频资源块中的一个。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块包含正整数个所述时频资源块。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基站在步骤A2中通过盲检测判断所述目标资源块在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位置。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基站在步骤A2中通过检测接收信号功率判断所述目标资源块在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位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站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块中接收R个无线信号。所述R个无线信号中的一个无线信号是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其中,R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R个无线信号分别由R个终端发送。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步骤A3中,所述基站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块中执行所述盲检测。
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步骤A3中,所述基站在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块中针对G个特征序列执行所述盲检测,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盲检测确定所述G个特征序列中的R个特征序列被发送,所述R个特征序列和所述R个无线信号一一对应。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特征序列是相应无线信号的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的RS序列。
作为该子实施例的一个附属实施例,所述盲检测是针对相应特征序列的相干检测。
具体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A0.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以及用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用户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以及用于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池。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用于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相比现有公开技术,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基站确定UE是否需要在发送所述第一信息的后续子帧中监听所述第一信令(用于上行授予–Uplink Grant)。进一步的,基站能确定是否发送针对所述UE的所述第一信令。一方面节省了第一信令所占用的开销,另一方面提高了UE的待机时间。此外避免因为CB上行传输在调度UE数过多或分配的所述第一资源池过小的情况下导致的上行传输性能下降。
-.通过所述第三信息,基站可以向UE确认是否会发送动态调度信息,以及发送动态调度信息的起始时刻,方便UE确定是否进行DCI的盲检测以及在哪里检测,更为高效,也降低不必要的盲检测带来的功耗。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信息同时在一块时频资源上发送,降低了传输延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时间窗,所述第二时间窗和所述第三时间窗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所述第二时间窗和所述第四时间窗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资源池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UE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实施例1示例了上行传输的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基站N1是UE U2的服务小区的维持基站,方框F0和方框F1中标识的步骤分别是可选的。
对于基站N1,在步骤S10中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在步骤S11中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12中发送第二信令,在步骤S13中在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在步骤S14中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对于UE U2,在步骤S20中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在步骤S21中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22中接收第二信令,在步骤S23中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在步骤S24中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实施例1中,基站N1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UE U2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UE U2请求被调度。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UE U2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指示UE U2的服务小区当前的控制信道的负载程度,UE U2根据所述第三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指示UE U2的服务小区的系统带宽(所述系统带宽大于给定阈值),UE U2根据所述UE U2的服务小区的系统带宽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UE的服务小区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被占用的比例小于给定阈值。其中,所述给定阈值是预定义的或系统配置的。
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UE检测所述第一信令,且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UE的服务小区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时频资源被占用的比例小于给定阈值。其中,所述给定阈值是预定义的或系统配置的。
实施例2
实施例2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所述第一时间窗,所述第二时间窗和所述第三时间窗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附图2中,斜线标识第一时间窗,竖线标识第二时间窗,横线标识第三时间窗。其中,所述第三时间窗是可选的。
附图2中,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口之后,所述第三时间窗口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时间窗口之后。所述第一时间窗在时域上占用K1(ms),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占用K2(ms),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占用K3(ms)。所述第一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相距J1(ms),所述第二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三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相距J2(ms)。其中,K1,K2,K3,J1和J2都是正整数。
实施例3
实施例3示例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所述第二时间窗和所述第四时间窗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附图3所示。附图3中,竖线标识第二时间窗,交叉线标识第四时间窗。其中,所述第四时间窗是可选的。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时间窗口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四时间窗口之后,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占用K2(ms),所述第四时间窗在时域上占用K4(ms)。所述第四时间窗的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二时间窗的起始时间相距J3(ms)。其中,K2,K4和J3都是正整数。
实施例4
实施例4示例了上行传输的另一个流程图,如附图4所示。附图4中,基站N3是UE U4的服务小区的维持基站,方框F2和方框F3中标识的步骤分别是可选的。
对于基站N3,在步骤S30中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在步骤S31中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32中发送第二信令,在步骤S33中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在步骤S34中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对于UE U4,在步骤S40中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在步骤S41中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在步骤S42中接收第二信令,在步骤S43中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在步骤S44中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实施例4中,基站N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UE U3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实施例4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UE不请求被调度。
作为实施例4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UE不检测所述第一信令。
实施例5
实施例5示例了第一资源池的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其中,粗线框标识第一资源池在时域和频域所占用的资源,交叉线标识目标时频资源。
实施例5中,第一资源池占用的时域资源是离散的,所述目标时频资源是所述第一资源池在时域和频域所占用的资源的一部分。
实施例6
实施例6示例了一个UE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6所示。附图6中,UE处理装置100主要由第一处理模块101,第一接收模块102和第二接收模块103组成。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03是可选的。
第一处理模块101用于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实施例6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信息包括1个信息比特。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第一接收模块102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101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第二无线信号。
作为实施例6的一个子实施例,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一处理模块101还用于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以及用于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作为实施例6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一处理模块101还用于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实施例6的一个子实施例,UE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03:用于接收第二信令。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作为实施例6的一个子实施例,UE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03。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UE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03用于接收第二信令。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所述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
实施例7
实施例7示例了一个基站设备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7所示。附图7中,基站设备处理装置200主要由第二处理模块201,第一发送模块202和第二发送模块203组成。其中第二发送模块203是可选的。
第二处理模块201用于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实施例7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信息由1个信息比特组成。
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第一发送模块202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
-.第二处理模块2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作为实施例7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01用于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以及用于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池。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作为实施例7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01还用于用于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实施例7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基站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02。如果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第二发送模块202用于发送第二信令。其中,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可选的,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本申请中的UE和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通信设备,无线传感器,上网卡,物联网终端,RFID终端,NB-IOT终端,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 ion,机器类型通信)终端,eMTC(enhanced MTC,增强的MTC)终端,数据卡,上网卡,车载通信设备,低成本手机,低成本平板电脑等无线通信设备。本申请中的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家庭基站,中继基站等无线通信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或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或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2毫秒,所述K2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且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或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
且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和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和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上行共享信道。
8.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或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或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1毫秒,所述K1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池;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或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
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和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和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上行共享信道。
15.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间窗中发送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或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或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1毫秒,所述K1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资源池中自行确定目标时频资源;
在目标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或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检测出第一信令;
发送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和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和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四时间窗中接收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上行共享信道。
22.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第一信息或第一数据中的至少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是否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第二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一时间窗之后;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或所调度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时间窗口的长度是K1毫秒,所述K1是不小于1的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资源池中执行盲检测;
在目标时频资源中接收第三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不检测第一信令;所述目标时频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池;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包括第二信息或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所述发送者是否在第三时间窗中检测所述第一信令;所述第三时间窗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目标时频资源之后。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窗中发送第一信令;
接收第二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一调度信息针对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的发送者在第二时间窗中检测第一信令。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二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信令仅包括HARQ-ACK和第二调度信息中的HARQ-ACK,所述HARQ-ACK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包括MCS、NDI、RV、HARQ进程号、所调度的时域资源和所调度的频域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四时间窗中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物理层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传输信道是上行共享信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1564.0A CN111585715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1564.0A CN111585715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610321422.8A CN107396452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1422.8A Division CN107396452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5715A CN111585715A (zh) | 2020-08-25 |
CN111585715B true CN111585715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6032480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1422.8A Active CN107396452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202010321564.0A Active CN111585715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202010322200.4A Active CN111585716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21422.8A Active CN107396452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22200.4A Active CN111585716B (zh) | 2016-05-14 | 2016-05-14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49626B2 (zh) |
CN (3) | CN107396452B (zh) |
WO (1) | WO201719802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86871B (zh) * | 2018-02-13 | 2022-11-2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69928B (zh) | 2018-03-21 | 2023-05-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232807A1 (zh) | 2018-06-08 | 2019-12-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令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3225814B (zh) * | 2020-02-04 | 2022-11-0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8482A1 (en) * | 2007-02-15 | 2008-08-21 | Zte Corporation | A method for realizing fast handover in enhanced uplink |
CN101888675A (zh) * | 2009-05-14 | 2010-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跨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
WO2012142840A1 (zh) * | 2011-04-22 | 2012-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2761943A (zh) * | 2011-04-29 | 2012-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时分双工系统功耗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428786A (zh) * | 2012-05-14 | 2013-12-0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得上行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650589A (zh) * | 2013-07-30 | 2014-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3687014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
JP2015027014A (ja) * | 2013-07-29 | 2015-02-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92009B2 (en) * | 2009-04-24 | 2018-06-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945445B (zh) * | 2009-07-10 | 2012-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2088775B (zh) * | 2009-12-08 | 2014-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竞争资源的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
KR101703069B1 (ko) * | 2010-04-06 | 2017-0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경쟁기반 역방향 전송 방법 |
CN102291826B (zh) * | 2010-06-18 | 2014-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
CN103096494B (zh) * | 2012-01-20 | 2015-01-2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基于跨载波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8805275B2 (en) * | 2012-06-11 | 2014-08-12 | Viasat Inc. | Robust beam switch scheduling |
WO2014047918A1 (en) * | 2012-09-29 | 2014-04-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transmission |
US9642140B2 (en) * | 2013-06-18 | 2017-05-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5020427A1 (ko) * | 2013-08-06 | 2015-02-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3826310B (zh) * | 2014-02-28 | 2017-05-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资源池容量的方法和设备 |
US10560891B2 (en) * | 2014-09-09 | 2020-02-11 | Blackberry Limited |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LTE-U |
CN114070536B (zh) * | 2015-07-16 | 2023-07-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与接收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5636233B (zh) * | 2015-12-11 | 2018-11-02 | 山东闻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方法 |
CN111479327B (zh) * | 2016-11-24 | 2024-09-13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多天线系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2016
- 2016-05-14 CN CN201610321422.8A patent/CN10739645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14 CN CN202010321564.0A patent/CN111585715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14 CN CN202010322200.4A patent/CN111585716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17 WO PCT/CN2017/080766 patent/WO201719802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11-02 US US16/178,972 patent/US1074962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98482A1 (en) * | 2007-02-15 | 2008-08-21 | Zte Corporation | A method for realizing fast handover in enhanced uplink |
CN101888675A (zh) * | 2009-05-14 | 2010-11-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跨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
WO2012142840A1 (zh) * | 2011-04-22 | 2012-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2761943A (zh) * | 2011-04-29 | 2012-10-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时分双工系统功耗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428786A (zh) * | 2012-05-14 | 2013-12-0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得上行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3687014A (zh) * | 2012-09-24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
JP2015027014A (ja) * | 2013-07-29 | 2015-02-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
CN103650589A (zh) * | 2013-07-30 | 2014-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GPC150040 NB M2M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f MAC Layer".3GPP tsg_geran\TSG_GERAN.2015,全文. * |
"self-evaluation_results".3GPP tsg_ran\AHG1_ITU_Coord.2009,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74926A1 (en) | 2019-03-07 |
CN111585716B (zh) | 2022-03-29 |
CN111585715A (zh) | 2020-08-25 |
CN107396452A (zh) | 2017-11-24 |
US10749626B2 (en) | 2020-08-18 |
CN111585716A (zh) | 2020-08-25 |
CN107396452B (zh) | 2020-05-26 |
WO2017198020A1 (zh) | 2017-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0514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343297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55045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404369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029120B (zh) | 用于为低复杂度窄带终端指示对随机接入过程中的harq消息分配的资源的方法 | |
US1190202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8141840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连接请求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8377555B (zh)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645777B (zh)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027179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
US1074962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based 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 |
CN108207029B (zh) | 一种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8347760A (zh) | 一种上行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0430619B (zh)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10066852A (ko) | V2x 통신을 위한 대역폭부 구성들 | |
CN107872299B (zh) | 一种被用于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404421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a message over selected candidate radio resources in a search space | |
WO2018096477A1 (en) |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ofdm transmissions | |
CN110035551B (zh) | 一种laa调度方法和装置 | |
US20180070368A1 (en) |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7027189B (zh) |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11447685A (zh) | 一种用于低延迟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TW201642692A (zh) |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 | |
WO2013023686A1 (en) | Schedul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using muted or almost blank subfram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8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2117, Building B,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