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2633A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2633A
CN111582633A CN202010224454.2A CN202010224454A CN111582633A CN 111582633 A CN111582633 A CN 111582633A CN 202010224454 A CN202010224454 A CN 202010224454A CN 111582633 A CN111582633 A CN 111582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urity
monitoring
signature
information
monitoring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44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巍
商广勇
李文博
马岩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Big Data Credi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Big Data Credi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Big Data Credi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Big Data Credi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44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2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2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2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3Credit; Loans; Process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et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基于智能合约,根据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将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获取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本方法能够实现担保物实时监管,明确责任主体,降低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应链金融中,一些企业会将本企业的生产设备、存货或者原料等作为担保物进行担保,但是在担保过程中,担保权人或企业都很难对担保物进行实时地监管,在担保物出现损毁、灭失的情况下难以明确责任主体,也难以降低担保物被再次设置处分的风险。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在设立担保过程中,担保权人或担保人很难对担保物进行实时监管,且在担保物出现损毁、灭失等情况下难以明确责任主体,增加了风险。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
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可选地,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公共监控设备调用指令,
基于所述调用指令调用选定的公共监控设备,对所述公共监控设备上的监控信息进行标注;
获取被标注的监控信息以形成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根据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对担保物进行评估得到的评估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根据所述评估信息及预设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对担保物状态进行分级得到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值;
将所述评估信息及所述担保物状态等级值上传至所述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可选地,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担保物状态等级值是否低于预设的安全等级值,
若是,则向所述担保权人端发送预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评估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担保物价值、担保物变现能力、担保权顺位。
可选地,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发送的异议申请,所述异议申请中至少包括第三方机构端提出的异常数据;
根据所述异议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再次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重检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重检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重检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重检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及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可选地,所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发送的更换担保物申请,所述更换担保物申请中至少包括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更换担保物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发送检查指令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新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对比所述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及所述新担保物状态信息,
若无差异,则发送同意更换指令至所述担保人端。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多个共同维护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链上数据的实体或节点:
担保权人端,用于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监测人员端,用于发送担保物状态信息及对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签名;
担保人端,用于反馈担保人的确认信息并对担保人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第三方机构端,用于反馈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并对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设备,其中,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说明书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能够基于担保权人的监测指令,由随机抽取的监测人员对担保物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担保物的状态信息并使用监测人员的个人私钥对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签名,由担保人和第三方机构对监测人员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审核,并分别提交确认信息及私钥签名。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改变现有的担保过程中重现金归还,轻担保物监测的现状,加强对担保物的监管力度,及时跟进担保后检查,及时监测担保物现状、市场价值及其是否受到侵害等相关信息。而且,在担保物后续出现任何问题时,可以快速锁定责任主体,降低担保物的风险。同时,将担保物状态信息、确认信息及对应的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及不可篡改性。
(2)本说明书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监测人员通过公共监控设备调用指令,可以调取其选定的公共监控设备,对设备上相应的监控信息进行标注,通过公共监控设备对担保物状态进行取证,这样解决了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主观性较大的问题,能够较好地保证上传的担保物状态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提高了监测的可信性。
(3)本说明书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对担保物进行评估,得到担保物的价值、变现能力及担保权顺位,并根据上述评估信息得到担保物状态等级值。若担保状态等级值高于安全等级值,则可以依据担保物价值及变现能力为担保权人评估其债权实现提供便利,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担保物持有人在其上在设置其他担保,损害在先担保权人的利益。若担保状态等级值低于安全等级值,则向担保权人发送预警信息,提醒担保权人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担保权人的利益受损,降低担保权人的风险。
(4)本说明书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若第三方机构端发现异常数据可以提出异议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再次随机抽取监测人员进行重检、采集重检信息,由第三方机构再次进行确认。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担保物的风险,保证区块链上的担保物状态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5)本说明书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担保人比如抵押人或质押人,可以申请更换抵押物或质押物,在更换担保物申请中担保人需提供新担保物的原始状态信息。然后对新担保物进行监测获得新担保物的状态信息,若担保人提供的原始状态信息与监测状态信息相符,则同意更换。这样在方便担保人,保障其权益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担保的风险,能够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的供应链金融中,一些企业会将本企业的生产设备、存货或者原料等作为担保物进行担保,但是在担保过程中,担保权人或企业都很难对担保物进行实时地监管,在担保物出现损毁、灭失的情况下难以明确责任主体,也难以降低担保物被再次设置处分的风险。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中包括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基于智能合约,根据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获取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本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担保权人能够对担保物进行实时检查监管,担保权人发出监测指令,触发智能合约,系统自动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的监测人员来对担保物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在对担保物进行监测时,实时提供担保物的状态信息,并使用其个人私钥对他所采集的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签名后将担保物状态信息与签名一起分别发送给担保人和第三方机构。
担保人对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审核,确认无异议后反馈确认信息,并对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第三方机构比如可以是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抵押登记机构等等。由第三方机构对担保物状态进行监督是比较客观而公正的,可信性较好。第三方机构获得监测人员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其内部存储的担保物数据(比如,担保物名称、担保物注册或登记信息、担保物抵押或质押信息等),对所获得的最新的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审核,如确认无误则向系统反馈确认信息,并用自己的私钥对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最后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汇总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对上述信息进行存储,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及不可篡改性。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改变现有担保过程中重现金归还,轻担保物监测的现状,加强对担保物的监管力度,及时跟进担保后检查,及时监测担保物现状、市场价值及其是否受到侵害等相关信息。而且,在担保物后续出现任何问题时,可以快速锁定责任主体,降低担保物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获取监测人员端发送的公共监控设备调用指令,基于调用指令调用选定的公共监控设备,对公共监控设备上的监控信息进行标注;获取被标注的监控信息以形成担保物状态信息。
由于监测人员在采集担保物状态信息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比如监测人员的个人职业能力不足,或是受外界干扰影响等情况下,可能无法比较客观而公正的保证其所采集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准确无误、公正客观。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获取公共监控设备调用指令,监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共监控设备进行调用,对其上相应的监控信息进行标注,将公共监控设备上标注的监控信息整理汇总成为担保物状态信息。这样解决了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主观性较大的问题,能够较好地保证上传的担保物状态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场所或区域没有条件调取公共监控设备时,监测人员也可以自己通过专业设备采集担保物的状态信息。或者监测人员也可以在调取公共监控设备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设备采集信息作为印证信息或者补充信息,然后将标注的监控信息与监测人员自己采集的信息整理、汇总形成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上传。这样进一步保证了上传的担保物状态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方机构端根据担保物状态信息对担保物进行评估得到的评估信息;获取第三方机构端根据评估信息及预设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对担保物状态进行分级得到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值;将评估信息及担保物状态等级值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进一步地,判断担保物状态等级值是否低于预设的安全等级值,若是,则向担保权人端发送预警信息。其中,评估信息比如可以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担保物价值、担保物变现能力、担保权顺位。
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抵押登记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中,往往都存储有担保物的一些原始信息,比如担保物名称、担保物原始价值、担保物注册或登记信息、担保物抵押登记信息等。因此,第三方机构能够根据这些原始信息及其获取的最新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对担保物进行评估获得一些评估结果,比如可以使担保物价值、担保物变现能力、担保物上权利顺位及权利人名单等等。这些评估信息可以有效地辅助权利人对担保物的状态进行最新最全面准确地了解,降低担保过程中担保权人的风险。
同时,对上述信息或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预先设定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得到担保物的状态等级值,如果担保物状态等级值低于预设的安全等级值,比如担保物有毁损、灭失或者被设置高于其价值的其他抵押,或者被留置等情况,那么系统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向现有的担保权人发送预警信息,提醒担保权人及时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损害。
本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方机构端发送的异议申请,异议申请中至少包括第三方机构端提出的异常数据;根据异议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再次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重检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获取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重检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的签名;将担保物重检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将担保物重检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及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如果第三方机构对比了担保物的原始信息与最新获得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发现有明显异常,则第三方机构可以提出异议申请,并在异议申请中列明其提出异议申请的明确理由,即异常数据,则根据智能合约自动在监测人员库中再次随机抽取监测人员进行重检,采集重检信息,由第三方机构再次进行确认。这样能够保证区块链上的担保物状态信息更加准确、真实,避免发生错误。
本实施例示例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还包括获取担保人端发送的更换担保物申请,更换担保物申请中至少包括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根据更换担保物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发送检查指令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获取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新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的签名;对比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及新担保物状态信息,若无差异,则发送同意更换指令至担保人端。
担保人比如抵押人或质押人,可以申请更换抵押物或质押物。在更换担保物申请中担保人需要提供新担保物的原始状态信息。然后对新担保物进行监测获得新担保物的状态信息,若担保人提供的原始状态信息与监测状态信息相符,则同意更换。这样在方便担保人,保障其权益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担保的风险,能够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
本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系统,其中系统包括以下多个共同维护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链上数据的实体或节点:担保权人端,用于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监测人员端,用于发送担保物状态信息及对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签名;担保人端,用于反馈担保人的确认信息并对担保人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用于反馈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并对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通过构建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使担保权人端、监测人员端、担保人端及第三方机构端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通过构建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可以改变现有的担保过程中重现金归还,轻担保物监测的现状,加强对担保物的监管力度,及时跟进担保后检查,及时监测担保物现状、市场价值及其是否受到侵害等相关信息。而且,在担保物后续出现任何问题时,可以快速锁定责任主体,降低担保物的风险。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设备,其中,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和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和介质与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设备和介质也具有与其对应的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设备和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公共监控设备调用指令,
基于所述调用指令调用选定的公共监控设备,对所述公共监控设备上的监控信息进行标注;
获取被标注的监控信息以形成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根据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对担保物进行评估得到的评估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根据所述评估信息及预设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对担保物状态进行分级得到的担保物状态等级值;
将所述评估信息及所述担保物状态等级值上传至所述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担保物状态等级值是否低于预设的安全等级值,
若是,则向所述担保权人端发送预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担保物价值、担保物变现能力、担保权顺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发送的异议申请,所述异议申请中至少包括第三方机构端提出的异常数据;
根据所述异议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再次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重检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重检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重检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重检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及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发送的更换担保物申请,所述更换担保物申请中至少包括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更换担保物申请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发送检查指令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新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对比所述新担保物原始状态信息及所述新担保物状态信息,
若无差异,则发送同意更换指令至所述担保人端。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多个共同维护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链上数据的实体或节点:
担保权人端,用于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监测人员端,用于发送担保物状态信息及对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进行签名;
担保人端,用于反馈担保人的确认信息并对担保人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第三方机构端,用于反馈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并对第三方机构端的确认信息进行签名。
9.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10.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
获取担保权人端发出的担保物状态监测指令;
基于智能合约,根据所述监测指令在监测人员库中随机抽取监测人员,并将所述监测指令发送至被抽取的监测人员端;
获取所述监测人员端发送的担保物状态信息及所述监测人员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担保人端,获取所述担保人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担保人端的签名;
将所述担保物状态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端,获取所述第三方机构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及所述第三方机构端的签名;
将担保物状态信息及监测人员端签名、担保人端确认信息及担保人端签名、第三方机构端确认信息及第三方机构端签名上传至担保物风险监管区块链。
CN202010224454.2A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Pending CN111582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454.2A CN111582633A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4454.2A CN111582633A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2633A true CN111582633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4454.2A Pending CN111582633A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26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566A (zh) * 2020-09-24 2021-01-08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区块链电子签名隐私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045A (zh) * 2018-05-10 2018-10-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系统
CN109035000A (zh) * 2018-06-15 2018-12-18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担保借款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85121A (zh) * 2019-01-11 2019-05-21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架构的仓单质押融资方法及装置
CN110033364A (zh) * 2019-04-02 2019-07-19 湖南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动态质押存货融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060145A (zh) * 2019-04-02 2019-07-26 湖南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静态质押存货融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415126A (zh) * 2019-08-13 2019-11-05 青岛金亿廪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供应链应用平台及操作方法及金融应用平台及金融融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2045A (zh) * 2018-05-10 2018-10-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系统
CN109035000A (zh) * 2018-06-15 2018-12-18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担保借款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85121A (zh) * 2019-01-11 2019-05-21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架构的仓单质押融资方法及装置
CN110033364A (zh) * 2019-04-02 2019-07-19 湖南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动态质押存货融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060145A (zh) * 2019-04-02 2019-07-26 湖南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静态质押存货融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415126A (zh) * 2019-08-13 2019-11-05 青岛金亿廪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供应链应用平台及操作方法及金融应用平台及金融融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566A (zh) * 2020-09-24 2021-01-08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区块链电子签名隐私的方法
CN112202566B (zh) * 2020-09-24 2023-07-25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区块链电子签名隐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7477A (zh) 一种数据安全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490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施工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和方法
KR100755000B1 (ko) 보안 위험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016298B (zh) 一种网页篡改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643107B (zh)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61446A (zh) 一种数据安全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242218A (zh) 一种网络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58263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担保物风险监管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450057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提高粮库安全的监控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983636B (zh) 风险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53818A (zh) 一种智能监控履约动态跟踪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0396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评估方法
CN114418775A (zh) 年金投资数据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598293A (zh) 一种用于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系统及方法
CN111861629A (zh) 征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390686B (zh) 基于异物识别及警报的存储介质销毁系统
CN117217625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企业安全监管方法及装置
Revathi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Saxena Audit Trail in Pharma: A Review
US11095658B2 (en) Enhanced system access controls
CN11754117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835968A (zh) 一种适用于数安链的应用服务器接口管理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6433019A (zh) 企业合规管理全链条风险识别与追溯系统
Diaz Lopez Are you ready?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digital forensic readiness
CN116415807A (zh) 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的主动式审计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