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7544A -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7544A
CN111577544A CN202010445819.4A CN202010445819A CN111577544A CN 111577544 A CN111577544 A CN 111577544A CN 202010445819 A CN202010445819 A CN 202010445819A CN 111577544 A CN111577544 A CN 111577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an set
wake
wake flow
wind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58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圣
胡代群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enewabl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58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7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7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7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04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for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win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7/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wind motors, e.g. diagno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F03D7/043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F03D7/043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 F03D7/045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logic with model-based contr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尾流区域,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本申请的方法通过风机组的风向和运行参数,实时计算尾流区域,并根据尾流区域,确定偏航角度,提高了尾流区域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实现了对风机组偏航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把流动空气中的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机组吸收空气中部分能量并施加扰动后,会在风力发电机组的下游形成受风力发电机组影响的尾流区,风场中的风力发电机组会受到附近其他机组尾流的影响,造成发电量损失,增大疲劳载荷,影响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上游风力发电机组偏航以降低尾流对下游机组的影响。主要是根据上游风机位置与下游风机位置连线确定尾流方向,并根据尾流方向确定偏航角度。
但是,由于风场环境不同,会出现上下游风向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尾流方向判断准确性较差,导致偏航角度精确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便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风机偏航精确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根据所述偏航角度,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采用预先训练的尾流模型,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方向;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为所述第一风机组的下游风机组,所述风机组距离为所述第一风机组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偏航条件,则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长度;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且,所述风机组距离小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
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不在所述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或者,所述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宽度;所述预设参数包括:风机叶轮直径、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风机组距离;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所述每个风机组的探测风向,获取所述每个风机组的风向。
可选地,所述尾流模型采用下述方法训练得到:
根据多个风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所述尾流模型,每个所述风机样本数据包括: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航角度,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采用预先训练的尾流模型,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方向;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为所述第一风机组的下游风机组,所述风机组距离为所述第一风机组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偏航条件,则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长度;
所述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且,所述风机组距离小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不在所述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或者,所述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
可选地,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宽度;所述预设参数包括:风机叶轮直径、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风机组距离;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所述每个风机组的探测风向,获取所述每个风机组的风向。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训练模块;
所述训练模块,用于根据多个风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所述尾流模型,每个所述风机样本数据包括: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风机控制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风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风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尾流区域,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本申请的方法通过风机组的风向和运行参数,实时计算尾流区域,并根据尾流区域,确定偏航角度,提高了尾流区域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实现了对风机组偏航的精确控制。
另外,通过综合地理方位、扭缆角度、以及风向仪共同确定各风机组的风向,可以有效避免风向偏差,提高获取的风机组风向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风机控制系统,风机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控制器及多个风机组,每个风机组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任意风机组实现偏航。每个风机组包括至少一个风机。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下述所涉及到的风机组还可称为风力发电机组,风机还可称为风力发电机。可选地,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101、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风机组也即风力发电机组的简称。尾流是指运动物体后面或物体下游的紊乱旋涡流,又称尾迹。通常,物体产生的尾流会对处于尾流中的其他物体产生影响。
本申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场景中,当下游风机组位于上游风机组产生的尾流中时,将会造成发电量的耗损,增大疲劳载荷,同时还会影响风机组的使用寿命。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上游风机组产生的尾流对下游风机组造成严重影响。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可以理解为上游风机组,其可以为多个上游风机组的任意一个,第一风机组的风向,也即第一风机组的当前实时风向,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可包括:风机的叶轮直径、风机转速、桨距角、以及大气压力等,同样的,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也可以是实时获取的。也即,在第一风机组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风机组的实时风向和运行参数,确实第一风机组的实时尾流区域,从而可以使得得到的尾流区域更加精确。
S102、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上游风机组进行偏航控制,也即调整上游风机组的运行方向,使得上游风机组产生的尾流不会对下游风机组造成影响,有效避免下游风机组处于上游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内。
可选地,尾流区域也即尾流的面积或者尾流的大小。本申请中,尾流区域可以包括:尾流方向、尾流长度和尾流宽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尾流方向、尾流宽度及预设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S103、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偏航角度,控制该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以使得偏航后的第一风机组产生的尾流不会对其对应的下游风机组产生影响。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机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尾流区域,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本申请的方法通过风机组的风向和运行参数,实时计算尾流区域,并根据尾流区域,确定偏航角度,提高了尾流区域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实现了对风机组偏航的精确控制。
可选地,上述步骤S101中,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可以包括: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采用预先训练的尾流模型,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预先训练得到的尾流模型,将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和运行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计算得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而在此之前,可以通过获取多个风机样本数据,根据多个风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尾流模型。其中,每个风机样本数据可包括: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可选地,可以将风机组的方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样本数据,将风机组的尾流区域作为模型的输出数据,根据风机组的方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和风机组的尾流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训练获取尾流模型。
可选地,对于尾流模型的训练过程,是与传统的模型训练过程类似的,具体不再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2中,根据尾流区域,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可包括:
S201、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
其中,第二风机组为第一风机组的下游风机组,风机组距离为第一风机组与第二风机组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当下游风机组位于上游风机组的尾流区域中时,可能对下游风机组造成的影响较小,例如,下游风机组距离上游风机组较远,此时可忽略尾流对下游风机组的影响。那么,若对仍对上游风机组进行偏航控制,会导致控制成本较大。
本实施例中,可以设定预设的偏航条件,在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时,对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在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风机组无需进行偏航。
可选地,可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组也即为第一风机组对应的下游风机组,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可以有效避免第一风机组产生的尾流对第二风机组造成影响。可以参照下述的具体说明,对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进行理解。
上述步骤S102中,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可以包括:
S202、若第一风机组满足偏航条件,则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在上述判断第一风机组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时,则可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在下述实施例中,对如何进行偏航角度计算有具体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风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01中,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可以包括:
S301、若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且,风机组距离小于尾流长度,则确定第一风机组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
可选地,方向偏差阈值可以为在实际场景中,通过多次试验结果确定的。首先,根据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以及上述确定的第一风机组尾流区域包括的尾流方向,计算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若该差值小于方向偏差阈值,并且,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的之间的距离小于尾流区域包括的尾流长度,则可确定第一风机组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可控制第一风机组根据偏航角度进行偏航。
S302、若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不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或者,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尾流长度,则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
而当上述计算的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方向偏差阈值时,无需对风机组距离和尾流长度进行比较,即可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也即当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方向偏差阈值时,无论风机组距离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尾流长度,可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也即第一风机组不进行偏航。
另外,当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尾流长度时,也无需进行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与方向偏差阈值的比较,即可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也即当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尾流长度时,无论第二风机组的当前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或者大于方向偏差阈值,可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也即第一风机组不进行偏航。
可选地,尾流区域还可包括:尾流宽度;上述步骤S102中,预设参数可包括:风机叶轮直径、第二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距离;步骤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可包括: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可以采用如下公式1:arctan((D/2+b/2)/L)-α,计算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其中,D表示风机叶轮直径,b表示尾流宽度,L表示风机组距离,α表示第二风机组的风向与尾流方向的差值。
可选地,本申请的方法还可包括: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每个风机组的探测风向,获取每个风机组的风向。
其中,每个风机组可以指风机控制系统中的任意风机组。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每个风机组的风向时,可以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所处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风机组风向,综合确定风机组的风向。例如:调试阶段指定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和风向仪探测的风机组的风向均为0,风机组机舱指向地理位置北,那么,当扭揽角度为10°,风向仪探测的风向为5°时,第一风机组的实际风向值为北偏15°。
可选地,每个风机组中可安装于风向仪,用于探测每个风机组的风向,或者也可以是通过风机控制系统中设置的独立的风向仪,对每个风机组的风向进行探测。
本实施例中,通过综合地理方位、扭缆角度、以及风向仪共同确定各风机组的风向,可以有效避免风向偏差,提高获取的风机组风向的精确性。
可选地,本申请的方法,除了可通过对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以减小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对第二风机组的影响外,一种可替代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后,同样根据上述的判断规则,当满足预设的调整条件时,通过调整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例如:调整第一风机组的转速,或者是调整第一风机组的浆距角,以减小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对第二风机组的影响。
当然,本申请中主要针对控制偏航这一种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调整风机组运行参数的方法,不做具体说明,实现原理与控制偏航方法的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尾流区域,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本申请的方法通过风机组的风向和运行参数,实时计算尾流区域,并根据尾流区域,确定偏航角度,提高了尾流区域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实现了对风机组偏航的精确控制。
另外,通过综合地理方位、扭缆角度、以及风向仪共同确定各风机组的风向,可以有效避免风向偏差,提高获取的风机组风向的精确性。
下述对用以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控制方法的风机控制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包括:确定模块410、控制模块420。
确定模块410,用于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控制模块420,用于根据偏航角度,控制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可选地,确定模块41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采用预先训练的尾流模型,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可选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方向;确定模块410,还用于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其中,第二风机组为第一风机组的下游风机组,风机组距离为第一风机组与第二风机组之间的距离。
确定模块410,具体用于若第一风机组满足偏航条件,则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长度;确定模块410,还具体用于若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且,风机组距离小于尾流长度,则确定第一风机组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若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尾流方向的差值不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或者,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尾流长度,则确定第一风机组不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
可选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宽度;预设参数包括:风机叶轮直径、第二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距离;确定模块410,具体用于根据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430。
获取模块430,用于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每个风机组的探测风向,获取每个风机组的风向。
可选地,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训练模块440。
训练模块440,用于根据多个风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尾流模型,每个风机样本数据包括: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控制设备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是风机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该设备可以集成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芯片。
该设备可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
存储器7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701调用存储器70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风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根据所述偏航角度,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采用预先训练的尾流模型,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方向;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尾流方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风机组为所述第一风机组的下游风机组,所述风机组距离为所述第一风机组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之间的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包括:
若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偏航条件,则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长度;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及风机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偏航条件,包括:
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在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且,所述风机组距离小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
若所述第二风机组的风向和所述尾流方向的差值不在所述方向偏差阈值范围内,或者,所述风机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尾流长度,则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不满足所述预设的偏航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区域包括:尾流宽度;所述预设参数包括:风机叶轮直径、第二风机组的风向、所述风机组距离;所述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每个风机组的扭揽角度、地理方位、以及风向仪探测的所述每个风机组的探测风向,获取所述每个风机组的风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流模型采用下述方法训练得到:
根据多个风机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所述尾流模型,每个所述风机样本数据包括:风机组的风向、风机组的运行参数以及风机组的尾流区域。
8.一种风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风机组的风向及所述第一风机组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尾流区域;根据所述尾流区域及预设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风机组的偏航角度;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航角度,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组进行偏航。
9.一种风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指令,当风机控制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风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风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45819.4A 2020-05-22 2020-05-22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77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5819.4A CN111577544A (zh) 2020-05-22 2020-05-22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5819.4A CN111577544A (zh) 2020-05-22 2020-05-22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7544A true CN111577544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5819.4A Pending CN111577544A (zh) 2020-05-22 2020-05-22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75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857A (zh) * 2020-08-26 2020-11-24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场的闭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166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Wei-Nian Su Output power control of a wind power generator through bendable tail wing and tail rod
CN102536652A (zh) * 2012-01-20 2012-07-04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风电场风电机群优化排布方法
CN107035618A (zh) * 2017-06-12 2017-08-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尾流效应的风电场优化控制方法
US20180010576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Inventus Holdings, Llc Wind turbine wake steering apparatus
CN107781117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方位距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87088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机组尾流的风电场偏航控制方法
CN109268215A (zh) * 2018-11-26 2019-0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够预测风力机尾迹及提高风电场发电量的装置及方法
EP3473851A1 (en) * 2017-10-17 2019-04-2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109885845A (zh) * 2017-12-06 2019-06-14 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尾流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958579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73330A (zh) * 2019-04-11 2019-07-05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上游风机尾流对下游风机影响情况的检测方法
US10400743B1 (en) * 2014-12-24 2019-09-03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Wind turbine blades, wind turbines, and wind farms having increased power output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166A1 (en) * 2008-06-03 2009-12-03 Wei-Nian Su Output power control of a wind power generator through bendable tail wing and tail rod
CN102536652A (zh) * 2012-01-20 2012-07-04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风电场风电机群优化排布方法
US10400743B1 (en) * 2014-12-24 2019-09-03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Wind turbine blades, wind turbines, and wind farms having increased power output
US20180010576A1 (en) * 2016-07-05 2018-01-11 Inventus Holdings, Llc Wind turbine wake steering apparatus
CN107781117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方位距离的检测方法、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7035618A (zh) * 2017-06-12 2017-08-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尾流效应的风电场优化控制方法
EP3473851A1 (en) * 2017-10-17 2019-04-2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109885845A (zh) * 2017-12-06 2019-06-14 北京普华亿能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尾流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958579A (zh) * 2017-12-26 2019-07-02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尾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08825A (zh) * 2018-05-15 2018-10-26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机组尾流的风电场偏航控制方法
CN109268215A (zh) * 2018-11-26 2019-0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够预测风力机尾迹及提高风电场发电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09973330A (zh) * 2019-04-11 2019-07-05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上游风机尾流对下游风机影响情况的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857A (zh) * 2020-08-26 2020-11-24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场的闭环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4868B1 (ja) 風に対するヨーの異常を検出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EP336432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equivalent load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CN104481804B (zh) 风力发电机组对风矫正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048228A1 (zh) 风电机组的载荷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60359363A1 (en) Power system monitoring apparatus, power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and power system monitoring method
CN109973301A (zh) 在极端湍流风况下控制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324504A1 (e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77544A (zh)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iu et al. Transient stability probability of a power system incorporating a wind farm
CN111456898A (zh) 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的调节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88797A (zh) 风力发电机的健康状态检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以及装置
CN110008583B (zh) 风电场中风资源情况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JP3442658B2 (ja) 電力系統の脱調予測方式
CN114462710A (zh) 一种风机发电功率的短期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977436B (zh) 湍流强度估算方法及装置
Ren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active learning method for cumulative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 mooring lines
Rott et al. Wind Vane Correction during Yaw Misalignment for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s
CN114439683B (zh) 风力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0262B (zh) 叶片零位漂移的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98760A (zh) 风电机组载荷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设备
CN115653847A (zh) 风电机组偏航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488341A (zh) 电缆监测故障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5438310A (zh) 新能源场站的功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028146A (zh) 覆冰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转速转矩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419013A (zh) 风电机组、及其叶片不平衡检测与调节方法、装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