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3979A -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3979A
CN111573979A CN202010436807.5A CN202010436807A CN111573979A CN 111573979 A CN111573979 A CN 111573979A CN 202010436807 A CN202010436807 A CN 202010436807A CN 111573979 A CN111573979 A CN 11157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filtering
sewage
baff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68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4368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3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39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2h;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每间隔静置处理2‑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重复步骤四至少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本发明方法处理获得的水可直接排入地表流人工湿地,美化周边环境,且经一定时间处理之后获得可回用的中水,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较多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场等设施均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装置多由初沉池、活性污泥生化池、二沉池、污泥池以及消毒池组成,该处理工艺难以适应高速公路污水量较小、变化系数大的特征,同时还存在维护费用高、维护操作复杂、使用寿命低等缺点,由于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场等场所远离市区,要实现污水排入市政管网,管网工程复杂,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再者,由于高速公路路多为临近或穿越自然保护区,污水直接外排,也将给周围对环境敏感的区域带来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处理获得的水可直接排入地表流人工湿地,美化周边环境,且经一定时间处理之后获得可回用的中水,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运行稳定。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2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至少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10-2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8-15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5-10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8-16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4-8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10-2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4-8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5-1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4-8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5-7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3-6mm。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优选的是,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优选的是,还包括气泵Ⅱ,其供气口Ⅱ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Ⅱ,并且自出水口Ⅱ沿过滤通道向入水口Ⅱ方向通气。
优选的是,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过程中,开启一次气泵Ⅱ运行10-20min。
优选的是,每间隔6-8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Ⅰ,每间隔4-6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Ⅱ。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将污水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
经调节后的污水经第一过滤堤坝进入活性污泥池,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有多个过滤通道Ⅰ305和过滤体Ⅰ306,可对流经其中的污水进行分流、均质、过滤及充分曝气处理;以有效提高污水中有机物降解处理效率;活性污泥池相当于初沉池,其底部铺设少量活性污泥,就可完成对污水的循环曝气处理;
在沉淀一定时间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对沉淀池上层的水进一步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经多次循环处理之后获得的中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或回用,以有效提高污水回用效率;
综上,本发明方法处理获得的水可直接排入地表流人工湿地,美化周边环境,且经一定时间处理之后获得可回用的中水,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运行稳定。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通道Ⅰ和所述过滤体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通道Ⅱ和所述过滤体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处的所述过滤体Ⅰ中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4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将污水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2h;经调节后的污水经第一过滤堤坝进入活性污泥池,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有多个过滤通道Ⅰ305和过滤体Ⅰ306,可对流经其中的污水进行分流、均质、过滤及充分曝气处理;以有效提高污水中有机物降解处理效率;活性污泥池相当于初沉池,其底部铺设少量活性污泥,就可完成对污水的循环曝气处理;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在沉淀一定时间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对沉淀池上层的水进一步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至少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经多次循环过滤且均质处理之后的水才进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对地表流人工湿地不会产生过大影响,可在有效保持地表流人工湿地稳定的基础上,应用地表流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水的目的,使污水最终达到排放标准;地表流人工湿地的水层厚度为20-30cm,湿地内挺水植物的种植面积达到50%-80%,挺水植物为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香蒲等;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10、调节池20、分解过滤组件30和地表流人工湿地40,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301,活性污泥池302,第二过滤堤坝303和沉淀池304: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305,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3051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Ⅰ3052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306,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3061、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3062、沸石层3063、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3064、石英砂层3065、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3066、珊瑚砂层3067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碎贝壳层3061、沸石层3063、石英砂层3065、珊瑚砂层3067的相靠近的两层之间间隔一定长度的空管空间,方便在过滤通道Ⅰ内保持一定水压,促进水的过滤;且空管空间起到水封的作用,以使得水中气泡分布更均匀,曝气效果好;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307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308,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3081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3082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309,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3091、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3092、纤维球填充层3093、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3094、活性炭层3095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10-2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8-15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5-10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8-16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4-8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10-20mm的长条状颗粒;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厚度不超过2cm;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4-8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5-1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4-8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5-7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3-6mm。根据实际情况,以上各层的厚度在5-10cm内调整;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厚度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均不超过2cm。
如图5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3068,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3070的挡隔板Ⅰ3071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3069,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一个优选方案中,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如图4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气泵Ⅱ,其供气口Ⅱ通过管道310连通至出水口Ⅱ,并且自出水口Ⅱ沿过滤通道向入水口Ⅱ方向通气。
一个优选方案中,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过程中,开启一次气泵Ⅱ运行10-20min。
一个优选方案中,每间隔6-8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Ⅰ,每间隔4-6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Ⅱ。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2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3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至少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其中,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1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8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5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8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4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1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4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4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5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3mm。
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3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4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其中,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2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15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10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16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8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2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8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1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8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7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6mm。
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5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其中,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1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8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5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8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4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1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4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4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5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3mm。
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还包括气泵Ⅱ,其供气口Ⅱ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Ⅱ,并且自出水口Ⅱ沿过滤通道向入水口Ⅱ方向通气。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h过程中,开启一次气泵Ⅱ运行10min。
每间隔6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Ⅰ,每间隔4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Ⅱ。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5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6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4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其中,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2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15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10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16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8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2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8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1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8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7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6mm。
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还包括气泵Ⅱ,其供气口Ⅱ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Ⅱ,并且自出水口Ⅱ沿过滤通道向入水口Ⅱ方向通气。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4h过程中,开启一次气泵Ⅱ运行20min。
每间隔8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Ⅰ,每间隔6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Ⅱ。
经实施例1-4处理之后,获得的中水均达到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一级的排放标准,具体水质指标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03386240000131
由表1可知: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获得的水的水质完全满足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洗车、扫除标准的要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污水经污水处理装置的格栅井过滤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
步骤二,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之后,将活性污泥池上层的水在活性污泥池和第一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2h;
步骤三,将污水自活性污泥池经第二过滤堤坝泵入沉淀池;
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在沉淀池和第二过滤堤坝之间循环流动处理至少30min;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至少3次,之后将沉淀池上层的水泵入地表流人工湿地内,自然流动处理至少3个月后获得中水;
其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井、调节池、分解过滤组件和地表流人工湿地,所述分解过滤组件还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堤坝,活性污泥池,第二过滤堤坝和沉淀池:所述第一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Ⅰ,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为靠近调节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Ⅰ的入水口Ⅰ高于出水口Ⅰ;过滤体Ⅰ,其填充在多个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自所述入水口Ⅰ至出水口Ⅰ依次为碎贝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石英砂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空管层Ⅰ、珊瑚砂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气泵Ⅰ,其供气口Ⅰ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Ⅰ,并且自出水口Ⅰ沿过滤通道Ⅰ向入水口Ⅰ方向通气;第二过滤堤坝内设置相互独立的多个过滤通道Ⅱ,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为靠近活性污泥池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筒体,出水口Ⅱ朝向活性污泥池开设;以地面为基准,多个过滤通道Ⅱ的入水口Ⅱ高于出水口Ⅱ;过滤体Ⅱ,其填充在过滤通道Ⅱ内,所述过滤体Ⅱ自所述入水口Ⅱ至出水口Ⅱ依次填充沸石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纤维球填充层、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空管层Ⅱ、活性炭层和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Ⅰ中碎贝壳层的碎贝壳的粒径为10-20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的通孔的孔径为8-15mm、空管层Ⅰ的长度为5-10cm、沸石层中沸石的粒径为8-16mm、石英砂层中石英砂粒径为4-8mm、珊瑚砂层中珊瑚砂为长度为10-20mm的长条状颗粒;
所述过滤体Ⅱ中沸石层中的沸石的粒径为4-8mm、纤维球填充层中纤维球直径为5-15mm、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的通孔的孔径为4-8mm、空管层Ⅱ的长度为5-7cm、活性炭层中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3-6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Ⅰ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所述过滤体Ⅰ还包括在过滤体Ⅰ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碎贝壳层、沸石层、石英砂层和珊瑚砂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Ⅰ;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所述过滤体Ⅱ可拆卸的插设在过滤通道Ⅰ内,所述过滤体Ⅱ还包括在过滤体Ⅱ轴向方向呈“U”形的支撑体,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Ⅱ间隔开排列设置在“U”形支撑体的长条形容纳空间内,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分别对应设置在带有通孔的挡隔板Ⅰ上,且沸石层、纤维球填充层和活性炭层的上方分别留有一空管层Ⅱ;无纺布层,其套设在“U”形支撑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先开启气泵Ⅰ通气,之后再将污水自调节池经第一过滤堤坝泵入活性污泥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Ⅱ,其供气口Ⅱ通过管道连通至出水口Ⅱ,并且自出水口Ⅱ沿过滤通道向入水口Ⅱ方向通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每间隔静置处理2-4h过程中,开启一次气泵Ⅱ运行10-20min。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间隔6-8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Ⅰ,每间隔4-6个月,更换一次所述过滤体Ⅱ。
CN202010436807.5A 2020-05-22 2020-05-22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Withdrawn CN111573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6807.5A CN111573979A (zh) 2020-05-22 2020-05-22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6807.5A CN111573979A (zh) 2020-05-22 2020-05-22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3979A true CN111573979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6807.5A Withdrawn CN111573979A (zh) 2020-05-22 2020-05-22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397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3547A (zh) * 2009-12-03 2010-06-09 复旦大学 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
CN101759331A (zh) * 2010-01-12 2010-06-30 西南大学 前置活性污泥-廊道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FR3025510A1 (fr) * 2014-09-05 2016-03-11 Eau Et In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s eaux usees industrielles par le couplage d’un reacteur biologique par culture fixee sur supports mobiles et d’un filtre a macrophytes
US20160207808A1 (en) * 2013-09-06 2016-07-21 Marco Antonio CASTELLANOS ROLDÁN System and multi-functional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06277338A (zh) * 2016-08-16 2017-01-0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净化系统
CN106630171A (zh) * 2017-02-03 2017-05-10 广州市香根草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复合型微循环污水处理方法
CN208279388U (zh) * 2018-01-18 2018-12-25 广州双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净水装置
CN208454662U (zh) * 2018-06-11 2019-02-01 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 新型净化池中的多层吸附过滤板
CN111573978A (zh) * 2020-05-22 2020-08-25 金文贤 可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3547A (zh) * 2009-12-03 2010-06-09 复旦大学 一种人工湿地防堵塞方法
CN101759331A (zh) * 2010-01-12 2010-06-30 西南大学 前置活性污泥-廊道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US20160207808A1 (en) * 2013-09-06 2016-07-21 Marco Antonio CASTELLANOS ROLDÁN System and multi-functional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FR3025510A1 (fr) * 2014-09-05 2016-03-11 Eau Et Ind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s eaux usees industrielles par le couplage d’un reacteur biologique par culture fixee sur supports mobiles et d’un filtre a macrophytes
CN106277338A (zh) * 2016-08-16 2017-01-0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净化系统
CN106630171A (zh) * 2017-02-03 2017-05-10 广州市香根草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复合型微循环污水处理方法
CN208279388U (zh) * 2018-01-18 2018-12-25 广州双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净水装置
CN208454662U (zh) * 2018-06-11 2019-02-01 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 新型净化池中的多层吸附过滤板
CN111573978A (zh) * 2020-05-22 2020-08-25 金文贤 可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拓: ""汉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多级生化处理工艺的运行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0752B2 (en) Integrated hydroponic an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5236671B (zh)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6082562A (zh)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CN211035607U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59484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4956459A (zh)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分散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386451A (zh) 一种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3360198U (zh) 一种鱼池水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CN111573979A (zh) 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方法
DE202017106678U1 (de) Kommunales Abwasserentsorgungssystem mit MBR-Kompositmembran
CN111573978A (zh) 可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10713315A (zh) 一种乡镇污水厂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3371948A (zh) 一种mc街景式生态景观滤床系统及方法
CN210825845U (zh) 一种mbr涂装废水处理装置
CN209740932U (zh) 一种用于湿地进水预处理的集成装置
CN209481427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2499883A (zh) 一种针对高寒缺氧地区农村废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2390255U (zh) 用于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配水装置
KR101924499B1 (ko) 착유실 오폐수 정화 처리시스템
CN215365363U (zh) 一种mc街景式生态景观滤床系统
CN205953780U (zh)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
CN212198700U (zh) 一种漂浮生物滤床网箱模块
CN214192928U (zh) 一种小流量污水处理系统
CN219136548U (zh) 漂浮式水处理装置
CN212954731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人工生态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