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4250A - 光电复合缆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64250A CN111564250A CN202010367238.3A CN202010367238A CN111564250A CN 111564250 A CN111564250 A CN 111564250A CN 202010367238 A CN202010367238 A CN 202010367238A CN 111564250 A CN111564250 A CN 1115642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able
- optical
- optical fiber
- composite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636 vulcanized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062 hydro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0 hyd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05—Power cables includ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01B7/045—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attached to marine objects, e.g. buoys, diving equipment, aquatic probes, marine towli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6—Sheaths comprising longitudinal lapped non-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65—Sheaths comprising braided non-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75—Multi-layer sheath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95—Internal space filling-up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内护层、第一编织层、第一绕包层及外护层,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包括多根导线,导线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光纤组件包括多个光纤单元,光纤单元括光纤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保护管;所述内护层包覆在缆芯的外侧;所述第一编织层包覆在内护层的外侧,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一绕包层交替设置;所述外护层包覆在第一编织层的外侧。该光电复合缆能够替代水下光缆和水下电缆,即可以给水下作业设备供电,也可以传输光信号;该复合缆相对于传统的复合缆结构更加坚固,耐外界损伤防护更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航海及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军事工的发展,水下机器人或有线监测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替代人类挑战海洋,以及高污染、复杂恶劣的海域作业。因此,水下机器人或有线监测设备已经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
此时,水下机器人或有线监测设备配套使用的连接缆变的尤为重要。传统防水电缆不具备水下平衡性能,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或有线监测设备等水下作业设备,会不断下沉,不仅造成水下设备作业的不便,甚至可能会造成设备间的接头脱落;需要再次铺设新的电缆,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费时费力,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通信需求,且不具备光纤信号传输的功能,对于具备光学水下作业设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功能缺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水下设备的光电复合缆,该光电复合缆自身比重轻,可为水下作业设备提供动力、控制、光信号传输反馈,以及综合运用的光电复合缆。
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
缆芯,所述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多根导线,所述导线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光纤组件包括多个光纤单元,所述光纤单元括光纤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保护管;
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包覆在缆芯的外侧;
第一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包覆在内护层的外侧,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
第一绕包层,所述第一绕包层包覆在第一编织层的外侧,所述第一绕包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当第一编织层与第一绕包层的数量大于1个时,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一绕包层交替设置;
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包覆在第一编织层的外侧。
本发明的缆芯将光缆组件和电缆组件组合到一起,替代水下光缆和水下电缆,可以实现两者的所有功能,可以同时给水下作业设备供电,也可以传输光信号;且提高了结构的强度、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采用第一绕包层与第一编织层结合使用,使光电混合缆在满足稳定供电能力和优异的信号传输前提下,不仅使光电混合缆整体保持超高的强度和极好的柔韧性,能够使光电混合缆的整体密度和使用水域保持密度接近,达到水下平衡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与导线之间、光纤单元与光纤单元之间及/或导线与光纤单元之间的间隙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和多个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填充件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件和第二填充件为HDPE填充件或PP填充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绕包层,所述第二绕包层位于缆芯与内护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绕包层为PET绕包层或无纺布绕包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为镀银铜线或者镀银铜包钢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为HDPE层;HDPE电气性能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的数量为6~10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为不锈钢管。光纤保护管采用不锈钢管,抗压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性能优异,保障水下信号传输及反馈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单元的数量为1~3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1~3个,所述第一绕包层的数量为1~2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为聚乙烯绳编织层,所述第一绕包层为对位芳纶绕包层。以对位芳纶纤维丝作为抗拉承力元件,填充或绕包电缆本体,抗拉强度高,柔软性好。以聚乙烯绳进行网状编织,来提高光缆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改善光电复合缆的密度,以达到接近水的密度以实现水下平衡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二编织层位于第一编织层与外护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层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该外护层材料能够保证高温、高压、防水、防霉菌、耐油、耐海水腐蚀环境下保持优异的使用性能。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光电复合缆为水下平衡光电混合缆,且由于结构水下平衡的设计,水下平衡光电混合缆在水中自身比重轻,且应用于水下设备,随设备的下潜作业而拖拽下沉,有效避免传统水下电缆因过度下沉而造成的不便。能够替代水下光缆和水下电缆,即可以给水下作业设备供电,也可以传输光信号;该复合缆相对于传统的复合缆结构更加坚固,耐外界损伤防护更优;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并有效地节省施工时间与成本,降低维护费用,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光电复合缆,为水下作业设备提供动力、控制、光信号传输反馈,以及综合运用的光电复合缆。该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填充组件、内护层300、第一编织层400、第一绕包层500、第二绕包层600、第二编织层700及外护层800。
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绞合形成缆芯;
其中,电缆组件包括多根导线110,导线110包括导体111和包覆在导体111外部的绝缘层112;其中导体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导体111之间相互绝缘,导体111可为镀银铜线或者镀银铜包钢线。绝缘层112为HDPE层,绝缘层112采用HDPE层,该材料具有优越的电性能及较高的机械强度,且生态环保,可将HDPE层经绕包后与导体结合更牢固,从而提高绝缘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线的数量为6根~10根;
光纤组件用于信号传输,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纤组件包括多个光纤单元120,光纤单元120括光纤121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保护管122;
具体地,光纤121由1~4芯,光纤采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光纤,使光纤单元120具有极小的抗弯曲半径。
进一步地,光纤单元120的数量为1~3个,在具体的示例中,光纤单元120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3个。
进一步地,保护管122为不锈钢管,光纤保护管采用不锈钢管,抗压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性能优异,保障水下信号传输及反馈信号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本发明的缆芯将光缆组件和电缆组件组合到一起,替代水下光缆和水下电缆,可以实现两者的所有功能,可以同时给水下作业设备供电,也可以传输光信号;且提高了结构的强度、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填充组件能够保证复合光电缆整体结构的圆整度和稳定性,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或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具体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201和第二填充件202,其中,第一填充组件201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第二填充组件202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填充件为HDPE填充件或PP填充件,该材质的填充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且生态环保。
更进一步地,第二填充件20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二填充件202为9个。
内护层300用于对复合缆缆芯结构定型,保护缆芯,防止深水压力把缆芯压扁;内护层300包覆在缆芯的外侧;
进一步地,内护层300的材料选用HDPE,该材质的填充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且生态环保,可避免深水压力把缆芯压扁。
第一编织层400能够保护缆芯圆整度,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使光电混合缆的整体密度和使用水域保持密度接近,达到水下平衡目的;
具体地,第一编织层400包覆在内护层300的外侧;第一编织层400采用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编织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编织层,具体地,采用分子量为200万-500万聚乙烯;能够保护缆芯圆整度,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
进一步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400的数量为1~3个,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编织层400的数量为1个、2个或3个。
第一绕包层500用于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及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与第一编织层400结合使用,使光电混合缆在满足稳定供电能力和优异的信号传输前提下,不仅使光电混合缆整体保持超高的强度和极好的柔韧性,能够使光电混合缆的整体密度和使用水域保持密度接近,达到水下平衡目的。
具体地,第一绕包层500包覆在第一编织层400的外侧,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至少1个;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1~2个,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1个、2个。当第一编织层400与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均大于1个时,第一编织层400与第一绕包层500交替设置;从而使光电复合缆整体保持超高的强度和极好的柔韧性。
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绕包,相对于普通的绕包层,采用对位芳纶绕包能够更有利于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及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400的数量大于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且最外层的第一绕包层500采用第一编织层400包覆,此第一编织层400采用聚乙烯编织层,能够固定第一绕包层500防止松散,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缆芯与内护层300粘结,在缆芯与内护层400之间还设有第二绕包层,第二绕包层600采用PET绕包层或无纺布绕包层,该材质的绕包层不仅有效隔离缆芯与内护层300,且具有较高的超高拉断力和抗张强度。
第二编织层600包覆于最外侧的第一编织层400,该第二编织层600为加强层,用于提高光电复合缆的承载能力及改善整体密度;第二编织层600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相对于普通的编织层,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能够更有利于提升光电复合缆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及调节改善光电复合缆的整体密度;
外护层800包覆于第二编织层600的外侧,考虑水下平衡光电混合缆的使用场景,要求外护层800材料具备有耐腐蚀、耐水解、耐霉菌、稳定性强等特点,具体地,外护层800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如,动态硫化橡胶耐腐蚀能力强,密度约1.0g/cm3,以超轻动态硫化橡胶材质作为外护层,使得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密度与海水接近,符合设计要求;具体的示例中,可以采用TPV。
上述光电复合缆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缆芯将光缆组件和电缆组件组合到一起,替代水下光缆和水下电缆,可以实现两者的所有功能,可以同时给水下作业设备供电,也可以传输光信号;且提高了结构的强度、而且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采用第一绕包层500与第一编织层400结合使用,使光电混合缆在满足稳定供电能力和优异的信号传输前提下,不仅使光电混合缆整体保持超高的强度和极好的柔韧性,能够使光电混合缆的整体密度和使用水域保持密度接近,达到水下平衡目的。
2)本发明的第一编织层采用高强度纤维丝编织和第一绕包层采用对位芳纶丝绕包填充加强,提供可靠稳定的结构强度及保护,以超轻动态硫化橡胶材质作为外护层,使得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密度与海水接近,从而实现水下平衡的目的。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填充组件、内护层300、第一编织层400、第一绕包层500、第二绕包层600、第二编织层700及外护层800。
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绞合形成缆芯;
其中,电缆组件包括10根导线110,导线110包括导体111和包覆在导体111外部的绝缘层112;导体111为镀银铜线;绝缘层112为HDPE层,
光纤组件包括3个光纤单元120,光纤单元120括光纤121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不锈钢保护管122;
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具体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201和第二填充件202,其中,第一填充组件201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第二填充组件202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
更进一步地,第二填充件202的数量为9个,分别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内护层300包覆在缆芯的外侧;内护层300的材料选用HDPE;
第一编织层400包覆在内护层300的外侧;第一编织层400的数量为3个,第一编织层400采用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编织层;
第一绕包层500包覆在第一编织层400的外侧,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2个,且第一编织层400与第一绕包层500交替设置;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绕包;
最外层的第一绕包层500采用第一编织层400包覆,此第一编织层400采用聚乙烯编织层。
在缆芯与内护层400之间还设有第二绕包层600,第二绕包层600采用PET绕包层;
第二编织层600包覆于最外侧的第一编织层400,第二编织层600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
外护层800包覆于第二编织层600的外侧,外护层800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填充组件、内护层300、第一编织层400、第一绕包层500、第二绕包层600、第二编织层700及外护层800。
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绞合形成缆芯;
其中,电缆组件包括10根导线110,导线110包括导体111和包覆在导体111外部的绝缘层112;导体111为镀银铜线;绝缘层112为HDPE层,
光纤组件包括3个光纤单元120,光纤单元120括光纤121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不锈钢保护管122;
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具体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201和第二填充件202,其中,第一填充组件201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第二填充组件202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
更进一步地,第二填充件202的数量为9个,分别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内护层300包覆在缆芯的外侧;内护层300的材料选用HDPE;
第一编织层400包覆在内护层300的外侧;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2个,第一编织层400采用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编织层;
第一绕包层500包覆在第一编织层400的外侧,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1个,且第一编织层400与第一绕包层500交替设置;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绕包;
最外层的第一绕包层500采用第一编织层400包覆,此第一编织层400采用聚乙烯编织层。
在缆芯与内护层400之间还设有第二绕包层,第二绕包层600采用PET绕包层;
第二编织层600包覆于最外侧的第一编织层400,第二编织层600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
外护层800包覆于第二编织层600的外侧,外护层800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填充组件、第一编织层400、第一绕包层500、第二编织层700及外护层800。
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绞合形成缆芯;
其中,电缆组件包括10根导线110,导线110包括导体111和包覆在导体111外部的绝缘层112;导体111为镀银铜线;绝缘层112为HDPE层,
光纤组件包括3个光纤单元120,光纤单元120括光纤121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不锈钢保护管122;
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具体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201和第二填充件202,其中,第一填充组件201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第二填充组件202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
更进一步地,第二填充件202的数量为9个,分别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第一编织层400包覆在缆芯的外侧;第一编织层400的数量为3个,第一编织层400采用高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绳编织层;
第一绕包层500包覆在第一编织层400的外侧,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2个,且第一编织层400与第一绕包层500交替设置;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绕包;
最外层的第一绕包层500采用第一编织层400包覆,此第一编织层400采用聚乙烯编织层。
第二编织层700包覆于最外侧的第一编织层400,第二编织层700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
外护层800包覆于第二编织层600的外侧,外护层800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填充组件、内护层300、第一绕包层500、第二绕包层600、第二编织层700及外护层800。
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绞合形成缆芯;
其中,电缆组件包括10根导线110,导线110包括导体111和包覆在导体111外部的绝缘层112;导体111为镀银铜线;绝缘层112为HDPE层,
光纤组件包括3个光纤单元120,光纤单元120括光纤121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不锈钢保护管122;
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具体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201和第二填充件202,其中,第一填充组件201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第二填充组件202位于靠近缆芯的外侧位置,
更进一步地,第二填充件202的数量为9个,分别填充于导线110与导线110之间、光纤单元12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和导线110与光纤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内。
内护层300包覆在缆芯的外侧;内护层300的材料选用HDPE;
第一绕包层500包覆在内护层300的外侧,第一绕包层500的数量为1个,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绕包;
在缆芯与内护层400之间还设有第二绕包层,第二绕包层600采用PET绕包层;
第二编织层600包覆于最外侧的第一绕包层500,第一绕包层500采用对位芳纶编织层;
外护层800包覆于第二编织层600的外侧,外护层800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
测试
测定实施例1~4的光电复合缆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其中,采用双轮拉伸机装置测试抗拉强度,测试断裂强度;采用卷筒反复缠绕装置测试柔韧性,条件弯曲半径400mm,20m/min,48h。
表1
抗拉强度 | 柔韧性 | 整体密度 | |
实施例1 | 11.94t | 光学性能、电性能测试合格 | 1.01g/cm<sup>3</sup> |
实施例2 | 7.81t | 光学性能、电性能测试合格 | 0.94g/cm<sup>3</sup> |
实施例3 | 8.92t | 光学性能功率不合格,缆芯变形 | 0.91g/cm<sup>3</sup> |
实施例4 | 9.22t | 光学性能、电性能测试合格 | 1.11g/cm<sup>3</sup> |
从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光电混合缆在满足稳定供电能力和优异的信号传输前提下,不仅使光电混合缆整体保持超高的强度和较好柔韧性,能够使光电混合缆的整体密度和使用水域保持密度接近,达到水下平衡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缆芯,所述缆芯包括电缆组件和光纤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多根导线,所述导线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光纤组件包括多个光纤单元,所述光纤单元括光纤和包覆在光纤外部的保护管;
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包覆在缆芯的外侧;
第一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包覆在内护层的外侧,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
第一绕包层,所述第一绕包层包覆在第一编织层的外侧,所述第一绕包层的数量为至少1个;当第一编织层与第一绕包层的数量大于1个时,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一绕包层交替设置;
外护层,所述外护层包覆在第一编织层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组件,所述填充组件填充于导线与导线之间、光纤单元与光纤单元之间及/或导线与光纤单元之间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件和多个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位于缆芯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和第二填充件为HDPE填充件或PP填充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绕包层,所述第二绕包层位于缆芯与内护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包层为PET绕包层或无纺布绕包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镀银铜线或者镀银铜包钢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HDPE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数量为6~10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为不锈钢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的数量为1~3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的数量为1~3个,所述第一绕包层的数量为1~2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层为聚乙烯绳编织层,所述第一绕包层为对位芳纶绕包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二编织层位于第一编织层与外护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为动态硫化橡胶外护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7238.3A CN111564250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光电复合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7238.3A CN111564250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光电复合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4250A true CN111564250A (zh) | 2020-08-21 |
CN111564250B CN111564250B (zh) | 2022-03-22 |
Family
ID=72070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67238.3A Active CN111564250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光电复合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6425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36361A (en) * | 1978-12-04 | 1980-06-25 | Bendix Corp | Reinforced Optical Fiber Conductor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Incorporating such Conductors |
CN201749732U (zh) * | 2010-08-04 | 2011-02-16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水下机器人用光电复合脐带缆 |
CN102751018A (zh) * | 2012-07-05 | 2012-10-24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海探测设备用中性缆 |
CN105225753A (zh) * | 2015-08-31 | 2016-01-06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骨架式光电复合拖曳缆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55297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一种系泊型海洋观测系统用深海光电复合缆 |
CN210349372U (zh) * | 2019-11-08 | 2020-04-17 | 青岛豪迈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下设备用光电复合漂浮电缆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10367238.3A patent/CN1115642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36361A (en) * | 1978-12-04 | 1980-06-25 | Bendix Corp | Reinforced Optical Fiber Conductor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Incorporating such Conductors |
CN201749732U (zh) * | 2010-08-04 | 2011-02-16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水下机器人用光电复合脐带缆 |
CN102751018A (zh) * | 2012-07-05 | 2012-10-24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海探测设备用中性缆 |
CN105225753A (zh) * | 2015-08-31 | 2016-01-06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骨架式光电复合拖曳缆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355297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 | 一种系泊型海洋观测系统用深海光电复合缆 |
CN210349372U (zh) * | 2019-11-08 | 2020-04-17 | 青岛豪迈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下设备用光电复合漂浮电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4250B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18671U (zh) | 收放式多组纵向水密封光电复合缆 | |
CN201732191U (zh) | 一种柔软型全铠装防水尾缆 | |
CN111564250B (zh) | 光电复合缆 | |
CN211404141U (zh) | 一种耐低温光电复合电缆 | |
CN209912547U (zh) | 一种无铠装的高强度复合强电水下生产系统用脐带缆 | |
CN210692140U (zh) | 一种水下直流系统移动用耐寒防腐蚀脐带电缆 | |
RU170627U1 (ru) | Гибкий грузонесущий кабель | |
CN214175726U (zh) | 一种同轴光电复合缆结构 | |
CN210777911U (zh) | 一种水下中性浮力电缆 | |
CN210039749U (zh) | 系留多轴轻型光电复合电缆 | |
CN214505027U (zh) | 微重力光电复合拖曳电缆 | |
CN218384598U (zh) | 一种新型复合脐带电缆 | |
CN105118567A (zh) | 一种轻型复合式岸电电缆 | |
CN219143864U (zh) | 一种深海用防扭光电复合缆 | |
KR102342533B1 (ko) | 이동용 광전력 신호 케이블 | |
EP3443565B1 (en) | Self-supporting electric power cable and buoy arrangement | |
CN205595133U (zh) | 一种应急通信用综合光电复合缆 | |
CN220171812U (zh) | 一种双层加强防护高柔性综合型电缆 | |
CN213583169U (zh) | 一种用于水下拖链的新型水下电缆 | |
KR102582952B1 (ko) | 이동용 케이블 | |
CN217405134U (zh) | 一种扁平结构光电复合漂浮电缆 | |
CN219065812U (zh) | 一种高强度铠装的海缆 | |
CN210956210U (zh) | 海洋资源探测电缆 | |
CN112509733B (zh) | 一种高压直流光纤电力复合海缆 | |
CN220065209U (zh) | 抗冲击型纤维编织屏蔽盾构机橡套软电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