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3961B -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63961B CN111563961B CN202010391901.3A CN202010391901A CN111563961B CN 111563961 B CN111563961 B CN 111563961B CN 202010391901 A CN202010391901 A CN 202010391901A CN 111563961 B CN111563961 B CN 1115639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mensional
- substation
- panoramic
- transformer substation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变电站三维模型不够精确,与变电站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场景建模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三维虚拟模型由于能逼真的显示真实场景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当前,随着变电站的复杂程度以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变电站的设备管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变电站的设备管理,传统方法主要是基于Web数据库管理系统,即通过数据显示的方式实时获取变电站中各个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如,变电站中的某一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在计算机上对应该电力设备在计算机上的图形符号显示故障提示。虽然该种方法能得到是哪一个电力设备出现了故障,但是,却无法得知该电力设备的实际位置和类型。因此,在技术人员对该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逐一的排查变电站中的各个电力设备,如此,会浪费技术人员的大量时间导致电力设备的检修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变电站中的电力设备通过三维场景模型的方式进行体现,从而能够直观的获知各个电力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实际位置,但现有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变电站三维模型不够精确,与变电站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变电站三维模型不够精确,与变电站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
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
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包括:
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包括:
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
可选的,所述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包括:
基于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或移动式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可选的,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
可选的,所述映射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
可选的,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或移动式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本申请中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可以避免虚实目标遮挡问题;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中,从而将变电站的真实场景与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该三维虚拟融合模型精度高,更贴近于目标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当某一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该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可以更准确的得到该故障的电力设备在变电站中的位置;通过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与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变电站三维模型不够精确,与变电站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步骤101、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点分布的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拍摄获取固定式的全景影像,也可以通过车载、机载的全景摄像机拍摄获取移动式的全景影像。具体的,固定式全景影像:通过多点分布的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拍摄,以覆盖一定的变电站区域面积,之后利用视频平滑过渡技术来获取具有场景切换效果的变电站全景影像;移动式全景影像:通过车载全景和航空全景来记录复杂或特殊区域的全景影像信息,并且通过稳像技术来获取移动式的变电站全景影像。其中,全景摄像机可为鱼眼全景摄像机或多镜头拼接全景摄像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多镜头拼接全景摄像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能够有效避免虚实目标遮挡的问题
步骤102、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融合全景影像和三维虚拟模型,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融合前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对采集的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消除因拍摄环境和拍摄设备造成的图像几何畸变和噪声等瑕疵,可以通过高斯滤波、均值滤波等来抑制环境因素影响(如光线变化、烟雾影响等)和拍摄设备精度因素产生的噪声。针对原始影像中的几何畸变,可以对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通过坐标变换来还原影像中电力设备的实际空间位置和形状。具体的,首先测量摄像机外部参数,即摄像机所在位置相对于真实场景各点的方位参数,再结合摄像机的内部参数,即根据摄像机针孔透视成像原理确定三维场景到二维成像平面的坐标系变化;然后确定虚拟物体在真实场景三维空间中的形状和位置,完成对虚拟物体到真实场景图像的坐标系变换。
步骤103、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从而将变电站的真实场景与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具体的,在建模前期,可以根据电力设备实物或设计图纸建模,图纸能够提供最精确的设备结构信息,也可以通过测量实物尺寸进行建模,目标变电站内设备模型以零件级为单位,做到目标变电站内设备模型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可拆卸的,且按照实物等比例建立。当目标变电站内设备零件全部建立完成后,可以通过3DMax软件内的几何约束关系,将零件组成装配体一层一层逐步向上装配,最终装配出整套变电站场景模型。模型建设好后导入到Unity3D平台中,之后可以使用逻辑引擎给该模型添加数学逻辑关系和几何约束条件,从而完成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建立,其中,数学逻辑关系代表了各模块之间的物理量关联及数学模型,如部件之间的受力关系、电气连接及信息连接关系等,几何约束条件代表了各模块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虚拟环境建立不同分辨率的三维模型,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分辨率高、纹理细腻,可以满足用户对三维模型尺寸量测、体积计算、高清展示的需求,用于变电站内的设备模型;低分辨率模型制作成本低,覆盖面广,可以经济高效的生产较大面积的三维模型,用于非检测设备以外的虚拟模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具体的,可以根据全景影像来搜索三维虚拟模型外轮廓边缘信息或点特征,并与预先给定的三维模型边缘信息进行匹配,以实现变电站设备的三维注册,具体步骤为:1)根据变电站真实场景中提取的特征点及摄像机的透视投影模型,计算得到真实场景到摄像机空间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其中,可以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的目标位置处布置传感器,获取目标位置处的三维坐标作为特征点;2)根据摄像机空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求得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3)根据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和已知的三维虚拟空间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得到三维虚拟模型各点在真实场景坐标下的投影点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将虚拟场景准确定位到真实环境的三维空间中,实现三维注册。
将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准确映射到三维虚拟模型中,即将真实场景与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需要通过摄像机标定以及两个坐标系转换过程来实现。具体的,可以通过摄像机标定获得摄像机的内部参数(焦距、视角、成像面积等),根据特征点求取用于表示摄像机位姿的外部参数(旋转矩阵、平移向量等),然后根据摄像机位姿信息将三维虚拟模型放置到真实场景中;两个坐标转换过程包括从世界坐标到摄像机坐标的转换、以及从摄像机坐标到成像坐标系的转换,这两个过程的转换问题就是摄像机外参矩阵的求解问题,摄像机外参矩阵的求解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该过程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可以避免虚实目标遮挡问题;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中,从而将变电站的真实场景与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该三维虚拟融合模型精度高,更贴近于目标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当某一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该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可以更准确的得到该故障的电力设备在变电站中的位置;通过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与三维虚拟模型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变电站三维模型不够精确,与变电站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201,用于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预处理单元202,用于对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
映射单元203,用于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其中,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预处理单元202具体用于:
对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映射单元203具体用于:
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采集单元201具体用于:
基于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或移动式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程序代码传输给处理器;
处理器用于根据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前述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实施例中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前述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实施例中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包括: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
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包括:
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具体的,根据全景影像搜索三维虚拟模型外轮廓边缘信息或点特征,并与预置的三维模型边缘信息进行匹配,完成变电站设备的三维注册,具体包括:
根据变电站真实场景提取的特征点及摄像机的透视投影模型,计算得到真实场景到摄像机空间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根据摄像机空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得到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根据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和已知的三维虚拟空间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得到三维虚拟模型各点在真实场景坐标下的投影点之间的转换关系,将虚拟场景准确定位到真实环境的三维空间中,完成变电站设备的三维注册,其中,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包括:
基于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或移动式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3.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基于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所述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全景影像进行几何畸变矫正或去噪声处理;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包括,基于三维注册技术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景影像中的物理影像信息映射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得到三维虚拟融合模型,具体的,根据全景影像搜索三维虚拟模型外轮廓边缘信息或点特征,并与预置的三维模型边缘信息进行匹配,完成变电站设备的三维注册,具体包括:
根据变电站真实场景提取的特征点及摄像机的透视投影模型,计算得到真实场景到摄像机空间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根据摄像机空间与成像平面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得到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根据真实场景到图像平面的转换关系和已知的三维虚拟空间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得到三维虚拟模型各点在真实场景坐标下的投影点之间的转换关系,将虚拟场景准确定位到真实环境的三维空间中,完成变电站设备的三维注册,其中,所述目标变电站的三维虚拟模型基于三维建模方法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固定式全景摄像机或移动式全景摄像机采集目标变电站的全景影像。
5.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并将所述程序代码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91901.3A CN111563961B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91901.3A CN111563961B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3961A CN111563961A (zh) | 2020-08-21 |
CN111563961B true CN111563961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7207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91901.3A Active CN111563961B (zh) | 2020-05-11 | 2020-05-11 |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639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4665B (zh) * | 2020-09-14 | 2022-02-18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用于变电站的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2437287A (zh) * | 2020-11-23 | 2021-03-02 | 成都易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景图像扫描拼接方法 |
CN113096237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 一种配网设备的全景可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40053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Taisei Corp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045279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余江 | 一种利用无人飞行器航拍自动生成全景照片的系统及方法 |
CN106157359A (zh) * | 2015-04-23 | 2016-11-23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虚拟场景体验系统的设计方法 |
CN107292965A (zh) * | 2017-08-03 | 2017-10-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一种基于深度图像数据流的虚实遮挡处理方法 |
CN107610213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深圳市为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全景相机的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107851333A (zh) * | 2015-07-28 | 2018-03-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系统以及图像生成方法 |
CN109165330A (zh) * | 2018-08-10 | 2019-01-08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5-11 CN CN202010391901.3A patent/CN1115639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40053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Taisei Corp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157359A (zh) * | 2015-04-23 | 2016-11-23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虚拟场景体验系统的设计方法 |
CN107851333A (zh) * | 2015-07-28 | 2018-03-2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系统以及图像生成方法 |
CN105045279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余江 | 一种利用无人飞行器航拍自动生成全景照片的系统及方法 |
CN107292965A (zh) * | 2017-08-03 | 2017-10-2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 一种基于深度图像数据流的虚实遮挡处理方法 |
CN107610213A (zh) * | 2017-08-04 | 2018-01-19 | 深圳市为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全景相机的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109165330A (zh) * | 2018-08-10 | 2019-01-08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63961A (zh) | 2020-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74864B (zh) | 获取对象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 |
CN111563961B (zh) | 一种变电站的三维建模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1179358B (zh) | 标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223269B (zh) | 三维场景定位方法和装置 | |
US11954813B2 (en) | Three-dimensional scene construc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0427917B (zh) | 用于检测关键点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402414B (zh) | 一种点云地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927362B (zh) | 地图重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9961401A (zh) | 一种双目相机的图像校正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111275750A (zh) |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室内空间全景图像生成方法 | |
CN107704629B (zh) | 一种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可视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758337A (zh) | 一种语义实例重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4219855A (zh) | 点云法向量的估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489099A (zh) | 点云配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5082254A (zh) | 一种变电站精益管控数字孪生系统 | |
CN118247429A (zh) | 一种空地协同快速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 |
CN115527016A (zh) | 一种三维gis视频融合注册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 |
CN117541738A (zh) |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输电线路隐患在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6863083A (zh) | 变电站三维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6109769A (zh) | 三维模型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118576A (zh) | 基于bds位置服务的大型场景三维重建系统及重建方法 | |
CN113744361A (zh) | 一种基于三目视觉的三维高精地图构建方法及装置 | |
CN116433769B (zh) | 空间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433848B (zh) | 屏幕模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645468B (zh) | 人体三维建模方法、训练人体结构生成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