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2752B -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2752B
CN111562752B CN201910112999.1A CN201910112999A CN111562752B CN 111562752 B CN111562752 B CN 111562752B CN 201910112999 A CN201910112999 A CN 201910112999A CN 111562752 B CN111562752 B CN 111562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u
data
induction
sensing
i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9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2752A (zh
Inventor
朱良华
徐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29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2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2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2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2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2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215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本申请能够基本保证数据传输无延时,提高计算准确性,同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脑缝纫机自动剪线一般是用感应器检测布料是否到达指定位置,然后电控结合电机速度、感应器与剪线刀的位置、以及剪线刀的响应时间等给出剪线的时机,驱动剪线刀进行剪线。通常情况下感应器电路与电控之间会通过单片机的串口等方式进行通信,由于串口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因此当感应器检测到布料并把信息发送给电控以及电控进行数据处理均会存在延时。这些延时的存在导致了电控确定剪线时机时存在较大的误差,进一步影响了剪线的稳定性,剪出的线辫长短不一,甚至会出现剪到布料等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控确定剪线时机时存在较大的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感应器单元、感应MCU、电控MCU、及耦合单元;所述感应器单元,用于感应布料情况以生成相应电压值;所述感应MCU,与所述感应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并发送与所述感应结果相应的数据至所述电控MCU;所述电控MCU,与所述感应MCU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所述耦合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感应MCU与所述电控MCU以形成回路。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的模数转换接口引脚与所述感应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感应器单元生成的电压值;所述感应MCU的一I/O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一I/O引脚;所述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数据接收引脚;所述感应MCU的数据接收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数据发送引脚。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单元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及第四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提压脚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备选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前剪线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四感应器,用于感应后剪线位置布料情况。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或,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还用于依据本次所获取的电压值、及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得到的两个所述感应结果不同时发送相应数据至所述电控MCU。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单元为光耦合单元,用于隔离所述感应MCU的电源系统与所述电控MCU的电源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信器通信连接外部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
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能够基本保证数据传输无延时,提高计算准确性,同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展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感应器单元110、感应MCU120、电控MCU130、及耦合单元140。
其中,所述感应器单元110,用于感应布料情况以生成相应电压值。
于本实施例中,当感应器单元110感应到有布料时的电压高于没有感应到布料时的电压。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单元110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及第四感应器。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画出一个感应器,并且为第三感应器,其他感应器因布图关系在图中并未画出,但可以理解的是,其他感应器与所述第三感应器类似。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提压脚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备选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前剪线位置布料情况;所述第四感应器,用于感应后剪线位置布料情况。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器可以用作备用。
于本实施例中用到了四个感应器,分别为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第四感应器。其中,第三感应器用于控制前剪线,对传输过程中的延时时间比较敏感,延时时间影响剪线时机的计算,如果剪线时机不准确影响剪线的稳定性,剪出的线辫长短不一,甚至会出现剪到布料等情况。因此,本申请着重以第三感应器进行实施例应用的描述。
所述感应MCU120,与所述感应器单元110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并发送与所述感应结果相应的数据至所述电控MCU130。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120的模数转换接口引脚与所述感应器单元110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感应器单元110生成的电压值。所述感应MCU120的模数转换接口引脚如图1中所述感应MCU120的AD0-AD3引脚。
于本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第三感应器处无布料;
当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第三感应器处有布料。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本次所获取的电压值、及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得到的两个所述感应结果不同时发送相应数据至所述电控MCU130。
具体来说,当本次获取的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且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发送相应数据至所述电控MCU130;或者,当本次获取的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且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发送相应数据至所述电控MCU130。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120的一I/O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140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130的一I/O引脚;所述感应MCU120的数据发送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140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130的数据接收引脚;所述感应MCU120的数据接收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140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130的数据发送引脚。
在通过比较所获取的电压值与预设阈值得到感应结果后,将向所述电控MCU发送数据。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120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或,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120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举例来说,当感应结果为感应到布料时,则所述感应MCU120的一I/O引脚可以发送低电平,当感应结果为没有感应到布料时,则所述感应MCU120的一I/O引脚可以发送高电平。
由于第三感应器用于控制前剪线,对传输过程中的延时时间比较敏感,延时时间影响剪线时机的计算,如果剪线时机不准确影响剪线的稳定性,剪出的线辫长短不一,甚至会出现剪到布料等情况。因此,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感应结果源自所述第三感应器时,与其相应的数据为所述感应MCU120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当所述感应结果源自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及第四感应器中任意一个时,与其相应的数据为所述感应MCU120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针对所述感应MCU120的I/O引脚仅用于第三感应器的数据传输,因此能够极大减小MCU的负荷与成本,并且保证剪线时机计算的准确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120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是依据串口协议发送的,其通常为异步处理,即如当前有其他数据发送则等待,因此,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延迟。而通过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或低电平,所述电控MCU130能够马上获取,故数据传输过程中基本无延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感应MCU120、及电控MCU130的数据发送引脚与数据接收引脚,还可以发送其他数字信号或数字数据。
所述电控MCU130,与所述感应MCU120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举例来说,所述感应MCU120判定出第三感应器感应到有布料,则通过I/O引脚向所述电控MCU130发送一个低电平,以用于通知所述电控MCU130此时第三感应器感应到有布料,则所述电控MCU130此时可以控制前剪线刀进行剪线。或者记录这一感应结果,用于其他计算。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120、及电控MCU130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也可以是单核微处理器或多核微处理器。所述感应MCU120、及电控MCU13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所述耦合单元140,用于连接所述感应MCU120与所述电控MCU130以形成回路。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单元140主要用于使所述感应MCU120与所述电控MCU130以形成回路。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单元140还可以是光耦合单元,用于隔离所述感应MCU120的电源系统与所述电控MCU130的电源系统。
其中,光耦合单元可以包括如图1中展示的光耦合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等。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MCU120的电源系统与所述电控MCU130的电源系统为两个独立电源系统。而在本申请中,独立电源系统能够增强数据安全性。
如图2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感应器单元获取相应的电压值,具体地,当感应器单元感应到有布料时的电压高于没有感应到布料时的电压。
步骤S202: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
于本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第三感应器处无布料;
当所述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判定所述第三感应器处有布料。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的方法还包括:
依据本次所获取的电压值、及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得到的两个所述感应结果不同时发送相应数据。
具体来说,当本次获取的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且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发送相应数据;或者,当本次获取的电压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且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发送相应数据。
步骤S203: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为感应MCU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或,所述数据为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举例来说,当通过电压值判定为感应到有布料,则可以发送一个低电平,以用于通知感应到有布料,接收到通知后外部设备可以控制前剪线刀进行剪线。或者记录这一感应结果,用于其他计算。
如图3所示,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装置300包括:获取单元301、及处理单元302。
所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
所述处理单元302,用于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感应数据传输装置300通过各单元的运行,能够实现如图2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单元302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单元302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如图4所示,展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感应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协议转换设备400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通信器403。所述存储器401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图2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信器403通信连接外部设备。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设备可以是缝纫设备电控装置、及感应器。
所述存储器401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4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所述通信器403用于实现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控制器、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连接。其可包含一组或多组不同通信方式的模块。所述通信连接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线/无线通讯方式及其组合。通信方式包括:互联网、CAN、内联网、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无线网络、数字用户线(DSL)网络、帧中继网络、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PN)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通信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例如:WIFI、蓝牙、NFC、GPRS、GSM、及以太网中任意一种及多种组合。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2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系统及各单元功能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系统及各单元功能的实施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感应器单元、感应MCU、电控MCU、及耦合单元;
所述感应器单元,用于感应布料情况以生成相应电压值;其中,所述感应器单元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及第四感应器;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前剪线位置布料情况;
所述感应MCU,与所述感应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压值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并发送与所述感应结果相应的数据至所述电控MCU;
所述电控MCU,与所述感应MCU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耦合单元,用于连接所述感应MCU与所述电控MCU以形成回路;
其中,所述感应MCU的一I/O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一I/O引脚;所述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数据接收引脚;所述感应MCU的数据接收引脚通过所述耦合单元电性连接到所述电控MCU的数据发送引脚;所述感应MCU的I/O引脚仅用于第三感应器的数据传输;
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或,所述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当所述感应结果源自所述第三感应器时,与其相应的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一I/O引脚发送的高电平/低电平;当所述感应结果源自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及第四感应器中任意一个时,与其相应的数据为所述感应MCU的数据发送引脚发送的八进制或十六进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MCU的模数转换接口引脚与所述感应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感应器单元生成的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提压脚位置布料情况;
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备选位置布料情况;
所述第四感应器,用于感应后剪线位置布料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MCU还用于依据本次所获取的电压值、及上一次获取的电压值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得到的两个所述感应结果不同时发送相应数据至所述电控MC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为光耦合单元,用于隔离所述感应MCU的电源系统与所述电控MCU的电源系统。
6.一种感应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
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
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7.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表示感应布料情况的电压值;
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电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感应结果;依据所述感应结果发送相应的数据,以供存储或生成控制指令。
8.一种感应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通信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信器通信连接外部设备。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数据传输方法。
CN201910112999.1A 2019-02-13 2019-02-13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62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999.1A CN111562752B (zh) 2019-02-13 2019-02-13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999.1A CN111562752B (zh) 2019-02-13 2019-02-13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2752A CN111562752A (zh) 2020-08-21
CN111562752B true CN111562752B (zh) 2021-07-30

Family

ID=7207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999.1A Active CN111562752B (zh) 2019-02-13 2019-02-13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27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6091Y (zh) * 2009-03-10 2010-03-03 卢汝明 缝纫机全自动电脑切线装置
CN201704526U (zh) * 2010-06-03 2011-01-12 顾飞龙 工业缝纫机自动剪线装置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CN103088560A (zh) * 2013-02-07 2013-05-08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包缝机自动感应缝纫系统及方法
CN106968061A (zh) * 2017-04-27 2017-07-21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防切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16091Y (zh) * 2009-03-10 2010-03-03 卢汝明 缝纫机全自动电脑切线装置
CN201704526U (zh) * 2010-06-03 2011-01-12 顾飞龙 工业缝纫机自动剪线装置
CN102634940A (zh) * 2011-02-14 2012-08-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CN103088560A (zh) * 2013-02-07 2013-05-08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包缝机自动感应缝纫系统及方法
CN106968061A (zh) * 2017-04-27 2017-07-21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防切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2752A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4522B2 (en) Master device, slave device, error monitor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of master device
US20120072626A1 (en) Automatic Addressing Protocol for a Shared Bus
US11294749B2 (en) Techniques to collect crash data for a computing system
CN109388526B (zh) 一种控制电路及复位操作的方法
US10775756B2 (en) Synchronous control method and synchronous control system of multiple controlled components
CN108946352B (zh) 一种电梯楼层校准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电梯通信装置
CN106936653B (zh) 一种光模块类型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70262340A1 (en) Relay device, control method of relay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362152A (zh) 一种系统硬件时间和bmc硬件时间的同步系统和方法
CN112100007A (zh) 一种多控制器存储设备中主控制器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9959327A (zh) 多圈舵机转动角度检测方法、装置、多圈舵机及存储介质
CN105279037B (zh) 看门狗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11562752B (zh) 感应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69308A (zh) 基于轮询优化策略的Modbus通讯方法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1488181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US10761954B2 (en) Sensor detection architecture
CN103235750B (zh) 一种计算机无人值守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328467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程序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15117384A1 (zh) 上报接收信号丢失告警rxlos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95297B (zh) 一种upi速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KR101593835B1 (ko) Plc 시스템
CN101317784B (zh) 多配置模块设备及其模块自动配置方法
CN113590203A (zh) 基板管理控制器失效处理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单片机
US2013029048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491936A (zh) 一种双控制器的主从状态判断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8010 No. 1008, east section of Donghai Avenue, Sanjia,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ac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10 No. 15 Airport South Road, Jiaojiang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JACK SEWING MACHIN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