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1694A -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1694A
CN111561694A CN202010496436.XA CN202010496436A CN111561694A CN 111561694 A CN111561694 A CN 111561694A CN 202010496436 A CN202010496436 A CN 202010496436A CN 111561694 A CN111561694 A CN 111561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burner
secondary air
layer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64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1694B (zh
Inventor
童家麟
齐晓娟
王文欣
孙五一
吕洪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Yineng Energy Retrenchment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Yineng Energy Retrenchment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Yineng Energy Retrenchment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64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1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1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1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8Disposition of burners
    • F23C5/10Disposition of burners to obtain a flame ring
    • F23C5/12Disposition of burners to obtain a flame ring for pulverulent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8Disposition of burners
    • F23C5/24Disposition of burners to obtain a loop fl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5/00Disposition of burne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r to one another; Mounting of burners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5/08Disposition of burners
    • F23C5/28Disposition of burners to obtain flames in opposing directions, e.g. impacting fla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08Flow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23N1/0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 F23N1/022Regulating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ir supply using 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包括: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各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各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同时控制煤粉管可调缩孔开度和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达到目标煤量和目标二次风量。本发明通过调整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可以在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影响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站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清洁能源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加大了电网系统的峰谷差,在现有调峰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燃煤火电机组进行深度低负荷调峰运行并且具备尽量快速的负荷调节性能成为必然。
燃煤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能力受限于诸多方面,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系统的稳定运行能力是考量机组是否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现有技术在燃煤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各投运燃烧器层往往采用均等配煤、均等配风的燃烧方式,对冲燃烧锅炉由于二次风箱结构的原因,存在着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风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低负荷时导致SCR入口烟气温度较低且烟气温度偏差较大,进而影响到SCR系统的稳定运行,这无疑限制了燃煤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其以国内较为常见的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可以在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影响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包括:
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
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进行计算;
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
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
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煤量进行计算;
在投运燃烧器层各煤粉管上的可调缩孔上加装电动阀,控制可调缩孔开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达到目标煤量;
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控制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达到目标二次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的计算公式为:Cn=C1αn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021
n∈[1,4],其中,C1表示第1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C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α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与第1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的偏差系数,Cz表示锅炉所需总煤量,n表示投运燃烧器层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的计算公式为:cm=Cn/m,m∈[1,4];其中,m为第n层燃烧器的燃烧器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二次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n=(Cnβn-Cnγnn,n∈[1,4];其中,F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目标二次风量,β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理论空气量,γ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一次风粉混合物中的风/煤比,τ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过量空气系数。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m=Fn/m,m∈[1,4];其中,m为第n层燃烧器的燃烧器个数。
进一步地,锅炉总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z=Czβzτz,其中,Fz表示锅炉总风量,βz表示锅炉理论空气量,τz表示锅炉过量空气系数。
进一步地,燃尽风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031
其中,Fr表示燃尽风量。
本发明以国内较为常见的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可以在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有效提高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其包括包括分层单元、煤量控制单元、煤量计量单元、二次风量控制单元、二次风量计量单元;
所述的分层单元,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
所述的煤量控制单元,控制各投运给煤机出力进而控制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层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
所述的二次风量控制单元,控制各投运燃烧器层总二次风门进而控制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
所述的煤量计量单元,控制可调缩孔开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达到目标煤量;
所述的二次风量计量单元,控制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达到目标二次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煤量计量单元包括煤量计算单元、煤量测量单元和煤量调整单元;
所述的煤量计算单元,各煤粉管煤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煤量测量单元,在各煤粉管上加装煤量测量装置,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测量;
所述的煤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煤粉管可调缩孔上的电动阀开度,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量计量单元包括二次风量计算单元、二次风量测量单元和二次风量调整单元;
所述的二次风量计算单元,各燃烧器二次风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计算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二次风量测量单元,在各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处加装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测量;
所述的二次风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调整。
本发明通过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层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层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此即所谓“V形燃烧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系统通过调整投运燃烧器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可以在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影响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在40%额定负荷时,以4×6层燃烧器的锅炉为例,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示意图(图1a为给煤量图,图1b为二次风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40%额定负荷时,以4×6层燃烧器的锅炉为例,在采用本发明方法的条件下,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示意图(图3a为给煤量图,图3b为二次风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40%额定负荷时,第1层燃烧器层各投运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示意图(图4a为给煤量图,图4b为二次风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以国内较为常见的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可以在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影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有效提高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按照本发明调整后,使得各层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同时,各层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此即所谓“V形燃烧方式”。
请参阅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本发明主要以国内较为常见的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型的方式调整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气温度,同时尽量降低对炉膛出口NOX含量和煤粉燃尽率的影响,该方法包括具体步骤为:
步骤1: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
步骤2: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进行计算;
步骤3: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
步骤4: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步骤5: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过量控制系数,使得各层燃烧器过量控制系数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
步骤6: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煤量进行计算;
步骤7:在投运燃烧器层各煤粉管上的可调缩孔上加装电动阀,控制可调缩孔开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达到目标煤量;
步骤8: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步骤9:控制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达到目标二次风量。
当上述步骤以后,若炉膛出口NOX含量有所增大,则通过调整燃尽风燃烧器风量分配等手段调整炉膛出口NOX含量。
若煤粉燃尽率有所下降,则通过优化磨煤机出口折向挡板开度、旋转分离器转速、磨辊加载力等手段调整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
为实现本发明的意图,需对各煤粉管的煤量和二次风量进行计量,其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在各煤粉管上加装煤量、在各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处加装二次风量计量装置以进行实时测量,在各煤粉管可调缩孔上加装电动阀、在各燃烧器二次风门或者二次风叶片上加装电动阀以进行实时调整。
本发明以某亚临界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40%额定负荷运行为例,该锅炉为4×6层燃烧器。通常该锅炉在40%额定负荷时投运下4层燃烧器,即4×4层燃烧器运行,投运燃烧器为均等配煤、均等配风的燃烧方式,投运燃烧器层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的大致情况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投运燃烧器层煤量和二次风量分布的大致情况如图3所示。
图1及图3中,1~4层燃烧器层煤量分别以C1、C2、C3、C4表示,其单位为t/h。
图1及图3中,2、3、4层燃烧器层煤量与第1层燃烧器层的煤量偏差系数分别以α2、α3、α4表示,一般而言,图1中α2=α3=α4=1,图3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取值亦不相同,约在1.1~1.3之间,应综合考虑炉膛出口NOX含量、煤粉燃尽率等因素后确定,对于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而言,α234
图1及图3中,1~4层燃烧器层理论空气量分别以β1、β2、β3、β4表示,其单位为t/h干空气/t/h煤量。
图1及图3中,1~4层燃烧器层一次风粉混合物中的风/煤比分别以γ1、γ2、γ3、γ4表示,其单位为t/h干空气/t/h煤量。
图1及图3中,1~4层燃烧器层的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以τ1、τ2、τ3、τ4表示,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取值亦不相同,应考虑炉膛出口NOX含量后确定,取值在0.6~1.4之间,对于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而言,τ1234
对于该型锅炉,本发明提供了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的目标煤量和目标二次风量的计算公式:
Cn=C1αn,n∈[1,4]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081
cm=Cn/m,n∈[1,4],m∈[1,4],
Fn=(Cnβn-Cnγnn,n∈[1,4],
fm=Fn/m,n∈[1,4],m∈[1,4]
根据上述公式和不同研究对象的煤量偏差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取值,亦可在确定投运燃烧器层总二次风量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各煤粉管的目标煤量。
对于该型锅炉,本发明亦提供了目标总风量和目标燃尽风量的计算公式:
Fz=Czβzτz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082
其中,βz为锅炉理论空气量,τz为锅炉过量空气系数。对于燃煤锅炉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而言,τz取值在1.2~1.3之间。
对于该型锅炉,其40%额定负荷运行时,投运燃烧器层各煤粉管典型煤量分布如图1上半部分所示,典型二次风量分布如图1下半部分所示。
对于该型锅炉,其40%额定负荷运行时,根据本发明改进后的燃烧概念如图3所示,各层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煤量分布;各层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二次风量分布,此两者同时用于实践即形成“V形燃烧方式”。
比较图1与图3的燃烧概念可知,“V形燃烧方式”较常规燃烧方式煤量多集中在上部燃烧器投入,而该区域二次风量减小,该区域煤粉燃烧推迟,使得采用“V形燃烧方式”的锅炉炉膛内火焰中心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SCR入口烟气温度,此外,本燃烧方式更有利于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之间煤量和二次风量均衡,有利于减小SCR入口烟气温度偏差。
“V形燃烧方式”较常规燃烧方式炉膛上部燃烧器层煤量增多,而二次风量减少,这使得锅炉分级燃烧效果减弱,这可能导致炉膛出口NOX含量增加。
此外,“V形燃烧方式”较常规燃烧方式炉膛上部燃烧器层煤量增多,而二次风量减少,这使得煤粉燃烧推迟,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减少,这对于煤粉燃尽率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控制实施“V形燃烧方式”可能造成炉膛出口NOX含量增加问题,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燃尽风各燃烧器风量分配进行优化。
为了控制实施“V形燃烧方式”可能造成的煤粉燃尽率下降的问题,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优化磨煤机出口折向挡板开度、旋转分离器转速、磨辊加载力进行优化。
下面以某电厂1号锅炉为例,该锅炉为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平衡通风、单汽包、半露天2008t/h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配置了6层共24只低NOX燃烧器,为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锅炉还在主燃烧器上部设置燃尽风喷口。该锅炉设计煤种如表1所示。
若在设计煤种下,锅炉40%额定负荷运行约需112t/h煤量。在常规燃烧方式下,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与二次风量分布如图1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示。
表1锅炉设计煤种煤质分析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091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101
设计煤种下,锅炉40%额定负荷运行时,“V形燃烧方式”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与二次风量分布如图3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示,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与二次风量分布如图4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示。
对于该锅炉而言,采用本发明的燃烧方式,煤量偏差系数:1.1<α234<1.3,过量空气系数:1.4>τ1234>0.6。其煤量和二次风量可通过各煤粉管加装煤量测量装置和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处加装二次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控制。
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如表2所示,其煤量可通过给煤机转速进行控制。
表2“V形燃烧方式”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
项目 单位 数值
第1层燃烧器层 t/h 22
第2层燃烧器层 t/h 26
第3层燃烧器层 t/h 30
第4层燃烧器层 t/h 34
投运燃烧器层和燃尽风目标二次风量如表3所示,其二次风量可通过二次风箱和燃尽风箱入口处加装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控制。
表3“V形燃烧方式”投运燃烧器层和燃尽风目标二次风量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102
Figure BDA0002523043970000111
采用“V形燃烧方式”后,根据实际情况,若为了控制可能造成的炉膛出口NOX含量增加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燃尽风各燃烧器风量分配进行优化。同时,可能造成的煤粉燃尽率下降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优化磨煤机出口折向挡板开度、旋转分离器转速、磨辊加载力进行优化。
实施例2
请参阅附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的示意图。本发明的系统以电站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调整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与二次风量的分布,该系统包括:分层单元,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煤量控制单元,控制各投运给煤机出力进而控制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煤量计量单元;二次风量控制单元,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层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二次风量计量单元。
优选的,上述煤量计量单元包括:煤量计算单元,各煤粉管煤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煤量测量单元,在各煤粉管上加装煤量测量装置,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测量;煤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煤粉管可调缩孔上的电动阀开度,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调整。
优选的,上述二次风量计量单元包括:二次风量计算单元,各燃烧器二次风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计算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二次风量测量单元,在各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处加装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测量;二次风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调整。
对所公开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修改对本领域专业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
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进行计算;
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
根据各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调整各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
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煤量进行计算;
在投运燃烧器层各煤粉管上的可调缩孔上加装电动阀,控制可调缩孔开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达到目标煤量;
根据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计算;
控制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达到目标二次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的计算公式为:Cn=C1αn
Figure FDA0002523043960000011
n∈[1,4],其中,C1表示第1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C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α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与第1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的偏差系数,Cz表示锅炉所需总煤量,n表示投运燃烧器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的计算公式为:cm=Cn/m,m∈[1,4];其中,m为第n层燃烧器的燃烧器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二次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n=(Cnβn-Cnγnn,n∈[1,4];其中,F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目标二次风量,C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β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理论空气量,γ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一次风粉混合物中的风/煤比,τ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过量空气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m=Fn/m,m∈[1,4];其中,m为第n层燃烧器的燃烧器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总风量的计算公式为:Fz=Czβzτz,其中,Fz表示锅炉总风量,Cz表示锅炉所需总煤量,βz表示锅炉理论空气量,τz表示锅炉过量空气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燃尽风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23043960000021
其中,Fr表示燃尽风量,F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的目标二次风量,C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目标煤量,γn表示第n层燃烧器层一次风粉混合物中的风/煤比。
8.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层单元、煤量控制单元、煤量计量单元、二次风量控制单元、二次风量计量单元;
所述的分层单元,将切圆燃烧或者对冲燃烧锅炉的燃煤以层为单位喷入炉膛燃烧;
所述的煤量控制单元,控制各投运给煤机出力进而控制投运燃烧器层煤量,使得各层燃烧器层煤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形成“正V”形分布;
所述的二次风量控制单元,控制各投运燃烧器层总二次风门进而控制投运燃烧器层二次风量,使得各燃烧器层二次风量沿着炉膛高度方向由低到高逐渐减小,形成“倒V”形分布;
所述的煤量计量单元,控制可调缩孔开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煤量达到目标煤量;
所述的二次风量计量单元,控制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使得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达到目标二次风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量计量单元包括煤量计算单元、煤量测量单元和煤量调整单元;
所述的煤量计算单元,各煤粉管煤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煤量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煤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煤量测量单元,在各煤粉管上加装煤量测量装置,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测量;
所述的煤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煤粉管可调缩孔上的电动阀开度,对各煤粉管煤量进行实时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量计量单元包括二次风量计算单元、二次风量测量单元和二次风量调整单元;
所述的二次风量计算单元,各燃烧器二次风量通过投运燃烧器层目标二次计算计算公式和投运燃烧器层各燃烧器目标二次风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所述的二次风量测量单元,在各燃烧器二次风喷口处加装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测量;
所述的二次风量调整单元,通过调整各燃烧器二次风门开度或者二次风叶片角度,对各燃烧器二次风量进行实时调整。
CN202010496436.XA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561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6436.XA CN111561694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6436.XA CN111561694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694A true CN111561694A (zh) 2020-08-21
CN111561694B CN111561694B (zh) 2022-01-25

Family

ID=7207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6436.XA Active CN111561694B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16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3634A (zh) * 2020-10-22 2021-02-2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前后墙对冲燃煤电站锅炉的二次风控制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807A (zh) * 2011-11-23 2012-04-2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煤粉锅炉燃烧前馈反馈复合优化控制方法
CN102621945A (zh) * 2012-03-05 2012-08-01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火力发电机组最优工况的效率动态寻优运行闭环优化控制方法
CA2825371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Osaka Gas Co., Ltd. Furnace-heating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3322547A (zh) * 2013-06-25 2013-09-25 西安艾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控制与燃烧优化方法
CN103423765A (zh) * 2013-08-29 2013-1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降低nox排放的配风耦合燃烧方法及系统
CN103968413A (zh) * 2014-03-28 2014-08-0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锅炉改造后不同负荷下燃烧特性的获取方法
CN104848246A (zh) * 2015-06-03 2015-08-19 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分层热值修正模式的不同煤种燃煤量控制方法
CN106895434A (zh) * 2017-02-06 2017-06-27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谏壁发电厂 塔式炉空气分级燃烧方式下的低氮燃烧自动控制方法
CN107726305A (zh) * 2017-11-03 2018-02-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合全负荷scr脱硝的锅炉及工作方法
CN109882882A (zh) * 2019-01-23 2019-06-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改善低nox燃烧锅炉侧墙贴壁还原性气氛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22418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新疆新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电力建设调试所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CN110887038A (zh) * 2019-12-26 2020-03-17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远工控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0088567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5371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Osaka Gas Co., Ltd. Furnace-heating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2425807A (zh) * 2011-11-23 2012-04-25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煤粉锅炉燃烧前馈反馈复合优化控制方法
CN102621945A (zh) * 2012-03-05 2012-08-01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火力发电机组最优工况的效率动态寻优运行闭环优化控制方法
CN103322547A (zh) * 2013-06-25 2013-09-25 西安艾贝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锅炉控制与燃烧优化方法
CN103423765A (zh) * 2013-08-29 2013-1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降低nox排放的配风耦合燃烧方法及系统
CN103968413A (zh) * 2014-03-28 2014-08-06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锅炉改造后不同负荷下燃烧特性的获取方法
CN104848246A (zh) * 2015-06-03 2015-08-19 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分层热值修正模式的不同煤种燃煤量控制方法
CN106895434A (zh) * 2017-02-06 2017-06-27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谏壁发电厂 塔式炉空气分级燃烧方式下的低氮燃烧自动控制方法
CN107726305A (zh) * 2017-11-03 2018-02-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适合全负荷scr脱硝的锅炉及工作方法
WO2020088567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002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煤粉锅炉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82882A (zh) * 2019-01-23 2019-06-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改善低nox燃烧锅炉侧墙贴壁还原性气氛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22418A (zh) * 2019-11-11 2020-02-21 新疆新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电力建设调试所 π型锅炉低负荷下低NOX的低温烟气再循环系统和方法
CN110887038A (zh) * 2019-12-26 2020-03-17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远工控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3634A (zh) * 2020-10-22 2021-02-2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前后墙对冲燃煤电站锅炉的二次风控制方法
CN112413634B (zh) * 2020-10-22 2022-09-2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前后墙对冲燃煤电站锅炉的二次风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694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8371B (zh) 电力燃烧锅炉及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分离燃尽风调节方法
CN109882882B (zh) 改善低nox燃烧锅炉侧墙贴壁还原性气氛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39939A (zh) 煤粉锅炉数字化燃烧控制和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1750346A (zh) 一种适用于深度调峰的燃烧器系统
CN111561694B (zh)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scr入口烟温的方法及系统
CN111981470A (zh) 对冲墙式/拱式燃烧锅炉燃烧系统智能优化调整系统与方法
CN105318349B (zh) 基于电网调频调峰的火电机组一次风量控制方法
CN105509035B (zh) 一种确定对冲燃烧进风量的方法、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
CN110805889A (zh) 一种减小agc运行下锅炉炉膛出口左右偏差的燃烧调整方法
CN209084811U (zh) 一种火焰中心可控的制粉系统磨错位煤粉管道布置系统
CN201748414U (zh) 直吹式煤粉锅炉防爆处理系统
CN113341713B (zh) 一种燃煤机组煤风同步动态协控方法
CN111550820B (zh) 一种基于动量矩的锅炉燃尽风调整方法
CN206904943U (zh) 一种深度调峰时保证scr系统正常投运的装置
CN214840781U (zh) 一种适用于调峰的一次风粉量控制系统
CN107166428A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层燃锅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
CN203823744U (zh) 低氮改造大型电站锅炉装置
CN113864767B (zh) 一种增强墙式切圆锅炉燃尽风气流刚性的系统及方法
CN207990606U (zh) 一种锅炉供排风系统
CN207279689U (zh) 一种基于烟气再循环的层燃锅炉烟气含氧量控制系统
CN206831550U (zh) 一种紧凑型煤粉分配器
CN212339225U (zh) 对冲墙式/拱式燃烧锅炉燃烧系统智能优化调整系统
CN203731394U (zh) 电力燃烧锅炉
CN113639266B (zh) 四角切圆锅炉精细化燃烧配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735038B (zh) 一种提高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