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1343A -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1343A
CN111561343A CN202010512071.5A CN202010512071A CN111561343A CN 111561343 A CN111561343 A CN 111561343A CN 202010512071 A CN202010512071 A CN 202010512071A CN 111561343 A CN111561343 A CN 111561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et flow
jet
air inlet
fa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20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1343B (zh
Inventor
林福地
黄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20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1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1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1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3/00Cooling or drying of ai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它包括运载车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的红外温度探测器,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循环泵、冷却栅、回液管、换热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该射流风机的支撑构造的配置,使得该射流风机能够操作方便、调控范围大地调整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使其能够对隧道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操作,使得局部降温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降温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低湿度送风的隧道降温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和高速路的修建过程中经常遇到隧道的修建工程,在隧道的修建中常遇到岩温较高而导致施工环境温度较高(目前遇到的最高岩温的川藏铁路桑珠岭隧道的岩温为81.9℃)。当施工温度高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120-2002规定隧道洞内气温28℃时,隧道高地温热灾导致施工人员劳动能力降低,健康影响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提升,且机械设备故障率显著升高,严重降低施工工效。为此,对于高温隧道环境的施工降温十分必要。传统的降温方式是加强机械通风,或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或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然而,加强机械通风,要大幅提高压入的风量及风速,难度极大,降温效果非常有限且运行成本高昂;采用喷雾设备利用液雾降温,将导致洞内处于高湿状态,从而损害施工人员健康、影响施工设备正常使用;将冰块直接放置于作业环境中,冰块周围3.5m范围内降温3-5℃,降温低,降温效果不明显。
此外,现有的隧道降温装置通常配置有射流风机,其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都是固定朝向,通常射流风机都是以隧道的延伸方向作为射流方向。为此,若要实现射流方向的调节,只能整体移动降温装置的朝向,并且由于降温装置的体积较大及隧道的宽度有限,为此,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的调整十分麻烦,且调节方向十分有限。然而实际施工作业中,施工设备和人员多相对集中在隧道的某一方位进行施工,随着施工的进展,该集中方位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射流风机通常难以对隧道施工空间进行全面、均匀的降温,且现有的射流风机如上述的射流方向调整麻烦、调整范围有限;为此,现有的射流风机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以克服现有常规的隧道降温装置存在的射流方向调整麻烦、调整范围有限,隧道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
运载车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装配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和上滑轮,转动座通过该上滑轮于该支撑座的上表面移动,该支撑座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调节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朝向;所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上,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与水平面呈0~63°夹角。
射流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优选该进气管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吸入并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进气管沿运载车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且进气管的进气端避开视野影响地延伸至车头前端面的底沿处。车头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装配有伺服电机和控制装置,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固定套设有抱箍,该抱箍固定连接有驱动杆,该伺服电机驱动该驱动杆作定轴转动而调节该进气管的进气端进气朝向;该抱箍上固定设有沿向上、向下延伸或者朝向的两个温度探测器,控制装置根据两个温度探测器的上、下方向的温度探测数据而控制该伺服电机调节该进气端沿温度较高的一侧转动。
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连接有至少一条上述进气管。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倾斜朝向隧道低位处,该进气管的出气端沿切线方向向射流风机的射流通道输入空气。
上述冷却栅包括预冷栅和快冷栅,预冷栅、快冷栅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状弯折形成的螺旋结构,快冷栅的出液端与该预冷栅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射流风机内设有鼓风机构,该鼓风机构、快冷栅、预冷栅沿射流方向前后依次排布地固定装设于上述射流风机的射流通道内。上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换热器的出液端、上述循环泵和上述快冷栅进液端依次通过该出液管连通,预冷栅的出液端与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道连通。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出液管、循环泵、出液管、快冷栅、预冷栅、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
进一步改进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红外温度探测器,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圆弧形轨道,上述上滑轮沿该圆弧形轨道滑行;所述转动座固定装设有至少两个侧滑轮,侧滑轮沿该支撑座的周向侧壁滑行,侧滑轮均匀布设于该支撑座的周向上。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设有该支撑座的底部,该驱动电机配设有减速器和啮合齿轮;该转动轴的底端周向侧壁上设有传动齿,啮合齿轮与该传动齿啮合连接,驱动电机依次通过该减速器、啮合齿轮传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装配有进气连接座,每一该进气连接座的进气端端部均固定套接有一上述进气管,该进气管通过该进气连接座与射流风机连通。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六个上述进气连接座。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的螺旋管道设于上述预冷栅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封闭冷柜内设有冷源池,冷源池邻近所述射流风机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换热器设于冷源池的前端,封闭冷柜设有冷源进料口,冷源进料口设于该冷源池的后端;所述冷源池池底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倾斜延伸,池底倾斜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5~18°夹角。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冷源池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前后分布的搅拌轮,该搅拌轮驱动冷源池内的冷液由前向后流动。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换热器为单一管体沿上述封闭冷柜内壁迂曲环绕形成,该管体的横截面呈35~55mm×9~15mm的矩形结构。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和上述预冷栅的管道的横截面均呈105~225mm×3~5mm的矩形结构,快冷栅的螺纹间距均为30~55mm,预冷栅的螺纹间距均为42~58mm。
进一步改进地,上述快冷栅的进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上述预冷栅的出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降温车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该射流风机的支撑构造的配置,使得该射流风机能够操作方便、调控范围有效增大地调整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使其能够对隧道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操作,使得局部降温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通过该温度探测器和伺服电机的配置,使得降温车可自动调节进气管的进气端的进气朝向,使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温度隧道内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吸入,从而进一步提升隧道的降温效率。该进气管能够吸取隧道内较为低洼处的热空气并切线射入射流通道而形成旋转气流,使得热空气在射流通道内沿螺旋路径向前推进,既有效地延长了空气在射流通道内的流动行程,也促进了空气的有效搅拌混合均匀,有利于热空气的均匀且全面地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栅而高效降温,所得到的冷空气射向高处,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而向下流动,进而向下驱赶热空气而对热空气具有一定的压缩作用和促使热空气朝向低洼处流动,而进风管的进风端则能够更高效地吸入热空气,从而形成冷、热空气的换热循环,使得隧道降温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另外,该降温车还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成功率高,通过射流风机喷射冷却后的空气降温,不产生液雾而保持施工环境的原始湿度,在该装置为中心的3~14米的空间范围内降温速度快、降温效果明显,能够快速和持续地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适宜的施工环境,能够实现高温隧道不产生液雾进行高效降温,提高了施工效率,可广泛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液利,矿山工程高温隧道的洞内施工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降温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降温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冷却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射流风机进气端与进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它包括运载车1及装配于运载车1上的射流风机2、冷却栅3、出液管4、回液管5、循环泵6、换热器7和封闭冷柜8;出液管4和回液管5均为可自由弯曲的软管。
继续参照图1、图2,运载车1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91,支撑座91上装配有转动座92;转动座92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95和上滑轮93,转动座92通过该上滑轮93于该支撑座91的上表面移动,上述支撑座91的上表面设有圆弧形轨道98,上述上滑轮93沿该圆弧形轨道98滑行;所述转动座92固定装设有至少两个侧滑轮94,优选设置三个该侧滑轮94,侧滑轮94沿该支撑座91的周向侧壁滑行,侧滑轮94均匀布设于该支撑座91的周向上。该支撑座91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96,该驱动电机96驱动带动该转动轴95转动调节射流风机2的左右射流朝向;上述转动轴95延伸至所述支撑座91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96固定装设有该支撑座91的底部,该驱动电机96配设有减速器97和啮合齿轮;该转动轴95的底端周向侧壁上设有传动齿,啮合齿轮与该传动齿啮合连接,驱动电机96依次通过该减速器97、啮合齿轮传动带动该转动轴95转动。所述射流风机2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92上,射流风机2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24,液压油缸24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92上,液压油缸24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2的前端作升降运动。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射流风机2的前端固定设有红外温度探测器25,该红外温度探测器25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25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24作该射流风机2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96作射流风机2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该射流风机2的支撑构造的配置,使得该射流风机2能够操作方便、调控范围有效增大地调整上下、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通过红外温度探测器25探测的分布,使其能够对隧道内部如设备运转和人员聚集处的温度较高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射流降温操作,使其能够快速并有效地对该局部位置进行高效的降温。射流风机2的上下、左右方位的射流朝向的调整可通过上述控制装置作智能的自动调整,也可以人工通过该控制装置对其进行调整,且以人工设置的调整参数作为优先的运行指令。
继续参照图1、图2,射流风机2的进气端的周向侧壁上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22,进气管22优选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22吸入并在射流风机2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进气管22沿运载车1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且进气管22的进气端延伸至如图1所示的支撑架12的侧壁上,或者,如沿车头11的承重骨架(如车顶、A柱等)的外侧延伸地避开视野影响地延伸至车头11前端面的底沿处。车头11或者支撑架12上固定设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上固定装配有伺服电机14和控制装置,该进气管22的进气端固定套设有抱箍221,该抱箍221固定连接有驱动杆,该伺服电机14驱动该驱动杆作定轴转动,而带动该进气管22的进气端作上下方向的摆动而调节进气朝向;该抱箍221上固定设有沿向上、向下延伸或者朝向的两个温度探测器222,控制装置根据两个温度探测器222的上、下方向的温度探测数据而控制该伺服电机14调节该进气端沿温度较高的一侧转动,可设置该控制装置,使得上下两侧的温度探测器的温度差值大于0.3℃时才启动该伺服电机14运行,且每次进气管22的进气朝向的调节角度为0.5°、1°、3°或者5°等,从而有利于进气管22的进气朝向的稳定调节。该驱动杆可直接固定在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杆上,也可以通过常规减速箱的传动将二者进行连接,减速箱的配置有利于提高该进气管22的进气端的进气朝向的调节精度。通过该温度探测器222和伺服电机14的配置,使得降温车可自动调节进气管22的进气端的进气朝向,使其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温度隧道内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吸入,从而进一步提升隧道的降温效率。
参照图1、图2、图4,上述射流风机2的进气端的周向侧壁上连接有一条或者多条进气管22,上述射流风机2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装配有进气连接座23,该进气管22通过该进气连接座23与射流风机2连通。优选该射流风机2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有一个、两个(如图2所示)、三个或者四个(如图4所示)上述进气连接座23,每一该进气连接座23的进气端端部均固定套接有一上述进气管22。该进气管22的进气端倾斜朝向隧道低位处,该进气管22的出气端沿射流风机2对应位置的横截面的切线方向向射流风机2的射流通道输入空气;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22吸入并在射流风机2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A高位处。
继续参照图2,上述射流风机2固定架设于该车头11的顶部。上述运载车1的承重部件(如后车斗、承重纵梁等)上固定设有支撑架12,上述射流风机2固定装配于该支撑架12上。或者,对车头11的骨架进行加固至所需结构强度,再将射流风机2直接固定装配在车头11车顶上。
参照图2、图3,该上述冷却栅3包括预冷栅31和快冷栅32,预冷栅31、快冷栅32均由单一管道呈螺旋状弯折形成如图3所示的螺旋结构,快冷栅32的出液端与该预冷栅31的进液端连通地固定连接为一体。
继续参照图2,射流风机2内设有鼓风机构21,该鼓风机构21、快冷栅32、预冷栅31沿射流方向前后依次排布地固定装设于上述射流风机2的射流通道内。空气在射流风机2的驱动下依次经过预冷栅31、快冷栅32和射流风机2倾斜射向隧道A高位处。优选上述快冷栅32的螺旋管道设于上述预冷栅31沿射流方向投射的螺旋间隙之间;该结构设置对经过预冷栅31和快冷栅32的空气的流向具有有效的改变方向和导流作用,使得空气形成一定程度的旋流效果,有利于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
继续参照图2,上述换热器7设于该封闭冷柜8内,封闭冷柜8内填充有冷源,该冷源优选为容易制备得到和成本较为低廉的冰块;而循环流动的换热液优选为常规的防冻液,使其在封闭冷柜8内流动时避免因低温结冰而发生堵塞。换热器7的出液端、上述循环泵6和上述快冷栅32进液端依次通过该出液管4连通,预冷栅31的出液端与换热器7的进液端通过回液管5道连通。
继续参照图2,上述封闭冷柜8内设有冷源池80,冷源池邻近所述射流风机的一端为前端;上述换热器7设于冷源池80的前端,封闭冷柜8设有冷源进料口81,冷源进料口81设于该冷源池80的后端。上述冷源池80池底优选为如图2所示的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倾斜延伸;池底倾斜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5~18°夹角。该倾斜设置,既有利于冷源由进料口81加入时能够自动的向换热器7一端移动,也使得这个降温车的重心向中心方向转移,有利于降温车的运载更为平稳。另外,上述冷源池80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前后分布的搅拌轮82,该搅拌轮82驱动冷源池80内的冷液由前向后流动,如此使得冷源池80内的冷液进行持续地循环流动,使得冷源池80内的冷液温度趋于均匀;搅拌轮82的芯轴架设于封闭冷柜8的侧壁上,芯轴的驱动端延伸至封闭冷柜8的外部,多个搅拌轮82可通过链条传动实现单一电机驱动的同步转动动作。
继续参照图2,循环泵6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7出液端、出液管4、循环泵6、出液管4、快冷栅32进液端321、快冷栅32、预冷栅31、预冷栅31出液端311、回液管5、换热器7进液端、换热器7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换热液的流动方向如图2、图3中的实心箭头指向所示。当该换热液可以配置为容易得到和价格低廉的水时,该持续循环流动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水在封闭冷柜8内流动时被冷冻成冰的概率。
继续参照图2,上述射流风机2的射流方向与水平面呈0~63°夹角。上述射流风机2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上述运载车1上,射流风机2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24,液压油缸24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2的前端作升降运动。该射流风机2的射流角度可根据施工环境及条件进行调节,使得降温车队施工环境和实际降温需求适用性得到良好的改善。
继续参照图2,上述换热器7为单一管体沿上述封闭冷柜8内壁迂曲环绕形成,该管体的横截面呈35~55mm×9~15mm的矩形结构。上述快冷栅32和上述预冷栅31的管道的横截面均呈105~225mm×3~5mm的矩形结构,快冷栅32的螺纹间距均为30~55mm,预冷栅31的螺纹间距均为42~58mm。上述快冷栅32的进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上述预冷栅31的出液端设于螺旋结构的中心处。这样的快冷栅32中心处的温度较低,能够对中心处经过的更集中的空气进行高效的热交换,提高热交换效率。该管道的横截面呈105~225mm×3~5mm的矩形结构,优选该横截面尺寸为105mm×3mm、105mm×5mm、165mm×3mm或者225mm×3mm。上述换热器7为单一管体沿上述封闭冷柜8内壁迂曲环绕形成,该管体的流道的横截面呈35~55mm×9~15mm的矩形结构,优选该横截面尺寸与上述快冷栅32管道的横截面尺寸一一对应为35×9mm、35mm×15mm、55mm×9mm或者55mm×15mm。该快冷栅32的螺旋结构设置使其容易制造,且扁平的横截面和小间距的螺纹间距的设置提高了空气与快冷栅32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使得经过快冷栅32的空气温度更低,有效提高该装置的降温效率。
继续参照图2至图4,本发明的降温车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该进气,22能够吸取隧道A内较为低洼处的热空气并切线射入射流通道而形成旋转气流,使得热空气在射流通道内沿螺旋路径向前推进,既有效地延长了空气在射流通道内的流动行程,也促进了空气的有效搅拌混合均匀,有利于热空气的均匀且全面地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栅而高效降温,所得到的冷空气射向高处,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而向下流动,进而向下驱赶热空气而对热空气具有一定的压缩作用和促使热空气朝向低洼处流动,而进风管的进风端则能够更高效地吸入热空气,从而形成冷、热空气的换热循环,使得隧道A降温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另外,通过冷却栅3的预冷栅31和快冷栅32的螺旋平面的连体结构设置,能够对进入射流风机2的施工环境的高温空气进行高效低湿地进行预冷、快冷处理,射流通道内形成的螺旋流动空气能够均匀、高效且全面地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栅3,从而得到温度更低的低湿冷风,从而对隧道A施工环境提供更为高效的降温功能。另外,该降温车还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成功率高,通过射流风机2喷射冷却后的空气降温,不产生液雾而保持施工环境的原始湿度,在该装置为中心的3~14米的空间范围内降温速度快、降温效果明显,能够快速和持续地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适宜的施工环境,能够实现高温隧道A不产生液雾进行高效降温,提高了施工效率,可广泛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液利,矿山工程高温隧道A的洞内施工降温。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包括运载车及装配于运载车上的射流风机、冷却栅、出液管、回液管、循环泵、换热器和封闭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载车的承重部件上固定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圆形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装配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转动轴和上滑轮,转动座通过该上滑轮于该支撑座的上表面移动,该支撑座固定装配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调节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朝向;
所述射流风机的后端通过固定座定轴转动地装配于该转动座上,射流风机的前端配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固定装配于该转动座上,液压油缸用于驱动该射流风机的前端作升降运动;
射流风机的进气端连接有至少一条进气管,进气管为可自由伸缩和弯曲的波纹管;隧道空气由该进气管吸入并在射流风机的驱动下倾斜射向隧道高位处;
所述换热器设于该封闭冷柜内,封闭冷柜内填充有冷源;循环泵驱动换热液沿换热器出液端、出液管、循环泵、出液管、冷却栅、回液管、换热器进液端、换热器内部作持续的单向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射流风机的前端固定设有红外温度探测器,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降温车前方的温度分布,该控制装置接收该红外温度探测器的温度探测数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作该射流风机的上下射流方向调节,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作射流风机的左右射流方向调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有圆弧形轨道,所述上滑轮沿该圆弧形轨道滑行;所述转动座固定装设有至少两个侧滑轮,侧滑轮沿该支撑座的周向侧壁滑行,侧滑轮均匀布设于该支撑座的周向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设有该支撑座的底部,该驱动电机配设有减速器和啮合齿轮;该转动轴的底端周向侧壁上设有传动齿,啮合齿轮与该传动齿啮合连接,驱动电机依次通过该减速器、啮合齿轮传动带动该转动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的射流方向与水平面呈0~63°夹角。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沿运载车的左侧和/或右侧布设;车头或者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装配有伺服电机,该进气管的进气端固定套设有抱箍,该抱箍固定连接有驱动杆,该伺服电机驱动该驱动杆作定轴转动而调节该进气管的进气端的进气朝向;该抱箍上固定设有沿向上、向下延伸或者朝向的两个温度探测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两个温度探测器的上、下方向的温度探测数据而控制该伺服电机调节该进气端沿温度较高的一侧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装配有进气连接座,每一该进气连接座的进气端端部均固定套接有一所述进气管,该进气管通过该进气连接座与射流风机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沿切线方向向所述射流风机的射流通道输入空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六个所述进气连接座;所述温度探测器为红外温度探测器或者金属探测杆式温度探测器。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冷柜内设有冷源池,冷源池邻近所述射流风机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换热器设于冷源池的前端,封闭冷柜设有冷源进料口,冷源进料口设于该冷源池的后端;所述冷源池池底由后端向前端向下倾斜延伸,池底倾斜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呈5~18°夹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池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前后分布的搅拌轮,该搅拌轮驱动冷源池内的冷液由前向后流动。
CN202010512071.5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Active CN111561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2071.5A CN111561343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2071.5A CN111561343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343A true CN111561343A (zh) 2020-08-21
CN111561343B CN111561343B (zh) 2022-03-25

Family

ID=7207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2071.5A Active CN111561343B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13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4761A (zh) * 2020-11-26 2021-02-09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机干冷塔智能防冻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072A (zh) * 2012-10-26 2013-04-03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液冷车及其供冷方法
CN103786628A (zh) * 2014-01-09 2014-05-14 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式多级液压传动风送喷雾降尘车
CN204609926U (zh) * 2015-05-12 2015-09-02 广州冰泉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矿井散热装置
CN108661692A (zh) * 2018-04-24 2018-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矿井的除尘降温智能设备
WO2018220343A1 (en) * 2017-06-01 2018-12-06 Transport For London Heat exchanger with forced air flow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072A (zh) * 2012-10-26 2013-04-03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液冷车及其供冷方法
CN103786628A (zh) * 2014-01-09 2014-05-14 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式多级液压传动风送喷雾降尘车
CN204609926U (zh) * 2015-05-12 2015-09-02 广州冰泉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矿井散热装置
WO2018220343A1 (en) * 2017-06-01 2018-12-06 Transport For London Heat exchanger with forced air flow
CN108661692A (zh) * 2018-04-24 2018-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矿井的除尘降温智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4761A (zh) * 2020-11-26 2021-02-09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机干冷塔智能防冻监测装置及其监测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343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9591C (zh) 空调机
CN111561343B (zh) 一种便于射流方向智能调节的隧道降温车
CN210599068U (zh) 一种适用于高地热隧道施工的降温隔热系统
CN201100135Y (zh) 矿用冰冷降温系统
CN208353283U (zh) 一种太阳能支架板清理装置
CN111664609B (zh) 一种空调热泵换热器结构
CN111561344B (zh) 便于隧道运载的隧道降温车
CN111561342B (zh) 一种便于热空气采集的隧道降温车
CN101200344B (zh) 椭圆和多形玻璃管的生产方法
CN111561341A (zh) 一种隧道降温车
CN112774368A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的作业面全方位离心式喷雾降尘装置
CN111561339A (zh) 改善降温风栅降温效率的隧道降温车
CN111561340A (zh) 高效率的隧道降温车
CN215188504U (zh) 一种温室用节能降温通风装置
CN1140762C (zh) 双重热交换高效复合型冷却塔
CN114600678A (zh) 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温室大棚
CN212733611U (zh) 一种铝材挤压用温度调控装置
CN212428915U (zh) 一种低湿度的隧道降温通风装置
CN112477055A (zh) 一种吊椅用藤编管线挤出冷却定型装置
CN208630456U (zh) 花草专用运输车
CN216557793U (zh) 一种自动空气分离制冷装置
CN218139162U (zh) 一种炼胶设备的冷却系统
CN111720906B (zh) 太阳能供热与地道风复合系统
CN210338263U (zh) 一种利用贯流风机送风的隐藏式风机盘管
CN208536643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