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6270B -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6270B
CN111556270B CN202010357881.8A CN202010357881A CN111556270B CN 111556270 B CN111556270 B CN 111556270B CN 202010357881 A CN202010357881 A CN 202010357881A CN 111556270 B CN111556270 B CN 111556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eting
information
pavil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78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6270A (zh
Inventor
周喆
许坚翔
盛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gf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78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6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6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6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6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6Screening of IP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e.g. 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SP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的方法,通过监测会见亭的开门信号,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便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服务器便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进而使终端停止会见交互任务,这样,只要其中一个终端监测到会见亭的门打开,便会停止会见交互任务,避免了用户有有意或无意开门行为对会见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动监测、控制,提高了远程司法会见的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摆脱了对会见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的依赖,能够满足在远程实现自助会见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远程会见中,对于会见过程中产生的音视频的传输,已经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然而,将这种远程会见技术直接用在特殊领域中,很难适用,比如司法会见领域。
司法领域现在采用的会见形式依然是现场会见,参与会见的人员可以分为会见人员和被会见人员,被会见人员是指受限制的人员,由于受限人员的特殊性,因此,会见往往在受限人员所在地进行,这就使得会见人员需要达到受限人员所在地进入指定的会见室,才能进行会见。
由于司法会见对安全性要求高,因此,现场司法会见时,会见室外会有警察或司法人员,使会见过程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并识别非法的会见行为或者应对突发情况,避免非法会见或会见突发异常产生的危险,由于司法会见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使得业内虽然产生了很多关于远程司法会见的猜想,但是却很少有能够实际运用的方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远程会见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以提高司法会见过程的安全性,实现可控性高的自助远程会见。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方法,包括:
服务器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
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包括:
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的对端发送会见中止指令。
可选地,所述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包括:
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
可选地,所述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包括:
若验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会见请求页面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会见请求页面信息生成并展示具有请求会见的操作图标的页面,并响应用户对所述操作图标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会见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可选地,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包括:
确定当前的预约信息中与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第一终端相对应的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发送就绪信息,若已发送则自动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
可选地,所述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在监测到关门信号后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的人脸图像和证件信息,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可选地,在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后,还包括:
二次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所述开启会见传输任务,还包括:
若二次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可选地,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监控图像信息发送至会见亭各自对应的监控平台。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包括:
利用所述预约信息中的预约人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信息是否满足人数条件,若满足,则:
利用与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身份验证系统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所述身份验证请求携带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件信息,使所述身份验证系统验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与所述身份证件信息是否相匹配,并向所述远程会见服务器返回身份验证结果信息;
若采集到执业证件信息,则利用与执业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执业验证系统发送获取执业信息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执业证件信息,并接收所述执业验证系统返回的执业信息,利用所述执业信息确定所采集的执业证件信息是否与预约信息中的用户相对应并判断所述执业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会见条件。
可选地,还包括:
根据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和预约信息的会见类型中的一个确定是否在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之外,还向第三终端应用发送所述音视频数据,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为保密型身份,则将所述音视频数据仅发送至对端。
可选地,还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应用响应于用户操作生成并发送的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将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应用,使第二终端应用基于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通过第二会见亭外侧的会见状态指示模块提示会见状态。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会见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
控制模块,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通过监测会见亭的开门信号,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便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服务器便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进而使终端停止会见交互任务,这样,只要其中一个终端监测到会见亭的门打开,便会停止会见交互任务,避免了用户有有意或无意开门行为对会见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动监测、控制,提高了远程司法会见的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摆脱了对会见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的依赖,能够满足在远程实现自助会见的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会见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会见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发现,远程会见之所以安全性差,很大原因是由于会见的跨地域的客观特性所引起的,由于跨地域的客观特性因此远程会见往往无法做到为远程的会见地点派出警察或司法人员,因此,远程会见最终往往需要自助实现,然而,在没有警察或司法人员监控的情况下,会见人员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产生违反会见规则或者对被会见人不利的行为,比如,故意将会见内容(尤其是声音)泄露之会见环境之中,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或者,由于误操作,使得会见内容泄露等,这极可能对被会见人的隐私甚至是法律权益造成损失,或者,给不法人员偷听会见内容协助被会见人进行非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都会造成对远程司法会见的可控性差,较差的可控性使得远程司法会见安全性差。
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的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开启会见交互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交互任务获取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利用获取的音视频数据播放音频和视频,并向第二终端发送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使所述第二终端播放音频和视频,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并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使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基于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所述会见交互任务。
对于服务器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的方法,包括:
服务器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
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对于被会见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会见的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开启会见交互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交互任务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利用获取的音视频数据播放音频和视频,并向第一终端发送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使所述第一终端播放音频和视频,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并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使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基于所述中止信息停止所述会见交互任务。
通过监测会见亭的开门信号,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便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服务器便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进而使终端停止会见交互任务,这样,只要其中一个终端监测到会见亭的门打开,便会停止会见交互任务,避免了用户有有意或无意开门行为对会见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动监测、控制,提高了远程司法会见的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摆脱了对会见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的依赖,能够满足在远程实现自助会见的要求。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本发明仅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使得本发明更加全面和完整,更加便于将发明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组件或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在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在某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不排除可以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其他的实施例中。
在对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描述的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实施例进行充分理解。但是,并不排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或其他细节的一个或更多。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术语“和/或”或者“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远程会见系统10,可以包括:
第一会见端系统101、第二会见端系统102、和服务器103;
其中,在图1中,身份验证系统104和执业验证系统105为第三方验证系统,服务器103与第三方验证系统之间具有数据接口。
该系统可以通过第三方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来进行验证使用者的身份。
其中,所述第一会见端系统中具有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中安装有第一终端应用;所述第二会见端系统中具有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中安装有第二终端应用。
这样,服务器通过与第一终端应用、第二终端应用进行通信,可以实现音频和视频的交互,进而实现会见过程。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具有监控平台。
具体的,监控平台可以包括第一会见亭的监控平台,第二会见亭的监控平台,以及运营监控平台。
第一会见端为会见受限人员的一方,第二会见端为受限人员方,第二会见端系统可以位于监狱、看守所等地点,而第一会见端系统可以位于远程。
其中,第一会见端系统101、第二会见端系统102均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和信息处理完成会见过程。
对于其中一种软硬件结合构思,我们利用第一会见亭的第一门开关感应模块感应生成的门开关信号来控制会见过程。
第一会见端系统中具有第一会见亭,第二会见端系统具有第二会见亭,第一会见亭和第二会见亭均为具有门锁的隔音亭。由于会见的内容多体现为声音,因此,利用门锁的隔音亭,可以防止会见内容泄露,提高会见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为了自动检测会见亭的是否关闭且锁上,我们可以在会见亭中设置门开关感应模块,门开关感应模块可以具有传感器,对感应原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会见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101可以具有:
第一终端1011、证件信息采集模块1012、第一网络交换模块1013、人脸图像采集模块1014、第一留痕监测模块1015、第一物联网关模块1016、第一占用感应模块1017、第一门开关状态感应模块1018、第一通讯模块1019,所述第一终端具有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
所述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所述证件信息采集模块1012、人脸图像采集模块1014、第一留痕监测模块1015和第一占用感应模块1017、均位于第一会见亭内,所述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包括显示屏、摄像头、音频采集装置和音频播放装置,所述第一会见亭为具有门锁的隔音亭;
第一终端1011安装有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011与证件信息采集模块1012、所述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电性连接;第一终端1011通过第一网络交换模块1013分别与人脸图像采集模块1014、第一留痕监测模块1015、第一物联网关模块1016电性连接;
第一物联网关模块1016还与第一占用感应模块1017、所述第一门开关状态感应模块1018通讯连接;
第一网络交换模块1013还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19电性连接;
第一门开关感应模块1018感应生成门开关信号;
其中,第一终端应用,可以用于:
开启会见交互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交互任务获取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利用获取的音视频数据播放音频和视频,并向第二终端发送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使所述第二终端播放音频和视频,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并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使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基于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所述会见交互任务。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系统中,证件信息采集模块可以包括:身份证件信息采集模块和律师执业证件信息采集模块。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显示模块,还信息显示模块与第一网络交换模块1013电性连接且位于第一会见亭外,用于显示预约信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具有IP语音通话模块,IP语音通话模块通过第一网络交换模块1013与第一通讯模块1019电性连接,这样,运营人员可以利用IP语音通话模块进行通话。
其中,第一通讯模块可以为5G通讯模块。
其中,第一音视频交互模块的显示屏可以为触摸显示屏。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具有用于提示会见状态的状态指示模块,状态指示模块与第一物联网关模块1016电性连接并位于第一会见亭外侧。
状态指示模块可以使指示灯,用于进行提示会见状态,比如空闲、有人、正在会见、状态异常、告警、会见结束等。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具有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会见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102可以包括:
第二终端1021、第二网络交换模块1022、第二留痕监测模块1023、第二物联网关模块1024、第二占用感应模块1025、第二门开关状态感应模块1026、就绪确认模块1027、辅助件模块1028、第二通讯模块1029,所述第二终端具有第二音视频交互模块;
所述第二音视频交互模块、第二留痕监测模块1023和第二占用感应模块1025均位于第二会见亭内,所述第二音视频交互模块包括显示屏、摄像头、音频采集装置和音频播放装置,就绪确认模块1027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外侧,其中,所述第二会见亭为具有门锁的隔音亭;
第二终端1021安装有应用程序;第二终端1021通过第二网络交换模块1024分别与第二留痕监测模块1023、第二物联网关模块1024电性连接;
第二物联网关模块1024还与第二占用感应模块1025和第二门开关状态感应模块1026、就绪确认模块1027、辅助件模块1028通信连接;
第二网络交换模块1022还与第二通讯模块1029电性连接;
第二门开关感应模块1026感应生成门开关信号;
第二占用感应模块1025感应生成的占用状态信号;
第二终端应用,用于:
开启会见交互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交互任务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利用获取的音视频数据播放音频和视频,并向第一终端发送采集的音视频数据,使所述第一终端播放音频和视频,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并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使服务器基于所述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基于所述中止信息停止所述会见交互任务。
其中,就绪确认模块1027可以具有启动按钮,辅助件模块可以具有脚踏按钮。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具有停止会见模块、会见状态指示模块和告警消除模块均与第二物联网关模块1024通信连接。
停止会见模块用于供辅助人员进行操作,以停止会见;告警消除模块用于供辅助人员进行操作,以消除告警。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方法的原理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服务器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
在开启会见传输任务之前,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监控图像信息发送至会见亭各自对应的监控平台。
由于分别采集音视频数据和监控图像,并且将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发送至对端,将采集的监控图像发送至监控平台,使得监控结合与会见内容相分离,由于音视频数据尤其是音频数据记录了会见的内容,由于将监控结合与会见内容相分离,使得监控平台通过监控图像能大致了解会见的状态却又不至于直接将会见的视频内容泄露给监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可以包括:
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可以包括:
若验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会见请求页面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会见请求页面信息生成并展示具有请求会见的操作图标的页面,并响应用户对所述操作图标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会见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可以包括:
确定当前的预约信息中与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第一终端相对应的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发送就绪信息,若已发送则自动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在监测到关门信号后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的人脸图像和证件信息,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可以包括:
利用所述预约信息中的预约人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信息是否满足人数条件,若满足,则:
利用与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身份验证系统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所述身份验证请求携带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件信息,使所述身份验证系统验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与所述身份证件信息是否相匹配,并向所述远程会见服务器返回身份验证结果信息;
若采集到执业证件信息,则利用与执业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执业验证系统发送获取执业信息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执业证件信息,并接收所述执业验证系统返回的执业信息,利用所述执业信息确定所采集的执业证件信息是否与预约信息中的用户相对应并判断所述执业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会见条件。
通过利用于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直接得到身份验证结果,不需要从身份验证系统查询用户信息,有利于保护隐私,因而可以提高远程司法会见的私密性。
具体实施时,对于服务器与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发送接口可以发送以下数据:用户ID,当前时间戳、签名、姓名、身份证号码、采集的人脸图像的base64编码;接收接口可以具有:状态码、状态详细说明、公安部返回的匹配结果。
对于与执业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发送接口可以发送以下数据:用户标识、临时码、签名、律师执业证号、身份证号;接收接口可以接收一下数据:响应码、结果描述数据和律师执业数据,律师执业数据可以是职业状态是否正常等。
当然,上述接口形式只是一种解释性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余其他类似的变换形式,也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考虑到一种应用场景,受限人员本身的身体状况或精神状况较容易出现异常,因此,如果仅凭受限人员主动的对辅助件进行操作,需要依赖于受限人员的操作,考虑到第一终端侧用户可以从播放的视频和音频中大致判断受限人员的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第一终端侧用户的反应来监测会见状态是否异常,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应用响应于用户操作生成并发送的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将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应用,使第二终端应用基于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通过第二会见亭外侧的会见状态指示模块提示会见状态。
S402: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通过监测会见亭的开门信号,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便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服务器便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进而使终端停止会见交互任务,这样,只要其中一个终端监测到会见亭的门打开,便会停止会见交互任务,避免了用户有有意或无意开门行为对会见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动监测、控制,提高了远程司法会见的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摆脱了对会见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的依赖,能够满足在远程实现自助会见的要求。
其中,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可以是暂停会见交互任务,具体表现可以是:退出会见的视频窗口,当然,对于停止音视频播放,停止音视频采集的其他具体方式,也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具体阐述和限制。
对于其中一种方式,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可以是结束线程的方式,或者如果用硬程序开启了多个进程,则可以结束进行会见交互的进程,这样,可以在不退出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停止会见交互,从而使应用程序依然运行,从而不停止监测过程,比如,在停止会见交互任务后,依然采集监控图像,从而可以防止应用程序突然退出造成失联。
因此,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并保持第一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可以包括:
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的对端发送会见中止指令。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后,还可以包括:
二次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所述开启会见传输任务,还可以包括:
若二次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这样,在二次验证通过后,直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不需要第一终端侧用户在此发起会见申请,因而便利性提高,效率提高。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和预约信息的会见类型中的一个确定是否在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之外,还向第三终端应用发送所述音视频数据,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为保密型身份,则将所述音视频数据仅发送至对端。
其中,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可以是验证之后得到的,比如,是律师,还是家属,或者是法官。
具体的,可以通过下发路由脚本的方式来执行:根据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和预约信息的会见类型中的一个确定是否在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之外,还向第三终端应用发送所述音视频数据。
对于其中一种应用场景,可以是:
会见人员打开会见亭,第一终端接收到开门信号,会见人员进入会见亭,第一终端接收到占用信号,这时,触发监控留痕模块采集监控图像,并向监控平台发送监控图像信息,进行监控或者存档,会见人员关门,显示屏提示身份验证,会见人员录入人脸,并将身份证或律师证放到对应的证件信息采集模块上,读取到证件信息,这样,便可以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证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基于人脸图像信息和证件信息,利用与第三方认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请求验证身份,并请求获取律师执业信息,将律师执业信息预约该会见亭的用户信息向对比,确定是否一致,并判断律师执业信息是否满足会见条件,比如,是否时被会见人的家属,执业年限是否符合条件等。
话分两头,对于被会见人员,警察或者狱警可以根据会见亭显示的信息在特定时刻将被会见人员带入会见亭中,将其安置在安防座椅中,关门后,确认一切就绪后,按下启动按钮,第二终端便接收到信号,从而向服务器发送就绪信息。
服务器对用户验证且通过后,便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页面信息,用户在页面中点击请求会见的操作图标,服务器接收到会见请求后,判断该第一终端(或者会见亭)在当前的预约信息中对应的第二终端,判断是否已经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端就绪信息,如果已接收到就绪信息,则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创建会见交互任务的信息,使第二终端不依赖于用户操作便可以自动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在会见过程中,如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一个接收到开门信号,则向服务器发送中止会见的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便均停止会见交互任务,不再播放音频和视频,而且,应用程序并未退出,因此,监测到关门后,继续对第一终端用户进行验证(对于第一终端接收到开门信号的情况),服务器验证通过后,直接通过指令使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开启会见交互任务,而不需要第一终端再次操作。
另一方面,辅助用户在得到告警或提示后,可以到第二会见亭查看会见状态,并判断是否暂停会见,甚至结束会见。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传输模块501,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
控制模块502,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该装置通过监测会见亭的开门信号,只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一个监测到开门信号,便向服务器发送会见中止请求,服务器便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进而使终端停止会见交互任务,这样,只要其中一个终端监测到会见亭的门打开,便会停止会见交互任务,避免了用户有有意或无意开门行为对会见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动监测、控制,提高了远程司法会见的控制水平,进而提高了安全性,摆脱了对会见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的依赖,能够满足在远程实现自助会见的要求。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对就绪信息的构思,我们还提供一种远程会见方法,包括:
S601:获取第二终端应用发送的就绪信息。
具体的,可以是辅助用户在确认受限人员就绪后,按下启动按钮。
S602:根据所述就绪信息自动响应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确定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第一终端,
确定当前的预约信息中与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根据接收的就绪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对应有就绪信息,若是,则与第一终端应用、第二终端应用建立通信连接,创建会见数据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应用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响应信息,并向所述第二终端应用发送用于触发创建会见交互任务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应用和所述第二终端应用均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利用创建的所述会见数据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应用和所述第二终端应用传输对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
这样,通过获取第二终端应用发送的就绪信息,在获取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后,根据接收的就绪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对应有就绪信息,从而可以自动响应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而不需要会见亭内的受限人员以操作的形式进行响应,使得为受限用户提供限制活动的安防座椅防止其产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有了可能,从而提高的远程司法会见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由于辅助用户在响应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之前,便可以进行就绪确认操作,不需要辅助用户一直在会见亭外侧等待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请求,便利性得到提升。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受限人员进入会见亭,辅助人员为其配置限制活动的座椅,占用感应模块感应生成的占用状态信号,辅助用户离开并关门后,第二终端应用便获取到第二会见亭的门开关感应模块感应生成的门开关信号,这时,便开启第二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进行图像采集,辅助用户确认一切就绪后,按下第二会见亭外侧的就绪确认模块中的按钮,第二终端应用便向服务器发送就绪信息,服务器继续等待自动响应第一终端侧用户发起的会见请求,而辅助用户则可以暂时离开第二会见亭而不需要等待。
受限人员在感觉身体异常时,可以通过辅助件进行操作,第二终端应用便可以通过第二会见亭外侧的会见状态指示模块进行告警,辅助用户看到该提示便靠近第二会见亭,通过透明玻璃大致判断受限用户是否需要休息、方便等,如果辅助用户判断整个会见状态都正常,则通过第二会见亭外侧的报警消除按钮消除报警。
其中,亭内辅助操作模块对应于图3中的辅助件模块,比如,具体的,亭内辅助操作模块可以是脚踏按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可以视为对于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实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描述的细节,应视为对于上述方法或装置实施例的补充;对于在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可以参照上述方法或装置实施例来实现。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4所示的步骤。
所述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所述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本发明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数据处理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即:如图4所示的方法。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原理示意图。
实现图4所示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通用数据处理设备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装置或者电子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装置也可以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远程会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被会见人员带入第二会见亭中,将其安置在安防座椅中,关门后,按下启动按钮,第二终端接收到信号向服务器发送就绪信息;
服务器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将获取的监控图像信息发送至会见亭各自对应的监控平台,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第一会见亭和第二会见亭均为具有门锁的隔音亭;
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其中,所述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为保密型身份,则将所述音视频数据仅发送至对端;
所述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包括:
若验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会见请求页面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会见请求页面信息生成并展示具有请求会见的操作图标的页面,并响应用户对所述操作图标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会见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包括:
确定当前的预约信息中与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第一终端相对应的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发送就绪信息,若已发送则自动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包括:
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发送所述会见中止请求的终端的对端发送会见中止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在监测到关门信号后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的人脸图像和证件信息,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后,还包括:
二次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
所述开启会见传输任务,还包括:
若二次验证通过,则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证件信息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包括:
利用所述预约信息中的预约人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信息是否满足人数条件,若满足,则:
利用与身份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身份验证系统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所述身份验证请求携带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件信息,使所述身份验证系统验证所述人脸图像信息与所述身份证件信息是否相匹配,并向所述远程会见服务器返回身份验证结果信息;
若采集到执业证件信息,则利用与执业验证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向所述执业验证系统发送获取执业信息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执业证件信息,并接收所述执业验证系统返回的执业信息,利用所述执业信息确定所采集的执业证件信息是否与预约信息中的用户相对应并判断所述执业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会见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应用响应于用户操作生成并发送的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将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应用,使第二终端应用基于所述会见状态提示信息通过第二会见亭外侧的会见状态指示模块提示会见状态。
7.一种远程会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模块,将被会见人员带入第二会见亭中,将其安置在安防座椅中,关门后,按下启动按钮,第二终端接收到信号向服务器发送就绪信息;
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通过所述会见传输任务获取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获取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会见亭中的留痕监测模块采集的监控图像信息,并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将获取的监控图像信息发送至会见亭各自对应的监控平台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会见亭的终端,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一会见亭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会见亭的终端,被会见用户位于所述第二会见亭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互为对端,第一会见亭和第二会见亭均为具有门锁的隔音亭;
控制模块,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二者中的至少一者基于监测到开门信号而向服务器发送的会见中止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用于中止会见的信息停止创建的会见交互任务;
其中,所述将获取的所述音视频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对端,包括: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类型为保密型身份,则将所述音视频数据仅发送至对端;
所述在对第一会见亭内的用户进行验证且验证通过后,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包括:
若验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返回会见请求页面信息,使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会见请求页面信息生成并展示具有请求会见的操作图标的页面,并响应用户对所述操作图标的操作向服务器发送会见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开启会见传输任务,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向第二终端发送任务创建指令,使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创建会见交互任务。
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包括:
确定当前的预约信息中与发送所述会见请求的第一终端相对应的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发送就绪信息,若已发送则自动响应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会见请求。
8.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57881.8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56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881.8A CN111556270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881.8A CN111556270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270A CN111556270A (zh) 2020-08-18
CN111556270B true CN111556270B (zh) 2021-09-28

Family

ID=7200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7881.8A Active CN111556270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6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2443B (zh) * 2021-05-25 2022-06-0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案件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13452720A (zh) * 2021-08-27 2021-09-28 深圳百胜扬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信息的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330A (zh) * 2015-12-21 2016-04-20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视频会见系统
CN105979229A (zh) * 2016-07-01 2016-09-28 合肥未来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监狱远程探亲监控系统
CN109309801A (zh) * 2018-09-14 2019-02-05 广州高清视信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监控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26979A (zh) * 2018-11-28 2019-05-07 广州法通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律师远程会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0774B1 (en) * 2013-06-11 2014-10-14 New Vad,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C-based video conferencing and audio/video presentation
CN106228495A (zh) * 2016-08-05 2016-12-14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频会见家属预约方法及系统
US10045184B2 (en) * 2016-11-11 2018-08-07 Carnival Corporation Wireless guest eng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330A (zh) * 2015-12-21 2016-04-20 山东中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程视频会见系统
CN105979229A (zh) * 2016-07-01 2016-09-28 合肥未来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监狱远程探亲监控系统
CN109309801A (zh) * 2018-09-14 2019-02-05 广州高清视信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监控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26979A (zh) * 2018-11-28 2019-05-07 广州法通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律师远程会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6270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336B (zh)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56270B (zh)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218297B1 (ko) 전자 도어락 개폐 시스템 및 개폐방법
CN106429660B (zh) 一种智能电梯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164012A (zh) 一种社区门禁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259682B (zh) 监控施工场所的安全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60472A (zh) 一种小区门禁智能管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09636971A (zh) 一种智能社区安防门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388924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010007700A (ko) 보안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격지 영상 감시 서비스방법
CN111586335B (zh)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US90257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sual caller identification
CN112887922B (zh) 消息发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556269B (zh) 一种基于身份验证的远程会见系统、装置及其方法
CN111586334B (zh) 一种远程会见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35503B (zh) 用于获取电子凭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15785A (zh) 门禁控制方法、门禁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CN110738759A (zh) 一种指纹存储方法、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93492A (zh) 行程单权限申请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5320540B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0321644Y1 (ko) 실시간 얼굴 인식을 통한 출입통제 및 방문자 기록 시스템
CN110796507A (zh) 共享车辆座舱的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车辆
CN118018384A (zh) 基于车联网系统的故障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20040047385A (ko) 전자감시 시스템 및 전자감시 방법
CN11580986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作业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