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5757A -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55757A CN111555757A CN202010440607.7A CN202010440607A CN111555757A CN 111555757 A CN111555757 A CN 111555757A CN 202010440607 A CN202010440607 A CN 202010440607A CN 111555757 A CN111555757 A CN 1115557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decoding
- code
- degree
-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站根据其收到各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对各用户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为各用户分配的下行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系统开始传输;在之后的传输过程中,基站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按优化的功率分配因子,将功率分配后叠加,再将其发送到两个用户,在两个用户处对接收的码字进行译码恢复信号,最后将恢复的信号在无速率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BP进行译码恢复用户信息。本发明可以减小系统反馈开销,提升系统吞吐量,降低系统误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正交多址技术(OMA)和一般的信道编码无法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海量连接对更高容量的需求,而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技术和无速率编码以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等良好性能在移动通信中发挥较好的效果。
NOMA不仅以更高的速率超过OMA,而且达到了下行通信信道的容量极限。功率域NOMA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发射机上使用不同的叠加编码,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通过在接收机上使用串行干扰消除技术(SIC),消除用户间的干扰。除了叠加编码和SIC之外,功率分配和用户配对也是NOMA的关键设计问题,因为它们保证了用户的公平性。针对一个典型的由基站和两个用户设备组成的NOMA系统,NOMA提供了比OMA更大的和速率,并且可以通过选择信道条件更独特的用户来扩大这个速率增益。
无速率码的速率根据信道的变化而自适应变化,仅需要接收到译码端成功译码反馈的确认字符(ACK)信号停止发送码字,减少了信令开销,能够有效缓解ACK信号反馈延迟带来的系统损失。发送端不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优化的无速率码仍然可以具有接近信道容量的性能。无速率码的这些特性使其适用于云接入网中的传输机制。关于无速率码的研究主要包括度分布设计、译码方法设计等,其中度分布函数与无速率码的性能直接相关,决定着译码成功率、译码开销和译码复杂度等,设计无速率码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度分布函数。
本发明提供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无速率编码传输的功率分配与度数分布联合优化方法,优化得到无速率编码输出度数分布对非正交多址系统的误码性能有了较好的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即提供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无速率编码传输的功率分配与度数分布联合优化方法。
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站根据其收到各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对各用户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为各用户分配的下行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系统开始传输;在之后的传输过程中,基站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按优化的功率分配因子,将功率分配后叠加,再将其发送到两个用户,在两个用户处对接收的码字进行译码恢复信号,最后将恢复的信号在无速率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BP进行译码恢复用户信息。
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到两个用户的信道为块衰落信道,该信道在两个用户的一轮接收码字中保持不变,系统中基站向两个用户下行传输;其中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基站把各用户原始信息先通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器进行无速率码的预编码,再经过卢比变换LT编码器再次得到无速率码,对于用户i来说:
LT码度数分布为Ωi(x)=Ωi,1x+Ωi,2x2+…+Ωi,DxD,i∈{1,2},Ωi,k是用户i的无速率码度数为k的概率,k=1,...,D;其中D表示合理设定的常量;
为每一个编码比特c随机地选择一个度数k,从所有的预编码字比特中,等概率地选取k个比特进行模二和运算生成无速率码字比特ci,由此为每个用户源源不断地生成无速率码字;
1.2)基站将无速率码字比特0和1根据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分映射为发送符号1和-1,以此得到各用户i的发送符号xi;
1.3)基站发送信号为其中x1和x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发送符号,分配给用户1的功率为P1=(1-α)P,分配给用户2的功率为P2=αP,α为功率分配因子,P为基站发送的总功率;用户1和用户2收到的信号分别为和其中h1和h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信道增益,n1表示用户1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n2表示用户2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1.4)当α>0.5或α=0.5时,则用户2直接使用BP译码算法对x2进行译码;用户1先恢复x2,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1;
1.4.1)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2的信道输出对数似然比LLR表示为:
上述公式(1)中xi(s)表示xi的取值为s,其中i∈{1,2},s∈{1,-1};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2,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1.4.2)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2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1,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用户1中x1的译码和x2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1.5)当α<0.5,则用户1直接使用译码算法对x1进行译码;而用户2先恢复x1,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2;
1.5.1)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1的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1,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1.5.2)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1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2,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对于用户2中x2的译码和x1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用户处无速率码根据网络信道状态和功率分配在传输开始前进行优化,进行优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获得用户译码过程中LT输出节点向输入节点传递的外信息更新公式:当α>0.5时,首先在用户2译码x2的无速率译码图上分析外信息EI更新过程:
步骤1:LLR消息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传送到LDPC校验节点,LLR消息的外信息EI是:
其中是在第(l-1)次迭代中从输出节点传送到输入节点消息的EI,αi,d是用户i(i∈{1,2})度数为d的输入节点在输入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表示输入节点的最大度数,其中J是服从均值为τ、方差为2τ的LLR消息的外信息:
步骤2:从LDPC校验节点到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的EI是:
其中ξd是度数为d的LDPC变量节点在LDPC变量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为最大的LDPC变量节点度数;其中是随机选择的一条边连接到度数为d的LDPC校验节点的概率,并且d′c是LDPC校验节点最大的度数;
步骤3: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EI是:
步骤4:从用户2的x2的输出节点到输入节点的EI更新:
其中ωi,d表示用户i(i∈{1,2})边连接到具有度数d的输出节点的概率;
α=0.5和α<0.5时的外信息更新过程与α>0.5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地,能够推断出用户1译x2的EI更新过程为:
用户1继而恢复x1的EI更新过程为:
其中用户i译码信号xj的互信息Ii,j,i∈{1,2},j∈{1,2},互信息Ii,j是根据下式(16)-(18)进行计算:
对于用户2译码x2,互信息I2,2为:
I2,2=I(x2,L(x2|r2)) (16)
对于用户1译码x2,互信息I1,2为:
I1,2=I(x2,L(x2|r1)) (17)
对于用户1译码x1,互信息I1,2为:
I1,1=I(x1,L(x1|r1)) (18)
上式(16)-(18)等式右边的互信息均是由蒙特卡洛方法获得;
2.2)根据2.1)过程的外信息更新公式,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因子α以及用户1和用户2的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步骤如下:
步骤1:当α>0.5或α=0.5时,则对应的优化目标为求取无速率码平均码长的最小值,优化目标和限定条件如下所示:
a).优化目标公式中:
m表示块衰落信道的Q种信道状态;
t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能够保证用户1和用户2成功译码的无速率码码长;
Lm表示用户i(i∈{1,2})译码xj(j∈{1,2})的无速率码码长;
b).在公式(19)的限定条件中:
C1和C2条件分别表示x1和x2的无速率码输出节点的边度数分布概率之和为1,ωi,d(i∈{1,2})表示边度数分布概率,其中d表示边度数,dc为合理设定的常量,这里取值为60;
C3和C4分别表示用户i(i∈{1,2})进行BP译码的初始条件,ωi,1(i∈{1,2})表示xi边度数为1的概率,ε是大于零的小数常量,这里ε取值为0.001;
C5、C6和C7条件中分别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的信道输出外信息EI,l′是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译码xj的正确译码时的外信息最小门限;
C8、C9、C10条件中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所需的无速率码长,其中K表示基站发给用户的消息长度;Rp表示LDPC预编码的编码速率,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xi(i∈{1,2})的信道外信息输出为1时的输入节点平均度数,Ii,j,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信道的互信息。
步骤2: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步骤3:当α<0.5时,对应的联合优化问题如下所示:
优化目标公式和限定条件的描述已经在步骤1的a)和b)中进行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附图说明
图1为非正交多址系统基站向两个用户下行传输示意图;
图2为无速率码译码图;
图3为本专利方法与其他方法优化的系统吞吐量比较图(对比方法为采用二进制擦除信道(BEC)所得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3,非正交多址传输下无速率码度数分布和功率分配的联合优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基站根据其收到各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对各用户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为各用户分配的下行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系统开始传输;在之后的传输过程中,基站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按优化的功率分配因子,将功率分配后叠加,再将其发送到两个用户,在两个用户处对接收的码字进行译码恢复信号,最后将恢复的信号在无速率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BP进行译码恢复用户信息。
1.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1)基站把各用户原始信息先通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器进行无速率码的预编码,再经过卢比变换LT编码器再次得到无速率码,对于用户i来说:
LT码度数分布为Ωi(x)=Ωi,1x+Ωi,2x2+…+Ωi,DxD,i∈{1,2},Ωi,k是用户i的无速率码度数为k的概率,k=1,...,D;其中D表示合理设定的常量,这里取值为60;
为每一个编码比特c随机地选择一个度数k,从所有的预编码字比特中,等概率地选取k个比特进行模二和运算生成无速率码字比特ci,由此为每个用户源源不断地生成无速率码字;
1.2)基站将无速率码字比特0和1根据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分映射为发送符号1和-1,以此得到各用户i的发送符号xi;
1.3)基站发送信号为其中x1和x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发送符号,分配给用户1的功率为P1=(1-α)P,分配给用户2的功率为P2=αP,α为功率分配因子,P为基站发送的总功率;用户1和用户2收到的信号分别为和其中h1和h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信道增益,n1表示用户1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n2表示用户2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1.4)当α>0.5或α=0.5时,则用户2直接使用BP译码算法对x2进行译码;用户1先恢复x2,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1;
1.4.1)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2的信道输出对数似然比LLR表示为:
上述公式(1)中xi(s)表示xi的取值为s,其中i∈{1,2},s∈{1,-1};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2,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1.4.2)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2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1,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用户1中x1的译码和x2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1.5)当α<0.5,则用户1直接使用译码算法对x1进行译码;而用户2先恢复x1,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2;
1.5.1)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1的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1,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1.5.2)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1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2,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对于用户2中x2的译码和x1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各用户处无速率码根据网络信道状态和功率分配在传输开始前进行优化,进行优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获得用户译码过程中LT输出节点向输入节点传递的外信息更新公式:当α>0.5时,首先在用户2译码x2的无速率译码图上分析外信息EI更新过程:
步骤1:LLR消息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传送到LDPC校验节点,LLR消息的外信息EI是:
其中是在第(l-1)次迭代中从输出节点传送到输入节点消息的EI,αi,d是用户i(i∈{1,2})度数为d的输入节点在输入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表示输入节点的最大度数,其中J是服从均值为τ、方差为2τ的LLR消息的外信息:
步骤2:从LDPC校验节点到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的EI是:
其中ξd是度数为d的LDPC变量节点在LDPC变量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为最大的LDPC变量节点度数;其中是随机选择的一条边连接到度数为d的LDPC校验节点的概率,并且d′c是LDPC校验节点最大的度数;
步骤3: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EI是:
步骤4:从用户2的x2的输出节点到输入节点的EI更新:
其中ωi,d表示用户i(i∈{1,2})边连接到具有度数d的输出节点的概率;
α=0.5和α<0.5时的外信息更新过程与α>0.5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地,能够推断出用户1译x2的EI更新过程为:
用户1继而恢复x1的EI更新过程为:
其中用户i译码信号xj的互信息Ii,j,i∈{1,2},j∈{1,2},互信息Ii,,j是根据下式(16)-(18)进行计算:
对于用户2译码x2,互信息I2,2为:
I2,2=I(x2,L(x2|r2)) (16)
对于用户1译码x2,互信息I1,2为:
I1,2=I(x2,L(x2|r1)) (17)
对于用户1译码x1,互信息I1,2为:
I1,1=I(x1,L(x1|r1)) (18)
上式(16)-(18)等式右边的互信息均是由蒙特卡洛方法获得;
2.2)根据2.1)过程的外信息更新公式,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因子α以及用户1和用户2的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步骤如下:
步骤1:当α>0.5或α=0.5时,则对应的优化目标为求取无速率码平均码长的最小值,优化目标和限定条件如下所示:
a).优化目标公式中:
m表示块衰落信道的Q种信道状态;
t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能够保证用户1和用户2成功译码的无速率码码长;
Lm表示用户i(i∈{1,2})译码xj(j∈{1,2})的无速率码码长;
b).在公式(19)的限定条件中:
C1和C2条件分别表示x1和x2的无速率码输出节点的边度数分布概率之和为1,ωi,d(i∈{1,2})表示边度数分布概率,其中d表示边度数,dc为合理设定的常量,这里取值为60;
C3和C4分别表示用户i(i∈{1,2})进行BP译码的初始条件,ωi,1(i∈{1,2})表示xi边度数为1的概率,ε是大于零的小数常量,这里ε取值为0.001;
C5、C6和C7条件中分别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的信道输出外信息EI,l′是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译码xj的正确译码时的外信息最小门限;
C8、C9、C10条件中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所需的无速率码长,其中K表示基站发给用户的消息长度;Rp表示LDPC预编码的编码速率,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xi(i∈{1,2})的信道外信息输出为1时的输入节点平均度数,Ii,j,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信道的互信息。
步骤2: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步骤3:当α<0.5时,对应的联合优化问题如下所示:
优化目标公式和限定条件的描述已经在步骤1的a)和b)中进行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Claims (4)
1.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基站根据其收到各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对各用户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为各用户分配的下行发射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系统开始传输;在之后的传输过程中,基站将原始信息根据度数分布进行无速率编码,码字经调制后按优化的功率分配因子,将功率分配后叠加,再将其发送到两个用户,在两个用户处对接收的码字进行译码恢复信号,最后将恢复的信号在无速率译码图上利用置信传播算法BP进行译码恢复用户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到两个用户的信道为块衰落信道,该信道在两个用户的一轮接收码字中保持不变,系统中基站向两个用户下行传输;其中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基站把各用户原始信息先通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器进行无速率码的预编码,再经过卢比变换LT编码器再次编码得到无速率码,对于用户i来说:
LT码度数分布为Ωi(x)=Ωi,1x+Ωi,2x2+...+Ωi,DxD,i∈{1,2},Ωi,k是用户i的无速率码度数为k的概率,k=1,...,D;其中D表示合理设定的常量;
为每一个编码比特c随机地选择一个度数k,从所有的预编码字比特中,等概率地选取k个比特进行模二和运算生成无速率码字比特ci,由此为每个用户源源不断地生成无速率码字;
2.2)基站将无速率码字比特0和1根据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分映射为发送符号1和-1,以此得到各用户i的发送符号xi;
2.3)基站发送信号为其中x1和x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发送符号,分配给用户1的功率为P1=(1-α)P,分配给用户2的功率为P2=αP,α为功率分配因子,P为基站发送的总功率;用户1和用户2收到的信号分别为和其中h1和h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信道增益,n1表示用户1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n2表示用户2的均值为0、方差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2.4)当α>0.5或α=0.5时,则用户2直接使用BP译码算法对x2进行译码;用户1先恢复x2,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1;
2.4.1)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2的信道输出对数似然比LLR表示为:
上述公式(1)中xi(s)表示xi的取值为s,其中i∈{1,2},s∈{1,-1};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2,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2.4.2)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2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1,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用户1中x1的译码和x2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2.5)当α<0.5,则用户1直接使用译码算法对x1进行译码;而用户2先恢复x1,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再译码x2;
2.5.1)对于用户1而言,用户1译码x1的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根据上述LLR,采用BP译码算法恢复x1,整个译码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整个译码图执行译码迭代,直到输入节点的平均LLR超过预定阈值;在第二阶段中,在LDPC译码子图上单独执行译码迭代以去除残留误差;
当译码迭代达到最大次数或译码未满足无速率码的所有校验约束时,译码终止;
2.5.2)对于用户2而言,用户2译码x1的信道LLR表示为:
因此,根据上式译码x2,其信道输出LLR表示为:
对于用户2中x2的译码和x1的译码过程相同,都是采用BP算法进行译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用户处无速率码根据网络信道状态和功率分配在传输开始前进行优化,进行优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获得用户译码过程中LT输出节点向输入节点传递的外信息更新公式:首先在用户2译码x2的无速率译码图上分析外信息EI更新过程:
步骤1:LLR消息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传送到LDPC校验节点,LLR消息的外信息EI是:
其中是在第(l-1)次迭代中从输出节点传送到输入节点消息的EI,αi,d是用户i(i∈{1,2})度数为d的输入节点在输入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表示输入节点的最大度数,其中J是服从均值为τ、方差为2τ的LLR消息的外信息:
步骤2:从LDPC校验节点到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的EI是:
其中ξd是度数为d的LDPC变量节点在LDPC变量节点中所占的比例,d′v为最大的LDPC变量节点度数;其中是随机选择的一条边连接到度数为d的LDPC校验节点的概率,并且d′c是LDPC校验节点最大的度数;
步骤3:从用户2的x2的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EI是:
步骤4:从用户2的x2的输出节点到输入节点的EI更新:
其中ωi,d表示用户i(i∈{1,2})边连接到具有度数d的输出节点的概率;
同样地,能够推断出用户1译x2的EI更新过程为:
用户1继而恢复x1的EI更新过程为:
其中用户i译码信号xj的互信息Ii,j,i∈{1,2},j∈{1,2},互信息Ii,j是根据下式(16)-(18)进行计算:
对于用户2译码x2,互信息I2,2为:
I2,2=I(x2,L(x2|r2)) (16)
对于用户1译码x2,互信息I1,2为:
I1,2=I(x2,L(x2|r1)) (17)
对于用户1译码x1,互信息I1,2为:
I1,1=I(x1,L(x1|r1)) (18)
上式(16)-(18)等式右边的互信息均是由蒙特卡洛方法获得;
3.2)根据3.1)过程的外信息更新公式,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因子α以及用户1和用户2的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步骤如下:
步骤1:当α>0.5或α=0.5时,则对应的优化目标为求取无速率码平均码长的最小值,优化目标和限定条件如下所示:
a).优化目标公式中:
m表示块衰落信道的Q种信道状态;
t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能够保证用户1和用户2成功译码的无速率码码长;
Lm表示用户i(i∈{1,2})译码xj(j∈{1,2})的无速率码码长;
b).在公式(19)的限定条件中:
C1和C2条件分别表示x1和x2的无速率码输出节点的边度数分布概率之和为1,ωi,d(i∈{1,2})表示边度数分布概率,其中d表示边度数,dc为合理设定的常量;
C3和C4分别表示用户i(i∈{1,2})进行BP译码的初始条件,ωi,1(i∈{1,2})表示xi边度数为1的概率,ε是大于零的小数常量;
C5、C6和C7条件中分别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的信道输出外信息EI,l′是最大译码迭代次数,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译码xj的正确译码时的外信息最小门限;
C8、C9、C10条件中表示在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所需的无速率码长,其中K表示基站发给用户的消息长度;Rp表示LDPC预编码的编码速率,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xi(i∈{1,2})的信道外信息输出为1时的输入节点平均度数,Ii,j,m表示第m种信道状态下用户i(i∈{1,2})译码xj(j∈{1,2})信道的互信息;
步骤2: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步骤3:当α<0.5时,对应的联合优化问题如下所示:
步骤4:穷举功率分配因子α,通过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出信号xi(i∈{1,2})的最优边度数分布ωi(x),以及最优功率分配因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ε取值为0.0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40607.7A CN111555757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40607.7A CN111555757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5757A true CN111555757A (zh) | 2020-08-18 |
CN111555757B CN111555757B (zh) | 2023-05-09 |
Family
ID=72004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40607.7A Active CN111555757B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55757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1714A (zh) * | 2021-02-01 | 2021-06-04 | 福州大学 | 基于功率分配的noma两用户下行链路的译码方法 |
CN113727283A (zh) * | 2021-05-26 | 2021-11-30 | 中南大学 | 零时延相关信源广播通信方法 |
CN114337925A (zh) * | 2021-12-28 | 2022-04-12 | 福州大学 | 非正交多址接入下基于极化码与物理层的联合编译码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5889A1 (en) * | 2007-01-08 | 2008-07-10 | The Mitre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ateless Coding |
CN106162846A (zh) * | 2016-06-21 | 2016-11-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考虑sic能耗的两用户noma下行能效优化方法 |
CN106658694A (zh) * | 2015-08-03 | 2017-05-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配下行功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9245800A (zh) * | 2018-10-11 | 2019-01-18 | 浙江工业大学 | 云接入网下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预编码联合优化方法 |
CN110213822A (zh) * | 2019-04-26 | 2019-09-0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数据安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线性搜索式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
CN111030779A (zh) * | 2019-12-10 | 2020-04-1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云接入网压缩传输下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
CN111162876A (zh) * | 2019-12-31 | 2020-05-15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两用户上行传输的无速率编码方法和无速率码译码方法 |
-
2020
- 2020-05-22 CN CN202010440607.7A patent/CN1115557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65889A1 (en) * | 2007-01-08 | 2008-07-10 | The Mitre Corporatio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Rateless Coding |
CN106658694A (zh) * | 2015-08-03 | 2017-05-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配下行功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162846A (zh) * | 2016-06-21 | 2016-11-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考虑sic能耗的两用户noma下行能效优化方法 |
CN109245800A (zh) * | 2018-10-11 | 2019-01-18 | 浙江工业大学 | 云接入网下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以及预编码联合优化方法 |
CN110213822A (zh) * | 2019-04-26 | 2019-09-0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数据安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线性搜索式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
CN111030779A (zh) * | 2019-12-10 | 2020-04-1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云接入网压缩传输下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
CN111162876A (zh) * | 2019-12-31 | 2020-05-15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两用户上行传输的无速率编码方法和无速率码译码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1714A (zh) * | 2021-02-01 | 2021-06-04 | 福州大学 | 基于功率分配的noma两用户下行链路的译码方法 |
CN113727283A (zh) * | 2021-05-26 | 2021-11-30 | 中南大学 | 零时延相关信源广播通信方法 |
CN113727283B (zh) * | 2021-05-26 | 2022-09-23 | 中南大学 | 零时延相关信源广播通信方法 |
CN114337925A (zh) * | 2021-12-28 | 2022-04-12 | 福州大学 | 非正交多址接入下基于极化码与物理层的联合编译码方法 |
CN114337925B (zh) * | 2021-12-28 | 2024-01-26 | 福州大学 | 非正交多址接入下基于极化码与物理层的联合编译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5757B (zh) | 2023-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54719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10097205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for suppressing the degrading of decoding performance due to combinations of eliminations at the bit level | |
CN111555757B (zh) | 一种非正交多址系统下行功率及无速率码联合优化方法 | |
WO2018014272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for ldpc codes | |
CN107995692B (zh) | 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传输机制 | |
CN107395319B (zh) | 基于打孔的码率兼容极化码编码方法及系统 | |
CN106100795B (zh) | 一种基于Plotkin构造和信息位重休眠的Polar码编码协作方法 | |
Abbas et al. | Novel design for short analog fountain codes | |
CN108737027B (zh) | 一种云接入网上行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 |
CN109560820B (zh) | 一种联合信道编码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译码简化方法 | |
CN111030779B (zh) | 一种云接入网压缩传输下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 |
CN109450594B (zh) | 云接入网上行链路的无速率码度数分布优化方法 | |
Ejaz et al. | Jointly optimized Reed–Muller codes for multilevel multirelay coded-cooperative VANETS | |
CN111245571B (zh) | 噪声聚合系统下与编码调制技术相结合的接收机设计方法 | |
CN110601699B (zh) | 码率动态可变的多元ldpc码实现方法 | |
Boiko et al. | Simulation of the Transport Channel With Polar Codes for the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N108199805A (zh) | 一种降低稀疏码多址系统译码复杂度的方法 | |
CN108306714B (zh) | 一种高阶调制下lt码解调译码方法 | |
CN115208736A (zh) | 适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高阶调制星座设计方法 | |
CN109194336B (zh) | 级联Spinal码的编码和译码方法、系统及装置 | |
JP493960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構成方法および受信機 | |
CN1770674B (zh) | 一种度量值生成器、计算符号度量值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Kim et al. | Adaptive sliding-window coded modul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
CN104158628B (zh) | 基于唯一可译码的中继转发方法 | |
Ibrahimov | Investigation of Noise Immunit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Energy Efficienc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