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2138A -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2138A
CN111552138A CN202010476491.2A CN202010476491A CN111552138A CN 111552138 A CN111552138 A CN 111552138A CN 202010476491 A CN202010476491 A CN 202010476491A CN 111552138 A CN111552138 A CN 111552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iffraction
light
aspheric lens
asph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4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64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2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2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折衍射透镜组,用于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极致屏占比的全面屏终端,不仅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功能,还具备较好的视觉效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对于全面屏终端而言,其屏下摄像头通常都是运用了屏幕像素点之间的缝隙来进行成像。具体的,如图1所示,屏下摄像头设置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幕的下方,在拍摄时,场景中的光线透过屏幕屏下摄像头区域,进入屏下摄像头投射在图像传感器上,在停止拍摄时,屏幕显示正常的颜色。
如图2所示,对于理想的摄像头光学系统,物方空间具有点物成点像的特性。由于摄像头光学孔径的限制和系统像差影响,物方空间的点物成像在像面上实际上是一个斑。屏下摄像头相比普通的摄像头,只是在透镜前引入了显示屏,显示屏本质是一种类似网栅的微纳米尺寸的周期结构器件,显示屏的透光区域和不透光区域周期排布。如图3所示,显示屏处于摄像头之前,改变了摄像头光学系统的光瞳函数,随着物方空间点物的光强越强,光线通过显示屏产生的衍射效应越明显,从而导致成像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通过屏下摄像头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的衍射补偿透镜,补偿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产生的衍射效应,从而消除成像的眩光和衍射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所述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
所述折衍射透镜组,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所述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成像光线,并利用所述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折衍射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和红外滤光片;
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按照预设排列顺序从物侧到像侧排布。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
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用于依次对所述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
所述红外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
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
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用于依次对所述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
所述红外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凹面或凸面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光线衍射补偿的衍射补偿面。
在上述屏下摄像头中,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衍射补偿面为衍射面、二元面或菲涅尔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应用于上述屏下摄像头,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所述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通过图像传感器,接收所述成像光线,并利用所述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在上述成像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所述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
通过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依次对所述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
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过滤所述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在上述成像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所述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
通过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对所述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
通过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依次对所述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
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过滤所述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屏下摄像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屏下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折衍射透镜组,用于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摄像头,通过折衍射透镜组设包括的衍射补偿透镜,补偿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产生的衍射效应,从而消除成像的眩光和衍射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出的屏下摄像头排布示意图;
图2为理想的摄像头成像示意图;
图3为屏下摄像头的成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申请相关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10和图像传感器11;
折衍射透镜组10,用于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图像传感器11,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其设置在终端的显示屏的下方,从而能够接收透过终端显示屏的光线,即入射光线。此外,屏下摄像头的折衍射透镜组10和图像传感器11从物侧到像侧排布,入射光线将先通过折衍射透镜组10处理,之后,再投射到图像传感器11上进行成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终端的显示屏为类似网栅的微纳米尺寸的周期结构器件,在光线照射到显示屏上时,显示屏上周期性排布的不透光像素之间存在的空隙,允许光线通过,而不透光像素是不允许光线透过。物方空间的一个物点发射的光线是一个发散球面波,由于光线透光比自身波长小或者相当尺度的空隙时,根据衍射光学理论将产生衍射效应,因此,透过显示屏的入射光线产生了衍射效应,球面波变成了极不规则的相位,产生的效果就是点物透过屏幕后形成很大尺寸的衍射光斑,但是,通过折衍射透镜组10补偿和成像,入射光线的相位得到了矫正,基本还原到汇聚的球面波形状,产生的效果就是点物成像在图像传感器11像面上基本上是一个像斑,衍射像斑被很好的抑制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衍射补偿透镜,具体的衍射补偿透镜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凹面或凸面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光线衍射补偿的衍射补偿面。具体的衍射补偿透镜中衍射补偿面的所在面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衍射补偿面为衍射面、二元面或菲涅尔面。当然,衍射补偿透镜的衍射补偿面也可以为其它亚波长量级,能够用于进行光线相位调整,补偿衍射效应的面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还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和红外滤光片102;
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红外滤光片102按照预设排列顺序从物侧到像侧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中,不仅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其中,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的每个非球面透镜都能进行一定角度上的光线折射。具体的非球面透镜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中每个透镜都采用非球面面型,因此,可以完全消除球差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中,还包括红外滤光片102,可以对投射到红外滤光片102上的光线中的红外光线进行过滤,即不允许红外光线通过,避免红外光线对成像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和红外滤光片102是按照预设排列顺序从物侧到像侧排布,也就是说,不同元件对光线的处理的顺序是可变的,但是,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和红外滤光片102对光线的作用是不变的。具体的预设排列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
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一种排布方式如下: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和红外滤光片102,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针对于图4所示的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排布方式,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用于对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用于依次对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红外滤光片102,用于过滤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一种排布方式如下: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和红外滤光片102,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针对于图6所示的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排布方式,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用于对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用于依次对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红外滤光片102,用于过滤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4和图6所示的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排布方式,仅为提供的两种可选的排布方式,并非限定元件的排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中,衍射补偿透镜不仅可以实现衍射效应的补偿,由于其还具有特殊的色散特性,因此,还可以实现色差的校正,消除成像的色差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满足用户屏下拍照体验和要求的前提下,不需要降低与屏下摄像头位置对应的显示屏副屏区域的屏幕发光像素的分辨率,保证主副屏显示效果的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折衍射透镜组,用于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下摄像头,通过折衍射透镜组包括的衍射补偿透镜,补偿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产生的衍射效应,从而消除成像的眩光和衍射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应用于上述屏下摄像头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701、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10和图像传感器11,其中,屏下摄像头通过折衍射透镜组10,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可以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101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和红外滤光片102,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屏下摄像头通过折衍射透镜组10,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通过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对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通过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依次对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通过红外滤光片102,过滤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和红外滤光片102,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屏下摄像头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通过第一非球面透镜1011,对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通过第一衍射补偿透镜1001,对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通过第二非球面透镜1012和第三非球面透镜1013,依次对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通过红外滤光片102,过滤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4和图6仅为两种示例性的折衍射透镜组10包括的元件的排布方式,当然,也可以调整其排布方式,相应的,屏下摄像头利用透镜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衍射透镜组10中包括的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100,不仅可以对通过显示屏的入射光线进行衍射效应的补偿,还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色散特性,校正色差,消除成像的色差影响。
S702、通过图像传感器,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屏下摄像头在通过折衍射透镜组10投射出成像光线之后,即可通过图像传感器11接收成像光线,从而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1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应用于上述屏下摄像头,方法包括: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通过图像传感器,接收成像光线,并利用成像光线生成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方法,通过屏下摄像头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的衍射补偿透镜,补偿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产生的衍射效应,从而消除成像的眩光和衍射光斑,提高了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包括:壳体801、显示屏802,以及屏下摄像头803,显示屏802与壳体801连接,屏下摄像头803设置在壳体801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屏802为类似网栅的微纳米尺寸的周期结构器件,其上周期性排布着不透光像素,不透光像素之间存在空隙,可以允许光线透过。但是,不透光像素之间的空隙极小,透过显示屏802的光线存在一定程度的衍射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屏下摄像头803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即显示屏802、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依次排布。其中,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和红外滤光片,衍射补偿透镜、非球面透镜和红外滤光片的数量,以及排布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示例性的,屏下摄像头803的结构可以为图4所示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利用终端进行成像的过程中,从显示屏802的不透光像素之间的空隙中先透过入射光线,之后,入射光线投射到屏下摄像头803的折衍射透镜组,由于折衍射透镜组中包括衍射补偿透镜,其能够对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此外,折衍射透镜组中包括的非球面透镜可以进行光线折射,红外滤光片可以进行红外光过滤,从而从折衍射透镜组投射出成像光线,成像光线最终投射到屏下摄像头803的图像传感器上以进行成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屏下摄像头,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摄像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排布的折衍射透镜组和图像传感器;
所述折衍射透镜组,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所述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成像光线,并利用所述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衍射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和红外滤光片;
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按照预设排列顺序从物侧到像侧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
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用于依次对所述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
所述红外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
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
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用于依次对所述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
所述红外滤光片,用于过滤所述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凹面或凸面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光线衍射补偿的衍射补偿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中,每个衍射补偿透镜的衍射补偿面为衍射面、二元面或菲涅尔面。
8.一种成像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屏下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其中,所述折衍射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用于对所述入射光线的衍射效应进行补偿;
通过图像传感器,接收所述成像光线,并利用所述成像光线生成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所述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一光线;
通过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依次对所述第一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二光线;
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过滤所述第二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衍射补偿透镜包括: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非球面透镜包括: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非球面透镜和第三非球面透镜,所述通过折衍射透镜组,接收透过终端的显示屏的入射光线,并基于所述入射光线投射出成像光线,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对所述入射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三光线;
通过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对所述第三光线的相位进行调整,投射出第四光线;
通过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依次对所述第四光线进行折射,投射出第五光线;
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过滤所述第五光线中的红外光线,投射出所述成像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衍射补偿透镜、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三非球面透镜和所述红外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屏下摄像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屏下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CN202010476491.2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11552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491.2A CN111552138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491.2A CN111552138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2138A true CN111552138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491.2A Pending CN111552138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2138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991A (zh) * 2020-09-17 2021-01-08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光学元件和摄像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220299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107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场调制组件、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3014777A (zh) * 2021-03-10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13053253A (zh) * 2020-10-19 2021-06-29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系统、相位补偿元件及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055560A (zh) * 2020-10-19 2021-06-29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的光学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67961A (zh) * 2020-10-19 2021-07-02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成像系统及其相位补偿元件和制造方法
WO2022068763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智能眼镜
CN114302046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浙江全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屏下的摄像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321A (en) * 1993-05-11 1998-08-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N1766690A (zh) * 2004-10-28 2006-05-03 清华大学 微型摄像镜头系统
CN201273960Y (zh) * 2007-12-18 2009-07-15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28546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US20130321920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CN107894655A (zh) * 2017-11-07 2018-04-1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环形孔径衍射光学的手机镜头模组
CN10903159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9143607A (zh) * 2018-09-17 2019-01-04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补偿显示屏、屏下光学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8796257U (zh) * 2018-10-29 2019-04-26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二片式镜头
CN111025528A (zh) * 2019-11-29 2020-04-17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321A (en) * 1993-05-11 1998-08-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N1766690A (zh) * 2004-10-28 2006-05-03 清华大学 微型摄像镜头系统
CN201273960Y (zh) * 2007-12-18 2009-07-15 富士能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28546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US20130321920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CN107894655A (zh) * 2017-11-07 2018-04-10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环形孔径衍射光学的手机镜头模组
CN10903159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9143607A (zh) * 2018-09-17 2019-01-04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补偿显示屏、屏下光学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8796257U (zh) * 2018-10-29 2019-04-26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二片式镜头
CN111025528A (zh) * 2019-11-29 2020-04-17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彤等: "《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 31 December 2007 *
李景镇: "《光学手册 上》", 31 July 2010 *
李林等: "《现代光学设计方法》", 30 September 2018 *
颜树华: "《衍射微光学设计》", 30 April 2011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2991A (zh) * 2020-09-17 2021-01-08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光学元件和摄像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2202991B (zh) * 2020-09-17 2022-05-27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光学元件和摄像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220299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68763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智能眼镜
WO2022068712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2999B (zh) * 2020-09-30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67961A (zh) * 2020-10-19 2021-07-02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成像系统及其相位补偿元件和制造方法
CN113055560A (zh) * 2020-10-19 2021-06-29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的光学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53253A (zh) * 2020-10-19 2021-06-29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系统、相位补偿元件及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055560B (zh) * 2020-10-19 2023-12-19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屏下摄像头的光学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67961B (zh) * 2020-10-19 2024-03-22 上海鲲游科技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头成像系统及其相位补偿元件和制造方法
CN11233107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场调制组件、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3014777A (zh) * 2021-03-10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CN114302046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浙江全视通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屏下的摄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2138A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成像方法及终端
CN103064171B (zh) 一种高分辨率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
CN103293674B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04635333B (zh) 一种目镜、头戴目镜系统和微显示头戴设备
US20130021226A1 (e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s
DE69829907T2 (de) Ein optisches Spiegelsystem
US9835857B2 (en) High brightness head-up display device
DE102017205340A1 (de) Projektionsanzeige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7305293A (zh) 具备视力矫正功能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3399404B (zh) 机载视透型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CN102866480B (zh) 一种基于计算成像技术的大视场光学成像系统
KR20150026486A (ko)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용 프리즘과 이를 구비한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CN105190395A (zh) 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
CN106291939B (zh) 一种虚拟现实显示器光学系统
CN102460271B (zh) 光学滤波器以及显示器评价系统
CN107643591A (zh) 一种反衰减透雾可见光镜头及实现方法
US6813086B2 (en) Head-up display adaptable to given type of equipment
KR20050080376A (ko) 투사광학계 및 그것을 갖는 화상 투사 장치
CN211857039U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00065622A (ko) 대구경 광각 카메라용 광학계
CN109445065A (zh) 一种用于数字电影放映机的10组13片式镜头结构
CN105278093A (zh) 一种用于天文目标成像的系统
CN203376514U (zh) 一种大像面高像素透雾日夜两用fa光学系统
CN105511062B (zh) 一种光学成像模组
CN218917840U (zh) 一种离焦显示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