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7180A -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7180A
CN111547180A CN202010541738.4A CN202010541738A CN111547180A CN 111547180 A CN111547180 A CN 111547180A CN 202010541738 A CN202010541738 A CN 202010541738A CN 111547180 A CN111547180 A CN 111547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ixedly connected
vehicle
steering
splin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17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立强
张奇祥
田端洋
王凯
田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5417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7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7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 B62K15/006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the frame being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主体包括可折叠的车身和车架,集成式驱动车轮及其支撑架,负责转向的转向电机和固定在车架上的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采用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车辆的自重,增加了车辆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使汽车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更好的空间利用率和更优越的驾驶操纵性,两轮独立驱动并可实现原地中心转向,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灵活性,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普通家庭对汽车的依赖越来越强,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目前汽车普遍以汽油、柴油等为燃料,随着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汽车类似,目前已量产的电动汽车采用两轴四轮的驱动布置形式,一般限载5人。对于单人或者双人出行而言,驾驶上述电动汽车依然存在人均能耗高、车辆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并造成能源和公路空间资源的浪费。
伴随着车辆自平衡技术和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轻便、时尚的两轮电动汽车日益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顾名思义,两轮电动汽车就是具有两个独立车轮的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或者受到碰撞时,其可以依靠底盘中部的高速旋转陀螺仪等设备维持车身的稳定,保持车轮不发生倾倒。但是现有的单人两轮自平衡电动汽车的内部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对于单人出行而言,双人两轮自平衡电动汽车又会造成车内空间和公路空间资源的浪费;另外,现有的两轮自平衡电动汽车停放车位比较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并利用轮毂电机技术和自平衡技术,设计一种可折叠的两轮自平衡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载工具车辆,最大程度地满足单人或者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减少能源、车内空间和公路空间等资源的浪费;此外,所设计的两轮车辆的两轮独立驱动并可实现原地中心转向,提高车辆行驶的灵活性并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车身和车架可以折叠和拉伸,最大程度地满足单人或者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减少能源、车内空间和公路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同时,所设计的两轮车辆的两轮独立驱动并可实现原地中心转向,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灵活性,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包括:
前车身,其后部设置第一滑槽;
前车身固定件,其为可拆卸的第一螺栓;
前车架,其与所述前车身匹配设置,且所述前车架的纵梁对称设置第二滑槽;
前车架固定件,其为可拆卸的第二螺栓;
前驱动车轮,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中车身,其前部与所述前车身可滑动的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设置;
中车身固定件,其为第一螺纹孔,且能够与所述前车身固定件匹配卡合,当所述平衡电动汽车折叠时用于将所述前车身和所述中车身固定;
中车架,其前端与所述前车架的纵梁可滑动的连接,其与所述第二滑槽匹配设置;
中车架固定件,其为第二螺纹孔,且能够与所述前车架固定件匹配卡合,当所述平衡电动汽车折叠时用于将所述前车架和所述中车架固定;
后车身,其前部与所述中车身的后部固定连接;
后车架,其前端与所述中车架的后端固定连接;
后驱动车轮,其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车门;
滑轨,其与所述后车身固定连接;
滑块,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能够匹配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气缸,其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齿条;
传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后车身固定连接;
传动齿轮,其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曲柄,其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设置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两个车轮支撑架,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同轴可转动的连接,且所述车轮支撑架具有对称设置的花键槽。
优选的是,所述前驱动车轮和所述后驱动车轮均包括:
轮毂电机,其外转子与轮辐连接;
车轴,其穿过所述轮毂电机的中心与所述轮毂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
悬架支撑架,其与所述车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或其和所述车轴成为一体,且所述悬架支撑架具有两个平行外伸脚;
花键轴基座,其设置在所述外伸脚之间;
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伸脚和所述花键轴基座之间;
固定花键轴,其一端与所述花键轴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花键槽匹配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包括:
磁流变阻尼器,其一端与所述外伸脚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花键轴基座抵触接触;
其中,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
壳体;
活塞,其上均布节流孔,且能够在所述壳体内纵向滑动;
调节线圈,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
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后与花键轴基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包括:
螺旋弹簧,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伸脚和所述花键轴基座之间,且缠绕在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外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前转向模块和后转向模块,均包括:
转向电机基座,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或者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
转向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电机基座内;
减速齿轮,其与所述转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啮合;
转向花键轴,其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车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前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其中,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电机基座与所述前加强车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加强车梁上;
中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中车架上;以及
后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
其中,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电机基座与所述前加强车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加强车梁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
盘式制动器,其设置在所述轮毂电机的外转子的外侧。
优选的是,在所述中加强车梁中心位置上布置布置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出的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车身和车架可以折叠和拉伸,最大程度地满足单人或者双人出行的需求,减少能源、车内空间和公路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当单人出行时,可以将车辆折叠,只保留驾驶舱,最大程度的提高车辆行驶的灵活性,并有效避免车内空间的浪费和公路空间的占用,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当双人出行时,可以将车辆拉伸,使车辆增加乘员舱,增加车内的可利用空间,有效地满足了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
2、本发明中提出的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采用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车辆的自重,增加了车辆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使汽车具有更高的传动效率、更好的空间利用率和更优越的驾驶操纵性;
3、本发明的两轮独立驱动并可实现原地中心转向,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灵活性,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叠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拉伸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车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乘员舱车门开关结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集成式驱动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集成式驱动车轮正视图。
图9为集成式半主动悬架模块示意图。
图10为集成式半主动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车轮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转向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主体包括可折叠的车身100、可折叠的车架140,集成式驱动车轮120、车轮支撑架160,负责转向的转向电机241和固定在车架140上的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260;具体包括:
如图1~4所示,车身100包括前车身101,中车身102和后车身103;其中,前车身101设有滑槽108和车身定位件109,中车身102与后车身103固连,后车身103相应位置也设置有车身定位件109;前车身101内部为驾驶舱112,其内部布置有驾驶员座椅114等驾驶设备,拉伸后的中车身102内部为乘员舱113,其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布置,乘员舱座椅115可拆卸;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车身定位件109为可拆卸的螺栓,在中车身102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当单人行驶时,将电动汽车折叠,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匹配卡合将车身进行固定。
当单人行驶时,中车身102通过前车身101的滑槽108折叠到前车身101内,前车身101和后车身103接触,通过车身定位件109固定车身各段的相对位置,只保留驾驶舱112,最大程度的提高车辆行驶的灵活性,并有效地避免车内空间的浪费和公路空间的占用,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当双人出行时,中车身102通过前车身101的滑槽108拉伸出来,通过车身定位件109固定车身各段的相对位置,使车辆增加乘员舱113,有效地增加了车内的可利用空间,满足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当单人行驶,乘员舱115拆除或者在驾驶员座椅114内设置容纳空间,用于在电动汽车折叠时放置乘员舱115。
如图5所示,乘员舱车门及其开启装置125,包括:乘员舱车门111、滑块130、滑块导轨131、曲柄132、气缸133、传动齿轮134和传动杆135;其中,滑块导轨131与后车身103固连,气缸133固定在滑块导轨131上,并且气缸133内部的活塞杆136末端设置有齿条137,齿条137与固定在传动杆135一端的传动齿轮134啮合,传动杆135固定布置在后车身103内部空间内,并且传动杆135与曲轴132的一端固连,曲柄132的另一端与乘员舱车门111转动连接,乘员舱车门111顶端设置有一滑块130,滑块130可以在滑块导轨131内运动;
当单人行驶时,气缸133工作,带动活塞杆136和齿条137运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32和传动杆135转动,与传动杆135固连的曲轴132做绕着传动杆135的定轴转动,同时滑块130在滑块导轨131内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为远离滑块导轨131接近传动杆135一侧,带动乘员舱车门111打开,打开后的乘员舱车门111横向布置在后车身103内部空间的前端,中车身102通过前车身101的滑槽108折叠到前车身101内,同时,滑块导轨131进入前车身101的滑槽108内,乘员舱车门111横向布置在后车身103内部空间的前端并位于驾驶员座椅114后;当双人出行时,乘员在乘员舱落座后,气缸133再次工作,带动活塞杆136和齿条137运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32和传动杆135转动,与传动杆135固连的曲轴132做绕着传动杆135的定轴转动,带动乘员舱车门111关闭,同时滑块130在滑块导轨131内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为接近滑块导轨131远离传动杆135一侧,带动横向布置在后车身103内部空间前端的乘员舱车门111打开,直至乘员舱车门111完全关闭,保证乘员舱113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如图6所示,车架140分为前车架141、中车架142和后车架143,前车架141两纵梁内设有滑槽146,中车架142和后车架143固连;前车架141还包括前加强车梁144a和定位件145,前加强车梁144a上可以布置转向电机基座150和车轮支撑架160,定位件145布置在前车架141末端,用于车辆折叠和拉伸时固定中车架142;中车架142还包括中加强车梁144b和定位件145,中加强车梁144b可以有效提高车架的强度,并且在其上面的中心位置布置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260,定位件145布置在中车架142末端,当车辆折叠时,中车架142伸缩到前车架141内部,通过定位件145与前车架141固定;后车架143还包括后加强车梁144c,后加强车梁144c上可以布置转向电机基座150和车轮支撑架160;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定位件145为可拆卸的螺栓,在中车架142上对应位置设置螺纹孔,当单人行驶时,将电动汽车折叠,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匹配卡合将车架进行固定。
当单人行驶时,中车架142通过前车架141的滑槽146折叠到前车架141内,前车架141和后车架143接触,通过定位件145固定车架各段的相对位置,达到车辆折叠的目的;当双人出行时,中车架142通过前车架141的滑槽146拉伸出来,通过定位件145固定车架各段的相对位置,达到车辆拉伸的目的,有效增加了车内的可利用空间,满足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
如图7、8、9所示,两组集成式驱动车轮120相互独立驱动,车轮120从轮辐176一侧向内依次集成有轮毂电机、盘式制动器230、悬架支撑架190、集成式半主动悬架200、花键轴基座210;其中,驱动车辆行驶的轮毂电机185为外转子型,定子180与车轴172和电机控制器182固定连接,轮毂电机定子180外侧布置有电机绕组181,电机绕组181外侧布置有永磁体178,轮毂电机外转子179通过螺栓与轮辐176连接,每个车轮彼此独立驱动,当轮毂电机185转动时,动力直接输出到车轮120,驱动车轮120转动,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在外转子179外侧设置有盘式制动器230,其内设置有转动蹄片177,负责车辆的制动;悬架支撑架190与车轴17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集成式半主动悬架200与花键轴基座210连接,集成式半主动悬架200内部的磁流变阻尼器活塞杆193通过花键与花键轴基座210固定连接,花键轴基座210一端的花键轴220与车轮支撑架160一端的花键槽相配,以固定花键轴220与车轮支撑架160。
如图9、10所示,在悬架支撑架190内,上下对称布置有两个半主动式悬架200,各半主动式悬架200由磁流变阻尼器192和螺旋弹簧191组成,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通过磁流变液200d的粘度改变悬架的阻尼系数;其中,磁流变阻尼器192的一端与花键轴基座210抵靠设置,另一端与悬架支撑架19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磁流变阻尼器192内的活塞上布置有节流孔200a和线圈200b,通过调节线圈200b内电流的大小,改变线圈200b产生的磁场的强弱,进而影响磁流变液体200d的粘度,实现对悬架阻尼系数的调节;其中,磁流变阻尼器活塞杆193一端与磁流变阻尼器192内的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花键轴,具有花键槽215,,穿过密层与导向件200c,通过花键配合与花键轴基座210固定连接,同样的,螺旋弹簧191缠绕固定在磁流变阻尼器192的外侧,一端与花键轴基座210抵靠设置,另一端与与悬架支撑架190固定连接;当车轮受到路面冲击时,车轮120先将所受到的震动传递到悬架支撑架190上,再经过半主动悬架200对震动进行缓冲和衰减,从而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因此,由于半主动悬架200中螺旋弹簧191的缓冲和磁流变阻尼器192的减震作用,当车轮120受到路面冲击时,可以有效的抑制震动,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如图11、12所示,车轮支撑架251和转向模块235,包括转向电机基座150、转向电机241、传动齿轮242、花键套243、转向花键轴244、轴承245、车轮支撑架251和前加强车梁144a(或后加强车梁144c)等,转向电机基座150与前加强车梁144a(或后加强车梁144c)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向电机241固定在转向电机基座150内部,输出端通过一组减速齿轮242与花键套243相啮合进行传动,花键套243与转向花键轴244通过花键固定连接,车轮支撑架251上端的套筒252穿过前加强车梁144a(或后加强车梁144c)并通过与轴承245的过盈配合与前加强车梁144a(或后加强车梁144c)相连,转向花键轴244布置在车轮支撑架251上端的套筒252内并与车轮支撑架251固连;当驾驶员操控车辆转向时,转向电机241会接收主动控制器ECU发出的信号并开始转动,并通过齿轮242传动至花键套243,花键套243带动与其花键啮合的转向花键轴244,转向花键轴244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车轮支撑架251转动,在转向电机的241驱动下,可使车轮完成最大90°的极限转动,实现车辆原地中心转向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灵活性,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本发明提供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的控制过程包括: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260固定安装在中车架的中加强车梁144b的中心位置,无论车辆处于折叠或者拉伸状态,其基本处于整车的重心附近;具体地,当车辆行驶时,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260实时地、精确地采集整车的转动角速度和车身倾角等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ECU,ECU对车轮驱动电机发出控制信号,时刻保持整车的动态平衡;当驾驶员转向时,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接收方向盘转角信息并向ECU发出转向信号,ECU再向前后转向电机241发出转向控制信号,对前后转向电机241进行转向控制,达到整车实时转向的目的。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车身和车架可以折叠和拉伸,最大程度地满足单人或者双人出行的合理需求,减少能源、车内空间和公路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同时,所设计的两轮车辆的两轮独立驱动并可实现原地中心转向,极大地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灵活性,方便车辆停放车位。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身,其后部设置第一滑槽;
前车身固定件,其为可拆卸的第一螺栓;
前车架,其与所述前车身匹配设置,且所述前车架的纵梁对称设置第二滑槽;
前车架固定件,其为可拆卸的第二螺栓;
前驱动车轮,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中车身,其前部与所述前车身可滑动的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设置;
中车身固定件,其为第一螺纹孔,且能够与所述前车身固定件匹配卡合,当所述平衡电动汽车折叠时用于将所述前车身和所述中车身固定;
中车架,其前端与所述前车架的纵梁可滑动的连接,其与所述第二滑槽匹配设置;
中车架固定件,其为第二螺纹孔,且能够与所述前车架固定件匹配卡合,当所述平衡电动汽车折叠时用于将所述前车架和所述中车架固定;
后车身,其前部与所述中车身的后部固定连接;
后车架,其前端与所述中车架的后端固定连接;
后驱动车轮,其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门;
滑轨,其与所述后车身固定连接;
滑块,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能够匹配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气缸,其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齿条;
传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后车身固定连接;
传动齿轮,其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曲柄,其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设置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车轮支撑架,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同轴可转动的连接,且所述车轮支撑架具有对称设置的花键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车轮和所述后驱动车轮均包括:
轮毂电机,其外转子与轮辐连接;
车轴,其穿过所述轮毂电机的中心与所述轮毂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
悬架支撑架,其与所述车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或其和所述车轴成为一体,且所述悬架支撑架具有两个平行外伸脚;
花键轴基座,其设置在所述外伸脚之间;
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伸脚和所述花键轴基座之间;
固定花键轴,其一端与所述花键轴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花键槽匹配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包括:
磁流变阻尼器,其一端与所述外伸脚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花键轴基座抵触接触;
其中,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
壳体;
活塞,其上均布节流孔,且能够在所述壳体内纵向滑动;
调节线圈,其设置在所述活塞上;
活塞杆,其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后与花键轴基座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半主动悬架包括:
螺旋弹簧,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伸脚和所述花键轴基座之间,且缠绕在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转向模块和后转向模块,均包括:
转向电机基座,其分别与所述前车架或者所述后车架固定连接;
转向电机,其设置在所述转向电机基座内;
减速齿轮,其与所述转向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啮合;
转向花键轴,其一端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车轮支撑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车架或者后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前车架上;
其中,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电机基座与所述前加强车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加强车梁上;
中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中车架上;以及
后加强车梁,其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
其中,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电机基座与所述前加强车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前转向模块的转向花键轴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前加强车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盘式制动器,其设置在所述轮毂电机的外转子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加强车梁中心位置上布置布置陀螺仪、倾角和加速度传感器。
CN202010541738.4A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Pending CN111547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1738.4A CN111547180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1738.4A CN111547180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7180A true CN111547180A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8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1738.4A Pending CN111547180A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71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63A (zh) * 2020-11-12 2021-02-09 西南大学 一种伸缩变形车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863A (zh) * 2020-11-12 2021-02-09 西南大学 一种伸缩变形车体
CN112339863B (zh) * 2020-11-12 2022-12-20 西南大学 一种伸缩变形车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339B (zh) 四輪車輛
CN106347049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轮位置转换装置及陆空两用电动汽车
CN107215386B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和独立全向转向的电动车系统
CN101223069B (zh) 用于铁路车辆的转向架
CN205615576U (zh) 具有四轮轮边电机驱动和四轮独立转向的电动汽车底盘总成
CN108859732B (zh) 一种分布式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2062779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轮位置转换装置及陆空两用电动汽车
US20160244094A1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rotary device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CN106427555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及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
CN20627794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车轮全方位转向的转换装置及可全方位转向的电动汽车
CN206125145U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
CN106394761A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106335542B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及工作方法
CN107640211A (zh) 一种转向机构与悬架集成的线控转向装置及汽车
CN110194209A (zh) 驱动转向机构、车体轮系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车辆
CN103273802A (zh) 电动汽车悬挂式驱动前后桥总成
CN111547180A (zh)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CN212473787U (zh) 一种可折叠自平衡电动汽车
CN106347521A (zh) 一种电动沙滩车体
CN206719420U (zh) 一种基于环形的轨道轮式结构的车辆平台
CN2465968Y (zh) 减震器弹簧预压缩电动调节器
CN106143038A (zh) 悬挂式驱动桥
CN212124773U (zh) 一种断开式轮边电驱转向独立悬架系统
CN203331727U (zh) 电动汽车悬挂式驱动前后桥总成
CN217227284U (zh) 轻便微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