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9597B -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9597B
CN111539597B CN202010249378.0A CN202010249378A CN111539597B CN 111539597 B CN111539597 B CN 111539597B CN 202010249378 A CN202010249378 A CN 202010249378A CN 111539597 B CN111539597 B CN 111539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id
demand
drought
drainage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93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9597A (zh
Inventor
邢子康
马苗苗
衣鹏
魏永强
苏志诚
孙远斌
张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Huna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2493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9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9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9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9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95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干旱监测评价技术领域的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方法多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没有考虑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机制,难以体现干旱的自然‑社会二元特性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预收集的下垫面资料,构建目标流域的水文模型;利用预收集的气象资料构建水文模型的气象驱动数据,获取目标流域的水资源供给量;对目标流域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进行求和运算,求取目标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基于水资源供给量、水资源需求量和预构建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对目标流域进行社会经济干旱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属于干旱监测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干旱作为一种极端灾害,会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受旱机制和关注对象不同,干旱可分为如下五类: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和生态干旱。其中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以水分影响生产、消费活动等来描述的干旱,主要是由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所引起的,其指标常与一些经济商品的供需联系在一起,与建立降水、径流和粮食生产、发电量、航运、旅游效益以及生命财产损失等有关。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单独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已不能全面反映供需矛盾,而社会经济干旱对旱情的描述更加直观,能直接体现旱情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社会经济干旱现有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干旱经济损失指数、社会用水匮缺指数(SWSI)、农业干旱饮水困难百分率以及城市干旱指数等。其中干旱经济损失指数基于干旱对居民及不同行业产生的经济损失来表征干旱程度;社会用水匮缺指数基于可利用水量及人类发展指数在年尺度上评价干旱对社会发展的胁迫程度;农村干旱饮水困难百分率和城市干旱指数针对的是干旱对农村或城市的某一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
现有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干旱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多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时间尺度比较粗略,没有考虑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机制,难以体现干旱的自然-社会二元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方法多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以行政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没有考虑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机制,难以体现干旱的自然-社会二元特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预收集的下垫面资料,构建目标流域的水文模型;
利用预收集的气象资料构建水文模型的气象驱动数据,获取目标流域的水资源供给量;
对目标流域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进行求和运算,求取目标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
基于水资源供给量、水资源需求量和预构建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对目标流域进行社会经济干旱评估。
进一步地,所述水文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利用下垫面资料构建水文模型的参数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水文模型为以网格为最小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所述目标流域的水资源供给量的获取方法,包括:
将气象驱动数据输入水文模型,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径流量、土壤中流径流量、地下水量;
对所述地表径流量、土壤中流径流量进行求和运算,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
对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和地下水量进行求和运算,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
进一步地,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supp(i,t)=Ws(i,t)+Wg(i,t),
式中,Wsupp(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Ws(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Wg(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下水量。
进一步地,在将气象驱动数据输入水文模型之前或/和同时,还包括:利用预收集的水文资料对水文模型进行参数率定,进行参数率定的水文资料包括目标流域的实测长系列径流资料。
进一步地,目标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包括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需求量;
目标流域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包括: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
进一步地,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的求取方法,包括:
选取目标流域内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作为典型作物;
求取目标流域内所有耕地均种植所述典型作物时的农业需水量,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展布,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
进一步地,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生活需水量的求取方法,包括:求取目标流域内人口与人均用水定额的乘积,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展布,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生活需水量;
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工业需水量的求取方法,包括:求取目标流域内工业增加值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乘积,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展布,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工业需水量。
进一步地,对目标流域进行社会经济干旱评估的方法,包括:
将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和水资源需求量代入预设的综合缺水程度计算公式,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综合缺水程度;
将综合缺水程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社会经济旱情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缺水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434936070000031
式中,WI(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综合缺水程度,Wsupp(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Wrequ(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需求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来计算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为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提供水资源供给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精细化评估流域尺度上的社会经济干旱的问题。采用网格作为评估单元,空间单元更加精细化,更利于管理者的决策。基于供需矛盾来构建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考虑了主要供水水源和用水部门,兼顾了社会经济干旱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科学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干旱的特征,可用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流域网格划分和水文站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各网格逐月水资源供给量;
图4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各网格逐月水资源需求量;
图5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逐月旱情等级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目的在于从自然-社会两个角度构建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以弥补现有方法在干旱自然属性上的不足,以流域为评价对象,提供流域内社会经济干旱的精细化时空分布信息。本发明方法建立在流域水量平衡、分布式水文模型、流域社会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兼顾干旱的自然和社会特征,通过一系列步骤,对流域社会经济干旱情况进行网格化的评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选取
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估算自然状态下流域水资源分布的有效工具之一,各国研究团队开发了各种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本发明采用以网格为计算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流域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过程。本发明中采用的水文模型为水文数学模型,是遵循数学表达式相似的原理来描述水文现象物理过程的模型。其中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来描述和模拟流域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根据水介质运动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模型参数。与集总式模型相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全面反映流域的空间差异性,更加准确详尽地描述了流域内真实的水文过程。
水文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各种已知的,以网格为最小模拟单元的模型,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并使用。以下以示例而非穷举的方式列出了一些可替代的水文数学模型:VIC模型,DHSVM模型,MIKE-SHE模型,GWAVA模型。本发明中,该水文数学模型选择具有水文物理意义的、以网格为最小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步骤2,模型的构建和水资源供给量的计算
S21、选择评价对象为水文要素可控制的闭合流域,且流域出口断面有长期观测径流,流域内部或周边有长期气象观测资料,且流域内有土壤、土地利用、高程等所选的水文模型需要的下垫面资料。
S22、将流域划分为网格,根据流域的大小和所选用水文模型推荐的网格大小,网格边长可以为1~50km。
S23、利用气象资料构建所选水文模型需要的气象驱动数据,利用下垫面资料构建所选水文模型需要的参数文件,建立并运行模型。建立模型后,利用作为水文资料的实测长系列径流资料对所构建的水文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以确保水文模型基于气象驱动数据输出结果的精度和质量。
S24、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上的地表径流量、土壤中流径流量之和的时间序列,作为地表水资源供给量Ws(i,t);获取每个网格上的地下水量作为地下水资源供给量Wg(i,t)。其中,i为网格编号,t为时段编号,Ws(i,t)即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Wg(i,t)即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下水量。若选取的模型不包含地下水计算模块,可根据《水资源公报》中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比例,由模型输出的地表水资源量换算得到。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得到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总水资源供给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supp(i,t)=Ws(i,t)+Wg(i,t);
式中,Wsupp(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
步骤3,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供水在某些年份已经足够,但在其他年份可能不能满足人类和环境需求。需要对水资源需求量进行时间和空间展布。由于水文模型输出的地表水资源量单位为mm,应根据网格面积,将单位转化为万立方米。根据水资源需求特性,将流域的水资源需求划分为农业需水、工业需水、生活需水三类。
农业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选取流域内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作为典型作物,即假设流域内所有耕地都种植该典型作物。农业需水量的时间展布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推荐的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的单作物系数法,利用FAO-56中推荐的CROPWAT 8.0程序和流域内的长序列气象资料,计算得到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农业需水量的空间展布采用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资料,统计每个网格内的耕地面积占网格面积的比例,按下式进行空间展布:
Wagri(i,t)=IR(t)·α(i),
式中,Wagri(i,t)为水文模型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α(i)为第i个网格内耕地面积所占比例,IR(t)为时段t内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可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得到。
生活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生活用水量采用规模×定额法进行计算,其中规模为人口,定额为人均用水定额。城市和农村分别采用不同的用水定额,用水定额数据来源于流域所在行政区的统计年鉴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假设生活用水量在每年内是平均分布的,时间展布只需要考虑年际变化。根据人口的年际变化来进行生活需水量的时间展布,其中每年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当地的统计年鉴。生活需水量的空间展布依据人口栅格数据集,来源于公开的网络地理数据或当地的统计部门。统计每个网格的人口数量占流域总人口数量的比例,并按下式进行时空展布:
Wdome(i,t)=POPurban(t)·β(i)·εurban+POPrural(t)·β(i)·εrural
式中,POPurban(t)为流域内t时段上的城镇人口数量,POPrural(t)为流域内t时段上农村人口数量;εurban为流域内城镇人均每日用水定额;εrural为流域内农村人均每日用水定额;β(i)为网格i的人口数量站全流域人口数量的比例分数,Wdome(i,t)为网格i在时段t内的生活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工业需水量采用规模×定额法进行计算,其中规模为工业增加值,定额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假设工业用水量在每年内平均分配,工业用水量的时间展布只需考虑年际变化。根据工业增加值的年际变化来进行工业需水量的时间展布,其中每年的工业增加值来源于当地的统计年鉴。工业需水量的空间展布依据GDP栅格数据集,来源于公开的网络地理数据或当地的统计部门。统计每个网格的GDP占流域总GDP的比例,并按下式进行时空展布:
Windu(i,t)=Vindu(t)·λ(i)·η,
式中:Vindu(t)为流域内t时段工业增加值;λ(i)为网格i的GDP占流域总GDP的比例分数;η为流域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Windu(i,t)为网格i在时段t内的工业需水量。
将前述网格i在时段t内的农业需水量Wargi(i,t)、生活需水量Wdome(i,t)、工业需水量Windu(i,t)相加,得到网格i在时段t内的水资源总需求量Wrequ(i,t),计算公式如下:
Wrequ(i,t)=Wargi(i,t)+Wdome(i,t)+Windu(i,t),
根据《水资源公报》验证各项水资源需求量比例的合理性,需符合当地的实际用水量比例,若不符合,则可适当地修正用水定额。
步骤4,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构建和等级划分
比较各时段和各网格水资源供给量与水资源需求量的相对大小,即可确定该时段该网格是否出现社会经济干旱。正常无旱的情况下,下式应成立:
Wrequ(i,t)≤Wsupp(i,t),
出现旱情时,则用下式表示:
Wrequ(i,t)>Wsupp(i,t),
旱情的严重程度与缺水程度直接相关。缺水程度越低,则旱情越轻,反之越高。为了评价不同网格、不同计算时段的社会经济干旱水平,使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比较性,采用“综合缺水程度”来确定旱情等级。定义用综合缺水程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4936070000081
式中,WI(i,t)为网格i在t时段内的综合缺水程度,单位为%。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以资水西源隆回站以上流域为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选取
选择具有水文物理意义且最小模拟单元为网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优选地,本实例选取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VIC模型可同时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进行模拟,弥补了传统水文模型对能量过程描述的不足。VIC模型通过产流模块输出每个网格上的径流和蒸发,再耦合汇流模型将网格上的径流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VIC模型需要的气象驱动数据包括降雨、风速、最高和最低气温;流域下垫面数据包括高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数据。
步骤2,模型的构建和地表水资源供给量的计算
收集流域气象数据、流域下垫面数据和出口站点径流数据。实例中的气象数据和径流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水文局;时间范围为2008-2016年,时间步长为日。高程数据来源于STRM数字地形数据集(http://srtm.csi.cgiar.org/),土壤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soil database v1.2)数据集,植被覆盖数据来自The Global Land Cover by NationalMapping Organizations(GLCNMO)v3数据集。利用arcgis10.2软件裁剪得到本流域的下垫面数据,并提取出VIC模型所需的参数。
将流域划分为5km×5km的网格,共249个,通过气象数据和参数文件驱动模型,得到出口站点的模拟径流;利用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确保模型的精度。具体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流域网格划分和水文站分布图。
利用验证过的模型,得到了各网格各时段的地表水资源量;根据《湖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邵阳市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相对比例(92.54%:7.46%),计算得到各网格各时段的地下水资源量。二者相加,得到水资源供给量。具体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各网格逐月水资源供给量。
步骤3,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方法
农业需水量的时空展布:选取水稻为流域典型作物,即假设流域内所有耕地都种植水稻。农业需水量的时间展布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推荐的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的单作物系数法,利用FAO-56中推荐的CROPWAT 8.0程序和流域内的长序列气象资料,计算得到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农业需水量的空间展布采用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资料,统计每个网格内的耕地面积占网格面积的比例,其中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30m全球地表覆盖数据集(Globeland30)。代入下式,计算出各网格各时段的农业需水量。
Wagri(i,t)=IR(t)·α(i),
居民生活需水量的时空展布:生活用水量采用规模×定额法进行计算,其中规模为人口,定额为人均用水定额。城市和农村分别采用不同的用水定额,用水定额数据来源于流域所在行政区的统计年鉴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根据《湖南省水资源公报》,邵阳市城市生活用水定额为154.17L/人·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为91.45L/人·d假设生活用水量在每年内是平均分布的,时间展布只需要考虑年际变化。根据人口的年际变化来进行生活需水量的时间展布,其中每年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生活需水量的空间展布依据“中国1km格网人口数据集”。代入下式,计算出各网格各时段的居民生活需水量。
Wdome(i,t)=POPurban(t)·β(i)·εurban+POPrural(t)·β(i)·εrural
工业需水量的时空展布:工业需水量采用规模×定额法进行计算,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数据来源于《湖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邵阳市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65.88m3/万元。假设工业用水量在每年内平均分配,工业用水量的时间展布只需考虑年际变化。根据工业增加值的年际变化来进行工业需水量的时间展布,其中每年的工业增加值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工业需水量的空间展布依据“中国1km格网GDP数据集”。统计每个网格的GDP占流域总GDP的比例,代入下式,计算出各网格各时段的工业需水量。
Windu(i,t)=Vindu(t)·λ(i)·η,
农业、生活和工业需水量的比例为76.1%∶11.4%∶12.4%,与邵阳市的用水量比例大致相当。将三者相加,得到总需水量。具体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各网格逐月水资源需求量。
步骤4,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构建和等级划分
采用“综合缺水程度”来确定旱情等级。综合缺水程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34936070000101
其中WI(i,t)为网格i在t时段内的综合缺水程度,单位为%。按表1确定社会经济旱情等级,并可进一步分析旱情的时空分布情况。具体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2015年逐月旱情等级分布情况。
表1:社会经济旱情等级确立标准
Figure BDA0002434936070000102
本发明方法采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来计算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为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提供水资源供给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精细化评估流域尺度上的社会经济干旱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评估单元为网格,与现有技术相比,空间单元更加精细化,更利于管理者的决策。本发明基于供需矛盾来构建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考虑了主要供水水源和用水部门,兼顾了社会经济干旱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科学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干旱的特征,可用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利用气象资料构建所选水文模型需要的气象驱动数据,利用下垫面资料构建所选水文模型需要的参数文件,建立并运行水文模型;建立水文模型后,利用作为水文资料的实测长系列径流资料对所构建的水文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获取目标流域各网格的径流量和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供给量;其中,气象驱动数据包括:降雨、风速和气温;其中,流域下垫面数据包括高程、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数据;
水资源供给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将气象驱动数据输入水文模型,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径流量、壤中流径流量、地下水量;对所述地表径流量、壤中流径流量进行网格求和运算,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对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供给量和地下水量进行求和运算,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
步骤2:对目标流域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进行求和运算,求取目标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目标流域的水资源需求量,包括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需求量;目标流域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包括: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
步骤3:基于水资源供给量、水资源需求量和预构建的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对目标流域进行社会经济干旱评估;
所述步骤1水资源供给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所述水文模型是以网格为最小模拟单元的模型,根据流域大小及空间精度需求设置网格大小;
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supp(i,t)=Ws(i,t)+Wg(i,t),
式中,Wsupp(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Ws(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表水资源量,Wg(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地下水资源量;
所述步骤3构建的干旱评价指标是综合缺水程度,包括:
采用综合缺水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阈值设定法进行综合缺水程度与预设阈值的比较分析,确定目标流域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社会经济旱情等级;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综合缺水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339064280000021
式中,WI(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综合缺水程度,Wsupp(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供给量,Wrequ(i,t)为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水资源需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农业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选取目标流域内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作为典型作物,根据预收集的土地利用数据获取目标流域耕地范围,针对流域内典型作物,采用单作物系数法求取目标流域农业需水量,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展布,获取水文模型每个网格在对应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Wagri(i,t)=IR(t)·α(i)
式中,Wagri(i,t)为水文模型第i个网格在t时段上的农业需水量,α(i)为第i个网格内耕地面积所占比例,IR(t)为时段t内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可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生活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Wdome(i,t)=POPurban(t)·β(i)·εurban+POPrural(t)·β(i)·εrural
式中,POPurban(t)为流域内t时段上的城镇人口数量,POPrural(t)为流域内t时段上农村人口数量;εurban为流域内城镇人均每日用水定额;εrural为流域内农村人均每日用水定额;β(i)为网格i的人口数量站全流域人口数量的比例分数,Wdome(i,t)为网格i在时段t内的生活需水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工业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Windu(i,t)=Vindu(t)·λ(i)·η
式中:Vindu(t)为流域内t时段工业增加值;λ(i)为网格i的GDP占流域总GDP的比例分数;η为流域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Windu(i,t)为网格i在时段t内的工业需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水资源需求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网格i在时段t内的水资源总需求量Wrequ(i,t)通过所述网格i在时段t内的农业需水量Wargi(i,t)、生活需水量Wdome(i,t)、工业需水量Windu(i,t)累积所得,计算公式如下:
Wrequ(i,t)=Wargi(i,t)+Wdome(i,t)+Windu(i,t)。
CN202010249378.0A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39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378.0A CN111539597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378.0A CN111539597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9597A CN111539597A (zh) 2020-08-14
CN111539597B true CN111539597B (zh) 2022-02-22

Family

ID=71976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937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39597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95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6960A (zh) * 2021-03-23 2021-06-15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土壤湿度的多阈值干旱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CN114418446A (zh) * 2022-01-28 2022-04-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水资源短缺的定量评估方法
CN115953061A (zh) * 2022-12-29 2023-04-1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水资源短缺度估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610791B (zh) * 2024-01-18 2024-04-19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应用于大范围水文干旱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001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南京大学 一种以栅格为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方法
CN102955863A (zh) * 2011-08-17 2013-03-06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旱情评估和预报模型方法
CN105608307A (zh) * 2015-12-09 2016-05-2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干旱评价系统
CN109800988A (zh) * 2019-01-18 2019-05-24 三峡大学 一种基于益本比函数的适宜抗旱能力分析方法
US20190354873A1 (en) * 2018-02-16 2019-11-21 Lucas Pescarmona Analysis system and hydrology management for basin ri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2422B (zh) * 2016-04-08 2018-09-2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内陆河三元结构的干旱评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4001A (zh) * 2010-12-16 2011-04-27 南京大学 一种以栅格为模拟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设计方法
CN102955863A (zh) * 2011-08-17 2013-03-06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旱情评估和预报模型方法
CN105608307A (zh) * 2015-12-09 2016-05-2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干旱评价系统
US20190354873A1 (en) * 2018-02-16 2019-11-21 Lucas Pescarmona Analysis system and hydrology management for basin rivers
CN109800988A (zh) * 2019-01-18 2019-05-24 三峡大学 一种基于益本比函数的适宜抗旱能力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流域广义干旱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研究—以东辽河流域为例;翁白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月刊)》;20140615(第6期);摘要,正文第24-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9597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9597B (zh) 一种网格化的流域社会经济干旱评估方法
Masih et al. Regionalization of a conceptual rainfall–runoff model based on similarity of the flow duration curve: A case study from the semi-arid Karkheh basin, Iran
CN112765800B (zh) 一种分布式水资源配置模型的设计方法
Dwarakish et al.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systems: A review of current modeling approaches
Faramarzi et al. Modelling blue and green water resources availability in Iran
Zhang et al. A modified water demand estimation method for drought identification over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Xu et al. The hydrologica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omplexly-linked watershed–reservoir model for the Occoquan watershed, Virginia
Lin et al. Xinanjiang model combined with Curve Number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environmental flow
Georgakako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Nile basin
Grouillet et al.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d 2050 projections of water demand under anthropogenic and climate changes in two contrasted Mediterranean catchments
Candela et al. Global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ptions for groundwater sustainability
Huang et al. Assessing grain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of China using a hydro-model-coupled-statistics approach: Part I: Metho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Liu et al. Optimization of planning structure in irrigated district considering water footprint under uncertainty
Singh Long-term streamflow forecasting based on ensemble streamflow prediction technique: a case study in New Zealand
Bajamgnigni Gbambie et al. Added value of alternative information in interpolated precipitation datasets for hydrology
Nahib et al.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water yield services in Citarum river basin unit, West Java, Indonesia
Fu et al. Wat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assessment through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the Huangshui watershed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ryor et al. Integrating climate change, hydrology, and water footprint to measure water scarcity in Lesotho, Africa
Sadeghi et al. Estim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demand for barley in Iran: The panel data evidence
Walker et al. Estimation of rainfall intensity for potential crop production on clay soil with in-field water harvesting practices in a semi-arid area
Gedefaw et al. Simulation of stream flows and climate trend detections using WEAP model in awash river basin
Tayyebi et al. Assessment of adaptation scenarios for agriculture water alloc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impact
Barkey et al. Model of climate and LAND-USE changes impact on water security in Ambon city, Indonesia
CN117807917B (zh) 基于场次洪涝灾害的损失函数构建方法和系统
PHUE et al. Evaluation of an Existing and Future Water Balance in the Bago River Basin, Myanm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