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8184B -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8184B
CN111538184B CN202010380677.8A CN202010380677A CN111538184B CN 111538184 B CN111538184 B CN 111538184B CN 202010380677 A CN202010380677 A CN 202010380677A CN 111538184 B CN111538184 B CN 111538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emitting
equalizing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06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8184A (zh
Inventor
何德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jian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jian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jian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jian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06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8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8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8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个光源点;所述基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若干个光源点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所述横排光源组与所述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器件,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Description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领域或电致发光领域或显示领域或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所谓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传统的背光模组仅仅通过电致发光原理或电致发光原理中的一种进行照射光源,且没有通过光致电致相结合进行配合均光处理光源的均匀性较差,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遇到突然断电的情况,无法继续进行教学展示,另外,传统的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没有均光区,无法对两种光源形成光源中和效果,观看者容易受到光源刺激,影响观看效果,也会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个光源点;
所述基板为复层结构,所述基板依次设置有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致发光层、所述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均通过接受预定波长的光源的激发显示,所述基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若干个光源点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所述横排光源组与所述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交错分布;
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通电产生电场,带点离子在发光器件内侧形成电位差;
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N光致发光层与第N+1光致发光层之间设置增亮层,所述增亮层具有二维光子晶体结构,所述增亮层能够穿过特定波长的光源。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光源点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源能够复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光源点外侧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能够是弧形结构或槽型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点能够发射不同参数信息的光源,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光源亮度、波长、光亮时间、光亮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点能够按照预定轨迹依次亮起或闪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教学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背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防止教学过程的间断,提高教学效果。
(2)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的光源柔和,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形成均光区,均光区内的光源通过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光源中和后,变得更加柔和,提高显示效果,使观看者眼睛不会受到光源刺激,有利于保护视力。
(3)光源点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依次亮起,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或形状闪烁或常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实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预定轨迹的动态显示,或显示不同的颜色、不同亮度的图形,能够用于警示作用。
(4)不同的发光条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的光源点也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颜色的光源在均光区内进行复合,能够得到另外一种颜色,使显示屏能够显示多种光源,在显示过程中,能够时不同光源的交叠区内的光照能够缓慢过度,不会出现光源突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均光区与第二均光区分布图;
图中:1、基板,2、导光板,3、第一发光条,4、发光器件,5、光源点,6、第二发光条,7、第二均光区,8、交叠区,9、第一均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若干个光源点5;
具体而言,基板1为复层结构,基板1依次设置有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均通过接受预定波长的光源的激发显示,基板1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5,若干个光源点5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横排光源组与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3,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6,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交错分布;
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上设置有发光器件4,发光器件4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相对设置,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通电产生电场,带点离子在发光器件4内侧形成电位差;
任一光源点5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9,任一光源点5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6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7,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重合区域为交叠区8,交叠区8外侧设置有四个发光器件4与四个光源点5,四个发光器件4与四个光源点5发出的光重叠在交叠区8内,此处光源处理效果最好,且光源柔和,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
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的光源柔和,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形成均光区,均光区内的光源通过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光源中和后,变得更加柔和,提高显示效果,使观看者眼睛不会受到光源刺激,有利于保护视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N光致发光层与第N+1光致发光层之间设置增亮层,增亮层具有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增亮层能够穿过特定波长的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致发光层能够接收波长360-430中任意波长激发的光源,第二光致发光层能够接收波长430-500中任意波长激发的光源,光源首先穿过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一光致发光层过滤一定波长的光源后,再经过第二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再次过滤一定波长的光源得到显示光源,显示的光源均光效果较好,光子晶体结构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微结构,增亮层能够是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但不限于这一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如调整为一维光子晶体结构或三维光子晶体结构,光子晶体结构能够对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能带效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发光条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的光源点5也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颜色的光源在均光区内进行复合,能够得到另外一种颜色,使显示屏能够显示多种光源,在显示过程中,能够时不同光源的交叠区8内的光照能够缓慢过度,不会出现光源突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光源点5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内的光源能够复合。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致与光致两种发光原理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光源更加的柔和,两种复合后的光源在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的交叠区8域再次实现复合,提高光源过渡,光线更加柔和,不会刺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光源点5外侧设置有导光板2,导光板2能够是弧形结构或槽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结构能够是高于基板1一侧表面或嵌入基板1内均可,光源点5照射过程中,通过光源点5外侧的导光板2能够对光源进行引导,防止光源发生衍射或散射,提高光源的聚集性,实现两种发光原理的结合,使背光模组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正常使用。背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通过电致与光致两种发光原理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光源更加的柔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源点5能够发射不同参数信息的光源,参数信息包括光源亮度、波长、光亮时间、光亮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波长为380nm至780nm的电磁辐射能够引起人的视觉,即为可见光谱,本申请中的光源的波长范围设置在380nm-780nm,优选的为380nm-520nm、630nm-780nm、580nm,光源光亮时间包括常亮时间,不同的光致发光条的常亮时间能够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源点5能够按照预定轨迹依次亮起或闪烁。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点5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依次亮起,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或形状闪烁或常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实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预定轨迹的动态显示,或显示不同的颜色、不同亮度的图形,能够用于警示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发光即电场发光,电致发光器件4包括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加在两电极板上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电子在能级间跳跃、变化、复合进行发光,电致发光器件4一侧设置有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包括掺杂了铜、银的硫化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能够防止电极板外侧放电,发生触电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教学投影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权利要求的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具体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若干个光源点5;
基板1为复层结构,基板1依次设置有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均通过接受预定波长的光源的激发显示,基板1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5,若干个光源点5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横排光源组与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3,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6,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交错分布;
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上设置有发光器件4,发光器件4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相对设置,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通电产生电场,带点离子在发光器件4内侧形成电位差;
任一光源点5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9,任一光源点5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6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7,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
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的光源柔和,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形成均光区,均光区内的光源通过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光源中和后,变得更加柔和,提高显示效果,使观看者眼睛不会受到光源刺激,有利于保护视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光源点5外侧设置有导光板2,导光板2能够是弧形结构或槽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点5照射过程中,通过光源点5外侧的导光板2能够对光源进行引导,防止光源发生衍射或散射,提高光源的聚集性,实现两种发光原理的结合,使背光模组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正常使用。背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通过电致与光致两种发光原理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光源更加的柔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若干个光源点5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内的光源能够复合。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致与光致两种发光原理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光源更加的柔和,两种复合后的光源在第一均光区9与第二均光区7的交叠区8域再次实现复合,提高光源过渡,光线更加柔和,不会刺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源点5能够发射不同参数信息的光源,参数信息包括光源亮度、波长、光亮时间、光亮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波长为380nm至780nm的电磁辐射能够引起人的视觉,即为可见光谱,本申请中的光源的波长范围设置在380nm-780nm,优选的为380nm-520nm、630nm-780nm、580nm,光源光亮时间包括常亮时间,不同的光致发光条的常亮时间能够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N光致发光层与第N+1光致发光层之间设置增亮层,增亮层具有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增亮层能够穿过特定波长的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致发光层能够接收波长360-430中任意波长激发的光源,第二光致发光层能够接收波长430-500中任意波长激发的光源,光源首先穿过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一光致发光层过滤一定波长的光源后,再经过第二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再次过滤一定波长的光源得到显示光源,显示的光源均光效果较好,光子晶体结构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微结构,增亮层能够是二维光子晶体结构,但不限于这一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如调整为一维光子晶体结构或三维光子晶体结构,光子晶体结构能够对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能带效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光源点5能够按照预定轨迹依次亮起或闪烁。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点5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依次亮起,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或形状闪烁或常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实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预定轨迹的动态显示,或显示不同的颜色、不同亮度的图形,能够用于警示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发光即电场发光,电致发光器件4包括正极板与负极板,通过加在两电极板上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电子在能级间跳跃、变化、复合进行发光,电致发光器件4一侧设置有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包括掺杂了铜、银的硫化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能够防止电极板外侧放电,发生触电现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发光条3与第二发光条6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发光条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的光源点5也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颜色的光源在均光区内进行复合,能够得到另外一种颜色,使显示屏能够显示多种光源,在显示过程中,能够时不同光源的交叠区8内的光照能够缓慢过度,不会出现光源突变。
背光模组包括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两种发光部分,在断电或停电过程中,背光模组能够继续发光,停电过程中,电致发光的交通信号灯失去作用,无法继续使用,但通过光致发光原理使得背光模组能够继续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防止教学过程的间断,提高教学效果。
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的光源柔和,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形成均光区,均光区内的光源通过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的光源中和后,变得更加柔和,提高显示效果,使观看者眼睛不会受到光源刺激,有利于保护视力。
光源点5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依次亮起,也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或形状闪烁或常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实现背光模组能够实现预定轨迹的动态显示,或显示不同的颜色、不同亮度的图形,能够用于警示作用。
不同的发光条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的光源点5也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不同颜色的光源在均光区内进行复合,能够得到另外一种颜色,使显示屏能够显示多种光源,在显示过程中,能够时不同光源的交叠区8内的光照能够缓慢过度,不会出现光源突变。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个光源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为复层结构,所述复层结构为依次设置的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其中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第一光致发光层、所述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均通过接受光源点的预定波长的光的激发显示,所述基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光源点,若干个所述光源点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所述横排光源组与所述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交错分布;
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通电产生电场,带电离子在发光器件内侧形成电位差;
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第N光致发光层与第N+1光致发光层之间设置增亮层,所述增亮层具有二维光子晶体结构,所述增亮层能够穿过特定波长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光源点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能够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源点外侧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是弧形结构或槽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点发射不同参数信息的光,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光的亮度、波长、光亮时间、光亮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点按照预定轨迹依次亮起或闪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外侧均设置有绝缘层。
10.一种教学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CN202010380677.8A 2020-05-08 2020-05-08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Active CN111538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677.8A CN111538184B (zh) 2020-05-08 2020-05-08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0677.8A CN111538184B (zh) 2020-05-08 2020-05-08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184A CN111538184A (zh) 2020-08-14
CN111538184B true CN111538184B (zh) 2022-07-15

Family

ID=71977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0677.8A Active CN111538184B (zh) 2020-05-08 2020-05-08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81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869A (zh) * 2016-04-07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电致光致混合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40508A (zh) * 2014-02-28 2016-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以及发光装置
CN207081917U (zh) * 2017-06-20 2018-03-09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9121243A (zh) * 2017-06-26 2019-01-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204218A (zh) * 2019-05-15 2019-09-06 苏州深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面层体
CN210244024U (zh) * 2019-08-29 2020-04-03 苏州科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508A (zh) * 2014-02-28 2016-09-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以及发光装置
CN105704869A (zh) * 2016-04-07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电致光致混合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7081917U (zh) * 2017-06-20 2018-03-09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9121243A (zh) * 2017-06-26 2019-01-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204218A (zh) * 2019-05-15 2019-09-06 苏州深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面层体
CN210244024U (zh) * 2019-08-29 2020-04-03 苏州科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自发光透明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184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8340B (zh) Led照明装置
AU2015275671B2 (en) One way display
US6777884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CN100465731C (zh) 线光源和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RU2511720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US20080062116A1 (en) Illuminated Light Box With Light-Emitting Diodes
KR20090033891A (ko) 광발광 칼라 액정디스플레이
CN103325322A (zh)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KR20090079929A (ko) 박형 조명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
CN102418881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198430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EP203890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field emission backlight
EP3889498A1 (en) Tiled assemblies for a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 panel
US20120147293A1 (en) Redundant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11538184B (zh) 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WO201414187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1231407B (zh) 平面显示装置
CN100419539C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N210534494U (zh) 灯条、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RU2309441C1 (ru)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ий экран
CN111443526B (zh) 多次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CN114077085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40731B (zh) 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
KR100800179B1 (ko) 플랫형 조명 장치
CN113433735A (zh) 背光模块、背光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4

Address after: 518107 b2-1307, building b1b2, Guangming Science Park, Fenghuang community,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ongjian opto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389, 1f, West building, No. 18,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Applicant before: Zhixing Tianxia (Beijing) Consult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