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7929A -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7929A
CN111537929A CN202010309847.3A CN202010309847A CN111537929A CN 111537929 A CN111537929 A CN 111537929A CN 202010309847 A CN202010309847 A CN 202010309847A CN 111537929 A CN111537929 A CN 111537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il unit
bottom plate
radio frequenc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98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7929B (zh
Inventor
徐烽
王振
张春敏
李烨
晏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 Ying C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 Ying C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 Ying C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 Ying C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98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7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7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7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7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7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046Volume type coils, e.g. bird-cage coils; Quadrature bird-cage coils; Circularly polarised coils
    • G01R33/34061Helmholtz c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包括底部线圈与顶部线圈。底部线圈,包括底板、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分别设置于底板,底板上具有多个安装位。顶部线圈能够设置于至少一个安装位,顶部线圈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安装位时能够与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一线圈对,顶部线圈设置于至少另一个安装位时能够与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第二线圈对。本发明还涉及磁共振系统。上述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可将调线圈分别安装在测试者不同部位对应的安装位上,便捷的对测试者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成像,进而在不改变测试者体位情况下实现了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磁共振成像。

Description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中包括多种线圈,例如覆盖全身范围的体线圈、只覆盖身体某个部位的局部线圈等等。目前市场上核磁共振普遍为1.5T和3T系统,众所周知,随着场强的提高,信噪比会有大幅提升,但同时会带来场不均匀的问题,此时需要可以支持局部发射的线圈,配合传统局部接收线圈使用。在高场系统上,例如5T、7T、9.4T、11T等高场系统中,一般针对身体某个部位(比如肩关节)的扫描需要配合局部发射线圈,否则图像质量会很不均匀。现有的局部发射线圈位置固定,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不便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扫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射频线圈组件不便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扫描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扫描的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包括:
底部线圈,包括底板、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多个安装位;
顶部线圈,能够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时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一线圈对,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至少另一个所述安装位时能够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线圈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顶部线圈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或者所述第二安装位;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时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一赫姆霍兹线圈对,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时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二赫姆霍兹线圈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内,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多个所述安装位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或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形成对应的赫姆霍兹线圈对时,所述顶部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或所述第二线圈单元之间的间距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沿自身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或所述第二线圈单元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沿自身延伸方向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另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能够以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柱和定位卡接件,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柱沿自身延伸方向具有滑槽,所述定位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顶部线圈包括第三线圈单元、滑动部和滑动卡接件,所述滑动部和所述滑动卡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线圈单元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够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定位卡接件能够在任一位置卡紧所述滑动卡接件,进而沿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固定所述顶部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接件包括棘爪,所述滑动卡接件包括棘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相配合,所述棘爪的顶部设置按钮,按压所述按钮能够使得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接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所述棘爪远离所述按钮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可调复位件,所述可调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顶部线圈之间;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底板时抵推所述可调复位件的一端,所述可调复位件发生弹性变形向着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抵推所述顶部线圈。
一种局部线圈,包括局部接收线圈和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局部线圈的类型包括肩关节局部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对应测试者的左肩,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对应测试者的右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局部接收线圈采用柔性材质。
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局部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系统包括:
病床;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病床上并与所述病床电气连接,所述底板中设置多个线圈单元,所述多个线圈单元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
顶部线圈,位置可调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病床电气连接,所述顶部线圈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且所述顶部线圈与所述底板形成开放式检测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共振系统,还包括:
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开放式检测空间中;
支撑部,底端位置可调的插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大于或等于所述接收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上述射频线圈组件、局部线圈以及磁共振系统,底部线圈中的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能够分别对应测试者待成像的不同部位,并且顶部线圈能够分别与第一线圈单元或者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线圈对,可以提供很均匀的发射场。在检测过程中,将顶部线圈分别安装在测试者不同部位对应的安装位上,可便捷的对测试者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成像,进而在不改变测试者体位情况下实现了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磁共振成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处于大间距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底部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线圈与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处于小间距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顶部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线圈安装于测试者肩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局部接收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和局部接收线圈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调谐/失谐电路示意图。
其中:10、射频线圈组件;100、底部线圈;110、底板;111、第一安装位;112、第二安装位;120、第一线圈单元;130、第二线圈单元;200、顶部线圈;210、第三线圈单元;220、滑动部;230、滑动卡接件;300、支撑部;310、支撑柱;311、滑槽;320、定位卡接件;321、按钮;322、棘爪;323、复位弹簧;330、可调复位件;20、局部接收线圈;30、发射线圈端口;40、接收线圈端口;50、连接器;60、功分器;70、耦合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高场强的磁共振系统中,需要使用局部线圈来提高身体局部的图像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应用在高场强磁共振系统中的射频线圈组件、局部线圈以及对应的磁共振系统。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以及局部线圈能够适用于膝盖部位、头颈部、手腕、肩关节等部位,以下实施例仅以肩关节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局部线圈也仍然能够直接对测试者其他局部的部位进行检测,或者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局部线圈作出适应性修改后能够对测试者其他局部的部位进行检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线圈组件10,包括底部线圈100和顶部线圈200。底部线圈100包括底板110、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分别设置于底板110,底板110上具有多个安装位。顶部线圈200能够设置于至少一个安装位,顶部线圈200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安装位时能够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形成第一线圈对,该第一线圈对可以是赫姆霍兹线圈对(Helmholtz coil),顶部线圈200设置于至少另一个安装位时能够与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第二线圈对,该第二线圈对同样可以是赫姆霍兹线圈对。可以理解的,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的两个线圈之间是正对设置,并且两个线圈之间的间距应该是接近单个线圈的直径(或者边长)。在本实施例中,顶部线圈200包括外部的顶板支撑结构及内部的线圈单元。
上述射频线圈组件10,底部线圈100中的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能够分别对应测试者待成像的不同部位,并且顶部线圈200能够分别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可以提供很均匀的发射场。在检测过程中,将顶部线圈200分别安装在测试者不同部位对应的安装位上,可便捷的对测试者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成像,进而在不改变测试者体位情况下实现了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磁共振成像。
可选的,第一线圈单元120与第二线圈单元130分别对应一个安装位或者分别对应几个安装位(比如不同的安装位允许顶部线圈200的安装方向不同),只要能够实现顶部线圈200按照实际的检测需要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即可。同理,底板110上的多个安装位之间可以是连续的安装位或者间隔设置的安装位,只要能够实现顶部线圈200按照实际的检测需要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即可。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底板110上具有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12,顶部线圈200能够设置于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顶部线圈200设置于第一安装位111时能够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形成第一赫姆霍兹线圈对,顶部线圈200设置于第二安装位112时能够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形成第二赫姆霍兹线圈对。进一步,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分别设置于底板110内,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沿底板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多个安装位沿底板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底板110上设置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分别对应的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12,能够满足对测试者两肩关节分别进行磁共振成像的需求。测试者里两肩关节分别对准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顶部线圈200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位111和第二安装位112中,进而在不改变测试者体位的情况下实现对测试者两肩关节的高质量成像。
可选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射频线圈组件10,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并且也均应视为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射频线圈组件10还包括支撑部300,支撑部300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安装位,支撑部300沿竖直方向延伸,顶部线圈200设置于支撑部300沿自身延伸方向远离底板110的位置,顶部线圈200沿支撑部3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第二线圈单元130间隔设置。通过将支撑部300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以及将顶部线圈200也安装在支撑部300上,能够便捷实现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以设定的距离间隔设置,并且便于通过更换支撑部300底端的位置实现顶部线圈200分别与测试者的左肩或者右肩对应。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底部线圈100和顶部线圈200分别通过额外的支撑和/或安装结构进行固定,只要能够实现顶部线圈200分别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的对应即可。
可选的,第一安装位111、第二安装位112以及支撑部300的底端有多种可设置的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支撑部300的底端在第一安装位111上以及第二安装位112上的便捷安装和拆卸即可。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安装位111、第二安装位112与支撑部300底端采用凹槽与凸起的形式进行配合。具体的,底板110上沿自身延伸方向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形成一个安装位(比如第一安装位111),第二安装槽形成另一个安装位(比如第二安装位112)。支撑部300的底端形成凸起能够以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采用凹槽与凸起的卡接形式,在将支撑部300的底端稳定安装到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的同时,实现了顶部线圈200位置的便捷变换。
进一步地,支撑部300的底端位置可调的插接到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时还可实现两者的电气耦合。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中设置有直流引脚针、交流引脚针。其中,支撑部300的端部连接直流引脚针可接收外部的调谐/失谐信号;支撑部300的端部连接交流引脚针可接收外部的供电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00中还设置有供电线缆、功分器等,外部驱动电源可通过一根外接供电线缆连接至支撑部300的内部的供电线缆,并通过支撑部300的内部的供电线缆连接功分器等电路器件,进一步地经过功分器的输出信号经过传输可发送至底板110的线圈单元和/或顶部线圈200的线圈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支撑部300的底端位置可调的插接到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即可实现底板110与顶部线圈200之间的电气连接,可有效减少传输线路的数量,降低传输线路对系统主磁场的干扰。
进一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具有特殊的截面形状,支撑部300的底端具有对应的形状,便于支撑部300一次即可准确的插入对应的安装位中,并且保证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具有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比如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截面形状是半圆形、非等边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的截面,还可以是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分别具有定位结构,只允许支撑部300的底端以设定的方位插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当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分别对应时,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与单个线圈单元的直径相近。可选的,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为固定值或者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如图1-4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对应的赫姆霍兹线圈对时,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可调。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10中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可调,能够适应更多测试者的不同尺寸肩关节,提高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10的适用范围。并且在实际的磁共振成像过程中,还能够对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以及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距离进行微调,直至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可选的,设置支撑部300沿自身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设置于底板110,或者设置顶部线圈200沿支撑部300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设置于支撑部300,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均能够实现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距离可调。如图4-6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顶部线圈200沿支撑部300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固定设置于支撑部300,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单次间距调整过程中,调整的结构数量较少,进而节省间距调整耗费的时间,提高顶部线圈200相对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的间距调节效率。
如图4-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00包括支撑柱310和定位卡接件320,支撑柱310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安装位。底板110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柱310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撑柱310沿自身延伸方向具有滑槽311,定位卡接件320设置于支撑柱310远离底板110的另一端。顶部线圈200包括第三线圈单元210、滑动部220和滑动卡接件230,滑动部220和滑动卡接件230分别与第三线圈单元210固定连接。滑动部220能够滑动设置于滑槽311,定位卡接件320能够在任一位置卡紧滑动卡接件230,进而沿支撑柱310的延伸方向固定顶部线圈200。在顶部线圈200相对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间距调整的过程中,首先定位卡接件320释放滑动卡接件230,第三线圈单元210通过滑动部220实现在支撑柱310上的升降,当第三线圈单元210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以磁共振图像最清晰为标准),再次使用定位卡接件320卡紧滑动卡接件230,进而将顶部线圈200与支撑柱310固定,完成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调整。
具体的,如图4-6所示,定位卡接件320包括棘爪322和复位弹簧323,滑动卡接件230包括棘齿。非工作状态下,棘爪322与顶部线圈200上的棘齿扣在一起,第三线圈单元210与底部线圈100之间的间距固定。使用时,棘爪322顶部的按钮321带动棘爪322转动,棘爪322张开与棘齿脱离,顶部线圈200在高度方向上可以活动。调整第三线圈单元210和底部线圈100到适当间距,放下按钮321,在复位弹簧323的作用下,棘爪322与棘齿重新扣在一起。具体的,复位弹簧323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柱310上,复位弹簧323的另一端抵靠棘爪322远离按钮321的端部。图1及图4分别为射频线圈组件10大间距和小间距的两种状态。第三线圈单元210可以相对于支撑柱310上下滑动,滑动是通过滑动滚轮形式的滑动部220在支撑柱310的滑槽311内运动来实现。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额外的升降组件,比如链条、丝杆等其他方式实现第三线圈单元21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之间的间距调整。
如图4-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00还包括可调复位件330,可调复位件330设置于支撑柱310与顶部线圈200之间。顶部线圈200沿支撑柱310的延伸方向靠近底板110时抵推可调复位件330的一端,可调复位件330发生弹性变形向着远离底板110的方向抵推顶部线圈200。在顶部线圈200升降的过程中,由操作人员驱动定位卡接件320松开滑动卡接件230后,操作人员继续按压顶部线圈200的顶部,进而驱动顶部线圈200下降(靠近底部线圈100)。当顶部线圈200相对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允许定位卡接件320继续卡紧滑动卡接件230,实现顶部线圈200相对于底部线圈100的固定。在顶部线圈200下降的过程中,可调复位件330承受压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并且向顶部线圈200施加向上的抵推力。当顶部线圈200需要上升时,操作人员驱动定位卡接件320松开滑动卡接件230后,可调复位件330向上抵推顶部线圈200至合适的位置后,使用定位卡接件320继续卡紧滑动卡接件230,实现顶部线圈200相对于底部线圈100的固定。设置可调复位件330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对顶部线圈200的高度进行调节,可选的,可调复位件330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或者其他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
如图7-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局部线圈,包括局部接收线圈20和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10,本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线圈具有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射频线圈组件10相同的优点。进一步,局部线圈的类型包括肩关节局部线圈,第一线圈单元120对应测试者的左肩,第二线圈单元130对应测试者的右肩,能够在测试者体位不变的情形下实现其两肩的磁共振成像。更进一步的,局部接收线圈20采用柔性材质。柔性材质的局部接收线圈20能够与测试者的肩部更紧密的贴合,进而提高测试者肩关节的成像质量。可以理解的,柔性材质的局部接收线圈20还能够提高对不同测试者肩关节尺寸的适应性。可选的,局部接收线圈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一个局部接收线圈20连续使用即可满足测试者两肩的磁共振成像,两个局部接收线圈20能够允许仅移动顶部线圈200即可实现测试者两肩的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局部接收线圈20使用半柔肩膀线圈,即十二通道肩关节线圈,可以实现柔性包裹肩膀,针对不同尺寸肩膀都可以完美贴合,同时对测试者有较好的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线圈组件10和局部接收线圈20共用一传输线缆,该传输线缆可包括调谐/失谐线缆、电源驱动线缆。其中,调谐/失谐线缆用于实现射频线圈组件10的调谐和失谐,调谐/失谐线缆用于实现局部接收线圈20的调谐和失谐;电源驱动线缆用于为射频线圈组件10提供驱动信号,用于为局部接收线圈20提供驱动信号。示例性的,当射频线圈组件10处于发射射频脉冲状态时,调谐/失谐线缆提供失谐信号使得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失谐状态;当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接收磁共振信号状态时,调谐/失谐线缆提供失谐信号使得射频线圈组件10处于失谐状态。电源驱动线缆可为射频线圈组件10和局部接收线圈20同时提供驱动电源。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局部线圈。具体的,磁共振系统包括病床、底板110以及顶部线圈200。底板110设置在病床上并与病床电气连接,底板110中设置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沿底板1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顶部线圈200活动设置在底板110的上表面并与病床电气连接,且顶部线圈20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和/或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开放式检测空间。进一步,磁共振系统还包括局部接收线圈20和支撑部300。局部接收线圈20设置在开放式检测空间中,支撑部300底端活动设置在底板110的上表面,支撑部300沿竖直方向延伸;顶部线圈200设置于支撑部300上,且顶部线圈200沿支撑部300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大于(高于)或等于局部接收线圈20沿支撑部300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板110与顶部线圈200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分别设置为开口结构,可以很好的容纳对象的被扫描部位。底板110中临近第一安装位111或第二安装位112的一端高于临近底板110中临近第一线圈单元120或第二线圈单元130的一端,如此在底板110的表面形成弧形的凹部,与扫描对象的肩部更好的相适应。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系统属于高场强磁共振系统,比如场强为5T或者更高的7T、9.4T、11T等高场系统。上述磁共振系统,底部线圈100中的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二线圈单元130能够分别对应测试者待成像的不同部位,并且顶部线圈200能够分别与第一线圈单元120或者第二线圈单元13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在检测过程中,将顶部线圈200分别安装在测试者不同部位对应的安装位上,可便捷的对测试者的不同身体部位进行成像,进而在不改变测试者体位情况下实现了对测试者不同部位进行磁共振成像。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射频线圈组件10和局部接收线圈20独立工作,射频线圈组件10通过发射线圈端口30与连接器50连接,局部接收线圈20通过接收线圈端口40与连接器50连接。当射频线圈组件10工作时,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失谐状态;射频线圈组件10发射结束,进入失谐状态,失谐由磁共振系统插头出来控制信号,给到失谐板来实现射频线圈组件10的失谐。射频线圈组件10失谐,局部接收线圈20开始工作,局部接收线圈20结构同传统线圈,工作方式也同传统线圈,由连接器50连接到系统。射频线圈组件10和局部接收线圈20可通过连接器50一同连接到磁共振系统(如病床)的插座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为射频线圈组件10的供电电路示意图,以第三线圈单元21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为例说明,供电线缆连接功分器60;然后在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三线圈单元210的端部都有一个耦合电路70。两个耦合电路70分别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三线圈单元210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单元120和第三线圈单元210的驱动信号是同相位的,即两线圈单元的驱动信号不存在相位差。
支撑部300的底端位置可调的插接到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时还可实现两者的电气耦合。第一安装位111或者第二安装位112中设置有直流引脚针、交流引脚针。其中,支撑部300的端部连接直流引脚针可接收外部的调谐/失谐信号;支撑部300的端部连接交流引脚针可接收外部的供电电源。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线圈组件10和局部接收线圈20共用一传输线缆,该传输线缆可包括调谐/失谐线缆、电源驱动线缆。其中,调谐/失谐线缆用于实现射频线圈组件10的调谐和失谐,调谐/失谐线缆用于实现局部接收线圈20的调谐和失谐;电源驱动线缆用于为射频线圈组件10提供驱动信号,用于为局部接收线圈20提供驱动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的线圈单元分别连接有调谐/失谐电路。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的线圈单元所连接的调谐/失谐电路示意图,其包括串联形成谐振回路的电容C1和C2、和电感L1,同时在谐振回路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1。该调谐/失谐电路通常与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的线圈单元成串联关系。当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获得驱动信号(如电压源)的时候,二极管两端反向截止,谐振回路不工作,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调谐状态。当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获得直流控制电流信号时,二极管导通,此时电感和电容形成谐振,该谐振相当于天线里串联一个高阻,此时射频线圈组件10和/或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失谐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同样以第三线圈单元21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形成赫姆霍兹线圈对为例说明。当射频线圈组件10处于发射射频脉冲状态时,调谐/失谐线缆提供失谐信号使得局部接收线圈20、第二线圈单元130都处于失谐状态,仅第三线圈单元210与第一线圈单元120处于激活状态发射射频脉冲;当局部接收线圈20处于接收磁共振信号状态时,调谐/失谐线缆提供失谐信号使得射频线圈组件10完全处于失谐状态。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线圈,包括底板、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多个安装位,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圈单元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多个所述安装位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
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沿自身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或所述第二线圈单元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时,所述顶部线圈能够与所述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一线圈对,所述支撑部设置于至少另一个所述安装位时,所述顶部线圈能够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第二线圈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沿自身延伸方向分别开设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形成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另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能够以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柱和定位卡接件,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能够安装于任一个所述安装位,所述支撑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柱沿自身延伸方向具有滑槽,所述定位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底板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线圈包括第三线圈单元、滑动部和滑动卡接件,所述滑动部和所述滑动卡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三线圈单元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够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定位卡接件能够在任一位置卡紧所述滑动卡接件,进而沿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固定所述顶部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接件包括棘爪,所述滑动卡接件包括棘齿,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相配合,所述棘爪的顶部设置按钮,按压所述按钮能够使得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接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所述棘爪远离所述按钮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可调复位件,所述可调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顶部线圈之间;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底板时抵推所述可调复位件的一端,所述可调复位件发生弹性变形向着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抵推所述顶部线圈。
9.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病床;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病床上并与所述病床电气连接,所述底板中设置多个线圈单元,所述多个线圈单元沿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
顶部线圈,位置可调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病床电气连接,所述顶部线圈中设置一个或多个线圈单元,且所述顶部线圈与所述底板形成开放式检测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开放式检测空间中;
支撑部,底端位置可调的插接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顶部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顶部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大于或等于所述接收线圈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尺寸。
CN202010309847.3A 2020-04-20 2020-04-20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Active CN111537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9847.3A CN111537929B (zh) 2020-04-20 2020-04-20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9847.3A CN111537929B (zh) 2020-04-20 2020-04-20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7929A true CN111537929A (zh) 2020-08-14
CN111537929B CN111537929B (zh) 2023-01-24

Family

ID=7197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9847.3A Active CN111537929B (zh) 2020-04-20 2020-04-20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79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253A (zh) * 2021-10-29 2022-03-22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圈的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812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Radio-frequency coil apparatus
WO2008081808A1 (ja) * 2006-12-28 2008-07-10 Hitachi, Ltd. 磁気共鳴検査装置
CN201150538Y (zh) * 2008-01-29 2008-11-1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检查床
CN101403788A (zh) * 2008-10-31 2009-04-08 深圳市特深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接收线圈
CN103091652A (zh) * 2013-02-04 2013-05-08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乳腺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
CN203117409U (zh) * 2013-01-17 2013-08-07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足膝踝射频线圈装置
CN105891748A (zh) * 2015-02-17 2016-08-24 西门子公司 线圈到磁共振设备的连接
CN106814336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CN207462070U (zh) * 2015-12-11 2018-06-08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肩部线圈和磁共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2812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Radio-frequency coil apparatus
WO2008081808A1 (ja) * 2006-12-28 2008-07-10 Hitachi, Ltd. 磁気共鳴検査装置
CN201150538Y (zh) * 2008-01-29 2008-11-1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检查床
CN101403788A (zh) * 2008-10-31 2009-04-08 深圳市特深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接收线圈
CN203117409U (zh) * 2013-01-17 2013-08-07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足膝踝射频线圈装置
CN103091652A (zh) * 2013-02-04 2013-05-08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乳腺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
CN105891748A (zh) * 2015-02-17 2016-08-24 西门子公司 线圈到磁共振设备的连接
CN106814336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CN207462070U (zh) * 2015-12-11 2018-06-08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肩部线圈和磁共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7253A (zh) * 2021-10-29 2022-03-22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圈的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CN114217253B (zh) * 2021-10-29 2023-12-01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线圈的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7929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3542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igital processor inside patient bed
JP4011549B2 (ja) 磁気共鳴画像化システム
US775063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ergizing receiving units
US10267874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bed device
US5050607A (en)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ody cavities
US10281537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1903791A (zh) 无线发射和接收mri线圈
CN111537929B (zh) 射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系统
US10001534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667463B2 (en) Antenna for picking up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s and provided with its own communication unit
US201201617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communicating data
WO2014112520A1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rfコイル装置
US20050242814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
US20040106336A1 (en) Modular local coil se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20040075578A1 (en) Measurement system having at least one replaceable sensor
US20160169991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9983281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bed device and RF coil device
CN109875558A (zh) 一种可自动伸缩的医疗核磁共振检查装置
US6864683B2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gradient coils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CN215297643U (zh) 射频线圈组件和磁共振设备
US200402046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uroimaging
CN115792753A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婴幼儿头部线圈成像装置
JP618406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9746534B2 (en) Adapter, coi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CN113359074B (zh) 头部用线圈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