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6953B -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6953B
CN111536953B CN202010221645.3A CN202010221645A CN111536953B CN 111536953 B CN111536953 B CN 111536953B CN 202010221645 A CN202010221645 A CN 202010221645A CN 111536953 B CN111536953 B CN 111536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line
projection
endpoin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1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6953A (zh
Inventor
顾星晔
冯琰
路志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rved Feather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rved Feather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rved Feather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rved Feather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16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6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6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6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6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6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生成方法包括: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所述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所述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本发明依靠建筑物三维模型形成建筑物投影面,通过对建筑物投影面以及临街红线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建筑物的贴线率,本发明通过对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投影从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长度,不仅避免了手工测量建筑物长度而造成的不准确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贴线率的计算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和国土规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贴线率是指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的街墙立面至少应该跨及所在街区长度的百分比,即临路建筑物的连续及底层建筑物的退让程度,是建筑物的长度和临街红线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沿街面看上去越齐整。在城市规划向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贴线率这一指标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建筑形态可能会较为复杂,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图纸上手工测量建筑长度来计算贴线率,或者在三维模型上通过手工拉线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物长度的测量,而上述手工测量的方法不仅仅测量速度慢、效率低,在计算贴线率的时候也会因为测量的不准确性而引起一定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物贴线率测量及计算效率低、不准确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
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所述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所述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
较佳地,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计算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将若干组所述第二端点投影至所述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所述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所述建筑长度为若所述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多边形投影面来自动提取多边形上的第一端点,通过对每一第一端点是否符合贴现要求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端点,根据每一组第二端点之间的距离的和可以快速、方便地的计算出建筑物长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贴线率要求。
较佳地,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的步骤包括:
S1、提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最左侧的第一端点为当前端点;
S2、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建立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
S4、沿顺时针方向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并将所述下一端点设置为当前端点,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执行步骤S6;
S5、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执行步骤S4;
S6、关闭所述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S7、判断是否已遍历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每一所述第一端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8,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8、确认所述贴线集合池中每一集合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端点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端点为一组所述第二端点。
本发明中,根据对投影面上第一端点的获取,以及在第一端点中提取出若干第二端点组,从而可以计算第二端点组中端点连接的线段之和,也就是建筑长度,进一步地,可以高效计算出建筑物贴线率。
较佳地,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和/或,
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本发明中,通过三角面投影的方式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系统,所述生成系统包括:投影模块、建筑长度获取模块及贴线率生成模块;
所述投影模块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所述建筑长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所述贴线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所述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所述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
较佳地,所述建筑长度获取模块包括:第一端点获取单元、第二端点获取单元及长度获取单元;
所述第一端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所述第二端点获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所述长度获取单元用于将若干组所述第二端点投影至所述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所述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所述建筑长度为若所述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多边形投影面来自动提取多边形上的第一端点,通过对每一第一端点是否符合贴现要求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端点,根据每一组第二端点之间的距离的和可以快速、方便地的计算出建筑物长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贴线率要求。
较佳地,所述第二端点获取单元用于通过下述步骤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S1、提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最左侧的第一端点为当前端点;
S2、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建立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
S4、沿顺时针方向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并将所述下一端点设置为当前端点,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执行步骤S6;
S5、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执行步骤S4;
S6、关闭所述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S7、判断是否已遍历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每一所述第一端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8,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8、确认所述贴线集合池中每一集合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端点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端点为一组所述第二端点。
本发明中,根据第一端点获取单元对投影面上第一端点的获取,以及第二端点获取单元在第一端点中提取出若干第二端点组,从而通过长度获取单元可以计算第二端点组中端点连接的线段之和,也就是建筑长度,进一步地,通过阈值判断模块可以高效计算出建筑物贴线率。
较佳地,所述投影模块包括:三角面投影单元及合并单元;
所述三角面投影单元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和/或,
所述生成系统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本发明中,三角面投影单元通过三角面投影的方式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依靠建筑物三维模型形成建筑物投影面,通过对建筑物投影面以及临街红线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建筑物的贴线率,本发明通过对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投影从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长度,不仅避免了手工测量建筑物长度而造成的不准确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贴线率的计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步骤102的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步骤1022的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至具体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应用至具体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建筑长度获取模块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将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步骤102、根据建筑物投影面获取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步骤103、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建筑物的贴线率。
本实施例依靠建筑物三维模型形成建筑物投影面,通过对建筑物投影面以及临街红线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建筑物的贴线率,本实施例通过对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投影从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长度,不仅避免了手工测量建筑物长度而造成的不准确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贴线率的计算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步骤102具体包括:
步骤1021、获取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步骤1022、提取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步骤1023、将若干组第二端点投影至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建筑长度为若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其中,建筑物投影的建筑物投影面为一多边形结构,该多边形结构包括若干端点,即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点。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高效地提取每一组第二端点以形成精确度高的若干投影线段,如图3所示,步骤1022具体包括:
步骤10221、提取建筑物投影面最左侧的第一端点为当前端点;
步骤10222、判断当前端点至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10223,若否,则执行步骤10224;
步骤10223、建立当前集合并将当前端点加入至当前集合中;
步骤10224、沿顺时针方向获取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并将下一端点设置为当前端点,判断当前端点至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10225,若否,则执行步骤10226;
步骤10225、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执行步骤10224;
步骤10226、关闭当前集合,并将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步骤10227、判断是否已遍历建筑物投影面的每一第一端点,若是,则执行步骤10228,若否,则执行步骤10224;
步骤10228、确认贴线集合池中每一集合中的第一个第一端点和最后一个第一端点为一组第二端点。
应当理解,在步骤10221中,并不一定从建筑物投影面的最左侧来获取当前端点,也可以从最右侧来获取,若从最右侧开始获取,则对应的将步骤10224中沿顺时针方向获取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更改为沿逆时针方向获取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也可实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步骤101具体可以通过将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再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指标,步骤103后还包括步骤: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若否,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下面通过一具体场景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附图标记10代表建筑物投影至地面的投影面,附图标记11代表预设临街红线,附图标记d0代表预设贴线距离,附图标记p1、p2及p3均为第一端点,通过步骤10222判断第一端点p1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小于预设贴线距离d0,于是便执行步骤10223来建立当前集合并将当前端点p1加入至当前集合中,接着,执行步骤10224来找下一端点,并且找到的p1相邻的下一第一端点p2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小于预设贴线距离d0,于是便执行步骤10225将当前端点2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再次执行步骤10224以寻找下一端点,此时找到的p2相邻的下一第一端点p3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大于预设贴线距离d0,便执行步骤10226、关闭当前集合,并将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如图5所示,在遍历了建筑投影面的每一第一端点后,贴线集合池共存在三个集合,其中,集合1的第一个第一端点为p1,最后一个第一端点为p2,因此,p1与p2为一组第二端点,相应的,p5与p6为一组第二端点,p9与p10为一组第二端点,而后,执行步骤1023、将三组第二端点投影至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具体而言,将投影后的p1与p2连接形成线段s1、将投影后的p5与p6连接形成线段s2,将投影后的p9与p10连接形成线段s3,而建筑长度即为线段s1、s2与s3的长度之和,而后,根据建筑长度与预设建筑物贴线率的比值即可得到该建筑物的贴线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三角面投影的方式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根据对投影面上第一端点的获取,以及在第一端点中提取出若干第二端点组,从而可以计算第二端点组中端点连接的线段之和,也就是建筑长度,进一步地,可以高效计算出建筑物贴线率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指标。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多边形投影面来自动提取多边形上的第一端点,通过对每一第一端点是否符合贴现要求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端点,根据每一组第二端点之间的距离的和可以快速、方便地的计算出建筑物长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贴线率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系统,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生成系统包括:投影模块301、建筑长度获取模块302及贴线率生成模块303。
投影模块301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建筑长度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贴线率生成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
其中,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预设临街红线长度可以通过将包括对应街道的临街红线的模型图像导入以获得。
本实施例中投影模块依靠建筑物三维模型形成建筑物投影面,通过建筑长度获取模块对建筑物投影面以及临街红线进行空间分析,通过贴线率生成模块计算建筑物的贴线率,本实施例通过对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投影从而可以得到建筑物的长度,不仅避免了手工测量建筑物长度而造成的不准确的缺陷,也大大提高了贴线率的计算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系统,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3的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建筑长度获取模块302具体包括:第一端点获取单元3021、第二端点获取单元3022及长度获取单元3023。
第一端点获取单元3021用于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第二端点获取单元3022用于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3023长度获取单元用于将若干组所述第二端点投影至所述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所述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所述建筑长度为若所述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其中,建筑物投影的建筑物投影面为一多边形结构,该多边形结构包括若干端点,即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点。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高效地提取每一组第二端点以形成精确度高的若干投影线段,第二端点获取单元3022具体可用于通过实施例2中步骤10221~10228的方式提取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本实施例中的投影模块301具体可以包括:三角面投影单元及合并单元;所述三角面投影单元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指标,该生成系统还可以包括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若否,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下面通过一具体场景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附图标记10代表建筑物投影至地面的投影面,附图标记11代表预设临街红线,附图标记d0代表预设贴线距离,附图标记p1、p2及p3均为第一端点,通过第二端点获取单元3022判断第一端点p1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小于预设贴线距离d0,于是便建立当前集合并将当前端点p1加入至当前集合中,接着,继续寻找下一端点,并且找到的p1相邻的下一第一端点p2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小于预设贴线距离d0,于是便将当前端点2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再次寻找下一端点,此时找到的p2相邻的下一第一端点p3至预设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大于预设贴线距离d0,便关闭当前集合,并将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如图5所示,在遍历了建筑投影面的每一第一端点后,贴线集合池共存在三个集合,其中,集合1的第一个第一端点为p1,最后一个第一端点为p2,因此,p1与p2为一组第二端点,相应的,p5与p6为一组第二端点,p9与p10为一组第二端点,而后将三组第二端点投影至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具体而言,将投影后的p1与p2连接形成线段s1、将投影后的p5与p6连接形成线段s2,将投影后的p9与p10连接形成线段s3,而建筑长度即为线段s1、s2与s3的长度之和,而后,贴线率生成模块根据建筑长度与预设建筑物贴线率的比值即可得到该建筑物的贴线率。
本实施例中,三角面投影单元通过三角面投影的方式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建筑物投影面,根据第一端点获取单元对投影面上第一端点的获取,以及第二端点获取单元在第一端点中提取出若干第二端点组,从而通过长度获取单元可以计算第二端点组中端点连接的线段之和,也就是建筑长度,进一步地,通过阈值判断模块可以高效计算出建筑物贴线率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指标。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多边形投影面来自动提取多边形上的第一端点,通过对每一第一端点是否符合贴现要求的判断,可以进一步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端点,根据每一组第二端点之间的距离的和可以快速、方便地的计算出建筑物长度,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符合贴线率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可以为服务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实施例1-实施例2中任意一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9具体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91、至少一个存储器92以及用于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处理器91和存储器92)的总线93,其中:
总线9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92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9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9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923。
存储器92还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924的程序/实用工具925,这样的程序模块9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9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中任意一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
电子设备9进一步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9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9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9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96通过总线93与电子设备9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9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实施例2中任意一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实施例2中任意一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方法包括:
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所述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所述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
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将若干组所述第二端点投影至所述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所述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所述建筑长度为若所述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的步骤包括:
S1、提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最左侧的第一端点为当前端点;
S2、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建立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
S4、沿顺时针方向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并将所述下一端点设置为当前端点,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执行步骤S6;
S5、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执行步骤S4;
S6、关闭所述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S7、判断是否已遍历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每一所述第一端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8,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8、确认所述贴线集合池中每一集合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端点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端点为一组所述第二端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的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所述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的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5.一种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系统包括:投影模块、建筑长度获取模块及贴线率生成模块;
所述投影模块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投影至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所述建筑长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投影面获取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
所述贴线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的建筑长度及预设临街红线长度生成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所述预设临街红线长度为与所述建筑长度对应的街道的临街红线长度;
所述建筑长度获取模块包括:第一端点获取单元、第二端点获取单元及长度获取单元;
所述第一端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若干第一端点;
所述第二端点获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所述长度获取单元用于将若干组所述第二端点投影至所述预设临街红线上,并将每一组所述第二端点对应的投影点连接以形成若干投影线段,所述建筑长度为若所述干投影线段的长度的和;
所述第二端点获取单元用于通过下述步骤提取所述第一端点中符合预设贴线要求的若干组第二端点:
S1、提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最左侧的第一端点为当前端点;
S2、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3、建立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
S4、沿顺时针方向获取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下一端点,并将所述下一端点设置为当前端点,判断所述当前端点至所述临街红线的测量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贴线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执行步骤S6;
S5、将所述当前端点加入至所述当前集合中,并执行步骤S4;
S6、关闭所述当前集合,并将所述当前集合加入至贴线集合池中;
S7、判断是否已遍历所述建筑物投影面的每一所述第一端点,若是,则执行步骤S8,若否,则执行步骤S4;
S8、确认所述贴线集合池中每一集合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端点和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端点为一组所述第二端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块包括:三角面投影单元及合并单元;
所述三角面投影单元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系统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块包括:三角面投影单元及合并单元;
所述三角面投影单元用于将所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面投影到与地面平行的平面上以形成若干平面三角形;
所述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若干平面三角形合并以形成建筑物投影面;
所述生成系统还包括阈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成的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是否大于或等于贴线率阈值,若是,则确认所述建筑物的贴线率符合要求。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21645.3A 2020-03-26 2020-03-26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36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1645.3A CN111536953B (zh) 2020-03-26 2020-03-26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1645.3A CN111536953B (zh) 2020-03-26 2020-03-26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6953A CN111536953A (zh) 2020-08-14
CN111536953B true CN111536953B (zh) 2022-01-07

Family

ID=71975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1645.3A Active CN111536953B (zh) 2020-03-26 2020-03-26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695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145A (zh) * 2013-06-25 2013-09-25 上海市测绘院 建筑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09934914A (zh) * 2019-03-28 2019-06-25 东南大学 一种嵌入式城市设计场景仿真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145A (zh) * 2013-06-25 2013-09-25 上海市测绘院 建筑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09934914A (zh) * 2019-03-28 2019-06-25 东南大学 一种嵌入式城市设计场景仿真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城市街道景观特征与连续性评价方法研究";周韬 等;《风景园林》;20190315;第26卷(第3期);99-104 *
"街道界面心理认知的量化研究";周钰 等;《建筑学报》;20121026;126-1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6953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37821A1 (zh) 生成交通标志线地图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30059150A (ko) 고정밀 지도에서의 3차원 지도의 구축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저장 매체
CN111524220B (zh) 三维模型剖切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510175A (zh) dwg数据的地理坐标转换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2509135B (zh) 元素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565554B (zh) 一种生成三维雷电定位地闪点分布图的方法
CN111536953B (zh) 建筑物贴线率的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Milde et al.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using a structural description based on a formal grammar
WO2023232055A1 (zh) 地图生成方法以及装置
JP7375149B2 (ja) 測位方法、測位装置、ビジュアルマップの生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9405807B (zh) 一种大场景倾斜影像三维重建的分区方法
CN115527028A (zh)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20098090A (ko) 도로 안내 방법, 장치, 전자기기 및 저장매체
CN113762397A (zh) 检测模型训练、高精度地图更新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4528305A (zh) 矢量数据更新范围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15117A (zh) 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937125A2 (en) Method, apparatus for superimposing laser point clouds and high-precision map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93664B2 (en) Connecting overlapping line segments in a two-dimensional view
CN114419187B (zh) 地图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69856B (zh) 用于实测实量的模型语义分割方法及激光雷达
CN114676484A (zh) 一种光伏电站三维结构的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87098A (zh) 高精地图道路边界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06215A (zh) 信息展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86471A (zh) 高精地图生产中轨迹筛选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JP2022088498A (ja) 車両の底面境界点の確定方法、装置、路側機器及びクラウド制御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