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8547A -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8547A
CN111528547A CN202010367741.9A CN202010367741A CN111528547A CN 111528547 A CN111528547 A CN 111528547A CN 202010367741 A CN202010367741 A CN 202010367741A CN 111528547 A CN111528547 A CN 111528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value
user
fou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77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冬青
卢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yuanxiang Rubb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yuanxiang Rubb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yuanxiang Rubb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yuanxiang Rubber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77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8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8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8Means for venti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respiratory org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属于人体防护装置技术领域。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或防护口罩;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包括: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本方法中,根据当前获取到的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即用户在吸气,则输入新鲜空气,用户在呼气,则排出浊气,不仅保证了防护装置内侧的空气流通,还使得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不会过大,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属于人体防护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护装置(如防护面罩和防护口罩),用户在佩戴好防护装置后,由于防护装置内侧的空气流通不好,使得用户在呼吸时,呼吸不顺畅;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越好,用户呼吸就越不顺畅(如N95/KN95等口罩)。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在防护装置上设置风机,通过风机来提高防护装置内侧与外界环境的空气流通性,从而提高用户呼吸时的舒适性。但在该技术方案中,不管用户是吸气还是在呼气,风机都是往防护装置内侧吹入新鲜空气(或者有的方案中还设置有风机开关,通过用户手动开启或关停风机),造成防护装置内侧压强的不稳定,容易使得防护装置与用户贴合部位脱离,同时防护装置内侧压强过大,也会造成用户呼吸时的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防护装置呼吸不顺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或防护口罩;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包括:
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
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上述的时长Δt一般不能长于人体的单次吸气时长或单次呼气时长,为了提高舒适性,时长Δt越小越好。
上述的方法中,根据当前获取到的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即用户在吸气,则输入新鲜空气,用户在呼气,则排出浊气(或同时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浊气,但单位时间内浊气的排出量大于新鲜空气的输入量),不仅保证了防护装置内侧的空气流通,还使得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不会过大,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具体的,为了能够方便且快捷地判断用户的呼吸状态,所述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可以人为输入,也可以通过与互联网联网后获取当前地区的大气压后,由控制器自行设定,只需预先在控制器中存入呼吸状态压强值P0与外界环境大气压的比值即可;
通过预先设置的气压检测机构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防护装置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等于0,则用户处于非呼吸状态。
更具体的,当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更具体的,当用户处于呼气状态时,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或;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或;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
具体的,所述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预先获取各个换气机构的换气速度V/s;
获取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
判断换气速度V/s和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的乘积是否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若是,则完成确保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包括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的装置本体,电源,与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且设于装置本体的换气机构,以及与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探测装置本体内侧压强的气压检测机构;
所述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所述控制器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每间隔时长Δt所述控制器通过气压检测机构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所述控制器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从而获取到用户的呼吸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所述换气机构通过通气口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上述的防护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及部件,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气压检测机构采集的当前的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获取用户当前的呼吸状态,再根据用户当前的呼吸状态来控制换气机构在下一个时长Δt内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从而保证了装置本体内侧的空气流通,还使得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不会过大,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时,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往装置本体内侧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时,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排出浊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或;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或;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装置本体内侧的储气量。
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器、换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的连接关系存在如下两类情形:
第一类:所述控制器的数量可以仅为1个;所述换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均与该控制器连接;此时所有的换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均由一个控制器控制;
第二类:所述换气机构和控制器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和一个控制器进行唯一匹配连接,即一个控制器仅仅控制一个换气机构,且一个换气机构也仅被一个控制器控制;
由于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可以是1个,也可以至少两个;因此第二类情况又可以细化为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种:当气压检测机构为1个时,则与所有的控制器均连接,即所有的控制器都通过该气压检测机构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
第二种:当气压检测机构至少为两个时,各个气压检测机构均分别与所有控制器连接,即所有的控制器都各自通过所有的气压检测机构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
第三种:当气压检测机构至少为两个,且数量与控制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气压检测机构仅与一个控制器唯一匹配连接,即各个控制器均仅通过一个气压检测机构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并且各个控制器各自连接的气压检测机构不重叠。
具体的,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或防护口罩。
具体的,所述换气机构为风机或气泵。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本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还包括设于通气口处的过滤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用户与别人的语音交流,还包括与电源电性连接的麦克风及喇叭;所述的麦克风设于装置本体内侧且靠近用户嘴处;所述的喇叭设于装置本体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口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用于进气,至少一个用于出气,且用于出气的通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使得用于出气的通气口只能单向出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装置本体且与用于进气的通气口连接的加长通气管;使得用于进气的通气口延伸出去;扩大了应用范围;比如,本防护装置为浮潜面罩或游泳面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中步骤S1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防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防护装置中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或防护口罩;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包括:
S1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本实施例中,时长Δt可以采用0.001s~1s内任一数值,只要保证不超过用户单次的吸气时长或单次的呼气时长即可,同时时长Δt越小越好;
S2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大于或等于外界环境大气压;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可以人为输入,也可以通过与互联网联网后获取当前地区的大气压后,由控制器自行设定,只需预先在控制器中存入呼吸状态压强值P0与外界环境大气压的比值即可;
S12通过预先设置的气压检测机构(采用现有常规结构即可,如https:// 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57bb2e8dEVwmED&id=547230611717&u= t27e1vomc1fd中所公开的结构)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防护装置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S13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
S14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
S15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S16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等于0,则用户处于非呼吸状态。
具体的,当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则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具体的,当用户处于呼气状态时,则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的具体过程还可以为: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2的具体过程还可以为: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
具体的,所述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预先获取各个换气机构的换气速度V/s;
获取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
判断换气速度V/s和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的乘积是否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若是,则完成确保要求。
综上所述:上述的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根据用户当前的呼吸状态,然后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即用户在吸气状态时,则输入新鲜空气,用户在呼气状态时,则排出浊气(或同时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浊气,但单位时间内浊气的排出量大于新鲜空气的输入量),不仅保证了防护装置内侧的空气流通,还使得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不会过大,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实施例2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一种防护装置100,本实施例以防护面罩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防护口罩),包括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11的装置本体10,电源20(本实施例中,电源20设于装置本体10,当然也可以独立与装置本体10设置),与电源20电性连接的控制器30(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设于装置本体10,当然也可以独立与装置本体10设置)),与控制器30连接且设于装置本体10的换气机构40,以及与控制器30连接且用于探测装置本体10内侧压强的气压检测机构50(采用现有常规结构即可,如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spm=a1z09.2.0.0.57bb2e8dEVwmED&id=547230611717&u=t27e1vomc1fd中所公开的结构);
所述防护装置100佩戴于用户后,所述控制器30获取装置本体10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每间隔时长Δt所述控制器30通过气压检测机构50获取装置本体10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所述控制器30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从而获取到用户的呼吸状态;
所述控制器30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所述换气机构40通过通气口11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具体的,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时,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控制器30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40往装置本体10内侧输入新鲜空气,直至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装置本体10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时,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控制器30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40排出浊气,直至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装置本体10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或;
控制器30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40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40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装置本体10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40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40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或;
控制器30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40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40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装置本体10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40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40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装置本体10内侧的储气量。
具体的,为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40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装置本体10内侧的储气量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预先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控制器预先获取各个换气机构的换气速度V/s;
控制器通过预先设置的计时模块获取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
控制器判断换气速度V/s和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的乘积是否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若是,则完成确保要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机构40为风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气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的数量仅为1个;所述换气机构40和气压检测机构50均与该控制器连接;此时所有的换气机构40和气压检测机构50均由一个控制器30控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机构40和控制器30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40和一个控制器30进行唯一匹配连接,即一个控制器30仅仅控制一个换气机构40,且一个换气机构40仅被一个控制器30控制;气压检测机构50为1个,且与所有的控制器30均连接,即所有的控制器30都通过该气压检测机构50获取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
或;
所述换气机构40和控制器30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40和一个控制器30进行唯一匹配连接,即一个控制器30仅仅控制一个换气机构40,且一个换气机构40仅被一个控制器30控制;气压检测机构50至少为两个,各个气压检测机构50均分别与所有控制器30连接,即所有的控制器30都各自通过所有的气压检测机构50获取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
或;
所述换气机构40和控制器30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40和一个控制器30进行唯一匹配连接,即一个控制器30仅仅控制一个换气机构40,且一个换气机构40仅被一个控制器30控制;气压检测机构50至少两个,且数量与控制器30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气压检测机构50仅与一个控制器30唯一匹配连接,即各个控制器30均仅通过一个气压检测机构50获取装置本体10内侧的压强,并且各个控制器30各自连接的气压检测机构50不重叠。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本防护装置100的防护效果,还包括设于通气口11处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采用活性碳、熔喷布等常规现有的过滤材料。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与别人的语音交流,还包括与电源20电性连接的麦克风(图中未示出)及喇叭(图中未示出);所述的麦克风设于装置本体10内侧且靠近用户嘴处;所述的喇叭设于装置本体10外侧。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口11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用于进气,至少一个用于出气,且用于出气的通气口11处设有单向气阀(图中未示出)。单向气阀的设置,使得用于出气的通气口只能出气,不能进入其他物质。
更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示,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装置本体10且与用于进气的通气口11连接的通气管60。通气管60的设置,使得所述用于进气的通气口11延伸得更远;此时的防护面罩就可以作为浮潜面罩或游泳面罩使用。
综上所述:上述的防护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及部件,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气压检测机构采集的当前的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获取用户当前的呼吸状态,再根据用户当前的呼吸状态来控制换气机构在下一个时长Δt内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从而保证了装置本体内侧的空气流通,还使得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不会过大,保证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或防护口罩;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包括:
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
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用户的呼吸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通过预先设置的气压检测机构每间隔时长Δt便获取一次防护装置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若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等于0,则用户处于非呼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处于呼气状态时,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或;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或;
则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获取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预先获取各个换气机构的换气速度V/s;
获取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
判断换气速度V/s和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运行时间s的乘积是否大于或等于防护装置内侧的储气量V
若是,则完成确保要求。
6.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口的装置本体,电源,与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且设于装置本体的换气机构,以及与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探测装置本体内侧压强的气压检测机构;
所述防护装置佩戴于用户后,所述控制器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每间隔时长Δt所述控制器通过气压检测机构获取装置本体内侧的实时压强值Pn
所述控制器判断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与0的关系,从而获取到用户的呼吸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所述换气机构通过通气口输入新鲜空气和/或排出浊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小于0时,则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往装置本体内侧输入新鲜空气,直至防护装置内侧的压强值Pn大于或等于装置本体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当实时压强值Pn与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的差大于0时,则用户处于呼气状态;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换气机构排出浊气,直至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装置本体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
或;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直至装置本体内侧的压强值Pn小于或等于装置本体内侧的非呼吸状态压强值P0;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
或;
控制器在下一个时长Δt内控制预先设置的换气机构排出浊气,同时还控制预先设置的另外的换气机构输入新鲜空气;此时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大于输入新鲜空气的换气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空气的体积流量V,并确保排出浊气的换气机构的浊气排出量大于或等于预先获取的装置本体内侧的储气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数量为1个;所述换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均与该控制器连接;
或;
所述换气机构和控制器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和一个控制器进行唯一匹配连接;所述气压检测机构的数量为1个;所述气压检测机构与各个控制器均连接;
或;
所述换气机构和控制器的数量均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和一个控制器进行唯一匹配连接;所述气压检测机构至少两个,且均与各个控制器均连接;
或;
所述换气机构、气压检测机构和控制器的数量相同,均至少两个,且一个换气机构、一个气压检测机构与一个控制器进行唯一匹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为防护面罩、防护口罩或隔离服;
和/或;
所述换气机构为风机或气泵;
和/或;
还包括设于通气口处的过滤材料;
和/或;
还包括与电源电性连接的麦克风及喇叭;所述的麦克风设于装置本体内侧且靠近用户嘴处;所述的喇叭设于装置本体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用于进气,至少一个用于出气,且用于出气的通气口处设有单向气阀;
和/或;
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装置本体且与用于进气的通气口连接的加长通气管。
CN202010367741.9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Pending CN111528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741.9A CN11152854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7741.9A CN11152854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8547A true CN111528547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7741.9A Pending CN111528547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854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34745U (zh) * 2016-03-22 2016-08-10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面罩
KR20170098394A (ko) * 2016-02-20 2017-08-30 조석형 방진 항균 마스크
CN10712664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郑辉 一种内置风扇的仿生口罩
CN107156962A (zh) * 2017-06-29 2017-09-15 李良杰 呼吸助力口罩
CN107929969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机呼吸面罩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71361A (zh) * 2018-01-08 2018-08-07 赵辉 一种口罩及其通风方法
CN108619628A (zh) * 2017-03-20 2018-10-09 郑辉 一种内置双风扇的口罩
CN109125971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慧海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调压控温的太阳能动力防霾助吸器
CN110780948A (zh) * 2019-10-23 2020-02-11 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口罩中风量的方法及口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98394A (ko) * 2016-02-20 2017-08-30 조석형 방진 항균 마스크
CN10712664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郑辉 一种内置风扇的仿生口罩
CN205434745U (zh) * 2016-03-22 2016-08-10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面罩
CN108619628A (zh) * 2017-03-20 2018-10-09 郑辉 一种内置双风扇的口罩
CN109125971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北京慧海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主调压控温的太阳能动力防霾助吸器
CN107156962A (zh) * 2017-06-29 2017-09-15 李良杰 呼吸助力口罩
CN107929969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机呼吸面罩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71361A (zh) * 2018-01-08 2018-08-07 赵辉 一种口罩及其通风方法
CN110780948A (zh) * 2019-10-23 2020-02-11 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口罩中风量的方法及口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7639B1 (en) Improved oxygenating apparatus
EP1315534B1 (en) Flow control valve for manual resuscitator devices
US8020556B2 (en) Respiratory apparatus
US9878121B2 (en) Ventilation mask with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 device
JP6420740B2 (ja) 改良された補助換気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SE462367B (sv) Andningsventil avsedd att anvaendas som talventil
JP2007151823A (ja) 携帯型空調装置のアタッチメントならびに携帯型空調装置
CN111437530B (zh) 一种呼入呼出分滤式口罩的呼吸阀体结构
CN209771057U (zh) 一种呼吸面罩
US20210290888A1 (en) Inspiratory resistor valve system with expiratory port
CN111437531B (zh) 一种呼入呼出分滤式口罩
CN111278512A (zh) 面罩及控制方法
KR20020025908A (ko) 기능성마스크
CN111528547A (zh) 一种保持防护装置内侧呼吸顺畅的方法及防护装置
CN110891652B (zh) 面罩和控制方法
CN212369436U (zh) 一种呼入呼出分滤式口罩的呼吸阀体结构
CN212383097U (zh) 一种呼入呼出分滤式口罩
SG2013097183A (en) Respiratory devices
KR200351789Y1 (ko) 휴대용 비상호흡기
CN112369737A (zh) 一种正压通气医用防护服及其工作方法
WO2019232914A1 (zh) 易排出呼出气体的防护面罩
US20210299370A1 (en) Artificial respiration
CN219700761U (zh) 一种呼吸机用的外置呼吸阀和呼吸机
CN212814420U (zh) 一种分滤式口罩
US20210299373A1 (en) Filtered respi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