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6278B -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6278B
CN111526278B CN201910105330.XA CN201910105330A CN111526278B CN 111526278 B CN111526278 B CN 111526278B CN 201910105330 A CN201910105330 A CN 201910105330A CN 111526278 B CN111526278 B CN 111526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ffraction
region
image data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53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6278A (zh
Inventor
袁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53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6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6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摄像头组件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所述方法包括: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可以提高屏下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装置显示画面。
相关技术中,为了得到更大的屏占比,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显示装置下方,摄像头模组获取透过显示装置的光信号,从而实现屏下成像。然而,由于显示装置内存在复杂的像素结构,复杂的像素结构会在摄像头模组成像时形成衍射干扰,从而降低屏下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屏下成像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所述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图像中与所述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显示装置;
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所述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处理器,所述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组件均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图像中与所述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先通过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然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图像中与所述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因为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位置不同,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衍射区域也会不同,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合成,可以改善衍射干扰,得到优化后的目标图像,提高屏下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电子设备P1-P2方向的截面中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汽车、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诸如手表、眼镜、头盔、电子手链、电子项链、电子衣物等设备。
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20、显示装置140和摄像头组件160,显示装置140包括显示面板142和驱动电路144,驱动电路144能够驱动显示面板142显示各种图像。显示装置140设置在壳体120上,壳体120可以包括后盖和边框124,边框124围绕后盖的周缘设置,显示装置140设置于边框124内,显示装置140和后盖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相对的两面。摄像头组件160设置在壳体120的后盖和显示装置140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160包括获取图像的获取图像面,显示装置140包括显示面和相对显示面的显示背面,摄像头组件160的获取图像面朝向显示装置140的显示背面设置,摄像头组件160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的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光信号得到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组件160可以透过显示装置140获取用户的自拍照等图像。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所述摄像头组件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101,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下方,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和壳体之间,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实现屏下成像。本实施例通过摄像头组件先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且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邻,如距离10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根据摄像头组件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102,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
当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时,获取的第一图像会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一衍射区域。同样的,获取的第二图像也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二衍射区域。
103,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由于显示装置内具有复杂的像素结构,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会产生严重的衍射干扰,从而无法采集满意的图像。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像。其中,可以将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第一图像中的第一衍射区域,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104,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由于显示装置内具有复杂的像素结构,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会产生严重的衍射干扰,从而无法采集满意的图像。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像。其中,可以将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第二图像中的第二衍射区域,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衍射区域的大小、衍射干扰程度,以及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清晰度来确定合成步骤。当第一区域的衍射区域比第二衍射区域面积更小、衍射干扰程度更小,或者第一图像的清晰度大于第二图像,则选择103对应的步骤进行合成。当第一区域的衍射区域比第二衍射区域面积更大、衍射干扰程度更大,或者第一图像的清晰度小于第二图像,则选择104对应的步骤进行合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透光区和主体区,摄像头组件与透光区相对设置。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控制透光区关闭显示,并控制摄像头组件透过透光区采集图像;当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控制透光区和主体区共同显示图像。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摄像头组件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201,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下方,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和壳体之间,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实现屏下成像。本实施例通过摄像头组件先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且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邻,如距离10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根据摄像头组件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202,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
当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时,获取的第一图像会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一衍射区域。同样的,获取的第二图像也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二衍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待处理衍射区域,获取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待处理衍射区域。
根据预设算法去除第一待处理衍射区域中的第一预设干扰数据,得到第一衍射区域;
根据预设算法去除第二待处理衍射区域中的第二预设干扰数据,得到第二衍射区域。
因为衍射干扰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可以先根据预设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去除部分衍射干扰,得到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衍射区域。也可以根据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的对称性进行替换,去除部分衍射干扰。也可以根据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的相似度进行替换去除部分衍射干扰,如根据相似度很高的天花板、地板去除部分衍射干扰。
203,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
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是基于同一个拍摄场景,但是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摄像位置不同,因此,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会不同,需要先在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例如,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都有同一个人物,以该人物的某个部位(如鼻尖)为参考点。即,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以该人物的某个部位(如鼻尖)为参考点。
204,基于参考点,获取对应第一图像的第一坐标系、以及对应第二图像的第二坐标系。
得到参考点后,基于该参考点获取对应第一图像的第一坐标系、以及对应第二图像的第二坐标系。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坐标系以该参考点为坐标原点,第二坐标系同样以该参考点为坐标原点。
205,获取第二坐标系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
得到第二坐标系后,基于第二坐标系,获取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二坐标系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第二坐标系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包括:
获取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第二坐标系的第二坐标集合;
根据第一图像对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一干扰等级;
根据第二图像对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二干扰等级;
得到第二坐标集合中第二干扰等级小于第一干扰等级的多个目标坐标点,并根据多个目标坐标点得到目标坐标集合。
可以根据第一图像对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一干扰等级,根据第二图像对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二干扰等级。具体的,可以识别第一图像中第一衍射区域各个位置的衍射干扰程度,如逆光源位置的衍射干扰最严重,然后各个位置的衍射干扰与逆光源的距离成反比。如此,可以对应逆光源位置划分读个干扰等级,如以逆光源为中心,第一衍射区域的边缘与中心的距离等距离划分为四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干扰等级。同理,第二图像对应第一衍射区域的位置同样划分为四个干扰等级。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不在衍射区域的像素点的干扰等级最低,低于所有的干扰等级。
然后将第二坐标集合中每个坐标点的第一干扰等级和第二干扰等级比较,即第二坐标集合中的坐标点对应第一图像的第一干扰等级与对应第二图像的第二干扰等级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干扰等级小于第一干扰等级的坐标点为多个目标坐标点,多个目标坐标点形成目标坐标集合。从而可以防止用干扰等级高的图像替换干扰等级低的图像,即防止用干扰严重的图像替换干扰轻的图像。确保用干扰更小的图像替换干扰更严重的图像,提高图像质量。
206,在第二图像中,获取目标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二子图像数据。
207,在第一图像中,将第二子图像数据替换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由于显示装置内具有复杂的像素结构,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会产生严重的衍射干扰,从而无法采集满意的图像。在第一图像中,将目标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二子图像数据替换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从而得到目标图像,因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对应的采集图像位置不同,两个图像的衍射区域也不同,用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第二图像的第二子图像数据替换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可以改善第一图像中的衍射干扰,得到的目标图像质量更好。
208,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具体的可以采用类似203-207对应的步骤。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摄像头组件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包括:
301,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下方,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和壳体之间,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实现屏下成像。本实施例通过摄像头组件先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且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邻,如距离10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根据摄像头组件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302,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
当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时,获取的第一图像会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一衍射区域。同样的,获取的第二图像也因该逆光源形成衍射干扰,从而形成第二衍射区域。
303,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得到处理图像。
其中,可以将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第一图像中的第一衍射区域,从而得到处理图像。
304,当处理图像中还包括衍射干扰时,识别出处理图像中的主体对象。
当处理图像中还包括衍射干扰时,可以先识别出处理图像中的主体对象。例如,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处理图像,如识别出处理图像的主体对象为桌子、花瓶、人物等。
305,根据主体对象对衍射干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然后根据主体对象对处理图像的衍射干扰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目标图像。例如,当识别出主体对象为花瓶,对应花瓶的图像上还有衍射干扰,可以识别花瓶是否对称,利用对称远离将对称的部分替换衍射干扰的区域。还例如,当识别出主体对象为人物,对应人物的图像上还有衍射干扰,可以识别衍射干扰的位置,若衍射干扰在额头、脸上等位置,可以用相邻位置的图像替换衍射干扰的区域。
306,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具体的可以采用类似303-305对应的步骤。
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140、摄像头组件160和处理器180。
显示装置140用于显示内容。例如,显示装置140可以显示图像、视频、应用程序、操作界面等。
摄像头组件160透过显示装置140采集图像,摄像头组件160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显示装置140和摄像头组件160均与处理器180电性连接,处理器180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因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以及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摄像头组件160设置在显示装置140下方,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160设置在显示装置140和壳体之间,摄像头组件160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采集图像,实现屏下成像。本实施例通过摄像头组件160先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且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邻,如距离10毫米、15毫米或20毫米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根据摄像头组件160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显示装置140内具有复杂的像素结构,透过显示装置140采集图像会产生严重的衍射干扰,从而无法采集满意的图像。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像。其中,可以将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第一图像中的第一衍射区域,从而得到目标图像。也可以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得到目标图像。其中,可以将第一图像中与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替换第二图像中的第二衍射区域,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以根据第一衍射区域和第二衍射区域的大小、衍射干扰程度,以及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清晰度来确定合成步骤。当第一区域的衍射区域比第二衍射区域面积更小、衍射干扰程度更小,或者第一图像的清晰度大于第二图像,处理器180根据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中与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当第一区域的衍射区域比第二衍射区域面积更大、衍射干扰程度更大,或者第一图像的清晰度小于第二图像,处理器180根据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第一图像中与第二岩社区与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60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162和第二摄像头模组164,第一摄像头模组162和第二摄像头模组164相邻设置,第一摄像头模组162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第二摄像头模组164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
摄像头组件160包括两个摄像头模组,两个摄像头模组可以同时分别获取一个图像,即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摄像头模组162获取第一图像,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摄像头模组164获取第二图像。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从而导致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区别较小,不利于后期合成目标图像。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为10毫米、15毫米、20毫米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模组162和第二摄像头模组164中至少一个的位置可调。当拍摄图像的距离不同时,可以调整两个摄像头模组之间的距离。拍摄图像距离越远,两个摄像头模组之间的距离也越大。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160包括摄像头模组166和驱动机构168,驱动机构168驱动摄像头模组16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摄像头模组166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分时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可以通过一个摄像头模组166来实现两个位置分别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具体的,驱动机构168可以驱动摄像头模组166先在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然后驱动摄像头模组166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68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导轨,通过导轨可以稳定快速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毫米、15毫米、20毫米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可调。当拍摄图像的距离不同时,可以调整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拍摄图像距离越远,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也越大。例如,第一位置固定,第二位置可以设置在导轨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距离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40包括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透光区132的面积小于主体区134的面积,透光区132的透光率大于主体区134的透光率。摄像头组件与透光区相对设置。
透光区132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主体区134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显示装置140的透光区132,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显示装置140的主体区134。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444和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配合驱动,使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透光区13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主体区13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需要透过透光区132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透光区132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主体区134显示图像,通过关闭显示的透光区132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透光区132内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小于主体区134内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
具体的,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对应透光区132,第二部分对应主体区134。第一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二部分的面积,第一部分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的透光率。摄像头组件可以透过显示装置140第一部分采集图像。
对应的,摄像头组件可以透过显示装置140对应第一部分的区域获取光信号,对应第一部分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大于对应第二部分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具体的,对应第一部分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更小,即小于对应第二部分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第一部分对应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更小,与薄膜晶体管248一一对应的不透光的有机发光体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提高了第一部分对应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有机发光体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部分的有机发光体的分布密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孔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孔的间距,像素定义层的透光率大于有机发光体的透光率,第一部分的有机发光层的占比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的透光率。另外,每一个有机发光体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是不透光的,第一部分的有机发光体的分布密度更小,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位于像素定义层的端部。具体的,第一部分可以位于像素定义层的顶端或底端或侧边,如像素定义层为矩形,第二部分为具有一个缺口的矩形,第一部分设置在该缺口内,该缺口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的顶边或底边或侧边。当然,第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像素定义层的中间,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部分具有一个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的通孔,第一部分设置在该通孔内。
请结合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220、阳极金属层240、像素定义层250、公共电极层260、光提取材料层270和第二衬底基板280。像素定义层250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显示装置还包括有机发光层252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有机发光体设置在一个像素孔内。阳极金属层240、公共电极层260配合驱动有机发光层252,以使有机发光层252显示各种图像。
其中,第一衬底基板220和第二衬底基板280均可以为无色透明的基板,具体可以采用玻璃、树脂等材料,第一衬底基板220和第二衬底基板280还可以为柔性基板,并且显示装置整体为柔性显示装置。
其中,阳极金属层240包括第一阳极金属层242、平坦化层244和第二阳极金属层246。第一阳极金属层242设置在平坦化层244和像素定义层250之间,第二阳极金属层246设置在平坦化层244和第一衬底基板2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薄膜230,所述薄膜230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220和阳极金属层240之间。薄膜230可以采用SiNx或SiO2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遮光块272,遮光块272可以为黑色或深色的材料,遮光块272可以用来遮挡进入显示装置240并照射至薄膜晶体管248的环境光。遮光块272对应薄膜晶体管248设置,遮光块272可以设置在有机发光层252和第二衬底基板280之间,每一个遮光块272至少部分与一个薄膜晶体管248相对设置。例如,薄膜晶体管248在第一衬底基板220上的投影可以位于遮光块272在第一衬底基板220的投影内。如此,可以防止环境光进入显示装置后被薄膜晶体管248反射、折射等,从而导致杂光干扰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主要在像素定义层250不同。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可以共用同一块第一衬底基板220、第二衬底基板280等。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4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第一显示面板1422设置有缺口110,缺口110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显示面板1422为正常显示的显示面板142。第二显示面板1424设置在缺口110内,第二显示面板1424为显示装置140的透光区,第一显示面板1422为显示装置140的主体区。摄像头组件可以获取透过第二显示面板1424采集图像。
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为两个独立的显示面板,先分别制造好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然后再将第二显示面板1424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缺口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422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二显示面板1424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驱动模块1444和第二驱动模块1442配合驱动,使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第二显示面板142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需要透过第二显示面板1424需要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通过关闭显示的第二显示面板1424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其中,第二显示面板1424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类似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40和摄像头组件160均与处理器180电性连接。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处理器180控制第二显示面板1424关闭显示,并控制摄像头组件160透过第二显示面板1424采集图像;当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处理器180控制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共同显示图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组件和显示装置,所述摄像头组件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所述第一衍射区域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衍射区域的位置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图像中与所述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包括:
在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确定相同的参考点;
基于所述参考点,获取对应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坐标系、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坐标系;
获取第二坐标系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
在所述第二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坐标集合对应的第二子图像数据;
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将所述第二子图像数据替换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二坐标系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目标坐标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所述第二坐标系的第二坐标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对所述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一干扰等级;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对所述第二坐标集合内每个坐标点设置第二干扰等级;
得到所述第二坐标集合中第二干扰等级小于第一干扰等级的多个目标坐标点,并根据所述多个目标坐标点得到目标坐标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得到处理图像
当所述处理图像中还包括衍射干扰时,识别出所述处理图像中的主体对象;
根据所述主体对象对所述衍射干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待处理衍射区域,获取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待处理衍射区域
根据预设算法去除所述第一待处理衍射区域中的第一预设干扰数据,得到第一衍射区域;
根据所述预设算法去除所述第二待处理衍射区域中的第二预设干扰数据,得到第二衍射区域。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
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获取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所述摄像头组件基于第一位置获取第一图像,并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第二位置获取第二图像,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处理器,所述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组件均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一衍射区域,和所述第二图像中因所述拍摄场景存在逆光源而形成的第二衍射区域,所述第一衍射区域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衍射区域的位置不同;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中与所述第一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或者,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的全部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图像中与所述第二衍射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图像数据合成目标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和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基于所述第一位置获取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基于所述第二位置获取所述第二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摄像头模组在同一拍摄场景下分时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透光区和主体区,所述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主体区的面积,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区的透光率,所述摄像头组件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内薄膜晶体管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主体区内薄膜晶体管的分布密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为所述主体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为所述透光区。
CN201910105330.XA 2019-02-01 2019-02-01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526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5330.XA CN111526278B (zh) 2019-02-01 2019-02-01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5330.XA CN111526278B (zh) 2019-02-01 2019-02-01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278A CN111526278A (zh) 2020-08-11
CN111526278B true CN111526278B (zh) 2021-08-24

Family

ID=7190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5330.XA Active CN111526278B (zh) 2019-02-01 2019-02-01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6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447B (zh) * 2020-08-25 2021-1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968516A (zh) * 2020-08-28 2020-11-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58439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运动物体的图像合成方法
CN113451534B (zh) * 2021-07-20 2023-06-0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14257724B (zh) * 2021-11-08 2023-11-21 厦门聚视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背板飞拍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6405759A (zh) * 2021-12-22 2023-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终端、摄像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9285A1 (en) * 2008-09-25 2010-12-09 Alcatel-Lucent Usa Inc. Technique For Maintaining Eye Contact In A Videoconference Using A Display Device
JP2012243929A (ja) * 2011-05-19 2012-12-10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多結晶シリコン薄膜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9843736B2 (en) * 2016-02-26 2017-12-12 Essential Products, Inc. Image capture with a camera integrated display
CN109074495A (zh) * 2017-01-04 2018-12-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用于屏上指纹感测的屏下光学传感器模块的光学感测性能
CN109154961A (zh) * 2018-02-26 2019-01-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利用透镜-针孔模块和其他光学设计的光学成像的lcd屏上光学指纹感测
CN109143607B (zh) * 2018-09-17 2020-09-18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补偿显示屏、屏下光学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9120858B (zh) * 2018-10-30 2021-01-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18588B (zh) * 2018-10-31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图像获取装置、结构光组件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278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627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318028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82949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67729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107195B1 (en) Motion blur and depth of field for immersive content production systems
JP6219017B2 (ja) 光検出機能を備えるole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70084231A1 (en) Imaging system management for camera mounted behind transparent display
WO2022001453A1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US20150083917A1 (en) Infrared light director for gesture or scene sensing fsc display
US20140285520A1 (en)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KR10196166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295695B2 (en) Terminal scree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terminal
CN110648622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83363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736814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289419A1 (en) An apparatus for spatial audio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50189256A1 (en) Autostereoscopic multi-layer display and control approaches
CN110163150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显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52190A1 (zh) 电子设备
CN112749613A (zh) 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336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01350A1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KR101507458B1 (ko) 대화식 디스플레이
US9811160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2011154A (zh) 目標物資訊的預載顯示方法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