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6043A -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6043A
CN111526043A CN202010285279.8A CN202010285279A CN111526043A CN 111526043 A CN111526043 A CN 111526043A CN 202010285279 A CN202010285279 A CN 202010285279A CN 111526043 A CN111526043 A CN 111526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edded
embedded device
debugging
maintenance
soft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52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6043B (zh
Inventor
袁兵
朱群
傅兆柯
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52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6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6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6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6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46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 H04L41/0266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using meta-data, objects or commands for format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g. using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8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emulation, e.g. Tel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其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接收通信指令;连接远程目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上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一方面嵌入式设备应用方便,无需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因此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再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远程维护。

Description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嵌入式设备,特别是涉及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万物互联的时代的来临,未来世界将是一个由无数传感器+无数网络节点连接的物联网时代。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能够独立进行运作的器件。其软件内容只包括软件运行环境及其操作系统。硬件内容包括信号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相比于一般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而言。嵌入式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它不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因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容量介质,例如,大部分采用的存储介质有E-PROM、EEPROM等,软件部分以API编程接口作为开发平台的核心。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环境等灵活裁剪软硬件模块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就绝大多数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而言,用户打开电源即可直接享用其功能,无需二次开发或仅需少量配置操作。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场合大多对可靠性、实时性有较高要求,这就决定了服务于特定应用的专用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主流模式,它并不强调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这种专用性通常也导致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紧密集成的最终系统,因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并使之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嵌入式系统的最基本支撑技术,大致上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系统结构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技术、资源受限系统的高可靠软件开发技术、系统形式化规范与验证技术、通信技术、低功耗技术、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分析、信号处理和控制优化技术等,它们围绕计算机基本原理,集成进特定的专用设备就形成了一个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针对的应用场景如此之多,并带来差异性极大的设计指标要求,例如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等,以至于现实上很难有一套方案满足所有的系统要求,因此根据需求的不同,灵活裁剪软硬件、组建符合要求的最终系统是嵌入式技术发展的必然技术路线。
嵌入式设备,亦可称为嵌入式网络设备,是实现嵌入式系统的最基本支撑,但其具体实现相较于传统硬件差异较大,一个极其简单场景:深圳A公司的嵌入式网络设备买给湖南客户B,B客户使用产品后发现有异常反馈给A公司,经公司A初步分析后发现需要详细信息才能诊断问题。传统的方案有两种:1、和B客户沟通,搭建研发侦测环境跟踪分析;2、A公司派人去湖南B出差。方案1:对客户依赖高,效率低、时间成本高;方案2、经济和时间成本都高。如何简单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想嵌入式网络设备是一台电脑,这时候只需要加对方QQ,然后QQ远程一下看下电脑软件的运行日志,就可以简单高效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嵌入式设备的QQ远程工具如何设计,是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传统的远程服务器软件对嵌入式设备开发环境不适用。以qq、向日葵、teamView为例:可以支持不同局域网之前的远程工作,但嵌入式设备硬件资源条件明显受限,不可能普及使用这一类方法;而系统自带ssh和telnet虽然对硬件资源条件低,但都要求设备具有公网资源,明显也不适用于设备情况;物联网环境下的嵌入式设备,可根据现有网络环境,设计一个符合现有场景的高效、简单远程登录方式。但是这种远程登录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必须依赖于嵌入式设备的组网环境;2、远程登录后的获取信息不包含其他进程调试信息;但这些局限不影响对远程登录嵌入式设备分析定位设备问题。
因此,嵌入式网络设备在现实中运维是一个极大痛点,因客户具有全球性,所以人力运维的方案是企业无法承担的方式。但企业的品牌效应决定了公司必须做好产品运维工作,这时候就需要从软件设计的角度为产品做好状态监控及异常处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运维方式是:嵌入式设备链接生成公司的运维后台,软件主动上报嵌入式设备各种状态及异常信息,这种运维方案的优点平台直观;缺点是依赖软件实现,而且软件本身也是问题的根源,从而带入了新的干扰因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
接收通信指令;
连接远程目标;
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
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
上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一方面嵌入式设备应用方便,无需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因此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再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远程维护。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通信指令之前,所述维护方法还包括:开放接收许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放接收许可包括:近端物理开放接收许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目标包括运维软件、服务器及模拟端口中的至少一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调试口接收调试指令且根据所述调试指令给予反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调试口实现文件句柄重定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调试口作为系统进程的默认输入、输出、错误输出的句柄目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连接远程目标。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出现问题时主动连接远程目标。
一种嵌入式设备,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
一种嵌入式系统,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实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接收通信指令;连接远程目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上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一方面嵌入式设备应用方便,无需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因此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再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远程维护。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以下实施例的部分步骤或全部步骤;即,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以下的部分技术特征或全部技术特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嵌入式设备接收通信指令;所述嵌入式设备连接远程目标;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即各步骤的实施主体为所述嵌入式设备,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如未作明确说明,相关步骤的实施主体亦为所述嵌入式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不仅适用于一个嵌入式设备,而且适用于大量的、分散的嵌入式设备,远程目标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是一个或者多个,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的嵌入式设备维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接收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通过远程连接方式或者非接触连接方式接收通信指令;各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指令为用户通过现场物理接触操作或远程终端控制等对所述嵌入式设备所发送的指令,用于使所述嵌入式设备启动后续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应用终端的通信指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嵌入式设备分别接收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嵌入式设备分别接收相同的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嵌入式设备分别接收相异的通信指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预设应用终端的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指令具有所述远程目标的连接地址。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所述嵌入式设备控制的安全性,避免数据外泄,另一方面有利于所述嵌入式设备在后续步骤直接连接到远程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指令包括所述嵌入式设备的唯一序列号(Serial Number),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远程目标例如运维软件、服务器或模拟端口等可以根据所述唯一序列号确定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嵌入式设备亦可根据所述唯一序列号识别所述通信指令的有效性,避免错认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指令还包括管理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理信息为管理人员密码,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通信指令之后,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进行权限认证,且在权限认证通过时执行后续步骤。这样的设计,只有当密码验证通过时,才会连接远程目标执行后续步骤,从而增强了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或运行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自身或通过移动终端发送需求信息,之后再接收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自身或通过移动终端向远程目标发送需求信息。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用户发现问题,通过移动终端或者所述嵌入式设备自身向厂家服务器或者其他支援服务体系发送需求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应用终端的通信指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预设应用终端的通信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指令具有所述远程目标的连接地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用户可以灵活地控制发送通信指令到所述嵌入式设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嵌入式设备中预设置所述应用终端,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出厂或者安装到用户指定位置时,预设置所述应用终端,所述应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手机、平板或电脑等智能设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接收调整指令,调整所述应用终端;即,用户或其管理人员可调整所述应用终端;以便于在用户人员变动或者终端变化时修改所述应用终端。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通信指令之前,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开放接收许可。即,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开放接收许可;接收通信指令;连接远程目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不做赘述。开放接收许可,即可以接收通信指令,亦即可以执行后续步骤,否则就不许可接收,亦即拒绝接收许可。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所述嵌入式设备避免远程攻击,即只有所述嵌入式设备完成开放接收许可或者处于开放接收许可的状态下,才能接收通信指令,才可以做后续的远程调试及维护工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维护结束之后,或者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之后,或者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之后,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关闭接收许可。此时所述嵌入式设备回复正常工作状态,不再接受远程控制,亦不再发送调试信息,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安全性能,避免远程黑客攻击造成数据泄露。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放接收许可包括:近端物理开放接收许可。这样的设计,只有近距离物理接触才能开放接收许可,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只有合法用户才可能近距离物理接触所述嵌入式设备,从而增强了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的安全性能,避免遭受远程攻击,这也是本申请的一个重要申请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连接远程目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目标包括运维软件、服务器及模拟端口中的至少一项。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目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同一嵌入式设备可以仅连接一个所述远程目标,或者,同一嵌入式设备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所述远程目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目标为运维软件、服务器或模拟端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目标包括运维软件、服务器及模拟端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动连接远程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出现问题时主动连接远程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通信指令中,所述通信指令具有生命周期,且在所述生命周期中,连接远程目标具体为:在出现问题时主动连接远程目标。所述生命周期亦即有效期。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在一个通信指令的有效期内,可以使所述嵌入式设备在发生问题时主动自动连接远程目标,以实现一个项目周期或者维护周期的自动维护。这样的设计,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可以直接连接远程目标例如运维软件、服务器或模拟端口,避免产生中间干扰因素,越是简化的调试环境,就越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现实运维中,解决问题的效率严重决定客户的使用感受及下一次采购,越快解决问题,就能越好地提升客户满意度,节约双方沟通成本,亦节约维护人员的时间,无需到现场即可快速解决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值得指出的是,所述嵌入式设备连接远程目标是本申请各实施例的重要申请点,不需要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远程接入所述嵌入式设备,发送调试指令到所述嵌入式设备,从所述嵌入式设备获取调试结果,因为这样会带来新的干扰因素,采用所述嵌入式设备连接远程目标就能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无需额外增加嵌入式设备结构或其功能,使得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配合后续实施例的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及其他步骤,就能实现自动化的远程维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调试口实现文件句柄重定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实现文件句柄重定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调试口作为系统进程的默认输入、输出、错误输出的句柄目标。这样的设计,远程目标就直接获得调试结果或者运行结果,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数据,例如调试数据或者运行数据,直接输出到运维软件、服务器或模拟端口,或者直接从运维软件、服务器或模拟端口输入,从而避免了新增干扰因素造成的影响,简化了调试结果,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进一步地,值得重点指出的是,传统方式是维护人员远程连接嵌入式设备,为嵌入式设备增加接口等干扰因素,在嵌入式设备中进行调试,从嵌入式设备中获取反馈信息;二本申请是嵌入式设备主动以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直接将软件层的调试信息灌到调试口,且呈现给维护人员,因此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包括步骤: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采用所述调试口接收调试指令且根据所述调试指令给予反馈。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为通过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远程目标接收或呈现软件层的调试信息。这样的设计,无需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真正实现了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就可以完成调试及远程维护,而且没有引入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因此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且无需采用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远程控制嵌入式设备,因此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接收通信指令;连接远程目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自动测试的结果且根据所述自动测试的结果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包括步骤:接收通信指令;连接远程目标;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接收所述自动测试的结果且根据所述自动测试的结果进行调整。这样的设计,通过远程目标的灵活设计,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远程运维,极大地提升了维护效率,有利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亦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非常适合规模化推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嵌入式设备,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即,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维护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具有采用或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的各步骤的相应硬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使用时或在维护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维护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嵌入式系统,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系统中的各所述嵌入式设备具有采用或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的各步骤的相应硬件结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嵌入式设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嵌入式设备处于相同或相异局域网中。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维护大量嵌入式设备,一方面嵌入式设备应用方便,无需在嵌入式设备处依赖软件实现,因此不依赖传统理念的软件设计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嵌入式设备结构功能固定,调试结果简单且不关联任何新的干扰因素,克服了传统理念的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再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现场人力运维,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远程维护。
在具体应用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嵌入式设备,包括设备1、设备2至设备n,处在同一局域网中(或者也可以不在同一局域网中),分别通过物联网直接地连接到公网中的B公司运维软件,处在同一局域网中(或者也可以不在同一局域网中)的用户应用端1、用户应用端2至用户应用端n,亦分别通过物联网直接地连接到公网中的服务器,还可以与公网中的B公司运维软件连接,采用B公司运维软件作为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到B公司运维软件,各个嵌入式设备采用所述调试口接收调试指令且根据所述调试指令给予反馈,还可以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这样,嵌入式设备远程登录的优点就体现了:功能固定、结果简单不关联任何业务逻辑bug在里面。设备生产商B公司可以通过用户应用端平台,下发通信指令让设备N主动链接到B公司的运维软件上。B公司的运维软件可以采用远程方式充当设备本身的调试口,查看设备软件层所有调试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远程调试口分析设备异常、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采用运维软件实现文件句柄重定向;例如系统进程的默认输入、输出、错误输出是三个默认的句柄都是设备调试口,而这些默认的句柄可通过重定向到其他文件描述符上。在网络编程方面,将上诉的输入、输出、错误输出句柄重定向到一个网络句柄上,就可以把进程上所有调试口信息,通过网络发给远端进行自动分析了,例如通过网络发给远端的工程师进行分析了,配合相应的运维软件,还可以实现全自动分析。远端工程师可以在远端指定各种测试指令。这样的设计,打破传统远程登录工具只能访问公网或只能在同一局域网的限制;实现了轻量级的嵌入式设备,打破PC端软件的笨重形象,实现简单;不依赖于软件设计正确与否,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快速分析且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接收通信指令;
连接远程目标;
采用远程目标作为调试口;
采用所述调试口传输软件层的调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应用终端的通信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指令具有所述远程目标的连接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目标包括运维软件、服务器及模拟端口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所述调试口接收调试指令且根据所述调试指令给予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调试口实现文件句柄重定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调试口作为系统进程的默认输入、输出、错误输出的句柄目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连接远程目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调试信息接收控制指令且进行自动测试。
10.一种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
11.一种嵌入式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维护方法实现。
CN202010285279.8A 2020-04-13 2020-04-13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Active CN111526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5279.8A CN111526043B (zh) 2020-04-13 2020-04-13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5279.8A CN111526043B (zh) 2020-04-13 2020-04-13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043A true CN111526043A (zh) 2020-08-11
CN111526043B CN111526043B (zh) 2023-06-30

Family

ID=71904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5279.8A Active CN111526043B (zh) 2020-04-13 2020-04-13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60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880A (zh) * 2007-09-17 2008-02-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内嵌调试器的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
US20150195175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Safe Frontier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mote support for an embedded system
CN108363667A (zh) * 2018-02-27 2018-08-0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信息抓取设备
CN108845561A (zh) * 2018-06-01 2018-11-20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故障诊断方法、远程故障诊断设备和系统
CN109286654A (zh) * 2018-08-01 2019-01-29 深圳市德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串口的远程设备调试系统及方法
CN110830326A (zh) * 2019-11-08 2020-02-2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雅安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机房网络设备远程调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880A (zh) * 2007-09-17 2008-02-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内嵌调试器的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
US20150195175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Safe Frontier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mote support for an embedded system
CN108363667A (zh) * 2018-02-27 2018-08-0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信息抓取设备
CN108845561A (zh) * 2018-06-01 2018-11-20 深圳市先河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故障诊断方法、远程故障诊断设备和系统
CN109286654A (zh) * 2018-08-01 2019-01-29 深圳市德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串口的远程设备调试系统及方法
CN110830326A (zh) * 2019-11-08 2020-02-21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雅安供电公司 一种便携式机房网络设备远程调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利华 等 *
杨光等: "远程维护控制系统串口通信协议研究", 《电子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6043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597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mart network interface card
CN108156240B (zh) 一种工业适配器接入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11648B (zh) 一种环境隔离方法及设备
US11461206B2 (en) Cloud simulation and validation system
CN104168339A (zh) 防止域名劫持的方法及设备
CN102497427A (zh) 实现可再生能源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76346B (zh) Ccmts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0119350A (zh) 软件开发工具包测试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344075A (zh) 配置方法、测试方法、配置服务器及服务节点设备
CN107634871B (zh) 一种连通性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66547A (zh) 终端远程访问控制方法
CN107181606B (zh) 用于控制网络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00939A (zh) 测试环境访问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583663B (zh) 一种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自动化网络性能测试方法
CN113985743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726328A (zh) 用于对第一设备进行远程访问的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15705190A (zh) 依赖程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dhil et al. A survey o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sting
CN110166322B (zh) 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检测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163336B (zh) 优化无线网络稳定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11526043A (zh) 嵌入式设备、嵌入式系统及其维护方法
CN113612659B (zh) 设备连网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1152B (zh) 一种跨平台的远程登录防护系统的自动化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2752365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装置
CN111600769A (zh) 站点检测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0 2701, 2702 and 2703, building 1, Huide building,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room 507-508, building 7, Guorun Electric Appliance Factory,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OSHIJIE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