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5990A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5990A
CN111525990A CN202010274822.4A CN202010274822A CN111525990A CN 111525990 A CN111525990 A CN 111525990A CN 202010274822 A CN202010274822 A CN 202010274822A CN 111525990 A CN111525990 A CN 111525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unit
downlink channel
feedback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48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5990B (zh
Inventor
林亚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48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5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5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5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5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能够避免重复传输反馈应答信息,可以提升PUCCH的效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2月14日、申请号为201880048306.0(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8/076896)、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在接收到一个下行信道(例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之后,则可以针对该一个下行信道发送反馈应答信息。
在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如何传输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能够避免重复传输反馈应答信息,可以提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的高层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或其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包括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包括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或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或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个资源单元的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应答信息能够承载在多个时间单元时,在其中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发送的反馈信息中针对该资源单元设置占位信息,可以避免重复传输反馈应答信息,从而可以提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资源单元与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时间单元的映射关系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简称为“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为“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简称为“WiMAX”)通信系统或未来的5G系统(也可以称为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等。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0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0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例如UE)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0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可选地,终端设备120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以下至少部分内容。
在210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该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该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该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该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该第二时间单元与该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在220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时间单元或第二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迷你时隙或符号等。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占位信息可以是NACK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反馈应答信息可以是ACK信息或NACK信息,具体可以根据对下行信道的结果而定。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用的资源大小可以是相同的。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或者一个时隙内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可以传输多个下行信道,每个下行信道可以占用至少一个资源单元。其中,该多个下行信道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可以不同。
如果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传输多个下行信道,则该第一反馈信息可以携带多个下行信道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NR系统中支持ACK/NACK复用传输,即多个PDSCH对应的ACK/NACK信息通过一个PUCCH传输。对于ACK/NACK复用传输,进一步地支持两种ACK/NACK信息生成方式:半静态确定ACK/NACK比特数目(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和动态确定ACK/NACK比特数目(dynamic HARQ-ACK codebook)。当配置为半静态确定ACK/NACK比特数目时,终端根据所支持的预配置集合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ACK/NACK比特数量。例如,单载波,单码字传输情况下,预配置集合为{1,2,3,4,5,6,7,8},则ACK/NACK比特数目为8比特。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参数向终端配置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从而终端可以根据该高层参数,确定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
可选地,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该下行信道。
应理解,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下行信道并不代表该资源集合必须传输下行信道,仅表达了资源单元支持下行信道的传输。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资源单元传输下行信道时,一个资源单元内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编码块,或者,一个资源单元内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传输块。
可选地,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前,确定该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
可选地,该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相关的,也即该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资源单元在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的比特数量可以是与每个资源单元能够承载的编码块组或传输块的数量相关。
例如,一个资源单元在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的比特数量可以等于资源单元能够承载的编码块组或传输块的数量。
可选地,在一个资源单元上没有下行信道发送时,该资源单元对应的至少一个比特可以承载占位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该第二资源单元属于该第一目标资源集合,该第二资源单元传输该第二下行信道,该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该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该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该第二反馈信息中与该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该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用的资源大小可以是相同的。
可选地,该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或者一个时隙内的一个或多个符号。
可选地,该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可选地,该第二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相关的,也即该第二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资源单元在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的比特数量可以是与每个资源单元能够承载的编码块组或传输块的数量相关。
例如,一个资源单元在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的比特数量可以等于资源单元能够承载的编码块组或传输块的数量。
可选地,在一个资源单元上没有下行信道发送时,该资源单元对应的至少一个比特可以承载占位信息。
可选地,该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可以传输多个下行信道,每个下行信道可以占用至少一个资源单元。其中,该多个下行信道占用的资源单元的数量可以不同。
可选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和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的资源单元数量可以相等,或者,也可以不相等。
可选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的资源单元的大小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的资源单元的大小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可选地,在5G(NR,new radio)系统中,对于PDSCH支持动态指示反馈应答信息反馈时序(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时序(timing))。即终端确定一个预配置的时序集合,该集合内可以包含8个值,例如,{K10,K11,K12,K13,K14,K15,K16,K17}。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指示在时隙(slot)n中传输PDSCH,同时该DCI内包含3比特的目标信息域用于指示该时序集合中的一个值K1i,则终端在slot n+K1i内发送该PDSCH对应的肯定确认(Acknowledge,ACK)/否定确认(Non-Acknowledge,NACK)信息。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以下将结合图3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3所示,在时隙n+1,n+2,n+4,n+5,n+6,n+8,n+9和n+11分别传输PDSCH1,PDSCH2,PDSCH3,PDSCH4,PDSCH5,PDSCH6,PDSCH7和PDSCH8。
其中,时隙n+8对应于时隙n至时隙n+7,也即时隙n+8上传输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能够用于承载时隙n至时隙n+7上的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以及,时隙n+12对应于时隙n+4至时隙n+11,也即时隙n+12上传输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能够用于承载时隙n+4至时隙n+11的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时隙n+4至时隙n+7而言,其上传输的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既可以承载与时隙n+8上,也可以承载在时隙n+12上。
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反馈时序,例如,PDSCH 1、2、3、4、5的ACK/NACK在时隙n+8中传输,PDSCH 6、7、8的ACK/NACK在时隙n+12中传输。
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时隙n+8中的反馈信息序列为{0,b1,b2,0,b3,b4,b5,0},时隙n+12中的反馈信息序列为{0,0,0,0,b6,b7,0,b8},其中bi是PDSCHi对应的ACK/NACK信息,“0”为占位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单元传输的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信道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反馈应答信息,该至少一个下行信道是通过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传输的,且该至少一个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是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并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则该至少一个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在所述反馈信息中的比特为传输该下行信道的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
并且可选地,在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存在资源单元没有传输下行信道时,则该没有传输下行信道的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
并且可选地,在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存在资源单元传输的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不是该第一时间单元时,则该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也设置为占位信息。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个资源单元的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应答信息能够承载在多个时间单元时,在其中的一个时间单元上发送的反馈信息中针对该资源单元设置占位信息,可以避免重复传输反馈应答信息,可以提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效率。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300包括发送单元310,配置为:
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发送单元310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300还包括接收单元320,配置为: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300可以对应于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该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400包括接收单元410,配置为:
在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400还包括发送单元420,配置为:
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的高层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接收单元410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可选地,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400还包括发送单元420,配置为: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应理解,该网络设备400可以对应于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该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芯片800的一个示意性结构图。图6的系统芯片800包括输入接口801、输出接口802、所述处理器803以及存储器804之间可以通过内部通信连接线路相连,所述处理器803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804中的代码。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803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803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和存储器920。其中,该存储器920可以存储有程序代码,该处理器910可以执行该存储器9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通信设备900可以包括收发器930,处理器910可以控制收发器930对外通信。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器9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相应操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0)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的高层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2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
在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是根据高层参数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发送单元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还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3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
在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占位信息,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传输第一下行信道,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第二时间单元,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还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
向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的高层参数。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内的每个资源单元能够配置为传输所述下行信道。
34.根据权利要求3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包含至少一个载波内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比特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资源单元数量确定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37.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中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承载第二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所述第一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资源单元传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所述第二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一时间单元。
38.根据权利要求3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单元还属于第二目标资源集合,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资源单元,所接收单元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上接收第二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比特设置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的反馈应答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目标资源集合中的每个资源单元在所述第二反馈信息中对应有至少一个比特。
40.根据权利要求3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还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信道对应的反馈时序为所述第二时间单元。
CN202010274822.4A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11525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4822.4A CN111525990B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4822.4A CN111525990B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201880048306.0A CN110945810A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CT/CN2018/076896 WO2019157751A1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306.0A Division CN110945810A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5990A true CN111525990A (zh) 2020-08-11
CN111525990B CN111525990B (zh) 2022-01-14

Family

ID=6761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306.0A Pending CN110945810A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202010274822.4A Active CN111525990B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306.0A Pending CN110945810A (zh) 2018-02-14 2018-02-14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7161B2 (zh)
EP (2) EP4216469A1 (zh)
JP (1) JP7295122B2 (zh)
KR (1) KR102541762B1 (zh)
CN (2) CN110945810A (zh)
AU (1) AU2018409155B2 (zh)
ES (1) ES2946191T3 (zh)
FI (1) FI3751769T3 (zh)
WO (1) WO201915775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80A (zh) * 2007-10-30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答信息跨子帧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4289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ong 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MAPPING USING AN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DCCH)
CN106851744A (zh) * 2015-12-03 201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2617B2 (en) * 2008-06-02 2013-09-24 Apple Inc. Adaptive operational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FDD m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160949B (zh) * 2015-04-01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息的发送及其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7231218B (zh) * 2016-03-25 2021-07-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ack/nack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294660B (zh) * 2016-03-31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ck/nack反馈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80A (zh) * 2007-10-30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答信息跨子帧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42890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Hong 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MAPPING USING AN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DCCH)
CN106851744A (zh) * 2015-12-03 201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UCCH HARQ-ACK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19398》》 *
OPPO: ""Discussion on HARQ-ACK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19993》 *
SAMSUNG: ""HARQ Management and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1 R1-17120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7751A1 (zh) 2019-08-22
KR20200118837A (ko) 2020-10-16
CN111525990B (zh) 2022-01-14
US11057161B2 (en) 2021-07-06
AU2018409155B2 (en) 2023-11-16
AU2018409155A1 (en) 2020-10-01
JP7295122B2 (ja) 2023-06-20
EP4216469A1 (en) 2023-07-26
EP3751769A4 (en) 2021-02-17
EP3751769A1 (en) 2020-12-16
FI3751769T3 (fi) 2023-06-02
EP3751769B1 (en) 2023-04-26
US20200304243A1 (en) 2020-09-24
US20210320758A1 (en) 2021-10-14
ES2946191T3 (es) 2023-07-13
CN110945810A (zh) 2020-03-31
KR102541762B1 (ko) 2023-06-12
JP2021517385A (ja)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2364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EP35121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7488864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1935809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102744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CN113475111A (zh) 反馈信息、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1525990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010734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200332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891817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