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5650A -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5650A
CN111525650A CN202010462291.1A CN202010462291A CN111525650A CN 111525650 A CN111525650 A CN 111525650A CN 202010462291 A CN202010462291 A CN 202010462291A CN 111525650 A CN111525650 A CN 111525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intelligent lock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22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ssmann China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22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5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5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5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6Arrangements using end-cell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57Feeding
    • E05B2047/0058Feeding by batteri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2009/00634Power supply for the lock
    • G07C2009/00642Power supply for the lock by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属于智能锁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二,若否则执行步骤三;步骤二、关闭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的供电,控制第二电池8对智能锁供电,若第一电池1在对第二电池8充电,则关闭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然后结束执行;步骤三、判断第一电池1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锁电池充电时无法开门的技术问题,它可以有效管理智能锁第二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不会使智能锁出现断电情况,在智能锁第一电池充电时可以正常开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智能锁采用电池充电,现有智能锁广泛应用能量密度高的锂电池进行充电。锂电池电量不足时,需要将锂电池从智能锁中取出进行充电,锂电池充电期间智能锁处于无电池供电状态;锂电池充电时间较长;如果此时用户忘记智能锁无电,随手把门关上,那么会导致用户无法开门的状况。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智能锁电池充电时无法开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管理智能锁第二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不会使智能锁出现断电情况,在智能锁第一电池充电时可以正常开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二,若否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二、关闭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的供电,控制第二电池8对智能锁供电,若第一电池1在对第二电池8充电,则关闭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三、判断第一电池1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四,若否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判断第一电池1是否对第二电池8充电,若是则执行步骤七,若否则执行步骤八;
步骤五、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继续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不对第二电池8执行任何操作,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的状态,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七、判断第二电池8是否充满电,若是则结束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并结束执行,若否第一电池1继续对第二电池8充电并结束执行;
步骤八、判断第二电池8电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九,若否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九、控制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进行充电,若第二电池8在对智能锁供电则关闭第二电池8的放电,控制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供电。
所述第一电池1为外置电池并设置为可拆卸电池,所述第二电池8为内置电池设置为不可拆卸电池。智能锁被唤醒后开启判断,当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并关闭智能锁部分功能,保证智能锁基本功能,来保证用户无间隙使用智能锁。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后,每次开关门或者按动把手会唤醒智能锁,语音模块会提醒用户第一电池1电量状态,并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第一电池1。当更换第一电池1后,智能锁被唤醒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处于高电量状态,若判断第二电池8电量低于第三预设值,第一电池1会及时对第二电池8充电,保证第二电池8能时刻准备应对第一电池1的无电或拔出等异常状况。当第一电池1使用一段时间后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处于低电量状态,这时第二电池8已经被充满电,此时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状态,智能锁由第一电池1供电。所述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仅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命名方式,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数量不限。通过对智能锁充电过程管理,不会使智能锁出现断电情况,在智能锁充电时可以正常开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1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供电,所述第二电池8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供电。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5、第一电池1、第二电池8、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充电模块6和放电模块4,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与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负极与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电量检测元件另一端分别与充电模块6一端和放电模块4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5通过放电使能管脚9和充电使能管脚10分别控制放电模块4和充电模块6。
可选地,所述智能锁包括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所述基本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5、指纹模块、电机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辅助功能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猫眼模块和背光灯模块,所述主控模块5与指纹模块、密码输入模块、电机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猫眼模块、语音模块和背光灯模块均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猫眼模块电连接,所述背光灯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指纹模块和密码输入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与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与基本功能模块电连接,所述锁体外壁设有供插装第一电池1的槽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池1正极与控制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分别与主控模块5、其他功能模块3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所述二极管D1阳极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第二电容C2的1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阻R1一端、其他功能模块3、主控模块5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2端与主控模块5、第一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4另一端与其他功能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第一电容C1另一端和第二电池8负极均接地。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为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模块为步进电机。
可选地,所述密码输入模块包括触摸屏和RC控制电路,所述RC控制电路与主控模块5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指纹模块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摄像头和人脸算法模块。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双电池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管理智能锁充电过程,不会使智能锁出现断电情况,在智能锁充电时可以正常开门。
(2)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路的设置,不仅可以检测第一电池1的拔出状态,还可以使第一电池1拔出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的间隙时间内不断电,保证智能锁的使用。
(3)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无电,第二电池2切入供电后只给智能锁的基本功能模块供电,节省点电能,保证智能锁基本功能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供电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双电池管理逻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双电池管理电路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第一电池;2、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3、其他功能模块;4、放电模块;5、主控模块;6、充电模块;7、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8、第二电池;9、放电使能管脚;10、充电使能管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二,若否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二、关闭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的供电,控制第二电池8对智能锁供电,若第一电池1在对第二电池8充电,则关闭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三、判断第一电池1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四,若否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判断第一电池1是否对第二电池8充电,若是则执行步骤七,若否则执行步骤八;
步骤五、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继续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不对第二电池8执行任何操作,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的状态,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七、判断第二电池8是否充满电,若是则结束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并结束执行,若否第一电池1继续对第二电池8充电并结束执行;
步骤八、判断第二电池8电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九,若否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九、控制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进行充电,若第二电池8在对智能锁供电则关闭第二电池8的放电,控制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供电。
智能锁常态处于休眠状态,休眠状态中智能锁的所有功能模块处于低功耗状态。当智能锁被外部中断信号触发,会被唤醒。外部中断信号包括触摸智能锁按键产生的中断,包括触摸智能锁指纹模块产生的中断,包括按压智能锁把手产生的中断,包括门内触摸开关门按键产生的中断等。智能锁被唤醒后,如果有密码或者指纹等验证通过,会打开智能锁。打开智能锁一段时间后,如果不对智能锁操作,智能锁会再次进入休眠。如果智能锁被唤醒后对智能锁无任何操作,一段时间后智能锁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智能锁被外部中断信号触发后主控模块5会开始执行判断,管理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的充电和放电。
所述第一电池1为外置电池并设置为可拆卸电池,所述第二电池8为内置电池设置为不可拆卸电池。智能锁被唤醒后开启判断,当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并关闭智能锁部分功能,保证智能锁基本功能,来保证用户无间隙使用智能锁。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后,每次开关门或者按动把手会唤醒智能锁,语音模块会提醒用户第一电池1电量状态,并提醒用户及时更换第一电池1。当更换第一电池1后,智能锁被唤醒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处于高电量状态,若判断第二电池8电量低于第三预设值,第一电池1会及时对第二电池8充电,保证第二电池8能时刻准备应对第一电池1的无电或拔出等异常状况。当第一电池1使用一段时间后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处于低电量状态,这时第二电池8已经被充满电,此时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状态,智能锁由第一电池1供电。所述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仅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命名方式,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数量不限。通过对智能锁充电过程管理,不会使智能锁出现断电情况,在智能锁充电时可以正常开门。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与实施例1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第一电池1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供电,所述第二电池8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供电。
所述基本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5、指纹模块、电机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辅助功能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人脸模块、猫眼模块和背光灯模块。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置于门内的智能锁中,室内温度较高,使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处于温暖环境中保持较好的容量特性。第一电池1为大电池为几千毫安时。第一电池1给智能锁全部功能模块供电,包括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第二电池8为几百毫安时,只给基本功能模块供电。在第一电池1无电量后,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并关闭智能锁的辅助功能模块,保证智能锁基本功能,来保证智能锁不断电。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系统,与实施例1或2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5、第一电池1、第二电池8、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充电模块6和放电模块4,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与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负极与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电量检测元件另一端分别与充电模块6一端和放电模块4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5通过放电使能管脚9和充电使能管脚10分别控制放电模块4和充电模块6。
第二电池8通过放电模块4给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供电,通过充电模块6给自身充电。主控模块5通过控制充电使能管脚10和放电使能管脚9,来控制第二电池8的充电模块6和放电模块4的通断,以控制第二电池8的充电和放电。所述主控模块为单片机,单片机通过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和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会检测到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的电量。单片机内有焊接好的逻辑电路,当单片机检测到第一电池1电量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单片机通过充电使能管脚10控制充电模块6关闭,通过放电使能管脚9控制放电模块4接通,使第二电池8放电,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供电,同时主控模块5会控制语音模块播报第一电池1电量并提醒用户更换第一电池1。当单片机检测到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同时检测到第二电池8电量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单片机通过充电使能管脚10控制充电模块6接通,通过放电使能管脚9控制放电模块4关闭,使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进行充电,第一电池1为智能锁提供电能。当单片机检测到第二电池8电量满电时,单片机通过充电使能管脚10控制充电模块6关闭。当单片机检测到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单片机不会执行任何操作,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的状态,这时第一电池1为智能锁提供电能。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3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智能锁包括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所述基本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5、指纹模块、电机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辅助功能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人脸模块、猫眼模块和背光灯模块,所述主控模块5与指纹模块、密码输入模块、电机模块、人脸模块、猫眼模块、语音模块和背光灯模块均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猫眼模块电连接,所述背光灯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指纹模块和密码输入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与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与基本功能模块电连接,所述锁体外壁设有供插装第一电池1的槽口。
第一电池1为整个智能锁所有功能模块提供电能,第二电池8在第一电池1无电或拔出状态时为智能锁的基本功能模块提供电能,保证智能锁的使用。主控模块5控制识别密码输入模块、指纹模块或人脸模块接收的密码、指纹或人脸图像的正确性,如果主控模块5识别到密码输入模块、指纹模块或人脸模块接收的密码、指纹或人脸图像是正确的,就会控制电机模块进行动作开锁。当智能锁接收到中断信号触发,智能锁的主控模块5会被唤醒,主控模块5会对第一电池1和第二电池8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进行管理。当第一电池1无电时,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主控模块5会控制关闭智能锁的辅助功能模块,保留智能锁的基本功能模块,以降低智能锁的电量消耗,保证智能锁的基本功能。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时,主控模块5会控制语音模块播报第一电池1电量并且提醒用户更换第一电池1。猫眼模块可以实时监控门口的情况,并且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手机软件连接,将监控视频传递到手机软件,用户可以实时查看门口的监控视频,保证安全。当用户触摸智能锁时,主控模块5会控制背光灯模块发光,背光灯模块为人脸识别模块、指纹模块和密码输入模块的液晶显示屏提供光源,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4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第一电池1正极与控制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分别与主控模块5、其他功能模块3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所述二极管D1阳极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第二电容C2的1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阻R1一端、其他功能模块3、主控模块5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2端与主控模块5、第一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4另一端与其他功能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第一电容C1另一端和第二电池8负极均接地。
所述其他功能模块3表示除主控模块5以外的其他功能模块3,第一电池1通过二极管,给所有智能锁功能模块供电。所述控制电路为第一电池1拔出状态检测电路。当第一电池1在位的时候,第二电容C2的1端电压等于第一电池1电压,第二电容C2的2端电压因为第一电阻R1的上拉作用也是第一电池1电压。当第一电池1拔出的时候,第二电容C2的1端电压立即降低,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第二电容C2的2端电压也会同步立即降低。因为第一电容C1储能电容的存在,整个回路电压不会立刻降低,第一电容C1通过R1给第二电容C2充电,最终第二电容C2的2端电压会升高。这样第二电容C2的2端电压大于第二电容C2的1端电压,形成一个低电平的中断信号给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接收到低电平中断信号判断第一电池1被拔出,会控制放电使能管脚9使放电模块4接通,第二电池8放电。第一电容C1是储能电容,作用是在第一电池1拔出第二电池8还未接入的时候,给智能锁提供电能,并且使C2的2端电压升高,产生一个低电平信号触发主控模块5,以使主控模块5检测到第一电池1的拔出状态,这段时间一般在10ms以内。第一电池1的电量检测元件和第二电池8的电量检测元件,用于检测两个电池的电量,一般采用电池电压测量的方式进行检测,将电量信息反馈给主控模块5进行处理。通过控制电路的设置,不仅可以检测第一电池1的拔出状态,还可以使第一电池1拔出第二电池8切入供电的间隙时间内不断电,保证智能锁的使用。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5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控制电路为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控制芯片设有控制集成电路,控制芯片可以检测第一电池1是否在位,如果检测到第一电池1被拔出,控制芯片会向主控模块5发送拔出信号,主控模块5接收到拔出信号控制第二电池8放电。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6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电机模块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主控模块5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步进电机驱动智能锁开锁部件进行开锁,达到准确开锁的目的。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7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密码输入模块包括触摸屏和RC控制电路,所述RC控制电路与主控模块5电连接。密码输入模块利用RC(Resistor Capacitance circuit)控制电路的电容电压变化以感应触摸动作,进行密码识别。RC控制电路与触摸屏相连,当人手接近触摸屏时,会和触摸屏下面的电极片形成电容,通过检测电容量的变化感应触摸动作。主控模块5将通过触摸屏和RC控制电路输入的密码与单片机中保存的正确密码做比对,如果密码比对成功,主控模块5将会对电机模块发出开锁指令,电机模块控制锁体开锁;如果密码比对不成功,主控模块5不会向电机模块发出开锁指令。利用密码输入方式进行开锁,简单安全可靠。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8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指纹模块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指纹采集模块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采集指纹。光经棱镜射出至指纹处,在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不同,由此光学器件收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图片信息,完成指纹的采集。指纹识别模块分析指纹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指纹,对其进行提取特征,分离出具体的特征点来代替不同的指纹纹路,然后用采集的指纹特征与指纹识别模块的数据库中保存的指纹特征进行一一比对,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指纹,如果指纹比对成功,指纹识别模块向主控模块5发出开锁信号,主控模块5接收信号,并控制电机主控模块5进行开锁;如果指纹比对不成功,指纹模块不会向主控模块5发出信号。利用指纹输入方式进行开锁,简单、安全、可靠。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与实施例1-9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相比,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摄像头和人脸算法模块。摄像头对人脸进行图像采集,人脸识别模块利用人脸算法模块中内置的人脸轮廓识别算法对图像进行识别。首先,人脸轮廓识别算法将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灰度化;其次,通过分析图像的明暗将其转换成一个简单的轮廓表达形式,通过该轮廓表达形式生成一定数量的测量值;最终,将这些测量值与数据库中保存的测量值做比对,如果测量值比对相似,人脸识别模块向主控模块5发出开锁信号,主控模块5接收信号,并控制电机模块进行开锁;如果如果测量值比对差距大,人脸识别模块不会向主控模块5发出信号。利用人脸识别进行开锁,简单安全可靠。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二,若否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二、关闭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的供电,控制第二电池8对智能锁供电,若第一电池1在对第二电池8充电,则关闭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三、判断第一电池1的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四,若否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判断第一电池1是否对第二电池8充电,若是则执行步骤七,若否则执行步骤八;
步骤五、判断第一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继续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不对第二电池8执行任何操作,第二电池8处于不充电不放电的状态,然后结束执行;
步骤七、判断第二电池8是否充满电,若是则结束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的充电并结束执行,若否第一电池1继续对第二电池8充电并结束执行;
步骤八、判断第二电池8电量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九,若否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九、控制第一电池1对第二电池8进行充电,若第二电池8在对智能锁供电则关闭第二电池8的放电,控制第一电池1对智能锁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供电,所述第二电池8为智能锁基本功能模块供电。
3.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系统,包含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5、第一电池1、第二电池8、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充电模块6和放电模块4,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与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负极与第二电池电量检测元件7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电量检测元件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电量检测元件另一端分别与充电模块6一端和放电模块4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5通过放电使能管脚9和充电使能管脚10分别控制放电模块4和充电模块6。
4.一种智能锁,包含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包括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所述基本功能模块包括主控模块5、指纹模块、电机模块、密码输入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辅助功能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猫眼模块和背光灯模块,所述主控模块5与指纹模块、密码输入模块、电机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猫眼模块、语音模块和背光灯模块均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猫眼模块电连接,所述背光灯模块与人脸识别模块、指纹模块和密码输入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与基本功能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8与基本功能模块电连接,所述锁体外壁设有供插装第一电池1的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1正极与控制电路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另一端分别与主控模块5、其他功能模块3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阻R1,所述二极管D1阳极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第二电容C2的1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一电阻R1一端、其他功能模块3、主控模块5和充电模块6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2端与主控模块5、第一电阻R1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4另一端与其他功能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1负极、第一电容C1另一端和第二电池8负极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电池1正极和主控模块5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模块为步进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输入模块包括触摸屏和RC控制电路,所述RC控制电路与主控模块5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块包括指纹采集模块、指纹识别模,所述指纹采集模块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摄像头和人脸算法模块。
CN202010462291.1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1525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2291.1A CN111525650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2291.1A CN111525650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5650A true CN111525650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08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2291.1A Pending CN111525650A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56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969A (zh) * 2020-11-27 2021-01-05 山东艾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用电源的控制系统
CN116963244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南京中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oRa模块的休眠模式数据收发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969A (zh) * 2020-11-27 2021-01-05 山东艾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锁用电源的控制系统
CN116963244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南京中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oRa模块的休眠模式数据收发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3162U (zh) 一种智能人脸识别系统
CN111525650A (zh) 一种智能锁电池管理方法
CN208088998U (zh)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
CN109147116A (zh) 智能锁及控制智能锁开启的方法
CN111383391A (zh) 一种充电桩人脸识别智能装置
CN115149634A (zh) 一种智能门供电控制系统、方法及智能门
CN106934898A (zh) 一种监狱智能门禁安防系统
CN202431068U (zh) 一种基于人脸和掌纹识别的智能门锁
CN207198851U (zh) 基于树莓派的智能身份认证系统
CN212162860U (zh) 一种智能锁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09460826U (zh) 智能门锁控制装置
CN110528965A (zh) 门锁、门锁的设定方法及智能云控制方法
CN111049248A (zh) 一种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6748837U (zh) 一种用于人脸识别的综合门禁控制系统
CN212009656U (zh) 一种抗干扰智能锁
CN105938647A (zh) 一种光伏移动端lifi防盗报警装置
CN115498731A (zh) 一种bms状态切换系统
CN212027456U (zh) 一种智能锁
CN112787389A (zh) 一种智能门锁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CN212802879U (zh) 一种基于外部充电的智能锁应急供电系统
CN111653007A (zh) 一种智能锁抗干扰方法
CN110556897A (zh) 智能门锁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门锁
CN209000093U (zh) 一种免布线门禁系统
CN217847210U (zh) 一种新型充电堆
CN213482965U (zh) 一种公租房智能锁的输入电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