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5646A -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5646A
CN111525646A CN202010368159.4A CN202010368159A CN111525646A CN 111525646 A CN111525646 A CN 111525646A CN 202010368159 A CN202010368159 A CN 202010368159A CN 111525646 A CN111525646 A CN 111525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ing circuit
circuit
voltag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8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志
李肇光
黄健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Shenzhen Transsio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81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56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5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5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6Initial charg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1/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 H02H11/0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inverted polarity or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for obtaining correct connection
    • H02H11/00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inverted polarity or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for obtaining correct connection using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as protecting element in one of the supply l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reverse polarity correcting or pro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第一充电电路的一端用于与保护电路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模块连接。第二充电电路与第一充电电路并联,且第二充电电路的阻抗小于第一充电电路的阻抗;保护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和阻断反向电流;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和保护电路另一端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充电电流,电池模块的电压以及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或者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电路,能够在充电电流较大时切换到阻抗较小的电路,以减少阻抗产生的发热功率,提升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具体涉及了一种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移动终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并且随着诸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之类的新技术加入移动终端,这些情况对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人们一方面致力于提高便携电池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提高电池的充电功率。
目前的充电方式主要为开关充电。图1是现有技术的开关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电电路使用4个场效应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Q2、Q3和电感组成一个降压式变换电路(BUCK电路),控制电池端电压电流。Q1用于输入电流采样以及阻断电池电压反向泄漏。Q4在充电时导通,检测进入电池的电流,充电完成后关闭。
然而,图2是现有技术的开关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在2A以上充电电流时,电流增加,由于发热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发热功率比总功率增长更快,因此在2A以上充电电流时,随着电流增加,充电效率却出现了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上述方案中随着电流增加,充电效率却出现了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并联,且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阻抗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阻抗;所述保护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电源适配器之间,且,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并联后的电路串联,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和阻断反向电流;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充电电流、所述电池的电压以及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或者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开关,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用于预充电、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
其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负载开关电路,开关导通时,由电源适配器通过负载开关对所述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反向阻断场效应管,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用于: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一端电位大于第二端电位时,检测流经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的电流;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二端电位大于第一端时,阻断电路;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一端为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的一端,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二端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连接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个4输入或非门电路和一个2输入与门电路,其中,所述4输入或非门电路分别用于:超过预定时间后关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并将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复位成默认充电状态;以及输入过流保护;以及恒压充电通路;以及电池电压过压保护。所述4输入或非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2输入与门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2输入与门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控制寄存器连接,所述控制寄存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使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候,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第二充电电路关闭;所述电池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关闭;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阻抗大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阻抗。
进一步地,使用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为所述第一充电电路。
进一步地,使用负载开关电路为所述第二充电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电路输入电压为0时,关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防止电池电能泄漏。
其中,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采用第一充电电路充电,包括:若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若所述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其中,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电池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保持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关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所述预设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电池电压大于第四预设电压、电池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和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时,关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采用第二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充电,包括:若充电过程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关闭所述第二充电电流停止充电;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进入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出现过流或者欠流;所述电池出现过压;所述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出现过压或者欠压。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以及电池模块,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候,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进入电池的充电电流以及所述电池的电量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流,所述电池的电压以及所述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或者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综上,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所述充电电路与电池和电源适配器连接形成充电环路,其中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反向阻断场效应管和控制电路,其中第二充电电路阻抗小于第一充电电路阻抗,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一端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适配器一端连接,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分别与电池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连接,用于根据电池电压、电流、电量中至少一个信息选择使用第一充电电路或第二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电池的电流电压信息切换不同的充电电路,利用阻抗较低的电路相同电流时效率较高的特性,结合现有技术中的适用范围广但阻抗较高的电路,通过并联两者并根据电池电流电压信息切换充电电路,利用两者的优点达到降低发热功率以提高充电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充电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充电开关电路的充电效率与电池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一实例的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的充电方式主要有线性充电和开关充电两种方式。其中,开关充电效率能达到88%-94%,一般用于充电电流在1A-2A的场景。然而,如果要提升开关充电的充电功率,无论是通过增大电流还是增大电压的方式来增大充电功率,充电效率都会明显下降;并且充电电流在2A以上时,电路发热较大,影响电路输出更大的电流。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阻抗较低的电路在相同电流下发热功率较小效率较高的特性,结合现有技术中的适用范围较广但在电流较高时转换效率低的开关充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通过并联两者并根据电池电流电压信息切换充电电路,利用两者的优点达到降低发热功率以提高充电效率的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涉及的名词作简单介绍:
反向阻断场效应管(Reverse Blocking MOSFET),用于阻断反向电流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又称MOS管),当驱动电压达到开启电压,MOS管开通,当驱动电压低于下限电压,MOS管关闭。
降压式变换电路(BUCK电路),基本特征为DC-DC转换电路的降压电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10,充电电路10用于向连接的电池进行充电。一般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也可以作为外接的充电电路,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包括:第一充电电路110、第二充电电路120、保护电路140和控制电路130;
其中,第一充电电路110的一端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模块连接;第二充电电路120与第一充电电路110并联,且第二充电电路120的阻抗较小;控制电路130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连接,控制电路130用于根据充电电流,电池模块的电压以及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10或者第二充电电路120的开关,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保护电路140在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电源适配器之间,保护电路140与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并联后的电路串联。保护电路140能够阻断反向电流和检测输入电流,在电池电压大于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的连接处电压形成反向电流时,保护电路140进行反向阻断,防止电池电压泄漏;还可以检测输入电流,用以辅助控制电路130实现输入限流功能和输入过流保护功能,并且保护电路140串联了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的并联电路,使用任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时反保护电路140都能起到反向阻断、输入过流保护和输入限流的作用,不必在两个充电电路都设置一个保护电路了,降低了部分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控制电路130能够根据当前充电电流、电池模块电压和电池电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判断,判断后选择合适的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第一充电电路110阻抗大于第二充电电路120阻抗,所以在电流较大时选择第二充电电路120对电池进行充电,能够减少充电电路中阻抗的发热功率,进而提高充电电路的充电效率。举例分析说明如下:
假设:第一充电电路电阻假设为0.1Ω,第二充电电路120电阻为0.02Ω,保护电路阻抗为0.03Ω,电流4A,电池电压为5v,当用第一充电电路110进行充电,此时压降为0.1Ω*4A=0.4v,则此时的充电效率为5/(5+0.4)=92.6%;当使用第二充电电路120进行充电,此时压降为(0.02Ω+0.03Ω)*4A=0.2v,则此时的充电效率为4/(4+0.2)=95.2%,使用第二充电电路120的情况下充电效率高出不少,并且这些高出的充电效率是通过减少电阻发热功率得到的,还减少了电路的散热压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充电电路10中的第一充电电路110的第一端与电源适配器连接,通常可以是与电源适配器正极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10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通常可以是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一充电电路110的第三端与控制电路130第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电路120的第一端与电源适配器连接,通常可以是与电源适配器正极连接;第二充电电路120的第二端与电池连接,通常可以是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二充电电路120的第三端与控制电路130第二端连接。
其中,第二充电电路120阻抗小于第一充电电路110阻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的阻抗不必固定,都可以通过变阻器之类的元件改变电阻,满足比较关系即可。
控制电路130第三端与电源适配器连接,通常可以是与电源适配器正极连接,控制电路130用于电池信息的获取以及根据电池信息对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进行开关控制,其中电池信息可以是电池当前电压信息,或者当前输入电池的电流,或者当前电池的电量,当前电池的电量可以是具体值也可以是比例值。
举例说明,控制电路130根据获取的电池电压对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开关控制如下表(1为开,0为关):
Figure BDA0002477243350000071
或者控制电路130以电池电流值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的开关:
Figure BDA0002477243350000072
类似的,如控制电路130以获取的电池电量信息控制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的开关,并且,控制电路130还可以综合电池电压、电池电流和电池电量对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进行控制。这些阶段性的开关控制从原理上而言都是基于电流大小切换,最终效果都是选择适合当前充电电流的充电电路进行充电。
具体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充电电路110为BUCK电路,BUCK电路的特点在于对于电源适配器要求低,只要电源适配器能够输出满足要求的固定电压就能工作,并且直流电和交流电都可通过,具有预充电、恒压充电、恒流充电的功能。
具体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充电电路120为负载开关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用于电源适配器输出直流的情况下的电池充电。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并联充电芯片来达到减少总电阻提高充电效率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通过给效率较低的BUCK电路并联一个阻抗较低的负载开关电路,通过控制电路进行选择,并联一个低成本的负载开关电路相比并联充电芯片相比成本又更为低,易于大规模生产。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130可以集成在第一充电电路110中,用以节省元件和空间。
具体地,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14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保护电路140包括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利用其本身通正向电压,阻断逆向电压的性质,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第一端为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的一端,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第二端为用于与第一充电电路110和第二充电电路120连接的一端,当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第一端电位大于第二端电位时,此时为正向电流,此时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阻抗较小,电路导通,由于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导通后有等效电阻,检测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的压降即可换算出流过的电流值;当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第二端电位大于第一端电位时,此时则为反向电流,由于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性质,其反向阻抗极大,导致电路被阻断。取电池负极电位为零,根据附图5所示,则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第二端电位值为电池电压值,第一端电位值为电源适配器电压值,因此反向阻断场效应管1401通过阻断电路防止了电池电压泄漏到电源适配器,在电源适配器电压小于电池电压或者电源适配器未接入时对电路实现了保护。
在图3所示的充电电路的基础上,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中保护电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130包括一个4输入或非门电路和一个2输入与门电路,4输入或非门的输出是2输入与门的输入,2输入与门的另一个输入是控制第二充电电路120使能的寄存器1301,寄存器1301可以由外部处理器控制,默认为低电位,即第二充电电路130默认为开路状态。其中4个输入或非门的4个输入电路分别是:
看门狗(Watch Dog,WDG)电路1302,当超过预定时间,该电路会置1,输出的电信号作为4输入或非门的输入,用来关闭第二充电电路120,并把第一充电电路110复位成默认充电状态,电路具体状态还可以由外置处理器控制。
输入过流保护电路1303,当输入电流大于设定的保护门限后,该电路置1,输出的电信息经过去抖元件1304的去抖后作为4输入或非门的输入,用来关闭第二充电电路。
恒压充电电路1305,当电池电压等于预设电压值时,电路置1,输出的电信号经过去抖元件1304去抖后作为4输入或非门的输入,关闭第二充电电路120。
电池电压过压保护电路1306,当电池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电路置1,输出的电信号经过去抖元件1304去抖后作为4输入或非门的输入,关闭第二充电电路。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实例四的电路图,如图8所示,该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控制电路和反向阻断场效应管。其中Q1为反向阻断场效应管,Q2、Q3、Q4、Q5、Q6为场效应管(MOS管),Vbus为电源适配器输入电压,GND为接地极。Q1、Q2、Q3、Q4和MOS驱动电路以及控制电路集成于开关充电芯片中,PMID为该芯片电源中间管脚(Power Middle Pin),SW为该芯片开关管脚(Switch Pin),SYS为该芯片系统输出管脚(Output Pin for System),LSEN为该芯片负载开关管脚(Load Switch Enable Pin),BAT为连接电池的输出管脚。
其中,Q1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用于:1、输入没有电压时控制电路会自动关闭Q1,防止电池通过Q2或Q6的体二极管泄漏;2、可以侦测流过Q1的电流,实现输入电流的控制,以及过流、欠流保护。
其中,第一充电电路包括Q2、Q3、Q4和L,Q2、Q3和L即组成现有技术中的BUCK变换器,BUCK变换器对电源适配器要求低,只需电源适配器输出满足要求的固定电压就能工作。
其中,第二充电电路为包括Q5、Q6和R的负载开关,控制电路通过LSEN输出信号为高时Q5打开,第二充电电路形成通路。第二充电电路在工作时电流只流过Q1和Q5两个MOS管,电路等效阻抗较小,则线路的压降较小,发热功率较小,第二充电电路充电时的充电效率较高。
控制电路通过MOS驱动电路控制Q1、Q2、Q3和Q4,即控制了第一充电电路;并通过LSEN输出的信号控制Q5开关,进而控制第二充电电路的开关。
如图8所示的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可通过以下步骤对充电电路进行切换。
步骤1:控制电路检测到电池电压;
步骤2:控制电路根据电池电压判断当前应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还是第二充电电路充电;
步骤3:如果判断得到应该使用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确定当前充电电路是哪个电路;
步骤4:如果当前充电电路是第二充电电路,则控制电路通过LSEN输出电压变为低压,并达到使Q5关闭的电压数值,触发Q5关闭;
步骤5:控制电路通过MOS驱动电路输出电压触发Q2、Q3和Q4打开,第一充电电路形成通路,第一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电子设备包含有充电电路,该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获取该电子设备的电池电压,获取其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第二充电电路关闭。当电池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第二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第一充电电路关闭。其中第一充电电路阻抗大于第二充电电路阻抗。
举例以说明,设:第一预设电压为3.6v,电池当前电压V0,V0小于3.6v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V0大于等于3.6v时,使用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优选地,可以使用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为第一充电电路,参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的核心是一个BUCK转换器,对电源适配器的要求低,但是电子元件较多,阻抗较高,转换效率低。
优选地,可以使用负载开关电路为第二充电电路,负载开关电路较为简单,通常可以简化为负载和开关组成的电路,阻抗较低。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电路输入电压为0时,关闭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防止电池电能泄漏。
进一步地,若电池的当前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则控制采用第一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若电池的当前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采用第一充电电路为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先进行恒流充电防止电流过大损害电池,再进行恒压充电防止电池充电过量。
举例以说明,设:第一预设电压为3.6v,第二预设电压为3v,当前电压V0,则过程为:先获取当前电压V0,如果V0小于3v,控制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流充电,如果V0增加后大于3v小于3.6v,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直至充电完成,防止一不小心电池电压超过本身的设定安全电压,对电池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若电池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使用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保持第二充电电路关闭;其中,第三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举例以说明,设第三预设电压为3.8v,电池电压V0大于3.8v时,由第二充电电路进行充电切换至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
进一步地,若电池电压大于第四预设电压、电池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和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时,关闭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第四预设电压设为4v,通常为电池的安全电压,预设电量定为3800mah,通常为电池容量,预设电流设为0.02A,则随着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的升高,当电池电压大于4v或者电池电量达到3800mah或电流低于0.02A时,关闭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即意味着电池充电完成。
进一步地,如果充电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则控制关闭第二充电电路和第一充电电路:1、进入电池的充电电流出现过流或者欠流;2、充电电路输出电压过压;3、电源适配器输入电压出现过压或欠压。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1、电源适配器、充电电路和电池连通;
S2、如果充电器不支持直充充电,即充电器透过导通的反向阻断场效应管和导通的负载开关,直接给电池充电,则直接由第一充电电路分别进行预充电、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直接到S7步骤;
S3、如果充电器支持直充充电,则判断当前电池电压V是否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不大于V1则由第一充电电路进行预充电,第二充电电路保持开路,电池电压上升到大于V1;
S4、如果电池电压V大于V1,则再判断电池电压V是否大于V2,V2大于V1,V不大于V2则由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流充电,第二充电电路保持开路,直到电池电压V上升到大于V2;
S5、如果电池电压V大于V2,则判断电池电压V是否大于等于V3,V3大于V2,V小于V3则由控制电路使第二充电电路状态为通路,使第一充电电路状态为开路,充电器通过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充电,直到电池电压大于等于V3;
S6、如果电池电压大于等于V3,则第一充电电路置为通路,第二充电电路置为开路,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S7、判断输入电池的电流是否小于预设的截止电流,输入电池的电流不小于预设截止电流则返回S6;
S8、输入电池的电流小于预设的截止电流则关闭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
从而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方法,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电路,根据当前的电池电压信息或者电流信息或者电量信息使用不同的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以使充电电流为小电流时使用功能较为广泛的第一充电电路,在充电电流为大电流时使用阻抗较小的第二充电电路,减少了因阻抗而产生的发热功率,进而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充电效率。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充电装置20包括:获取模块210,用于在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候,获取电池的电压,进入电池的充电电流以及电池的电量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模块220,用于根据充电电流,电池的电压以及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或者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30包括充电电路330,充电电路33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充电电路。具体地,电子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充电电路330、电池340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350,电子设备30连接相应的充电器即可使用充电电路330对电池340进行充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端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电电路、第二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保护电路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并联,且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阻抗小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阻抗;
所述保护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电源适配器之间,且,所述保护电路与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并联后的电路串联,用于检测充电电流和阻断反向电流;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充电电流、电池模块的电压以及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开关,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为降压式变换BUCK电路,用于预充电、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为负载开关电路,开关导通时,由电源适配器通过负载开关对所述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反向阻断场效应管,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一端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并联电路,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一端电位大于第二端电位时,检测流经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的电流;
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二端电位大于第一端电位时,阻断电路;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一端为用于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的一端,所述反向阻断场效应管第二端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连接的另一端。
6.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充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第二充电电路关闭;
所述电池电压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使用所述第二充电电路进行充电,保持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阻抗大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采用第一充电电路充电,包括:
若所述电池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流充电;
若所述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
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池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使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进行恒压充电,保持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关闭;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所述预设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电池电压大于第四预设电压、电池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和充电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中的至少一个满足时,关闭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采用第二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充电,包括:
若充电过程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关闭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充电;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进入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出现过流或者欠流;
所述充电电路输出电压过压;
所述电源适配器输入的电压出现过压或者欠压。
1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以及电池模块,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电源适配器进行充电时候,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进入电池的充电电流以及所述电池的电量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电流,所述电池的电压以及所述电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使用第一充电电路或者第二充电电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CN202010368159.4A 2020-04-30 2020-04-30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525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159.4A CN111525646A (zh) 2020-04-30 2020-04-30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159.4A CN111525646A (zh) 2020-04-30 2020-04-30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5646A true CN111525646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8159.4A Pending CN111525646A (zh) 2020-04-30 2020-04-30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56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192A (zh) * 2022-09-28 2022-11-01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912578A (zh) * 2023-01-04 2023-04-04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系统、便携电子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192A (zh) * 2022-09-28 2022-11-01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276192B (zh) * 2022-09-28 2023-01-10 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5912578A (zh) * 2023-01-04 2023-04-04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系统、便携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6865390A (zh) * 2023-01-04 2023-10-10 深圳市思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便携电子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5074B (zh) 一种电池、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CN104022542B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以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TWI246215B (en) Battery pack and a battery charging/discharging circuit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1997147B (zh) 二次电池
CN104143850A (zh)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104158255A (zh) 充放电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的移动电源
CN101814725A (zh) 二次电池
CN103560550B (zh) 一种可同时给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及充电装置
CN105075061A (zh) 太阳能电池用供电器和太阳能电池系统
CN205811586U (zh) 一种电池的充放电路和移动电源
CN111525646A (zh)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277012A (zh) 充电电路、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5372686A (zh) 充电芯片的检流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8259030A (zh) 一种自动根据输入选择功率路径的开关装置
CN112398186B (zh) 充电电路、充电芯片、终端和电路控制方法
CN201222649Y (zh) 一种可充电池的过放电保护电路
CN110892603A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和无人机
CN115276192A (zh) 一种电流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4252775B (zh) 电流检测芯片、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05529690A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装置、电池组以及电池保护方法
CN210536309U (zh) 车辆蓄电池及车辆
CN111049203A (zh) 充放电管理电路和可充电电子设备
CN215772585U (zh) 一种充电电路
CN112311030B (zh) 电池保护系统、电池包以及电池包的保护方法
CN107171375A (zh) 充电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