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9837B -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9837B
CN111519837B CN202010382217.9A CN202010382217A CN111519837B CN 111519837 B CN111519837 B CN 111519837B CN 202010382217 A CN202010382217 A CN 202010382217A CN 111519837 B CN111519837 B CN 111519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ottom plate
block
guide cylinder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822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9837A (zh
Inventor
宋忠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Qingda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Qingda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Qingda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Qingda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822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9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9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4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maller components rigidly or movably connected together, e.g. interlocking, hingedly connected of particular shape, e.g. not rectangular of variable shape or size, e.g. flexible or telescopic pa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E04C2/5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serving for locating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立侧边模块:将一底板垂直与地面固定,在底板上开设若干贯通其厚度方向的通孔,在通孔内固定导滑筒,并使得导滑筒的至少一端伸出底板10‑15cm;S2、砌筑侧边:堵塞导滑筒伸出底板的端头,贴合导滑筒伸出的底板的侧面砌筑砌块,砌筑厚度与通孔伸出底板的长度一致,抹匀墙面后去除堵塞物,并贴覆金属板;S3、设立导温模块;S4、设立另一侧边模块以及砌筑。本发明通过侧边模块、砌块、金属板以及导温模块的依次施工设置,简单、快捷地提供了一种功能性墙体,能够调节室内外温差,特别适宜作为室内隔墙,减少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背景技术
对于室内外温度的调节,多通过一些制冷制热设备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这是在居住阶段的主动调节,依靠制冷制热设备的能源消耗。另外一些则是在施工阶段,通过对墙体材料的选择,改善墙体的保温隔热功能,依靠墙体整体材料选择,成本较高。
目前有将两者结合的技术,例如CN105297946A 室内热平衡调节式外墙,其方案为:两个镂空结构的外壁,及填充在两外壁夹持形成的填充区域内的两层填充板,两层所述填充板平行于所述外墙叠放在所述填充区域,两所述填充板分别为内层填充板和外层填充板,两层所述填充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条相间设置的热桥,所述热桥贯穿所述填充板厚度方向设置,两所述填充板能够相对交错移动,交错移动能够使得两填充板上的热桥一一位置对应的接触在一起。该方案是通过热桥的连接来连通两室间的温度,从而进行调节,但其填充板整体移动必然带来移动不便,碰撞力大,震动大,声音响等问题,同时热桥表面积有限,与外部热传导速率有限。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立侧边模块:
将一底板垂直与地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开设若干贯通其厚度方向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固定导滑筒,并使得所述导滑筒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底板10-15cm;
S2、砌筑侧边:
堵塞所述导滑筒伸出所述底板的端头,贴合所述导滑筒伸出的所述底板的侧面砌筑砌块,砌筑厚度与所述导滑筒伸出所述底板的长度一致,抹匀墙面后去除堵塞物,并贴覆金属板;
S3、设立导温模块:
在所述导滑筒内滑动设置第一导温块,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侧面设置第二导温块,在所述第二导温块与所述第一导温块之间连接弹性片,并使得所述第二导温块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导温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温块抵触;
S4、设立另一侧边模块以及砌筑:
在所述第二导温块的另一侧边按照步骤S1和步骤S2对称施工。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3中设置连接杆固定所述第二导温块,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弹性件与屋顶或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依次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砌块和所述金属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包括两侧边模块以及夹持在两所述侧边模块之间的导温模块,两所述侧边模块以所述导温模块为轴对称设置;
所述侧边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和金属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滑筒,所述导滑筒的一端抵触所述金属板;
所述导温模块包括第一导温块和第二导温块,所述第一导温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滑筒内,所述第二导温块设置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温块与所述第一导温块之间连接有弹性片,所述第二导温块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导温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温块抵触。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温块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导温块,所述第二导温块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梳齿状,所述第二导温块移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层层交错抵触。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温块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弹性件与屋顶或所述底板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伸出所述侧边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对应于所述拉动件的位置设置有引导筒,所述引导筒贯穿所述侧边模块,所述拉动件由所述引导筒的内部穿过。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拉动件为拉绳,所述拉绳连接有滑轮。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设置有挂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拉绳移动能够与所述挂钩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滑筒和所述第一导温块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导滑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温块和所述第二导温块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温块和所述第二导温块采用铝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通孔呈矩阵排布于所述底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侧边模块、砌块、金属板以及导温模块的依次施工设置,简单、快捷地提供了一种功能性墙体,能够调节室内外温差,特别适宜作为室内隔墙,减少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
(2)本发明通过第二导温块移动使得第一导温块的两端分别与金属板、第二导温块接触,从而实现室内外温度调节,采用部分移动方式,重量小,从而使得所需移动力量小,移动方便省力,同时震动小,噪音小,适合居家环境,并且通过金属板扩大与室内空间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通过弹性片使得第一导温块能够复位,从而断开与金属板的接触,实现良好的循环使用。
(3)本发明通过第一导温块与第二导温块均设置梳齿状相配合的连接部,从而增大两者之间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同时,提高两者接触的稳定性,保证持续稳定的热传导。
(4)本发明通过连接杆以及拉动件带动第二导温块移动,拉动件伸出侧边模块从而方便手动操作实现室内外温度调节,进一步,通过多个挂钩与拉绳相配合,实现对连接杆移动到位后的固定,稳定第二导温块与第一导温块的接触,以及确保两者的接触面积不会变化,从而稳定热传导路径,以及热传导效率。
(5)本发明通过弹性件为连接杆提供自动复位能力,并且减缓上下移动所带来的冲击力,提供一定缓冲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侧边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导温块与侧边模块连接后的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导温模块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导温块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导温块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100-侧边模块,110-底板,111-通孔,112-导滑筒,113-导滑部件,120-金属板,130-引导筒,
200-导温模块,210-第一导温块,211-第一连接部,220-第二导温块,221-第二连接部,230-弹性片,240-连接杆,241-弹性件,242-拉动件,243-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采用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如图1和图2所示,该墙体包括两侧边模块100以及夹持在两侧边模块100之间的导温模块200,两侧边模块100以导温模块200为轴对称设置,从而通过导温模块200对室内外温度进行调节,特别适宜作为室内隔墙,减少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
如图3所示,侧边模块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110以及金属板120。如图4所示,底板110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1,通孔111内设置有导滑筒112,导滑筒112的一端抵触金属板120,用以为第一导温块210提供滑动限位,导滑筒112的另一端可以与底板110齐平。底板110和金属板120之间可以填充其他建筑材料,以提高墙体性能,例如砌块,优选采用环保轻质混凝土砌块,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建筑材料进行填充,例如玻璃纤维棉、矿渣棉、聚酯纤维棉、岩棉、蜂窝板条等,以增强墙体的隔音、隔热、保温、阻燃性能。底板1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墙体面板结构,例如水泥纤维加压板和/或玻镁板、防火胶合板、硅酸钙板、石膏板、彩钢板、铝塑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醋泡沫板、橡塑板、聚乙烯板、酚醛泡沫板、玻璃棉板、珍珠岩保温板、软木纤维板、定向刨花板的层叠压制。金属板120能够扩大与室内空间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并且整体覆盖金属板120,能够提高墙面整体度,增强美观。
如图2所示,导温模块200包括第一导温块210和第二导温块220。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导温块210滑动设置于导滑筒112内。优选地,第一导温块210的长度不小于导滑筒112的长度,以使得第一导温块210的两端能够较好地分别接触金属板120和第二导温块220。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导温块220设置于底板110背离金属板120的一侧,即两底板110之间第二导温块220与第一导温块210之间连接有弹性片230,以使得第一导温块210能够复位,从而断开与金属板120的接触,实现良好的循环使用。该弹性片230可以采用弧形弹簧片。第二导温块220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第一导温块210的两端分别与金属板120、第二导温块220抵触,从而实现室内外温度调节,采用部分移动方式,重量小,从而使得所需移动力量小,移动方便省力,同时震动小,噪音小,适合居家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导温块210包括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1为梳齿状,从而使得其形成若干层片结构,增大其表面积,提高导热效率。第一连接部211朝向第二导温块220,以与第二导温块220接触。如图8所示,第二导温块220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1为梳齿状,从而使得其形成若干层片结构,增大其表面积,提高导热效率。第二导温块220移动能够使得第二连接部22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11层层交错抵触,从而增大两者之间接触面积,提高导热效率,同时,提高两者接触的稳定性,保证持续稳定的热传导。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温块220能够移动到与第二导温块220完全接触,当然,也可以部分接触,从而调整导热效率。此时,第一导温块210的长度大于导滑筒112的长度,也即第一连接部211始终伸出导滑筒112,以实现与第二连接部221的全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温块210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导温块220的第二连接部221均为上下贯通的梳齿状。当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左右贯通的梳齿状、倾斜贯通的梳齿状,此时,需要适应性调整弹性片230的位置,以使得第二导温块220向第一导温块210移动时,第一导温块210同时向金属板120移动。本实施例中该设置使得第二导温块220上下移动(相较于水平地面)从而与第一导温块210接触,方便与其他部件配合实现良好布局。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的单个梳齿厚度在0.5-1.5cm,以使得其具有较好地强度,减小变形概率,从而使得第一导温块210和第二导温块220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够保持有效接触。
第一导温块210和第二导温块220均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质作为热的良导体,能够较好的传导室内外热量。优选地,第一导温块210和第二导温块220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密度低,强度较高,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抗蚀性,能够在导热的同时,使得墙体重量不至于增加太多。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温块210和第二导温块220为圆柱体结构,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长方体结构,或其他结构。
若干通孔111可以呈矩阵排布于底板110上,此时,对应的导滑筒112、第一导温块210同样呈矩阵排布于底板110上,若干第二导温块220与第一导温块210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导温块220固定有连接杆240,用以带动多个第二导温块220移动。连接杆240的顶端设置有弹性件241与屋顶或底板110固定,为连接杆240提供自动复位能力,并且减缓上下移动所带来的冲击力,提供一定缓冲功能。该弹性件241可以采用弹簧。连接杆240的底端设置有拉动件242,拉动件242伸出侧边模块100。通过连接杆240以及拉动件242带动第二导温块220移动,拉动件242伸出侧边模块100从而方便手动操作实现室内外温度调节。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底板110对应拉动件242的位置设置有引导筒130,引导筒130贯穿侧边模块100,拉动件242穿过引导筒130,以实现拉动件242平稳移动。
具体地,拉动件242可以采用拉绳,并且进一步地,拉绳的自由端设置有挂环,底板110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拉绳移动能够与挂钩连接。通过多个挂钩与拉绳相配合,实现对连接杆240移动到位后的固定,稳定第二导温块220与第一导温块210的接触,以及确保两者的接触面积不会变化,从而稳定热传导路径,以及热传导效率。拉绳还可以连接有滑轮243,以实现拉绳平稳转向,滑轮243可以与侧边模块100固定(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拉动件242仅伸出一侧边模块100,当然,还可以同时伸出另一侧边模块100,从而使得该墙体作为室内房间墙壁时,两室内的使用者均可以对该墙体操作,实现两室间的室温平衡,也即可以减少一房间内的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连接杆240优选贯穿第二导温块220的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以实现较好地同步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滑筒112和第一导温块210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导滑部件113。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滑筒112内沿其轴向设置有两条凸棱,当然,不限于两条,可以为一条、三条等。如图7所示,第一导温块210沿其轴向设置有与凸棱对应的凹槽。通过凸棱与凹槽的配合,实现第一导温块210在导滑筒112内稳定滑动,并能够减小两者接触面积,减小摩擦,提高滑动流畅度。当然,本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给出了凸棱和凹槽配合形成的导滑部件113,本发明不限于此。
采用本墙体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立侧边模块100:
将一底板110垂直与地面固定,在底板110上开设若干贯通其厚度方向的通孔111,在通孔111内固定导滑筒112,并使得导滑筒112的至少一端伸出底板110 10-15cm;
S2、砌筑侧边:
堵塞导滑筒112伸出底板110的端头,贴合导滑筒112伸出的底板110的侧面砌筑砌块,砌筑厚度与导滑筒112伸出底板110的长度一致,抹匀墙面后去除堵塞物,并贴覆金属板120;
S3、设立导温模块200:
在导滑筒112内滑动设置第一导温块210,在底板110背离金属板120的侧面设置第二导温块220,在第二导温块220与第一导温块210之间连接弹性片230,并使得第二导温块220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第一导温块210的两端分别与金属板120、第二导温块220抵触;
S4、设立另一侧边模块100以及砌筑:
在第二导温块220的另一侧边按照步骤S1和步骤S2对称施工,以形成完整墙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3中设置连接杆240固定第二导温块220,在连接杆240的顶端设置弹性件241与屋顶或底板110固定,在连接杆240的底端设置拉动件242,拉动件242依次伸出底板110、砌块和金属板120,以实现手动操作调节室内外温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侧边模块、砌块、金属板以及导温模块的依次施工设置,简单、快捷地提供了一种功能性墙体,能够调节室内外温差,特别适宜作为室内隔墙,减少制冷制热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立侧边模块:
将一底板垂直与地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开设若干贯通其厚度方向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固定导滑筒,并使得所述导滑筒的至少一端伸出所述底板10-15cm;
S2、砌筑侧边:
堵塞所述导滑筒伸出所述底板的端头,贴合所述导滑筒伸出的所述底板的侧面砌筑砌块,砌筑厚度与所述导滑筒伸出所述底板的长度一致,抹匀墙面后去除堵塞物,并贴覆金属板;
S3、设立导温模块:
在所述导滑筒内滑动设置第一导温块,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侧面设置第二导温块,在所述第二导温块与所述第一导温块之间连接弹性片,并使得所述第二导温块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导温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温块抵触;
S4、设立另一侧边模块以及砌筑:
在所述第二导温块的另一侧边按照步骤S1和步骤S2对称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置连接杆固定所述第二导温块,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弹性件与屋顶或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依次伸出所述底板、所述砌块和所述金属板。
3.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边模块以及夹持在两所述侧边模块之间的导温模块,两所述侧边模块以所述导温模块为轴对称设置;
所述侧边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和金属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导滑筒,所述导滑筒的一端抵触所述金属板;
所述导温模块包括第一导温块和第二导温块,所述第一导温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滑筒内,所述第二导温块设置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温块与所述第一导温块之间连接有弹性片,所述第二导温块能够移动,移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导温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板、所述第二导温块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温块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导温块,所述第二导温块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梳齿状,所述第二导温块移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层层交错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温块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弹性件与屋顶或所述底板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拉动件,所述拉动件伸出所述侧边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对应于所述拉动件的位置设置有引导筒,所述引导筒贯穿所述侧边模块,所述拉动件由所述引导筒的内部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件为拉绳,所述拉绳连接有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的自由端设置有挂环,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挂钩,所述拉绳移动能够与所述挂钩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筒和所述第一导温块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导滑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建筑施工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温块和所述第二导温块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CN202010382217.9A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Active CN111519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217.9A CN111519837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82217.9A CN111519837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9837A CN111519837A (zh) 2020-08-11
CN111519837B true CN111519837B (zh) 2021-09-28

Family

ID=71912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82217.9A Active CN111519837B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9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4449B (zh) * 2022-09-02 2023-09-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墙体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538B2 (ja) * 2003-06-27 2009-08-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の冷却構造
JP2006241799A (ja) * 2005-03-02 2006-09-14 Yamaguchi Univ 壁面パネルの熱架橋スイッチ
CN104712073B (zh) * 2015-02-02 2016-11-23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传热系数自动调节的墙体
CN105297946B (zh) * 2015-11-25 2017-11-28 苏州富通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热平衡调节式外墙
CN107366449B (zh) * 2017-06-29 2022-09-06 温州海跃食品有限公司 保温效果可调的冷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9837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9837B (zh) 一种节能型建筑施工方法以及墙体
CN212835999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CN111519838B (zh) 一种节能型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1390401U (zh) 一种隔音效果好的铝蜂窝板
CN21359730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压性好的聚氨酯板材
CN211923205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
CN111519836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墙体模块
CN217998511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装配式隔墙
CN219825739U (zh) 一种插接式复合金属幕墙板系统
CN212957063U (zh) 一种高抗压岩棉条
CN214696188U (zh) 一种聚氨酯保温板材
CN211774773U (zh) 一种新型保温墙体
CN212979414U (zh) 一种内置加强筋放置孔的铝塑板
CN101457575A (zh) 外墙保温板及其连接件
CN217420159U (zh) 一种快速家装高强度铝合金幕墙装饰板
CN221031148U (zh) 一种外墙外保温涂料饰面结构
CN220889980U (zh) 一种隔热型钢化玻璃
CN216552667U (zh) 一种抗震抗形变硅质隔墙板
CN217811762U (zh) 一种装配式节能保温墙体
CN212427692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幕墙结构
CN214062003U (zh) 一种具有保温降噪功能的彩钢板
CN216516142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便于拆卸安装的可拆装式活动房
CN220724879U (zh) 一种隔音墙体结构
CN210216975U (zh) 一种室内装饰用组合式墙板
CN218149063U (zh) 一种采用多层隔音结构的保温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9

Address after: 266114 No. 8, Tianhai Road, Hongdao street, Hongdao Economic Zone,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Qingdao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22100 floor 2, Jianyan building, No. 102, Tongguan South Road, Xinpu District,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nyungang Hua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