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6849A -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6849A
CN111516849A CN202010309263.6A CN202010309263A CN111516849A CN 111516849 A CN111516849 A CN 111516849A CN 202010309263 A CN202010309263 A CN 202010309263A CN 111516849 A CN111516849 A CN 111516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ing coil
arc
deck
co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92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涛
阳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92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6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6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6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12Heating;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用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包括底座、夹环、加热盘管以及保温绝热层,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盘管的容纳腔,所述夹环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固定可靠,导热性能好,能有效的将热量传递到甲板面,安装使用便捷,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冰区作业的船舶,露天甲板面和设备等会因为寒冷而将水或油凝结,采用甲板加热盘管融冰系统对甲板面进行不间断加热,可以使甲板面和设备上的冰雪融化,而融冰加热盘管的管路,需贴近甲板面才能将热量充分有效地传递给甲板,而传统的固定方式有两种,第一种通过支架将管子固定在船体上,管子距离加热甲板远,传热效率低,第二种,通过固定吊架将管子固定,通常固定吊架采用绝缘性能好(即导热性能差)的材质,导致加热盘管不能有效传热,常规的固定手段均会导致加热盘管组件的热量不能完全被传递到甲板上,造成了热量损失,且加热效率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该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固定可靠,导热性能好,能有效的将热量传递到甲板面,安装使用便捷,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包括底座、夹环、加热盘管以及保温绝热层,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盘管的容纳腔,所述夹环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
优选的,所述夹环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夹环为Ω型,所述夹持部为弧形,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底座相连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150°≤α≤175°。
优选的,第一弧形凹槽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β,β的取值范围为:150°≤β≤175°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垫圈。
优选的,所述夹环与所述加热盘管之间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铅皮。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夹环的材质均为钢。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甲板通过焊接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通过在甲板上固定底座,底座与夹环之间安装加热盘管,加热盘管被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限定出的容纳腔包裹,由此加热盘管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底座传递到甲板上,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地,底座采用金属材质,由此使得底座的导热效果更佳,进一步地降低传热时的热量损失,同时,夹环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保温绝热层将加热盘管产生的热量包裹限定在保温绝热层内,进一步地确保热量都被传递到甲板上,避免热量损失,减少能量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环保,与此同时,夹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便于对加热盘管的拆卸与安装,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拆除了保温绝热层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夹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夹环,3、螺钉,4、垫圈,5、铅皮,6、加热盘管,7、甲板,8、保温绝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包括底座1、夹环2、加热盘管6以及保温绝热层8,底座1固定连接在甲板7上,底座1的材质为金属,底座1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夹环2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夹环2与底座1相连,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加热盘管6的容纳腔,夹环2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8。在本实施例中,绝热材料采用矿物棉或福乐斯等船用绝热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在铺设加热盘管组件时,现场现有的材料以及铺设加热盘管组件时材料的获取容易程度,在常规的绝热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替换,此处不予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夹环2的材料也为金属。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甲板7上固定底座1,底座1与夹环2之间安装加热盘管6,加热盘管6被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限定出的容纳腔包裹,由此加热盘管6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底座1传递到甲板7上,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地,底座1采用金属材质,由此使得底座1的导热效果更佳,进一步地降低传热时的热量损失,同时,夹环2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8,保温绝热层8将加热盘管6产生的热量包裹限定在保温绝热层8内,进一步地确保热量都被传递到甲板7上,避免热量损失,减少能量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环保,与此同时,夹环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便于对加热盘管6的拆卸与安装,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夹环2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夹环2为Ω型,夹持部为弧形,连接部对称设置在夹持部的两侧,由此便于夹环2与底座1的拆卸和安装,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底座1相连的连接孔,由此便于夹环2与底座1的拆卸和安装。
优选的,夹持部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150°≤α≤175°,由此确保夹环2与底座1不会围合形成完整的圆孔,确保夹环2可以夹紧加热盘管6,从而对加热盘管6进行限位,确保加热盘管6与底座1抵接,确保加热盘管6散发的热量全部被传递到底座1上,避免能量损失。在本实施例中,α的角度为165°。优选的,第一弧形凹槽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β,β的取值范围为:150°≤β≤175°,进一步地确保夹环2可以夹紧加热盘管6,从而对加热盘管6进行限位,确保加热盘管6与底座1抵接,确保加热盘管6散发的热量全部被传递到底座1上,避免能量损失。
优选的,连接部通过螺钉3与底座1相连,由此便于底座1和夹环2的拆卸与安装。其中,螺钉3与连接部之间设有垫圈4,由此避免夹环2与底座1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震动产生松脱。优选的,在螺钉3与连接部之间使用弹性垫圈,进一步地确保夹环2与底座1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震动产生松脱。可选的,在夹环2与垫圈4的抵接面设有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安装槽可容纳垫圈4和螺钉3的头部,避免夹环2与垫圈4的抵接面粗糙影响防松脱的效果,同时将螺钉3的头部沉入夹环2设置,可以便于保温绝热层8的铺设,避免保温绝热层8与夹环2之间出现缝隙,进一步确保保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夹环2与加热盘管6之间设有防护层,防护层的材质为铅皮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夹环2的半径大于加热盘管6的半径,由此便于加热盘管6的安装和拆卸,加热盘管6包上铅皮5后能够确保底座1和夹环2能将加热盘管6夹紧。
优选的,由于底座1和夹环2用于高温蒸汽加热盘管6的固定和导热,底座1和夹环2的材质均为钢。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与甲板7通过焊接相连,由此便于底座1和甲板7的连接,同时焊接连接可靠,不会影响传热的效率。此外,底座1和夹环2上均经过镀锌处理。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底座1为可以焊接于甲板7面的钢质底座1,加热盘管6通过夹环2、铅皮5、螺钉9被紧固在底座1上面,安装后,由于底座1固定加热盘管6的位置贴紧露天甲板7的底面,从而使加热盘管6与甲板7面之间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减少热量散失。考虑导热性能和防腐要求,本装置中的夹环2和底座1均采用钢质材料,在制作完成后进行打磨除锈,然后进行镀锌处理以在确保导热的前提下,满足防腐的需求。将底座1与露天甲板7焊接固定后,加热盘管6包敷上铅皮55安装在底座1上,再通过夹环22、螺栓3和垫圈44紧固在底座1上。加热盘管6安装紧贴于底座1的第一弧形凹槽面后,在夹环2的顶部包敷一层保温绝热材料,由此避免热量散失,可使甲板7融冰效果更好。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通过在甲板7上固定底座1,底座1与夹环2之间安装加热盘管6,加热盘管6被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限定出的容纳腔包裹,由此加热盘管6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底座1传递到甲板7上,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地,底座1采用金属材质,由此使得底座1的导热效果更佳,进一步地降低传热时的热量损失,同时,夹环2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8,保温绝热层8将加热盘管6产生的热量包裹限定在保温绝热层8内,进一步地确保热量都被传递到甲板7上,避免热量损失,减少能量损耗,从而实现节能环保,与此同时,夹环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便于对加热盘管6的拆卸与安装,简化安装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夹环、加热盘管以及保温绝热层,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甲板上,所述底座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夹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加热盘管的容纳腔,所述夹环的顶部设有保温绝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环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夹环为Ω型,所述夹持部为弧形,所述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底座相连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150°≤α≤1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凹槽的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β,β的取值范围为:150°≤β≤17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所述底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环与所述加热盘管之间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材质为铅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夹环的材质均为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甲板通过焊接相连。
CN202010309263.6A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Pending CN111516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9263.6A CN111516849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9263.6A CN111516849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6849A true CN111516849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9263.6A Pending CN111516849A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68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4743Y (zh) * 2003-10-17 2004-11-10 蔡和东 新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轻质复合板
KR101544778B1 (ko) * 2014-03-31 2015-08-17 재단법인 중소조선연구원 빙해역운항용 내빙 갑판장비
CN107140293A (zh) * 2017-05-13 2017-09-08 宁波智正伟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血液检测的试管运输装置
CN107366950A (zh) * 2017-07-14 2017-11-21 芜湖威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暖保温结构
CN108506993A (zh) * 2018-03-27 2018-09-07 北京乐康特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调温结构
CN209703919U (zh) * 2018-12-06 2019-11-29 武汉意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制热瓷砖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4743Y (zh) * 2003-10-17 2004-11-10 蔡和东 新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轻质复合板
KR101544778B1 (ko) * 2014-03-31 2015-08-17 재단법인 중소조선연구원 빙해역운항용 내빙 갑판장비
CN107140293A (zh) * 2017-05-13 2017-09-08 宁波智正伟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血液检测的试管运输装置
CN107366950A (zh) * 2017-07-14 2017-11-21 芜湖威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暖保温结构
CN108506993A (zh) * 2018-03-27 2018-09-07 北京乐康特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调温结构
CN209703919U (zh) * 2018-12-06 2019-11-29 武汉意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制热瓷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6849A (zh) 一种甲板融冰加热盘管组件
CN209892959U (zh) 一种新型环保管道防腐保护装置
CN210633142U (zh) 焊接型平底封头
CN214579731U (zh) 一种橡塑保温棉多层保冷结构管道
CN217384367U (zh) 一种防冻水表箱
CN211501961U (zh) 一种可精确固定的钛合金连接头
CN219912243U (zh) 一种高强度隔热保温管线管
CN213086116U (zh) 管道的牺牲阳极装置
CN103574222B (zh) 一种防水型水平管道隔热结构
CN202393227U (zh) 一种冷却元件
CN220771418U (zh) 一种无动力热水器
CN220488646U (zh) 一种管道防腐保温装置
CN215173172U (zh) 一种pertii型船舶管道
CN216010016U (zh) 一种大口径管道防冷桥钢制管托结构
CN216340397U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氟碳铝单板
CN219873990U (zh) 电解液注液针的固定装置、电解液加注装置及生产系统
CN211574482U (zh) 一种钢套钢蒸汽保温管用便于连接的连接管
CN219624555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5674102U (zh) 一种新型嵌入式耐腐蚀焊接法兰
CN219954636U (zh) 一种节能效果好的管道加热装置
CN217401938U (zh) 一种环保型高强度改性pp管材
CN217328833U (zh) 一种住宅给排水设计管道穿板固定结构
CN215498218U (zh) 一种具有锁紧结构的电缆连接结构
CN220981433U (zh) 一种抗水泥腐蚀的地暖模块
CN218582612U (zh) 一种聚氨酯复合增强型直埋保温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