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0986B -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 Google Patents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0986B
CN111510986B CN202010178324.XA CN202010178324A CN111510986B CN 111510986 B CN111510986 B CN 111510986B CN 202010178324 A CN202010178324 A CN 202010178324A CN 111510986 B CN111510986 B CN 111510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gateway
request
target
user plan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83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0986A (zh
Inventor
舒林
张艳平
曹龙雨
周润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83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该方法包括:C‑GW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信息;该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至少一个转发D‑GW;该C‑GW在该UE的源D‑GW与该转发D‑GW之间,以及该转发D‑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UE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UE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Description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背景技术
分布式网关(Distributed Gateway,DGW)架构是基于网络控制面功能与用户面功能分离的思路在已有的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网络架构上提出的一种增强网络架构。DGW架构中包括控制面网关(Control Plane Gateway,C-GW)与用户面网关(User Plane Gateway,U-GW)。
C-GW是一种集中式控制面网关,可以有两种存在形式:(1)集成了现有3GPP EPS网络中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与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控制面功能的单一网元;(2)分别实现现有S-GW的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S-GW)与现有P-GW的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P-GW)的两个独立网元。C-GW用来专门处理3GPPEPS网络中的控制面信令,包括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地址管理,路径管理,计费管理等功能。C-GW通过与U-GW之间的交互实现对用户面数据处理的控制与管理。
U-GW是一种分布式用户面网关,对应于C-GW的两种存在形式,U-GW也有两种存在形式:(1)集成了现有3GPP EPS网络中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与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用户面功能的单一网元;(2)分别实现现有S-GW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S-GW)与现有P-GW的用户功能(User Plane P-GW)的两个独立网元。U-GW用来专门处理3GPP EPS网络中的用户面数据,包括路由转发、数据包检查、数据包统计以及服务质量执行等功能。U-GW是在C-GW的控制管理下实现对用户面数据的处理。考虑到U-GW可以分布式部署的特性,U-GW也可以称为分布式网关(Distributed Gateway,D-GW)。
现有EPS网络架构中,业务连续性是通过P-GW的锚点功能实现的,即处于连接态进行用户面业务的UE在移动过程中,其用户面数据总是通过当前的P-GW实现与外部数据网络的交互。由于移动过程中P-GW没有改变,从而保证用户面IP地址不变,进而保证了用户面业务的连续性。
DGW架构中的U-GW(或者D-GW)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按需分布式部署,实现用户的本地接入,从而缩短用户面数据的往返路由时间(Round-Trip Time,RTT),提升用户体验。在部署时,U-GW的位置可以下移到更靠近用户的城域网甚至基站控制器。随着U-GW位置的下移,其服务范围相比较EPS网络中集中式部署的S-GW/P-GW的服务范围要小很多,从而增大了UE移动过程中服务U-GW改变的概率。
由此可见,DGW架构中,如何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能够为UE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关接收移动管理网元为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控制面网关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实现为:
该控制面网关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转发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二用户面网关和第三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控制面网关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实现为:
该控制面网关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还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控制面网关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实现为:
该控制面网关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二用户面网关和第三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还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控制面网关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具体实现为:
该控制面网关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向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其中,该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该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该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目标用户面网关是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第一用户面网关还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控制面网关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在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该目标控制面网关。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携带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关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该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为: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指示该移动管理网元请求该用户设备在删除该承载上下文后,发起该承载上下文的重新建立请求。
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单元,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隧道建立单元,用于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还包括发送单元,该隧道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转发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二用户面网关和第三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还包括发送单元,该隧道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并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还包括发送单元,该隧道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二用户面网关和第三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控制面网关还包括发送单元,该隧道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向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其中,该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该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该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目标用户面网关是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用户面网关还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管理网元,该移动管理网元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单元,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在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目标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该目标控制面网关。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携带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包括:控制面网关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该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指示该移动管理网元请求该用户设备在删除该承载上下文后,发起该承载上下文的重新建立请求。
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面网关,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该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该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该接收机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
在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在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和/或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射机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一用户面网关和第二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在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并通过该发射机向该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用户面网关建立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为第一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在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转发用户面网关包括第一用户面网关和第二用户面网关,该控制面网关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在该源用户面网关与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该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第二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用户面网关与该源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其中,该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该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该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该目标用户面网关是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用户面网关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该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该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该接收机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在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该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目标控制面网关与该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发射机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该目标控制面网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该接收机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携带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控制面网关,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该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该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该接收机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
通过该发射机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该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指示该用户设备在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该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通过在控制面网关为UE选择转发U-GW,并为UE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分布式网关的两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另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另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再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管理网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管理网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以及5G网络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并且用户设备可以是静态的、移动的、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站台(Station)、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上网本(Netbook)、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手持设备(Handheld)、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数据卡(Data Card)、USB插入设备、移动WiFi热点设备(MiFi Devices)、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路由器、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台等。上述用户设备可以分布于整个无线网络中,通过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但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以eNB为例进行说明。
控制面网关(Control plane Gateway,C-GW),可以有两种存在形式:(1)集成了现有3GPP EPS网络中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与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Network Gateway,P-GW)控制面功能的单一网元;(2)分别实现现有S-GW的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S-GW)与现有P-GW的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P-GW)的两个独立网元,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用户面网关(User Plane Gateway,U-GW),对应于C-GW的两种存在形式,也有两种存在形式:(1)集成了现有3GPP EPS网络中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与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用户面功能的单一网元;(2)分别实现现有S-GW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S-GW)与现有P-GW的用户功能(User Plane P-GW)的两个独立网元,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考虑到U-GW可以分布式部署的特性,U-GW也可以称为分布式网关(Distributed Gateway,D-GW)。
处于相同服务区域内的多个U-GW,可以组成一个U-GW资源池,同一个U-GW资源池中的U-GW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每个U-GW资源池中,可以配置一个缺省U-GW,用来实现与其它U-GW资源池中U-GW之间的通信。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DGW的两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虚线之上为DGW架构1,虚线之下为DGW架构2。
DGW架构1中,C-GW集成了现有EPS网络架构S-GW与P-GW的所有控制面功能,U-GW集成了现有EPS网络架构S-GW与P-GW的所有用户面功能,在C-GW与U-GW两个网元之间引入一个新的接口,比如S18接口,实现C-GW与U-GW之间的通信。该网络架构中,其它的网元与接口可以重用现有EPS网络架构。新增的S18接口可以重用S-GW与P-GW之间的接口协议,比如:GTP协议,或者是其它接口协议或新定义的协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DGW架构2中,现有EPS网络架构中S-GW与P-GW被分别拆分成控制面与用户面两个独立功能网元(S-GW-C与S-GW-U,P-GW-C与P-GW-U),S-GW-C与P-GW-C可以统称为C-GW,S-GW-U与P-GW-U可以统称为U-GW。S-GW与P-GW之间已有的接口也一并被拆分为控制面接口与用户面接口,比如DGW架构2中的S5-C与S5-U接口。在S-GW-C与S-GW-U两个网元之间引入一个新的接口,比如S18接口,实现S-GW-C与S-GW-U之间的通信,在P-GW-C与P-GW-U两个网元之间引入一个新的接口,比如S19接口,实现P-GW-C与P-GW-U之间的通信。该网络架构中,其它的网元与接口可以重用现有EPS网络架构。新增的S18、S19接口可以重用S-GW与P-GW之间的接口协议,比如:GTP协议,或者是其它接口协议或新定义的协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1中DGW架构1或DGW架构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为描述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以DGW架构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对于DGW架构2所示的通信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GW相当于DGW架构2中S-GW-C与P-GW-C的合一网元;U-GW相当于DGW架构2中S-GW-U与P-GW-U的合一网元。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方法流程图。图2的方法由控制面网关执行。
该方法包括:
201,C-GW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如下任意一种应用场景中:
(1)连接态UE在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发生了位置移动,移动后的位置区域超出源基站的服务范围,源基站在感知UE移出其服务范围后,决定发起连接态用户面数据业务切换流程。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基站。
(2)空闲态UE在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移出了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比如当前注册的跟踪域(Tracking Area,TA),U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比如跟踪域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流程。
(3)空闲态UE在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移出了当前服务基站的服务区域但没有移出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比如当前注册的跟踪域(Tracking Area,TA),UE发起业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流程。
在应用场景(1)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收到源基站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切换请求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等;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2)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位置更新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3)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业务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跟踪域标识(Tracking AreaIdentity,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Identity,CI),等等。可理解的,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202,该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至少一个转发U-GW。
本发明实施例中,UE的当前位置区域超出UE当前的服务U-GW的服务范围,C-GW需要根据UE的当前位置区域为UE选择合适的转发U-GW。
203,该C-GW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服务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UE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UE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应理解,该UE的移动过程包括上述三种应用场景中发生的流程,具体为:应用场景(1)中的业务切换流程,应用场景(2)中的位置更新流程,应用场景(3)中的业务请求流程。
应理解,UE的目标基站,是指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为该UE提供接入服务的基站。
应理解,该数据转发隧道是通过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实现的,该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含了转发用户面数据所需的路由信息,具体地,该源U-GW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以及服务该UE的源基站的路由信息,该转发U-GW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源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该目标基站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进一步地,该路由信息可以包括地址(典型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典型地,若使用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协议,则隧道端口信息为GTP隧道端口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
应理解,该转发U-GW,是指步骤202中提到的至少一个转发U-GW。该C-GW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的数据转发隧道,是指该C-GW在源U-GW、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与该目标基站三者之间构成的通信路径,建立起从源C-GW到目标基站两个网元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例如,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只有一个U-GW,为U-GW1时,则建立的数据转发隧道路径为:源U-GW—U-GW1—目标基站;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有2个U-GW,为U-GW1和U-GW2,其中U-GW1能够与源U-GW通信,U-GW2能够与目标基站通信,则建立的数据转发隧道路径为:源U-GW—U-GW1—U-GW2—目标基站;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有3个或3个U-GW以上,且其中包括能够与源U-GW通信的U-GW1,以及能够与目标基站通信的U-GW2,则建立的数据转发隧道路径为:源U-GW—U-GW1—……—U-GW2—目标基站。U-GW1—……—U-GW2所示部分的数据转发隧道为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C-GW根据UE移动后的当前位置信息,为UE确定合适的转发U-GW,并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只有一个,为第一U-GW,并且该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且该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此时,步骤203具体实现为:
该C-GW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源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然,应理解,C-GW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和第三响应后,C-GW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应理解,隧道的物理体现是承载上下文,承载上下文中包括了该隧道对端的路由信息。控制面网关需要分别发送请求到两个用户面网关,分别建立承载上下文,然后承载上下文中包括了对端的路由信息,这样就在两个用户面网关之间建立了隧道。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二U-GW和第三U-GW,该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且该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此时,步骤203具体实现为:
该C-GW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源U-GW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C-GW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四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第三响应及第四响应后,C-GW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第三请求或第四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第三响应或第四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C-GW确定的至少一个转发U-GW还可以推广到3个或更多个,C-GW通过向每个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以建立起源U-GW、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以及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例如,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U-GW1、U-GW2和U-GW3,其中,U-GW1能够与源U-GW通信,U-GW3能够与目标U-GW通信,所建立的转发隧道的路径为:源U-GW—U-GW1—U-GW2—U-GW3—目标U-GW。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C-GW还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只有一个,为第一U-GW,该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且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此时,步骤203具体实现为:
该C-GW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C-GW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后,C-GW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本实施例步骤203具体执行主体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该目标C-GW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一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或第二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或第二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C-GW还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二U-GW和第三U-GW,该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且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此时,步骤203具体实现为:
该C-GW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
该C-GW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C-GW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及第三响应后,C-GW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本实施例步骤203具体执行主体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该目标C-GW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三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图2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该方法还包括:该C-GW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或者,可选地,在图2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二U-GW和第三U-GW时,该方法还包括:该C-GW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
或者,可选地,在图2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该C-GW向该目标U-GW发送会话建立请求,其中,该会话建立请求用于在该目标U-GW上为该UE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与TEID信息等),该目标U-GW是该UE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U-GW。可理解的,该目标U-GW通常是为该UE在该当前位置区域提供最优数据传输路径的服务U-GW。进一步地,该C-GW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2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该第一U-GW还可以是该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的服务U-GW。也就是说,该第一U-GW为目标U-GW。此时,该目标D-GW能够与该源D-GW直接通信,也即该目标U-GW同时扮演了该转发U-GW的角色。可理解的,当该目标U-GW不能与该源D-GW直接通信时,该C-GW选择的转发U-GW与该目标U-GW不同。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为方便描述,下述实施例以MME作为移动管理网元。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还可以是其它具备移动管理网元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3中,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基站;目标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基站;UE所属的服务MME和服务C-GW在UE的移动前后保持不变;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在业务切换之前,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源基站—源U-GW,即图3中的虚线L1a和L2a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业务切换的具体流程如下:
S301,源基站发起连接态UE用户面数据切换流程。
当UE的源基站感知到UE移动出源基站的服务范围,且UE正在进行用户面的数据业务时,源基站可决定发起连接态用户面数据业务切换流程。
S302,源基站向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将源基站发送给MME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
源基站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给当前的服务MME(即图3的MME),在该消息中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跟踪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I),等等。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S303,MME向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UE的服务MME在接收到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后,获知UE移出了当前基站(源基站)的服务范围,则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给当前的服务C-GW。其中,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中携带了UE的当前位置信息。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旨在通知C-GW,UE需要被切换到新的目标位置区域。MME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并在这些消息中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MME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304,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C-GW在接收到MME发送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后,可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UE当前的服务U-GW(源U-GW)是否需要重新分配,即确定UE是否移出了源U-GW的服务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C-GW实时保存有其服务范围内每个U-GW的服务区域信息,故C-GW可以根据UE当前的位置信息(比如目标TAI或目标基站ID)来判断UE是否移出了源U-GW的服务范围。
如果UE未移动出源U-GW的服务范围,则其数据业务的切换在源U-GW内即可实现,其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中U-GW或P-GW对数据业务进行切换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C-GW判断UE的服务U-GW需要重新分配,则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U-GW,确保该目标U-GW能够为UE在所述当前位置区域提供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尽可能地减少用户面数据传输RTT。
进一步地,C-GW需要检查该目标U-GW与源U-GW之间是否可以直接通信。如果目标U-GW可以与源U-GW直接通信,则目标U-GW就是转发U-GW,也即后续所有到转发U-GW的步骤都是到目标U-GW;如果目标U-GW不能与源U-GW直接通信,则根据UE目标位置信息选择一个与源U-GW可以直接通信的U-GW作为转发U-GW。下述图4-图6中确定目标U-GW与转发U-GW的方式与此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特殊场景下业务的连续性,转发U-GW可以多于一个。典型地,如果UE移动到邻近的U-GW pool,则C-GW选择该邻近U-GW pool中的缺省U-GW作为与目标U-GW通信的转发U-GW(可称为目标转发U-GW)。如果该缺省U-GW与源U-GW之间也不能直接通信,进一步地,C-GW可以选择源U-GW所在的U-GW pool中的缺省U-GW作为与源U-GW通信的转发U-GW(可称为源转发U-GW),通过两个转发U-GW来确保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S305,C-GW向MME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
C-GW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给MME,并在该消息中携带C-GW所选择的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转发U-GW的地址,例如,可以为转发U-GW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等等;转发U-GW的隧道端口信息,可根据MME与C-GW之间所使用的协议不同而不同,例如,当MME与C-GW之间使用GTP协议时,转发U-GW的隧道端口信息可以是GTP隧道端口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等等。
此外,如果步骤S304中确定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和目标转发U-GW,则C-GW可在切换通知确认消息中携带处于UE目标位置区域的目标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向MME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时,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消息或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响应(Modify Access Bearers Response)消息,也可以定义新的消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306,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基站。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将MME发送给目标基站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
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给目标基站,并将C-GW发送的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转发给目标基站,以备后续上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转发U-GW上。其中,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可携带在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中发送,也可单独发送。
S307,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基站发送给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
目标基站收到MME发送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后,可向MME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并将其自身的地址(例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发送给MME。类似地,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可携带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中发送,也可单独发送。
S308,MME向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MME发送给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1。
MME向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1,并将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C-GW,以备后续将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目标基站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例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也可以定义新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该说明适用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
S309,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C-GW发送给转发U-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
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并将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与源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转发U-GW。
此外,如果步骤S304中需要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即前文提到的第三U-GW)和目标转发U-GW(即前文提到的第二U-GW),则C-GW应该向每个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携带对端网元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向源转发U-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源U-GW和目标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向目标转发U-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中携带源转发U-GW和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310,转发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转发U-GW发送给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
转发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以响应C-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确认允许建立目标基站与转发U-GW之间,以及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可以携带该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如果步骤S304中需要多个转发U-GW,C-GW应该向每个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相应的每个转发U-GW都应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指示允许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应理解,本发明中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的响应都是允许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如果存在不允许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响应,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将不再执行,下同。
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例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消息或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也可以定义新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该说明适用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
S311,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C-GW发送给源U-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3。
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3,并将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源U-GW。
如果步骤S304中确定多个转发U-GW,则C-GW将处于UE当前位置区域的源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源U-GW。
S312,源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源U-GW发送给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3。
源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3,以响应C-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3,确认允许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313,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在获得对端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后,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当然,应理解,如果步骤S304中确定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和目标转发U-GW,则相应的建立源U-GW与源转发U-GW、目标转发U-GW与目标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314,C-GW向MME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C-GW发送给MME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1。
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后,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1给MME,指示MME数据转发隧道已经建立,可以进行业务切换。
S315,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
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并携带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如果需要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和目标转发U-GW,则携带处于UE源位置区域的源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316,源基站执行数据切换流程
源基站继续执行已有的数据切换流程,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并指示UE从目标小区进行接入,后续步骤可重用已有的切换流程,实现UE到目标位置的完整切换。
在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转发U-GW—源U-GW,即图3中的虚线L3a、L4a、L5a和L6a所示的传输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切换前、中、后,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都经过了源U-GW,但是考虑到源U-GW与转发U-GW的位置均已经下移到更靠近UE的位置,故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距离也会很近,从而不会显著增加用户面数据的RTT。当C-GW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U-GW作为转发U-GW时,其数据转发隧道的路径经过所有的转发U-GW,例如,如果转发U-DW包括目标转发U-DW和源转发U-DW,则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目标转发U-GW—源转发U-GW—源U-GW。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的数据转发隧道是通过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实现的,该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含了转发用户面数据所需的路由信息(比如,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包括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和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这个同样适用于本发明其它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转发U-GW,并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另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4中,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基站;目标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基站;UE所属的服务MME和服务C-GW在UE的移动前后保持不变;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在业务切换之前,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源基站—源U-GW,即图4中的虚线L1b和L2b所示的传输路径。
S401,源基站发起连接态UE用户面数据切换流程。
S402,源基站向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
S403,MME向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S404,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步骤S401-S404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的步骤S301-S04。
S405,C-GW向目标U-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
C-GW在选择合适的目标U-GW后,可向目标U-GW发起建立会话请求,以在目标U-GW上为UE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
S406,目标U-GW向C-GW发送会话建立响应。
目标U-GW根据建立会话请求,为UE建立该UE的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都包含了目标U-GW的地址(例如IP地址等)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等)。
承载建立完毕后,目标U-GW可向C-GW发送会话建立响应。
S407,C-GW向MME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
C-GW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给MME,并在该消息中携带C-GW所选择的目标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408,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基站。
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基站,并携带C-GW发送的目标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409,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目标基站收到MME发送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后,可向MME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将其自身的地址(例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发送给MME。类似地,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可携带在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也可单独发送。
S410,MME向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411,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412,转发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413,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414,源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415,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S416,C-GW向MME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417,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
步骤S410-S417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的步骤S308-S315。
S418,源基站执行数据切换流程。
源基站继续执行已有的数据切换流程,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并指示UE从目标小区进行接入,后续步骤可重用已有的切换流程,实现UE到目标位置的完整切换。
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源基站—源U-GW—转发U-GW—目标基站—UE,即图4中的虚线L3b、L4b、L5b和L6b所示的传输路径;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目标基站—目标U-GW,即图4中的虚线L7b和L8b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服务的U-GW是否需要改变并根据所选择的目标U-GW与源U-GW之间是否可以直接通信来选择转发U-GW,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同时,C-GW直接发起目标U-GW的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并将目标U-GW的路由信息通过MME告诉目标基站,使得上行数据可以直接从目标基站发送给目标U-GW,无需再经过转发U-GW与源U-GW,实现了上行数传的路由优化。
应理解,图3、图4所示实施例的交互流程适用于UE的服务MME和服务C-GW在UE移动前后保持不变的场景。如果在UE发生移动的前后,UE的服务MME发生变化而服务C-GW不变,则只需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在源MME与目标MME之间增加信令交互,其交互过程属于已有技术,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5中,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基站;目标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基站;源MME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MME;目标MME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MME;源C-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C-GW;目标C-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C-GW;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在业务切换之前,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源基站—源U-GW,即图5中的虚线L1c和L2c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业务切换的具体流程如下:
S501,源基站发起连接态UE用户面数据切换流程。
当UE的源基站感知到UE移动出源基站的服务范围,且UE正在进行用户面的数据业务时,源基站可决定发起连接态用户面数据业务切换流程。
S502,源基站向源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将源基站发送给源MME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
源基站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给当前的服务MME(即图5的源MME),在该消息中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I),等等。可理解的,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S503,源MME向目标MME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
源MME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UE是否移出了源MME的服务范围,如果移出了源MME的服务范围,源MME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合适的目标MME,向目标MME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并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其中,目标MME即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为该UE提供服务的MME。
S504,目标MME确定目标C-GW。
目标MME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当前UE的服务C-GW是否需要重新分配,即UE是否移出了源C-GW的服务范围,如果需要重分配,目标MME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C-GW。
S505,目标MME向源MME发送服务C-GW改变通知消息
目标MME向源MME发送服务C-GW改变通知消息,旨在通知源MME该UE的服务C-GW需要改变。在向源MME发送服务C-GW改变通知消息时,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例如改变通知请求(Change Notification Request)消息,并在消息中增加新的指示信息,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506,源MME向源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将源MME发送给源C-GW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通知消息1。
UE的服务MME(源MME)在接收到业务切换请求消息1后,获知UE移出了当前基站(源基站)的服务范围,则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1给当前的服务C-GW(源C-GW),并携带服务C-GW改变指示信息。源MME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1,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并在这些消息中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源MME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1,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507,源C-GW向源MME发送切换通知确认。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源C-GW发送给源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通知确认消息1。
源C-GW根据源MME发送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1后,可向源MME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1,并携带源U-GW的地址(如IP地址等)与隧道端口信息(如GTP TEID等)。
S508,源MME向目标MME回复C-GW改变通知确认。
源MME向目标MME回复C-GW改变通知确认,并携带源U-GW的地址(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如GTP TEID)。
S509,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将目标MME发送给目标C-GW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
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中携带了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目标TAI和目标基站信息(基站ID)等。需要说明的是,该业务切换通知消息旨在通知C-GW,UE需要被切换到新的目标位置区域(即UE的当前位置区域)。目标MME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以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并在这些消息中携带UE目标位置信息;目标MME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以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510,目标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在获知切换请求后,目标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U-GW,确保该目标U-GW能够为UE在所述目标位置提供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尽可能地减少用户面数据传输RTT。
此外,目标C-GW需要检查该目标U-GW与源U-GW之间是否可以直接通信。如果目标U-GW可以与源U-GW直接通信,则目标U-GW就是转发U-GW,也即后续所有到转发U-GW的步骤都是到目标U-GW;如果目标U-GW不能与源U-GW直接通信,则目标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与源U-GW可以直接通信的U-GW作为转发U-GW。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特殊场景下业务的连续性,转发U-GW可以多于一个。典型地,如果UE移动到邻近的U-GW pool,则目标C-GW选择该邻近U-GW pool中的缺省U-GW作为目标转发U-GW。如果该缺省U-GW与源U-GW之间也不能直接通信,进一步地,目标C-GW可以选择源U-GW所在的U-GW pool中的缺省U-GW作为源转发U-GW,通过两个转发U-GW来确保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
S511,目标C-GW向目标MME发送切换通知确认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C-GW发送给目标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通知确认消息2。
目标C-GW在确定转发U-GW后,可根据目标MME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2给目标MME,并在该消息中携带目标C-GW所选择的转发U-GW的地址(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如GTP TEID)。
如果有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和目标转发U-GW,则目标C-GW在切换通知确认消息中携带处于UE的当前位置区域的目标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在向目标MME发送切换通知确认消息时,目标C-GW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响应(CreateSession Response)消息或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响应(Modify Access Bearers Response)消息,或定义新的消息,以发送切换通知确认消息2,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512,目标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基站。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将目标MME发送给目标基站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
目标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给目标基站,并将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以备后续上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转发U-GW上。
S513,目标基站向目标MME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基站发送给目标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
目标基站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并将其自身的地址(比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比如GTP TEID)发送给目标MME。
S514,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目标MME发送给目标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1。
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1,并将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C-GW,以备后续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目标基站上。
S515,目标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目标C-GW发送给转发U-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
目标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并将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与源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转发U-GW。
如果需要多个转发U-GW,则目标C-GW应该向每个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携带对端网元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516,转发U-GW向目标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相对应,将转发U-GW发送给目标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
转发U-GW向目标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以响应目标C-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2,确认允许建立目标基站与转发U-GW之间,以及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可以携带该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如果步骤S510中需要多个转发D-GW,C-GW应该向每个转发D-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相应的每个转发D-GW都应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指示允许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S517,目标C-GW向目标MME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C-GW发送给目标MME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1。
目标C-GW在收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2后,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1给目标MME,确认允许建立目标基站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518,目标MME向源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
目标MME在确定可以建立目标基站与转发U-GW的数据转发隧道之后,可向源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并携带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519,源MME向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源MME发送给源U-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3。
源MME向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3,并将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源C-GW。
S520,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将源C-GW发送给源U-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4。
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4,并将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源U-GW。
S521,源U-GW向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源U-GW发送给源C-GW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4。
源U-GW在接收到源C-GW发送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4后,可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4,确认允许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522,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在获得对端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后,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当然,应理解,如果步骤S510中确定多个转发U-GW,例如源转发U-GW和目标转发U-GW,则相应的建立源U-GW与源转发U-GW、源转发U-GW与目标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523,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给源MME。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并与其所对应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源C-GW发送给源MME的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命名为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3。
源C-GW收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4后,可向源MME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3,确认允许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S524,源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
源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并携带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如果需要多个转发U-GW,则在切换命令中携带处于UE源位置区域的源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524,源基站继续执行已有的数据切换流程,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并指示UE从目标小区进行接入,后续重用已有的切换流程实现UE到目标位置的完整切换。
在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转发U-GW—源U-GW,即图5中的虚线L3c、L4c、L5c和L6c所示的传输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切换前、中、后,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都经过了源U-GW,但是考虑到源U-GW与转发U-GW的位置均已经下移到更靠近UE的位置,故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距离也会很近,从而不会显著增加用户面数据的RTT。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转发U-GW,并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6中,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基站;目标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基站;源MME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MME;目标MME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MME;源C-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C-GW;目标C-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服务C-GW;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的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在业务切换之前,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源基站—源U-GW,即如图6中的虚线L1和L2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业务切换的具体流程如下:
S601,源基站发起连接态UE用户面数据切换流程。
S602,源基站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
S603,源MME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
S604,目标MME确定目标C-GW。
S605,目标MME向源MME发送服务C-GW改变通知消息
S606,源MME向源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S607,源C-GW向源MME发送切换通知确认。
S608,源MME向目标MME回复C-GW改变通知确认。
S609,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消息。
S610,目标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步骤S601-S610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S501-S510。
S611,目标C-GW向目标U-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
目标C-GW在选择合适的目标U-GW后,可向目标U-GW发起建立会话请求,以在目标U-GW上为UE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
S612,目标U-GW向目标C-GW发送会话建立响应。
目标U-GW根据建立会话请求,为UE建立该UE的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都包含了目标U-GW的地址(例如IP地址等)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等)。
承载建立完毕后,目标U-GW可向目标C-GW发送会话建立响应。
S613,目标C-GW向目标MME发送切换通知确认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C-GW发送给目标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通知确认消息2。
目标C-GW在确定转发U-GW后,可根据目标MME的业务切换通知消息2,回复切换通知确认消息2给目标MME,并在该消息中携带目标C-GW所选择的目标U-GW的地址(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如GTP TEID)。
S614,目标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基站。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将目标MME发送给目标基站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命名为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
目标MME发送业务切换请求消息2给目标基站,并携带目标C-GW发送的目标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615,目标基站向目标MME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为区别于本发明实施例其它步骤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与其所对应的业务切换请求消息匹配相应的数字标识,将目标基站发送给目标MME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命名为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
目标基站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2,并将其自身的地址(比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比如GTP TEID)发送给目标MME。
S616,目标MME向目标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617,目标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618,转发U-GW向目标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619,目标C-GW向目标MME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620,目标MME向源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
S621,源MME向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622,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623,源U-GW向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624,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S625,源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给源MME。
S626,源MME发送切换命令给源基站。
步骤S616-S626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S514-S524。
S627,源基站继续执行已有的数据切换流程,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并指示UE从目标小区进行接入,后续重用已有的切换流程实现UE到目标位置的完整切换。
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源基站—源U-GW—转发U-GW—目标基站—UE,即图6中的虚线L3d、L4d、L5d和L6d所示的传输路径;切换过程中与切换完成后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为:UE—目标基站—目标U-GW,即图6中的虚线L7d和L8d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方案实施例中,目标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服务的U-GW是否需要改变并根据所选择的目标U-GW与源U-GW之间是否可以直接通信来选择转发U-GW,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同时,C-GW直接发起目标U-GW的承载上下文建立请求,并将目标U-GW的路由信息通过MME告诉目标基站,使得上行数据可以直接从目标基站发送给目标U-GW,无需再经过转发U-GW与源U-GW,实现了上行数传的路由优化。
应理解,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交互流程适用于UE的服务MME和服务C-GW在UE移动前后均发生变化的场景。如果在UE发生移动的前后,UE的服务C-GW发生变化而服务MME不变,则只需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减少源MME与目标MME之间的信令交互,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7中,目标基站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基站;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MME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MME;C-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C-GW。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下:
S701,空闲态UE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
S702,UE向MME发送信令请求。
如果空闲态UE移出了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例如,当前注册的跟踪域(TrackingArea,TA)),此时UE可通过向MME发送信令请求,以发起位置更新流程。例如,该位置更新流程为跟踪域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流程),则该信令请求为位置更新请求消息。
如果空闲态UE移出了当前服务基站的服务区域但没有移出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例如,当前注册的TA),UE可通过向MME发送信令请求以发起业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流程,该信令请求为业务请求消息。
具体地,UE可将该信令请求消息通过目标基站发送给服务MME,目标基站将UE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MME。
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跟踪域标识(Tracking AreaIdentity,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Identity,CI),等等。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S703,MME向C-GW发送请求消息并在该请求消息中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
UE的服务MME在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消息或业务请求消息后,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获知UE移出了当前基站(源基站)的服务范围,则发送请求消息给当前的服务C-GW。该请求消息旨在通知C-GW,UE移动到新的目标位置区域。MME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704,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C-GW在接收到MME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可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4,在此不再赘述。
S705,C-GW向MME回复请求确认消息。
C-GW回复请求确认消息给MME,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5,在此不再赘述。
S706,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给目标基站。
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给目标基站,并将C-GW发送的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转发给目标基站,以备后续上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转发U-GW上。
S707,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并将其自身的地址(例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发送给MME。
S708,MME向C-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
MME向C-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并将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C-GW,以备后续将下行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目标基站上。可选地,该步骤中,MME可以发送修改接入承载请求消息并携带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给C-GW。
S709,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710,转发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711,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712,源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713,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步骤S709-S713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步骤S309-S313,在此不再赘述。
S714,C-GW向MME回复修改承载响应。
可选地,与步骤S708对应,C-GW可以回复修改接入承载响应消息给MME。
在位置更新流程或业务请求流程中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转发U-GW—源U-GW,即图7中的虚线L1e、L2e和L3e所示的传输路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都经过了源U-GW,但是考虑到源U-GW与转发U-GW的位置均已经下移到更靠近UE的位置,故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距离也会很近,从而不会显著增加用户面数据的RTT。当C-GW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U-GW作为转发U-GW时,其数据转发隧道的路径经过所有的转发U-GW,例如,如果转发U-DW包括目标转发U-DW和源转发U-DW,则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目标转发U-GW—源转发U-GW—源U-GW。
本发明实施例中,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转发U-GW,并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8中,目标基站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基站;源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前的服务U-GW;目标U-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U-GW;转发U-GW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用于切换数据业务的U-GW;MME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MME;C-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C-GW。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下:
S801,空闲态UE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
S802,UE向MME发送信令请求。
步骤S8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7的步骤S702,在此不再赘述。
S803,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给目标基站。
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给目标基站,该步骤为现有位置更新流程或业务请求流程中的已有步骤,故这里MME将源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
S804,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目标基站向MME回复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并将其自身的地址(例如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例如GTP TEID)发送给MME。
S805,MME向C-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
MME向C-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消息,并将UE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C-GW。可选地,该步骤中,MME可以发送修改接入承载请求消息并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给C-GW。
S806,C-GW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
C-GW在接收到MME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消息后,可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目标U-GW和转发U-GW,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4,在此不再赘述。
S807,C-GW向转发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808,转发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809,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S810,源U-GW向C-GW回复数据转发隧道建立响应。
S811,源U-GW与转发U-GW之间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步骤S807-S811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步骤S309-S313,在此不再赘述。
S812,C-GW向MME回复修改承载响应。
C-GW向MME回复修改承载响应消息,并将确定的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发送给MME。可选地,与步骤S805对应,MME可以回复修改接入承载响应消息给MME,并携带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S813,MME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给目标基站。
MME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给目标基站,并在该消息中携带转发U-GW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以便后续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切换到该转发U-GW。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相对于现有位置更新流程或业务请求流程是个新增的步骤。
S814,目标基站向MME回复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
目标基站向MME回复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
在位置更新流程或业务请求流程中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转发U-GW—源U-GW,即图8中的虚线L1f、L2f和L3f所示的传输路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都经过了源U-GW,但是考虑到源U-GW与转发U-GW的位置均已经下移到更靠近UE的位置,故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距离也会很近,从而不会显著增加用户面数据的RTT。当C-GW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U-GW作为转发U-GW时,其数据转发隧道的路径经过所有的转发U-GW,例如,如果转发U-DW包括目标转发U-DW和源转发U-DW,则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目标转发U-GW—源转发U-GW—源U-GW。
本发明实施例中,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转发U-GW,并通过建立源U-GW与转发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来保证UE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另一种方法流程图。图9的方法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执行。该方法包括:
901,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服务UE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
其中,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步骤901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03或图6的步骤603。
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UE在进行业务通信时,移动后的位置区域超出源移动管理网元(例如,MME)的服务范围。源移动管理网元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902,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UE的目标C-GW。
步骤9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04或图6的步骤604。
903,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C-GW发送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目标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UE的转发U-GW。
步骤9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09或图6的步骤609。
904,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C-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在该转发U-GW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源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服务该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步骤904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14或图6的步骤616。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出源移动管理网元的服务范围后,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UE的目标C-GW,进而通过目标C-GW在该源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目标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不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此时,在步骤902之后,步骤903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UE的服务C-GW变更为该目标C-GW。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05或图6的步骤605。
进一步地,在步骤903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该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其中,该确认消息携带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的步骤508或图6的步骤608。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5或图6所示的目标MME执行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持续性的再一种方法流程图。图10的方法由C-GW执行。该方法包括:
1001,C-GW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如下任意一种应用场景中:
(1)连接态UE在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发生了位置移动,移动后的位置区域超出源基站的服务范围,源基站在感知UE移出其服务范围后,决定发起连接态用户面数据业务切换流程。源基站为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基站。
(2)空闲态UE在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移出了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比如当前注册的跟踪域(Tracking Area,TA),UE发起位置更新流程,比如跟踪域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流程。
(3)空闲态UE在需要发送上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时,移出了当前服务基站的服务区域但没有移出当前注册的位置区域,比如当前注册的跟踪域(TrackingArea,TA),UE发起业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流程。
在应用场景(1)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收到源基站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切换请求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等;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2)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位置更新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3)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业务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应理解,该C-GW是服务该UE的C-GW。
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是服务该UE的移动管理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者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其它网元实体。
1002,该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目标U-GW;
1003,该C-GW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
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UE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UE的源U-GW上的该UE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UE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U-GW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指示该UE在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该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应理解,MME和UE都记录着UE在源U-GW上建立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当MME接收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后,会删除MM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UE删除U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时,MME还向UE发送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指示UE在删除第一承载上下文后,根据第一承载上下文的内容重新发送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请求建立第二承载上下文。其中,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根据第一承载上下文在目标U-GW上建立的承载上下文,典型地,该第二承载上下文包含与第一承载上下文相同的接入网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UE从空闲态变为连接态并发送用户面数据之前,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UE的服务U-GW,并触发承载上下文去激活流程,并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以指示UE发起承载上下文的重新建立流程,实现承载资源在目标U-GW上的重建,保证后续用户数传的业务连续性,从而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再一种交互流程图。在图11中,目标基站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基站。目标U-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U-GW,MME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MME,C-GW为UE在当前位置区域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的服务C-GW。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流程如下:
S1101,UE向MME发送信令请求。
处于空闲态的UE因为需要进行上行信令或数据的传输,向MME发送信令,请求转变为连接态。UE会发起业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流程或跟踪域更新(Tracking AreaUpdate,TAU)流程实现从空闲态到连接态的转变。
在从空闲态到连接态的转变过程中,目标基站,即UE当前服务基站,将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上报给当前服务MME,UE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为当前的跟踪域标识(Tracking AreaIdentity,TAI)和/或当前的小区标识(Cell Identity,CI)。
S1102,MME向C-GW发送位置更新通知消息。
MME在接收到UE发送的从空闲态到连接态转变信令请求后,比如接收到业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消息或TAU请求消息后,根据基站上报的UE当前位置信息判断UE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如果发生变化,则MME向UE的C-GW发送位置更新通知消息。此处,MME判断UE的位置变化可包括以下两种场景:
(a)若服务MME没有改变,则MME可以通过对比之前保存的该UE的位置信息与目标基站上报的当前位置信息来判断UE的位置变化;
(b)若MME发生了变化,即该步骤中接受信令请求的是新MM E,则新MME可以认为UE位置发生了变化。
MME发送位置更新通知消息给服务C-GW,该通知消息中携带了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TAI和/或当前小区标识等。该位置更新通知消息旨在通知C-GW,UE当前的位置区域发生了改变,故MME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Bearers Request)消息等,来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来携带UE的当前位置信息,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此外,MME可以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判断UE的服务C-GW是否需要重新分配,也即UE是否移出了当前服务C-GW的服务区域。若服务C-GW需要重新分配,则MME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新的C-GW作为服务C-GW,并将位置更新通知消息发送给该新C-GW。必要地,MME还可以请求新C-GW为该UE重建承载上下文。
S1103,C-GW确定U-GW。
C-GW根据UE当前位置信息决定当前UE的服务U-GW是否需要重新分配.若需要重新分配,则C-GW根据UE当前位置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U-GW,并执行步骤S1104。若在S1102中,C-GW进行了重新分配,则通常地,服务U-GW也需要进行重新分配。
S1104,C-GW向MME发送承载删除请求。
C-GW通过向MME发送承载删除请求,发起到UE的承载去激活流程以释放UE建立在源U-GW上的所有承载上下文资源。此外,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Reactivation requested)指示,旨在请求UE在删除源D-GW的所有承载上下文资源后,马上发起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连接建立请求,实现用户面承载资源在目标D-GW的重建。
S1105,MME向UE发送分离请求或去激活承载上下文请求。
MME在收到C-GW的承载删除请求后,根据当前UE的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Network,PDN)连接信息执行不同的动作:
(a)若当前UE只有一个PDN连接,则MME发起到UE的分离流程,并在分离请求(Detach Request)中携带重新附着(re-attach required)指示;
(b)若当前UE有多个PDN连接,则MME发起到UE的PDN连接去激活流程,并在去激活承载上下文请求(Deactivate Bearer Context Request)中携带重新激活请求(Reactivation requested)指示。
S1106,UE发起PDN连接建立请求。
UE发起PDN连接建立请求,以恢复步骤S1104中C-GW请求删除的承载上下文,该PDN连接建立请求携带了与步骤S1104中C-GW请求删除的承载上下文相同的APN,在该流程中C-GW使用选择的目标D-GW来建立该UE的承载上下文。
如果步骤S1105中UE收到MME发送的分离请求,则发起附着流程,在附着流程中捎带了PDN连接建立流程,其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
如果步骤S1105中UE收到去激活承载上下文请求以去激活一个PDN连接,则发起单独的PDN连接建立流程,其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
在PDN连接建立流程中,上行/下行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变成:UE—目标基站—目标U-GW,即图11中的虚线L1g和L2g所示的传输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UE从空闲态变为连接态,并发送用户面数据之前,C-GW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服务U-GW是否需要改变并触发PDN连接去激活流程并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以请求UE马上发起PDN连接重新建立流程,实现承载资源在目标U-GW上的重建,保证后续用户数传的业务连续性,从而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1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控制面网关1200可包括接收单元1201、选择单元1202和隧道建立单元1203,其中
接收单元12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1202,用于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至少一个转发U-GW。
本发明实施例中,UE的当前位置区域超出UE当前的服务U-GW的服务范围,C-GW需要根据UE的当前位置区域为UE选择合适的转发U-GW。
隧道建立单元1203,用于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UE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UE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适用场景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1)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收到源基站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切换请求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等;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2)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位置更新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3)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业务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跟踪域信息(Tracking AreaIdentity,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Identity,CI),等等。可理解的,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应理解,该UE的移动过程包括上述三种应用场景中发生的流程,具体为:应用场景(1)中的业务切换流程,应用场景(2)中的位置更新流程,应用场景(3)中的业务请求流程。
应理解,UE的目标基站,是指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为该UE提供接入服务的基站。
应理解,该数据转发隧道是通过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实现的,该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含了转发用户面数据所需的路由信息,具体地,该源U-GW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以及服务该UE的源基站的路由信息,该转发U-GW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源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该目标基站上建立的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括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进一步地,该路由信息可以包括地址(典型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典型地,若使用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协议,则隧道端口信息为GTP隧道端口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
应理解,该转发U-GW,是指选择单元1202选择的至少一个转发U-GW。隧道建立单元1203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是指隧道建立单元1203在源U-GW、该至少一个转发U-GW、该目标基站三者构成的通信路径,建立起从源C-GW到目标基站两个网元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200根据UE移动后的当前位置信息,为UE确定合适的转发U-GW,并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此外,如图13所示,控制面网关还可包括发送单元1204。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该隧道建立单元1203具体用于: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源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200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然,应理解,控制面网关1200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和第三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2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一U-GW和第二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隧道建立单元1203具体用于: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并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源U-GW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200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四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第三响应及第四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2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第三请求或第四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第三响应或第四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隧道建立单元1203具体用于: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200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和第三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2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该C-GW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该目标C-GW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一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或第二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或第二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一U-GW和第二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接收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隧道建立单元1203具体用于: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送单元1204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该C-GW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200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四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及第三响应及第四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2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本实施例中该C-GW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该目标C-GW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三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在图13所示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隧道建立单元1203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3所示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隧道建立单元1203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3所示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二U-GW和第三U-GW时,隧道建立单元1203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3所示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隧道建立单元1203还用于向该目标U-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其中,该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该目标U-GW上为该UE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该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该目标U-GW是该UE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U-GW。可理解的,该目标U-GW通常是为该UE在该当前位置区域提供最优数据传输路径的服务U-GW。进一步地,隧道建立单元1203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3所示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该第一U-GW还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的服务U-GW。也就是说,该第一U-GW为目标U-GW。此时,该目标D-GW能够与该源D-GW直接通信,也即该目标U-GW同时扮演了该转发U-GW的角色。可理解的,当该目标U-GW不能与该源D-GW直接通信时,该C-GW选择的转发U-GW与该目标U-GW不同。
控制面网关1200还可执行图2的方法,并实现C-GW在图2-图4、图7、图8所示实施例C-GW及目标C-GW在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管理网元140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管理网元1400可包括:
接收单元1401,用于接收服务UE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
其中,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1402,用于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UE的目标C-GW。
发送单元1403,用于向该目标C-GW发送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UE的转发U-GW;
发送单元1403还用于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
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C-GW在该转发U-GW与服务该UE的源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服务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1400在UE移动出源移动管理网元的服务范围后,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UE的目标C-GW,进而通过目标C-GW在该源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可选地,该目标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发送单元1403还用于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UE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该目标控制面网关。
进一步地,接收单元1401还用于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携带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移动管理网元1400还可执行图9的方法,并实现目标MME在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150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面网关1500包括:
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1502,用于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目标U-GW。
发送单元1503,用于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
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UE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UE的源U-GW上的该UE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UE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U-GW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位置更新通知消息旨在通知C-GW,UE当前的位置区域发生了改变,该位置更新通知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UE从空闲态变为连接态并发送用户面数据之前,控制面网关1500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服务U-GW是否需要改变并触发承载上下文去激活流程并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以请求UE马上发起承载上下文重新建立流程,实现承载资源在目标U-GW上的重建,保证后续用户数传的业务连续性,从而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指示该UE在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该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应理解,MME和UE都记录着UE在源U-GW上建立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当MME接收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后,会删除MM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UE删除U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时,MME还向UE发送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指示UE在删除第一承载上下文后,基于第一承载上下文的内容重新发送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请求建立第二承载上下文。其中,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基于第一承载上下文在目标U-GW上建立的承载上下文。
控制面网关1500还可执行图10的方法,并实现C-GW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160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面网关1600可包括处理器1602、存储器1603、发射机1601和接收机1604。在具体的应用中,该控制面网关1600可以是等。
接收机1604、发射机1601、处理器1602和存储器1603通过总线1606系统相互连接。总线1606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具体的应用中,发射机1601和接收机1604可以耦合到天线1605。
存储器1603,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6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6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6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602,执行存储器1603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至少一个转发U-GW;
通过发射机1601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其中,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该UE的移动过程中传输该UE的上行用户面数据和/或下行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适用场景可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1)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收到源基站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切换请求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业务切换通知。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 Request)消息等;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业务切换通知,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2)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位置更新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应用场景(3)中,移动管理网元在接收到该UE发送的业务请求后,或者为该UE成功建立空口承载上下文后,可向UE的服务C-GW发送请求消息。应理解,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或其它具备MME的移动管理功能的网元。在具体的应用中,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现有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例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或修改接入承载请求(Modify Access BearersRequest)消息;或者,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用新建的消息发送该请求消息,具体使用哪个消息来发送该请求消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UE的当前位置信息,包括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跟踪域信息(Tracking AreaIdentity,TAI)和/或UE的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等。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TAI,即为UE的目标TAI;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所对应的服务基站信息,即为UE的目标基站信息。目标基站信息,可以是目标基站标识(Identity,ID)、目标小区标识(CellIdentity,CI),等等。可理解的,UE的当前位置区域,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区域,也即UE移出源服务基站的服务范围后所在的位置区域,类似地,UE的当前位置信息,也称为UE的目标位置信息。
应理解,该UE的移动过程包括上述三种应用场景中发生的流程,具体为:应用场景(1)中的业务切换流程,应用场景(2)中的位置更新流程,应用场景(3)中的业务请求流程。
应理解,UE的目标基站,是指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后,为该UE提供接入服务的基站。
应理解,该数据转发隧道是通过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建立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实现的,该用户面承载上下文包含了转发用户面数据所需的路由信息,包括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转发U-GW的路由信息和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具体地,该路由信息可以包括地址(典型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典型地,若使用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Protocol,GTP)协议,则隧道端口信息为GTP隧道端口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
应理解,该转发U-GW,是指处理器1602选择的至少一个转发U-GW。处理器1602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是指处理器1602在源U-GW、该至少一个转发U-GW、该目标基站三者构成的通信路径,建立起从源C-GW到目标基站两个网元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
上述如本发明图2-4中任一实施例揭示的C-GW或图5、6中任一实施例揭示的目标C-GW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602中,或者由处理器1602实现。处理器16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6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603,处理器1602读取存储器16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根据UE移动后的当前位置信息,为UE确定合适的转发U-GW,并建立转发U-GW与源U-GW之间,以及转发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和/或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处理器1602具体用于:
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源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然,应理解,控制面网关1600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和第三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6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一U-GW和第二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相同,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处理器1602具体用于:
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并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源U-GW发送第四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该第四请求用于请求该源U-GW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四请求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相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没有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600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四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第三响应及第四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6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第三请求或第四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第三响应或第四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处理器1602具体用于:
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一U-GW发送第二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U-GW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600还会接收第一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一U-GW允许建立该第一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一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一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和第三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6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控制面网关1600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处理器1602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一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或第二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或第二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再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一个转发U-GW包括第一U-GW和第二U-GW,该控制面网关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该控制面网关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该移动管理网元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且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相同或不同;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604接收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该UE的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在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在服务该UE的源U-GW与该转发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过程中,处理器1602具体用于:
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二U-GW发送第二请求,并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第三U-GW发送第三请求,其中,该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U-GW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二请求携带该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以及第三U-GW的路由信息,该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三U-GW建立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该第三请求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以及该源U-GW的路由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不同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在UE移动过程中改变或没有改变两种场景,即该移动管理网元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移动管理网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类似地,控制面网关1600还会接收第二U-GW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以及第三U-GW根据第三请求发送的第三响应,以及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其中,第二响应用于确认第二U-GW允许建立该第二U-GW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二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二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源U-GW根据第四请求发送的第四响应;该第三响应用于确认该第三U-GW与该第二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以及该第三U-GW与该源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可选地,该第三响应可以携带该第三U-GW的路由信息,比如IP地址与TEID信息;该第四响应用于确认该源U-GW允许建立该源U-GW与该第三U-GW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在接收到第二响应、及第三响应及第四响应后,控制面网关1600可向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请求的第一响应。
当然,应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中UE的服务C-GW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故本实施例中控制面网关1600为目标C-GW,即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C-GW。进一步地,处理器1602还应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源C-GW向源U-GW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并将第三U-GW的路由信息发送给源U-GW。其中,源C-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C-GW,源U-GW为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U-G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第一请求,第二请求或第三请求,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请求(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中第一响应,第二响应或第三响应,可以使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创建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响应(Create Indirect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也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消息,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图16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经由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6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一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6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二U-GW和第三U-GW时,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第二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6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发射机1601向该目标U-GW发送建立会话请求,其中,该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该目标U-GW上为该UE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所建立的每个该承载上下文都包含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该目标U-GW是该UE的当前位置区域对应的服务U-GW。可理解的,该目标U-GW通常是为该UE在该当前位置区域提供最优数据传输路径的服务U-GW。进一步地,处理器1602还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向该目标基站发送该目标U-GW的路由信息。
可选地,在图16的上述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个转发U-GW为第一U-GW时,该第一U-GW还是该控制面网关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的服务U-GW。也就是说,该第一U-GW为目标U-GW。此时,该目标D-GW能够与该源D-GW直接通信,也即该目标U-GW同时扮演了该转发U-GW的角色。可理解的,当该目标U-GW不能与该源D-GW直接通信时,该C-GW选择的转发U-GW与该目标U-GW不同。
控制面网关1600还可执行图2的方法,并实现C-GW在图2-图4、图7、图8所示实施例C-GW及目标C-GW在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管理网元1700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管理网元1700可包括处理器1702、存储器1703、发射机1701和接收机1704。在具体的应用中,该移动管理网元1700可以是等。
接收机1704、发射机1701、处理器1702和存储器1703通过总线1706系统相互连接。总线1706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7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具体的应用中,发射机1701和接收机1704可以耦合到天线1705。
存储器1703,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7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7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7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702,执行存储器1703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接收机1704接收服务UE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该UE的目标C-GW;
通过发射机1701向该C-GW发送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该C-GW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该UE的转发U-GW;
通过发射机1701向该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该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该目标C-GW在该转发U-GW与服务该UE的源U-GW之间,以及该转发U-GW与服务该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
上述如本发明图9所示实施例揭示的移动管理网元或图5、6所示实施例揭示的目标MME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702中,或者由处理器1702实现。处理器17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7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7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703,处理器1702读取存储器17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管理网元1700在UE移动出源移动管理网元的服务范围后,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UE的目标C-GW,进而通过目标C-GW在该源U-GW与UE的目标基站之间为该UE建立数据转发隧道,从而能够保证UE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提高用户的业务体验。
可选地,该目标控制面网关与该UE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即服务C-GW在UE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处理器1702还用于通过发射机1701向该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该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UE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该目标控制面网关。
进一步地,处理器1702还用于通过接收机1704接收该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携带该UE的源U-GW的路由信息。
移动管理网元1700还可执行图9的方法,并实现目标MME在图5、图6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面网关180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面网关1800可包括处理器1802、存储器1803、发射机1801和接收机1804。在具体的应用中,该控制面网关1800可以是等。
接收机1804、发射机1801、处理器1802和存储器1803通过总线1806系统相互连接。总线1806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具体的应用中,发射机1801和接收机1804可以耦合到天线1805。
存储器1803,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8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8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802,执行存储器1803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接收机1804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该UE的当前位置信息为该UE选择目标U-GW;
通过发射机1801向该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该移动管理网元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该UE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该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该UE的源U-GW上的该UE的承载上下文,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该UE根据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在该目标U-GW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位置更新通知消息旨在通知C-GW,UE当前的位置区域发生了改变,该位置更新通知可以重用已有的消息,比如建立会话请求(Create SessionRequest)消息或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也可以重新定义新的消息,对此本发明不做限定。
上述如本发明图10、11中任一实施例揭示的C-GW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802中,或者由处理器1802实现。处理器18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8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803,处理器1802读取存储器18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UE从空闲态变为连接态并发送用户面数据之前,控制面网关1800根据UE的当前位置信息决定服务U-GW是否需要改变并触发承载上下文去激活流程并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以请求UE马上发起承载上下文重新建立流程,实现承载资源在目标U-GW上的重建,保证后续用户数传的业务连续性,从而保证用户业务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该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该移动管理网元指示该UE在该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该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应理解,MME和UE都记录着UE在源U-GW上建立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当MME接收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后,会删除MM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UE删除UE上的第一承载上下文;该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时,MME还向UE发送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指示UE在删除第一承载上下文后,基于第一承载上下文的内容重新发送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请求建立第二承载上下文。其中,该第二承载上下文是基于第一承载上下文在目标U-GW上建立的承载上下文。
控制面网关1800还可执行图10的方法,并实现C-GW在图11所示实施例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4)

1.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面网关从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所述控制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第一用户面网关;
所述控制面网关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所述控制面网关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所述控制面网关向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源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源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三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其中,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经过所述源用户面网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以及所述目标基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移出了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服务范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是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关。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向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所述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所述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所述控制面网关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二请求还携带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关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15.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所述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
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在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所述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20.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面网关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
所述控制面网关向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移动管理网元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所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所述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22.一种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为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所述控制面网关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第一用户面网关;
隧道建立单元,用于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用于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该第一用户面网关与该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向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用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源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源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三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其中,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经过所述源用户面网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以及所述目标基站。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移出了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服务范围。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的模块。
27.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是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28.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的模块,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关。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的模块,所述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所述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用于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的模块。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的模块。
33.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二请求还携带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建立单元还用于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36.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所述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在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所述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41.一种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移动管理网元释放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所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所述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43.一种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为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所述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机从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第一用户面网关;
通过所述接收机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源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源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三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其中,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经过所述源用户面网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以及所述目标基站。
45.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移出了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服务范围。
46.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47.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48.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是所述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49.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关。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所述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所述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通过所述接收机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用于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54.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还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过程中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二请求还携带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还用于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57.一种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所述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机接收服务用户设备的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所述转发重定位请求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选择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控制面网关,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以便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转发用户面网关;
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发送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在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之间,以及所述转发用户面网关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基站之间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数据转发隧道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基站的地址与隧道端口信息。
59.如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接收机接收来自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发送改变通知消息,所述改变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控制面网关变更为所述目标控制面网关。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移动管理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源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改变通知消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62.一种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机和发射机,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并向所述处理器提供数据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机接收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
通过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移动管理网元释放释放第一承载上下文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是建立在所述用户设备的源用户面网关上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重建的承载上下文。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控制面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消息为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所述删除承载请求消息携带重新激活请求指示,所述重新激活请求指示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删除后,发起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的建立请求。
6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面网关,用于从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第一用户面网关;从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路由信息;向源用户面网关发送用于建立数据转发隧道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源用户面网关建立所述源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之间的数据转发隧道,所述控制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后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且所述控制面网关与所述用户设备移动到当前位置区域之前的服务控制面网关不同;以及
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请求;
其中,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用于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用户面数据。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发隧道经过所述源用户面网关、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以及所述目标基站。
66.如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移出了所述源用户面网关的服务范围。
67.如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还用于向所述控制面网关发送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68.如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69.如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是所述通信系统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70.如权利要求64或6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目标用户面网关,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业务切换结束后的服务用户面网关。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为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或者,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关为不同的用户面网关。
72.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关还用于:
向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发送建立会话请求,所述建立会话请求用于在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上为所述用户设备创建用户面数据传输所需的承载上下文,其中,所建立的每个所述承载上下文包含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从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所述目标用户面网关的路由信息。
7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7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78324.XA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Active CN111510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324.XA CN111510986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324.XA CN111510986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CN201580028759.3A CN107079507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PCT/CN2015/091242 WO2017054178A1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759.3A Division CN107079507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986A CN111510986A (zh) 2020-08-07
CN111510986B true CN111510986B (zh) 2023-06-27

Family

ID=5842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8324.XA Active CN111510986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CN201580028759.3A Active CN107079507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759.3A Active CN107079507B (zh) 2015-09-30 2015-09-30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10638527B2 (zh)
EP (2) EP3624545B1 (zh)
JP (1) JP6699847B2 (zh)
KR (1) KR102018635B1 (zh)
CN (2) CN111510986B (zh)
RU (1) RU2686596C1 (zh)
WO (1) WO20170541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6070B (zh) * 2015-07-06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eMBMS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WO2017054178A1 (zh)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CN107241369B (zh) * 2016-03-28 2020-06-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会话管理功能实体设备
US10455459B2 (en) * 2016-08-23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03538B1 (ko) * 2016-11-28 2023-02-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게이트웨이의 네트워크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이동 관리 엔티티의 네트워크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이동 관리 엔티티, 단말의 네트워크 연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US11153843B2 (en) * 2017-02-16 2021-10-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chanisms for locating wireless devices
CN110402589B (zh) * 2017-03-16 2022-04-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络发起的终端与网络之间的pdu会话连接更新方法
CN112187643B (zh) * 2017-11-28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用户面网关
KR102372494B1 (ko) 2018-03-30 2022-03-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인증으로 접속한 단말에 대한 셀룰라 네트워크 접속 해지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62308B (zh) * 2018-06-30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785813B2 (en) * 2018-07-23 2020-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ttachment to Wi-Fi
CN111181747B (zh) * 2018-11-09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协同实现方法、装置、IoT网关及存储介质
US20210337611A1 (en) * 2020-04-27 2021-10-28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ized serving gateway node selection for interworking network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6283A (zh) * 2012-06-29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关系统、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4380834A (zh) * 2012-04-02 2015-02-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优化的网关选择
CN10466120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更新信息通知方法及控制器
CN10468404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建立的方法、控制器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4735808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中处理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424A (zh) * 2005-10-26 2007-05-02 德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网关的通信方法及应用
CN101188542A (zh) * 2006-11-17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ip隧道的方法及系统及分发ip地址的装置
US8064403B2 (en) * 2007-08-17 2011-11-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ity mechanism for service continuity
JP5203780B2 (ja) * 2008-04-07 2013-06-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クセスゲートウェイ
JP5268848B2 (ja) * 2009-09-29 2013-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2123161B (zh) * 2010-01-08 2013-07-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系统
US8881236B2 (en) * 2011-02-04 2014-11-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ntrol plane to manage domain-based security and mobility in a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KR20160075864A (ko) * 2011-11-29 2016-06-2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Ip 이동성 관리 방법
WO2013127429A1 (en) * 2012-02-28 2013-09-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ata forwar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gateway apparatus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gateway elements
WO2014008427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registration to enable mobility management
US9065699B2 (en) * 2012-11-30 2015-06-23 Cognoso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distributed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926594A1 (en) * 2012-11-30 2015-10-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or methods for anchor node selection in networks using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dmm)
EP2926534A2 (en) * 2012-11-30 2015-10-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5122777B (zh) * 2013-02-15 2018-12-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网络控制的wtru地址/锚点选择的方法
US9998967B2 (en) * 2013-07-17 2018-06-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distributed and dynamic mobility management
US9596628B2 (en) * 2013-10-31 2017-03-14 Intel Corporation Gateway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265085B2 (en) * 2013-12-31 2016-02-16 Alcatel Luc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short data burst services over an LTE network
KR102219415B1 (ko) * 2014-01-20 2021-02-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Lte 망에서 최적 데이터 경로를 위한 mme와 로컬 서버, 이들 간 인터페이스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WO2017054178A1 (zh) 2015-09-30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0834A (zh) * 2012-04-02 2015-02-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优化的网关选择
CN103636283A (zh) * 2012-06-29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关系统、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466120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更新信息通知方法及控制器
CN10468404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建立的方法、控制器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4735808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中处理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7812A1 (en) 2020-04-30
JP6699847B2 (ja) 2020-05-27
RU2686596C1 (ru) 2019-04-29
CN107079507A (zh) 2017-08-18
KR20180061265A (ko) 2018-06-07
US20200137813A1 (en) 2020-04-30
EP3624545A1 (en) 2020-03-18
BR112018006580A2 (zh) 2018-10-09
US10827543B2 (en) 2020-11-03
US11432351B2 (en) 2022-08-30
EP3346795A4 (en) 2018-07-11
US20190289652A1 (en) 2019-09-19
US10701744B2 (en) 2020-06-30
US20210029760A1 (en) 2021-01-28
EP3346795A1 (en) 2018-07-11
EP3624545B1 (en) 2021-12-01
US20180220479A1 (en) 2018-08-02
WO2017054178A1 (zh) 2017-04-06
US10638527B2 (en) 2020-04-28
US10595350B2 (en) 2020-03-17
KR102018635B1 (ko) 2019-09-05
JP2018530253A (ja) 2018-10-11
EP3346795B1 (en) 2019-06-19
CN107079507B (zh) 2020-04-14
CN111510986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986B (zh)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CN108028783B (zh) 切换移动边缘平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7231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155739B (zh) 切换过程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31248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04554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74472B (zh)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JP685476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3629669B1 (en) Control method,local control-plane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witching a user equipment from idle state to active state
CN110169121B (zh) 切换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
JP6827520B2 (ja) サービス継続性保証方法、制御プレーンゲートウェイ、およびモビリティ管理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CN111726888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本地控制面设备
BR112018006580B1 (pt) Método de garantia de continuidade de serviço, porta de comunicação de plano de controle e elemento de rede de gerenciamento de mobilida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