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0977A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0977A
CN111510977A CN201910090953.4A CN201910090953A CN111510977A CN 111510977 A CN111510977 A CN 111510977A CN 201910090953 A CN201910090953 A CN 201910090953A CN 111510977 A CN111510977 A CN 111510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element
mac address
termina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0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0977B (zh
Inventor
徐长春
蔺波
王岩
李世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09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7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8854 priority patent/WO2020155972A1/zh
Priority to EP19912817.4A priority patent/EP3886500B1/en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0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977B/zh
Priority to US17/388,980 priority patent/US11910485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30Network data restoration; Network data reliability; Network data fault tole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38Address allocation for local use, e.g. in LAN or USB networks, or in a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0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2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location registers or mobility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元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然后,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最后,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网络中,以太网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基础,支持以太网有助于3GPP进行工业控制网络。在以太网中,当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业务通信的过程中,一个终端设备移动后会需要同时切换该终端设备的接入设备,以及切换外部交换网络的转发路径,以完整地更新端到端的转发路径。
目前,在终端设备移动时,需要更新全网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MAC)地址转发表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但是在实际中每个终端设备移动都进行修改MAC地址转发表,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修改MAC地址转发表过程中修改失败或者修改不完全的可能性很大,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因此,上述方法并不能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方法,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元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并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只需所述控制面网元决定移动的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通知相应的终端设备更新,可以无需改变系统中的MAC地址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控制面网元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然后所述控制面网元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准确地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具体方法可以为: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地实现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功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功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准确地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这样可以节省资源占用,避免资源浪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后,将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只需更新移动的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可以无需改变系统中的MAC地址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具体方法可以为: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以使后续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为改变后的MAC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后,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只需更新移动的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可以无需改变系统中的MAC地址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以使后续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为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的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以使后续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为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具体方法可以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通过上述方法,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以使后续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为改变后的MAC地址。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该控制面网元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方法实例中控制面网元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面网元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以及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控制面网元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控制面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方法实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以及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方法实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以及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二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二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设计中提及的控制面网元、第一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等。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路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业务路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其中,本申请所述方法和装置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控制面网元(control plane,CP),为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进行移动性管理的设备。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控制面网元,例如,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等。
2)、至少一个,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可以包括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网络开放功能网元、网络功能库功能网元、策略控制功能网元、数据管理网元、群组管理功能网元、应用功能网元、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路径管理功能网元、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用户面功能网元和数据网络。其中,图1示出了所述通信系统的架构的一种可能的示例,具体包括:NSSF网元、NEF网元、NRF网元、PCF网元、UDM网元、GMF网元、AF网元、AMF网元、SMF网元、AUSF网元,PMF网元,UE、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UPF网元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其中,AMF网元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1接口相连,AMF与AN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2接口相连,AN设备与UPF之间可以通过N3接口相连,SMF与UPF之间可以通过N4接口相连,UPF与DN之间可以通过N6接口相连。接口名称只是一个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图1所示通信系统,图1中所示的网元的名称在这里仅作为一种示例说明,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方法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中包括的网元的限定。下面对所述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网元或设备的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计算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以及经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目前,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或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vehicle,AGV)、AGV控制器等。其中,图1中所述终端设备以UE示出,仅作为示例,并不对终端设备进行限定。
无线接入网络可以为图1所示的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向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所述接入网设备是所述通信系统中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接入网设备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所述数据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可以是因特网(Internet)、IP多媒体业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区域网络(即本地网络,例如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网络)等。所述数据网络中包括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业务服务。
核心网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可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业务的DN。下面对所述核心网中各个网元的功能进行描述:
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进行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其包括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网络框架中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里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加入了接入管理功能,具体可以负责所述终端设备的注册、移动性管理、跟踪区更新流程、可达性检测、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选择、移动状态转换管理等。例如,在5G中,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是AMF网元时,所述AMF可以提供Namf服务。
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可用于负责所述终端设备的会话管理(包括会话的建立、修改和释放),用户面功能网元的选择和重选、所述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分配、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等。例如,在5G中,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时SMF网元时,所述SMF可以提供Nsmf服务。
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可用于负责策略控制决策、提供基于业务数据流和应用检测、门控、QoS和基于流的计费控制等功能等。例如,在5G中,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可以是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仍可以是PC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是PCF网元,所述PCF网元可以提供Npcf服务。
所述应用功能网元,主要功能是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核心网交互来提供服务,来影响业务流路由、接入网能力开放、策略控制等。例如,在5G中,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可以是AF(application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应用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应用功能网元是AF网元时,所述AF网元可以提供Naf服务。
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可用于管理所述终端设备的签约数据、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的注册信息等。例如,在5G中,所述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数据管理网元仍可以是UDM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数据管理网元是UDM网元时,所述UDM网元可以提供Nudm服务。
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可用于使3GPP能够安全地向第三方的AF(例如,业务能力服务器(Services Capability Server,SCS)、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等)提供网络业务能力等。例如,在5G中,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可以是NEF(network exposure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E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是NEF时,所述NEF可以向其他网络功能网元提供Nnef服务。
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可用于转发终端设备的用户面数据。主要功能是数据包路由和转发、移动性锚点、上行分类器来支持路由业务流到数据网络、分支点来支持多归属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等。例如,在5G中,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是UPF(user plane function)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仍可以是UP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可用于提供鉴权服务。例如,在5G中,所述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可以是(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US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当所述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是AUSF网元时,所述AUSF网元可以提供Nausf服务。
所述群组管理功能网元,可用于5GLAN群组管理,基于终端设备的请求动态创建、修改、删除一个群组。例如,在5G中所述群组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group managementfunction,GMF),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群组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G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路径管理功能网元,具有管理用户面路径,以及实现群组间隔离功能。例如,在5G中所述路径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path management function,PMF),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路径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P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可用于为终端的业务选择合适的网络切片。例如,在5G中所述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可以是(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网络切片选择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SS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所述网络功能库功能网元,例如,在5G中所述网络功能库功能网元可以是((network function,NF)repository function,NRF),例如图1所示;在未来通信,如6G中,所述网络功能库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R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核心网中的以上各个网元也可以称为功能实体,既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实现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者是在适当平台上虚拟化功能的实例,例如,上述虚拟化平台可以为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中不限于仅包含图中所示的网元,还可以包含其它未在图中表示的设备,具体本申请在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核心网中各个网元的分布形式,图1所示的分布形式只是示例性的,本申请不作限定。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后续均以图1所示的网元为例进行说明,并将XX网元直接简称为XX。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有网元的名称仅仅作为示例,在未来通信中还可以称为其它名称,或者在未来通信中本申请涉及的网元还可以通过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实体或者设备等来替代,本申请对此均不作限定。这里做统一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并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适用的通信系统的限定。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为5G系统架构,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适用于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6G或者其他通信网络等。
基于以上实施例,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适用的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还可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UP(也即UPF)下沉到接入设备(RAN)附近,CP部署在相对集中的位置,UP和UP之间,以及CP和UP之间通过交换网络相连。其中,图2和图3所示的架构中CP和UP的功能可以由协议3GPP TS 23.501定义,其中3GPP CP可以包括AMF、SMF、UDM等功能实体(功能网元),功能是对UE进行鉴权认证,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等。UP是3GPP的核心网用户面功能网元,主要功能用户面锚点,提供对外接入。交换网络由以太网交换组成,提供3GPP网元之间的可达性,以及固定设备的接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UP下沉到RAN附近,如图2所示;另一种实现方式中,RAN和UP可能合一,即合为一个设备,可以称为融合的接入设备(融合的RAN)(merged RAN,M-RAN)(在本申请中涉及的合设设备为融合的接入设备),UP不单独呈现,如图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适用于如图1以及图2或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参阅图4所示,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401:控制面网元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具体实施时,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之后,所述控制面网元决定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其他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改变后的MAC地址。
其中,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具体为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新的MAC地址(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此时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为SMF。
步骤402: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具体方法可以为:所述控制面网元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控制面网元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面网元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时,具体可以为:所述控制面网元向所述群组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成员信息查询请求,所述成员信息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然后向所述控制面网元返回所述成员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方式中,所述成员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PDU会话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地址可以为IP地址,或者MAC地址,或者IP地址和MAC地址。
步骤403: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a1: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这种情况是通过控制面更新MAC地址的实现方法。
情况a2: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这种情况是通过用户面更新地址的实现方法。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系统中有单独存在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时(例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系统中没有单独存在的用户面功能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与接入设备合为一个设备时(例如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合设设备。
在上述情况a1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时,可以先将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发送给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由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将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转发给所述第一设备,再由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起RRC连接重建立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请求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MAC地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
在上述情况a2中,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构造用户面报文,例如广播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报文,或者单播ARP报文,或者其他私有MAC层消息。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上述报文或者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在一种示例中,当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时,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通过N4请求消息发送上述构造的报文或者消息;然后所述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面网元构造的报文或者消息;最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在另一种示例中,当所述第二设备是所述目标合设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以先向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所述控制面网元构造的上述报文或者消息(例如可以通过N1消息或者N2消息发送),由所述核心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转发给所述目标合设设备,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再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然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在一种可选的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b1: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这种情况是通过控制面更新MAC地址的实现方法。
情况b2: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这种情况是通过控制面更新MAC地址的实现方法。
情况b3: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这种情况是通过用户面更新地址的实现方法。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系统中有单独存在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时(例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当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通信系统中没有单独存在的用户面功能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与接入设备合为一个设备时(例如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
上述情况b1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的方法,与上述情况a1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同样的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
上述情况b2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时,具体可以是所述控制面网元先将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然后所述网络开放功能网元确定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应用功能网元,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将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发送给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然后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和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上述情况b3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的方法,与上述情况a2中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的方法类似,具体可以参见上述过程,此处不再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DN侧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网元在通知了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的所有终端设备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之后,所述控制面网元还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这样可以释放系统资源,节省资源空间。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控制面网元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后,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最后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在该方法中,只需所述控制面网元决定移动的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通知相应的终端设备更新,可以无需改变系统中的MAC地址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的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在以下的示例中涉及的设备和网元均以具体的示例说明,例如,终端设备以UE为例,用户面功能网元以UPF为例,接入设备以RAN为例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主要描述在终端设备初始化时,终端设备MAC地址的分配过程。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501:UE发起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建立请求。
其中,所述UE执行步骤501时,具体可以为所述UE向AMF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此时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中未携带MAC地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PDU会话请求可以为所述UE向所述AMF发送的PDUsession establisnment request。
步骤502:AMF收到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后,选择相应的SMF,并将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选择的所述SMF。
步骤503:所述SMF向UDM请求用户的签约信息。
其中,步骤503的具体过程为所述SMF向所述UDM发送签约信息请求,然后所述UDM向所述SMF返回所述签约信息。
步骤504:所述SMF发起UE鉴权和认证流程。
步骤505:认证通过后,所述SMF发现UE需要建立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SMF选择合适的UPF,并为所述UE(或会话)分配MAC地址。
步骤506:所述SMF向UPF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
具体的,在N4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MAC地址,指导UPF在收到下行报文时,选择正确的N4会话转发以太帧。
步骤507:所述SMF向所述AMF返回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PDU会话建立接受消息携带为UE分配的MAC地址。
步骤508:所述AMF向RAN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NAS消息),携带为UE分配的MAC地址。
其中,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可以为N2PDU session request。
步骤509:所述RAN建立与所述UPF之间的会话连接,并向所述UE发起无线接入网络相关的资源预留请求,所述资源预留请求中可以包括PDU会话建立授受消息,并携带CP为UE分配的MAC地址。
其中,所述资源预留请求可以为所述RAN向所述UE发送的AN-specific resourceset up request。
步骤510:所述UE预留AN资源,建立PDU会话,保存所述SMF分配的MAC地址。
步骤511:所述UE向所述RAN发送接入网相关的资源预留响应。
其中所述资源预留响应可以为AN-specific resource set up response。
步骤512:所述RAN和CP完成后续会话建立流程。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应用于图1和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主要描述在终端设备初始化时,终端设备MAC地址的分配过程。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601:M-RAN(融合了UPF部分功能的基站)向AMF注册自己的能力。
其中,所述步骤601的目的是通知所述AMF不需要选择UPF,不需要执行UPF相关的会话建立操作。
步骤602:UE发起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建立请求。
具体的,所述UE通过所述M-RAN向AMF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即所述UE先向所述M-RAN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然后,所述M-RAN向所述AMF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
步骤603:AMF收到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后,发现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来自于所述M-RAN,确定所述UE当前接入了所述M-RAN。
步骤604:所述AMF选择SMF,并将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被选择的所述SMF。
其中,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指示信息,指示RAN融合了UPF功能,仅需要SMF执行QoS、认证和地址分配等功能。
步骤605:所述SMF发起UE鉴权和认证流程。
步骤606:所述SMF向UDM和PCF获取UE和QoS策略。
步骤607:认证通过后,所述SMF发现UE需要建立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并为所述UE(或者会话)分配MAC地址。
步骤608:所述SMF向M-RAN和UE发起PDU会话建立请求,具体的,所述SMF将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AMF,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分配给UE的MAC地址。
其中,所述SMF可以通过所述SMF向所述AMF发送的N1/N2message transfer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
步骤609:所述AMF接收到所述SMF的消息后,通过N2接口向所述M-RAN发送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可携带下行流分类规则和QoS Profile,以及携带分配给UE的MAC地址。
步骤610:所述M-RAN收到UE的MAC地址后,建立UEMAC地址和UE ID(如RNTI)的对应关系,并创建SDAP实例,创建QFI和SRB,以及建立QFI与DRB的映射关系。在RAN用户面保存QoS Flow Template,对下行数据进行流分类,标记QFI。
当下行数据到来,所述M-RAN首先根据目的地址找到对应的UE ID和SDAP,然后通过流分类,标记QFI,交给SDAP处理。
步骤611:所述M-RAN向所述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请求,所述RRC连接重配置请求中携带所述SMF发往所述UE的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其中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包括为UE分配的MAC地址。
步骤612:所述UE建立PDU会话,并保存SMF分配的MAC地址,完成后续会话建立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401中涉及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决定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新的MAC地址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图5或者图6所示的示例中为UE分配MAC地址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应用于图1,以及图2或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主要描述在终端设备移动,MAC地址改变后,控制面网元通知移动的终端设备和通信对端的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群组中的其他终端设备更新移动的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触发MAC地址更新。其中,在该示例中,以UE1为移动的UE,UE2为与所述UE1进行通信的对端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所述UE1可以为AGV,所述UE2可以为AGV控制器。具体的,参见图7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701:UE1发生了移动,CP(SMF)为其分配新的MAC地址。
步骤702:所述SMF向GMF发送查询群组成员信息请求,所述查询群组成员信息请求用于请求所述UE1所在群组(LAN)的其它成员信息,所述查询群组成员信息请求携带UE1ID。
步骤703:GMF查询到所述UE1所属的群组(LAN),向所述SMF返回查询群组成员信息响应,其中所述查询群组成员信息响应中包括群组(LAN)成员列表(UE ID list),还可以包括所述群组中的每个UE对应的PDU会话ID。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固网连接的终端设备,UE ID可能是IP地址或MAC地址,或IP地址和MAC地址,本申请对比不作限定。
后续为群组成员的MAC地址缓存更新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过控制面更新MAC地址,具体的,所述SMF通过新的信令消息,向RAN和UE发起MAC地址缓存更新,这个方法需要扩展新的NAS和AS消息,方法流程具体可以参见以下步骤704-步骤713;方法二,通过用户面更新MAC地址,具体的,所述SMF可以通过用户面广播消息更新MAC地址缓存,比如发起ARP广播(针对有IP地址的UE),或在MAC层扩展新消息,方法流程具体可以参见以下步骤714-步骤73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可以同时使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示例中,当UE1和其他UE通过3GPP接入时,SMF获取群组成员信息后,可以查询SM上下文,找到相应UE当前接入的RAN。所述SMF向RAN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消息携带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该消息可能是RAN粒度的(通N2接入发送给RAN,告诉RAN哪些UE的MAC地址缓存需要更新),或是UE粒度的(通过N1接口,直接发送给UE,此时RAN对该消息透明)。具体的,步骤可以为步骤704-710。
步骤704:所述SMF向AMF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所述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携带UE1的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
步骤705:所述AMF向RAN 1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
其中,所述RAN1为所述UE 1移动后的目标RAN。在步骤705中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对应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
步骤706:所述AMF向其他RAN分别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
其中,所述其他RAN为所述其他UE当前接入的RAN,具体的,当所述其他UE为多个时,所述其他RAN为一个或者多个,可选的,所述其他RAN中的一个RAN可以与RAN1相同,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用其他RAN示出。
步骤707:所述RAN 1向所述UE1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UE 1更新MAC地址缓存,所述RRC连接重建立请求中携带了UE 1的ID、UE 1的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
步骤708:所述UE 1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新MAC地址。
步骤709:所述其他RAN向所述其他UE发送RRC连接重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其他UE更新MAC地址缓存,所述RRC连接重建立请求中携带了UE 1的ID、UE 1的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
步骤710:所述其他UE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UE 1的新MAC地址。
在另一种示例中,当UE2通过固网接入时,SMF找到UE 2对应的NEF,并向NEF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携带UE 1的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具体步骤可以为步骤711-步骤713。
步骤711:所述SMF向NEF发送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携带UE1的新MAC地址和原MAC地址。
步骤712:所述NEF确定UE2对应的AF,并将MAC地址缓存更新消息转发给所述AF。
步骤713:所述AF和所述UE 2完成MAC地址缓存更新。
在方法二中,所述SMF构造用户面报文(即地址MAC地址更新缓存消息),如广播报文ARP,或单播ARP响应消息,或其它私有MAC层消息,消息中携带UE 1的ID(如IP地址,或设备名称),及其对应的新MAC地址。具体根据有无URF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示例:
在一种示例中,网络中有UPF的情况,可以参见步骤714-步骤722:
步骤714:所述SMF向UPF1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携带构造的用户面消息。
其中,所述UPF 1为所述UE 1移动后的目标UPF。所述MAC地址更新消息可以是N4请求消息。
步骤715:所述SMF向其他UPF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其中,所述其他UPF为所述其他UE当前接入的UPF,具体的,当所述其他UE为多个时,所述其他UPF为一个或者多个,可选的,所述其他UPF中的一个UPF可以与UPF 1相同,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用其他UPF示出。
步骤716:所述SMF向UPF 2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其中,所述UPF2为所述UE 2当前接入的UPF。
步骤717:所述UPF 1向所述UE 1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18:所述UE 1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新MAC地址。
步骤719:所述其他UPF向所述其他UE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20:所述其他UE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UE 1的新MAC地址。
步骤721:所述UPF 2向所述UE 2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22:所述UE 2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UE 1的新MAC地址。
在另一种示例中,网络中没有UPF,RAN和UPF合为一个设备M-RAN的情况,可以参见步骤723-步骤731:
步骤723:所述SMF通过所述AMF向M-RAN 1发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MAC地址更新,携带构造的用户面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可以是N1接口消息,或N2接口消息。
其中,所述M-RAN 1为所述UE 1当前接入的M-RAN。
步骤724:所述SMF通过所述AMF向其他M-RAN发送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其他M-RAN为所述其他UE当前接入的M-RAN,具体的,当所述其他UE为多个时,所述其他M-RAN为一个或者多个,可选的,所述其他M-RAN中的一个M-RAN可以与M-RAN1相同,为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用其他M-RAN示出。
步骤725:所述SMF通过所述AMF向M-RAN 2发送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M-RAN 2为所述UE 2当前接入的M-RAN。
步骤726:所述M-RAN 1向所述UE 1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27:所述UE 1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新MAC地址。
步骤728:所述其他M-RAN向所述其他UE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29:所述其他UE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UE 1的新MAC地址。
步骤730:所述M-RAN 2向所述UE 2发送MAC地址更新消息。
步骤731:所述UE 2更新自己的MAC地址缓存,记录所述UE 1的新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方法二中的两个示例中,UE 2可以看做是DN侧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示例中的上述步骤并不限于上述顺序,本申请对步骤执行的顺序不作限定。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在该示例中描述了移动切换(UPF改变)过程中MAC地址重分配的一种可能的方法,针对需要建立新会话的情况(类似于3GPP Release 15的业务连续性模式3(SSC Mode3))。该示例的具体场景是,UE的MAC地址由SMF重分配,UE 1(例如AGV)和UE 2(例如,AGV控制器)均通过3GPP网络接入。具体的,参见图8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801:UE1发起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采用图5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的方法,UE1从SMF得到为其分配的MAC地址,UE1与UE 2建立通信。
步骤802:所述UE1移动到新的位置,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803:S RAN判断达到切换门限,向AMF发起切换请求。
其中,所述切换请求可以为所述S RAN向所述AMF发送的hand over request。
步骤804:所述AMF向SMF发起PDU会话更新请求,所述PDU会话更新请求中携带所述UE 1的位置信息。
步骤805:所述SMF判断需要更换UPF。
步骤806:所述SMF向UE1发送PDU会话重定向请求,请求UE 1发起新的PDU会话,并在所述PDU会话重定向请求中拒绝S RAN发起的切换请求。
具体的,所述SMF执行步骤806时,所述SMF向所述AMF发送所述PDU会话重定向请求,所述AMF向所述S RAN转发所述PDU会话重定向请求,之后所述S RAN向所述UE 1转发所述PDU会话重定向请求。
步骤807:所述UE 1发起新的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采用图5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的方法,UE 1从SMF得到为其分配的新MAC地址。
步骤808:所述SMF发起MAC地址缓存更新流程,实施方法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示例中的过程。
具体的,在该示例中,所述步骤808中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涉及的通知所述UE 1更新MAC地址的步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809:所述SMF在收到所有的RAN发送的MAC地址更新成果消息后,发起PDU会话释放流程,释放UE 1的原MAC地址。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在该示例中描述了移动切换(UPF改变)过程中MAC地址重分配的另一种可能的方法,具体的,参见图9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901:UE1发起以太网类型的PDU会话,采用图5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的方法,UE从SMF得到为其分配的MAC地址。UE1与UE 2建立通信。
步骤902:UE1移动到新的位置,上报测量结果。
步骤903:S RAN判断达到切换门限,向AMF发起切换请求。
步骤904:所述AMF向SMF发起PDU会话更新请求,所述PDU会话更新请求中携带UE 1的位置信息
步骤905:所述SMF判断需要更换UPF。
步骤906:所述SMF基于新的UPF(T UPF),分配UE 1的新MAC地址。
步骤907:所述SMF向T UPF发起PDU会话建立请求,建立从S UPF到T UPF的转发隧道,并建立T UPF到T RAN的隧道。PDU会话建立请求携带新分配的MAC地址。所述T UPF收到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后建立MAC地址(去往T RAN的)下行隧道的映射关系。
步骤908:所述SMF向S UPF发起PDU会话建立请求,建立到新UPF的转发隧道,并设置间接转发规则,将去往UE 1的下行业务,转发到T UPF。
步骤909:所述SMF向所述AMF发送PDU会话更新响应消息。
步骤910:所述AMF向T RAN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T UPF的隧道信息。
步骤911:所述T RAN判断接受切换请求,建立到T UPF的双向隧道,并向所述AMF返回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携带T RAN的隧道信息。
步骤912:所述AMF再次向所述SMF发送PDU会话更新请求,所述PDU会话更新请求携带T RAN的隧道信息。
步骤913:所述SMF向T UPF发送PDU会话修改请求,PDU会话修改请求携带T RAN的隧道信息。所述SMF建立到T RAN的双向转发隧道。
步骤914:所述SMF向所述AMF发送PDU会话更新响应消息,用于通知AMF T UPF侧已经准备就绪。
步骤915:所述AMF通过S RAN向UE 1发送切换命令,切换命令携带为UE 1分配的新MAC地址。
步骤916:UE 1收到切换命令后,断开与S RAN的RRC连接,建立与T RAN的RRC连接,并将MAC地址更换为新MAC地址。所述UE 1同时仍然接收发往原MAC地址的报文。
步骤917:所述UE 1向T RAN发送切换确认消息。
步骤918:T RAN向所述AMF发送切换通知消息。
步骤919:所述AMF向所述SMF发送PDU会话更新请求。
步骤920:SMF发起UE 1的新MAC地址缓存更新流程。具体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示例中的过程。
步骤921:所述SMF向T UPF发送PDU会话修改请求,PDU会话修改请求携带原MAC地址。T UPF收到PDU会话修改请求后,删除与S UPF的连接,并将与原MAC地址相关的转发规则删除。
步骤922:所述SMF向S UPF发送PDU会话删除请求,删除UE 1相关的会话资源。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示例,该示例可以应用于图1和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在该示例中描述了移动切换过程中MAC地址更新流程,具体的,参见图10所示,该示例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1001:UE 1从S M-RAN切换到T M-RAN。
步骤1002:所述T M-RAN向所述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1003:所述AMF判断RAN融合了UPF(即为M-RAN),则在向SMF转发路径切换请求消息,并在转发的路径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融合的RAN(无UPF)指示信息。
步骤1004:所述SMF基于当前网络架构,判断UE 1更换了地址段(即MAC地址改变),则基于当前位置重新为UE 1分配新MAC地址。
步骤1005:所述SMF通过所述AMF向T M-RAN发送MAC地址重分配请求,MAC地址重分配请求携带UE 1ID和新MAC地址。
步骤1006:T M-RAN向UE 1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保存新MAC地址。
步骤1007:UE 1保存新MAC地址,在后续的上行报文中使用新MAC地址,但下行同时接收原来和新的两个MAC地址的报文。
步骤1008:所述SMF发起UE 1MAC地址缓存更新流程。实施方法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示例中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9:所述SMF向所述AMF返回路径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1010:所述AMF向T M-RAN发送路径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1011:所述T M-RAN向S M-RAN发送UE 1上下文释放消息,指示切换完成。
步骤1012:所述S M-RAN完成数据报文转发后,向T M-RAN发送结束标记(EndMarker)指示。
步骤1013:所述T M-RAN向UE 1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删除UE 1的原MAC地址。
基于图10所示的示例,进一步地,为了加快MAC地址分配进程,还可以在切换准备阶段向AMF通告切换事件,例如图11所示的步骤3-步骤7;在新RRC建立完成后立即发起路径切换(Path Switch),例如图11所示的步骤12-步骤13。参阅图11所示,具体的流程可以为:
步骤1101:UE 1持续测量主服小区和邻区信号强度和信息质量。
步骤1102:S M-RAN检测到邻区质量好于当前小区,向邻区(T M-RAN)发送切换请求。
步骤1103:邻区(T M-RAN)决定接受切换请求,向AMF发送UE切换事件,UE切换事件中携带UE 1ID、S M-RAN ID和T M-RAN ID。
步骤1104:所述AMF向所述SMF发送切换事件,切换事件中携带UE 1ID、S M-RAN ID和T M-RAN ID。
步骤1105:所述SMF基于当前网络架构,判断UE更换了地址段(即MAC地址改变),于是基于当前位置重新为UE 1分配新MAC地址。
步骤1106:所述SMF向所述AMF发送MAC地址重分配指示,MAC地址重分配指示携带UE 1的新MAC地址。
步骤1107:所述AMF向T M-RAN发送切换事件确认消息,在该切换事件确认消息中携带MAC地址重分配指示,以及UE 1ID、S M-RAN ID、源MAC地址和新MAC地址。
步骤1108:T M-RAN向S M-RAN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切换确认消息携带CP为UE 1分配新MAC地址。
步骤1109:S M-RAN向UE 1发送切换命令,切换命令携带CP为UE 1分配的新MAC地址。
步骤1110:S M-RAN向T M-RAN转发数据和SN号。
步骤1111:UE 1断开与S M-RAN的连接,向T M-RAN发起随机接入流程。UE1保存新MAC地址,后续在上行报文中使用新地址,但下行同时接收原来和新的两个MAC地址的报文。
步骤1112:T M-RAN向S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步骤1113:所述SMF感知空口切换完成,于是发起UE 1MAC地址缓存更新流程。实施方法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示例中的过程,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114:路径切换完成,S M-RAN释放UE1上下文,清空缓存数据。详细步骤参考图10所示的示例中的步骤1009-步骤1012。
步骤1115:T M-RAN向UE 1发送RRC重配置请求,删除UE 1的原MAC地址,UE 1不再接收发往原MAC地址的报文。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具体的示例说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的路径切换过程。例如,在UP和RAN合设成M-RAN的场景下,在切换前,UE(AGV)使用源基站的地址44-45-53-54-00-11,AGV控制器的缓存(如ARP缓存)中,记录UE(AGV)当前的MAC地址为44-45-53-54-00-11。AGV控制器使用这个地址作为发往AGV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示例性的,切换前的业务路径可以如图12a所示。在切换完成后,UE使用目标基站分配的地址44-45-53-54-01-11,3GPP网络通过NAS信令消息通知AGV控制器的更新地址缓存,将缓存中的AGV的MAC地址更新为44-45-53-54-01-11。后续发往该AGV的消息,将使用这个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示例性的,切换前的业务路径可以如图12b所示。通过该示例可以得知,在终端设备移动后,只需更改终端设备的MAC地址,而不需要更新交换网络中的MAC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实现路径切换,保证业务连续性。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该控制面网元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3所示,该控制面网元13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301和收发单元1302,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1301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以及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
所述收发单元1302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301在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时具体用于: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302在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或者,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1302在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1302在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302在通知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4所示,该第一终端设备14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401和处理单元1402,其中:
所述收发单元1401用于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所述处理单元1402用于将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401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或者,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5所示,该第二终端设备15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
所述收发单元1501用于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所述处理单元1502用于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1501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1501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的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501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所述控制面网元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6所示,所述控制面网元1600包括:可以包括收发器1601和处理器16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03。
其中,所述处理器16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等等。所述处理器16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所述处理器1602在实现上述功能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所述收发器1601和所述处理器1602之间相互连接。可选的,收发器1601和处理器1602通过总线1604相互连接;总线16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控制面网元1600在执行图4-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时,具体包括:
所述收发器16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收发数据。
所述处理器1602,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602在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6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或者,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器16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器16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6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知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601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602还用于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
所述存储器1603,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所述存储器1603可能包括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所述处理器1602执行所述存储器1603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7所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700包括:可以包括收发器1701和处理器17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703。
其中,所述处理器17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等等。所述处理器17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所述处理器1702在实现上述功能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所述收发器1701和所述处理器1702之间相互连接。可选的,收发器1701和处理器1702通过总线1704相互连接;总线1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700在执行图4-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时,具体包括:
所述收发器17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收发数据。
所述处理器1702,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701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并将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7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701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收发器1701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控制所述收发器1701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所述存储器1703,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所述存储器1703可能包括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所述处理器1702执行所述存储器1703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参阅图18所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800包括:可以包括收发器1801和处理器18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03。
其中,所述处理器18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等等。所述处理器18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所述处理器1802在实现上述功能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所述收发器1801和所述处理器1802之间相互连接。可选的,收发器1801和处理器1802通过总线1804相互连接;总线18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800在执行图4-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时,具体包括:
所述收发器18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收发数据。
所述处理器1802,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器18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处理器18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的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802在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1801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所述存储器1803,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所述存储器1803可能包括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所述处理器1802执行所述存储器1803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如图4-图11所示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只需所述控制面网元决定移动的终端设备的MAC地址,并通知相应的终端设备更新,可以无需改变系统中的MAC地址转发表,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转发路径的切换,保证终端设备移动过程中业务的连续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面网元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
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控制面网元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通知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
8.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10.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的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14.一种控制面网元,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以及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移动后地址发生改变的终端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群组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终端设备;
收发单元,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归属于同一个终端设备群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时,具体用于:
从群组管理功能网元查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在的终端设备群组的成员信息,所述成员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群组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成员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在通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通过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在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在通知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
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19.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在通知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时,具体用于:
通过第三设备向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任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发起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的释放流程,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原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前的MAC地址。
21.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
处理单元,用于将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一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接入设备;
或者,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二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目标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移动后的所述目标合设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23.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应用于终端设备移动场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从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
处理单元,用于将缓存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3GPP网络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三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三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通过固网接入的终端设备时,所述收发单元,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通过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的第四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四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在从所述控制面网元获得更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的通知时,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通过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五地址更新信息,所述第五地址更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改变后的MAC地址;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者,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合设设备,所述合设设备为接入设备和用户面功能网元合设的设备。
27.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90953.4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10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953.4A CN111510977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128854 WO2020155972A1 (zh) 2019-01-30 2019-12-26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EP19912817.4A EP3886500B1 (en) 2019-01-30 2019-12-26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388,980 US11910485B2 (en) 2019-01-30 2021-07-29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0953.4A CN111510977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977A true CN111510977A (zh) 2020-08-07
CN111510977B CN111510977B (zh) 2021-06-08

Family

ID=7184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0953.4A Active CN111510977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0485B2 (zh)
EP (1) EP3886500B1 (zh)
CN (1) CN111510977B (zh)
WO (1) WO2020155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36766A (ja) * 2019-02-14 2020-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GB2593537A (en) * 2020-03-27 2021-09-29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45410B2 (en) * 2021-01-21 2022-09-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livery responsive to user equipment (UE) handovers
CN117641326A (zh) * 2022-08-09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888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05338127A (zh) * 2014-07-18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表更新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CN105591936A (zh) * 2015-09-11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转发表项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12287A (zh) * 2017-12-13 2018-05-0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集群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US20180270791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 Area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222B2 (en) * 2004-07-30 2013-03-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50281167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Google Inc. Specifying a MAC Address Based on Location
WO2015180141A1 (zh) * 2014-05-30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变更方法及装置
US20160302058A1 (en) * 2014-08-27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updating of mac address
CN106034299A (zh) * 2015-03-09 2016-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tp连接重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13549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
CN107360565B (zh) * 2016-05-09 2020-01-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网关切换方法、控制面网元、网关、基站及网络架构
WO2020090764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Nec Corporation SECURITY PROCEDURE FOR UE's IN 5GLAN GROUP COMMUNICATION
CN113545014B (zh) * 2019-01-14 2023-03-14 Idac控股公司 支持虚拟主机迁移的方法及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WO2020148062A1 (en) * 2019-01-15 2020-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orting a local area network (lan)
US11343653B2 (en) * 2019-01-15 2022-05-24 Ofinno, Llc Session establishment to jo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US11832341B2 (en) * 2019-05-03 2023-11-28 Ofinno, Llc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 request
US11330667B2 (en) * 2019-05-03 2022-05-10 Ofinno, Llc Group communication signaling overload mitig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888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05338127A (zh) * 2014-07-18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表更新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CN105591936A (zh) * 2015-09-11 2016-05-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转发表项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70791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 Area Information
CN108012287A (zh) * 2017-12-13 2018-05-0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集群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Ethernet PDU Session Re-Anchor》", 《SA WG2 MEETING #128-BIS S2-1883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86500A1 (en) 2021-09-29
EP3886500A4 (en) 2022-01-19
US11910485B2 (en) 2024-02-20
CN111510977B (zh) 2021-06-08
WO2020155972A1 (zh) 2020-08-06
EP3886500B1 (en) 2024-05-15
US20210360392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5935B1 (ko) 세션 관리 방법, 상호 연동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US10945179B2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873889B2 (en) Hand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434608B1 (ko) 데이터 버퍼링 방법 및 세션 관리 기능 엔티티
CN106664606B (zh) 准入控制和负载平衡
US8447304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ccess gateway having plural user plane AGWs
CN111510977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
EP3338485B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05198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70043533A (ko) 인터/인트라 무선 액세스 기술 이동성 및 사용자 평면 스플릿 측정 구성
CN112586036A (zh) 基于接口可用性的选择性切换或重定向
CN11066230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650468B (zh) 一种小小区架构中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706461B2 (en) Method of handover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49806A1 (zh) 一种分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3884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5101311B (zh) 一种承载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200854A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信令减少
CN104113918A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承载信息的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629406B (zh) 一种切换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CN113661734A (zh) 用于优化系统间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22082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KR10215313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베어러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KR20140082072A (ko) 데이터 트래픽 전환 유도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