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10344B -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10344B
CN111510344B CN202010253125.0A CN202010253125A CN111510344B CN 111510344 B CN111510344 B CN 111510344B CN 202010253125 A CN202010253125 A CN 202010253125A CN 111510344 B CN111510344 B CN 111510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ystem
delay
test
node
time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31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10344A (zh
Inventor
程娜
李芳�
赵俊峰
付易鹏
张萌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0102531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10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10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10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10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以及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该方法能够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转发时延确定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超低时延是5G关键特征之一,3GPP在TR38.913中对用eMBB和uRLLC的用户面和控制面时延指标要求进行了规范,要求eMBB业务的用户面时延小于4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uRLLC业务的用户面时延小于0.5ms,控制面时延小于10ms。
目前5G网络规范的业务时延指标是无线网络与承载网络共同承担的端到端时延指标要求。端到端时延等于传输时延、无线设备、承载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处理时延相加,其中传输时延和光纤传输距离相关,每km的光纤传输时延5μs。按照目前eCPRI接口的时延分配,前传时延约100μs量级,前传距离将为10~20km量级,目前承载节点的处理时延一般是20μs~50μs量级,这样在前传网络中需要引入承载设备进行组网时,要尽可能降低节点的时延处理能力,譬如10μs以内或更低。
承载设备厂商引入各种技术,致力于降低节点转发时延,如何精确测试出分组网络设备节点转发时延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能够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转发时延确定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针对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
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部署单元、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
所述部署单元,用于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所述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的步骤。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见,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部署两个测试系统,且其中一个测试系统比另一个测试系统中仅多部署待测试转发时延的P节点,分别测试获得各系统中对应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后,来计算P节点的转发时延。该方法能够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测试节点的转发时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合并部署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P节点的转发时延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PE节点的转发时延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几个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分组网络设备的角色分为PE(运营商边缘设备)节点和P(运营商核心设备)节点,其业务转发处理流程不同,设备的转发时延也会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分组网络设备角色配置类型进行单节点转发时延的精确测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了中提供了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通过部署两个测试系统,且其中一个测试系统比另一个测试系统中仅多部署待测试转发时延的P节点,分别测试获得各系统中对应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后,来计算P节点的转发时延。该方法能够提高测试节点的转发时延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署的两个测试系统分别为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第一测试系统包括:两个端到端设备,即两个PE节点,一个P节点,以及测试仪表。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测试系统示意图。图1中的两个PE节点为PE1和PE2。
第二测试系统包括:两个端到端设备,即两个PE节点,以及测试仪表。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测试系统示意图。图2中的两个PE节点为PE3和PE4;
其中,PE3与PE1相同,PE4与PE2相同;
或,PE3与PE2相同,PE4与PE1相同;
或,PE1、PE2、PE3和PE4均相同。
这里的相同指的是采用相同设备型号和相同业务板卡。
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与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相同,即型号,测试精度等相同。
测试仪表为能够测试系统时延的仪表,如数据网络分析仪等。
在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中客户侧为以太网接口,网络侧可以为以太网、灵活以太网(FlexE)、或城域传送网(MTN)接口,也就是说在一次测试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接口进行连接,但一次测试过程中网络侧只能都选择其中一种接口进行连接。
各节点设备之间选用光纤进行连接通信,连接两个设备之间的光纤的长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测试环境选择,但是需要测量两个设备之间的光纤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纤的时延以长度米为单位进行衡量,如1米光纤的传输时延为5ns,即0.005μs。
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测试系统的部署可以有两种:
第一种:针对第一测试系统与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可以分别部署,如图1与图2所示的分别部署的两个测试系统。
图1和图2可以同时部署,也可以在第一测试系统测试结束后,部署第二测试系统,或第二测试系统测试结束后,部署第一测试系统,重复利用系统的共有设备。
第二种: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合并部署。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合并部署的示意图。
图3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共用同一测试仪表(即仅使用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也可以仅使用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将所述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所述端到端之间的链路与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端到端之间的链路部署为主备链路;即以PE1和PE2为两端的两条路径(PE1-PE2,PE1-P-PE2)互为主备,根据网络设置,哪条路径为主路径均可,另一条为备路径;当主路径故障时,业务切换为备路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PE1-P-PE2路径为主路径,PE1-PE2路径为备路径,则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将所述第一测试系统中所述端到端之间的链路PE1-P-PE2设置为故障。
在具体测试时,可以选择上述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测试系统的部署,为了节省光纤,测试设备,选用第一种方式部署测试系统时,可以在第一测试系统测试完成后,再部署第二测试系统;或者选择第二种方式部署测试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中获取节点的转发时延的过程: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P节点的转发时延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步骤401,针对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
步骤402,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针对第一种系统部署方式,同时运行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进行时延测试,或者,在一个测试系统时延测试结束后,再对另一个测试系统进行时延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仪表两端通过以太网口收发业务报文。
分别获取第一测试系统和第二测试系统中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和T2。
针对第二种系统部署方式,即图3所示的系统示意图,测试仪表通过以太端口1发送业务流,在PE1节点接收到所述业务流时,进行选路(选择主路径)转发到P节点,P节点将接收到的业务流转发到PE2节点,PE2节点再转发给测试仪表,由测试仪表记录所述业务流的转发时延T1;
其中,T1=Delay(PE1)+Delay(PE2)+Delay(P)+Delay(测试仪表)+(L8+L9+L10+L11)×Tt;光纤的长度可以以米为单位,Tt为单位(米)长度光纤的时延,单位为μs。
然后将主路径设置故障,如将PE1节点和P节点之间的路径设置故障,则PE1节点接收到业务流,进行选路时就会选择备链路,即将业务流直接转发到PE2,再由PE2转发给测试仪表,记录该次测试过程中的转发时延T2。
其中,T2=Delay(PE1)+Delay(PE2)+Delay(测试仪表)+(L8+L12+L11)×Tt;光纤的长度可以以米为单位,Tt为单位(米)长度光纤的时延,单位为μs。
步骤403,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针对第一种系统部署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测试系统中测试所述端到端(PE1到PE2)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各段光纤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和L4;第二测试系统中测试所述端到端(PE1到PE2)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各段光纤的长度分别为L5、L6和L7;则T3为[L1+L2+L3+L4-(L5+L6+L7)]×Tt。
其中,光纤的长度可以以米为单位,Tt单位(米)长度光纤的时延。
针对第二种系统部署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测试系统中测试所述端到端(PE1到PE2)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各段光纤的长度分别为L8、L9、L10和L11;第二测试系统中测试所述端到端(PE1到PE2)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各段光纤的长度分别为L8、L12和L11;则T3为[L8+L9+L10+L1-(L8+L12+L11)]×Tt=(L9+L10-L12)×Tt;其中,光纤的长度可以以米为单位,Tt单位(米)长度光纤的时延。
在具体实现时,各段光纤长度可以相同(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计算方便,也可以使每段光纤长度相同,如1米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各段连接的光纤长度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资源供给自由选择光纤的长度用于业务时延的测试。
至此,完成了对P节点的转发时延的确定,该确定方式通过两种系统测试的业务时延转发的差值来确定,以免测试中引入更过的测试冗余,使得确定的P节点的转发时延的准确度下降,因此,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转发时延的方式能够在不提高测试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转发时延确定的准确度。
下面给出确定PE节点的转发时延的过程:
在第二测试系统中使用相同的PE节点,即第二测试系统中的PE1和PE2为相同的PE节点,即PE1和PE2采用相同设备型号和相同业务板卡。
在确定PE节点的转发时延时可以使用第一种测试系统中的第二测试系统,也可以使用第二种测试方式中的测试系统。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PE节点的转发时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步骤为:
步骤501,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步骤502,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所述测试仪表进行自环测试时记录的业务时延T4。
将第二测试系统中的PE1节点和PE2节点连接测试仪表侧的光纤接口通过光纤连接器直接连接,来实现测试仪表的自环测试。
步骤503,确定所述PE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2-T4-T5)/2;其中,T5为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在进行自环测试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以第一种测试系统部署方式中的第二测试系统为例,即图2的测试系统为例,则第二测试系统中测试所述端到端(PE1到PE2)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各段光纤的长度分别为L5、L6和L7,自环测试的光纤长度为L5、L6和L7的和,因此,T5为0;在实际应用中自环测试的光纤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如使用一条光纤连接到测试仪表的两段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计算T5即可。
至此,完成了PE节点的转发时延的确定,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使用第二测试系统,以及自环系统测试所的转发时延的差值,计算PE节点的时延,在使用相同光纤,以及相同测试仪表的前提下,不会引入不确定时延,因而,该种在低成本前提下确定节点的转发时延的方案,能够提高确定转发时延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案以5G承载网络SPN设备为例,目前中国移动SPN企标规范要求核心和汇聚SPN设备,在1518字节下,PE节点的转发时延应小于30μs;P节点转发时延的挑战标准小于10μs,基础标准小于30μs,下面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本专利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本申请的测量精度相对于传统方法PE节点提升1.55%,P节点提升1.09%。参见表1,表1为不同转发时延测试方法的测量精度所对应的内容。
Figure BDA0002436216200000091
表1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PE节点和P节点的转发时延后,可以用于评估被测设备时延性能,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5G的应用,具体如下:
使用确定的PE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E节点的时延性能;
使用确定的P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节点的时延性能。
通过转发时延评估时延性能的具体过程本申请不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具体规则实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装置。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上述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部署单元601、获取单元602和计算单元603;
部署单元601,用于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获取单元602,用于针对部署单元601部署的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针对部署单元601部署的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计算单元603,用于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优选地,
部署单元601,具体用于部署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包括的两个PE节点相同;
获取单元602,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所述测试仪表进行自环测试时记录的业务时延T4;
计算单元603,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PE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2-T4-T5)/2;其中,T5为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在进行自环测试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优选地,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评估单元604;
评估单元604,用于使用计算单元603确定的PE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E节点的时延性能;使用计算单元603确定的P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节点的时延性能。
上述实施例的单元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的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所述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7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720、存储器(Memory)730和通信总线740,其中,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通过通信总线7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调用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P节点;
针对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
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述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7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运营商核心设备P节点;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和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相同;
针对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
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系统与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分别部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共用同一测试仪表,将所述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所述端到端之间的链路与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端到端之间的链路部署为主备链路;其中,针对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将所述第一测试系统中所述端到端之间的链路设置为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部署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包括的两个运营商边缘设备PE节点相同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所述测试仪表进行自环测试时记录的业务时延T4;
确定所述PE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2-T4-T5)/2;其中,T5为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在进行自环测试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确定的PE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E节点的时延性能;
使用确定的P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节点的时延性能。
6.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部署单元、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
所述部署单元,用于部署第一测试系统,以及第二测试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系统和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测量相同的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且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比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所述端到端之间多部署了待测试节点时延的运营商核心设备P节点;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和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相同;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一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1;针对所述部署单元部署的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获取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仪表记录的时延T2;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确定所述P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1-T2-T3;其中,T3为针对所述第一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针对所述第二测试系统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署单元,具体用于部署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包括的两个运营商边缘设备PE节点相同;
所述获取单元,进一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测试系统中的所述测试仪表进行自环测试时记录的业务时延T4;
所述计算单元,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PE节点的转发时延为(T2-T4-T5)/2;其中,T5为所述第二测试系统在测试所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时延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与在进行自环测试时所使用的光纤的时延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评估单元;
所述评估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计算单元确定的PE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E节点的时延性能;使用所述评估单元确定的P节点的转发时延评估所述P节点的时延性能。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53125.0A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510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3125.0A CN111510344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3125.0A CN111510344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344A CN111510344A (zh) 2020-08-07
CN111510344B true CN111510344B (zh) 2021-04-02

Family

ID=71874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3125.0A Active CN111510344B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10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020B (zh) * 2020-12-31 2022-05-3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据中心间网络的网络质量测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881826B (zh) * 2021-01-12 2023-04-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spn技术承载电力业务性能测试的方法
CN115002006B (zh) * 2022-04-27 2023-07-07 北京中睿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时延测试方法
CN114844016A (zh) * 2022-07-05 2022-08-0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FlexE的差动保护系统、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265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变频器绝对延时测量方法
CN107786465A (zh) * 2016-08-27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低延迟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422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设备的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设备
CN110677319A (zh) * 2019-08-23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140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
JP6134622B2 (ja) * 2013-09-24 2017-05-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US9537741B2 (en) * 2014-07-25 2017-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ata path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test messages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N107508719B (zh) * 2017-02-15 2020-04-14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网络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
CN107104857B (zh) * 2017-05-09 2019-10-2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阿坝供电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延时累加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0300036A (zh) * 2019-06-25 2019-10-01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通话网络延时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1265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变频器绝对延时测量方法
CN107786465A (zh) * 2016-08-27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低延迟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422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设备的时延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节点设备
CN110677319A (zh) * 2019-08-23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10344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344B (zh) 一种节点的转发时延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852937B (zh) 用于移动应用的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JP2001177530A (ja) Atm伝送試験装置
CN103873311B (zh) 一种用于路由器转发信息表容量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2098702B (zh)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0525244C (zh) 实现等价转发类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
CN107612769B (zh) 一种测试路由器无线传输速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1030296A (zh)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逐级嗅探方法
CN113709043A (zh) 路径追踪方法及设备
CN102833161B (zh) 隧道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10708715A (zh) 一种5g基站业务故障查找方法及装置
CN103716236A (zh) 一种基于is-is协议的路由计算方法和设备
CN110311861A (zh) 一种引导数据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8379A (zh) 无线局域网中基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018088B (zh) 传输链路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264833B (zh) 一种业务路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0445536B (zh) 一种光缆故障点定位检测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3441894A (zh) 一种l2tp并发连接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24202A (zh) 一种探测线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66013B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80914B (zh) 一种基于网络带宽测试的互连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09981386A (zh) 网络质量的测试方法、测试服务器和测试系统
CN110958079B (zh)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02377661A (zh) 刀片服务器及在其中建立刀片最短传输路径的方法
CN102752169A (zh) 传输监控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