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9917A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9917A
CN111509917A CN202010244557.5A CN202010244557A CN111509917A CN 111509917 A CN111509917 A CN 111509917A CN 202010244557 A CN202010244557 A CN 202010244557A CN 111509917 A CN111509917 A CN 111509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zing
demagnetizing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synchronous
rela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4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9917B (zh
Inventor
张荣标
刘伟
张业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445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9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9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9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步进电机通过连接轴与永磁同步电机同轴连接,总控制器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线组连接步进电机,总控制器通过定子线圈接线组与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定子线圈连接,总控制器包括继电器开关控制器、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变频器、MCU、步进电机驱动器、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脉动电流发生器组以及十一个继电器开关;通过总控制器完成充退磁控制装置与电机之间的转换,实现充退磁控制装置与电机的装置一体化,通过总控制器控制定子线圈轮流给永磁体充退磁,既可实现全部充退磁,也可实现局部充退磁,避免定子线圈发热的隐患,在进行充退磁时,只需通过总控制器进行控制,无需拆开电机。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具体是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进行充磁退磁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损耗小、效率高的特点。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磁体系统通常包含多对磁极,每个磁极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叠加而成,而永磁体又由单个或多个永磁块组成。但是由于永磁同步电机依靠永磁体提供磁通,永磁体提供的磁场固定,电机内部磁场难以调节,使永磁电机难以兼顾高频和低频时的效率。
目前对永磁体充磁退磁有对永磁体充磁和退磁两种方式,充磁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脉冲磁场来进行,基本原理是利用大电流进行瞬间放电以产生脉冲强磁场,从而达到对永磁体充磁的目的;退磁采用的方法是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放入加热炉中加热使永磁体退磁,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永磁体上加退磁线圈,利用磁场的反向性使永磁体退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339194A的文献中公开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充磁方法及永磁电动机,向定子绕组任意两相通大直流电进行充磁,该方法虽能实现永磁体的充磁,但未考虑到定子绕组发热的问题,且无法实现局部永磁体的充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215801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充磁方法及充磁组件,在未充磁永磁体表面缠绕充磁线圈,然后再将缠绕有充磁线圈的未充磁永磁体安装到电机转子上,接着对电机进行组装,组装完对充磁线圈充电,线圈产生的充磁磁场与未充磁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未充磁永磁体被磁化为永磁体,实现电机的充磁。该方法虽充退磁皆可实现,但是每次进行充退磁操作,都需要拆开电机后盖给充电线圈进行通电,过程繁琐,且增加了线圈所占的空间,装配困难,未考虑充磁线圈发热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充退磁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实现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永磁同步电机一体化,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整体与局部充退磁,避免定子线圈发热的隐患。
本发明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通过连接轴与永磁同步电机同轴连接,总控制器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线组连接步进电机,总控制器通过定子线圈接线组与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定子线圈连接,定子线圈引出24个线圈接头A1+/A1-、A2+/A2-、B1+/B1-、B2+/B2-、C1+/C1-、C2+/C2-、A3+/A3-、A4+/A4-、B3+/B3-、B4+/B4-、C3+/C3-、C4+/C4-,所述的总控制器包括继电器开关控制器、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变频器、MCU、步进电机驱动器、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脉动电流发生器组以及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线圈接头A1-和A2-之间、线圈接头B1+和B2+之间、线圈接头C1-和C2-之间、线圈接头A3+和A4+之间、线圈接头B3-和B4-之间、线圈接头C3+和C4+之间、线圈接头A2+和A3-之间、线圈接头B2-和B3+之间、线圈接头C2+和C3-之间、线圈接头A4-和B4+之间、线圈接头C4-和B4+之间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一个继电器开关,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端与继电器开关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继电器开关控制器的输入端与MCU相连接;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下端左侧有三个连接端口且与变频器相连接、下端右侧有三个连接端口A1+’、B1-’、C1+’、上端左侧有三个连接端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头A1+、B1-、C1+,线圈接头A2+、A3+、A4+、B1+、B2+、B3+、B4+、C2+、C3+、C4+以及连接端A1+’、C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的12个上端口连接,线圈接头A1-、A2-、A3-、A4-、B2-、B3-、B4-、C1-、C2-、C3-、C4-以及连接端B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的12个下端口连接,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的12个控制端分别与MCU连接;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的12个下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脉冲电流发生器组的12个下端口,脉冲电流发生器组的12个上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A1-、A2-、A3-、A4-、B2-、B3-、B4-、C1-、C2-、C3-、C4-和连接端B1-’,脉冲电流发生器组的控制端连接MCU;变频器与MCU相连接,MCU经步进电机驱动器连接步进电机。
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MCU通过继电器开关控制器控制十一个继电器开关全部断开,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向右闭合;
步骤2:MCU根据读取的转子位置角度来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永磁同步电机转动到转子位置角度为0度,使贴于转子表面的一个永磁体磁极中心与A相初始线圈A1+和A1-对齐;当需要对其余永磁体进行充磁退磁时,MCU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永磁同步电机再转动相应角度,使其余永磁体磁极中心与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
步骤3:MCU依次控制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中的继电器开关一个个闭合,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中的其余继电器开关断开,每闭合一个继电器开关,当需要充磁时,MCU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发出正向超强脉冲,完成充磁过程,当需要退磁时,MCU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发出反向超强脉冲,完成退磁过程;每完成一次充磁退磁过程后,MCU先控制闭合的继电器开关断开,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永磁同步电机转动,使永磁体磁极与另一对线圈接头A2+和A2-对齐,再控制磁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中的第2个继电器开关闭合,执行第二次充磁退磁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所有的充磁退磁。
进一步地,步骤3中,MCU通过设定充磁退磁的时间,控制充磁退磁量。
进一步地,步骤3中,MCU通过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的角度,对永磁同步电机执行局部充磁退磁。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控制器完成了充退磁控制装置与电机之间的转换,实现了充退磁控制装置与电机的装置一体化,结构简单,无需对电机内部空间进行额外的分配。
2、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控制器控制定子线圈轮流给永磁体充退磁,既可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全部充退磁,也可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局部充退磁,避免了定子线圈发热的隐患。
3、本发明在进行充退磁操作时,只需通过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无需拆开电机,操作简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永磁同步电机内部结构径向剖面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控制器的内部结构连接图;
图4是图中其中一个继电器开关的结构连接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序号和名称:1、总控制器,2、步进电机,3、永磁同步电机,4、定子线圈接线组,5、连接轴,6、步进电机控制线组,7、定子,8、转子,9、永磁体,10、定子线圈,11、第一继电器开关,12、第二继电器开关,13、第三继电器开关,14、第四继电器开关,15、第五继电器开关,16、第六继电器开关,17、第七继电器开关,18、第八继电器开关,19、第九继电器开关,20、第十继电器开关,21、第十一继电器开关,22、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3、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4、变频器,25、步进电机驱动器,26、MCU,27、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8、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9、继电器、30、NPN三极管、31、开关K,32、绕组线圈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结构包括:总控制器1、步进电机2、定子线圈接线组4、连接轴5、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总控制器1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连接步进电机2,控制步进电机2工作。步进电机2通过连接轴5与永磁同步电机3同轴连接,步进电机2能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总控制器1通过定子线圈接线组4与永磁同步电机3连接,控制永磁同步电机3工作。
参照图2,永磁同步电机3包括:定子7、转子8、永磁体9、定子线圈10。该永磁同步电机3为表贴式转子,四个永磁体9贴于转子8的表面,转子8外是定子7,定子线圈10绕在定子7极上。每个线圈分别引出两个接头,共24个线圈接头:A1+/A1-、A2+/A2-、B1+/B1-、B2+/B2-、C1+/C1-、C2+/C2-、A3+/A3-、A4+/A4-、B3+/B3-、B4+/B4-、C3+/C3-、C4+/C4-。这24个接头经定子线圈接线组4与外部的总控制器1相接,总控制器1通过定子线圈接线组4与永磁同步电机3中的定子线圈10连接,控制永磁同步电机3中的定子线圈10的通断。永磁体9的磁极极性分布情况如图2中所示,每个永磁体9都径向充磁,相邻两个永磁体9充磁方向相反,也就是四个磁极NS相间分布。永磁同步电机3在初始位置时,也就是转子8的初始位置角在0度时,A相初始线圈的一对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的永磁体9磁极号为1,此时1号永磁体9磁极是N极在径向外侧,S极在内侧。沿顺时针方向为准,剩余的永磁体9的磁极对应磁极号分别为2、3、4。因此,当转子逆时针转动90度、180度、270度,此时2、3、4号磁极中心会依次与A1+和A1-线圈对齐。
参照图3,总控制器1包括: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变频器24、MCU 26、步进电机驱动器25、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脉动电流发生器组23以及十一个继电器开关。其中,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和脉动电流发生器组23置放在绕组线圈接线排布盒32内部。十一个继电器开关分别是第一继电器开关11、第二继电器开关12、第三继电器开关13、第四继电器开关14、第五继电器开关15、第六继电器开关16、第七继电器开关17、第八继电器开关18、第九继电器开关19、第十继电器开关20、第十一继电器开关21。
线圈接头A1-和A2-之间通过第六继电器16开关连接,线圈接头B1+和B2+之间通过第七继电器开关17连接,线圈接头C1-和C2-之间通过第八继电器开关18连接,线圈接头A3+和A4+之间通过第九继电器开关19连接,线圈接头B3-和B4-之间通过第十继电器开关20连接,线圈接头C3+和C4+之间通过第十一继电器开关21连接,线圈接头A2+和A3-之间通过第一继电器开关11连接,线圈接头B2-和B3+之间通过第二继电器开关12连接,线圈接头C2+和C3-之间通过第三继电器开关13连接,线圈接头A4-和B4+之间通过第四继电器开关14连接,线圈接头C4-和B4+之间通过第五继电器开关15连接。第一~第十一继电器开关11~21这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的输出端相连接,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的输入端与MCU26相连接。MCU26通过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的通断。
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的初始状态是向左的闭合状态。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的连接端口布置为上、下相对称的连接端口,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的下端左侧有三个连接端口,左侧三个连接端口与变频器24相连接,变频器24与MCU26相连接。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的下端右侧有三个连接端口A1+’、B1-’、C1+’,下端右侧三个连接端口A1+’、B1-’、C1+’均与绕组线圈接线盒32连接。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上端左侧三个连接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头A1+、B1-、C1+,线圈接头A1+、B1-、C1+即是永磁同步电机3的三相线。这样,在初始状态下,由于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向左闭合,线圈接头A1+、B1-、C1+便通过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与变频器24相连接,MCU26便能通过变频器24控制永磁同步电机3的线圈通电。
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由12个继电器开关组成,12个继电器开关的连接端口也布置为上、下相对称的连接端口,线圈接头A2+、A3+、A4+、B1+、B2+、B3+、B4+、C2+、C3+、C4+以及连接端A1+’、C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上端口连接。线圈接头A1-、A2-、A3-、A4-、B2-、B3-、B4-、C1-、C2-、C3-、C4-以及连接端B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下端口连接。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12个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MCU26连接。
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连接端口也布置为上、下相对称的连接端口,分别有12个上端口和12个下端口。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下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12个下端口。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12个上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A1-、A2-、A3-、A4-、B2-、B3-、B4-、C1-、C2-、C3-、C4-和连接端B1-’。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控制端连接MCU26。MCU26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25,步进电机驱动器25连接图1中的步进电机2,驱动步进电机2工作。
线圈接头A1+、A2+、A3+、A4+、B1+、B2+、B3+、B4+、C1+、C2+、C3+、C4+、A1-、A2-、A3-、A4-、B1-、B2-、B3-、B4-、C1-、C2-、C3-、C4-这24个线圈接头组成了图1中的定子线圈接线组4,图4中步进电机驱动器25与图1中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连接,经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连接步进电机2。
参照图4,每个继电器开关的结构相同,包括NPN三极管30、继电器J 29、开关K 31。NPN三极管30的基极B引出线对应的是控制端,开关K 31的两个引出线为开关连接端,当NPN三极管30的基极B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饱和导通,集电极E变为低电平,继电器J 29线圈通电,开关K 31导通,当NPN三极管30的基极B输入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J 29线圈断电,开关K 31断开。通过MCU26控制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端的电平输出,进而控制继电器开关的通断。
当永磁同步电机3运行时,MCU26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断开,并且通过控制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第十一继电器开关11~21全部闭合,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在向左的闭合状态,这时,由于从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引出的三根线为电机三相线,即A1+、B1-、C1+对应电机三相线,且这三相线与变频器24相连接,MCU26便能控制变频器24驱动图1中的永磁同步电机3运转。
当需要对永磁同步电机3充磁退磁时,MCU26通过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第十一继电器开关11~21全部断开,并且控制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向右闭合。MCU26读取永磁同步电机3自带的编码器信息,通过编码器确定了转子8的位置角度,根据转子8的位置角,经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图1中的步进电机2工作,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使转子8的位置角度转动到0度,此时贴于转子8表面的一个永磁体9的磁极中心与A相初始线圈的一对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该永磁体9的磁极就是上述的1号磁极,且该永磁体9的磁极极性情况是N极在径向外侧,S极在径向内侧。当需要选择其余的永磁体9充磁退磁时,也就是选择2、3、4号磁极进行充磁退磁时,MCU只需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图1中的步进电机2工作,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相应的角度,即相应地逆时针转动90度、180度、270度即可,此时选择的相应的永磁体磁极中心就与A相初始线圈的一对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然后,MCU26依次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12个继电器开关一个个闭合,且其余的继电器开关断开,每闭合一个继电器开关后,根据永磁体充磁还是退磁的要求执行下列操作:
当需要充磁时,MCU26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正向超强脉冲,在设定的T0时间后关闭,正向超强脉冲经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磁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
当需要退磁时,MCU26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反向超强脉冲,在设定的T0时间后关闭,反向超强脉冲经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磁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如此,完成一次充磁退磁过程。
例如,MCU26先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第1个继电器开关闭合,其余的继电器开关断开,然后执行第一次充磁退磁过程。在完成第一次充磁退磁过程后,MCU26控制第1个继电器开关断开,然后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图1中的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30度,使永磁体磁极与第二对线圈接头A2+和A2-对齐,控制第2个继电器开关闭合,执行第二次充磁退磁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所有的充磁退磁。
MCU26通过控制设定的T0时间的大小,便可控制充磁退磁量。MCU26通过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的角度,可选择性地对永磁同步电机3的永磁体局部充退磁。
步进电机2每转动一次的角度30度是由图2中定子线圈数10数量决定,由图2可知,永磁同步电机3定子内有12个线圈,每个定子线圈10对应30度。
参照图1-4以及图5所示,本发明装置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系统初始化。
(2)功能标志位flag判断。当flag=1,永磁同步电机3正常运行:
①MCU26控制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工作,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至第十一继电器开关11~21全部闭合;
②MCU26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全部断开;
③MCU26控制变频器24驱动永磁同步电机3运转。
当flag=0,执行永磁同步电机3充磁退磁步骤:
①MCU26控制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工作,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第十一继电器开关11~21全部断开。MCU26控制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第一~第十一继电器开关断开;
②MCU26控制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向右闭合;
③确定充磁退磁的磁极。MCU26读取永磁同步电机3自带的编码器信息,确定转子位置角度,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步进电机2转动,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相应角度,使转子位置角度为0度,此时转子上的永磁体9的1号磁极中心与A相初始线圈A1+和A1-对齐,且此时转子8上永磁体9的磁极极性情况是N极在外侧,S极在内侧。
当需要选择2、3、4号磁极进行充磁退磁时,MCU26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图1中的步进电机2工作,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逆时针再转动90度、180度、270度即可,此时选择的2、3、4磁极中心与A相初始线圈的一对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
④MCU26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12个继电器开关中的第1个继电器开关闭合;
⑤充磁退磁Flag标志位判断。Flag=1,运行充磁过程:MCU26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正向超强脉冲,T0时间后关闭,正向超强脉冲经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9磁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Flag=0,运行退磁过程:MCU26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反向超强脉冲,T0时间后关闭,反向超强脉冲经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永磁体9磁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⑥MCU26控制断开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闭合的第1个继电器开关;
⑦MCU26控制步进电机2转动30度。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25驱动图1中的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30度。
⑧MCU26控制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12个继电器开关中的第2个继电器开关开启,然后执行上述执行永磁同步电机3充磁退磁步骤中的步骤⑤、⑥、⑦。
MCU26如此循环往复地依次控制着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12个继电器开关中的其余的继电器开关开启,每开启一个继电器开关,执行步骤⑤、⑥、⑦,直至完成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

Claims (8)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包括步进电机(2),其特征是:步进电机(2)通过连接轴(5)与永磁同步电机同轴连接,总控制器(1)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连接步进电机(2),总控制器(1)通过定子线圈接线组(4)与永磁同步电机中的定子线圈连接,定子线圈引出24个线圈接头A1+/A1-、A2+/A2-、B1+/B1-、B2+/B2-、C1+/C1-、C2+/C2-、A3+/A3-、A4+/A4-、B3+/B3-、B4+/B4-、C3+/C3-、C4+/C4-,其特征是:所述的总控制器(1)包括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变频器(24)、MCU、步进电机驱动器(25)、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脉动电流发生器组(23)以及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线圈接头A1-和A2-之间、线圈接头B1+和B2+之间、线圈接头C1-和C2-之间、线圈接头A3+和A4+之间、线圈接头B3-和B4-之间、线圈接头C3+和C4+之间、线圈接头A2+和A3-之间、线圈接头B2-和B3+之间、线圈接头C2+和C3-之间、线圈接头A4-和B4+之间、线圈接头C4-和B4+之间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一个继电器开关,十一个继电器开关的控制端与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的输出端相连接,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的输入端与MCU相连接;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下端左侧有三个连接端口且与变频器(24)相连接、下端右侧有三个连接端口A1+’、B1-’、C1+’、上端左侧有三个连接端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头A1+、B1-、C1+,线圈接头A2+、A3+、A4+、B1+、B2+、B3+、B4+、C2+、C3+、C4+以及连接端A1+’、C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上端口连接,线圈接头A1-、A2-、A3-、A4-、B2-、B3-、B4-、C1-、C2-、C3-、C4-以及连接端B1-’分别一一对应地与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下端口连接,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控制端分别与MCU连接;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的12个下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12个下端口,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12个上端口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线圈接A1-、A2-、A3-、A4-、B2-、B3-、B4-、C1-、C2-、C3-、C4-和连接端B1-’,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的控制端连接MCU;变频器(24)与MCU相连接,MCU经步进电机驱动器(25)连接步进电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其特征是:线圈接头A1+、A2+、A3+、A4+、B1+、B2+、B3+、B4+、C1+、C2+、C3+、C4+、A1-、A2-、A3-、A4-、B1-、B2-、B3-、B4-、C1-、C2-、C3-、C4-组成定子线圈接线组(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步进电机驱动器(25)经步进电机控制线组(6)连接步进电机(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和脉动电流发生器组(23)置放在绕组线圈接线排布盒(32)内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MCU通过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十一个继电器开关全部断开,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向右闭合;
步骤2:MCU根据读取的转子位置角度来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转动到转子位置角度为0度,使贴于转子表面的一个永磁体磁极中心与A相初始线圈A1+和A1-对齐;当需要对其余永磁体进行充磁退磁时,MCU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再转动相应角度,使其余永磁体磁极中心与线圈接头A1+和A1-对齐;
步骤3:MCU依次控制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继电器开关一个个闭合,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其余继电器开关断开,每闭合一个继电器开关,当需要充磁时,MCU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正向超强脉冲,完成充磁过程,当需要退磁时,MCU控制脉冲电流发生器组(23)发出反向超强脉冲,完成退磁过程;每完成一次充磁退磁过程后,MCU先控制闭合的继电器开关断开,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转动,使永磁体磁极与另一对线圈接头A2+和A2-对齐,再控制磁充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中的第2个继电器开关闭合,执行第二次充磁退磁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只至完成所有的充磁退磁。
6.根据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MCU通过设定充磁退磁的时间,控制充磁退磁量。
7.根据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MCU通过控制步进电机(2)带动永磁同步电机(3)转动的角度,对永磁同步电机执行局部充磁退磁。
8.根据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MCU通过控制继电器开关控制器(28)控制十一继电器开关全部闭合、充磁退磁继电器开关组(22)断开、充磁退磁电机转换开关组(27)向左闭合后,经变频器(24)驱动永磁同步电机运转。
CN202010244557.5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Active CN111509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557.5A CN11150991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557.5A CN11150991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917A true CN111509917A (zh) 2020-08-07
CN111509917B CN111509917B (zh) 2021-06-18

Family

ID=7187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4557.5A Active CN11150991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99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030A (zh) * 2021-12-15 2022-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及其退磁方法、发动机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546A (ja) * 2000-04-04 2001-10-19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鉄基合金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339194A (zh) * 1999-02-02 2002-03-0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永磁电动机的充磁方法及永磁电动机
CN2569303Y (zh) * 2002-08-26 2003-08-27 南京大学 一种用于机床磁力台面的充磁退磁控制器
CN101005219A (zh) * 2006-11-22 2007-07-25 北京世纪乐华技术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1232205A (zh) * 2008-01-25 2008-07-30 东南大学 可变磁通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2158019A (zh) * 2011-04-27 2011-08-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充磁方法及充磁组件
CN202258635U (zh) * 2011-09-13 2012-05-30 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 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CN103199660A (zh) * 2013-04-08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e形齿定子永磁型磁通切换无轴承电机
KR20140036516A (ko) * 2012-09-17 2014-03-2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전동 압축기
CN104465019A (zh) * 2014-12-01 2015-03-2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两相磁性材料的智能化充退磁装置
CN204536853U (zh) * 2015-04-13 2015-08-05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一种基于plc的磁件充磁机控制系统
CN204761353U (zh) * 2015-04-10 2015-11-11 西吉电工(兰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吸盘充返磁控制器
JP2016019457A (ja) * 2014-07-11 2016-02-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トルクを推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5958885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东南大学 双定子双凸极复合励磁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31398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江门协立磁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环旋转感应定位的全自动充、消磁设备
US20170288579A1 (en) * 2013-08-23 2017-10-05 Ld Design Electronics Ab Method for making a motor quieter
CN107251410A (zh) * 2015-02-17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双三相电动机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US9997994B1 (en) * 2017-05-12 2018-06-12 Acbel Polytech Inc. Totem-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and current-sampling unit thereof
CN109245369A (zh) * 2018-09-13 2019-01-18 陈国宝 无需漆包线制作的内转子电机定子
CN109684775A (zh) * 2019-01-24 2019-04-26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非线性等效变磁网络模型的磁通可控记忆电机在线调磁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方法
CN110335738A (zh) * 2019-07-17 2019-10-15 北京实验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伺服阀充退磁一致性控制方法
WO2019220484A1 (ja) * 2018-05-14 2019-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9194A (zh) * 1999-02-02 2002-03-0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永磁电动机的充磁方法及永磁电动机
JP2001288546A (ja) * 2000-04-04 2001-10-19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鉄基合金磁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569303Y (zh) * 2002-08-26 2003-08-27 南京大学 一种用于机床磁力台面的充磁退磁控制器
CN101005219A (zh) * 2006-11-22 2007-07-25 北京世纪乐华技术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1232205A (zh) * 2008-01-25 2008-07-30 东南大学 可变磁通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2158019A (zh) * 2011-04-27 2011-08-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充磁方法及充磁组件
CN202258635U (zh) * 2011-09-13 2012-05-30 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 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KR20140036516A (ko) * 2012-09-17 2014-03-26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전동 압축기
CN103199660A (zh) * 2013-04-08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e形齿定子永磁型磁通切换无轴承电机
US20170288579A1 (en) * 2013-08-23 2017-10-05 Ld Design Electronics Ab Method for making a motor quieter
JP2016019457A (ja) * 2014-07-11 2016-02-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トルクを推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4465019A (zh) * 2014-12-01 2015-03-2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纳米两相磁性材料的智能化充退磁装置
CN107251410A (zh) * 2015-02-17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双三相电动机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204761353U (zh) * 2015-04-10 2015-11-11 西吉电工(兰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吸盘充返磁控制器
CN204536853U (zh) * 2015-04-13 2015-08-05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一种基于plc的磁件充磁机控制系统
CN105958885A (zh) * 2016-04-28 2016-09-21 东南大学 双定子双凸极复合励磁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31398A (zh) * 2016-12-30 2017-03-22 江门协立磁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环旋转感应定位的全自动充、消磁设备
US9997994B1 (en) * 2017-05-12 2018-06-12 Acbel Polytech Inc. Totem-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and current-sampling unit thereof
WO2019220484A1 (ja) * 2018-05-14 2019-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CN109245369A (zh) * 2018-09-13 2019-01-18 陈国宝 无需漆包线制作的内转子电机定子
CN109684775A (zh) * 2019-01-24 2019-04-26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非线性等效变磁网络模型的磁通可控记忆电机在线调磁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方法
CN110335738A (zh) * 2019-07-17 2019-10-15 北京实验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伺服阀充退磁一致性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030A (zh) * 2021-12-15 2022-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及其退磁方法、发动机
CN114244030B (zh) * 2021-12-15 2023-03-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及其退磁方法、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9917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8740B (zh) 电动机
JP5812476B2 (ja)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1509917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充磁退磁控制装置与方法
CN105634231B (zh) 一种永磁型单相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70012B (zh) 单绕组两相无刷直流电动机
CN108880047B (zh) 一种永磁电机以及针对该电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9435082U (zh) 三相开关磁阻电机
CN2770217Y (zh) 一种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CN111769667B (zh) 串并联磁路分置磁极型记忆电机
CN201990411U (zh) 用于双速葫芦的高低速切换装置
CN212588247U (zh) 高效全磁极多相驱动无刷电机和驱动器电路
CN201204532Y (zh) 一种用全距绕组励磁的3相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13346638A (zh) 一种三相并行磁路电机
CN107196574A (zh) 一种永磁磁阻型双转子电机的外电机功率变换电路
CN208890495U (zh) 大推力直线电机
CN206595875U (zh) 一种单相永磁型开关磁阻电机
CN208337374U (zh) 一种各相分居式电机
CN205453545U (zh) 一种功率电路以及采用该电路的永磁型单相开关磁阻电机
CN1063878C (zh) 多抽头绕组宽调速双凸极永磁电机
Fan et al. Design,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brushless doubly-fed doubly-salient machine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216649354U (zh) 一种采用双定子高输出功率的新型电机
CN116191800B (zh) 一种短磁路轴径向混合磁通开关磁阻电机及控制方法
CN218071137U (zh) 等磁组合式直流电机
CN103683570B (zh) 一种电机及其反激式控制方法和能量环流控制方法
CN108649760A (zh) 一种双转子轴向磁通分块结构开关磁阻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