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6622A -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6622A
CN111506622A CN202010266023.2A CN202010266023A CN111506622A CN 111506622 A CN111506622 A CN 111506622A CN 202010266023 A CN202010266023 A CN 202010266023A CN 111506622 A CN111506622 A CN 111506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information
temperature
management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60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刚
周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etim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60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6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6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66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71Distributed qu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其中,温度检测方法包括:管理服务器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上述方案,可实现对被测目标的温度和身份的智能化获取。

Description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疫情防控期间、特定工作场所等需要把控人员温度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对人员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
目前,人为控制测温设备,使得测温设备对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测量。测温设备对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测量后,依赖人工对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对于企业或学校等存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为了实现更精准管控,还需要对被测目标进行人工身份登记,由此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温度检测方法,包括:管理服务器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因此,管理服务器通过测温设备上传的检测结果,获取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行获取,而且,该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是依赖测温设备采集得到,无需人工输入,实现了智能化获取。另外,在对于温度数据异常的情况,在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关联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对温度异常的被测目标进行身份追踪。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在所述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查找出与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作为所述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因此,管理服务器从应用服务器获取并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后,保存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时,将温度数据保存并关联于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不仅将温度数据、身份识别数据的检测,以及检测结果的保存等操作一体化,而且实现被测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匹配,可快速获取被测目标身份信息与温度数据。
其中,在所述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管理方终端发送的设置信息,设置至少一个目标集合;所述保存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并将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并关联至对应的目标集合中。
因此,预先根据管理方终端的需求设置目标集合后,使得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与目标集合一一对应,方便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的保存和管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监控设备进行显示。
因此,管理服务器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后,将数据发送给监控设备,进而通过监控设备对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行显示,方便对被测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展示。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所述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从所述注册请求中获取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保存至已注册设备信息。
因此,管理服务器基于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建立管理服务器与测温设备的关联关系,将发送注册请求的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为已注册设备信息,方便后续测温设备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管理方终端发送的对所述测温设备的操作指令,基于所述操作指令对所述测温设备进行管理。
因此,管理方终端通过管理服务器对测温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温度查看请求,其中所述温度查看请求包括待查目标信息,将与所述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使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提供给应用方终端进行查看。
因此,管理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连接,而应用服务器与用户设备(即应用方终端)连接,建立多端交互关联,从而管理服务器基于包括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看请求,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发送给应用服务器,进而使得用户设备通过应用服务器可查看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管理方终端发送的查询指令,响应于所述查询指令向所述管理方终端反馈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信息。
因此,管理方终端也可访问管理服务器,查询获取到管理目标的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查询方法,包括: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所述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所述身份信息是根据所述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将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
因此,利用测温设备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进而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可通过管理服务器中查询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发送至第一应用方终端,实现第一应用方终端对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查看。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接收所述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将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进行保存;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因此,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最终将第二应用方终端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保存,实现第二应用方终端的数据上传;应用服务器也可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使得第二应用方终端可查看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包括:过滤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中属于预设敏感信息的内容;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经过滤的所述身份信息。
因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过滤后的身份信息,保护管理目标的敏感信息。
其中,在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相应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发送的对预设小程序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包括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所述预设小程序为所述应用服务器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小程序;若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的信息,则允许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访问所述预设小程序,并在所述预设小程序的界面提供至少一个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所述相应指令。
因此,通过确定第一应用方终端为授权用户的信息,对第一应用方终端进入预设小程序进行身份确认,提高系统安全性;并且在预设小程序的界面提供至少一个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相应指令,方便授权用户实现管理功能并发出指令。并且支持通过预设小程序上传数据,优化并提升了实用型与便捷性。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扫码生成的授权信息上传请求;向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填写页面;接收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由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所述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所述授权用户的信息。
因此,对授权用户进行用户信息认证,并预先保存授权用户的信息,从而方便对访问用户的身份进行核对和确认,提高系统安全性。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检测方法,包括: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因此,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进而形成的检测结果同时指示于被测目标的温度和身份,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故无需人工操作即可测温和身份识别,简化操作。尤其在大量被测目标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定位温度数据异常的被测目标。
其中,在所述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提示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所述管理服务器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因此,测温设备获取到检测结果后,可将检测结果进行多种应用。
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包括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身份识别数据确定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包括:从管理服务器提供的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将查找出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因此,通过匹配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和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实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的获取,进而识别被测目标的身份。
其中,所述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包括:通过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采集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以及,采用身份采集组件采集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其中,所述身份识别数据包括所述被测目标的图像数据、指纹数据、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因此,分别通过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和身份采集组件,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在测温的同时,可对被测目标进行身份识别,并且提供图像数据、指纹数据、音频数据等多种身份识别数据形式。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和获取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服务器,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所述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所述身份信息是根据所述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设备,该测温设备包括:采集模块和获取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温度查询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至少一个测温设备;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测温设备连接;所述测温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以对目标进行温度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以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温度查询方法,以向所述管理服务器查询得到所述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反馈给应用方终端。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装置,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和/或,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温度查询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和/或,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温度检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上述方案,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形成的检测结果,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管理服务器通过测温设备上传的检测结果,获取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行获取,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记录;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可从管理服务器中查询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发送至第一应用方终端,实现第一应用方终端对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查看。尤其对于温度数据异常的情况,由于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关联,在测温设备、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第一应用方终端至少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互,获知温度数据的同时,方便对被测目标进行身份追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温度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温度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温度查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测温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测温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管理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应用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测温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温度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
测温设备可但不限通过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采集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通过测量红外线或其他对温度敏感的不可见光线或射线的变化来作为判断被测目标的温度,从而测温设备采集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
在一些公开实施例中,身份识别数据可包括被测目标的图像数据、指纹数据、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包括通过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射频卡或二维码等方式读取得到的身份数据。测温设备采用身份采集组件采集得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针对不同种类的身份识别数据,可采用不同的身份采集组件和采集技术,在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身份识别数据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身份采集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红外热成像功能组件、获取图像的摄像头组件等,而成像方式为单点成像、多点成像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测温设备安置于设定场所,被测目标进入设定场所时,在测温设备前进行安全无接触的测温,测温设备自动记录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不需要人工介入。
步骤S102: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检测结果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或者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或者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是测温设备通过身份采集组件实时采集的数据,例如人脸图像或人脸特征。身份信息指示于被测目标的个人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等。身份信息的具体内容可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测温设备运用于学校,身份信息可包括学号、班级、年级等;测温设备运用于写字楼,身份信息可包括所属公司、工号、所属部门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是根据采集的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确定的温度异常或温度正常的指示信息,可以采用语音、文字或颜色等至少一种形式体现。
在检测结果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测温设备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并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测温设备在采集身份识别数据后,可通过预存算法对身份识别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存算法为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例如,身份识别数据为人脸图像时,测温设备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人脸识别,得到身份信息。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将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管理服务器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检测结果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的情况下,测温设备直接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作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测温设备将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使得管理服务器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进而使得管理服务器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因此,经过不同方式,实现管理服务器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而方便线上登记或保存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测温设备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测温设备从管理服务器提供的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为最大化留存测温设备的存储空间,测温设备不用接收和保存管理服务器提供的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而将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管理服务器从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以使管理服务器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从而结合测温设备发送的温度数据,最终使得管理服务器同时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而在温度数据出现异常时,便于快速追踪到温度异常的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之后,提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使得用户可直接通过测温设备实时知悉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具体地,测温设备可通过语音、文字或颜色等至少一种形式提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例如,测温设备可通过语音播放或文字显示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等。又例如,测温设备语音提示或文字显示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具体如,如果被测目标的温度异常,则播放预设警报声或播放被测目标的当前温度,并将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进行突出显示,或者,如果被测目标的温度异常,则采用预设颜色如红色、黄色等显眼颜色来显示的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或身份信息,本申请对检测结果的提示不限于上述方式,可采用任意提示手段,以达到用户能够获知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在另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将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从而将检测结果同步至显示设备,使得用户通过显示设备监控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通过上述方式,测温设备同时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形成的检测结果指示于被测目标的温度和身份,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故无需人工操作即可测温和身份识别,简化操作。尤其在大量被测目标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定位温度数据异常的被测目标,获取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理服务器,同样能够执行温度检测方法。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温度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管理服务器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在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后,管理服务器接收测温设备提供的检测结果包括: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是基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
步骤S202: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管理服务器接收测温设备提供的为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从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并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在管理服务器接收测温设备提供的为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管理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其中,管理服务器接收的检测结果的获取方式为:测温设备采集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且从管理服务器提供的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将查找出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管理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云服务器、物理服务器,可提供存储、计算等服务。在一公开实施例中,为提供简单高效的管理方式,管理服务器为云服务器,从而云服务器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而支持在线实时记录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为快速将被测目标与管理目标对应,提高识别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的效率,管理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或者发送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管理目标为需要对其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行管理的对象,具体可以为一组织下的所有成员。在一具体应用中,该管理目标为学校各班级的学生。应用服务器为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的电子设备,例如但不限为云服务器、物理服务器等。该应用服务器能够实现不同应用方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例如为能够支撑运行一交互应用,以使不同应用方能够利用该交互应用进行信息交互,进而获得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该交互应用可以为微信、钉钉等任意交互类应用。管理服务器保存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时,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并将温度数据作为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保存,将温度数据保存并关联于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不仅将温度数据、身份识别数据的检测,以及检测结果的保存等操作一体化,而且实现被测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匹配,可快速获取被测目标身份信息与温度数据。
为了对多个管理目标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管理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之前,管理服务器依据管理方终端发送的设置信息,设置至少一个目标集合,从而管理服务器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时,根据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并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并关联至对应的目标集合中。管理方终端为用于对管理服务器进行管理的管理员账号所登录的终端,具体可为手机、电脑等。管理员通过管理方终端能够访问并管理该管理服务器上的信息,例如对所有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以及授权用户信息进行查看、管理,该授权用户能够查询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目标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的一班级,公司的一部门等,用于指示包含若干个管理目标的整体,其中,目标集合的数量、目标集合中管理目标的数量均可自定义设置。不同目标集合的划分依据为身份信息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身份信息项,身份信息项相同的管理目标归属于同一目标集合,从而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指示于所属的目标集合。例如,管理目标为学生,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和班级等,身份信息项为班级,管理方终端发送的设置信息利用班级将学生归类到与班级对应的目标集合,不同班级的学生归属于不同目标集合,同一班级的学生归属于同一目标集合,从而在获知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的情况下,即可根据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因此,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与目标集合对应,有利于对管理目标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当被测目标与管理目标匹配时,可快速定位到被测目标的目标集合和身份信息,对被测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
由上可知,管理服务器存储有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温度数据,另外还可以存储其他信息,例如能够对管理目标的信息进行管理或查询的其他目标的信息等。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提供有登录网页,以供管理方终端对管理服务器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管理方终端响应于登录终端的用户输入的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管理指令并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对其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其中,管理指令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数据查询指令、非管理目标信息查询指令、人员权限设置指令等。该人员权限设置指令例如为对是否能够查询管理目标信息的人员进行权限设置,例如,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存储授权用户信息,登录管理方终端的管理员可通过人员权限设置指令对授权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删除、增加授权用户信息等功能。若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信息,则用户可查看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温度数据。在一具体应用中,该管理目标为各班级学生,对管理目标的信息进行管理或查询的非管理目标为各班级老师。管理员通过管理方终端向管理服务器发送网页登录请求,其中,网页登录请求包括管理员的验证信息,管理服务器对网页登录请求中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通过后,向管理方终端提供访问界面,该访问界面提供查询各班级学生温度、查询老师信息等各菜单项。管理员通过点击管理方终端显示的访问界面上的相关菜单项生成管理指令,以查询得到各班级学生温度、或老师信息,并且还可对学生和老师信息进行管理,例如编辑或删除相关信息,又或者将相关老师设置为授权用户等。上述验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及密码、人脸识别等用于核实身份的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在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接收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温度查看请求,其中,温度查看请求包括待查目标信息,例如目标姓名;将与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使应用服务器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提供给应用方终端进行查看,因此,应用方终端的用户可远程查看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由此可远程了解管理目标的温度情况,便于远程管控。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在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保存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或身份信息。由于管理服务器已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因此管理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后,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可将温度数据作为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保存。管理服务器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与管理目标相对应,实现了对管理目标的温度收集及管理,且不依赖于人工对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简化过程,方便管理。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后,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监控设备进行显示,从而管理服务器可通过监控设备对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行显示,方便管理人员对被测目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可以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的显示设备,也可以为与测温设备连接的显示设备,还可以为管理方终端的显示器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若监控设备为测温设备连接的显示设备,可以由管理服务器指示测温设备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显示设备,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测温设备在对测温目标进行检测后,主动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显示设备。管理人员等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查看管理目标的测温情况,不需要手工介入则对被测目标进行安全无接触的远程监控。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从注册请求中获取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保存至已注册设备信息。因此,管理服务器基于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建立管理服务器与测温设备的关联关系,将发送注册请求的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为已注册设备信息,方便后续测温设备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测温设备接收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后,可快速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可实现信息远距离输送。测温设备连接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可为云服务器,使得测温设备无需本地服务器或工控机,部署速度快。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管理方终端发送的对测温设备的操作指令,基于操作指令对测温设备进行管理,从而管理服务器基于管理方终端的控制对测温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操作指令包括但不限于开机指令、关机指令、升级指令、设备认证指令等。管理员通过访问管理服务器,则直接管理测温设备并设置业务数据。测温设备与管理服务器可通过互联网等无线方式连接,使得测温设备与管理服务器之间不受地域的限制,从而管理员可远端控制测温设备,而测温设备则可减少人员依赖。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可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测温设备,以使测温设备在采集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后,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进而使得测温设备获取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管理服务器通过测温设备上传的检测结果,获取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故利用测温设备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进而在线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行获取,尤其对于温度数据异常的情况,在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关联的情况下,方便对温度异常的被测目标进行身份追踪。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温度查询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
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第一应用方终端依次建立关联关系,本公开实施例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服务于若干个应用方终端,可支撑应用方终端的交互应用及其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小程序。其中,应用方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应用方终端,且应用方终端为手机、电脑等设备终端,响应于登录终端的用户的控制命令。
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保存有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的管理服务器发送温度查询请求,其中,温度查询请求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该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对应于管理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
步骤S302:从管理服务器接收与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其中,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信息是根据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再由测温设备或者管理服务器基于身份识别数据从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为了在查询温度数据的同时,也查询到与温度数据关联的身份信息,应用服务器预先上传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至管理服务器,具体方法包括: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进行保存。因此,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最终将第二应用方终端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保存,实现第二应用方终端的数据上传。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通过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链接,实现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而用户可点击该信息填写连接,产生访问请求,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二应用方终端对信息填写链接的访问请求,并向第二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二信息填写页面,进而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通过第二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进行保存。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不依赖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第二应用方终端可主动向应用服务器上传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例如,第二应用方终端主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信息上传请求,如发送小程序上传界面的访问请求,应用服务器向第二应用方终端提供上述第二信息填写页面,以使第二应用方终端通过第二信息填写页面完成对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
管理目标包括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或普通成员,管理者和/或普通成员作为上述温度检测方法的被测目标时,其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可归属于上述同一目标集合中。不同目标集合的划分依据为身份信息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身份信息项,身份信息项相同的管理目标归属于同一目标集合,从而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指示于所属的目标集合。目标集合包括若干个,例如,每一个目标集合对应一个班级,同一班级的管理者和/或普通成员归属于同一目标集合。第一应用方终端为组织的管理者登录的设备,第二应用方终端为组织的普通成员登录的设备,或者为与组织的普通成员关联的人员登录的设备。例如,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组织为一个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老师,普通成员为该班级的学生,普通成员关联的人员为学生的家长。
在管理服务器设有不同目标集合来管理不同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可根据信息填写请求的不同,来确定上传的管理目标信息所属的目标集合,并将上传的管理目标信息以及所属的目标集合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管理目标信息保存并关联至该所属的目标集合中。例如,一年级一班的老师通过第一应用方终端生成一年级一班的信息填写指令,应用服务器响应该信息填写指令,生成对应于一年级一班的信息填写请求,其中不同班级的信息填写指令不同,故学生通过第二应用方终端响应该信息填写请求,以上传其身份信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之后,应用服务器获得学生的身份信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并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为一年级一班。由此,管理服务器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学生的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以及所属的目标集合为一年级一班的信息,将该学生的身份信息、身份识别数据保存并关联至一年级一班中。当然,在其他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还保存有各目标集合所对应的管理目标账号,在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管理目标信息后,应用管理服务器获取上传的管理目标信息以及该第二应用方终端所登录的管理目标账号,并发送给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将该管理目标信息保存并关联至包含该第二应用方终端所登录的管理目标账号的目标集合中。
第二应用方终端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二应用方终端的地理位置不作任何限定,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最终将第二应用方终端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保存,方便快捷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数据上传。
为了提高安全性,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对实现管理功能的管理者进行授权用户验证。具体地,应用服务器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相应指令之前,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发送的对预设小程序的访问请求,其中,访问请求包括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预设小程序为应用服务器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小程序;若确定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的信息,则允许第一应用方终端访问预设小程序,并在预设小程序的界面提供至少一个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相应指令。相应指令包括信息填写指令、信息查看指令、信息分享指令等,而管理功能对应于相应指令,赋予第一应用方终端相应信息填写、信息查看、信息分享等管理功能。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一应用方终端为授权用户的信息,对第一应用方终端进入预设小程序进行身份确认,提高系统安全性;并且支持通过预设小程序上传数据,优化并提升了实用型与便捷性。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预先将授权用户的信息存储于管理服务器中,具体地,应用服务器获取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扫码生成的授权信息上传请求;向第一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填写页面;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第一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用户信息;将用户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由管理服务器将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授权用户的信息。在另一公开实施例中,在管理方终端预先将授权的用户信息存储在管理服务器中的情况下,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应用服务器向管理服务器发送验证请求,验证请求中包括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以使管理服务器将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与授权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管理服务器将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授权用户的信息。在管理方终端预先将授权的用户信息存储在管理服务器中的情况下,应用服务器还可从管理服务器获取授权的用户信息后,自主对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以确定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因此,对授权用户进行用户信息认证,并预先保存授权用户的信息,从而方便对访问用户的身份进行核对和确认,提高系统安全性。
由于管理服务器保存有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应用服务器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后,可从管理服务器接收与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步骤S303:将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
应用服务器将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从而反馈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第二应用方终端虽未获得管理服务器的授权,但基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仍能够查看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为了保护管理目标的隐私,应用服务器可将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脱敏后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从而使得第二应用方终端查看脱敏后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保护用户信息。应用服务器响应于信息分享指令时,过滤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中属于预设敏感信息的内容,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经过滤的身份信息,其中预设敏感内容可根据需要自定义设置,例如,预设敏感内容为身份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图像信息等。其中,过滤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可以是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删除,或者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利用其他符号(例如“**”等)进行模糊处理,又或者利用加密方式生成乱码等方式。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方式为:应用服务器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查看链接;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对信息查看链接的访问请求,并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例如,二年级一班的教师点击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班级温度报告生成指令,应用服务器响应于该生成指令,可对学生姓名进行过滤,生成二年级一班学生的温度报告,并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分享指令,向学生/家长的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二年级一班学生的温度报告的查看链接,例如将该查看链接发送到班级群中,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对信息查看链接的访问请求,并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该二年级一班学生的温度报告。
上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第二应用方终端、小程序、监控设备、测温设备等均可将温度数据异常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置顶显示、或者采用其余突出形式显示,还可以采用语音、文字或颜色等至少一种形式提示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利用测温设备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进而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从管理服务器接收与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将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因此,第一应用方终端查询到通过远端的测温设备实时采集的温度数据,以及根据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身份信息,实现远程查看温度数据的同时识别身份信息。尤其在温度数据异常时,远端的第一应用方终端可查询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实时了解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或处理措施。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测温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测温系统40包括:测温设备41、管理服务器42、应用服务器43。测温设备4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测温系统40中,测温设备41对被测目标进行温度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2。管理服务器42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基于检测结果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应用服务器43向管理服务器42查询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反馈给应用方终端。应用服务器43向管理服务器42发送包含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从而管理服务器42基于温度查询请求查找出与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至应用服务器43,使得应用服务器43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应用方终端。其中,待查目标信息例如目标姓名,管理服务器42利用待查目标信息查询到与之匹配的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具体地,测温设备41、管理服务器42和应用服务器43执行的具体步骤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系统40包括:测温设备41、管理服务器42、应用服务器43、第一应用方终端44、第二应用方终端45和管理方终端46。为清楚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方法的方案,仅示例性列举一应用实施例,在一应用实施例中,第一应用方终端44为班级的老师登录的设备,第二应用方终端45为班级的学生登录的设备,老师、学生均为管理目标,管理方终端46为管理员登录的设备。应用服务器43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为微信,预设小程序为应用服务器43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微信小程序,管理服务器42为云服务器。
测温设备41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测温设备41可通过语音、文字或颜色等至少一种形式提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例如,测温设备41利用不同颜色区分温度数据异常或温度数据正常的被测目标及其身份信息;测温设备41语音提示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等,从而实时获知被测目标的温度和身份信息。测温设备41可通过其连接的显示设备或本身配置的显示器,对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进行显示,具体可通过语音、文字或颜色等至少一种形式提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41还可对温度数据异常的被测目标实时报警。
管理方终端46将微信小程序的二维码通过微信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44。第一应用方终端44通过扫描该二维码生成授权信息上传请求并发送至应用服务器43。应用服务器43响应第一应用方终端44授权信息上传请求,向第一应用方终端44提供微信小程序的第一信息填写页面,并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44通过第一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老师的用户信息;将老师的用户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42,以由管理服务器42将老师的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授权用户的信息。
应用服务器43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44发送的对微信小程序的访问请求,其中,访问请求包括老师的用户信息,若应用服务器43确定老师的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的信息,则允许第一应用方终端44访问微信小程序,并在微信小程序的界面提供信息填写、信息查看、信息分享等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相应信息填写指令、信息查看指令、信息分享指令等指令。
进一步地,应用服务器43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44的信息填写指令,通过微信向第二应用方终端45发送信息填写链接;接收到第二应用方终端45对信息填写链接的访问请求,并向第二应用方终端45提供微信小程序的第二信息填写页面;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45通过第二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42进行保存。
测温设备41放置于校门或教学楼进口等位置,采集学生或老师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后,测温设备41或管理服务器42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身份信息,从而管理服务器42中保存学生或老师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42还连接有显示设备,显示设备例如映象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用于显示的电子设备。管理服务器42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至显示设备,使得显示设备实时显示被测目标的温度和身份信息,并且显示设备通过颜色区分正常、异常温度的人员信息。测温设备41、显示设备均可将温度数据异常的被测目标置顶显示、或者采用其余突出形式显示。
应用服务器43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44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42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例如,第一待查目标信息为班级当前已测温学生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某特定学生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等;从管理服务器42接收与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且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44。应用服务器43可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44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45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例如将学生身份信息脱敏处理(如过滤敏感信息)后生成班级信息报告进行分享。
因此,测温设备能够在测温的同时对测温目标进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管理服务器通过测温设备上传的检测结果,获取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行获取。应用服务器可通过管理服务器查询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实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的获取。测温系统将测温、身份识别、温度数据与身份数据的记录、查询等操作一体化,实现不同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并且在获知温度数据的同时,方便对被测目标进行身份追踪。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测温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50包括采集模块51和获取模块52。其中,采集模块51,用于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获取模块52,用于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测温设备50还包括提示模块53和发送模块54,获取模块52用于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时,获取模块52还用于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并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或者,获取模块52还用于直接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作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或者,获取模块52还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测温设备50基于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后,提示模块53用于提示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模块54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发送模块54还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管理服务器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包括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获取模块52用于基于身份识别数据确定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时,获取模块52还用于从管理服务器提供的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采集模块51用于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时,采集模块51还用于通过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采集得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以及,用于采用身份采集组件采集得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其中,身份识别数据包括被测目标的图像数据、指纹数据、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管理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60包括接收模块61和获取模块62;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获取模块62用于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2用于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时,获取模块62还用于从检测结果中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从若干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中,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匹配的管理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并将查找出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作为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或者用于从检测结果中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或者用于从检测结果中获取被测目标的温度是否异常的指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或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60还包括保存模块63。在获取模块62用于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保存模块63用于保存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或身份信息。
获取模块62还用于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模块63还用于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在获取模块62用于基于检测结果获得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保存模块63还用于查找出与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并将温度数据作为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在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之前,依据管理方终端发送的设置信息,设置至少一个目标集合;保存模块63用于保存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时,保存模块63还用于根据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并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并关联至对应的目标集合中。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60还包括发送模块64,发送模块64用于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监控设备进行显示;接收模块61还用于接收到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从注册请求中获取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保存至已注册设备信息;接收模块61还用于接收到管理方终端发送的对测温设备的操作指令,基于操作指令对测温设备进行管理;接收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温度查看请求,其中温度查看请求包括待查目标信息,发送模块64还用于将与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使应用服务器将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提供给应用方终端进行查看;接收管理方终端发送的查询指令,响应于所述查询指令向所述管理方终端反馈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信息。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应用服务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70包括发送模块71和接收模块72;发送模块71用于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接收模块72用于从管理服务器接收与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信息是根据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发送模块71还用于将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方终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71还用于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接收模块72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模块71还用于将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进行保存;和/或,发送模块71还用于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71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时,还用于过滤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中属于预设敏感信息的内容;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经过滤的身份信息。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71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时,发送模块71还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链接;接收模块72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接收模块71还用于接收到第二应用方终端对信息填写链接的访问请求,发送模块71还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二信息填写页面;接收模块72还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通过第二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模块71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时,发送模块71还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查看链接;接收模块72还用于接收第二应用方终端对信息查看链接的访问请求,并发送模块71还用于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应用服务器70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相应指令之前,接收模块72还用于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发送的对预设小程序的访问请求,其中,访问请求包括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预设小程序为应用服务器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小程序;在确定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的信息的情况下,允许第一应用方终端访问预设小程序,并在预设小程序的界面提供至少一个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相应指令。
在一公开实施例中,接收模块72还用于获取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扫码生成的授权信息上传请求;发送模块71还用于向第一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填写页面;接收模块72还用于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第一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用户信息;发送模块71还用于将用户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由管理服务器将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授权用户的信息。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其中,存储器810用于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及处理器820处理时所需存储的数据。
处理器820控制存储器810及其自身以实现上述温度检测方法和/或温度查询方法任一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82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器8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82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820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800可根据其所实现的方法步骤,对应为上述的测温设备、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存储装置900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本申请存储装置90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910,程序指令910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温度检测方法和/或温度查询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
存储装置900可以为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装置9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指令910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指令910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指令910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指令910。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8)

1.一种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服务器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
保存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
在所述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找出与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作为所述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进行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应用服务器反馈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管理方终端发送的设置信息,设置至少一个目标集合;
所述保存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确定所属的目标集合,并将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识别数据保存并关联至对应的目标集合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监控设备进行显示;
接收到所述测温设备的注册请求,从所述注册请求中获取测温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保存至已注册设备信息;
接收到管理方终端发送的对所述测温设备的操作指令,基于所述操作指令对所述测温设备进行管理;
接收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温度查看请求,其中所述温度查看请求包括待查目标信息,将与所述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使所述应用服务器将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提供给应用方终端进行查看;
接收管理方终端发送的查询指令,响应于所述查询指令向所述管理方终端反馈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信息。
5.一种温度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服务器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
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所述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所述身份信息是根据所述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
将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填写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发送信息填写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应用方终端上传的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
将所述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和身份识别数据发送给管理服务器进行保存;
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信息分享指令,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包括:
过滤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身份信息中属于预设敏感信息的内容;
向第二应用方终端分享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经过滤的所述身份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相应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方终端发送的对预设小程序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包括第一应用方终端的用户信息,所述预设小程序为所述应用服务器所支撑的交互应用中加载的小程序;
在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属于授权用户的信息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访问所述预设小程序,并在所述预设小程序的界面提供至少一个管理功能,以用于生成所述相应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扫码生成的授权信息上传请求;
向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提供第一信息填写页面;
接收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填写页面上传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由所述管理服务器将所述用户信息保存作为所述授权用户的信息。
10.一种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温设备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
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提示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显示设备进行显示;
将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以使所述管理服务器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包括:
通过非接触温度检测组件采集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以及,
采用身份采集组件采集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身份识别数据,其中,所述身份识别数据包括所述被测目标的图像数据、指纹数据、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13.一种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和获取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是利用测温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的;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14.一种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应用方终端的温度查询指令,向管理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待查目标信息的温度查询请求;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与所述第一待查目标信息匹配的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所述温度数据是由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所述身份信息是根据所述测温设备采集得到的身份识别数据确定的;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管理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方终端。
15.一种测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设备包括:采集模块和获取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测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得到所述被测目标的检测结果。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至少一个测温设备;
其中,所述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测温设备连接;
所述测温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对目标进行温度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基于所述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以向所述管理服务器查询得到所述目标的温度数据和身份信息,并反馈给应用方终端。
18.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和/或,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和/或,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266023.2A 2020-04-07 2020-04-07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Withdrawn CN111506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023.2A CN111506622A (zh) 2020-04-07 2020-04-07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6023.2A CN111506622A (zh) 2020-04-07 2020-04-07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6622A true CN111506622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6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6023.2A Withdrawn CN111506622A (zh) 2020-04-07 2020-04-07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66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316A (zh) * 2020-11-04 2021-02-09 安捷光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多态无感测温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99314U (zh) * 2017-09-21 2018-04-06 北京极简时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随诊检测系统
CN108565023A (zh) * 2018-03-16 2018-09-21 夏伟 一种儿童疾病防控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95003A (zh) * 2018-08-07 2018-10-23 中山市徕康医疗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疫情监控与溯源的云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99314U (zh) * 2017-09-21 2018-04-06 北京极简时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随诊检测系统
CN108565023A (zh) * 2018-03-16 2018-09-21 夏伟 一种儿童疾病防控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95003A (zh) * 2018-08-07 2018-10-23 中山市徕康医疗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疫情监控与溯源的云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316A (zh) * 2020-11-04 2021-02-09 安捷光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多态无感测温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336316B (zh) * 2020-11-04 2023-03-24 安捷光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多态无感测温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676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history data of system use and replay mode for identifying security events showing data and user bindings
US10055559B2 (en) Security devic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US10185816B2 (en) Controlling user access to electronic resources without password
CN104380298A (zh) 用于动态地评估和减轻被保险实体风险的系统和方法
KR101386591B1 (ko) 감시카메라 통합관리시스템
US117273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location-related activities of mobile devices
CN103283246A (zh) 影像信息滥用的监查系统
US202303088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count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CN104949280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4240456B (zh) 基于手机app的车辆质量投诉信息收集平台
CN111506622A (zh) 温度检测、查询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存储装置
US8925049B2 (en) Automated wireles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using hand-held wireless devices
CN113962577A (zh) 一种多体系智慧园区平台
US110508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suspicious object movements based on historical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US201601553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digital video recorders through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CN117010013A (zh) 风险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US920232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an immigration visa card holder using an interactive immigration card
CN112734974A (zh) 一种物业巡检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0931326B1 (ko) 아이디/패스워드 찾기 이력 및 로그인 이력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70243419A1 (en) System for authorization control and breath testing
CN106534149A (zh) Dns防劫持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和服务器
CN112257049A (zh) 应用显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KR20100128091A (ko) 우선 감시 기능이 구비된 보안 시스템과 관제 서버 및 단말기
CN117034305A (zh) 敏感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24426A (zh) 一种安防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