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4829B -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4829B
CN111504829B CN202010369354.9A CN202010369354A CN111504829B CN 111504829 B CN111504829 B CN 111504829B CN 202010369354 A CN202010369354 A CN 202010369354A CN 111504829 B CN111504829 B CN 111504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pipe
detection mechanism
driving wheel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93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4829A (zh
Inventor
范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ocheng Ta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693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4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4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4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5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to wear or abra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02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changes of state or changes of phase; by investigating sinte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6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applied through gea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5Repeated or cycl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32Generation of the forc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 G01N2203/0037Generation of the forc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involving a rotating movement, e.g. gearing, cam, eccentric, or centrifuge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Crack, flaws, fracture or rupture
    • G01N2203/0067Fracture or rup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6Specifications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62Shape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74Tubular or ring-shaped specim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底座,临界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显示屏,防护板和抗磨损检测机构;底板顶端与临界温度检测机构进行焊接。本发明达到了模拟消防水袋在用来消防救火时,可能遇到的极限条件,检测了使消防水袋达到热膨胀极限值的温度与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消防水袋在被拖动时被尖锐物体刮破的极限条件;消防水袋在被消防车碾压时是否会爆裂;消防水袋生产工厂可以根据这些参数改进消防水袋,进而保证了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水带是用来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软管。传统的消防水带以橡胶为内衬,外表面包裹着亚麻编织物。先进的消防水带则用聚氨酯等聚合材料制成。消防水带的两头都有金属接头,可以接上另一根水带以延长距离或是接上喷嘴以增大液体喷射压力。
中国专利CN102175532A针对已有的仅适合在实验室对消防水带进行爆破压力检测,不能满足消防水带安装或生产现场的快捷、方便检测的需要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消防水带爆破压力检测装置,其通过减少生产厂家或消防检测验收机构工作人员工作量、节约时间、快速方便检测消防水带爆破压力的方式,克服了仅适合在实验室对消防水带进行爆破压力检测,不能满足消防水带安装或生产现场的快捷、方便检测的需要的问题,但仅能够检测消防水袋的爆破压力,无法解决消防水袋在使用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现有技术中,消防水袋在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温度非常高,消防水袋会膨胀变形,并且常常会被消防员拖动,在拖动的过程中消防水袋会与复杂的地面不断的摩擦,也会被尖锐物体刮擦,有时还会被消防车碾压,这些场景对消防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严重时,消防水袋破裂,不仅影响了火势的扑灭,也会给消防员带来生命危险。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消防水袋在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温度非常高,消防水袋会膨胀变形,并且常常会被消防员拖动,在拖动的过程中消防水袋会与复杂的地面不断的摩擦,也会被尖锐物体刮擦,有时还会被消防车碾压,这些场景对消防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严重时,消防水袋破裂,不仅影响了火势的扑灭,也会给消防员带来生命危险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底座,临界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显示屏,防护板,抗磨损检测机构,抗挤压检测机构和第二支撑底座;底板底端左部与第一支撑底座进行焊接;底板顶端与临界温度检测机构进行焊接;底板底端右部与第二支撑底座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顶端右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临界温度检测机构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内左顶部设置有抗磨损检测机构;临界温度检测机构中部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并且抗挤压检测机构顶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相连接。
临界温度检测机构包括主框架,增压机,第一钢管,水泵,第二钢管,第三钢管,排水管,流速检测机构,待检测消防水袋,第一管架,第二管架,第三管架,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旋转切刀,第四钢管,空气温度检测机构,F型支撑架,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一C型支撑架;主框架顶端中部与增压机进行焊接;主框架顶端左部与水泵进行焊接;主框架左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增压机左端中部与第一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一钢管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钢管底部与第四钢管进行焊接,并且第四钢管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顶部均与主框架相连接;水泵右端中部与第二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二钢管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而且第二钢管底部与第四钢管相连接;水泵中顶部与第三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三钢管外表面中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三钢管底部与流速检测机构进行焊接,并且流速检测机构左端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流速检测机构右部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左部与第一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一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二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中右部与第三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三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右部与空气温度检测机构相连接,并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而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顶端中部与第四钢管相连接;第二管架左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并且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后方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并且第一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二管架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右端中部与旋转切刀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钢管外表面右底部与F型支撑架进行套接,并且F型支撑架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F型支撑架底端左部和底端中部均与第一加热器进行焊接;第一加热器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均与第一C型支撑架进行焊接,并且第一C型支撑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主框架底端与底板相连接;主框架顶端右部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底板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相连接;主框架内顶端左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相连接;主框架顶端中右部,内顶端右部和内底端中部均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排水管外表面中部与底板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
抗磨损检测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杆,旋转圆盘,第二C型支撑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支撑板,圆棍,第一转动盘,细绳,刮条和弹簧;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二C型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前端左部与旋转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底端左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前端右部与圆棍进行转动连接;圆棍前端中部与第一转动盘进行转动连接;圆棍底端中部与刮条进行焊接;第一转动盘外表面底部与细绳相连接,并且细绳左顶部与旋转圆盘相连接;细绳右顶部与弹簧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顶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弹簧顶部与主框架相连接。
抗挤压检测机构包括电机,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连接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凸轮,连接架,第二传动杆,第二转动盘,挤压块和第二支撑板;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一连接板右部通过螺母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底部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前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七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连接架左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前端右顶部与第二转动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左底部与挤压块进行焊接;挤压块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电机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连接架顶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二支撑板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
流速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舱,流速检测器,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接管,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第一连接舱内左端中部与流速检测器相连接;第一连接舱底端与第三支撑板进行焊接;第一连接舱右部与第一连接管焊接;第一连接管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管卡;第一连接管右部外侧设置有第二管卡;第一连接舱顶端与第三钢管相连接;第三支撑板左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连接管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一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二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
空气温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舱,温度检测器,第二连接管,第三管卡,第四管卡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舱内底端中部与温度检测器相连接;第二连接舱左部与第二连接管进行焊接;第二连接舱右端与第二连接板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管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三管卡;第二连接管左部外侧设置有第四管卡;第二连接舱顶端与第四钢管相连接;第二连接管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三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四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
旋转切刀顶端与待检测消防水袋底端之间的距离为待检测消防水袋的临界膨胀值。
第一加热器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第二加热器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
第二平齿轮直径是第一平齿轮直径的二至三倍,第七传动轮直径是第六传动轮的二至三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水袋在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温度非常高,消防水袋会膨胀变形,并且常常会被消防员拖动,在拖动的过程中消防水袋会与复杂的地面不断的摩擦,也会被尖锐物体刮擦,有时还会被消防车碾压,这些场景对消防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严重时,消防水袋破裂,不仅影响了火势的扑灭,也会给消防员带来生命危险的问题,设计了临界温度检测机构,抗磨损检测机构和抗挤压检测机构,在使用时通过临界温度检测机构测量了消防水袋在达到膨胀临界值时,消防水袋内部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和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然后跟换新的消防水袋,通过抗磨损检测机构检测消防水袋的抗磨损的极限值,然后跟换新的消防水袋,通过抗挤压检测机构检测消防水袋的抗挤压能力,达到了模拟消防水袋在用来消防救火时,可能遇到的极限条件,检测了使消防水袋达到热膨胀极限值的温度与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消防水袋在被拖动时被尖锐物体刮破的极限条件;消防水袋在被消防车碾压时是否会爆裂;消防水袋生产工厂可以根据这些参数改进消防水袋,进而保证了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临界温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抗磨损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抗挤压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流速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温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X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第一支撑底座,3-临界温度检测机构,4-控制显示屏,5-防护板,6-抗磨损检测机构,7-抗挤压检测机构,8-第二支撑底座,301-主框架,302-增压机,303-第一钢管,304-水泵,305-第二钢管,306-第三钢管,307-排水管,308-流速检测机构,309-待检测消防水袋,3010-第一管架,3011-第二管架,3012-第三管架,3013-第一传动轮,3014-第一锥齿轮,3015-旋转切刀,3016-第四钢管,3017-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8-F型支撑架,3019-第一加热器,3020-第二加热器,3021-第一C型支撑架,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一传动杆,603-旋转圆盘,604-第二C型支撑架,605-第一电动推杆,606-第一支撑板,607-圆棍,608-第一转动盘,609-细绳,6010-刮条,6011-弹簧,701-电机,702-第三传动轮,703-第四传动轮,704-第一连接板,705-第二电动推杆,706-第五传动轮,707-第一平齿轮,708-第二平齿轮,709-第六传动轮,7010-第七传动轮,7011-凸轮,7012-连接架,7013-第二传动杆,7014-第二转动盘,7015-挤压块,7016-第二支撑板,30801-第一连接舱,30802-流速检测器,30803-第三支撑板,30804-第一连接管,30805-第一管卡,30806-第二管卡,301701-第二连接舱,301702-温度检测器,301703-第二连接管,301704-第三管卡,301705-第四管卡,301706-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底座2,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控制显示屏4,防护板5,抗磨损检测机构6,抗挤压检测机构7和第二支撑底座8;底板1底端左部与第一支撑底座2进行焊接;底板1顶端与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进行焊接;底板1底端右部与第二支撑底座8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顶端右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4;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5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内左顶部设置有抗磨损检测机构6;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中部与抗挤压检测机构7相连接,并且抗挤压检测机构7顶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6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时,先将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底座2和第二支撑底座8水平放置在要使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打开控制显示屏4控制装置的运行,将要检测的消防水袋固定在装置中后,首先通过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测量了消防水袋在达到膨胀临界值时,消防水袋内部所需要达到的最低温度和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然后跟换新的消防水袋,通过抗磨损检测机构6检测消防水袋的抗磨损的极限值,然后跟换新的消防水袋,通过抗挤压检测机构7检测消防水袋的抗挤压能力,达到了模拟消防水袋在用来消防救火时,可能遇到的极限条件,检测了使消防水袋达到热膨胀极限值的温度与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消防水袋在被拖动时被尖锐物体刮破的极限条件;消防水袋在被消防车碾压时是否会爆裂;消防水袋生产工厂可以根据这些参数改进消防水袋,进而保证了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所述,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包括主框架301,增压机302,第一钢管303,水泵304,第二钢管305,第三钢管306,排水管307,流速检测机构308,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第一管架3010,第二管架3011,第三管架3012,第一传动轮3013,第一锥齿轮3014,旋转切刀3015,第四钢管3016,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F型支撑架3018,第一加热器3019,第二加热器3020和第一C型支撑架3021;主框架301顶端中部与增压机302进行焊接;主框架301顶端左部与水泵304进行焊接;主框架301左底部设置有排水管307;增压机302左端中部与第一钢管303进行旋接,并且第一钢管303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一钢管303底部与第四钢管3016进行焊接,并且第四钢管3016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顶部均与主框架301相连接;水泵304右端中部与第二钢管305进行旋接,并且第二钢管305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而且第二钢管305底部与第四钢管3016相连接;水泵304中顶部与第三钢管306进行旋接,并且第三钢管306外表面中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三钢管306底部与流速检测机构308进行焊接,并且流速检测机构308左端底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流速检测机构308右部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外表面左部与第一管架3010进行套接,并且第一管架3010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管架3011进行套接,并且第二管架3011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外表面中右部与第三管架3012进行套接,并且第三管架3012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右部与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相连接,并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右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而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顶端中部与第四钢管3016相连接;第二管架3011左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013,并且第一传动轮3013前端中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13右后方设置有第一锥齿轮3014,并且第一锥齿轮3014右端中部与第二管架3011相连接;第一锥齿轮3014右端中部与旋转切刀3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钢管3016外表面右底部与F型支撑架3018进行套接,并且F型支撑架3018右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F型支撑架3018底端左部和底端中部均与第一加热器3019进行焊接;第一加热器3019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器3020;第二加热器3020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均与第一C型支撑架3021进行焊接,并且第一C型支撑架3021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主框架301底端与底板1相连接;主框架301顶端右部与控制显示屏4相连接;底板1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5相连接;主框架301内顶端左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6相连接;主框架301顶端中右部,内顶端右部和内底端中部均与抗挤压检测机构7相连接;排水管307外表面中部与底板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13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7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需要检测的消防水袋裁剪成对应的长度,然后左部固定在流速检测机构308上,右部固定在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上,同时消防水袋贯穿第一管架3010顶部,第二管架3011顶部和第三管架3012顶部,然后通过增压机302向第二钢管305、第四钢管3016、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和第三钢管306形成的通道注入空气,然后消防水袋会鼓起来进而变表现为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的状态,然后第一加热器3019和第二加热器3020通电,通过第一加热器3019和第二加热器3020对消防水袋进行缓慢的加热,进而传递热量给消防水袋里面的空气,通过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检测消防水袋所构成通道中空气的温度,同时记录加热的时间,进而根据加热时间与空气温度的变化曲线计算出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热传导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消防水袋中空气的温度缓慢升高,消防水袋也会慢慢向外膨胀,进而在待检测消防水袋309达到临界的膨胀值时,第三传动轮702通过皮带带动其左下方的第一传动轮3013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3013通过其后端中部的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3014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3014带动其右端中部的旋转切刀3015转动,进而实现了转动且锋利的旋转切刀3015会在就接触到消防水带时,将消防水袋切开一个口子,记录此时消防水袋的中空气的温度,然后跟换一条新的消防水袋,之后拧开第二钢管305左顶部的管帽向第二钢管305、第四钢管3016、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和第三钢管306形成的通道中加满水,然后拧紧管帽,然后水泵304通电,进而实现让通道中的水顺着通道顺时针流动,同时增压机302通电给通道中的水增加一定的压强,进而模拟在使用消防水袋时会向其中通入具有一定压强且流动的水,此时消防水袋会鼓起来进而表现为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的状态,与此同时,通过流速检测机构308检测待检测消防水袋309中流动水的流速,然后通过水泵304进一步调节水的流速,此机构完成了对消防水袋膨胀到临界值时消防水袋内部所需达到最低温度的测定,同时也测量了消防水袋的热传导能力。
所述,抗磨损检测机构6包括第二传动轮601,第一传动杆602,旋转圆盘603,第二C型支撑架604,第一电动推杆605,第一支撑板606,圆棍607,第一转动盘608,细绳609,刮条6010和弹簧6011;第二传动轮60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杆6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1前端中部与第二C型支撑架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602前端左部与旋转圆盘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604底端左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5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605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一支撑板6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606前端右部与圆棍607进行转动连接;圆棍607前端中部与第一转动盘608进行转动连接;圆棍607底端中部与刮条6010进行焊接;第一转动盘608外表面底部与细绳609相连接,并且细绳609左顶部与旋转圆盘603相连接;细绳609右顶部与弹簧601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601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7相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604顶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弹簧6011顶部与主框架301相连接。
在对消防水袋进行抗磨损的检测时,第三传动轮702通过皮带带动其左下方的第二传动轮601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601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一传动杆602转动,第一传动杆602带动其前端左部的旋转圆盘603以第二传动轮601中心的为圆心转动,进而旋转圆盘603拉动与其前端底部连接的细绳609,然后细绳609拉动圆棍607以圆棍607中心点为圆心小范围来回转动,与此同时,在细绳609被拉动时,弹簧6011会被拉伸,通过弹簧6011保持细绳609时刻处于紧绷状态,进而来回转动的圆棍607带动其后端中部的第一转动盘608来回转动,然后第一转动盘608带动与其底端焊接的刮条6010来回转动,进而利用其底部的尖锐突起对消防水带进行摩擦和剐蹭,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05底部向下推和向上缩,进而带动刮条6010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以不同程度的力对消防水袋进行摩擦和剐蹭,如果消防水袋爆开了,流出来的水通过排水管307排出装置,检测完成后,跟换新的消防水袋,此机构完成了模拟消防水袋在使用时在地上拖动接触到尖锐物体时,被尖锐物体摩擦和剐蹭,进而完成了对消防水袋抗磨损能力的检测。
所述,抗挤压检测机构7包括电机701,第三传动轮702,第四传动轮703,第一连接板704,第二电动推杆705,第五传动轮706,第一平齿轮707,第二平齿轮708,第六传动轮709,第七传动轮7010,凸轮7011,连接架7012,第二传动杆7013,第二转动盘7014,挤压块7015和第二支撑板7016;电机701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702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3后端中部与第一连接板70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3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70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706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702相连接;第一连接板704右部通过螺母与第二电动推杆705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706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706后端中部与连接架7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707底部与第二平齿轮708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708前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709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传动轮709后端中部与连接架7012相连接;第六传动轮709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701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七传动轮7010后端中部与连接架7012相连接;第七传动轮7010前端中部与凸轮7011进行转动连接;连接架7012左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二传动杆7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7013前端右顶部与第二转动盘7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7013左底部与挤压块7015进行焊接;挤压块7015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7016;电机701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2左下方与第一传动轮3013相连接;第三传动轮702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60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705右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连接架7012顶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二支撑板7016底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
在对消防水袋进而抗挤压能力检测时,电机701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三传动轮702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702通过皮带带动其右下方的第四传动轮703和第五传动轮706转动,与此同时,第三传动轮702通过皮带带动其左下方的第一传动轮3013转动,进而给临界温度检测机构3提供了动力,第三传动轮702通过皮带带动其左下方的第二传动轮601转动,进而给抗磨损检测机构6提供了动力,转动的第五传动轮706带动其后端中部的第一平齿轮707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707带动与其底部啮合的第二平齿轮708转动,第二平齿轮708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六传动轮709转动,第六传动轮709通过皮带带动其左侧的第七传动轮7010转动,进而第七传动轮7010带动其后端中部的凸轮7011转动,在凸轮7011的凸起转动到第二转动盘7014正下方时,凸轮7011的凸起会压迫第二转动盘7014向上移动,进而第二转动盘7014带动第二传动杆7013右部向上移动,由于第二传动杆7013左部固定在连接架7012上,进而在第二传动杆7013右部向上移动时,第二传动杆7013左部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与其左底部焊接的挤压块7015向下移动,并配合第二支撑板7016对其下方的消防水袋进而挤压,由于第二传动杆7013左部固定在第二传动杆7013上,根据杠杆原理,挤压块7015作用在消防水袋上的力会很大,进而模拟消防车碾压消防水袋的情形,如果消防水袋爆开了,流出来的水通过排水管307排出装置,进而检测消防水袋的抗挤压能力,此机构完成了对消防水袋的抗挤压能力的检测。
所述,流速检测机构308包括第一连接舱30801,流速检测器30802,第三支撑板30803,第一连接管30804,第一管卡30805和第二管卡30806;第一连接舱30801内左端中部与流速检测器30802相连接;第一连接舱30801底端与第三支撑板30803进行焊接;第一连接舱30801右部与第一连接管30804焊接;第一连接管30804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管卡30805;第一连接管30804右部外侧设置有第二管卡30806;第一连接舱30801顶端与第三钢管306相连接;第三支撑板30803左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第一连接管30804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第一管卡30805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第二管卡30806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
首先将要检测的消防水袋的左部套在第一连接管30804上,然后通过第一管卡30805和第二管卡30806将其牢固地固定在第一连接管30804,防消防水袋在检测的过程中接口爆开,然后在通水后,根据流速检测器30802右部的桨叶的转速,进而测量水流的速度,此机构实现了对消防水袋左部的固定,并测量了消防水袋中水的流速。
所述,空气温度检测机构3017包括第二连接舱301701,温度检测器301702,第二连接管301703,第三管卡301704,第四管卡301705和第二连接板301706;第二连接舱301701内底端中部与温度检测器301702相连接;第二连接舱301701左部与第二连接管301703进行焊接;第二连接舱301701右端与第二连接板301706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管301703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三管卡301704;第二连接管301703左部外侧设置有第四管卡301705;第二连接舱301701顶端与第四钢管3016相连接;第二连接管301703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第三管卡301704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第四管卡301705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相连接;第二连接板301706右端与主框架301相连接。
首先,将消防水袋的右部套在第二连接管301703外表面,然后通过第三管卡301704和第四管卡301705将消防水袋牢固地固定在第二连接管301703上,进而防止消防水袋右部的接口爆开,通过第二连接舱301701内底端中部的温度检测器301702测量消防水袋中空气的温度,此机构实现了对消防水袋右部的固定,且完成了对消防水袋中空气的温度的测量。
所述,旋转切刀3015顶端与待检测消防水袋309底端之间的距离为待检测消防水袋309的临界膨胀值,使得在消防水袋向外膨胀到临界膨胀值时,转动的旋转切刀3015能够快速将水袋切开。
所述,第一加热器3019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第二加热器3020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使得第一加热器3019和第二加热器3020能够利用弧形加热片对消防水袋进行全方位的加热。
所述,第二平齿轮708直径是第一平齿轮707直径的二至三倍,第七传动轮7010直径是第六传动轮709的二至三倍,使得在第一平齿轮707带动第二平齿轮708转动时,能够在降低第二平齿轮708转速的同时增大第二平齿轮708的扭矩,在第六传动轮709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7010转动时,能够在降低第七传动轮7010转速的同时增大第七传动轮7010的转矩,进而实现了第七传动轮7010带动凸轮7011作用下在第二转动盘7014的力足够大,进而配合第二传动杆7013模拟消防车碾压消防水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第一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临界温度检测机构、控制显示屏、防护板、抗磨损检测机构、抗挤压检测机构和第二支撑底座;底板底端左部与第一支撑底座进行焊接;底板顶端与临界温度检测机构进行焊接;底板底端右部与第二支撑底座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顶端右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临界温度检测机构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进行焊接;临界温度检测机构内左顶部设置有抗磨损检测机构;临界温度检测机构中部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并且抗挤压检测机构顶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相连接;
临界温度检测机构包括主框架、增压机、第一钢管、水泵、第二钢管、第三钢管、排水管、流速检测机构、待检测消防水袋、第一管架、第二管架、第三管架、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旋转切刀、第四钢管、空气温度检测机构、F型支撑架、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一C型支撑架;主框架顶端中部与增压机进行焊接;主框架顶端左部与水泵进行焊接;主框架左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增压机左端中部与第一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一钢管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钢管底部与第四钢管进行焊接,并且第四钢管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顶部均与主框架相连接;水泵右端中部与第二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二钢管外表面中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而且第二钢管底部与第四钢管相连接;水泵中顶部与第三钢管进行旋接,并且第三钢管外表面中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三钢管底部与流速检测机构进行焊接,并且流速检测机构左端底部与主框架相连接;流速检测机构右部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左部与第一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一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中部与第二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二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外表面中右部与第三管架进行套接,并且第三管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待检测消防水袋右部与空气温度检测机构相连接,并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而且空气温度检测机构顶端中部与第四钢管相连接;第二管架左下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轮,并且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后方设置有第一锥齿轮,并且第一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二管架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右端中部与旋转切刀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钢管外表面右底部与F型支撑架进行套接,并且F型支撑架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F型支撑架底端左部和底端中部均与第一加热器进行焊接;第一加热器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底端左部和底端右部均与第一C型支撑架进行焊接,并且第一C型支撑架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主框架底端与底板相连接;主框架顶端右部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底板顶端左部和顶端中右部均与防护板相连接;主框架内顶端左部与抗磨损检测机构相连接;主框架顶端中右部,内顶端右部和内底端中部均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排水管外表面中部与底板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
抗磨损检测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杆、旋转圆盘、第二C型支撑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支撑板、圆棍、第一转动盘、细绳、刮条和弹簧;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二C型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前端左部与旋转圆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底端左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前端右部与圆棍进行转动连接;圆棍前端中部与第一转动盘进行转动连接;圆棍底端中部与刮条进行焊接;第一转动盘外表面底部与细绳相连接,并且细绳左顶部与旋转圆盘相连接;细绳右顶部与弹簧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右上方与抗挤压检测机构相连接;第二C型支撑架顶端与主框架相连接;弹簧顶部与主框架相连接;
抗挤压检测机构包括电机、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连接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五传动轮、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凸轮、连接架、第二传动杆、第二转动盘、挤压块和第二支撑板;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传动轮左上方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一连接板右部通过螺母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底部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前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左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七传动轮后端中部与连接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凸轮进行转动连接;连接架左底部通过螺母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前端右顶部与第二转动盘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左底部与挤压块进行焊接;挤压块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电机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下方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连接架顶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二支撑板底端与主框架相连接;
流速检测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舱、流速检测器、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接管、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第一连接舱内左端中部与流速检测器相连接;第一连接舱底端与第三支撑板进行焊接;第一连接舱右部与第一连接管焊接;第一连接管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管卡;第一连接管右部外侧设置有第二管卡;第一连接舱顶端与第三钢管相连接;第三支撑板左端与主框架相连接;第一连接管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一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二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
空气温度检测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舱、温度检测器、第二连接管、第三管卡、第四管卡和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舱内底端中部与温度检测器相连接;第二连接舱左部与第二连接管进行焊接;第二连接舱右端与第二连接板进行焊接;第二连接管中部外侧设置有第三管卡;第二连接管左部外侧设置有第四管卡;第二连接舱顶端与第四钢管相连接;第二连接管外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三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四管卡内表面与待检测消防水袋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右端与主框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切刀顶端与待检测消防水袋底端之间的距离为待检测消防水袋的临界膨胀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加热器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第二加热器内表面设置有一弧形加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平齿轮直径是第一平齿轮直径的二至三倍,第七传动轮直径是第六传动轮的二至三倍。
CN202010369354.9A 2020-05-05 2020-05-05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Active CN111504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9354.9A CN111504829B (zh) 2020-05-05 2020-05-05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9354.9A CN111504829B (zh) 2020-05-05 2020-05-05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4829A CN111504829A (zh) 2020-08-07
CN111504829B true CN111504829B (zh) 2022-09-16

Family

ID=7186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9354.9A Active CN111504829B (zh) 2020-05-05 2020-05-05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48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9151B (zh) * 2020-09-25 2022-12-23 湖北国信消防产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消防水带的耐磨性检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18265A (ja) * 2016-07-27 2018-02-01 日本ドライ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消防用熱感知システムおよび当該システムに適用される消防用ホース
CN108562509A (zh) * 2018-03-08 2018-09-2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压冲刷腐蚀试验装置
CN108956263A (zh) * 2018-06-02 2018-12-07 何正国 一种消防安全绳检测装置
CN110954415A (zh) * 2019-10-30 2020-04-03 陈赣平 一种汽车玻璃的防暴力测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9368A1 (en) * 2001-10-25 2003-05-01 Hoffman Karl H. Flat material dry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18265A (ja) * 2016-07-27 2018-02-01 日本ドライ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消防用熱感知システムおよび当該システムに適用される消防用ホース
CN108562509A (zh) * 2018-03-08 2018-09-2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压冲刷腐蚀试验装置
CN108956263A (zh) * 2018-06-02 2018-12-07 何正国 一种消防安全绳检测装置
CN110954415A (zh) * 2019-10-30 2020-04-03 陈赣平 一种汽车玻璃的防暴力测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4829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4829B (zh) 一种消防设备检测装置
CN213120995U (zh) 一种检测在线压力管道泄漏的装置
CN109506846B (zh) 波纹管测漏点装置
CN112577677A (zh) 一种天然气泄漏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15753386A (zh) 一种消防水带承压性能检测设备
CN112985714A (zh) 一种压力管道漏点的检测定位装置
CN111874688B (zh) 一种建筑材料用保温管外皮切割收卷设备
CN201415018Y (zh) 车载高空消防灭火装置
CN205549284U (zh) 车厢内智能自动灭火及快速逃生装置
EP3036723A1 (en) Smoke detector test device
CN114011007B (zh) 一种消防水务喷淋管道用水压检测系统
CN115307068A (zh)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泄露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7429564U (zh) 用于喷漆排风管道的消防系统
CN112546521B (zh) 一种自动消防水带使用清洗回收设备
CN207192468U (zh) 一种移动式消防水带卷盘装置
CN113648582B (zh) 一种消防水带
CN220530574U (zh) 一种可对消防水带进行弯曲的漏水检测装置
CN111734959B (zh) 一种沼气输送泄漏预警方法
CN108815781B (zh) 一种智能自动识别气动灭火器
CN206604047U (zh) 一种可防止内部受潮且自动收卷的消防卷盘
CN220917988U (zh) 一种高稳定的安防水炮
CN218381496U (zh) 一种用于消防水带检测装置
CN219775489U (zh) 一种消防管道漏点监测设备
CN218420721U (zh) 矿用汽车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及矿用汽车
CN219810492U (zh) 一种便捷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1

Address after: No. 1, Mingyueqiao Road, Pengbu Residential Area, Pengbu Town,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Applicant after: Liu Dechun

Address before: 054000 room 504, building a, Chuangzhi Park, Qiaodong District,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an Lij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4

Address after: Room 501, Mingquan Center office building, No. 68, Dikou Road, Tianqiao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31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Daocheng Taih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 Mingyueqiao Road, Pengbu Residential Area, Pengbu Town,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Liu Dech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