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8083B -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8083B
CN111498083B CN202010295333.7A CN202010295333A CN111498083B CN 111498083 B CN111498083 B CN 111498083B CN 202010295333 A CN202010295333 A CN 202010295333A CN 111498083 B CN111498083 B CN 111498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outer edge
aircraft
tolerance
aero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53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8083A (zh
Inventor
赵艳平
陈瑶
夏生林
冯文梁
陈蕊
徐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53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8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8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8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8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8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10Shape of wings
    • B64C3/14Aerofoil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25Fixed-wing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差控制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00: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对全机进行分区;步骤S200:整理覆盖所有飞行器涉及到的气动外缘公差项目范围,从中挑选出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步骤S300:根据不同气动分区范围,对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本发明弥补现有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的不足,既保证了飞行器气动外缘表面质量要求,同时抑制了成本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差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因具有长续航时间执行通信中继、侦察任务等而成为研究热点,其气动布局常采用大展弦比层流机翼。相比普通机翼,能延迟附面层转捩的发生,扩大层流流动区域,进而减小摩擦阻力,相同雷诺数下层流的摩擦阻力远小于湍流,研究表明当层流段长度保持在40%时,飞机的减阻量可以达到11%,进而改善飞行性能和降低成本。目前对层流翼型的理论设计已较为成熟,但层流机翼表面流动易被破坏的特性也相当突出,一旦层流机翼表面光洁度无法保证,则会提前触发气流转捩,导致无法保持设计状态应有的层流区域长度,机翼性能将会极大下降,甚至低于普通机翼,引起全机气动特性恶化。
合理的公差设计是保证产品设计功能实现和产品研制成本控制并驾齐驱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手段。飞机是一种功能性要求极高的复杂机械产品,对制造、装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严格的设计公差来保证制造和协调准确度。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专门针对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的控制方法;国内有两份航空行业标准,分别为1980年发布的HB/Z23-1980《飞机气动外缘公差》与1994年发布的HB7086-1994《民用飞机气动外缘公差》,其规定的公差项目较少,适用范围不够全面,且年代久远,其参考值与检测手段已不能匹配目前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此外,此两项标准主要是针对普通飞行器,其机翼表面绝大部分流态为湍流,对层流机翼飞行器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表面流态及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不同区域内的相同项目提出不同公差要求,既保证了飞行器气动外缘表面质量要求,同时抑制了成本增加。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对全机进行分区;
步骤S200:整理覆盖所有飞行器涉及到的气动外缘公差项目范围,从中挑选出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
步骤S300:根据不同气动分区范围,对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0中对全机进行分区具体是指对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分区;具体分为A区、B区、C区、D区四个类别:
所述A区,对外形偏差特别敏感;所述A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翼前缘至65%弦长处、尾翼前缘至25%弦长处、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前300mm至唇口后100mm;
所述B区,对外形偏差较为敏感;所述B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机头最前点至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机翼65%弦长处至后缘、尾翼25%弦长处至后缘、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100mm至唇口后700mm、操纵面的全翼面;
所述C区,对外形偏差一般敏感;所述C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700mm至发动机进气口;
所述D区,对外形偏差不敏感,气动弱影响区;所述D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机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中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包括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与气动外缘有关的紧固件钉头凹凸量公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0中根据步骤S100中不同气动分区,对步骤S200中挑选出的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其中,机翼的A区、机翼的B区、尾翼的A区、尾翼的B区、进气道的A区、进气道的B区、进气道的C区、机身的B区、机身的C区、机身的D区、操纵面的B区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中局部公差的百分比均为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保证了气动特性与制造的完美兼容,在保证气动设计目标达成的同时有效控制制造成本。
(2)满足本发明要求的层流机翼飞行器既能达到其设计气动特性,减少了因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每一次飞行中可节省燃油,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够起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直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示意图,其中蒙皮名义外形与理论外形不重合;
图2是本发明中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示意图,其中蒙皮名义外形与理论外形重合;
图3是本发明中波纹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阶差为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阶差为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阶差顺、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机翼分区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尾翼分区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机身分区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弦向吻合性阶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展向吻合性阶差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A面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吻合性剪刀差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吻合性间隙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吻合性后缘公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结构分离面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超差阶差处理要求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先对本发明所述的公差控制方法中涉及到的术语进行说明。
1、基本公差:基本公差是指对实际偏差的基本要求。
2、局部公差:局部公差是对实际偏差超出基本公差的补充规定。局部公差由极限偏差和允许的统计百分数确定。百分数指实测值超出基本公差,但不超出该极限偏差的处数与被测总处数(处数可为点数、长度或面积)之比值。
3、气动外缘公差:飞行器接触气流表面外形尺寸和形状的制造公差。
4、气动外缘型值:飞行器部件截面理论外形上各点的坐标值。
5、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是指飞行器部件截面实际外形的极限尺寸与截面理论外形或其检验依据(数学模型,检验卡板,专用样板)之间的偏差,如图1、图2所示。
6、表面波纹度:平坦或连续弯曲外形表面的均匀变化的不平度。在这变化中,相邻最高点间的距离称为波纹长度λ,波纹的最大深度为D,表面波纹度定义为D/λ,见3。
7、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指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不偏转时的位置)时,相对安定面外形的吻合程度,以操纵面相对安定面外形的阶差、剪刀差、间隙及后缘公差来衡量。
8、阶差与名义阶差:在一表面上,从平坦的或连续曲面的外形产生的突然中断,形成错位的几何量,其称为阶差,具体定义见图4、图5、图6。根据工程图纸或三维数模上的名义尺寸,为设计规定的部件制造、装配和安装的阶差,不考虑公差,其称为名义阶差。有如下规定:
a)当一表面在相邻结构表面所形成的延伸外形线以外时,阶差应视为正“+”;
b)当一表面在相邻结构表面所形成的延伸外形线以内时,阶差应视为负“-”;
c)当一表面与相邻结构表面所形成的阶差不会对顺航向的气流流动产生阻碍的,称之为顺差;
d)当一表面与相邻结构表面所形成的阶差会对顺航向的气流流动产生阻碍的,称之为逆差。
9、口盖类别:
A类口盖:打开或关闭时间小于1分钟,该类口盖使用铰链锁;
B类口盖:打开或关闭时间在1~10分钟之间,该类口盖既可使用铰链锁,又可用快卸紧固件;
C类口盖:打开或关闭时间取决于口盖上的螺钉数量,该类口盖应使用标准螺钉,而不使用铰链锁或快卸紧固件;
D类口盖:该类口盖为舱门或减速板。在地面维护时处于自然打开状态或可通过手工操作实现打开/关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对全机进行分区;
步骤S200:整理覆盖所有飞行器涉及到的气动外缘公差项目范围,从中挑选出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
步骤S300:根据不同气动分区范围,对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所述步骤S100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对全机进行分区;具体分区范围是根据具体层流机翼的气动特性而定的,优选的分区方法如表1所示,分区图如图7、图8、图9所示。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051
表1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分区
如表1所示,所述步骤S100中对全机进行分区具体是指对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分区;具体分为A区、B区、C区、D区四个类别:
所述A区,对外形偏差特别敏感;所述A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翼前缘至65%弦长处、尾翼前缘至25%弦长处、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前300mm至唇口后100mm;
所述B区,对外形偏差较为敏感;所述B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机头最前点至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机翼65%弦长处至后缘、尾翼25%弦长处至后缘、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100mm至唇口后700mm、操纵面的全翼面;
所述C区,对外形偏差一般敏感;所述C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700mm至发动机进气口;
所述D区,对外形偏差不敏感,气动弱影响区;所述D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机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00整理覆盖所有飞行器涉及到的气动外缘公差项目范围,从中挑选出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有: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与气动外缘有关的紧固件钉头凹凸量公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0中根据步骤S100中不同气动分区,对步骤S200中挑选出的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下面详细说明各个公差要求:
(1)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
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具体要求应根据层流机翼的气动特性及制造工艺水平确定,优选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按表2设置: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061
表2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
表2为各个区域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其中,机翼的A区、机翼的B区、尾翼的A区、尾翼的B区、进气道的A区、进气道的B区、进气道的C区、机身的B区、机身的C区、机身的D区、操纵面的B区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中局部公差的百分比均为10%。
(2)表面粗糙度
气动外缘表面粗糙度要求应保证不会提前触发转捩,优选的,其表面粗糙度最大要求为Ra6.3。
(3)表面波纹度
气动外缘表面波纹度要求应保证不会提前触发转捩,优选的,其表面波纹度最大要求按表3规定:
区域 D(≤) λ
A区 0.3 200
B区 0.4 200
C/D区 0.6 200
表3表面波纹度要求单位为毫米
如表3所示,所述表面波纹度的要求如下:
对于A区,要求D≤0.3mm且λ=200mm;
对于B区,要求D≤0.4mm且λ=200mm;
对于C区,要求D≤0.6mm且λ=200mm;
对于D区,要求D≤0.6mm且λ=200mm。
(4)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
所述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包括吻合性阶差、吻合性剪刀差、吻合性间隙、吻合性后缘公差。
a)吻合性阶差
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与安定面沿弦向、展向的阶差为吻合性阶差。吻合性阶差要求可按表4规定,弦向吻合性阶差检查的示意见图10: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071
表4吻合性阶差单位为毫米
如表4所示,所述吻合性阶差,是指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与安定面沿弦向、展向的阶差;所述吻合性阶差分为弦向吻合性阶差和展向吻合性阶差;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弦向吻合性阶差的基本公差为±1.2mm、极限偏差为±1.5mm、百分比为10%;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展向吻合性阶差的基本公差为±1.5mm、极限偏差为±2.0mm、百分比为10%。
在同一展向位置,A点位于安定面上、下蒙皮的后缘前10mm内,B点位于操纵面外形与其前缘相切点后10mm内,需检测至少5个展向位置的弦向剖面。展向吻合性阶差的检查示意见图11、图12,检查操纵面端部外形对安定面外形的阶差。
b)吻合性剪刀差
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之间的剪刀差可表5规定,示意见图13:
项目 基本公差(≤)
吻合性剪刀差 ±2.0
表5吻合性剪刀差单位为毫米
如表5所示,所述吻合性剪刀差,是指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之间的剪刀差;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剪刀差的基本公差为±2.0mm。
c)吻合性间隙
考察操纵面之间的间隙(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以及操纵面与安定面的间隙(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可按表6规定,示意图见图14:
项目 设计间隙(≤) 基本公差(≤)
操纵面与安定面的间隙 5.0 ±2.0
操纵面之间的间隙 5.0 ±2.0
表6吻合性间隙单位为毫米
如表6所示,所述吻合性间隙,是指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与安定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之间的间隙;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间隙的基本公差为±2.0mm。
d)吻合性后缘公差
在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后缘之间、操纵面后缘对安定面后缘沿翼弦方向的公差可按表7规定,示意图见图15:
项目 基本公差(≤)
操纵面对安定面 ±1.5
操纵面之间 ±1.5
表7吻合性后缘公差单位为毫米
如表7所示,所述吻合性后缘公差,是指在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舵面偏转角度为0°)时,操纵面后缘之间、操纵面后缘对安定面后缘沿翼弦方向的公差;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后缘公差的基本公差为±1.5mm。
(5)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
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分为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阶差两部分。
a)间隙要求
此部分规定了飞行器气动外缘固定蒙皮、段/部件对合处蒙皮、气动外缘口盖、进气道内表面、前/主起落架舱门、减速板以及外露物(如天线等)的安装对缝间隙要求;
位于气动分区A区的间隙必须严格控制,其余分区可适当放宽;例如:层流机翼前缘与主翼面的对缝设计后移到气动分区A区范围以外,如图16所示;对既不垂直于航向也不平行于航向的间隙统一按垂直航向指标要求执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包括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舱门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减速板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进气道内表面对缝间隙、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间隙;且所述间隙要求按表8~表10及下文所列规定执行: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091
表8固定蒙皮对缝间隙要求单位为毫米
项目 设计间隙 基本公差
段、部件对合处蒙皮对缝间隙 1.2 ±1.0
表9段、部件对合处蒙皮对缝间隙要求单位为毫米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092
表10口盖对缝间隙要求单位为毫米。
b)阶差要求
此部分规定了飞行器气动外缘固定蒙皮、段/部件对合处蒙皮、气动外缘口盖、进气道内表面、前/主起落架舱门、减速板以及外露物(如天线等)的安装对缝阶差要求;
位于气动分区A区的阶差必须严格控制,其余分区可适当放宽;
对既不垂直于航向也不平行于航向的阶差统一按垂直航向指标要求执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阶差包括固定蒙皮对缝阶差、口盖对缝阶差、进气道对缝阶差、前/主起落架舱门对缝阶差、减速板对缝阶差、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阶差。所述阶差要求可按表11~表15及下文所列规定执行: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01
表11固定蒙皮对缝阶差要求单位为毫米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02
表12口盖对缝阶差要求单位为毫米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03
表13口盖对缝间隙要求单位为毫米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11
表14起落架舱门、减速板对缝阶差要求单位为毫米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12
表15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阶差要求单位为毫米
进一步地,段、部件对合处蒙皮对缝阶差建议不大于0.5mm。
c)间隙和阶差的超差处理要求
若飞行器外缘表面对缝间隙有不小于1mm的部分,建议填胶并打磨平整;
口盖、减速板、起落架舱门的对缝应严格按照公差要求制造、装配,不允许填充(以免影响开闭功能);
蒙皮、口盖对缝处的阶差大于公差要求时,其高出部分建议均按1:4的比例均匀制出倒角,并保证制倒角后蒙皮、口盖边缘剩余厚度不小于0.3mm。如图17所示。
(6)与气动外缘有关的紧固件钉头凹凸量公差
1、与气动外缘有关的紧固件钉头建议均为沉头形式;沉头铆钉头对气动外缘的凹凸量测量及公差建议按表16规定,凸出气动表面为正,凹下为负。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13
表16沉头铆钉头的凹凸量公差单位为毫米
2、沉头螺钉头、螺栓头对气动外缘的凹凸量测量及公差建议按表17规定,凸出气动表面为正,凹下为负。对机体表面成品件安装螺钉头、螺栓头对气动外缘的凹凸量公差提出单独要求。
Figure BDA0002451974340000121
表17沉头螺钉、螺栓头的凹凸量公差单位为毫米
3、位于翼面区域的紧固件钉头处的凹陷和钉头凹槽须填胶并打磨光顺。
4、位于非翼面区域的紧固件钉头,超出凹陷公差要求的需对凹陷进行填胶并打磨光顺以达到公差要求。
5、进气道唇口前、进气道的内表面的钉头不允许填胶。
本发明对层流机翼飞行器设计气动特性的保证、战技指标的达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内其他科研院所、飞机研制单位在研制层流机翼飞机时均可参考执行,少走弯路,提高研发、生产效率,加快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研制进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根据全机各部件、各区域的气动特性对气动外缘表面质量的敏感程度,对全机进行分区,具体是指对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分区;具体分为A区、B区、C区、D区四个类别:
所述A区,对外形偏差特别敏感;所述A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翼前缘至65%弦长处、尾翼前缘至25%弦长处、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前300mm至唇口后100mm;
所述B区,对外形偏差较为敏感;所述B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机头最前点至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机翼65%弦长处至后缘、尾翼25%弦长处至后缘、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100mm至唇口后700mm、操纵面的全翼面;
所述C区,对外形偏差一般敏感;所述C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2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进气道内管道唇口后700mm至发动机进气口;
所述D区,对外形偏差不敏感,气动弱影响区;所述D区对应的飞行器气动外缘区域包括机身的距机头70%全机长度处站位至机尾;
步骤S200:整理覆盖所有飞行器涉及到的气动外缘公差项目范围,从中挑选出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
步骤S300:根据不同气动分区范围,对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包括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与气动外缘有关的紧固件钉头凹凸量公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根据步骤S100中不同气动分区,对步骤S200中挑选出的与气动外缘表面相关公差提出差异化分级公差要求;
其中,机翼的A区、机翼的B区、尾翼的A区、尾翼的B区、进气道的A区、进气道的B区、进气道的C区、机身的B区、机身的C区、机身的D区、操纵面的B区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中局部公差的百分比均为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的A区、机翼的B区、尾翼的A区、尾翼的B区、进气道的A区、进气道的B区、进气道的C区、机身的B区、机身的C区、机身的D区、操纵面的B区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Figure FDA0003020829330000021
上表为各个区域的气动外缘型值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粗糙度最大要求为Ra6.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波纹度的要求如下:
对于A区,要求D≤0.3mm且λ=200mm;
对于B区,要求D≤0.4mm且λ=200mm;
对于C区,要求D≤0.6mm且λ=200mm;
对于D区,要求D≤0.6mm且λ=200mm;
其中,D为波纹的最大深度;λ为波纹长度,即相邻最高点间的距离;
所述表面波纹度定义为波纹的最大深度与波纹长度的比值,即D/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面对安定面的吻合性包括吻合性阶差、吻合性剪刀差、吻合性间隙、吻合性后缘公差;
所述吻合性阶差,是指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时,操纵面与安定面沿弦向、展向的阶差;所述吻合性阶差分为弦向吻合性阶差和展向吻合性阶差;
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弦向吻合性阶差的基本公差为±1.2mm、极限偏差为±1.5mm、百分比为10%;
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展向吻合性阶差的基本公差为±1.5mm、极限偏差为±2.0mm、百分比为10%;
所述吻合性剪刀差,是指在操纵面均处于中立位置时,操纵面之间的剪刀差;
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剪刀差的基本公差为±2.0mm;
所述吻合性间隙,是指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时操纵面与安定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时操纵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间隙的基本公差为±2.0mm;
所述吻合性后缘公差,是指在操纵面处于中立位置时,操纵面后缘之间、操纵面后缘对安定面后缘沿翼弦方向的公差;
所述A区、B区、C区、D区的吻合性后缘公差的基本公差为±1.5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阶差分为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和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阶差两部分;
所述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间隙包括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舱门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减速板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进气道内表面对缝间隙、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间隙;
所述与气动外缘有关的阶差包括固定蒙皮对缝阶差、口盖对缝阶差、进气道对缝阶差、前/主起落架舱门对缝阶差、减速板对缝阶差、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阶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舱门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为2±0.3mm;
所述减速板在关闭状态下四周的对缝间隙为2~3mm;
所述进气道内表面对缝间隙不大于0.8mm;
所述外露物底座与飞机外缘表面对缝间隙不大于0.8mm。
CN202010295333.7A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498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333.7A CN111498083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333.7A CN111498083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8083A CN111498083A (zh) 2020-08-07
CN111498083B true CN111498083B (zh) 2021-08-03

Family

ID=7187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5333.7A Active CN111498083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8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052B (zh) * 2021-06-25 2022-03-15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耳片支座零件公差分配加工方法
CN115183978A (zh) * 2022-06-01 2022-10-14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大尺寸薄壁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信息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6010B4 (de) * 2005-06-07 2010-12-30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stärkten Schale zur Bildung von Teilkomponenten für Luftfahrzeuge
DE102008012055B3 (de) * 2008-02-29 2009-10-01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Toleranzausgleich zwischen zwei Faserverbundbauteilen
CN106897501B (zh) * 2017-01-23 2019-07-05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自适应加工中基于叶片类零件变形的定位优化方法
JP6663414B2 (ja) * 2017-11-29 2020-03-11 株式会社Subaru 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9470196B (zh) * 2018-11-27 2021-04-30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数据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8083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3972B2 (en) Composite wing edge attachment and method
CN111498083B (zh) 一种层流机翼飞行器气动外缘公差控制方法
CA2617137C (en) Aircraft wing modif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EP3395671B1 (en) Aerofoil body with integral spar-cover
US20080283674A1 (en) Low-drag swept wings
EP3360778A1 (en) Aerodynamic control surface and associated trailing edge close-out method
US20130062004A1 (en) Aerodynamic surfaces having drag-reducing riblet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7031817B (zh) 具有层流控制的前缘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83847A (zh) 一种适用于长航时无人机的低雷诺数高功率因子翼型
US20040094659A1 (en) Laminar-flow airfoil
CN111017192A (zh) 一种适用于双机身布局验证机的混合层流机翼
EP3243743B1 (en) Aircraft joint
Cuerno-Rejado et al. Conceptual design of a medium-sized joined-wing aircraft
CN112623254B (zh) 一种混合层流机翼吸气能量损耗工程计算方法
CN113382927A (zh) 用于飞行器的具有实心后缘部件的流装置
Jobe Prediction of aerodynamic drag
Rozendaal Variable sweep transition flight experiment (vstfe)-parametr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boundary layer stability study and wing glove design task
CN112776978A (zh) 用于飞机的前缘缝翼、飞机的机翼及用于飞机机翼的方法
EP4089008A1 (en) Low drag removable joint for aerodynamic surfaces
Semotiuk et al. Design and FEM Analysis of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ng
Kundu et al.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at the aircraft surface
US1185866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ssembly having a nominal thickness skin panel
CN111003148B (zh) 一种单侧全同扰流板的布局方法
McRae The aero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wing of the A 300B
US20050116092A1 (en) Blended leading and trailing edge wing plan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