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3396A -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3396A
CN111493396A CN202010270414.1A CN202010270414A CN111493396A CN 111493396 A CN111493396 A CN 111493396A CN 202010270414 A CN202010270414 A CN 202010270414A CN 111493396 A CN111493396 A CN 111493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laminating
user
mask
water vap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04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鑫元
郭良敏
胡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3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Original Assignee
No 3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3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filed Critical No 3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
Priority to CN2020102704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33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3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33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3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vertical fold or w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0Pockets; Making or setting-in poc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4Hems;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保干燥防护口罩,包括罩体,在所述罩体的内侧上确保干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用于吸附使用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使用者佩戴所述防护口罩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使用者的面部皮肤隔开,所述水汽吸收组件设置在与使用者口部和/或鼻部相对的位置,在所述贴合部的内侧上还可分离的覆盖有覆膜层。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在水汽吸收组件吸收呼出气体中水汽提高佩戴舒适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细菌和/或病毒被排出到外部空间的风险;而且,进一步的,也进一步方便了口罩灭菌消毒处理,能够更方便的防止细菌病毒的扩散。

Description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被广泛运用于防护用品领域中,用于减少或者防止灰尘、病菌以及细菌等进入人体口鼻,特别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其使用的防护意义就更加重要。
对于口罩的防护效果,不仅与口罩本身结构和材质相关,同时也与佩戴者的使用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常见的,口罩边缘是否与使用者面部紧密贴合就直接影响着口罩的防护效果,若口罩边缘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存在缝隙,就可能造成防护失效,导致医护人员暴露于职业风险之中。
进一步的,目前现行有效的法规对口罩和脸型之间的密合度有相关的要求,如:《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3.1.25条、3.1.26 条、3.1.27条、3.1.28条中都明确的指出密合度的重要性;《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3.2条、3.3条,也对医用防护口罩的密合度提出了要求。
所以,在实际口罩佩戴时,首先是要确保口罩边缘能够与使用者面部良好贴合,尽量实现完全的密封效果。
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良好的防护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也存在着不能回避的问题,具体如下述:
对于口罩作用而言,由于使用者呼出气体中含有大量水汽,这些水汽浸润在口罩的过滤层上,不仅影响过滤效果,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佩戴舒适性,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口罩结构中通常是设置了单向排气阀的结构,使得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能够通过单向阀排出,进而确保口罩的干燥,这样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口罩是实用的,但是对于某些使用环境的口罩就不再实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的作用不仅是用于过滤外部进入人体体内的空气,同时也需要过来使用者呼出的空气,进而降低病毒扩散风险,所以,使用单向阀结构的口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防控治疗中并不适用。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确保对使用者呼出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又能够降低使用者呼出气体中水汽对口罩过滤层的湿润程度,进而提高过滤效果和佩戴舒适性的新型口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口罩使用中,存在口罩过滤层容易被使用者呼出气体湿润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对使用者呼出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又能够降低使用者呼出气体中水汽对口罩过滤层的湿润程度,进而提高过滤效果和佩戴舒适性的新型口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包括罩体,在所述罩体的内侧上确保干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用于吸附使用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使用者佩戴所述防护口罩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使用者的面部皮肤隔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汽吸收组件设置在与使用者口部和/或鼻部相对的位置。
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包括袋状结构的包覆袋和设置在包覆袋内的吸水剂。在本申请中,包覆袋采用利用其他穿过的布质材料制得,例如医用纱布等,吸水剂为医用吸水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水剂采用医用超级吸水性聚合物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所述罩体之间为可分离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对应的罩体上还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用于支撑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对应的罩体,使该部分罩体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空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骨架相对于第二骨架为可活动的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贴合部,所述贴合部用于与使用者面部的局部区域贴合,所述贴合部具有粘性,使所述贴合部能够附着在使用者的面部上,在所述贴合部的内侧上还可分离的覆盖有覆膜层。在本申请的方案中,覆膜层采用医用塑料薄膜制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覆膜层一侧覆盖在所述贴合部的上,另一侧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贴合部的内侧部分对应的所述罩体上。在该方案中,贴合部的内侧为距离罩体边缘较远的一侧。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罩体边缘部分的外侧,使所述覆膜层将所述罩体边缘包覆在内,然后与覆盖在所述贴合部上。在该方案中,罩体边缘部分的外侧为使用者佩戴口罩后,罩体远离使用者面部的一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贴合部包括至少两条贴合单元,所述贴合单元为环带状,在使用者佩戴后,所述贴合单元围绕在使用者的口部和鼻部外,相邻贴合单元之间隔开形成通气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单元的宽度为2-10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通气通道的宽度为1-3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贴合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为第一贴合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单元内侧的为第二贴合单元,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贴合单元上都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如此,使各通气通道都与罩体使用时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相邻所述贴合单元上的缺口错开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同一贴合单元,位于所述罩体上侧贴合单元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罩体竖向两侧和下侧的贴合单元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单个所述贴合单元的其中部分或者全部为沿所述罩体内侧起伏的波浪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罩体竖向侧边对应的贴合单元为沿所述罩体内侧起伏的波浪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部设置在罩体的边缘部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部设置在罩体的边缘部位内侧,所述罩体的边缘超出所述贴合部的边缘形成翼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翼边朝背离使用者面部的方向翘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部包括粘胶层和纱布层,所述粘胶层粘附在所述罩体上,所述纱布层覆盖在所述粘胶层上,所述纱布层厚度确保所述粘胶层能够透过纱布层粘附在使用者面部。
有益效果:
1、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在水汽吸收组件吸收呼出气体中水汽提高佩戴舒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罩体的过滤效果,还吸附了呼出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细菌和/ 或病毒,所以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细菌和/或病毒被排出到外部空间的风险,也就进一步的增加了口罩的防护效果;而且,进一步的,细菌和/或病毒被更为集中的汇聚在水汽吸收组件处,在进行口罩灭菌消毒处理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水汽吸收组件处进行重点的灭菌消毒处理,如此,也进一步方便了口罩灭菌消毒处理,能够更方便的防止细菌病毒的扩散;
2、使用者佩戴所述防护口罩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使用者的面部皮肤隔开。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利于呼出空气流动,在接触水汽吸收组件后流动至其他位置然后穿过罩体,确保罩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够实现对呼出气体的过滤;另一方面,也避免水汽吸收组件在吸收水汽后给面部皮肤带来了不舒适感;
3、水汽吸收组件设置在与使用者口部和/或鼻部相对的位置。呼出气体中口部、鼻部处的水汽含量最为浓郁,而且流动方向较为一致,还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所以,在本方方案中,将水汽吸收组件设置在该处,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能够更为方便的进入水汽吸收组件,进而确保呼出气体中的大部分水汽都被吸收,提高本申请口罩的水汽吸附效率,也进一步提高口罩的佩戴舒适性;
4、水汽吸收组件与所述罩体之间为可分离的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口罩使用后,一方面是,可以方便的将富集病毒细菌的水汽吸收组件单独取下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当水汽吸收组件内吸附较多水份,而条件不允许或者不需要更换罩体时,可以单独的只更换水汽吸收组件,如此,也大幅节约了口罩使用,降低医疗垃圾量;
5、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包括罩体,在罩体上不设置耳带或者其他用于束缚罩体的束缚带,采用贴合部将罩体通过粘贴的方式附着在使用者的面部,通过这样的方式,直接避免了因为束缚带或者耳带过紧而造成的面部压伤风险,进而方便医护人员使用,避免因压伤而带来的伤口感染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部采用不易过敏的医用粘剂材料,例如医用敷贴等;
6、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体表皮肤的粘贴,在长时间和/或高频次使用后,一方面是由于汗水等湿气的浸渍,另一方面是由于被粘贴部分的体表皮肤呼吸被阻,这些部位的皮肤容易出现皮疹、压疮或瘙痒等症状,所以在本方案中,将贴合部设置为至少两条贴合单元环绕,在相邻贴合单元之间形成通气通道的方式,形成的通气通道,在空气流动时,实现贴合部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进而便于这些粘贴位置的湿气排出,能够提高这些位置的高爽程度,进而避免或者减轻皮疹、压疮或瘙痒等症状;
7、特别的,也是由于将贴合部设置为多圈贴合单元,首先是各圈贴合单元之间相互拉伸的关系弱与整体式的贴合单元,所以能够更方便的与面部不同位置的皮肤相适配,更为重要的是,各圈贴合部可以设置得较窄,在更换口罩时,重新佩戴口罩时,新口罩贴合单元对应的面部位置与上次口罩贴合单元对应的面部位置容易错开,重要大幅降低了同一面部皮肤被高频次粘贴的几率,进而大幅降低同一位置的面部皮肤被高频次长时间粘贴而导致的伤害;
8、通过最外圈的第一贴合单元实现口罩边缘的封闭,第一贴合单元和第二贴合单元同时提供粘附力,避免呼出气体压力过大导致最外侧的第一贴合单元与面部之间出现缝隙,确保良好的防护效果;而第二贴合单元上缺口的设置,使各通气通道都与罩体使用时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避免通气通道封闭而出现湿气或者汗液汇聚的情况;
9、各个贴合单元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错开,避免缺口对齐而导致某一局部位置贴附不牢固的问题;
10、罩体上侧对应的贴合部的宽度大于罩体竖向两侧和下侧对应的贴合部宽度,通过罩体上侧部分的贴合部提供主要粘附力,如此可以大幅减小罩体竖向侧边以及罩体下侧部分贴合部的宽度,进而降低这些部位的不舒适感和感染风险,特别的,由于罩体上侧贴合部的较宽,实质上也增加该处罩体的厚度,在实际使用中,当使用者佩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下缘可以压在罩体上侧具有贴合部的部分上,即贴合部还与护目镜下侧相配合,如此,也降低了护目镜下侧对面部压伤的风险,而且,由于贴合部质地柔软,能良好的填充在护目镜下侧与面部之间,所以也大幅提高了护目镜下侧与面部之间的密封效果,而对于护目镜而言,由于下侧对于使用者眼部下方和鼻梁部位,这些位置本身不平整,所以护目镜的下侧与使用者面部贴合不紧密的问题,采用本申请方案的口罩,还能够解决护目镜下侧贴合不紧密的问题;
11、罩体竖向侧边对应的是人体面部活动部位,在使用者说话等动作时,这些部位活动,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部分对应的贴合单元设置为波浪形,一方面是提高这些部位贴合单元的粘附可靠性,确保良好密闭效果,另一方面是,波浪形能够提高良好的变形余量,在面部这些部位活动时,贴合单元能够提供与之一致的形变,进而也进一步的确保了贴附可靠性和密闭可靠性,进一步确保口罩良好的防护效果;
12、覆膜层的设置,能够确保贴合部粘性的可靠性,覆膜层与罩体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在将覆膜层从贴合部上取下后,覆膜层依然在罩体上,一方面是便于医疗垃圾的收集处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申请的覆膜层采用医用塑料薄膜制得,是使用者佩戴后,覆膜层实际位于罩体边缘与使用者面部之间,使用者在使用时,呼出气体时,有可能因为罩体内侧气压的原因导致贴合部的局部位置与使用者面部脱离,此时,由于有覆膜层的存在,能够封堵贴合部与使用者面部之间所形成的缝隙,确保良好的防护效果;
13、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贴合部的内侧部分对应的所述罩体上。在该方案中,贴合部的内侧为距离罩体边缘较远的一侧。采用该种方式,在使用时,覆膜层位于贴合部内侧部分,当贴合部与面部之间存在缝隙时,覆膜层在呼出气体的压力下,自然的被压在缝隙上,避免呼出气体直接从缝隙排出,这样的方式,尤其适用于感染病人使用,使其呼出气体都能够尽量的被罩体过滤,降低病毒细菌的输出。
14、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罩体边缘部分的外侧,使所述覆膜层将所述罩体边缘包覆在内,然后与覆盖在所述贴合部上。在该方案中,罩体边缘部分的外侧为使用者佩戴口罩后,罩体远离使用者面部的一侧。采用该种方式,在使用时,覆膜层位于贴合部外侧部分,当贴合部与面部之间存在缝隙时,覆膜层在吸入气体的压力下,自然的被压在缝隙上,避免吸入气体直接从缝隙进入到罩体内,这样的方式,尤其适用于医护人员或者健康人员使用,使其吸入气体都能够尽量的被罩体过滤,降低被病毒细菌的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罩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粘胶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罩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罩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罩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覆膜层布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覆膜层布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体;2-贴合部;3-翼边;4-粘胶层;5-纱布层,6-第一贴合单元,7-第二贴合单元,8-通气通道,9-缺口,10-水汽吸收组件,11-包覆袋, 12-吸水剂,13-支撑骨架,14-覆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1和6所示的: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包括罩体1,在所述罩体1的内侧上确保干燥的 10,所述水汽吸收组件10用于吸附使用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本方案的防护口罩,由于设置了水汽吸收组件10,使用者佩戴口罩时,呼出气体中水汽的其中部分被水汽吸收组件10吸收,进而降低穿过罩体1的气体中的湿气含量,如此,降低罩体1的被湿润程度,提高使用舒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罩体1的过滤效果;而且,使用者呼出气体中,当存在病毒或细菌时,其通常都是以呼出气体中的微小液滴为承载体,所以,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在水汽吸收组件10吸收呼出气体中水汽的同时,也就吸附了呼出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细菌和/或病毒,所以也进一步的降低了细菌和/或病毒被排出到外部空间的风险,也就进一步的增加了口罩的防护效果;而且,进一步的,细菌和/或病毒被更为集中的汇聚在水汽吸收组件10处,在进行口罩灭菌消毒处理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水汽吸收组件10处进行重点的灭菌消毒处理,如此,也进一步方便了口罩灭菌消毒处理,能够更方便的防止细菌病毒的扩散。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使用者佩戴所述防护口罩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10与使用者的面部皮肤隔开。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利于呼出空气流动,在接触水汽吸收组件10后流动至其他位置然后穿过罩体1,确保罩体1的其他部位也能够实现对呼出气体的过滤;另一方面,也避免水汽吸收组件10在吸收水汽后给面部皮肤带来了不舒适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 10设置在与使用者口部和/或鼻部相对的位置。呼出气体中口部、鼻部处的水汽含量最为浓郁,而且流动方向较为一致,还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所以,在本方方案中,将水汽吸收组件10设置在该处,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能够更为方便的进入水汽吸收组件10,进而确保呼出气体中的大部分水汽都被吸收,提高本申请口罩的水汽吸附效率,也进一步提高口罩的佩戴舒适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 10包括袋状结构的包覆袋11和设置在包覆袋11内的吸水剂12。在本申请中,包覆袋11采用利用其他穿过的布质材料制得,例如医用纱布等,吸水剂12为医用吸水剂12,主要的方式方便水汽吸收组件10的布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剂12采用医用超级吸水性聚合物材料。目前医用超级吸水性聚合物(SAP)已被广泛应用,其吸水能力大,而且洗水后性能稳定,不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大幅提高了本申请水汽吸收组件10的水汽吸收能力,和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剂12为颗粒状。采用颗粒状的吸水剂12,使其内部具有若干的空气通道,呼出气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冲入这些空气通道内,然后再,如此,进一步的利于吸收水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 10与所述罩体1之间为可分离的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口罩使用后,一方面是,可以方便的将富集病毒细菌的水汽吸收组件10单独取下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更换,当水汽吸收组件10内吸附较多水份,而条件不允许或者不需要更换罩体1时,可以单独的只更换水汽吸收组件10,如此,也大幅节约了口罩使用,降低医疗垃圾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 10对应的罩体1上还设置有支撑骨架13,所述支撑骨架13用于支撑所述水汽吸收组件10对应的罩体1,使该部分罩体1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空腔。通过支撑骨架13确保水汽吸收组件10对应部分的罩体1被可靠的撑起。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13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骨架相对于第二骨架为可活动的设置。将支撑骨架13设置为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并且二者可相对活动,方便口罩的折叠,利用仓储和运输。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的: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罩体1 上设置有贴合部2,所述贴合部2用于与使用者面部的局部区域贴合,所述贴合部2具有粘性,使所述贴合部2能够附着在使用者的面部上,在所述贴合部2 的内侧上还可分离的覆盖有覆膜层14。覆膜层14采用医用塑料薄膜制得。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覆膜层14一侧覆盖在所述贴合部2的内侧,另一侧与所述罩体1固定连接。在该方式中,覆膜层14与罩体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在将覆膜层14从贴合部2上取下后,覆膜层14依然在罩体1上,一方面是便于医疗垃圾的收集处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申请的覆膜层14采用医用塑料薄膜制得,是使用者佩戴后,覆膜层14 实际位于罩体1边缘与使用者面部之间,使用者在使用时,呼出气体时,有可能因为罩体1内侧气压的原因导致贴合部2的局部位置与使用者面部脱离,此时,由于有覆膜层14的存在,能够封堵贴合部2与使用者面部之间所形成的缝隙,确保良好的防护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的,所述覆膜层14与所述罩体1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贴合部2的内侧部分对应的所述罩体1上。在该方案中,贴合部2的内侧为距离罩体1边缘较远的一侧。采用该种方式,在使用时,覆膜层14位于贴合部2内侧部分,当贴合部2与面部之间存在缝隙时,覆膜层14在呼出气体的压力下,自然的被压在缝隙上,避免呼出气体直接从缝隙排出,这样的方式,尤其适用于感染病人使用,使其呼出气体都能够尽量的被罩体1过滤,降低病毒细菌的输出。
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的,所述覆膜层14与所述罩体1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罩体1边缘部分的外侧,使所述覆膜层14将所述罩体1边缘包覆在内,然后与覆盖在所述贴合部2上。在该方案中,罩体1边缘部分的外侧为使用者佩戴口罩后,罩体1远离使用者面部的一侧。采用该种方式,在使用时,覆膜层14位于贴合部2外侧部分,当贴合部2与面部之间存在缝隙时,覆膜层14在吸入气体的压力下,自然的被压在缝隙上,避免吸入气体直接从缝隙进入到罩体1内,这样的方式,尤其适用于医护人员或者健康人员使用,使其吸入气体都能够尽量的被罩体1过滤,降低被病毒细菌的感染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贴合部2包括至少两条贴合单元,所述贴合单元为环带状,在使用者佩戴后,所述贴合单元围绕在使用者的口部和鼻部外,相邻贴合单元之间隔开形成通气通道8。
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包括罩体1,在罩体1上不设置耳带或者其他用于束缚罩体1的束缚带,采用贴合部2将罩体1通过粘贴的方式附着在使用者的面部,通过这样的方式,直接避免了因为束缚带或者耳带过紧而造成的面部压伤风险,进而方便医护人员使用,避免因压伤而带来的伤口感染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部2采用不易过敏的医用粘剂材料,例如医用敷贴等;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体表皮肤的粘贴,在长时间和/或高频次使用后,一方面是由于汗水等湿气的浸渍,另一方面是由于被粘贴部分的体表皮肤呼吸被阻,这些部位的皮肤容易出现皮疹、压疮或瘙痒等症状,所以在本方案中,将贴合部2设置为至少两条贴合单元环绕,在相邻贴合单元之间形成通气通道8的方式,一方面是形成的通气通道8,在空气流动时,实现贴合部2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进而便于这些粘贴位置的湿气排出,能够提高这些位置的干爽程度,进而避免或者减轻皮疹、压疮或瘙痒等症状;特别的,也是由于将贴合部2设置为多圈贴合单元,首先是各圈贴合单元之间相互拉伸的关系弱与整体式的贴合单元,所以能够更方便的与面部不同位置的皮肤相适配,更为重要的是,各圈贴合部2可以设置得较窄,在更换口罩时,重新佩戴口罩时,新口罩贴合单元对应的面部位置与上次口罩贴合单元对应的面部位置容易错开,重要大幅降低了同一面部皮肤被高频次粘贴的几率,进而大幅降低同一位置的面部皮肤被高频次长时间粘贴而导致的伤害。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单元的宽度为2-10mm。采用该宽度,既能够确保良好的粘贴稳固性,又能够避免宽度过快而粘贴过大面积面部皮肤。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通道8的宽度为1-3mm。通气通道8采用该宽度在能够实现良好通气效果的同时,也不至于过多增大贴吧的面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的,所述贴合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为第一贴合单元6,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单元6内侧的为第二贴合单元7,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贴合单元7上都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9。如此,通过最外圈的第一贴合单元6实现口罩边缘的封闭,第一贴合单元6和第二贴合单元7同时提供粘附力,避免呼出气体压力过大导致最外侧的第一贴合单元6与面部之间出现缝隙,确保良好的防护效果;而第二贴合单元7上缺口9的设置,使各通气通道8都与罩体1使用时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避免通气通道8封闭而出现湿气或者汗液汇聚的情况。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相邻所述贴合单元上的缺口9错开布置。各个贴合单元的缺口9在圆周方向上错开,避免缺口9对齐而导致某一局部位置贴附不牢固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的,同一贴合单元,位于所述罩体1上侧贴合单元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罩体1 竖向两侧和下侧的贴合单元宽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口罩,通过贴合部2将罩体1粘附在使用面部,进而免去了耳带和束缚带所带来的挤压风险,在本方案中,罩体1上侧对应的贴合部2的宽度大于罩体1竖向两侧和下侧对应的贴合部2宽度,通过罩体1上侧部分的贴合部2提供主要粘附力,如此可以大幅减小罩体1竖向侧边以及罩体1 下侧部分贴合部2的宽度,进而降低这些部位的不舒适感和感染风险,特别的,由于罩体1上侧贴合部2的较宽,实质上也增加该处罩体1的厚度,在实际使用中,当使用者佩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下缘可以压在罩体1上侧具有贴合部2 的部分上,即贴合部2还与护目镜下侧相配合,如此,也降低了护目镜下侧对面部压伤的风险,而且,由于贴合部2质地柔软,能良好的填充在护目镜下侧与面部之间,所以也大幅提高了护目镜下侧与面部之间的密封效果,而对于护目镜而言,由于下侧对于使用者眼部下方和鼻梁部位,这些位置本身不平整,所以护目镜的下侧与使用者面部贴合不紧密的问题,采用本申请方案的口罩,还能够解决护目镜下侧贴合不紧密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单个所述贴合单元的其中部分或者全部为沿所述罩体1内侧起伏的波浪形。在该方式中,将贴合单元设置为波浪形,能够大幅提贴附的牢固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罩体1 竖向侧边对应的贴合单元为沿所述罩体1内侧起伏的波浪形。罩体1竖向侧边对应的是人体面部活动部位,在使用者说话等动作时,这些部位活动,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部分对应的贴合单元设置为波浪形,一方面是提高这些部位贴合单元的粘附可靠性,确保良好密闭效果,另一方面是,波浪形能够提高良好的变形余量,在面部这些部位活动时,贴合单元能够提供与之一致的形变,进而也进一步的确保了贴附可靠性和密闭可靠性,进一步确保口罩良好的防护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部2 设置在罩体1的边缘部位。如此可以确保罩体1具有足够大的过滤部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部2设置在罩体1的边缘部位内侧,所述罩体1的边缘超出所述贴合部2的边缘形成翼边3。形成的翼边3,方便罩体1 的取下。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翼边3朝背离使用者面部的方向翘起。翼边3的翘起,避免形成阻碍而导致贴合部2与面部贴合不紧密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部2 包括粘胶层4和纱布层5,所述粘胶层4粘附在所述罩体1上,所述纱布层5覆盖在所述粘胶层4上,所述纱布层5厚度确保所述粘胶层4能够透过纱布层5 粘附在使用者面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案中,粘胶层4采用医用粘胶材料,在其表面覆盖纱布,粘胶能够透过纱布实现对使用者面部的粘贴,并且确保面部粘贴位置处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降低长时间使用时出现压疮等问题。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方案中,贴合部2粘胶材料的粘胶粘贴强度,确保粘贴可靠性的同时又利于取下,并且确保取下时不粘伤皮肤,粘胶粘贴强度的选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有限次数的实验进行选择的,在本申请内容中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粘胶层4还还设置有若干的透气孔。透气孔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粘贴部位的透气能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包括罩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体的内侧上确保干燥的,所述水汽吸收组件用于吸附使用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使用者佩戴所述防护口罩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使用者的面部皮肤隔开,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贴合部,所述贴合部用于与使用者面部的局部区域贴合,所述贴合部具有粘性,使所述贴合部能够附着在使用者的面部上,在所述贴合部的内侧上还可分离的覆盖有覆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层一侧覆盖在所述贴合部的上,另一侧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贴合部的内侧部分对应的所述罩体上,或者,所述覆膜层与所述罩体连接的一侧位于所述罩体边缘部分的外侧,使所述覆膜层将所述罩体边缘包覆在内,然后与覆盖在所述贴合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设置在与使用者口部和/或鼻部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包括袋状结构的包覆袋和设置在包覆袋内的吸水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剂采用医用超级吸水性聚合物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与所述罩体之间为可分离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对应的罩体上还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用于支撑所述水汽吸收组件对应的罩体,使该部分罩体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形成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为半圆弧状,所述第一骨架相对于第二骨架为可活动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包括至少两条贴合单元,所述贴合单元为环带状,在使用者佩戴后,所述贴合单元围绕在使用者的口部和鼻部外,相邻贴合单元之间隔开形成通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单元中,位于最外侧的为第一贴合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贴合单元内侧的为第二贴合单元,在每一个所述第二贴合单元上都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相邻所述贴合单元上的缺口错开布置,同一贴合单元,位于所述罩体上侧贴合单元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罩体竖向两侧和下侧的贴合单元宽度,单个所述贴合单元的其中部分或者全部为沿所述罩体内侧起伏的波浪形。
CN202010270414.1A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Pending CN1114933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0414.1A CN111493396A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0414.1A CN111493396A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3396A true CN111493396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0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0414.1A Pending CN111493396A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339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6403A (zh) * 2020-08-12 2020-12-15 安徽天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高效检测pm2.5智能口罩
CN112370083A (zh) * 2020-10-27 2021-02-19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的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2034U (zh) * 2010-07-08 2011-04-06 金凤英 一种面罩
CN202514629U (zh) * 2012-04-21 2012-11-07 刘广顺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用口罩
US20130014760A1 (en) * 2010-03-25 2013-01-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spiratory mask with ribbed contacting surface
US20130180529A1 (en) * 2009-09-11 2013-07-18 Ronald D. Matich Face mask with seal within seal and optional bridging seal
CN104305592A (zh) * 2014-09-25 2015-01-28 陆巍 全贴合防尘、防雾口罩
CN204861315U (zh) * 2015-08-17 2015-12-16 杭州三强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环保折叠防尘口罩
CN106360843A (zh) * 2016-09-22 2017-02-01 东华大学 一种高舒适性纳米纤维自粘防护口罩
CN207477006U (zh) * 2017-10-26 2018-06-12 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透气可替换滤芯口罩本体和口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80529A1 (en) * 2009-09-11 2013-07-18 Ronald D. Matich Face mask with seal within seal and optional bridging seal
US20130014760A1 (en) * 2010-03-25 2013-01-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spiratory mask with ribbed contacting surface
CN201782034U (zh) * 2010-07-08 2011-04-06 金凤英 一种面罩
CN202514629U (zh) * 2012-04-21 2012-11-07 刘广顺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用口罩
CN104305592A (zh) * 2014-09-25 2015-01-28 陆巍 全贴合防尘、防雾口罩
CN204861315U (zh) * 2015-08-17 2015-12-16 杭州三强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环保折叠防尘口罩
CN106360843A (zh) * 2016-09-22 2017-02-01 东华大学 一种高舒适性纳米纤维自粘防护口罩
CN207477006U (zh) * 2017-10-26 2018-06-12 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透气可替换滤芯口罩本体和口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6403A (zh) * 2020-08-12 2020-12-15 安徽天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高效检测pm2.5智能口罩
CN112370083A (zh) * 2020-10-27 2021-02-19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的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6664B2 (ja) マスク、マスク用フィルターバッグ、通気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及び防塵マスク
CN111184286A (zh) 一种即贴型密封口罩
CN111493396A (zh) 一种确保干燥的防护口罩
CN111449321A (zh) 一种石墨烯高效防护口罩
CN208891751U (zh) 一种纳米负离子粉环保口罩
CN206260893U (zh) 可更换滤片口罩
CN111743247A (zh) 一种新型口罩
CN213785473U (zh) 一种设置有水汽吸收组件的防护口罩
CN213344414U (zh) 一种呼出气体独立排出的防护口罩
CN213487052U (zh) 一种可替换口罩内芯及其口罩
CN213881868U (zh) 一种多功能口罩
CN211983950U (zh) 一种全脸罩型口罩
CN211323156U (zh) 一种防疫口罩
CN212280004U (zh) 防护口罩
CN211798340U (zh) 一种送风式微正压防护面罩
CN111493397B (zh) 一种高效防传染的防护口罩
CN207519667U (zh) 一种呼吸内科门诊用面罩式双层口罩
CN212629929U (zh) 一种排湿透明的自贴式口罩
CN213848904U (zh) 一种适合儿童群体的口罩
CN212650448U (zh) 一种医用口罩
CN212814436U (zh) 一种软胶体口罩
CN214677686U (zh) 一种盐雾口罩
CN214630047U (zh) 一种多功能型雾霾防护口罩
CN218869481U (zh) 一种防护口罩
CN211962834U (zh) 一种医用防护型口鼻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