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8781A -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8781A
CN111488781A CN201910829457.6A CN201910829457A CN111488781A CN 111488781 A CN111488781 A CN 111488781A CN 201910829457 A CN201910829457 A CN 201910829457A CN 111488781 A CN111488781 A CN 111488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er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94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康祐
木村努
大西信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ama 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88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8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1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biosensors, e.g. heat sensor for presence detection, EEG sensors or any limb activity sensors worn by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70Multimodal biometrics, e.g.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biometric modal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66Learning process for intelligent management,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4667Processing of monitored end-user data, e.g. tre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log file of viewer sel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0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audio data, e.g. different tracks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 H04N21/8113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audio data, e.g. different tracks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comprising music, e.g. song in MP3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具有:附加单元,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本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即,内容传送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脑波传送适合于该用户的内容数据作为课题,用户的脑波数据由脑波传感器测量并从脑波检测部传送至内容推荐系统,用户组判别部根据脑波数据确定用户所属的组,内容选择部按每个用户组选择预先建立对应关联的规定内容,设计控制部将规定内容配置于网页并发送至用户计算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8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使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用户的脑波等生物信息。
但是,仅靠该生物信息,无法判别是谁的生物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附加确定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利用的个人的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用于实现该目的的本发明的宗旨基于以下各项的发明。
方案1的发明为信息处理装置,其具有:附加单元,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本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方案2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还具有:检测单元,在能够使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使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检测安装有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用户的变更。
方案3的发明为方案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当存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装卸时,进行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处理。
方案4的发明为方案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所述装卸,使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倾斜、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电源通断、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通信中断、没有来自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发送及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中的基于所述用户的结束操作中的任一个以上进行判断。
方案5的发明为方案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包含脑波信息,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本信息处理装置输出图像或语音,并根据所述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进行检测。
方案6的发明为方案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单元作为所述图像或语音包含所述用户登录的图像或语音。
方案7的发明为方案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比较已测量到的所述用户的脑波信息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脑波信息,检测用户的变更。
方案8的发明为方案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所述已测量到的所述用户的脑波信息,使用在能够使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通过本信息处理装置输出图像或语音且所述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
方案9的发明为记录媒体,其记录有用于使信息处理装置即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的信息处理程序:附加单元,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该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方案10的发明为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附加步骤,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本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对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附加确定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利用的个人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使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检测安装有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用户的变更。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当存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装卸时,能够进行用户变更的检测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使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倾斜、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电源通断、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通信中断、没有来自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发送及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中的基于用户的结束操作中的任一个以上来判断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装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根据用户视听图像或语音时的脑波信息,能够进行用户变更的检测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图像或语音,能够使用用户登录的图像或语音。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比较已测量到的用户的脑波信息与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脑波信息,能够检测用户的变更。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已测量到的用户的脑波信息,能够使用在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用户视听图像或语音时的脑波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的记录媒体,能够对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附加确定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利用的个人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对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附加确定信息处理装置中所利用的个人的信息。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概念性模块结构图;
图2是表示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其他用户安装了可穿戴设备时的问题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功能例的说明图;
图5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具体模块结构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用户/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对应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设备对应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校准管理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生物数据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生物数据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生物数据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生物数据表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20的(a)~图20的(d)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21的(a)~图21的(e3)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符号说明
100-信息处理装置,105-通信A模块,110-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5-附加模块,120-检测模块,125-通信B模块,145-通信线路,150-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75-通信线路,180-生物信息处理装置,20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5-设备连接模块,210-数据收发模块,215-认证模块,220-生物数据特征量提取模块,225-装卸判定模块,230-校准模块,240-用户,250-可穿戴设备,255-通信控制模块,260-生物传感器,265-BLE,270-数据发送模块,280-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5-认证DB,290-生物数据DB,292-用户DB,294-设备DB,295-校准DB,299-通信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表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概念性模块结构图。
另外,模块是指通常理论上能够分离的软件(作为“软件”的解释,包含计算机程序)及硬件等组件。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模块不仅指计算机程序中的模块,还指硬件结构上的模块。因此,本实施方式兼备用于作为这些模块而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例如,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各顺序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各单元而发挥功能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实现各功能的程序)、系统及方法的说明。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使用“进行存储”、“使其存储”及与它们相等的词句,当实施方式为计算机程序时,这些词句表示存储于存储装置,或以存储于存储装置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模块可以与功能一对一对应,但在实际安装中,可以将1个模块由1个程序来构成,也可以将多个模块由1个程序来构成,相反也可以将1个模块由多个程序来构成。并且,多个模块可以由1台计算机执行,也可以通过分散或并排环境下的计算机而1个模块由多个计算机执行。另外,可以在1个模块中包含其他模块。并且,以下,“连接”除了物理连接以外,还可以利用于逻辑连接(例如,数据的授受、命令、数据之间的参考关系、登录等)的情况。“预先设定”是指作为对象进行处理之前进行设定,还包含开始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之前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在开始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之后,只要是作为对象的处理之前,则按照此时的状况/状态,或按照当前的状况/状态进行设定而使用。当存在多个“预先设定的值”时,可以是分别不同的值,也可以是2以上的值(“2以上的值”中,当然也包含所有的值)相同。并且,“当为A时,进行B”这一记载以“判断是否为A,当判断为A时,进行B”的含义来使用。但是,不需要是否为A的判断的情况除外。并且,当如“A、B、C”等列举事物时,若无特别说明则为例示列举,包含仅选择其中1个的情况(例如,仅A)。
并且,系统或装置除了多个计算机、硬件及装置等通过网络(“网络”中,包含一对一对应的通信连接)等通信机构连接的结构以外,还包含通过1个计算机、硬件及装置等实现的情况。“装置”及“系统”作为彼此含义相同的词语来使用。当然,“系统”中并不包含只不过是人为约定的社会性“构造”(即,社会系统)的系统。
并且,设为如下,即,当每次进行基于各模块的处理或在模块内进行多个处理时,每次进行该处理时,从存储装置读出成为对象的信息,在进行该处理之后,将处理结果存储于存储装置。因此,关于处理前从存储装置的读出、处理后的对存储装置的存储,有时省略说明。另外,作为这里的存储装置,可以包含硬盘驱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的缩写))、外部存储介质、经由通信线路的存储装置及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内的寄存器等。
本实施方式即信息处理装置100具有将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的功能,如图1的例子所示,具有通信A模块105、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及通信B模块125,经由通信线路145与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连接,经由通信线路175与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连接。
通信A模块105与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连接。通信A模块105经由通信线路145进行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通信。作为通信线路145例如可以是无线、有线及它们的组合。但是,安装有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与使用信息处理装置100的用户其前提为同一人物,只要能够进行所谓的近距离通信即可。例如,可以是Bluetooth(注册商标)及Wi-Fi(注册商标)等。
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具有附加模块115及检测模块120,且与通信A模块105及通信B模块125连接。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对通信A模块105从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接收的信息附加确定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使用者的信息,并检测安装有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已变更。
附加模块115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信息。
在此,作为“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信息”包含安装有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的脑波信息、体温信息、脉搏信息、心律信息及血压信息等。并且,作为“确定个人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使用者即用户的识别信息,也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识别信息,还可以是后述的校准信息的识别信息(具体地说,后述的校准ID)。
检测模块120在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使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信息,检测安装有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的变更。
在基于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测量开始之后,若被测试者即用户被替换,则无法保证生物信息的可靠性。
于是,设为检测安装有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的变更。
在此,“能够使它们进行通信的连接”是指2个设备(这里指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及信息处理装置100)之间进行彼此认证,作为具体例,Bluetooth等近距离无线通信上的配对与之相符。
另外,当存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装卸时,可以进行基于检测模块120的处理。
在此,作为“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装卸”,可以使用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倾斜、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电源通断、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通信中断、没有来自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发送及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中的基于用户的结束操作中任一个以上进行判断。
作为“没有来自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发送”的判断,例如判断没有来自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发送的期间比预先定的期间长或以上即可。
检测模块120可以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0输出图像或语音,并根据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进行检测。
在此,当然,“视听”可以是“看见的”、“听到的”中的任一个,也可以是这两者。
并且,检测模块120作为图像或语音可以包含用户登录的图像或语音。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存储于信息处理装置100内的图像或语音。
并且,检测模块120可以通过比较已测量到的用户的脑波信息与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脑波信息,检测用户的变更。
在此,作为“已测量到的用户的脑波信息”,可以使用在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0输出图像或语音且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
作为“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例如,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配对刚完成之后的测量与之相符。这是因为在配对处理中使用本人所使用的信息处理装置100,因此作为本人生物信息的可靠性高。
通信B模块125与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连接。通信B模块125经由通信线路175进行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通信。作为通信线路175,例如可以是无线、有线及它们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是移动电话线路、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因特网及企业网等。
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经由通信线路145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连接。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由用户安装,且测量该用户的生物信息。该用户假定成利用信息处理装置100的用户,但会变更为其他用户,从而有时因所谓的冒充而未测量到本来的用户的生物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00检测该冒充。
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经由通信线路175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连接。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从信息处理装置100接收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并存储该生物信息且设为处理对象。例如,进行判定安装有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用户的集中程度等的处理。
图2是表示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例的说明图。是表示具体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使用例的图。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功能,可穿戴设备250具有生物信息测量设备150的功能,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具有生物信息处理装置180的功能。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经由通信线路145连接。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经由通信线路299连接。通信线路299相当于图1中例示的通信线路175。并且,基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功能可以作为云服务来实现。例如,关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智能手机等与之相符。
用户240安装可穿戴设备250,且携带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可穿戴设备250测量用户240的脑波。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通过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脑波信息并将确定用户240的信息附加于脑波信息并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在图2的例子中,用户240仅安装有1台可穿戴设备250,但也可以安装多个可穿戴设备250。在该情况下,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来自多个可穿戴设备250的生物信息并将确定用户240的信息附加于脑波信息并且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在所谓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领域中将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数据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点即网络连接的作用。
图3是表示其他用户安装了可穿戴设备250时的问题例的说明图。
当从可穿戴设备250获取了生物信息时,有时无法知道该生物数据是否为本人的生物信息。如图3的例子所示,在携带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用户A:240A配置有可穿戴设备250的情况下,当将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直接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时,无法知道是谁的生物信息。例如,图3所示的生物数据表300具有生物数据栏310即日期栏320。生物数据栏310存储有生物数据。日期栏320存储有获取该生物数据的日期(作为“日期”,可以是年、月、日、时、分、秒、秒以下或它们的组合)。在该数据结构中,是谁的生物信息不明确。
于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将表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携带者即用户A:240A的信息附加于生物信息并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处理。
而且,可考虑最初用户A:240A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但在途中想卸下可穿戴设备250,之后,用户B:240B安装该可穿戴设备250的情况。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已完成与可穿戴设备250的配对,因此导致进行虽然是用户B:240B的生物信息,但仍将表示用户A:240A的信息附加于生物信息并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处理。即,可能成为冒充。例如,在图3所示的生物数据表300中,即便附加有表示用户A:240A的信息,但确实为用户A:240A的生物信息仍不明确。另外,为了判别所获取的生物信息是否被篡改,有区块链、署名及时间戳等各种技术。但是,在这些技术中,无法确认所获取的生物信息确实为正确的数据,即,在图3的例子中,无法确认是用户A:240A的生物信息。
于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使用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信息检测安装有该可穿戴设备250的用户的变更。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功能例的说明图。这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功能进行概念性说明的图。
可穿戴设备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的用户识别功能400通过可穿戴设备25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认证功能410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用户识别功能420来实现。
可穿戴设备250获取脑波、心律及脉搏等生物信息。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认证功能410表示常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所具有的标准功能。例如,脸部认证、指纹认证及基于密码短语的认证等与之相符。并且,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例如具有通过BlueTooth与可穿戴设备250连接的功能。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用户识别功能420为主要通过用户/生物信息对应管理模块110进行的功能。例如,有以下功能。(1)对从可穿戴设备250获取的生物信息附加确定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使用者的信息的功能。(2)从该生物信息识别特征量的功能。另外,作为生物信息的特征量,当生物信息为脑波时,例如有频率、α波及β波等按频带的积分值以及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光谱分析结果等。(3)判别可穿戴设备250的安装或装卸的功能。(4)校准可穿戴设备250的功能。(5)将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建立关联(“建立关联”也称为“彼此关联”)并管理的功能。
而且,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25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认证功能410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用户识别功能420,可穿戴设备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的用户识别功能400根据用户操作及生物信息的状况确定用户,并提供按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每个用户管理数据的构造。
图5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具体模块结构图。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设备连接模块205、数据收发模块210、认证模块215、生物数据特征量提取模块220、装卸判定模块225及校准模块230,且经由通信线路145与可穿戴设备250连接,经由通信线路175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连接。
设备连接模块205进行与可穿戴设备250的通信,并接收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
数据收发模块210进行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通信,并发送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
认证模块215例如使用指纹及脸部图像来认证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使用者。
生物数据特征量提取模块220提取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的特征量。如上所述,当生物信息为脑波时,例如将频率、α波及β波等按频带的积分值以及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光谱分析结果等作为特征量来提取。
装卸判定模块225判定可穿戴设备250是否从用户装卸或是否进行了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的连接及其连接的切断。
校准模块230进行可穿戴设备25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的校准(校正)处理。当然,该校准处理进行可穿戴设备250的调整,但还用于判定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用户是否为同一人物。具体地说,在对用户刚安装可穿戴设备250之后进行校准处理。可以设为如下,即,存储该结果,当存在进行了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的可能性时,使用该校准处理的结果,进行当前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用户与成为校准处理对象的用户是否为同一人物的判断。
可穿戴设备250具有通信控制模块255、生物传感器260、BLE265及数据发送模块270,且经由通信线路145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连接。
通信控制模块255控制使用BLE265及数据发送模块270将生物传感器26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发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处理。
生物传感器260测量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人的脑波等生物信息。
BLE265使用具有低耗电量通信模式的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进行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通信。
数据发送模块270按照通信控制模块255的控制,使用BLE265将生物传感器260测量到的生物信息发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
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具有认证DB285、生物数据DB290及校准DB295,且经由通信线路175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连接。
认证DB285存储有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中的认证信息。例如,存储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识别信息与用户的识别信息的对应等。
生物数据DB290存储有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过来的生物信息。
校准DB295存储有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过来的校准信息。
例如,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以下处理。
有效利用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认证功能而对从可穿戴设备250获取的生物信息附加利用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用户的识别信息。而且,可以进行基于校准信息的识别信息的标签贴附,以确保生物信息的可靠性。为了防止冒充,当存在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时或存在对所获取的生物信息预先设定的时间以上的空余等时,实施校准信息与生物信息的比较。当所比较的值显著不同时,将用户引向校准功能,并进行这次校准结果与初次校准结果的比较而进行是否进行了用户的变更的判断。
图6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具有生物数据DB290及校准DB295。而且,生物数据DB290具有用户DB292及设备DB294。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例如通过生物认证确定用户。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最初进行配对,并登录彼此的配对信息。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使用生物信息收集应用程序610而在用户DB292中生成用户与该用户所利用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对应数据。作为该对应数据,例如生成用户/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对应表700。图7是表示用户/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对应表7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用户/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对应表700具有用户ID栏710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7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ID栏710存储有用于唯一地识别用户的信息(具体地说,用户ID:Identification(身份证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720存储有用于唯一地识别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息(具体地说,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在图7的例子中,示出了用户A使用智能手机A,用户B使用智能手机B。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使用生物信息收集应用程序610而在设备DB294中生成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和与该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配对的可穿戴设备250的对应数据。作为该对应数据,例如生成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设备对应表800。图8是表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设备对应表8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设备对应表800具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810及设备ID栏82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810存储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ID栏820存储有用于唯一地识别设备的信息(设备ID)。在图8的例子中,示出了智能手机A与设备1配对,智能手机B与设备2配对。
而且,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使用生物信息收集应用程序610而在校准DB295中生成校准信息。当最初使用了可穿戴设备250时,测量预先设定的状况下的生物信息,并将其设为校准信息。关于校准信息的详细的生成方法,将利用图15以后的附图在后面叙述。通过生成校准信息,例如生成校准管理表900。图9是表示校准管理表9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
校准管理表900具有校准ID栏910、用户ID栏92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930、设备ID栏940、日期栏950及校准值栏960。在本实施方式中,校准ID栏910存储有用于唯一地识别校准的信息(校准ID)。用户ID栏920存储有用户ID。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930存储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设备ID栏940存储有设备ID。日期栏950存储有日期。校准值栏960存储有校准值。即,使用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及可穿戴设备250测量用户的生物信息,在用户ID栏92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930、设备ID栏940及日期栏950中存储该状况,在校准值栏960中存储测量值。在图9的例子中,示出作为校准ID:R1,存储有在日期“Y1、M1、H1、M1”时通过智能手机A及设备1测量了用户A的生物信息的结果,作为校准ID:R2,存储有在日期“Y2、M2、H2、M2”时通过智能手机B及设备2测量了用户B的生物信息的结果。
而且,测量用户的生物信息,核对生物信息的特征量及校准信息,并将与该生物信息吻合的校准ID附加于生物信息。
图10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10的例子所示的处理为主要基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处理。
在步骤S1002中,进行用户的认证。
在步骤S1004中,进行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的连接。
在步骤S1006中,建立可穿戴设备250与用户的关联。即,将可穿戴设备250的识别信息与用户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联。
在步骤S1008中,完成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与可穿戴设备250的连接。
在步骤S1010中,判断是否为初次,当为初次时,转到步骤S1012,除此以外时,转到步骤S1016。
在步骤S1012中,进行校准。关于步骤S1012的详细处理,将使用图15的例子所示的流程图在后面叙述。
在步骤S1014中,将校准数据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在步骤S1016中,自可穿戴设备250开始接收生物数据。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从可穿戴设备250接收生物数据,例如生成生物数据表1100。图11是表示生物数据表11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生物数据表1100具有设备ID栏1110、日期栏1120及生物数据栏1130。设备ID栏1110存储有设备ID。日期栏1120存储有获取生物数据的日期。生物数据栏1130存储有生物数据。
在步骤S1018中将生物数据保管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内。暂时保管直至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步骤S1020~S1024为冒充判定的处理。
在步骤S1020中,判断是否为“发生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或“数据的获取间隔≥阈值A”,当“发生了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时”或“数据的获取间隔≥阈值A”时,转到步骤S1022,除此以外时,转到步骤S1028。
作为这里的判断,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250的倾斜、可穿戴设备250的电源通断(所谓的电源开启、关闭)、与可穿戴设备250的通信中断、没有来自可穿戴设备250的发送及可穿戴设备250中的基于用户的结束操作中的任一个以上来进行判断。例如,作为“可穿戴设备250的倾斜”,在测量生物信息时为未发生倾斜的可穿戴设备250的情况下,当检测到发生了穿戴设备250的倾斜时,可以判断为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已发生。并且,当该倾斜比预先设定的值大或以上时,可以判断为可穿戴设备250的装卸已发生。
并且,“与可穿戴设备250的通信中断”及“没有来自可穿戴设备250的发送”的条件可以替用“数据的获取间隔≥阈值A”的条件。
在步骤S1022中,进行校准值与生物数据的比较,当为本人时(是),转到步骤S1028,除此以外时(否),转到步骤S1024。
校准值为在步骤S1012中测量到的生物信息。如上所述,是测量了预先设定的状况下的生物信息的值。当该校准信息的特征量与在步骤S1016中获取的生物信息的特征量不吻合时,冒充发生的可能性高。当然,当吻合时,判断为本人的生物信息。另外,在此,“吻合”是指不仅完全一致,而且两者的特征量的差分小于预先设定的值或其以下。
在步骤S1024中,实施校准并进行比较,当为本人时(是),转到步骤S1028,除此以外时(否),转到步骤S1026。即,进行与步骤S1012相同的处理,当基于初次进行的步骤S1026的校准信息的特征量与这次的校准信息的特征量不吻合时,冒充发生的可能性高。当然,当吻合时,判断为本人的生物信息。
在步骤S1026中,作为不正确数据将生物数据保管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并结束处理。当然,该生物数据不会用作成为对象的用户的正式的生物数据,例如,进行基于不同用户的生物数据的情况的显示等警告处理。
在步骤S1028中,将生物数据保管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并结束处理。
另外,作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向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发送的生物数据,例如可以是生物数据表1200,也可以是生物数据表1300,还可以是生物数据表1400。
图12是表示生物数据表12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生物数据表1200具有用户ID栏1210、设备ID栏1220、日期栏1230及生物数据栏1240。用户ID栏1210存储有用户ID。设备ID栏1220存储有测量了该用户的生物数据的可穿戴设备250的设备ID。日期栏1230存储有获取生物数据的日期。生物数据栏1240存储有生物数据。
生物数据表1300为对生物数据表1200附加了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1320的表格。图13是表示生物数据表13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生物数据表1300具有用户ID栏131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1320、设备ID栏1330、日期栏1340及生物数据栏1350。用户ID栏1310存储有用户ID。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1320存储有该用户所利用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设备ID栏1330存储有设备ID。日期栏1340储存有日期。生物数据栏1350存储有生物数据。
生物数据表1400为对生物数据表1300附加了校准ID栏1460的表格。图14是表示生物数据表1400的数据结构例的说明图。生物数据表1400具有用户ID栏1410、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1420、设备ID栏1430、日期栏1440、生物数据栏1450及校准ID栏1460。用户ID栏1410存储有用户ID。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栏1420存储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ID。设备ID栏1430存储有设备ID。日期栏1440存储有日期。生物数据栏1450存储有生物数据。校准ID栏1460存储有校准ID。具体地说,存储有与生物数据栏1450的生物数据吻合的校准信息的校准ID。校准ID通过校准管理表900管理,并从校准ID能够提取用户,该生物数据表示与该校准ID对应的用户的可能性高。
即,当与该校准ID对应的用户与存储于用户ID栏1410的用户不一致时,冒充发生的可能性高。并且,当为冒充时,表示存在校准管理表900中与该校准ID对应的用户冒充了本来的用户(在此,为存储于用户ID栏1410的用户)的可能性。可以设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判断这种情况并显示。为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从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获取校准管理表900并进行校准信息彼此的比较即可。作为显示例,例如,可以设为“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并不是您,而是○○。”等。
图15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流程图。图15的例子所示的处理为主要基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处理。该处理例在生物数据测量中初次进行时(步骤S1012)或冒充的可能性高时(步骤S1024)实施。
在步骤S1502中,显示初始画面。例如,显示图16所示的画面1610。图16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画面1610。在画面1610中显示应用程序的说明。例如,显示为“欢迎!首先测量您的脑波状态。请按照语音向导开始测量!”,且一并显示该处理所需的演示画面的张数(在图16的例子中,用圆形符号来表示是4张)。当然,也可以是使用了图画等的说明。
在步骤S1504中,进行校准处理(1)。例如,测量进行“睁眼并注视画面的一点5秒钟”当中的脑波。例如,显示图17所示的画面1710。图17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画面1710。在画面1710中例如显示为“请注视圆圈中的数字。”,且一并显示该操作的剩余秒数(5秒)及演示画面的张数。而且,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画面1710内的圆中央的数字。并且,也可以以通过语音来使用户集中的方式进行引导。
在步骤S1506中,将在此测量的脑波信息作为校准值来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在步骤S1508中,进行校准处理(2)。例如,测量进行“闭眼并倾听音乐5秒钟”当中的脑波。例如,显示图18所示的画面1810。图18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画面1810。在画面1810中例如显示“请闭眼并进行深呼吸。”,且一并显示该作业的剩余秒数(5秒)及演示画面的张数。而且,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画面1810内的圆中央的数字。例如,也可以播放能够放松的音乐。并且,也可以以通过语音来使用户放松的方式进行引导。
在步骤S1510中,将在此测量的脑波信息作为校准值来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在步骤S1512中,进行校准处理(3)。例如,测量进行“睁眼并确认5张所显示的图像”当中的脑波。例如,显示图19所示的画面1910。图19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具有画面1910。在画面1910中例如显示图像张数的进展(1/5)。在此,测量对显示于画面1910的图像的反应。例如,如下进行。
·初次登录3张用户感兴趣的图像。具体地说,以能够选择存储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内的图像的方式显示,其中,将由用户选择的3张作为以该校准显示的图像来登录即可。例如,作为3张图像,有自身的图像、自己孩子的图像及喜欢的玩具的图像等。
·进行5次在画面1910每隔3秒显示1张图像的显示。关于图像,显示用户登录的3张图像及预先准备的2张图像。
·并且,也可以通过语音来引导用户。
另外,在初次时的校准(步骤S1012)中,显示5张图像。但是,在“判别时的校准”(步骤S1024)中,在个人得到确定的时刻,可以结束图像显示。即,并不一定要观察5张图像。
并且,显示的顺序可以是随机,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顺序。另外,当初次时的校准(步骤S1012)中以随机顺序来显示时,存储该显示顺序,在判别时的校准(步骤S1024)中,可以以初次时的校准的显示顺序来显示。
在步骤S1514中,将在此测量的脑波信息作为校准值来发送至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
另外,基于图像等的视觉信息或音乐等的听觉信息的脑波反应按每个被测试者生成不同的波形。例如,如图20的(a)所示,即便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200的画面1910显示相同的图像,如图20的(b)、图20的(c)、图20的(d)所示,用户A的脑波、用户B的脑波、用户C的脑波成为不同的波形。利用该脑波反应而在步骤S1022及步骤S1024中,识别安装有可穿戴设备250的用户。例如,有“利用脑波进行“个人认证”,防止劫持中应用,在鸟取大学中进行实验”https;//www.sankei.com/life/news/170818/lif1708180001-n1.html等实验。
图21的(a)~图21的(e3)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例的说明图。
图21的(a)的例子与图17的例子相等,是测量集中时脑波的图。图21的(b)的例子与图18的例子相等,是测量放松时脑波的图。图21的(c1)~图21的(c3)的例子与图19的例子相等,是测量显示有图像时对其反应中的脑波的图。例如,在画面1910中,显示自己孩子的图像。在画面2112中,显示自己的图像。在画面2113中,显示感兴趣的电车图像。如上所述,此外,显示预先准备的2张图像。
而且,如图21的(d)、图21的(e1)~图21的(e3)的例子所示,在生物信息处理系统280的校准DB295中按每个用户保存脑波的测量结果即校准结果。
这些校准结果使用于图10的例子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022或步骤S1024中。
另外,如图22中例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程序所执行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为常规计算机,具体地说是个人计算机及能够成为服务器的计算机等。即,作为具体例,作为处理部(运算部)使用CPU2201,作为存储装置使用RAM2202、ROM2203及HDD2204。作为HDD2204,例如可以使用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及闪存即SSD(固态硬盘(Solid StateDrive))等。由通信A模块105、附加模块115、检测模块120、通信B模块125、设备连接模块205、数据收发模块210、认证模块215、生物数据特征量提取模块220、装卸判定模块225、校准模块230、通信控制模块255、生物传感器260、BLE265及数据发送模块270等执行程序的CPU2201;存储该程序及数据的RAM2202;存储有用于启动本计算机的程序等的ROM2203;具有作为认证DB285、生物数据DB290及校准DB295等的功能的辅助存储装置即HDD2204;根据使用者对键盘、鼠标、触摸屏、话筒及相机(包含视线检测相机等)等的操作(包含动作、语音、视线等)而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2206;CRT、液晶显示器及扬声器等输出装置2205;网络接口卡等用于与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线路接口2207;及连结它们而用于进行数据的交换的总线2208构成。也可以是这些计算机通过网络多台彼此连接。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基于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在本硬件结构的系统中读出软件即计算机程序,并使软件与硬件资源联动,以实现前述的实施方式。
另外,图22所示的硬件结构表示1个结构例,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图22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执行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模块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将一部分模块由专用硬件(例如,面向确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集成电路(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来构成,也可以是一部分模块通过外部系统内的通信线路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多个图22所示的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而彼此协同动作的方式。并且,尤其除了个人计算机以外,还可以组装于便携式信息通信设备(包含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设备、可携带计算机等)、信息家电、机器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及复合机(具有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及传真机等中的2个以上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等。
另外,关于所说明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记录媒体之后提供,并且,也可以由通信单元提供该程序。在该情况下,例如,关于所说明的程序,可以理解为“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的发明。
“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是指为了程序的安装、执行及程序的流通等而使用的记录有程序的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
另外,作为记录媒体,例如包含:数字通用光盘(DVD),且通过DVD论坛认证的标准即“DVD-R、DVD-RW、DVD-RAM等”、通过DVD+RW认证的标准即“DVD+R、DVD+RW等”;光盘(CD),且只读存储器(CD-ROM)、只读光盘(CD-R)、可擦写光盘(CD-RW)等;蓝光光碟(Blu-ray(注册商标)Disc);光磁盘(MO);软磁盘(FD);磁带;硬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注册商标));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及SD(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的缩写))存储卡等。
而且,所述程序的全部或其一部分可以记录于所述记录媒体中而进行保存或流通等。并且,可以通过通信,例如使用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企业网及外联网等中所使用的有线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它们的组合等传输介质来传输,并且,也可以担载于载波而进行传输。
而且,所述程序可以是其他程序的一部分或全部,或也可以与个别程序一同记录于记录媒体中。并且,也可以分割为多个记录媒体来记录。并且,压缩或加密等,只要是能够恢复则可以是任何方式来记录。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具有:
附加单元,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本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还具有:
检测单元,在能够使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使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检测安装有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用户的变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当存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装卸时,进行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装卸,使用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倾斜、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电源通断、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通信中断、没有来自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的发送及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中的基于所述用户的结束操作中的任一个以上进行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包含脑波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本信息处理装置输出图像或语音,并根据所述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作为所述图像或语音包含所述用户登录的图像或语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通过比较已测量到的所述用户的脑波信息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脑波信息,检测用户的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已测量到的所述用户的脑波信息,使用在能够使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的连接完成之后,通过本信息处理装置输出图像或语音且所述用户视听时的脑波信息。
9.一种记录媒体,其记录有用于使信息处理装置即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的信息处理程序:
附加单元,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附加步骤,能够使生物信息测量设备与本信息处理装置进行通信,并将确定利用本信息处理装置的个人的信息附加于所述生物信息测量设备测量到的信息。
CN201910829457.6A 2019-01-28 2019-09-03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14887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2192A JP7261449B2 (ja) 2019-01-28 2019-01-28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9-012192 2019-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8781A true CN111488781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31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9457.6A Pending CN111488781A (zh) 2019-01-28 2019-09-03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4296B2 (zh)
JP (1) JP7261449B2 (zh)
CN (1) CN11148878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2590A (ja) * 2020-08-12 2022-02-25 Cyberdyne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生体情報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3318B2 (ja) 2009-03-19 2013-07-24 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009644B2 (en) * 2012-12-04 2018-06-26 Interax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content using brain-state data
US20150029087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United Video Propert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jus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user device based on brain activity
US9817959B2 (en) * 2014-06-27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6099684A (ja) * 2014-11-18 2016-05-30 インターマン株式会社 ライフログを利用した本人確認方法および本人確認装置
JP6648597B2 (ja) * 2016-03-28 2020-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体データ記録方法、生体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生体データ記録プログラム
JP6654588B2 (ja) * 2017-02-22 2020-02-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212666B1 (ja) * 2017-03-02 2017-10-11 株式会社コロプラ 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仮想空間配信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US10624561B2 (en) * 2017-04-12 2020-04-21 Fitbit, Inc. User identification by biometric monitoring device
JP2018190164A (ja) * 2017-05-02 2018-11-29 株式会社ぐるなび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US20200045042A1 (en) * 2018-08-04 2020-02-06 For Long Life Corp Physical activity assess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9433A (ja) 2020-08-06
JP7261449B2 (ja) 2023-04-20
US20200245015A1 (en) 2020-07-30
US11134296B2 (en)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6658B2 (ja) Hcp固有のデバイスを使う患者モニタリ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89556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intoxication
KR101713506B1 (ko) 무선 저-에너지 보안 데이터 전송
US11477563B2 (en) TWS earphone, charging case, upgrading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122706B (zh) 个人健康装置与计算装置的无线配对
CN114173653A (zh) 用于分析物数据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210281563A1 (en) Nullifying biometrics
CN103914645A (zh) 身份验证方法以及穿戴式设备
CN103124944A (zh) 使用用于控制用户警报的生物信号
CN10781989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68435A (zh) 非接触式用户认证方法
EP291512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thentication for medical monitoring device
CN105046612A (zh) 一种基于app的移动医疗系统
CN111488781A (zh)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媒体及信息处理方法
US9874498B2 (en) In-vitro diagnostic apparatus and in-vitro diagnostic method performed by in-vitro diagnostic apparatus
CN108781338A (zh) 具有自动安全控制的听力辅助设备和方法
CN105046615A (zh) 一种移动医疗系统
CN104983409A (zh) 一种面向老年人的移动医疗系统
US20210258783A1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 behavior state
US10999711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 behavior state to an terminal in an environment
US20220157452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for an Interface
CN113837089A (zh) 一种有身份识别功能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及方法
KR20120095150A (ko) 생체 정보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79171A1 (fr) Procédé de contrôle en continu de l'accès à une ressource et dispositifs associés
JP2022553928A (ja) モバイル電子装置と結合された血糖計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1

Address after: Room 1107, Adel Po Tin, 26-8, Po Tin pentatomus, OTA District,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gama AIX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