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7836A -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7836A
CN111487836A CN202010440874.4A CN202010440874A CN111487836A CN 111487836 A CN111487836 A CN 111487836A CN 202010440874 A CN202010440874 A CN 202010440874A CN 111487836 A CN111487836 A CN 111487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element
module
lens module
transmitted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08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亚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08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78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7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78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437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329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该摄像结构包括: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第三反射元件、感光模组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所述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所述第三反射元件朝向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朝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本申请能够实现摄像头的超远光学变焦。

Description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发展,智能终端的拍照功能升级,用户对于智能终端拍照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对于更远物体的拍照的需求,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应运而生。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潜望式摄像头模组其变焦能力依然受到整机长度和厚度的限制,无法实现超远光学变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摄像头其变焦能力受到整机长度和厚度的限制,无法实现超远光学变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结构,包括:
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第三反射元件、感光模组和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
所述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
所述第三反射元件朝向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朝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
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具有第三角度,由所述第一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一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具有第四角度,由所述第二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二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三反射元件朝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第三反射元件与调节机构连接,其中,调节机构使第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感光模组的感光面朝向第三反射元件;在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与第一反射元件具有第三角度,由第一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一光线,传输至第一反射元件,经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经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在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与第二反射元件具有第四角度,由第二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二光线,传输至第二反射元件,经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经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如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摄像结构,能够实现摄像头的超远光学变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中感光模组接收第一镜头模组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光线传输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中感光模组接收第二镜头模组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光线传输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结构中感光模组接收第一镜头模组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光线传输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中感光模组接收第二镜头模组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光线传输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结构,包括:第一镜头模组1、第二镜头模组2、第一反射元件3,第二反射元件4、第三反射元件5、感光模组6和调节机构;第一镜头模组1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且与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第二镜头模组2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且与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三反射元件5朝向第一镜头模组1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2的出光面,第三反射元件5与调节机构连接,其中,调节机构使第三反射元件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感光模组6的感光面朝向第三反射元件5。
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一反射元件3具有第三角度,由第一镜头模组1透射出的第一光线,传输至第一反射元件3,经第一反射元件3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5,经第三反射元件5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6。
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二反射元件4具有第四角度,由第二镜头模组2透射出的第二光线,传输至第二反射元件4,经第二反射元件4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5,经第三反射元件5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6。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为22.5°,且所述第三角度为45°。
这里,第一角度具体是指第一镜头模组1的光轴与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角度为22.5°,且所述第四角度为45°。
这里,第二角度具体是指第二镜头模组2的光轴与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镜头模组1和第二镜头模组2可并排设置。
这里,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
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镜头模组1的折射率与第二镜头模组2的折射率不同。
第一镜头模组1与第二镜头模组2的光阑设置不同,从而可以实现不同视角成像效果。
这里,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大于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
可选地,第一反射元件3为全反射镜或棱镜;第二反射元件4为全反射镜或棱镜;第三反射元件5为全反射镜或棱镜。
这里,全反射镜或棱镜能够对射入其上的光起到反射作用,从而改变光路的方向,最终传输至感光模组6。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与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镜头模组1和第二镜头模组2并排设置,第一镜头模组1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第二镜头模组2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第三反射元件5朝向第一镜头模组1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2的出光面,将第一反射元件3的反射面与第二反射元件4的反射面相对,其目的是不仅使射入第一镜头模组1的第一光线,经第一反射元件3与第三反射元件5依次反射后,顺利到达感光模组6,还能使射入第二镜头模组2的第二光线,经第一反射元件3与第三反射元件5依次反射后,顺利到达感光模组6。
可选地,第一镜头模组1的焦距小于第二镜头模组2的焦距。
这里,第一镜头模组1的焦距小于第二镜头模组2的焦距,即第一镜头模组1的焦距与第二镜头模组2的焦距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摄像结构具有拍摄不同距离对象的能力,也就是,既能够拍摄近距离对象,也能够拍摄远距离对象。
需要解释的是,当物距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说明拍摄的物体距离摄像结构较近,此时使用第一镜头模组1,其焦距为f1;当物距大于预设阈值,说明拍摄的物体距离摄像结构较远,此时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其焦距为f2,f1<f2;也就是说,控制镜头切换,由第一镜头模组1切换为第二镜头模组2。
也就是说,当物距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当物距大于预设阈值时,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这里,物距是指物体到第一镜头模组1的距离。具体的,物距可通过测距技术,如红外测距技术,测得。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还可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第一驱动装置7与感光模组6连接;其中,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感光模组6移动;在感光模组6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感光模组6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感光模组6位于第二位置(参见图1中的d位置)时与第二镜头模组2的距离,小于感光模组6位于第一位置(参见图1中的c位置)时与第二镜头模组2的距离。参照图1,在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在第一驱动装置7的驱动作用下,感光模组6位置上移,即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大于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保证f1<f2,从而实现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的超远光学变焦。
可选地,如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还可包括:第二驱动装置8,第二驱动装置8与第一镜头模组1连接。
这里,第二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第一镜头模组1移动,能够使得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时,获得较佳成像质量的图像。另外,除了通过拍摄的物体距离摄像结构远近触发镜头模组切换的方式外,还可默认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在第二驱动装置8驱动第一镜头模组1移动至距离第一反射元件3最近的位置的情况下,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即实现镜头切换。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还可包括:第三驱动装置9,第三驱动装置9与第二镜头模组2连接。
这里,第三驱动装置9用于驱动第二镜头模组2移动,能够使得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时,获得较佳成像质量的图像。
基于此,下面就一示例具体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的工作方式:
如图1所示,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一反射元件3之间的夹角为45°,即第三反射元件5位于图中的a位置,感光模组6位于第一位置c,即第一镜头模组1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一光线沿水平方向由第一镜头模组1进入,经过第一反射元件3反射,第一光线偏离第一镜头模组1的光轴45°,再经过第三反射元件5,第一光线被折叠90°,最后到达感光模组6成像,也就是说,经第三反射元件5的反射射入感光模组6的第一光线与第三反射元件5之间的夹角为22.5°。
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二反射元件4之间的夹角为45°,即第三反射元件5位于图中的b位置(图中虚线所示),感光模组6位于第二位置d,第二镜头模组2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二光线沿水平方向由第二镜头模组2进入,经过第二反射元件4反射,第二光线偏离第二镜头模组2的光轴45°,再经过第三反射元件5,第二光线被折叠90°,最后到达感光模组6成像,也就是说,经第三反射元件5的反射射入感光模组6的第二光线与第三反射元件5之间的夹角为67.5°。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节机构可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其中,传动组件分别与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三反射元件5连接;第四驱动装置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运动,以使第三反射元件5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这里,第四驱动装置未在图中显示,被图中的第一驱动装置7遮挡住。
在一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轴10,第一旋转轴10设于第三反射元件5;连杆11,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三反射元件5连接;其中,第四驱动装置驱动连杆11运动,连杆11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绕第一旋转轴10旋转,以使第三反射元件5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具体的,第一旋转轴10位于第三反射元件5的中部。
这里,为了更为方便地调节第三反射元件5,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角度调节机构还可包括:
第二旋转轴12,第二旋转轴12设于第三反射元件5的第一端部。
具体的,第四驱动装置驱动连杆11运动,连杆11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绕第一旋转轴10和第二旋转轴12旋转,以使第三反射元件5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这里,通过第四驱动装置对传动组件的驱动作用,即为传动组件提供传动动力,使传动组件与第三反射元件之间能够传动配合,进而达到使第三反射元件5具有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目的。
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第四驱动装置与感光模组6连接;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感光模组6和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运动;其中,在感光模组6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在感光模组6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
应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第四驱动装置与前述第一驱动装置7为同一驱动装置,也就是说,传动组件与感光模组6共用一个驱动装置,这样能够节省成本。
在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感光模组6移动至第一位置的同时,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运动,以使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
如图3所示,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感光模组6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同时,第一驱动装置7驱动传动组件运动,传动组件带动第三反射元件5运动,以使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
基于上述所述的摄像头结构,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也就是拍摄的物体较近时,此时整个光路的焦距是f1,感光模组6由第一驱动装置7控制移动至第一位置,即第一镜头模组1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三反射元件5通过传动组件由第一驱动装置7或第四驱动装置控制与第一反射元件3之间的夹角为第三角度的位置(可参见图1中的位置a)。第二驱动装置8通过控制第一镜头模组1的位置,控制第一镜头模组1与感光模组6的距离,保证成像清晰。
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也就是拍摄的物体较远时,由于
Figure BDA0002504011780000091
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第二驱动装置8驱动第一镜头模组1移动至距离第一反射元件5最近的位置之后,此时,第一驱动装置7控制感光模组6移动至第二位置,即第二镜头模组2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三反射元件5通过传动组件由第一驱动装置7或第四驱动装置控制与第二反射元件4之间的夹角为第四角度的位置,(可参见图1中的位置b)。此时对应的整个光路的焦距是f2,由第三驱动装置9控制第二镜头模组2与感光模组6之间的位置,保证成像清晰。由于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感光模组6位置上移,使得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大于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保证f1<f2,从而实现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的超远光学变焦。
为了进一步提高拍摄物体的成像质量,作为一可选地实现方式,如图4~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还可包括:
透镜组13,透镜组13位于第三反射元件5与感光模组6之间;
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光线经第三反射元件5反射后,传输至透镜组13,经透镜组13透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6;在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光线经第三反射元件5反射后,传输至透镜组13,经透镜组13透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6。
基于此,下面就一示例具体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的工作方式:
如图4所示,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一状态,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一反射元件3之间的夹角为45°,即第三反射元件5位于图中的a位置,感光模组6位于第一位置c,即第一镜头模组1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一光线沿水平方向由第一镜头模组1进入,经过第一反射元件5反射,第一光线偏离第一镜头模组1的光轴45°,再经过第三反射元件5,第一光线被折叠90°之后,传输至透镜组13,经过透镜组13透射后,最后到达感光模组6成像,也就是说,经第三反射元件5的反射,再经透镜13透射后射入感光模组6的第一光线与第三反射元件5之间的夹角为22.5°。
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5处于第二状态,第三反射元件5与第二反射元件4之间的夹角为45°,即第三反射元件5位于图中的b位置(图中虚线所示),感光模组6位于第二位置d,即第二镜头模组2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二光线沿水平方向由第二镜头模组2进入,经过第二反射元件4反射,第二光线偏离第二镜头模组2的光轴45°,再经过第三反射元件5,第二光线被折叠90°之后,传输至透镜组13,经过透镜组13透射后,最后到达感光模组6成像,也就是说,经第三反射元件5的反射射入感光模组6的第二光线与第三反射元件5之间的夹角为67.5°。
基于上述所述的摄像结构,即包括透镜组13的情形,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也就是拍摄的物体较近时,此时整个光路的焦距是fa
Figure BDA0002504011780000101
其中,f1为第一镜头模组1的焦距,f3为透镜组13的焦距,d1-3为第一镜头模组1与透镜组13的光心间距。感光模组6由第一驱动装置7控制移动至第一位置,即第一镜头模组1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三反射元件5通过传动组件由第一驱动装置7或第四驱动装置控制与第一反射元件3之间的夹角为第三角度的位置(可参见图4中的位置a)。第二驱动装置8通过控制第一镜头模组1的位置,控制第一镜头模组1与感光模组6的距离,保证成像清晰。
在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的情况下,也就是拍摄的物体较远时,由于
Figure BDA0002504011780000102
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第二驱动装置8驱动第一镜头模组1移动至距离第一反射元件5最近的位置之后,此时,第一驱动装置7控制感光模组6移动至第二位置,即第二镜头模组2对应的感光模组6的位置,第三反射元件5通过传动组件由第一驱动装置7或第四驱动装置控制与第二反射元件4之间的夹角为第四角度的位置,(可参见图4中的位置b)。此时对应的整个光路的焦距是fb
Figure BDA0002504011780000111
其中,f2为第二镜头模组2的焦距,f3为透镜组13的焦距,d2-3为第二镜头模组2与透镜组13的光心间距。由第三驱动装置9控制第二镜头模组2与感光模组6之间的位置,保证成像清晰。由于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感光模组6位置上移,使得感光模组6接收第一镜头模组1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大于感光模组6接收第二镜头模组2传输的光并成像时的像距,保证f1<f2,从而实现使用第二镜头模组2时的超远光学变焦。
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结构,通过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第三反射元件朝向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第三反射元件与调节机构连接,其中,调节机构使第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感光模组的感光面朝向第三反射元件;在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与第一反射元件具有第三角度,由第一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一光线,传输至第一反射元件,经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经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在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反射元件与第二反射元件具有第四角度,由第二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二光线,传输至第二反射元件,经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第三反射元件,经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感光模组,如此,能够实现摄像头的超远光学变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结构。
这里,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触控显示屏、无线通信模块、电路单元、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和图像数据存储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第三反射元件、感光模组和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一角度;
所述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具有第二角度;
所述第三反射元件朝向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出光面和第二镜头模组的出光面,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其中,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感光模组的感光面朝向所述第三反射元件;
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具有第三角度,由所述第一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一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一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具有第四角度,由所述第二镜头模组透射出的第二光线,传输至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第三反射元件,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的焦距小于所述第二镜头模组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结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感光模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感光模组移动;
在所述感光模组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
所述感光模组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结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镜头模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结构还包括:
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镜头模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第四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反射元件连接;
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组件运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具有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感光模组连接;
所述第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感光模组和所述传动组件运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运动;
其中,在所述感光模组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在所述感光模组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结构还包括:
透镜组,所述透镜组位于所述第三反射元件与所述感光模组之间;
在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透镜组,经透镜组透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在第三反射元件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线经所述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后,传输至所述透镜组,经透镜组透射后,传输至所述感光模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结构。
CN202010440874.4A 2020-05-22 2020-05-22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4878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0874.4A CN111487836A (zh) 2020-05-22 2020-05-22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1/094370 WO2021233299A1 (zh) 2020-05-22 2021-05-18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0874.4A CN111487836A (zh) 2020-05-22 2020-05-22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7836A true CN111487836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0874.4A Pending CN111487836A (zh) 2020-05-22 2020-05-22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7836A (zh)
WO (1) WO202123329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027A (zh) * 2020-12-30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95474A (zh) * 2021-02-09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96336A (zh) * 2021-05-20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33299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805408A (zh) * 2021-09-15 2021-12-17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镜头潜望式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9201Y (zh) * 2002-04-29 2003-03-05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自动对焦机构
CN1787612A (zh) * 2004-12-10 2006-06-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数码相机对焦机构及手机数码相机模组
CN101064779A (zh) * 2006-04-27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微型摄像头自动对焦的方法及其微型摄像头
CN101639606A (zh) * 2008-07-30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调焦装置
CN102360112A (zh) * 2011-08-31 2012-02-22 凌大刚 自动对焦机构及自动对焦方法
CN103217773A (zh) * 2013-04-09 2013-07-24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手机可变焦摄像模组及可变焦手机
CN106375647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后焦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7135187U (zh) * 2017-09-07 2018-03-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9593574U (zh) * 2019-02-25 2019-11-05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798602A (zh) * 2019-11-29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97418Y (zh) * 2009-03-04 2010-02-03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潜望式高分辨率变焦光学系统
CN201514511U (zh) * 2009-09-08 2010-06-23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结构
US20180284580A1 (en) * 2017-03-28 2018-10-04 Andrew Ryan Matthews Intra-oral camera
CN108107649A (zh) * 2017-12-28 2018-06-01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09061857A (zh) * 2018-10-15 2018-12-21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潜望式变焦手机镜头
CN110568583A (zh) * 2019-07-23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及移动设备
CN111131683A (zh) * 2020-01-14 2020-05-08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487836A (zh) * 2020-05-22 2020-08-0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9201Y (zh) * 2002-04-29 2003-03-05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相机的自动对焦机构
CN1787612A (zh) * 2004-12-10 2006-06-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数码相机对焦机构及手机数码相机模组
CN101064779A (zh) * 2006-04-27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微型摄像头自动对焦的方法及其微型摄像头
CN101639606A (zh) * 2008-07-30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调焦装置
CN102360112A (zh) * 2011-08-31 2012-02-22 凌大刚 自动对焦机构及自动对焦方法
CN103217773A (zh) * 2013-04-09 2013-07-24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手机可变焦摄像模组及可变焦手机
CN106375647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后焦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7135187U (zh) * 2017-09-07 2018-03-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9593574U (zh) * 2019-02-25 2019-11-05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潜望式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798602A (zh) * 2019-11-29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3299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2672027A (zh) * 2020-12-30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95474A (zh) * 2021-02-09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96336A (zh) * 2021-05-20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96336B (zh) * 2021-05-20 2022-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05408A (zh) * 2021-09-15 2021-12-17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镜头潜望式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3299A1 (zh)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7836A (zh) 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917254B (zh) 双焦镜头和包括双焦镜头的成像装置
CN107911596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拍摄装置、控制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10913096A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80237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80644A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WO2020164406A1 (zh) 变焦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676405A (zh) 光学成像装置、光学系统和移动终端
JP4142670B2 (ja) ズームカメラの光学装置
CN107247385B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7948470B (zh) 摄像头模块和移动设备
CN10510060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拍照的快速对焦方法
CN100470350C (zh) 照相机
CN110944108A (zh) 一种辅摄模组及具有该辅摄模组的摄像装置
CN105163010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7665912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37913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ocus cam for converting rotation amounts into focus lens group movement
JPS5825624A (ja) 電子式映画カメラ
KR102345118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JP4449071B2 (ja) 撮像装置
JP2006267381A (ja) ファインダー光学系及び一眼レフレックスカメラ
CN113114811A (zh) 电子设备
CN113874772A (zh) 一种光学系统、电子设备以及显示装置
CN108337420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
US12000997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