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538A -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86538A CN111486538A CN202010355068.7A CN202010355068A CN111486538A CN 111486538 A CN111486538 A CN 111486538A CN 202010355068 A CN202010355068 A CN 202010355068A CN 111486538 A CN111486538 A CN 1114865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umidity
- temperature
- air
- unit
- humidity sen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通过雾化单元将储水单元中的第一储水雾化,加热单元将雾化单元造出的第一水雾进行高温汽化,且高温汽化后的第一气流经过降温单元降温产生无雾高湿气流排入空气,达到产生的无雾高湿气流成本低,能耗低、噪音小,同时,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空气湿度与高湿气流湿度变化,进而达到湿度的高低可控,加湿速度快,实现高湿度无雾气流,保证室内湿度要求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加湿器按用途主要分为家用加湿器和工业用加湿器两种类型。当前市面大部分的家用加湿器加湿效果不好,喷出的水雾很容易被周边的窗帘,家具等吸收掉或水雾降落在加湿器周边的地面上,真正所起到的加湿效果甚微。因此,当前采用蒸发网加高速风流,模拟自然界的水蒸发原理产生湿气增加室内加湿效果。
但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成本低、噪音小、能耗低,湿度的高低可控,加湿速度快,实现高湿度无雾气流,保证室内湿度要求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具有第一储水;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排出至空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具有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降温单元具有一散热极,其中,所述散热极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所述加热单元、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降温单元、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的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第一降温区湿度。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鼓风单元,所述鼓风单元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的范围为50℃~250℃。
优选地,所述第二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进风口处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一空气湿度;判断所述第一空气湿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造雾量;获得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降温区湿度;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未接近所述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升高至第二造雾量;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二空气湿度;判断所述第二空气湿度是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空气湿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造雾量为额定造雾量。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降低至第三造雾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通过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具有第一储水;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排出至空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具有预定距离。通过加热单元将雾化单元造出的第一水雾进行高温汽化,且高温汽化后的第一气流经过降温单元降温产生无雾高湿气流排入空气,达到降低成本、能耗低,产生的高湿无雾气流噪音小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空气湿度与高湿气流湿度变化,进而达到湿度的高低可控,加湿速度快,实现高湿度无雾气流,保证室内湿度要求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储水单元1,雾化单元2,加热单元3,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降温单元5,散热极51,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控制单元7,进风口8,出风口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法,总体结构如下: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具有第一储水;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排出至空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具有预定距离,达到了成本低、噪音小、能耗低,湿度的高低可控,加湿速度快,实现高湿度无雾气流,保证室内湿度要求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储水单元1,所述储水单元1具有第一储水;雾化单元2,所述雾化单元2与所述储水单元1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2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3,所述加热单元3与所述雾化单元2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3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与所述雾化单元2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8处。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7,所述控制单元7与所述雾化单元2、所述加热单元3、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降温单元5、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7接收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的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的第一降温区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度的范围为50℃~250℃。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包括:储水单元1、雾化单元2、加热单元3、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降温单元5、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与控制单元7等。储水单元1内具有第一储水,且储水单元1与雾化单元2连接,雾化单元2用于将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3与雾化单元2连接,第一水雾进入加热单元3经过第一温度对第一水雾完全蒸发。也就是说,加热单元3通过高温汽化第一水雾产生第一气流,其中,第一温度的范围有且不限于50℃~250℃,且第一温度的范围的最优值为70~150℃。第一气流为无雾气流,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自然蒸发,从而降低成本,且加湿器的体积小,能耗低。在加湿器的进风口8处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且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向控制单元7反馈检测数据,即控制单元7接收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的第一空气湿度。雾化单元2与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通过控制单元7连接,当控制单元7接收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的第一空气湿度时,会根据用户设置的理想湿度的预设阈值针对第一空气湿度进行对比判断,当第一空气湿度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7会向雾化单元2发送指令,要求雾化单元2加大造雾量,保证第一空气湿度达到预设阈值。
降温单元5,所述降温单元5与所述加热单元3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5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10排出至空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与所述降温单元5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9具有预定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单元5具有一散热极51,其中,所述散热极51与所述储水单元1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鼓风单元,所述鼓风单元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9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具体而言,降温单元5与加热单元3连通,当第一气流进入降温单元5,降温单元5对第一气流降温产生高湿气流,且降温单元5将高湿气流的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且第二温度优选为低于当前室温0.5~1℃时,加湿扩散效果最好。高湿气流的湿度自然达到预设温度(比如室温)下的最高相对湿度,并将高湿气流从加湿器的出风口10排出至空气,达到快速加湿空气的效果。在降温单元5的出口设置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6与加湿器的出风口9具有预定距离,其中,预定距离为但不限于2~4cm。雾化单元2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通过控制单元7连接,当控制单元7接收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反馈的第一降温区湿度时,判断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当第一降温区湿度未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时,则进一步加大雾化单元2的造雾量,以保证室内湿度达到用户要求。降温单元5还具有散热极51,散热极51与储水单元1连接,让第一储水回收利用多余的热能,减少雾化单元的能量消耗,具有环保效益。加湿器的出风口9处设置鼓风单元,加快加湿后的空气在室内的循环,提高加湿速度。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根据进风口处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一空气湿度。
步骤120:判断所述第一空气湿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步骤130:当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造雾量。
具体而言,在加湿器的进风口设置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第一空气湿度、风流量以及气流量,同时干燥气流会从进风口进入,进而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干燥气流的气流量与流入的风流量(风速)。设定室内空气的理想湿度的预设阈值,判断第一空气湿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当第一空气湿度没有达到预设阈值时,根据第一空气湿度确定加湿器的第一造雾量,达到快速加湿,保证室内湿度要求。
步骤140:获得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降温区湿度。
步骤150: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
步骤160: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未接近所述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升高至第二造雾量。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包括: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降低至第三造雾量。
具体而言,根据加湿器出风口设置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降温单元所在的降温区的第一降温区湿度。判断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其中,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是指预设温度的最高相对湿度,如25℃的最高相对湿度。即判断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温度的最高相对湿度,当第一降温区湿度未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根据第一空气湿度与第一降温区湿度调节第一造雾量升高至第二造雾量,使室内湿度可控,满足用户对室内湿度的不同要求。当第一降温区湿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调节第一造雾量降低至第三造雾量,并且可以由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继续检测室内的空气湿度是否达到预设阈值,进而可以调节造雾量,保证室内湿度在预设阈值的范围内。
步骤170: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二空气湿度。
步骤180:判断所述第二空气湿度是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
步骤190:当所述第二空气湿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造雾量为额定造雾量。
具体而言,通过步骤160调节第一造雾量升高至第二造雾量后,进一步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的第二空气湿度。判断第二空气湿度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当第二空气湿度达到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造雾量为额定造雾量,其中,额定造雾量是指为满足室内空气湿度的预设阈值,加湿器保持的固定输出功率制造高湿气流加湿空气,额定造雾量也是相对于用户设置的室内湿度预设阈值的最优造雾量,即通过对雾化量的调节,能快速将室内的湿度调节并控制在所要预设的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第一空气湿度来确定第一造雾量,其中,第一造雾量是通过雾化单元将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第一水雾进入加热单元经过第一温度对第一水雾进行蒸发,获得第一气流,其中,第一温度的范围不限于是50℃~250℃。再采用降温单元对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获得高湿气流,将高湿气流以第二造雾量排到空气中。其中,第二温度低于室内温度,高湿气流温度比室内温度低更利于在室内空气中扩散和湿润空气,此过程形成的湿度更接近大自然的湿度。高湿气流为无雾气流,不会被周边的窗帘、家具等吸收掉或水雾降落在加湿器周边的地面上,且湿度的高低可控,成本低,能耗低,噪音小,提升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通过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具有第一储水;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排出至空气;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具有预定距离。通过加热单元将雾化单元造出的第一水雾进行高温汽化,且高温汽化后的第一气流经过降温单元降温产生高湿气流排入空气,达到降低成本、能耗低,产生的高湿无雾气流噪音小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反馈空气湿度与高湿气流湿度变化,进而达到湿度的高低可控,加湿速度快,实现高湿度无雾气流,保证室内湿度要求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湿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加湿速度慢,需要高湿度时无法快速提高室内湿度,湿度的高低无法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储水单元,所述储水单元具有第一储水;
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且所述雾化单元将所述第一储水雾化为第一水雾;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第一水雾至第一温度产生第一气流;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加湿器的进风口处;
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连通,且所述降温单元对所述第一气流降温至第二温度产生高湿气流,将所述高湿气流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排出至空气;
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降温单元连接,且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具有预定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单元具有一散热极,其中,所述散热极与所述储水单元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所述加热单元、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降温单元、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的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第一降温区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鼓风单元,所述鼓风单元与所述加湿器的出风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的范围为50℃~2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低于室内温度。
8.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进风口处设置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一空气湿度;
判断所述第一空气湿度是否低于预设阈值;
当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一造雾量;
获得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降温区湿度;
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
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未接近所述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空气湿度与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升高至第二造雾量;
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获得第二空气湿度;
判断所述第二空气湿度是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
当所述第二空气湿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造雾量为额定造雾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是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包括:
当所述第一降温区湿度接近预设温度的饱和湿度值时,调节所述第一造雾量降低至第三造雾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55068.7A CN111486538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55068.7A CN111486538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6538A true CN111486538A (zh) | 2020-08-04 |
Family
ID=7179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55068.7A Pending CN111486538A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8653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8859A (zh) * | 2020-08-18 | 2021-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器智能防凝露方法、分体结构及加湿器 |
CN112781193A (zh) * | 2021-01-29 | 2021-05-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加湿的方法、装置和加湿空调 |
CN117949213A (zh) * | 2024-01-03 | 2024-04-30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一种高空模拟试车台进气湿度调节系统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06496A1 (en) * | 2008-02-14 | 2009-08-20 | Ming-Tsung Lee | Water-cooling fan with humidifying effect |
GB0917622D0 (en) * | 2008-10-08 | 2009-11-25 | Grid Xitek Ltd | Air cleaning apparatus |
CN201715649U (zh) * | 2010-06-24 | 2011-01-19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热雾加湿器 |
JP2011117704A (ja) * | 2009-12-07 | 2011-06-16 | Hisato Abe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加湿機構 |
CN102252391A (zh) * | 2010-05-18 | 2011-11-23 | 希·因迪株式会社 | 过热水蒸气润湿器 |
CN102506482A (zh) * | 2011-09-30 | 2012-06-20 | 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取暖炉换热与加湿性能的方法及加湿取暖炉 |
CN205299811U (zh) * | 2016-01-20 | 2016-06-08 | 广东艾尔斯派电器有限公司 | 双蒸加湿器 |
US20170010044A1 (en) * | 2013-12-11 | 2017-01-12 | Starklab |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tream of air through a volume of liquid |
CN107940650A (zh) * | 2017-10-20 | 2018-04-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加湿装置 |
CN207584910U (zh) * | 2017-11-09 | 2018-07-06 | 曹连国 | 一种基于用水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
CN209689118U (zh) * | 2019-02-02 | 2019-11-26 | 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装置 |
CN110894982A (zh) * | 2019-10-22 | 2020-03-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空调器及其加湿方法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10355068.7A patent/CN1114865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06496A1 (en) * | 2008-02-14 | 2009-08-20 | Ming-Tsung Lee | Water-cooling fan with humidifying effect |
GB0917622D0 (en) * | 2008-10-08 | 2009-11-25 | Grid Xitek Ltd | Air cleaning apparatus |
JP2011117704A (ja) * | 2009-12-07 | 2011-06-16 | Hisato Abe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用加湿機構 |
CN102252391A (zh) * | 2010-05-18 | 2011-11-23 | 希·因迪株式会社 | 过热水蒸气润湿器 |
CN201715649U (zh) * | 2010-06-24 | 2011-01-19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热雾加湿器 |
CN102506482A (zh) * | 2011-09-30 | 2012-06-20 | 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取暖炉换热与加湿性能的方法及加湿取暖炉 |
US20170010044A1 (en) * | 2013-12-11 | 2017-01-12 | Starklab |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tream of air through a volume of liquid |
CN205299811U (zh) * | 2016-01-20 | 2016-06-08 | 广东艾尔斯派电器有限公司 | 双蒸加湿器 |
CN107940650A (zh) * | 2017-10-20 | 2018-04-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加湿装置 |
CN207584910U (zh) * | 2017-11-09 | 2018-07-06 | 曹连国 | 一种基于用水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
CN209689118U (zh) * | 2019-02-02 | 2019-11-26 | 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装置 |
CN110894982A (zh) * | 2019-10-22 | 2020-03-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空调器及其加湿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8859A (zh) * | 2020-08-18 | 2021-01-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湿器智能防凝露方法、分体结构及加湿器 |
CN112781193A (zh) * | 2021-01-29 | 2021-05-1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加湿的方法、装置和加湿空调 |
CN117949213A (zh) * | 2024-01-03 | 2024-04-30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一种高空模拟试车台进气湿度调节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86538A (zh) | 一种湿度可控的加湿装置及方法 | |
US8327473B2 (en) | Sauna device | |
WO2021077697A1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6152323B (zh) | 空气调节系统 | |
WO2021077544A1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12325384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US11162739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ing heat pipe | |
JP2010276296A5 (zh) | ||
CN207317099U (zh) | 一种恒温恒湿系统 | |
CN210425370U (zh) | 一种蒸发式暖风机 | |
CN207865614U (zh) | 一种具有补水预热装置的加湿器 | |
CN208536165U (zh) | 空调 | |
CN111578375B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温湿分控方法 | |
CN211290410U (zh) | 一种循环式雾化加湿装置 | |
KR102622974B1 (ko) | 메쉬형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수증기 생성 모듈을 구비하는 복합식 가습장치 | |
CN106091142B (zh) | 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JP6156426B2 (ja) | 加湿空調システム | |
CN202382348U (zh) |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 |
CN205299811U (zh) | 双蒸加湿器 | |
CN216790417U (zh) | 一种暖风机 | |
CN107314490A (zh) | 一种家用智能空气加湿装置 | |
CN203615530U (zh) | 一种带热吹风功能的家用超声波雾化加湿器 | |
CN213931188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4786817U (zh) | 带加湿装置的空调 | |
CN215603102U (zh) | 一种用于雪茄烟调制的热泵晾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