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9234B -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9234B
CN111479234B CN202010208464.7A CN202010208464A CN111479234B CN 111479234 B CN111479234 B CN 111479234B CN 202010208464 A CN202010208464 A CN 202010208464A CN 111479234 B CN111479234 B CN 1114792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node
data
nodes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84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9234A (zh
Inventor
李玲
赵婷
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084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9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9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9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所述传感器网络包括: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和,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述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第一采集簇和多个第二采集簇,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均包括多个传感器源节点,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和一个传感器终节点;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由多个第二通信节点构成;所述第一采集簇用于采集温度数据,所述第二采集簇用于采集湿度数据。本发明通过设定其具体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和双极传感器网络的部署策略,可以极大地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通信能力,在双极网络的两级中均进行了数据处理,有利于网络压力分流,因此,具备很好的使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其以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成为通信领域的未来主要科研方向。5G通信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其相关技术还不甚成熟,因此,对于通信细节的软硬件和相关算法都需要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所述传感器网络包括:
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和,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述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第一采集簇和多个第二采集簇,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均包括多个传感器源节点,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和一个传感器终节点;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由多个第二通信节点构成;所述第一采集簇用于采集温度数据,所述第二采集簇用于采集湿度数据;
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覆盖的网络区域为圆形,将所述圆形区域等宽度划分为多个圆环和包括圆心的中心圆,每个圆环中的节点构成多个传播簇,每个所述传播簇中包括多个簇节点和一个簇首节点;所述中心圆中设置有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用于融合来自不同簇首节点的数据;
所述传感器终节点是所述传播簇的其中一个簇节点;一个簇节点只作为一个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信号经由所述采集簇中的传感器源节点采集,经过传感器中间节点和/或第一通信节点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由传感器终节点所在的传播簇将数据汇集到簇首节点,并由所述簇首节点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簇首节点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以最终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4G或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内置有5G天线,以便于进行基于5G的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具有相同或不同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
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均可以为自身所在的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扩增处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扩增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插值步长,所述插值步长用于扩增数据,以便于在数据加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
根据所述插值步长获取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
将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代入估值代数式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21
得到估值点。
优选的,对于采集簇的部署满足下述公式:
在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22
下,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23
取得最小值。
其中,β标识采集簇中的第一通信节点数量,N标识采集簇中所有节点的总数量,其中(xo,y0)标识采集簇中的传感器终节点位置,v0标识传感器终节点,令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位置集合V={(xi,yi),1≤i≤N},令采集簇中节点总集合为V*={vi,0≤i≤N},其位置集合为(X*,Y*)={(xi,yi),0≤i≤N};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31
令,p0=1,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32
di,j=min(d1 i,j,d2 i,j),其中d1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经由部署在vj∈V*的第一通信节点后被直接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所经过的最小距离,d2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通过沿相邻节点逐跳被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的经过的最小距离。
优选的,所述传播簇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执行下述数据处理过程,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采集簇的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第二采集簇湿度数据序列w(k);
融合所述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所述湿度数据序列w(k)得到温湿度数据序列ο(tepk,wk);
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序列的ο(tepk,wk)的拓展序列ψ1(tepk,wk)=ψ1(tepk-1,wk-1)×(1-ξ)+ο(tepk,wk)×ξ,其中ψ1(tepk,wk)为拓展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ξ为拓展参数;
根据所述拓展序列得到修正序列ψ2(tepk,wk)=χ×(1+μ)×ψ1(tepk,wk)-χ×ψ1(tepk-1,wk-1)+ψ2(tepk-1,wk-1),其中ψ2(tepk,wk)为修正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χ为修正参数,μ为敏感度参数;
根据拓展序列和所述修正序列得到处理后的温湿度序列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41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42
γ为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通过设定其具体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和双极传感器网络的部署策略,可以极大地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通信能力,降低通信成本,并且在双极网络的两级中均进行了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压力进行了很好的分散,有利于网络压力分流,因此,具备很好的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5G天线的天线单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扩增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加工节点执行数据处理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如图1所示,所述传感器网络包括:
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和,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述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第一采集簇和多个第二采集簇,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均包括多个传感器源节点,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和一个传感器终节点;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由多个第二通信节点构成;所述第一采集簇用于采集温度数据,所述第二采集簇用于采集湿度数据;
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覆盖的网络区域为圆形,将所述圆形区域等宽度划分为多个圆环和包括圆心的中心圆,每个圆环中的节点构成多个传播簇,每个所述传播簇中包括多个簇节点和一个簇首节点;所述中心圆中设置有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用于融合来自不同簇首节点的数据;
所述传感器终节点是所述传播簇的其中一个簇节点;一个簇节点只作为一个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信号经由所述采集簇中的传感器源节点采集,经过传感器中间节点和/或第一通信节点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由传感器终节点所在的传播簇将数据汇集到簇首节点,并由所述簇首节点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簇首节点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以最终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4G或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内置有5G天线,以便于进行基于5G的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具有相同或不同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进行限定。
为了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适应5G通信的要求,减少其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并且减少天线阵列的占用空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天线单元结构,基于这种天线单元结构得到的天线阵列可以适应5G通信的要求。
如图2所示,所述天线单元由馈电结构和辐射结构组成。所述辐射结构整体呈正方形,由四个带有折叠结构的金属环组成。馈电结构由两组正交的顶层寄生枝节和两根同轴线组成,顶层寄生枝节通过Y形结构利用电磁耦合给辐射结构馈电,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所述天线单元的剖面高度仅0.08个波长,可以极大缩小基站的体积,节省安装空间;边长仅为0.3个波长,可以极大减小天线单元在天线阵列中的耦合,从而提高天线阵的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均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源节点,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和一个传感器终节点,每个第一通信节点均可以直接和所述传感器终节点通信,每个传感器源节点和每个传感器中间节点均只能够与位于其通信半径内的相邻传感器中间节点、第一通信节点或传感器终节点进行通信。
传感器源节点可以通过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逐跳将数据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也可以通过0个或至少一个传感器中间节点将数据逐跳传输至一个第一通信节点,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直接将数据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
具体地,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均可以为自身所在的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扩增处理,迅速扩增数据体量,以便于在数据加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和后续的数据优化,从而分担数据加工节点的数据处理压力,所述数据扩增处理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1.获取插值步长,所述插值步长用于扩增数据,以便于在数据加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
具体地,所述插值步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以可以实现数据融合齐为准,比如,可以将数据插值为每秒对应一个采集数据。
S2.根据所述插值步长获取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
S3.将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代入估值代数式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71
得到估值点。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于xt可以表征采集到的温度值或者湿度值,从而得到温度值或者湿度值的离散插值结果,估值代数式中的οk标识温度数据序列或湿度数据序列中的第k个元素,tk标识温度数据序列或湿度数据序列中的第k个元素的时刻值。
为了降低采集簇的能量传输消耗,达到在保证数据传输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耗损失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采集簇的部署满足下述公式:
在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72
下,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73
取得最小值。
其中,β标识采集簇中的第一通信节点数量,N标识采集簇中所有节点的总数量,其中(xo,y0)标识采集簇中的传感器终节点位置,v0标识传感器终节点,令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位置集合V={(xi,yi),1≤i≤N},令采集簇中节点总集合为V*={vi,0≤i≤N},其位置集合为(X*,Y*)={(xi,yi),0≤i≤N};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74
令,p0=1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75
di,j=min(d1 i,j,d2 i,j),其中d1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经由部署在vj∈V*的第一通信节点后被直接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所经过的最小距离,d2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通过沿相邻节点逐跳被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的经过的最小距离。
在公开了采集簇的部署策略后,为了兼顾各个第二通信节点的能耗,尽可能避免能耗浪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传播簇中第二通信节点的部署策略,所述第i个圆环Ci的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i,其中第二通信节点的密度为Dw,传播簇内的簇节点至其对应的簇首节点的距离为平均dch,相邻簇首节点间的平均距离为dhh,Ri为第i层圆环的最大半径,距离阈值为d0,则有:
第1个圆环C1中部署的第二通信节点总数为N1=[Dw*S1];
第k个圆环Ck中部署的第二通信节点总数为Nk=[Dw*Sk];
当dch≤d0且dhh≤d0时,第i个圆环Ci(i∈[2,...,k-1])中部署的第二通信节点总数为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81
当dch≤d0且dhh>d0时,第i个圆环Ci(i∈[2,...,k-1])中部署的第二通信节点总数为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82
其中,Hj标识第i个圆环Ci中具有的簇首数量的期望值。Eelec,EDAfs均是通信节点能耗参数,本发明不做赘述。
所述传播簇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执行下述数据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
S10.获取来自第一采集簇的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第二采集簇湿度数据序列w(k)。
S20.融合所述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所述湿度数据序列w(k)得到温湿度数据序列ο(tepk,wk)。
S30.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序列的ο(tepk,wk)的拓展序列ψ1(tepk,wk)=ψ1(tepk-1,wk-1)×(1-ξ)+ο(tepk,wk)×ξ,其中ψ1(tepk,wk)为拓展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ξ为拓展参数。
S40.根据所述拓展序列得到修正序列ψ2(tepk,wk)=χ×(1+μ)×ψ1(tepk,wk)-χ×ψ1(tepk-1,wk-1)+ψ2(tepk-1,wk-1),其中ψ2(tepk,wk)为修正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χ为修正参数,μ为敏感度参数。
S50.根据拓展序列和所述修正序列得到处理后的温湿度序列
Figure BDA0002421993260000091
γ为调节参数。
具体地,所述拓展参数、修正参数、调节参数以及敏感度参数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其不做具体限定。经过数据加工节点处理后得到的数据对于温湿度变化有更强的指示性,相应的,也体现更多的温湿度信息,对于温湿度变化的感知更加灵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通过设定其具体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和双极传感器网络的部署策略,可以极大地提升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通信能力,降低通信成本,并且在双极网络的两级中均进行了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压力进行了很好的分散,有利于网络压力分流,因此,具备很好的使用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服务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网络包括:
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和,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述物理信号采集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第一采集簇和多个第二采集簇,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均包括多个传感器源节点,多个传感器中间节点、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节点和一个传感器终节点;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由多个第二通信节点构成;所述第一采集簇用于采集温度数据,所述第二采集簇用于采集湿度数据;
所述数据加工第二网络所覆盖的网络区域为圆形,将所述圆形区域等宽度划分为多个圆环和包括圆心的中心圆,每个圆环中的节点构成多个传播簇,每个所述传播簇中包括多个簇节点和一个簇首节点;所述中心圆中设置有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用于融合来自不同簇首节点的数据;
所述传感器终节点是所述传播簇的其中一个簇节点;一个簇节点只作为一个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信号经由所述采集簇中的传感器源节点采集,经过传感器中间节点和/或第一通信节点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由传感器终节点所在的传播簇将数据汇集到簇首节点,并由所述簇首节点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簇首节点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以最终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
所述传播簇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加工节点,所述数据加工节点执行下述数据处理过程,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采集簇的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第二采集簇湿度数据序列w(k);
融合所述温度数据序列tep(k)和所述湿度数据序列w(k)得到温湿度数据序列ο(tepk,wk);
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序列的ο(tepk,wk)的拓展序列ψ1(tepk,wk)=ψ1(tepk-1,wk-1)×(1-ξ)+ο(tepk,wk)×ξ,其中ψ1(tepk,wk)为拓展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ξ为拓展参数;
根据所述拓展序列得到修正序列ψ2(tepk,wk)=χ×(1+μ)×ψ1(tepk,wk)-χ×ψ1(tepk-1,wk-1)+ψ2(tepk-1,wk-1),其中ψ2(tepk,wk)为修正序列的第k个元素值,χ为修正参数,μ为敏感度参数;
根据拓展序列和所述修正序列得到处理后的温湿度序列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21
γ为调节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传感器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4G或5G通信技术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内置有5G天线,以便于进行基于5G的数据交互;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具有相同或不同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网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每个第一采集簇或第二采集簇的传感器终节点均可以为自身所在的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扩增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传感器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扩增处理的方法,包括:
获取插值步长,所述插值步长用于扩增数据,以便于在数据加工节点进行数据融合;
根据所述插值步长获取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
将插值点对应的自变量t的值代入估值代数式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31
得到估值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网络,其特征在于:
对于采集簇的部署满足下述公式:
在约束条件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32
下,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33
取得最小值;
其中,β标识采集簇中的第一通信节点数量,N标识采集簇中所有节点的总数量,其中(xo,y0)标识采集簇中的传感器终节点位置,v0标识传感器终节点,令采集簇中传感器节点位置集合V={(xi,yi),1≤i≤N},令采集簇中节点总集合为V*={vi,0≤i≤N},其位置集合为(X*,Y*)={(xi,yi),0≤i≤N};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41
令,p0=1
Figure FDA0003435478920000042
di,j=min(d1 i,j,d2 i,j),其中d1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经由部署在vj∈V*的第一通信节点后被直接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所经过的最小距离,d2 i,j表征vi∈V处部署节点中的数据通过沿相邻节点逐跳被传输至传感器终节点的经过的最小距离。
CN202010208464.7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Active CN111479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8464.7A CN111479234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8464.7A CN111479234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234A CN111479234A (zh) 2020-07-31
CN111479234B true CN111479234B (zh) 2022-05-24

Family

ID=7175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8464.7A Active CN111479234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92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138A (zh) * 2011-12-31 2012-05-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路由协议的组簇方法
CN103402210A (zh) * 2013-08-12 2013-11-20 河海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测的传感器部署方法
CN106550422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方法
CN10942721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使用模拟传感器数据扩增现实传感器记录
CN110113798A (zh) * 2019-05-30 2019-08-09 武汉大学 一种多源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同构性路由协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8849B2 (en) * 2013-06-03 2015-09-2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Coverage, connec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C3) protocol metho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138A (zh) * 2011-12-31 2012-05-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路由协议的组簇方法
CN103402210A (zh) * 2013-08-12 2013-11-20 河海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状态监测的传感器部署方法
CN106550422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和声搜索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方法
CN10942721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使用模拟传感器数据扩增现实传感器记录
CN110113798A (zh) * 2019-05-30 2019-08-09 武汉大学 一种多源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同构性路由协议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高效的节点部署策略;胡媛等;《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1207(第23期);全文 *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簇首的优化部署策略;刘琳等;《通信学报》;20101025(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234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5685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簇头节点和传感器节点
Di et al. A survey of machine learn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oworks from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CN101841933A (zh) 一种用于野外信息采集的中程无线传感网组网方法
CN108924786B (zh) 面向环境突发事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方法
CN106877919B (zh) 基于最优用户选择的功率分配能量采集中继安全通信方法
CN111479234B (zh) 一种温湿度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
CN108848541B (zh) 节点间数据关联机会路由转发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05323024A (zh) 一种网络信号强度检测及融合方法
CN103686965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序列扇域拓扑控制方法
CN109526042A (zh) 一种基于owmad的lwa系统的网络接入点选择方法
JP5655192B2 (ja) 制御装置
CN106656379A (zh) 中继携能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365323A (zh)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低能耗多径传输方法
CN111465075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双级传感器网络
CN107820330A (zh) 一种基于箭载环境数据获取的无线自适应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6304232A (zh) 一种基站休眠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612797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111417127B (zh) 一种拥有5g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的传感器网络
CN103037467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和装置
CN107566017A (zh) 用于毫米波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4066096A (zh)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超密集异构网络最优功率协调方法
Hafiz et al. Antenna placement optimization for cellular networks
CN111031503A (zh) 一种物联网信息的融合控制方法及其操作系统
CN109769252A (zh) 一种中继节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部署优化方法
CN11256621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