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8730B -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8730B
CN111478730B CN202010404436.2A CN202010404436A CN111478730B CN 111478730 B CN111478730 B CN 111478730B CN 202010404436 A CN202010404436 A CN 202010404436A CN 111478730 B CN111478730 B CN 111478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m
matrix
sequence
power factor
be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44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8730A (zh
Inventor
李天屿
洪文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0104044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8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8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7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5Calculation of statistics, e.g. average, vari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ed of the 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预定义通信接入点AP的个数NumAP,移动终端个数NumMS,初始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单位移动时间tv,移动时间间隔T0,外循环次数NumGmob等参数。S2,计算移动间隔数Nummob=T0/tv;随机生成功率因子序列K,元素取值范围为[0,1];记录更优功率因子Kbetter=K。S3,开始外层循环,直至循环次数NumGmob,该循环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S4,更新终端位置序列Pos,并将每次的移动位置记录在坐标位置矩阵Pos2中。S5,执行内层循环,该循环迭代过程中将根据坐标位置矩阵Pos2搜索出当前最佳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S6,判断外层循环是否结束,若未达到循环次数NumGmob,则继续完成循环,即跳至S2;否则,完成外层循环,本发明算法结束。

Description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室内无线通信系统中,对于已确定的通信接入点AP布局方案,选择合理的通信接入点AP匹配参数将使得通信服务更加公平和高效。室内无线通信系统中各通信接入点AP若存在不匹配的发射功率因子,将使移动终端MS所在水平面的接收功率覆盖变差,进而无法保证移动终端MS与通信接入点AP的高速率数据传输。
尤其在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接收功率覆盖不均匀将导致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急剧下降,同时通信接入点LED在通信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日常的照明需求,这将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接收功率覆盖均匀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移动终端的不断移动,也可能导致原本匹配的发射功率因子变得不匹配,进而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因此,需要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以保证通信服务的公平性并提高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两个通信接入点AP和至少两个移动终端MS,通过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终端移动过程中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序列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显著增强,进而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定义房间的长宽r1,通信接入点AP的个数NumAP,通信接入点位置布局序列PosAP,通信接入点发射功率Pt,系统的信道矩阵Η,移动终端个数NumMS,大小为1×NumMS的初始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移动终端的高度h,终端移动速度v,单位移动时间tv,移动更新间隔时间T0,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内层循环迭代过程中所需的迭代次数Nummax,群体规模Nump,群体更新参数c,惯性参数w(0<w<1),最大速率参数vm
S2,计算移动更新间隔数Nummob=T0/tv;随机生成功率因子序列K,该序列的大小为1×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1];记录更优功率因子Kbetter=K。
进一步的,功率因子序列的实际意义是,功率因子决定通信接入点AP的实际发射功率,对于第i个通信接入点AP的实际发射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real=Pt·Kbetter(i),i=1,2,…,NumAP
S3,开始外层循环,直至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该循环将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
S4,更新终端移动后的终端位置序列Pos,并将每次的移动位置记录在大小为Nummob×NumMS的坐标位置矩阵Pos2。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S401,开始终端移动循环,直至终端移动循环的循环次数Nummob,每一次循环完成终端的一次移动,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1
S402,随机生成大小为1×NumMS移动角度序列θ,更新终端位置序列,更新公式为:Pos(i)=Pos(i)+v·tv·ejθ(i),i=1,2,…,NumMS;将当前循环生成的终端位置序列记录在坐标位置矩阵Pos2中,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22
指坐标位置矩阵Pos2的第Gnow1行序列。
S403,判断终端移动循环是否结束,若未结束,返回S401继续完成循环;否则,执行S5。
S5,执行内层循环,该循环迭代过程中将根据坐标位置矩阵Pos2搜索出当前最佳功率因子序列。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S501,随机生成速率矩阵V,其大小为Nump×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vm];随机生成功率因子矩阵K,其大小为Nump×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1];生成功率因子复制矩阵K2,其大小为Nump×NumAP,且矩阵每一行序列等于Kbetter
S502,执行内层循环,直至迭代次数Nummax,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2
S503,生成随机数n,取值范围为[0,1];更新速率矩阵V:V=w·V+c·n·(K2-K);对速率矩阵中超过范围[-vm,vm]的元素进行修正:V(V<-vm)=-vm,V(V>vm)=vm
S504,K=K+V,更新功率因子矩阵;对功率因子矩阵中超过范围[0,1],的元素进行修正:K(K<0)=0,K(K>1)=1;此后,将功率因子矩阵每一行序列归一化处理。
S505,利用坐标位置矩阵Pos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矩阵大小为Nump×Nummob×NumMS,其中坐标为(x,y)处的接收功率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1
其中,Hi(0,x,y)指(x,y)处的直流增益,并且,Hi(0,x,y)受到坐标点与通信接入点AP的距离大小影响。
S506,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的每一行序列的归一化方差,进而形成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2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3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4
获取该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5
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6
其中,Varnow为最小归一化方差,m为Varnow对应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37
的序号。
进一步的,归一化方差反映了接收功率在移动终端高度h水平面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大,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不均匀;方差越小,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小,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均匀。
S507,若当前是内层循环的第一次循环过程,即当前循环次数Gnow2等于1,则执行S508;否则,执行S509。
S508,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此后,执行S510。
S509,若Varnow<Varbetter,说明获得了性能更优异的功率因子序列,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否则,不作处理。此后,执行S510。
S510,判断内层循环是否结束。若Gnow2<Nummax,说明还未完成内层循环,则跳至S502完成循环;否则,说明已完成内层循环,即获得了当前的最佳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此后执行S6。
S6,判断外层循环是否结束。若未达到循环次数NumGmob,则继续完成循环,即跳至S2;否则,完成外层循环,本发明算法结束。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置受到房间的长宽r1约束;信道矩阵Η由具体的室内无线通信系统信道模型确定。
进一步的,在S503中矩阵K2与矩阵K相减指出,矩阵K2影响速率矩阵V的更新。因此,速率矩阵的更新不是随意的,而是逐渐向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靠近的更新。
进一步的,通过S2的外层循环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进而实现本发明算法的动态调整功率因子的过程。
进一步的,该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的通信接入点AP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的通信接入点AP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通过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终端移动过程中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序列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显著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的实施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的功率因子动态调整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调整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接入点AP为LEDs阵列。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的实施算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定义房间的长宽r1,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的个数NumLED,通信接入点位置布局序列PosLED,通信接入点发射功率Pt,系统的信道矩阵Η,移动终端个数NumMS,大小为1×NumMS的初始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移动终端的高度h,终端移动速度v,单位移动时间tv,移动更新间隔时间T0,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内层循环迭代过程中所需的迭代次数Nummax,群体规模Nump,群体更新参数c,惯性参数w(0<w<1),最大速率参数vm
S2,计算移动更新间隔数Nummob=T0/tv;随机生成功率因子序列K,该序列的大小为1×NumLED,元素取值范围为[0,1];记录更优功率因子Kbetter=K。
进一步的,功率因子序列的实际意义是,功率因子决定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的实际发射功率,对于第i个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的实际发射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real=Pt·Kbetter(i),i=1,2,…,NumLED
S3,开始外层循环,直至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该循环将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
S4,更新终端移动后的终端位置序列Pos,并将每次的移动位置记录在大小为Nummob×NumMS的坐标位置矩阵Pos2。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S401,开始终端移动循环,直至终端移动循环的循环次数Nummob,每一次循环完成终端的一次移动,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1
S402,随机生成大小为1×NumMS移动角度序列θ,更新终端位置序列,更新公式为:Pos(i)=Pos(i)+v·tv·ejθ(i),i=1,2,…,NumMS;将当前循环生成的终端位置序列记录在坐标位置矩阵Pos2中,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62
指坐标位置矩阵Pos2的第Gnow1行序列。
S403,判断终端移动循环是否结束,若未结束,返回S401继续完成循环;否则,执行S5。
S5,执行内层循环,该循环迭代过程中将根据坐标位置矩阵Pos2搜索出当前最佳功率因子序列。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S501,随机生成速率矩阵V,其大小为Nump×NumLED,元素取值范围为[0,vm];随机生成功率因子矩阵K,其大小为Nump×NumLED,元素取值范围为[0,1];生成功率因子复制矩阵K2,其大小为Nump×NumLED,且矩阵每一行序列等于Kbetter
S502,执行内层循环,直至迭代次数Nummax,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2
S503,生成随机数n,取值范围为[0,1];更新速率矩阵V:V=w·V+c·n·(K2-K);对速率矩阵中超过范围[-vm,vm]的元素进行修正:V(V<-vm)=-vm,V(V>vm)=vm
S504,K=K+V,更新功率因子矩阵;对功率因子矩阵中超过范围[0,1],的元素进行修正:K(K<0)=0,K(K>1)=1;此后,将功率因子矩阵每一行序列归一化处理。
S505,利用坐标位置矩阵Pos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矩阵大小为Nump×Nummob×NumMS,其中坐标为(x,y)处的接收功率公式为: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63
其中,Hi(0,x,y)指(x,y)处的直流增益,并且,Hi(0,x,y)受到坐标点与通信接入点AP的距离大小影响。
S506,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的每一行序列的归一化方差,进而形成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1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2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3
获取该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4
的最小值: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5
其中,Varnow为最小归一化方差,m为Varnow对应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BDA0002490743340000076
的序号。
进一步的,归一化方差反映了接收功率在移动终端高度h水平面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大,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不均匀;方差越小,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小,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均匀。
S507,若当前是内层循环的第一次循环过程,即当前循环次数Gnow2等于1,则执行S508;否则,执行S509。
S508,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此后,执行S510。
S509,若Varnow<Varbetter,说明获得了性能更优异的功率因子序列,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否则,不作处理。此后,执行S510。
S510,判断内层循环是否结束。若Gnow2<Nummax,说明还未完成内层循环,则跳至S502完成循环;否则,说明已完成内层循环,即获得了当前的最佳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此后执行S6。
S6,判断外层循环是否结束。若未达到循环次数NumGmob,则继续完成循环,即跳至S2;否则,完成外层循环,本发明算法结束。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置受到房间的长宽r1约束;信道矩阵Η由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朗伯模型确定。
进一步的,在S503中矩阵K2与矩阵K相减指出,矩阵K2影响速率矩阵V的更新。因此,速率矩阵的更新不是随意的,而是逐渐向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靠近的更新。
进一步的,通过S2的外层循环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进而实现本发明算法的动态调整功率因子的过程。
进一步的,该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的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设置七个的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通过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终端移动过程中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序列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显著增强。
此外,在具体实施例中,以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计算方法,详细如下: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以LEDs阵列作为AP,设置环境参数为:预定义房间的长宽r1,通信接入点LEDs阵列的个数NumLED,通信接入点位置布局序列PosLED,通信接入点发射功率Pt,系统的信道矩阵Η,移动终端个数NumMS,大小为1×NumMS的初始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移动终端的高度h,终端移动速度v,单位移动时间tv,移动更新间隔时间T0,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内层循环迭代过程中所需的迭代次数Nummax,群体规模Nump,群体更新参数c,惯性参数w(0<w<1),最大速率参数vm。如下为算法伪代码设计:
Step1:Nummob=T0/tv,K=rand(1,NumAP),Kbetter=K。计算移动更新间隔数Nummob,随机生成功率因子序列K,记录更优功率因子Kbetter
Step2:for1 i=1:NumGmob。开始外层循环,该循环将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
Step3:for2 i=1:Nummob。开始终端移动循环。
Step4:Pos=mobile(Pos),Pos2(i,:)=Pos。更新终端移动后的终端位置序列Pos,并将每次的移动位置记录在大坐标位置矩阵Pos2。
Step5:endfor2
Step6:V=vm·rand(Nump,NumLED),K=rand(Nump,NumLED),K2=copy(Kbetter,Nump,NumLED)。随机生成速率矩阵V,随机生成功率因子矩阵K,生成功率因子复制矩阵K2。
Step7:for2 Gnow=1:Nummax。执行内层循环。
Step8:n=rand,生成随机数;V=w·V+c·n·(K2-K),V=revise(V),速率矩阵更新并修订。K=K+V,K=revise(K),功率因子矩阵更新并修订。
Step9:Pr=Prcal(Pt,H,Pos,PosLED,K),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Var=E{(Pr-E(Pr))2}/E2(Pr),计算接收功率矩阵的归一化方差序列。[Varnow,m]=min(Var),其中,Varnow为最小归一化方差,m为Varnow对应归一化方差序列Var的序号。
Step10:if1 Gnow==1,Varbetter=Varnow,Kbetter=K(m,:)。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
Step11:else1
Step12:if2Varnow<Varbetter,Varbetter=Varnow,Kbetter=K(m,:)。获得了性能更优异的功率因子序列,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
Step13:endif2
Step14:endif1
Step15:endfor1。判断外层循环是否结束。若未达到循环次数NumGmob,则继续完成循环,即跳至Step2;否则,完成外层循环,本发明算法结束。
通过以上参数设定及算法流程,在MATLAB中建模计算了本实施例的功率因子动态调整仿真图,如图2所示。从结果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终端移动过程中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序列的动态调整。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设置七个的通信接入点AP(即七个LEDs)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通过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可以高效地实现移动终端移动过程中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序列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显著增强,并验证了本发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接入点AP(LEDs阵列)个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定义房间的长宽r1,通信接入点AP个数NumAP,通信接入点位置布局序列PosAP,通信接入点发射功率Pt,系统的信道矩阵Η,移动终端个数NumMS,大小为1×NumMS的初始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移动终端的高度h,终端移动速度v,单位移动时间tv,移动更新间隔时间T0,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NumGmob,内层循环迭代过程中所需的迭代次数Nummax,群体规模Nump,群体更新参数c,惯性参数w,且0<w<1,最大速率参数vm
S2,计算移动更新间隔数Nummob=T0/tv;随机生成功率因子序列K,该序列的大小为1×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1];记录更优功率因子Kbetter=K;进一步的,步骤S2中功率因子序列的实际意义是:功率因子决定通信接入点AP的实际发射功率,对于第i个通信接入点AP的实际发射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real=Pt·Kbetter(i),i=1,2,…,NumAP,其中Kbetter(i)指序列Kbetter的第i个元素;
S3,开始外层循环,外层循环的循环次数为NumGmob,该循环将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每一次外循环过程中将执行一次执行步骤S4、S5;
S4,更新终端移动后的终端位置序列Pos,并将每次的移动位置记录在大小为Nummob×NumMS的坐标位置矩阵Pos2;
S5,执行内层循环,该循环迭代过程中将根据坐标位置矩阵Pos2计算每一次循环迭代中各通信接入点的接收功率归一化方差,同时优化算法将储存每次循环迭代过程中计算得到的最小归一化方差对应的功率因子序列,进而在结束循环迭代时搜索出当前最佳功率因子序列;
S6,判断外层循环是否结束;若未达到循环次数NumGmob,则继续完成循环,即跳至S2;否则,完成外层循环,算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步骤S4时,具体包括执行以下内容:
首先,开始终端移动循环,终端移动循环的循环次数为移动更新间隔数:Nummob,每一次循环完成终端的一次移动,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1;其次,随机生成大小为1×NumMS移动角度序列θ,更新终端位置序列,更新公式为:Pos(i)=Pos(i)+v·tv·ejθ(i),i=1,2,…,NumMS;将当前循环生成的终端位置序列记录在坐标位置矩阵Pos2中,公式为: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2
指坐标位置矩阵Pos2的第Gnow1行序列;
最后,判断终端移动循环是否结束,若未结束,返回开始继续完成循环;否则,执行S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步骤S5时,具体包括执行以下内容:
S501,随机生成速率矩阵V,其大小为Nump×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vm];随机生成功率因子矩阵K1,其大小为Nump×NumAP,元素取值范围为[0,1];生成功率因子复制矩阵K2,其大小为Nump×NumAP,且矩阵每一行序列等于Kbetter
S502,执行内层循环,直至迭代次数Nummax,且当前循环次数为Gnow2
S503,生成随机数n,取值范围为[0,1];更新速率矩阵V:V=w·V+c·n·(K2-K1);对速率矩阵中超过范围[-vm,vm]的元素进行修正:V(V<-vm)=-vm,V(V>vm)=vm
S504,K1=K1+V,更新功率因子矩阵;对功率因子矩阵中超过范围[0,1]的元素进行修正:K1(K1<0)=0,K1(K1>1)=1;此后,将功率因子矩阵每一行序列归一化处理;
S505,利用移动终端位置序列Pos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矩阵大小为Nump×Nummob×NumMS,其中坐标为(x,y)处的接收功率公式为: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3
其中K1j×i指功率因子矩阵K1的第j行、第i列的元素值;Hi(0,x,y)指(x,y)处的直流增益,并且,Hi(0,x,y)受到坐标点与通信接入点AP的距离大小影响;
S506,计算接收功率矩阵Pr的每一行序列的归一化方差,进而形成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4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5
j=1,2,…,Nump;获取该序列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8
的最小值: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6
其中,Varnow为最小归一化方差,m为Varnow对应归一化方差序列
Figure FDA0003258844450000027
的序号;
S507,若当前是内层循环的第一次循环过程,即当前循环次数Gnow2等于1,则执行S508;否则,执行S509;
S508,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此后,执行S510;
S509,若Varnow<Varbetter,说明获得了性能更优异的功率因子序列,记录更优归一化方差Varbetter=Varnow和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Km,其中Km指功率因子矩阵的第m行序列;否则,不作处理;此后,执行S510;
S510,判断内层循环是否结束;若Gnow2<Nummax,说明还未完成内层循环,则跳至S502完成循环;否则,说明已完成内层循环,即获得了当前的最佳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此后执行S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置受到房间的长宽r1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归一化方差反映了接收功率在移动终端高度h水平面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大,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不均匀;方差越小,说明接收功率在该水平面的波动程度小,因此该平面的功率覆盖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S503中矩阵K2与矩阵K1相减指出,矩阵K2影响速率矩阵V的更新;因此,速率矩阵的更新不是随意的,而是逐渐向更优功率因子序列Kbetter靠近的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S2的外层循环模拟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进而实现动态调整功率因子的过程;该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的通信接入点AP和至少两个的移动终端MS。
CN202010404436.2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78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436.2A CN11147873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436.2A CN11147873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730A CN111478730A (zh) 2020-07-31
CN111478730B true CN111478730B (zh) 2021-10-22

Family

ID=7175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44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78730B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87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042A (zh) * 2009-07-24 2011-02-0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移动终端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3595469A (zh) * 2013-02-02 2014-02-19 彭海涛 红外光导遥控系统
CN104812086A (zh) * 2014-01-24 2015-07-29 索尼公司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5306145A (zh) * 2015-12-09 2016-02-0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功率调整方法、系统与光发射端、光接收端
CN109068358A (zh) * 2018-07-05 2018-12-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短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切换算法
US10425912B1 (en) * 2019-01-17 2019-09-24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racterizing movement behaviors of wireless nodes in a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4761B (zh) * 2017-06-21 2020-08-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功率调整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US10687287B2 (en) * 2018-10-23 2020-06-16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power shar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042A (zh) * 2009-07-24 2011-02-0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移动终端外环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3595469A (zh) * 2013-02-02 2014-02-19 彭海涛 红外光导遥控系统
CN104812086A (zh) * 2014-01-24 2015-07-29 索尼公司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5306145A (zh) * 2015-12-09 2016-02-0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功率调整方法、系统与光发射端、光接收端
CN109068358A (zh) * 2018-07-05 2018-12-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短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切换算法
US10425912B1 (en) * 2019-01-17 2019-09-24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racterizing movement behaviors of wireless nodes in a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for 2 × 2 VLC-MIMO indoor communication;DING Yingrui等;《Optical Review》;20160627;全文 *
白光LED室内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黄婷婷;《信息通信》;2014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730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0742B2 (ja) 音源決定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装置
CN102778229A (zh) 未知环境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Agent路径规划方法
CN111478730B (zh) 一种动态调整室内无线通信系统功率因子的方法
JP2009517988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動作するモバイル機器の位置を算出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4536304B (zh) 一种基于Matlab和Netlogo的电力系统负荷多智能体控制方法
CN111800185A (zh) 一种无人机辅助通信中的分布式空地联合部署方法
Yu et al. Connectivity-constrained placement of wireless chargers
CN106358300A (zh) 一种微蜂窝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分配方法
CN113392539A (zh) 基于联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通信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Tusi et al. Using ABC and RRT algorithms to improve mobile robot path planning with danger degree
CN112188539B (zh)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干扰抵消调度码设计方法
CN116307648B (zh) 变电站多巡检机器人巡检任务分配与遍历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1836273A (zh) 一种提高室内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功率覆盖均匀性的方法
CN113326135B (zh) 一种多目标下的云资源调度方法
CN104539360B (zh) 一种可见光通信接收信号功率优化方法与装置
CN115987375A (zh) 融合网络的电力设备关联与资源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390020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空调
CN113156931B (zh) 给含有离子-人工蜂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配置路径的方法
CN114594793A (zh) 一种基站无人机的路径规划方法
CN108012376A (zh) 一种开放办公室分布式照明控制方法
CN104735796A (zh)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源单中继系统的协作中继策略
CN113887083A (zh) 一种空调调度优化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042552B (zh) 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无人机集群自组网算法
CN108983863B (zh) 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光伏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CN114443278B (zh) 一种ai平台训练任务调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