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7338B -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7338B
CN111477338B CN202010272928.0A CN202010272928A CN111477338B CN 111477338 B CN111477338 B CN 111477338B CN 202010272928 A CN202010272928 A CN 202010272928A CN 111477338 B CN111477338 B CN 111477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management unit
management
medical
isola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29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7338A (zh
Inventor
韩斌如
刘婷
李秋萍
赵昕
应波
董婷婷
王思
陈曦
陈丽鸥
刚婷婷
张�育
康利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102729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7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7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7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7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7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8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e.g. flu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和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能够用于存储管理信息和/或能够用于输出管理信息;云服务器能够与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医疗机构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通信连接以形成追溯网络,从而在隔离区内管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将其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的情况下,与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能够获取其管理信息,以使得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的医疗机构能够在外来医疗器械入院之前能够查阅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在生产、采购、使用、术后情况跟踪各环节都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医疗器械召回制度的管理要求,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器械全程追溯监管系统》,及时发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有效地对存在安全隐患医疗器械产品采取控制和干预措施,能够对发生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按照有关要求迅速上报,并快速展开调查,分析原因,必要时采取召回等纠正措施,以保证患者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例如,公开号为WO/2016/059382的PCT专利公开的一种手术器械RFID标签读取设备和方法以及手术器械追踪系统。.一种手术器械射频识别RFID标签读取设备,其包括:询问区域,其布置成接收包括多个手术器械的手术器械组,每个手术器械包括相应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手术器械的识别信息;RFID标签读取器;射频RF天线,其耦合到RFID标签读取器并且布置成传输RF信号,并且布置成从至少一些RFID标签接收RF返回信号,RF信号具有信号场,该信号场的至少一部分在询问区域内延伸,每个RF返回信号包括相应RFID标签的识别信息;引导设备,其布置成在手术器械上的RFID标签与RF信号之间引起预定相对移动;以及控制器,其布置成:a.对于从其接收到RF返回信号的每个RFID标签,从RFID标签读取器接收手术器械识别信息;b.将接收到的手术器械识别信息与手术器械组的手术器械清单比较;及c.确定是否已经对于手术器械清单上的每个手术器械接收到手术器械识别信息,并且如果不是的话,则生成不完整清单提醒。一种手术器械追踪系统,其包括:手术器械组,其包括多个手术器械,每个手术器械包括相应的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手术器械的识别信息;以及多个手术器械RFID标签读取设备,每个系统布置成接收手术器械组。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实践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其传染性远超非典型肺炎。该病毒可以面对面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并且,该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大多数人为2~7天,少数人群可达20天以上。因此,其潜伏期增加了防控难度。资料表明:该病毒容易造成隔离区内感染。而隔离区内感染源之一可以来源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能直接与患者体液接触,从而附着上病毒;另一方面隔离区内空气中本身可能具有病毒而附着于医疗器械表面。尤其是在对突发疫情中的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大量的医护人员处于疲惫的状态且医疗器械全程暴露,即使医护人员采取了许多防护措施,但是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暴露的风险,因而极易被感染。因此,医疗器械在疫情发生时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一是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二更为了医疗人员免受感染而降低防控难度。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在经过本发明人之针对一些传染病传播模型的仔细研究和广泛地调研,研发并提出了一种利于传染病防控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传染病是一种突发的疾病,其所需要的医疗器械难以一时配置,尤其是在传染病疫情发展初期,医护人员对其发展模型、传染源等认识不足,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医疗器械需要从不同的地方集结调度和转运,甚至有一些昂贵稀缺的医疗器械需要在疫情重灾区的隔离区之间调度,由于对疫情认识的匮乏,医疗器械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管理和调度,以降低因医疗器械在转移中成为传染源的概率。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包括: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经由目标业务情景定义的所述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内的第一使用数据;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其置于所述隔离区内,与所述隔离区数据采集单元通信连接以生成所述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并能够提示所述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防控指挥部的云服务器,其与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以建立防控追溯网络的方式通信连接,从而在所述云服务器间断式地获取不同院区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能够基于彼此地理位置的所述医疗器械的第一使用数据和/或感染等级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发送调度指令,而使得所述隔离区管理单元能够基于所述调度指令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建立临时通信连接,以便所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能够监控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之间转移时的医疗器械。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可以按照医疗器械的业务情景进行感染等级判定。但是,传染病(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流行性,其是在一定区域内流行,该区域称为疫区。上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可以通过某院内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进行临时征用和改造,但是防控部门需要集中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以便于能够根据流行趋势做出迅速的响应,以尽早达到拐点,降低传染病的感染人数、感染率、致死率。因此现有技术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本实例的管理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置于防控指挥部。云服务器能够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通信连接,建立疫区的医疗器械的追溯网络,以充分地通过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了解整个疫区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
其一,云服务器能够整合各个隔离区内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生成和/或更新感染等级评判模型,该评判模型可以以各个隔离区的感染的人数作为指标,各个隔离区感染人数通过上级指挥系统上传至该云服务器,该感染等级评判模型回传至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用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能够实时地监测各个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
其二,云服务器可以基于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生成在疫区内每一类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使用情况,以能够大致预测每一类医疗器械的消耗情况,云服务器能够将这一消耗情况尽早地上传至上级指挥系统,而使得防控指挥部门能够尽早地筹集医疗资源,减小病死率、致残率和疫情扩散概率。
其三,云服务器基于第一使用数据生成的使用台账,能够用于其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发送调度指令,用于某一些贵重的医疗器械进行资源调配,比如将A隔离区的ECMO调配至B地隔离区。但是在调配过程中,这一部分医疗器械会充分地暴露在非隔离区,具有一定的传染风险,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能够监控调配过程中的医疗器械,该管理系统还能够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建立通信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通信连接,从而所述云服务器能够将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通信连接以形成所述医疗器械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追溯网。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包括消毒管理子单元,所述消毒管理子单元基于所述目标业务情景生成消毒任务,所述消毒管理子系统至少能够按照所述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的形式形成所述医疗器械在院内的标识码,并且能够以将所述消毒目标业务拆解成若干时间不连续的消毒目标子业务的方式推送至与所述目标子业务契合的消毒机构,所述电子标签是由所述云服务器定义的与所述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感染等级相关的身份信息。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按照能够识别所述标识码的方式设置有第二识别器,用于读取与所述标识码相互对应的目标子业务和/或用于将与所述标识码相互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写入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能够以感染等级云图的方式显示隔离区内的医疗器械的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能够采集所述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外的位置信息,所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能够将所述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从而所述云服务器能够形成所述医疗器械的转移路径,并能够将所述医疗器械的转移路径上报至上级指挥系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至少包括视频采集仪、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像采集仪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云服务器能够接收上级指挥系统的感染强度指标,并且能够基于所述感染强度指标更新感染等级的计算模型并推送至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管理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方法。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系统的逻辑示意图;和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优选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隔离区内数据采集系统 100a:第一隔离区内数据采集系统
200:隔离区外数据采集系统 100b:第二隔离区内数据采集系统
300:隔离区内管理单元 300a: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
400:隔离区外管理单元 300b: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
500:云服务器 300c:消毒管理子系统
600:上级指挥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包括: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云服务器500。
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用于采集医疗器械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第一使用数据。并且这些医疗器械经由目标业务情景定义的,比如,氧气罐-非接触使用、ECMO-体外接触使用、插管-体内接触、呼吸机-体外体内接触使用等。第一使用数据可以包括:病人类型(危重、非危重、轻症)、使用时间、是否消毒、使用环境、隔离区类病人数量等等。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包括视频采集仪、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像采集仪中的至少一种。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其置于隔离区内,并且与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通信连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是具有数据运算功能的服务器,如具有CPU\GPU\FPGA芯片的装置。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生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主要用于建立隔离区内医疗器械的管理台账。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还能够提示感染等级。例如,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进行感染等级判定;和/或者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按照医疗器械的隔离区内病人数量进行感染等级判定;和/或者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按照医疗器械的业务情景进行感染等级判定。
但是,传染病(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流行性,其是在一定区域内流行,该区域称为疫区。上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通过某院内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进行临时征用和改造,但是防控部门需要集中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以便于能够根据流行趋势做出迅速的响应,以尽早达到拐点,降低传染病的感染人数、感染率、致死率。因此现有技术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本实例的管理系统包括云服务器500,置于防控指挥部。云服务器500能够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通信连接,建立疫区的医疗器械的追溯网络,以充分地通过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了解整个疫区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
其一,云服务器500能够整合各个隔离区内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生成和/或更新感染等级评判模型,该评判模型可以以各个隔离区的感染的人数作为指标,各个隔离区感染人数通过上级指挥系统600上传至该云服务器500,该感染等级评判模型回传至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用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实时地监测各个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
其二,云服务器500可以基于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生成在疫区内每一类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使用情况,以能够大致预测每一类医疗器械的消耗情况,云服务器500能够将这一消耗情况尽早地上传至上级指挥系统600,而使得防控指挥部门能够尽早地筹集医疗资源,减小病死率、致残率和疫情扩散概率。
其三,云服务器500基于第一使用数据生成的使用台账,能够用于其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发送调度指令,用于某一些贵重的医疗器械进行资源调配,比如将A隔离区的ECMO调配至B地隔离区。但是在调配过程中,这一部分医疗器械会充分地暴露在非隔离区,具有一定的传染风险,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能够监控调配过程中的医疗器械,该管理系统还能够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建立通信连接。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建立通信连接。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和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均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建立通信连接。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位于输出医疗器械的隔离区,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位于输入医疗器械的隔离区。一方面,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和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均能够接收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传回的医疗器械的监测数据,比如运输时间、运输路径等等,便于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和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建立医疗器械的台账;而另一方面,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可以预先与外部系统通信连接,比如交通系统,提示交管部门临时对医疗器械的运输路径进行提前的交通管制;比如市政系统,对医疗器械的运输道路进行消毒等等,防止因医疗器械流通导致的疫情扩展的发生。优选地,云服务器500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至少一个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至少一个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从而云服务器500能够将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以形成医疗器械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追溯网,便于在最坏情况发生时(即追溯疫情扩散否由医疗器械的管理不当造成)。
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包括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基于目标业务情景生成消毒任务。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对传染病毒的认识以及医疗器械的业务情景采用不同的消毒手段。比如,对于体外接触的医疗器械进行酒精喷洒消毒。比如,针对非接触的医疗器械进行通风式消毒。对于体内接触的医疗器械采用专门的消毒设备进行消毒。消毒管理子系统300c至少能够按照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的形式形成医疗器械在院内的标识码。电子标签是由云服务器500定义的与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感染等级相关的身份信息。云服务器500根据感染等级将医疗器械分为至少两种的身份。这至少两种身份包括了易感染的身份牌(以电子标签生成)和不易感染的身份牌(以电子标签生成),用于在隔离区生成标识码,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能够基于标识码生成或更新消毒任务。其主要用于,某一些医疗器械可能使用频率会变高,暴露于医疗活动中的次数增加,如果按照先前的消毒任务,可能会导致消毒不完全,而此时医护人员可能认为其消毒完全而疏忽,造成感染。因此,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能够根据云服务器500的电子标签更新消毒任务,以充分保护医疗人员,降低医疗人员的感染率,降低医疗人才的损失。
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能够以感染等级云图的方式显示隔离区内的医疗器械的位置。由此,医护人员能够醒目地看见各个不同位置的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在其进行医疗活动时,能够有意思地注意防护,以降低其被感染的风险。
优选地,云服务器500能够接收上级指挥系统的感染强度指标。感染强度指标可以是感染人数及其增长率、疑似感染人数及其增长率、治愈出院人数及其增长率、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其增长率等等。云服务器500可以基于深度学习基于感染强度指标更新感染等级的计算模型并推送至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管理单元300。深度学习可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的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由于传染病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疾病。因此,该套系统一旦在使用防控结束之后,其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将其改造可以用于对俗称“走穴包”的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以在无疫情发生时使用。此时,隔离区内可以指医疗机构,隔离区外可以指非医疗机构,如外来医疗器械的供应商或者物流机构。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该系统能够形成用于外来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使用的追溯网,以使得各地理位置彼此不同的医疗机构能够在不通过访问彼此的医疗器械管理子系统的情况下相互查阅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其至少包括: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200、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和云服务器500。
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其用于采集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使用时第一使用数据。第一使用数据主要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时间、进入和/或离开各科室的时间、在各科室内的操作数据(如在CSSD科室内消毒时间、消毒参数、灭菌时间、灭菌参数、采用的消毒设备、采用的灭菌设备)、隔离区内故障数据、出院时间等。CSSD:central sterilesupply department,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隔离区内转移路径等。
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200,其用于采集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外转移的第二使用数据。第二使用数据至少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的基本属性、供应商出厂数据、供应商供货数据、物流机构转移数据、隔离区外故障数据等。外来医疗器械的基本属性包括用途、产地、使用说明、消毒说明、转移说明、包装说明等。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其置于医疗机构内。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采用现有的医疗器械管理平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在医疗机构内对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的医疗器械进行隔离区内追溯管理。其能够基于第一使用数据生成外来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内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隔离区内管理信息至少包括入院管理信息、清点管理信息、使用管理信息和出院管理信息。
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其置于供应商和/或物流机构。优选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可以是采用现有的EPR企业管理平台。其主要用于在医疗机构外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隔离区外追溯管理,能够基于第二使用数据生成外来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外的隔离区外管理信息。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至少包括供应商供货信息和物流转运信息。例如,供应商供货信息包括外来医疗器械的生产信息、使用说明书信息、日常维护信息等。物流转运信息包括包装信息、货运时间信息等。
云服务器500,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优选地,云服务器500分别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交互,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以此,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能够在云服务器500内进行组合以形成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云服务器500优选设置于供应商,主要是供应商是该外来医疗器械的直接管理者和调度者,有利于对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
外来医疗器械由于其昂贵和生产数量少,因此常以“走穴包”的形式流入医疗机构。外来医疗器械不仅像隔离区内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内各个科室内流动,而且还会在各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供应商以及物流机构中来回流动,因此其难度远高于隔离区内医疗器械的隔离区内管理。医疗机构之交叉感染管控能力是卫生部所严格要求的一项必备能力,然而外来医疗器械由于其流动性强且不在同一单位内流动,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如何实现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是一项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各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供应商以及物流机构不是属于同一单位或者组织,各个机构的内部数据大多属于保密数据,不能够像隔离区内器械管理一样简单地将各个科室的数据进行共享,尤其是各个医疗机构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而造成了医疗机构间的数据难以统一、管理和融合,这无疑地为解决如何实现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蒙上了一层面纱。不过,在经过本发明人之仔细研究和广泛地调研,研发并提出了一种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子系统,其能够形成用于外来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使用的追溯网,以使得各地理位置彼此不同的医疗机构能够在不通过访问彼此的医疗器械管理子系统的情况下相互查阅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
本实施例采用如下对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改进为能够针对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分别置于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医疗机构,用于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外来医疗器械进行隔离区内追溯管理。在本实施例中,地理位置彼此各异可以理解为医疗机构的彼此地址不同。例如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分别置于位于北京西城区的A医院、位于北京海淀区的B医院和位于北京朝阳区的C医院。
云服务器500接收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其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进行分类融合。例如其可以以医疗机构为关键词进行隔离区内管理管理信息融合。例如,其可以用于存储按照外来医疗器械的类型按照固有属性分类存储。又如其可以以使用频率为关键词进行外来器械的使用统计等。具体地,云服务器500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至少一个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至少一个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从而,云服务器500能够用于存储追溯信息和/或能够用于输出追溯信息。按照这种方式,本发明以云服务器500为中间服务器,将各大不同的医疗机构、供应商、物流机构的上传对应的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以形成能够基于云服务器500为核心的追溯网。
在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中的至少一个将其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至少一个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的将其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的情况下,与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另一个或另多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能够获取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以使得另一个或另多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的医疗机构能够在外来医疗器械入院之前基于追溯网能够查阅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例如,位于北京西城区的A医院设置有第一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a和其配套的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位于北京海淀区的B医院设置有第二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b和其配套的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对于某一外来医疗器械,其供应商将其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第一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a将该外来医疗器械在A医隔离区内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上,B医院可以借助其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向云服务器500请求查阅该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云服务器500基于该请求将该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发送至第二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b。当然,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的流动性强
本发明不仅仅利用云服务器500来整合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更可以利用现有的彼此地理位置不同的医疗器械管理子系统组成以云服务器500为核心的多翼追溯网络,使得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供应商以及物流机构之间成为可能。在本发明中,以云服务器为核心,通过设置不同的外来医疗器械的多翼底层信息管理子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医疗机构、物流机构和供应商,完全符合外来医疗器械的流动性的现实特点。划分了管理信息子端之后,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和数据融合可以在各医疗机构、物流机构和供应商独立完成,显著地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在各机构的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并且显著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对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因为实践证明现有的外来医疗器械一方面难以录入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其大多数都是采用纸质档流转,会造成其信息不完整且容易丢失,给其追溯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外来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基于其流动性特定需要的管理数据类型多且量大需要进行严格控制,这都为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带来了众多阻碍。而在本发明中,外来医疗器械按照其流动机构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管理子端,各机构均有其专业化的团队在其使用时利用管理子端(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从而能够在外来医疗器械流动的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完整地在其全寿命周期内进行信息采集和融合;而且云服务器500作为中间设备,本发明还能够使得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具有竞争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流动,以使得后期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能够回溯前期使用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远远降低了因为竞争关系造成的外来医疗器械追溯的难度;其次各子端的信息处理能力、存储能力有限,云服务器500可以作为其外来医疗器械的信息存储的另一种备选方案。这种追溯方案在实践中有效地降低了供应商的管理难度、提高了医疗机构对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各机构的操作难度,有利于外来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信息的完整。
外来医疗器械因为其价格昂贵,不会在隔离区内进行配置,因此外来医疗器械不具备隔离区内医疗器械完善的管理系统。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在现有技术中,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均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外来医疗器械进行在隔离区内需要执行的步骤,这种人为性极强,而且医护人员本身劳动强度大易疲劳,极易出现任务缺失例如消毒等步骤遗漏而导致病人因外来医疗器械造成隔离区内感染,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这在医疗机构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会造成外来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内在隔离区内的隔离区内原理信息不完整。因此,如何保证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管理,本发明之发明人经过仔细的探索和调研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建立外来医疗器械与目标业务关联。目标业务主要是指外来医疗器械入院后的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进行的流程,例如手术任务、入院流程、消毒流程、灭菌流程、离院流程。从而,在医疗机构执行完成目标业务的情况下能够生成与目标业务契合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例如,在执行消毒流程的过程中,需要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对该过程进行数据采集,以便于生成与消毒流程相契合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包括设置于医疗机构的接收科室的第一识别器。该第一识别器可以是扫码识别器、射频识别器,用于在医疗器械入院前识别外来医疗器械的器械身份信息。器械身份信息作为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的标志,其能够反应出外来医疗器械的供应商、生产时间等信息。在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认证第一识别器获取到器械身份信息成功的情况下,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将身份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500。云服务器500基于身份信息从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中匹配出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目标业务并将目标业务推送至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目标业务是由供应商原始定义的并上传至云服务器500,例如其适用于的手术类型、需要在隔离区内如何转移、如何在隔离区内包装、如何消毒和/或灭菌(消毒和/或灭菌设备、消毒和/或灭菌参数、消毒和/或灭菌时间)以及各个目标业务之间的流程顺序等。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至少能够按照电子标签的形式形成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标识码。并且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以将目标业务拆解成若干目标子业务的方式推送至隔离区内与目标子业务契合的科室。按照这种该方式,外来医疗器械在入院时进行身份认证的前提下,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发送请求至云服务器500获取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目标业务并且能够以电子标签的形式为目标业务提供标识码,以便于医疗工作人员通过该标识码对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执行其目标业务以及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其有效地解决了原有的规章制度笼统化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带来的漏作业流程、管理信息不完整、表格量大的技术问题,能够在降低了甚至杜绝了病人因外来医疗器械感染的发生的同时也能够完整地记录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在隔离区内使用和管理的实况,利用电子标签有效地个性化地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优选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按照能够识别标识码的方式在不同科室设置有第二识别器。识别码可以是二维码,也可以是条形码。第二识别器可以是射频识别器、图像识别器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识别器对标识码至少进行两次识别,其主要用于记录医疗外来器械在科室的停留时间。至少一次用于外来医疗器械进入该科室时,用于读取与标识码相互对应的目标子业务。例如,外来医疗器械进入了CSSD中心,第二识别器读取标识码,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显示出该外来医疗器械的在CSSD中心的目标子业务,如消毒和灭菌。至少一次用于外来医疗器械离开该科室时,用于将与标识码相互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写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例如,外来医疗器械离开CSSD中心,第二识别器读取标识码,数据采集子系统100将目标子业务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如消毒时长和灭菌时长等写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第二识别器具有与标识码相互契合的识别器身份信息。其主要用于,在第二识别器识别标识码并且标识码与识别器身份信息相互契合的情况下,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至少能够以视频、文字、图片、表格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呈现与标识码相对应的目标子业务。例如,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以视频的形式显示对该外来物流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灭菌处理和/或包装处理。这些视频均是从云服务器500传输的,因此云服务器500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采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尤佳,能够有效地提高视频的传输速度和利于超高清视频的传输,便于初用者对该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外来医疗器械由于是外来设备,因此医疗机构的大多数医疗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要领,因此本发明的这种方式还能够进行远程教学辅导,如仅仅只需要供应商将外来医疗器械的专门的教学视频、图片等上传至云服务器500,然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标识码的请求,可以下载与标识码对应的教学视频、图片等进行短时间学习,因此本发明在管理该外来医疗器械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节约供应商的授课、人力资源。
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按照能够显示管理信息的方式设置于隔离区内不同的科室。即每一个设置有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的科室均可以基于请求访问云服务器500,对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进行查阅。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包括设置于不同科室的第三识别器,用于识别外来医疗器械的器械身份信息。该第三识别器也可以是不限于射频识别器、图像识别器中的至少一种。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响应于识别器获得的器械身份信息将其唯一契合的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显示。基于第三识别器的扫描识别,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提出访问云服务器500的请求,云服务器500将与器械身份信息契合的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传输至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以使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在工作人员执行点击、声音和触碰中的至少一种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将与输入方式对应的管理信息按照文本、图像、表格和视频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显示,以便于不同科室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查阅与之执行的输入方式契合的管理信息。例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灭菌”信息栏,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可以将灭菌对应的管理信息以文本、图像、表格和视频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显示于设置有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的计算机的屏幕上。
优选地,云服务器500包括彼此独立的隔离区内管理运算模块和隔离区外管理运算模块。云服务器500对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进行动态更新,一旦有新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输入云服务器500,云服务器500按照如下方式更新存储于云服务器500内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或隔离区外管理信息:隔离区内管理运算模块和隔离区外管理运算模块可以按照聚类分析法分别对隔离区内管理信息、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进行融合。其具体地,优选地,其中,隔离区内管理运算模块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如4G等),以使得云服务器500能够在接收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传输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的情况下至少按照将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与隔离区内历史管理信息融合的方式更新。优选地,隔离区外管理运算模块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如4G等),以使得云服务器500能够在接收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传输的隔离区外管理信息的情况下至少按照将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与隔离区外历史管理信息融合的方式更新。而且,云服务器500响应于供应商的请求和/或医疗机构的请求将隔离区内管理运算模块能够动态更新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隔离区外管理运算模块能够动态更新的隔离区外管理信息一并推送至医疗机构和/或供应商,以便于医疗机构和/或供应商能够分类动态追溯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信息。在外来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内,隔离区内管理信息相比较于隔离区外管理信息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数据量大等特点,因此,本发明为了能够有效地在外来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内对其进行管理追踪,云服务器500分别设置了两个独立运算的模块分别对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和隔离区外管理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着重地对隔离区内管理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记录,符合外来医疗器械的流动特点。
优选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包括第四识别器。其设置于医疗机构的发送室,用于识别标识码。发送室是外来医疗器械离院前的最后一个科室,其主要负责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包装、离院清点、物流联系等工作任务。为了能够有效地回溯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流动信息,本发明在发送室设置第四识别器,用于识别标识码。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响应于第四识别器扫描标识码对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进行整理,在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与目标业务彼此对照的情况下,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将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按照这种方式,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势:1、便于医疗机构查找外来医疗器械是否在本院存在漏流程或漏任务等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利于本院及时的纠正和及时管理;2、如果确认了本院符合标识码上所呈现的所有目标业务并完整记录了目标业务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则发送室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本次隔离区内使用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一般会在隔离区内停留一定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半个月或更久,因此按照这种方式,云服务器500在外来器械入院之后,无该外来医疗器械的更新信息,而仅仅与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进行历史信息的交互,极大地降低了云服务器500的运算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能够在疫情消失之后,作为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或者能够应对下一次突发疫情,至少具有根据下优势:
(1)本发明不仅仅利用云服务器来整合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信息,更可以利用现有的彼此地理位置不同的医疗器械管理子系统组成以云服务器为核心的多翼追溯网络,使得外来医疗器械的追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供应商以及物流机构之间成为可能。
(2)在本发明中,以云服务器为核心,通过设置不同的外来医疗器械的多翼底层信息管理子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医疗机构、物流机构和供应商,完全符合外来医疗器械的流动性的现实特点。划分了管理信息子端之后,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和数据融合可以在各医疗机构、物流机构和供应商独立完成,显著地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在各机构的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并且显著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对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
(3)外来医疗器械在入院时进行身份认证的前提下,隔离区内管理单元发送请求至云服务器获取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目标业务并且能够以电子标签的形式为目标业务提供标识码,以便于医疗工作人员通过该标识码对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执行其目标业务以及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其有效地解决了原有的规章制度笼统化管理外来医疗器械带来的漏作业流程、管理信息不完整、表格量大的技术问题,能够在降低了甚至杜绝了病人因外来医疗器械感染的发生的同时也能够完整地记录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在隔离区内使用和管理的实况,利用电子标签有效地个性化地提高了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可以是对实施例1和/或2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时间以及调度密切地与手术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并且与医疗机构的器械调度安排、工作人员内的调度安排密切关联。这与隔离区内医疗器械的调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如何进行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时间及调度是本实施例着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包括下订单接口。该下订单接口可以是语音接口、键盘接口等。其主要用于接收工作人员的下订单信息。下订单信息至少包括所需外来医疗器械的类型信息和时间信息,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将下订单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500。云服务器500基于类型信息和/或时间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匹配出与下订单信息契合的供应商。云服务器500作为大型数据存储服务器,其内存储了大量的供应商-外来医疗器械相互对应的信息,例如,在云服务器500接收到位于北京西城区的A医院的M型的外来医疗器械的订单信息,其要求的最晚入院时间为T时刻。云服务器500会将M型外来医疗器械作为关键词,在云服务器500内进行供应商查找,列出所有能够提供M型外来医疗器械的供应商,然后云服务器500在对各个供应商的对应M型外来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在其他某院的情况进行整合后发送至北京西城区的A医院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同时将该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推送至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基于联系方式与置于该供应商的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按照能够建立通信连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建立的通信连接,能够时时刻刻使得医疗机构人员能够在该外来医疗器械进入该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的医疗机构之前,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通过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获取该外来医疗器械的至少包括入院时间之信息。
又如,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200能够采集外来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外的位置信息。即: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200可以包括定位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外来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外的位置信息,以使得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能够将位置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500。从而,云服务器500能够基于医疗机构的下订单信息能够按照医疗机构能够获取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时间的方式将位置信息生成外来医疗器械的转移进度信息。该转移进度信息可以按照外来医疗器械的移动轨迹的方式给出,并且能够结合外来医疗器械与医疗机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推算出入院时间。
按照如上两种方式,本发明还能够有效地克服医疗机构度外来医疗器械寻源的困难,并且能够时时刻刻掌握外来医疗器械入院前的流动情况以及最重要的入院时间,外来医疗器械的入院时间对于需要外来医疗器械的病人而言是及其重要的,入院时间越早越利于其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康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方法,包括:
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采集经由目标业务情景定义的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内的第一使用数据;
配置与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通信连接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用于生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并能够提示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
管理方法还包括:
设置有防控指挥部的云服务器500,其配置为:与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以建立防控追溯网络的方式通信连接,以使得在云服务器500间断式地获取不同隔离区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的情况下,云服务器500能够基于彼此地理位置的医疗器械的第一使用数据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发送感染等级。
优选地,云服务器500配置为: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
其中,至少一个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至少一个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从而云服务器500能够将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以形成医疗器械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追溯网。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包括:
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用于采集经由目标业务情景定义的所述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内的第一使用数据;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其置于所述隔离区内,与所述隔离区数据采集单元(100)通信连接以生成所述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并能够提示所述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防控指挥部的云服务器(500),其与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以建立防控追溯网络的方式通信连接,从而在所述云服务器(500)间断式地获取不同院区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基于彼此地理位置的所述医疗器械的第一使用数据和/或感染等级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发送调度指令,而使得所述隔离区管理单元(300)能够基于所述调度指令与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建立临时通信连接,以便所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能够监控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之间转移时的医疗器械;
所述云服务器(500)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从而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将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以形成所述医疗器械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追溯网;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接收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传回的医疗器械的监测数据,便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建立医疗器械的台账,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能够预先与外部系统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包括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所述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基于所述目标业务情景生成消毒任务,
所述消毒管理子单元(300c)至少能够按照所述医疗器械的电子标签的形式形成所述医疗器械在院内的标识码,并且能够以将所述消毒目标业务拆解成若干时间不连续的消毒目标子业务的方式推送至与所述目标子业务契合的消毒机构,
所述电子标签是由所述云服务器(500)定义的与所述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内的感染等级相关的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按照能够识别所述标识码的方式设置有第二识别器,用于读取与所述标识码相互对应的目标子业务和/或用于将与所述标识码相互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信息写入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能够以感染等级云图的方式显示隔离区内的医疗器械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外数据采集子系统(200)能够采集所述医疗器械在隔离区外的位置信息,所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能够将所述位置信息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500)从而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形成所述医疗器械的转移路径,并能够将所述医疗器械的转移路径上报至上级指挥系统(6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至少包括视频采集仪、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图像采集仪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接收上级指挥系统的感染强度指标,并且能够基于所述感染强度指标更新感染等级的计算模型并推送至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管理单元(300)。
8.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方法,包括:
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采集经由目标业务情景定义的所述医疗器械的在隔离区内的第一使用数据;
配置与所述隔离区内数据采集单元(100)通信连接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用于生成所述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并能够提示所述医疗器械的感染等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
设置有防控指挥部的云服务器(500),其配置为:与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以建立防控追溯网络的方式通信连接,以使得在所述云服务器(500)间断式地获取不同隔离区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清单的情况下,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基于彼此地理位置的所述医疗器械的第一使用数据向各个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发送感染等级;
所述云服务器(500)配置为:具有至少一个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输出接口,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入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输出接口用于与其对应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从而所述云服务器(500)能够将地理位置彼此各异的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和/或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通信连接以形成所述医疗器械在传染病防治期间的追溯网;
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能够接收到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传回的医疗器械的监测数据,便于隔离区内管理单元(300)建立医疗器械的台账,隔离区外管理单元(400)能够预先与外部系统通信连接。
CN202010272928.0A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Active CN111477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2928.0A CN111477338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2928.0A CN111477338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7338A CN111477338A (zh) 2020-07-31
CN111477338B true CN111477338B (zh) 2023-05-30

Family

ID=7175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2928.0A Active CN111477338B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73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60488A1 (en) * 1993-03-12 1994-09-15 Telebuyer, Llc Interactive system for telephon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capabilities for remote monitoring
CN109935307A (zh) * 2019-01-21 2019-06-25 深圳志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资源调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082A (zh) * 2016-08-24 2017-01-11 郑永明 一种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的医疗器械计量检测质控平台
CN106599573B (zh) * 2016-12-13 2019-06-14 深圳第一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诊断类医疗器械自动校验系统及方法
CN109009024A (zh) * 2018-08-07 2018-12-18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医疗器械设备的医生健康监测系统
CN109659016A (zh) * 2018-12-19 2019-04-19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一种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0970124B (zh) * 2019-12-02 2023-09-0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及追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60488A1 (en) * 1993-03-12 1994-09-15 Telebuyer, Llc Interactive system for telephon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capabilities for remote monitoring
CN109935307A (zh) * 2019-01-21 2019-06-25 深圳志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资源调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7338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riwardhana et al. The role of 5G for digital healthcare against COVID-19 pandem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Ye The role of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in a glob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actices and implications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Fry et al. MASCAL: RFID tracking of patients, staff and equipment to enhance hospital response to mass casualty events
US10734109B2 (en) Tag based knowledge system for healthcare enterprises
CN103353959A (zh) 一种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的移动终端、系统及方法
Sonderman et al. Using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to identify and refer caesarean-relate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in rural Rwand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rotocol
CN104364817A (zh) 用于提供透明医学治疗的系统和方法
CN1666218A (zh) 用于在跟踪环境中选择性地监视活动的方法和系统
US11862330B2 (en) Proximity based systems for contact tracing
Cheng et al. RFID analytics for hospital ward management
CN107910048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院信息交互系统
CN109637639A (zh) 一种医院病床辅助管理信息系统
Finkenstadt et al. Tuning value chains for better signals in the post-COVID era: vaccine supply chain concerns
Mondal et al. The rol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fight against COVID-19 pandemic: An exploratory review
JP2023062174A (ja) 改善された医療相互運用環境システム
CN109710689A (zh) 企业监管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93080B (zh) 一种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CN110970124B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及追溯系统
Daugherty et al. Preparing your intensive care unit to respond in crisis: considerations for critical care clinicians
CN111477338B (zh) 一种用于传染病的医疗器械的管理追溯系统
Machado et al. The Rapid Access Biosecurity (RAB) app™ Handbook
Hendrich et al. A proclamation for change: Transforming the hospital patient care environment
Debdas et al. IoT application in interconnected hospitals
CN105787843A (zh) 医疗报告的通知方法、通知系统、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Dhyani et al. Applications of IoT and Cloud Computing: A COVID-19 Disaster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