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4379B - 无源车速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无源车速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4379B
CN111474379B CN202010225585.2A CN202010225585A CN111474379B CN 111474379 B CN111474379 B CN 111474379B CN 202010225585 A CN202010225585 A CN 202010225585A CN 111474379 B CN111474379 B CN 11147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vehicle speed
speed sensor
passiv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55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4379A (zh
Inventor
汪飞
罗安信
王一凡
代翔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2255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4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4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4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3/00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Measuring differences of linear or angular speeds
    • G01P3/4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P3/50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linear speed
    • G01P3/52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linear speed by measuring amplitude of generated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无源车速传感器包括运动接触部件、运动传递部件和能量转换部件。运动接触部件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运动传递部件与运动接触部件连接,用于当运动接触部件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能量转换部件与运动传递部件连接,用于将运动传递部件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本申请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不依赖外部能源,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

Description

无源车速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速度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对于判断道路情况、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护行人及车辆安全方面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目前的车速传感器都是非接触式的,它们主要基于线圈涡流感应、多普勒效应、超声波原理、视频处理技术等原理。许多车速传感器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投入使用。然而,这些设备的传感检测原理决定了这些传感器的工作,需要外部能量来供电。例如采用线圈涡流感应原理的车速传感器需要在预置的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采用多普勒效应及超声波原理的车速传感器需要向行驶中的车辆发射微波及声波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并分析。而采用视频处理原理的车速传感器需要摄像,并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以上车速传感器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对这些车速传感器的大规模使用及日常维护造成了障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依赖外部能源的车速传感器无法大规模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
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包括:
运动接触部件,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
运动传递部件,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
能量转换部件,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运动传递部件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传递部件包括:
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水平直线运动速度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运动方向转换部件,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连接,用于将所述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转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其中,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包括:丝杆耦合组件、扭杆弹簧组件或者细绳牵引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接触部件包括:
封盖,所述封盖具有通孔;
盖体,所述盖体卡设于所述封盖的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包括:
多个引导柱,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向远离所述封盖的方向延伸设置,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垫圈,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安装直线轴承,所述垫圈的外径与所述封盖的外径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包括:
丝杆定子,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连接,用于承受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传递的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转子,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丝杆定子;
棘爪,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转子可转动连接;
棘轮,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包括静电耦合组件、压电耦合组件或者磁电耦合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包括:
多个磁铁块,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边沿,所述磁铁块高于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所在的平面;
多个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还包括:
底座,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磁铁块和所述线圈均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
能量转换出口,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还包括:
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具有面向所述底座的爪状结构,多个所述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扣合部的爪状结构的内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安装在行驶道路,通过与车辆轮胎的直接接触,实现对车速的传感监测。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无源车速传感器包括运动接触部件、运动传递部件和能量转换部件。运动接触部件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可以感受到直接接触车辆轮胎的行驶速度信号。运动传递部件与运动接触部件连接,用于当运动接触部件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以对速度信号进行无源线性放大。能量转换部件与运动传递部件连接,用于将运动传递部件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能量转换部件可以将经过放大的速度信号线性转换成电压电信号。利用输出的电信号,即可反推出车辆行驶过的速度大小,实现车速传感。本申请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不依赖外部能源,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运动方向转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运动方向转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实物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与输出峰值电压的关系图。
附图标号说明:
无源车速传感器 100
运动接触部件 10
封盖 11
盖体 12
运动传递部件 20
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 21
引导柱 211
垫圈 212
运动方向转换部件 22
丝杆定子 221
转子 222
棘爪 223
棘轮 224
能量转换部件 30
磁铁块 311
线圈 312
底座 32
能量转换出口 321
扣合部 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于本申请。
虽然,目前部分车速传感器采用了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能量来源,但它们也受到风力大小、日夜交替等特定使用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受限于设计原理的复杂性,目前的车速传感器的尺寸较大,这让车速传感器的拆卸及移动造成了障碍。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本申请提供的无源车速传感器,是设计接触式的车速传感器。通过直接与行驶中的车辆进行接触,直接捕捉车辆的行驶速度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可在原理上省略信号发射、信号处理等模块。本申请中由速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过程本身属于动能转换的过程,通过电磁、静电、压电等原理无需额外能量输入与能量存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车速传感器能从设计原理上实现小型化。
本申请提出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将低速、直线的速度信号进行速度放大,利用如丝杆耦合、扭杆弹簧、细绳牵引的机械结构对低速、直线的速度信号进行无源机械放大,变成高速旋转的速度信号。进一步基于静电耦合、压电耦合或者磁电耦合的原理,将高速旋转的速度信号转换为可读的电信号进行输出。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车速传感器需要外部能源输入,以及尺寸偏大的问题。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100。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运动接触部件10、运动传递部件20和能量转换部件30。
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当确实有车辆经过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时,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可以感受到直接接触车辆轮胎的行驶速度信号。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可以为敏感性较强的、能够接触并传递振动或者传递能能量的结构。比如,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可以为铝合金机械加工过的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连接用于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可以对速度信号进行无源线性放大。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还可以对速度信号的方向进行改变。具体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位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的下方,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通过向下延伸的结构件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接触连接。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向下延伸的结构件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接触,使得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能够将能量传递下去。
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连接用于将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将经过放大的速度信号线性转换成电信号(比如电压信号)。利用输出的电信号,即可反推出车辆行驶过的速度大小,实现车速传感。具体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是可转动连接,当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运动并传递能量时,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跟随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的运动而运动。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的运动方向是竖直方向由上向下的运动,而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的运动方向为在竖直方向某一高度的平面内运动,比如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本实施例中,涉及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100。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运动接触部件10、运动传递部件20和能量转换部件30。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可以感受到直接接触车辆轮胎的行驶速度信号。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连接,用于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以对速度信号进行无源线性放大。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连接,用于将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将经过放大的速度信号线性转换成电压电信号。利用输出的电信号,即可反推出车辆行驶过的速度大小,实现车速传感。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不依赖外部能源,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并且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方便大规模的安装和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运动接触部件10、运动传递部件20和能量转换部件30。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和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接触连接。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转动连接。当有车辆经过时,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将车辆经过时的能量接触传递给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进一步将车辆经过时的能量传递给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将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利用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输出的电信号,即可反推出车辆行驶过的速度大小,实现对车速的传感。
请参阅图2-图6,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具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包括: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和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
请参阅图4,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水平直线运动速度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请参阅图5-图6,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连接。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用于将所述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转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其中,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和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帮助实现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具体的,能量传递过程可以是,将车辆的速度信息沿着竖直方向传递到水平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包括:丝杆耦合组件、扭杆弹簧组件或者细绳牵引组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可以包括单独的丝杆耦合组件、扭杆弹簧组件或者细绳牵引组件。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也可以包括丝杆耦合组件、扭杆弹簧组件或者细绳牵引组件中的任意组合。只要能够实现竖直方向的速度转换为水平方向的速度即可。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来实现竖直方向的速度转换为水平方向的速度的转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封盖11和盖体1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封盖11具有通孔。所述盖体12卡设于所述封盖11的通孔中。当有车辆经过时,所述车辆运动接触部件10可以通过所述盖体12感测到车辆经过的速度信息。所述封盖11和所述盖体12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机械加工过的金属外壳。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也可以包括其他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所述封盖11和所述盖体12,设计简单,并且可以可靠的感测到是否有车辆经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包括:多个引导柱211和垫圈212。
多个所述引导柱211分别与所述盖体12固定连接。并且,多个所述引导柱211向远离所述封盖11的方向延伸设置,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还可以包括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多个复位弹簧可以与所述盖体12弹性连接,并向远离所述封盖11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引导柱211与所述复位弹簧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复位弹簧用于帮助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恢复至没有车辆接触时的位置。
所述垫圈212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安装直线轴承。所述垫圈212的外径与所述封盖11的外径相等。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引导柱211对位匹配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包括多个引导柱211和垫圈212。所述引导柱211可以顺利的穿过所述垫圈212的通孔。所述引导柱211可以上下移动使得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可以将车辆经过时的速度传递下去。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包括:丝杆定子221、转子222、棘爪223和棘轮224。
所述丝杆定子221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连接,用于承受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传递的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所述丝杆定子221可以为螺杆的结构。
所述转子222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丝杆定子221。所述转子222可以为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径小于所述垫圈212的外径。
如图6所示,所述棘爪223的一端与所述转子222可转动连接。所述棘轮224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222。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两个所述棘爪22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可将经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和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传递过来的垂直方向的低速直线运动线性转换成水平方向的高速的旋转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丝杆耦合的原理制作机械结构,它主要由丝杆定子221和转子222组成。在接收到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传递过来的速度信号后,所述丝杆定子221也随着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一起作垂直方向的低速直线运动,而所述转子222通过与所述丝杆定子221的耦合,将所述丝杆定子221的低速直线运动转换成所述转子222的高速旋转运动。从而实现速度信号的无源机械放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包括静电耦合组件、压电耦合组件或者磁电耦合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包括单独的静电耦合组件、压电耦合组件或者磁电耦合组件。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能够实现将传递来的速度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即可。本申请中保护了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为静电耦合组件的各种形式,具体的采用静电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转换的各种形式都在本申请的核心设计思路中。同理,本申请中保护了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为压电耦合组件的各种形式,具体的采用压电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转换的各种形式都在本申请的核心设计思路中。同理,本申请中保护了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为磁电耦合组件的各种形式,具体的采用磁电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转换的各种形式都在本申请的核心设计思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包括:多个磁铁块311和多个线圈312。
多个磁铁块311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222的外边沿。所述磁铁块311高于所述棘爪223和所述棘轮224所在的平面。多个线圈312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222的外围。所述线圈312用于当转子受到车辆作用高速旋转时,输出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将高速旋转的速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电磁机电耦合的原理。电磁机电耦合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会有电流产生。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磁铁块311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222的外边沿,并在所述转子222的外围安装绕好的线圈。当所述转子222受到车辆作用高速旋转时,则有电信号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还包括:底座32和能量转换出口321。
所述底座32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磁铁块311和所述线圈312均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312设置于所述底座32的内侧壁。所述能量转换出口321设置于所述底座32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可以将高速旋转的速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2用于承载所述磁铁块311和所述线圈312。所述能量转换出口321用于提供电信号的输出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还包括:扣合部33。
所述扣合部33具有面向所述底座32的爪状结构。多个所述线圈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扣合部33爪状结构的内侧壁。所述扣合部33的内径等于所述转子222的外径。所述扣合部33的外径等于所述封盖11的外径。所述扣合部33背向所述底座32的一面与所述垫圈212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33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可以包括:包括封盖和盖体的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和丝杆耦合组件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以及包括静电耦合组件的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包括封盖和盖体的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和扭杆弹簧组件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以及包括压电耦合组件的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包括封盖和盖体的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和细绳牵引组件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以及包括磁电耦合组件的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包括:包括封盖和盖体的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和丝杆耦合与扭杆弹簧组合的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以及包括压电耦合与磁电耦合组合的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安装在行驶道路,通过与车辆轮胎的直接接触,实现对车速的传感监测。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安装在行驶道路中,使得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与行驶道路的平面齐平。当有车辆驶过时,通过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与车辆轮胎的直接接触,实现对车速的传感监测。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工作的一个核心原理是:车辆行驶速度信号到输出电信号的转换都是线性的,这样能保证输入速度信号与输出电信号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请参阅图7,提供了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的运动敏感端在与车轮接触瞬间的速度分析图。在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中的运动敏感端受到直线轴承的引导与限制,在受到车辆轮胎挤压时,能灵活的上下移动,并将车轮的水平移动速度信号(V1),线性转换成垂直方向的速度信号(V),并传递到能量转换部件的内部,且在车辆驶离后受复位弹簧的影响恢复初始位置。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的其他部分采用的是经过铝合金机械加工过的金属外壳,用于保护传感器在与车辆的接触中不受损坏。
请参阅图8提供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在进行正确性验证的实验场景。将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埋入地里,驾驶车辆以不同的速度驶过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通过一个利用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示波器对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输出电信号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
请参阅图9,提供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监测到的车辆行驶速度与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输出电压的测试结果图。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的输出电信号与输入速度信号呈现线性关系,说明了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100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动接触部件(10),用于感测是否有车辆经过;
运动传递部件(20),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连接,用于当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感测到有车辆经过时,对车辆经过时的能量进行传递;
能量转换部件(30),与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连接,用于将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传递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以实现对车辆速度的无源监测;
所述运动传递部件(20)包括:
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水平直线运动速度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连接,用于将所述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转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速度,其中,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包括:
多个引导柱(211),与盖体(12)固定连接,并向远离封盖(11)的方向延伸设置,用于将车辆经过时的水平直线运动速度转化为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垫圈(212),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用于安装直线轴承,所述垫圈(212)的外径与所述封盖(11)的外径相等,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引导柱(211)对位匹配安装;
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包括:丝杆耦合组件、扭杆弹簧组件或者细绳牵引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接触部件(10)包括:
所述封盖(11),所述封盖(11)具有通孔;
所述盖体(12),所述盖体(12)卡设于所述封盖(11)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方向转换部件(22)包括:
丝杆定子(221),与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连接,用于承受所述同方向运动传递部件(21)传递的竖直方向的下压速度;
转子(222),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丝杆定子(221);
棘爪(223),所述棘爪(223)的一端与所述转子(222)可转动连接;
棘轮(224),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包括静电耦合组件、压电耦合组件或者磁电耦合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包括:
多个磁铁块(311),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转子(222)的外边沿,所述磁铁块(311)高于所述棘爪(223)和所述棘轮(224)所在的平面;
多个线圈(312),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222)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还包括:
底座(32),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磁铁块(311)和所述线圈(312)均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
能量转换出口(321),设置于所述底座(32)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部件(30)还包括:
扣合部(33),所述扣合部(33)具有面向所述底座(32)的爪状结构,多个所述线圈(312)分别设置在所述扣合部(33)爪状结构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源车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车速传感器安装在行驶道路,通过与车辆轮胎的直接接触,实现对车速的传感监测。
CN202010225585.2A 2020-03-26 2020-03-26 无源车速传感器 Active CN11147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585.2A CN111474379B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源车速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5585.2A CN111474379B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源车速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4379A CN111474379A (zh) 2020-07-31
CN111474379B true CN111474379B (zh) 2022-05-31

Family

ID=7174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5585.2A Active CN111474379B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源车速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4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465A (zh) * 2021-11-15 2022-02-0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主动传感技术的自供能无线监测预警减速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476A (zh) * 2003-06-16 2006-07-26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利用地球磁场检测轮胎和车轮组件的转数
CN202661478U (zh) * 2012-04-20 2013-01-09 株洲电力机车电机修造有限公司 无源速度传感器
CN110146113A (zh) * 2018-04-24 2019-08-20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霍尔车载传感器
CN110486431A (zh) * 2019-07-22 2019-11-22 南方科技大学 运动转换结构和能量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8710B2 (en) * 2011-05-17 2016-06-14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 as self-powered sensor for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CN106056929B (zh) * 2016-08-10 2019-02-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车速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28120A (zh) * 2016-08-19 2016-11-16 周智庆 一种微小段路车速检测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476A (zh) * 2003-06-16 2006-07-26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利用地球磁场检测轮胎和车轮组件的转数
CN202661478U (zh) * 2012-04-20 2013-01-09 株洲电力机车电机修造有限公司 无源速度传感器
CN110146113A (zh) * 2018-04-24 2019-08-20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霍尔车载传感器
CN110486431A (zh) * 2019-07-22 2019-11-22 南方科技大学 运动转换结构和能量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4379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ifar et al. Survey of electromagnetic and magnetoelectric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s for low frequency excitation
Wang et al. Design of a frequency-adjusting device for harvesting energy from a rotating wheel
KR101709322B1 (ko) 에너지 하비스터
Wu et al. A seesaw-structured energy harvester with superwide bandwidth for TPMS application
CN111474379B (zh) 无源车速传感器
GB2479926A (en) Energy harvesting generator
Zhu et al.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ing in automobiles to power wireless sensors
US11513032B2 (en) System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self power-generated bearing module
KR101713668B1 (ko) 에너지 하비스터
KR20170035220A (ko) 차량 타이어용 자가 발전 장치
CN210074852U (zh) 一种铁路货车车辆车轴感应发电装置
CN102782458A (zh) 具有能量转换器的轴承电流传感器装置
CN112290699A (zh) 一种基于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
KR20160128045A (ko) 에너지 하비스터
KR101708044B1 (ko) 하이브리드 기법을 활용한 회전 에너지 하베스터
KR101553911B1 (ko) 에너지 하비스터
CN100430742C (zh) 阵列式微型电场传感器
US20080174211A1 (en) Motive force generating device
Koganezawa et al.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er fo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Using Vehicle-Tread Force
CN221096728U (zh) 一种基于摩擦电磁混合发电机的自供电环境监测系统
CN219798223U (zh) 非接触式的磁感角度传感装置
KR101551468B1 (ko) 홀 센서가 구비된 브러시 홀더 장치
KR102199971B1 (ko) 토크 측정 장치
KR101357207B1 (ko) 전동기 회전자의 실시간 감시 장치
KR101553912B1 (ko) 에너지 하비스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