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261A -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261A
CN111464261A CN201910058146.4A CN201910058146A CN111464261A CN 111464261 A CN111464261 A CN 111464261A CN 201910058146 A CN201910058146 A CN 201910058146A CN 111464261 A CN111464261 A CN 111464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signal sequence
base station
frequency
dedicated re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8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261B (zh
Inventor
陈先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81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2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093 priority patent/WO2020151535A1/zh
Priority to EP20745023.0A priority patent/EP3917200A4/en
Priority to US17/424,893 priority patent/US1141170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46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端干扰检测算法复杂度高、检测不实时以及受扰站和施扰站的中心频点和带宽必须完全相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确定存在远端干扰;在特殊时隙中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大气对流层中存在逆温或水汽随高度急剧变小的层次,在该层中电波形成超折射传播,传播损耗很小,可实现超远距离传播,大部分电波辐射被限制在这一层内,类似于在波导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传播。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无线网络中发生大气波导时,远端基站的下行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公里的超远距离传输后仍具有较高强度,信号传播时延超过上行时隙的保护时隙(Guard Period,GP)长度,落入近端基站上行子帧内,造成严重的上行干扰,这种干扰称为远端干扰或大气波导干扰。
远端干扰在TDD无线网络广泛存在,对现网性能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于目前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现网,现有已实施方案是通过发送专用特征序列来检测远端干扰,需要检测出干扰源基站ID,因此,基站侧需要进行大量盲检测,检测算法复杂度过高,而且检测周期很长,检测结果不实时,从而影响干扰规避的实效性,同时,由于特征序列是全带宽的,基站必须在全带宽内检测特征序列,这要求受扰站和施扰站的中心频点和带宽必须完全相同才能检测出特征序列,而现网组网场景是复杂的,很多场景不一定满足这个要求,这给该方案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端干扰检测算法复杂度高、检测不实时以及受扰站和施扰站的中心频点和带宽必须完全相同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在基站确定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情况下(不限于是否检测到疑似远端干扰),通过本申请通过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因为大气波导传播时延是随机的,接收端的检测窗口内符号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符号在时域上一般是不对齐的,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可以保证无论传播时延怎样变化都可以让接收端检测到完整的参考信号符号,从而保证检测性能。
可选地,在基于基站ID确定的无线帧中的特殊时隙中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基站在与本基站ID相关的无线帧、设定的时隙和符号上以设定的周期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序列可以是Gold序列、ZC(Zadoff-Chu)序列或其他伪随机序列。
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所述无线帧:
方法1:根据所述基站ID查询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nSFN=map_talble(nNBID);
方法2: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21
其中,nSFN为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nNBID为基站ID,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22
为系统帧号最大值,map_talble为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作为优选方案,采用方法1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确定无线帧的方法,可以尽量保证不同基站在不同无线帧上发送参考信号,避免相同的参考信号在接收端的相同符号上非对齐叠加而导致较高的误检率和漏检率,从而提升检测性能。
此外,方法2实施简单,方法1可以根据现网远端干扰发生区域范围定制基站ID与发送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或设计特定的映射公式,方案比较灵活,可以充分保证不同基站在不同无线帧上发送参考信号。
可选地,由OAM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无线帧内哪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发送,相邻两次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位于特殊时隙的下行符号之后、保护时隙GP之前。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两个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所述两个OFDM符号上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相同,其中第一个OFDM符号最前面和第二个OFDM符号最后面分别设置有普通前缀CP。
因为大气波导传播时延是随机的,接收端的检测窗口内符号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符号在时域上一般是不对齐的,本申请提供的参考信号的时域格式可以保证无论传播时延怎样变化都可以让接收端检测到完整的参考信号符号,从而保证检测性能。
可选地,基站发送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由操作管理维护功能(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简称OAM)配置决定,作为优选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配置成与系统帧周期相同。
可选地,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必须是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条序列,所述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为OAM所管理网络范围内所有基站可供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所述OAM配置一条或多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基站从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基于基站ID选择一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作为该基站所要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时,将基站ID的固定段比特值的十进制值确定为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或者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时,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
可选地,根据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个数和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
例如,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位置范围: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41
其中,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42
为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最大值,NRS为OAM配置的所述范围中包含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个数。
如果远端干扰发生规模较小,可以配置成所有基站发送固定的某一条参考信号序列,这样基站不需要对多条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盲检测,可以极大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如果远端干扰发生规模较大,因为基站ID最大值一般远大于系统帧周期值,相同参考信号在接收端的相同符号上叠加的概率比较高,会造成较高的误检率或漏检率,在这种情况下,由OAM配置多条参考信号序列供所有基站使用,所有可供系统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构成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全集,这些参考信号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而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可以是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也可以是全集。每个基站使用哪一条参考信号序列由本基站ID决定。
可选地,所述频率子带是将基站可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OAM统一配置的频率子带大小进行连续划分得到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上使用一个频率子带资源,对于同一个基站,不同频率子带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是相同的。
在5G下基站可供使用的频率和带宽范围一般较大,近端基站和远端基站可能使用不同频率范围和带宽,为了支持不同频点、但频率存在重叠的基站之间能够相互检测到参考信号,本申请在频域上,在每个频率子带上发送相同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频率子带是将本端基站可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OAM统一配置的频率子带大小进行划分得到的。
如果近端基站和远端基站的频点错开,但频率存在部分重叠,基站检测参考信号时,需要在基站的全带宽范围内的每一个频率子带上盲检测参考信号,在本申请提供的频率子带的应用场景下,即使两端基站的频率不完全重叠,也可以相互检测到参考信号,从而支持不同频点、不同带宽的基站之间的远端干扰检测。
可选地,同一频段下的频率子带大小相同,不同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不限;如果基站划分出来的某个频率子段的带宽大小小于频率子带大小,则不作为频率子带,在该频率资源上不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可选地,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或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1,则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2(N2>N1),则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小于N3(N3<N2),则确定不存在远端干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
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
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可选地,在基于基站ID确定的无线帧中的特殊时隙中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所述无线帧:
方法1:根据所述基站ID查询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nSFN=map_talble(nNBID);
方法2: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61
其中,nSFN为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nNBID为基站ID,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062
为系统帧号最大值,map_talble为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作为优选方案,采用方法1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可选地,由OAM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无线帧内哪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发送,相邻两次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位于特殊时隙的下行符号之后、保护时隙GP之前。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两个OFDM符号,所述两个OFDM符号上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相同,其中第一个OFDM符号最前面和第二个OFDM符号最后面分别设置有普通前缀CP。可选地,基站发送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由OAM配置决定,作为优选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配置成与系统帧周期相同。
可选地,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必须是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条序列,所述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为OAM所管理网络范围内所有基站可供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所述OAM配置一条或多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基站从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基于基站ID选择一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作为该基站所要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时,将基站ID的固定段比特值的十进制值确定为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或者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时,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
可选地,根据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个数和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
可选地,所述频率子带是将基站可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OAM统一配置的频率子带大小进行连续划分得到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上使用一个频率子带资源,对于同一个基站,不同频率子带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是相同的。
可选地,同一频段下的频率子带大小相同,不同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不限;如果基站划分出来的某个频率子段的带宽大小小于频率子带大小,则不作为频率子带,在该频率资源上不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第二单元,用于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可选地,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或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1,则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2(N2>N1),则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小于N3(N3<N2),则确定不存在远端干扰。
综上所述,本申请基站基于远端干扰特征检测到疑似远端干扰后,在特定的无线帧上发送专用的参考信号序列,基站检测到专用的参考信号序列后,基于远端干扰的互易性,判定检测到确定的远端干扰;
对于专用参考信号,本申请给出了参考信号的时频域格式以及发送参考信号的位置、时刻和周期的创新技术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以及降低误检率和漏检率,可以支持不同频点、不同带宽基站之间能够相互检测到远端干扰;
而对于远端干扰检测,本申请给出了基于参考信号的远端干扰检测机制和检测算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在无线帧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的时域格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序列频域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端干扰检测算法复杂度高、检测不实时以及受扰站和施扰站的中心频点和带宽必须完全相同的问题。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系统以及5G 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也可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基站需要对检测窗口内的每个符号和每个特征序列进行大量的盲检测,检测算法的复杂度过高,对基站设备的资源消耗很大;
基站要检测和识别所有的远端干扰源,导致检测周期太长,无法实时检测,影响了干扰规避的时效性;
由于特征序列是全带宽的,基站必须在全带宽内检测特征序列,这要求受扰站和施扰站的中心频点和带宽必须完全相同,才能检测出特征序列和进行干扰规避,极大限制方案的应用场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具体实施参考以下实施例。
1、参考信号序列的发送。
基站在与本基站ID相关的无线帧、设定的时隙和符号上,以设定的周期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参考信号序列可以是Gold序列、ZC(Zadoff-Chu)序列或其他伪随机序列。
基站发送参考信号序列所在的无线帧的系统帧号由本基站ID确定,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中其中一种方案确定:
方案一、采用公式计算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基站发送参考信号序列所在的无线帧的帧号由本基站ID确定,由如下公式计算而得: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21
其中,nSFN为发送参考信号所在的无线帧的帧号,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22
为系统帧号最大值,nNBID为基站ID(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基站);
方案二、采用映射机制得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基站发送参考信号序列所在的无线帧的帧号也可以由如下公式而得:
nSFN=map_talble(nNBID);
其中,nSFN为发送参考信号所在的无线帧的帧号,nNBID为基站ID(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基站),map_talble为基站ID与发送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或特定的映射公式。
上述两种方案的目的均为尽量保证不同基站在不同无线帧上发送参考信号,避免相同的参考信号在接收端的相同符号上非对齐叠加而导致较高的误检率,从而提升检测性能。方案一实施简单,但只能保证基站ID低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23
个比特不同的基站在不同无线帧上发送参考信号,否则,接收端会出现相同参考信号非对齐叠加;方案二可以根据现网远端干扰发生区域范围定制基站ID与发送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或设计特定的映射公式,更加灵活,可充分保证不同基站在不同无线帧上发送参考信号,但由于映射表太大,对基站资源开销较大,且需要维护,因此,相对方案一实施起来较困难。
一个无线帧内一般存在多个下上行切换点,在哪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发送参考信号由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配置决定,其配置原则是:上行检测窗口长度必须满足要求的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
对于5G NR,如果配置的帧结构中存在DDSUU(D表示下行时隙,U表示上行时隙,S表示下上行切换时隙)切换周期,那么选择该周期内的S时隙发送参考信号是合适的,因为检测窗口长度为2*14+x个OFDM符号,其中x为S时隙内的上行符号数和GP符号数之和,对于30kHz子载波间隔,假设S时隙格式为6:6:2,那么可以检测到的远端干扰源的最大距离为386km,基本可以满足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参考信号在无线帧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中的RS为参考信号符号,RS和GP均为5G NR协议中时隙格式规定的“F”符号,这样终端无需知道RS符号,从而保证增加RS符号后对终端的兼容性。
参考信号的时域格式如图2所示,参考信号占用连续的两个OFDM符号,在第一个符号最前面和第二个符号最后面分别添加普通前缀(Common Prefix,CP)。
因为大气波导传播时延是随机的,接收端的检测窗口内符号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符号在时域上一般是不对齐的,这种参考信号时域格式可以保证无论传播时延怎样变化都可以让接收端检测到完整的参考信号符号,从而保证检测性能。
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由OAM配置决定,优选配置为基站发送参考信号的周期为系统帧周期,即基站在系统帧周期内只发送一次参考信号。
基站在特定无线帧上发送哪一条参考信号序列,由OAM配置策略决定。如果远端干扰发生规模较小(主要根据受远端干扰影响的成片小区的区域大小判断远端干扰发生规模),可以配置成所有基站发送固定的参考信号序列,这样基站不需要对多条参考信号序列进行盲检测,可以极大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如果远端干扰发生规模较大,因为基站ID最大值一般远大于系统帧周期值,相同参考信号在接收端的相同符号上叠加的概率比较高,会造成较高的误检率或漏检率,在这种情况下,由OAM配置多条参考信号序列供所有基站使用,所有可供系统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构成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全集,这些参考信号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而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可以是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也可以是全集。每个基站使用哪一条参考信号序列由本基站ID决定,具体方法为:OAM给每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的序列ID,基站选取参考信号序列时,参考信号序列ID由基站ID固定比特段映射得到,具体实施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之一:
方案一、采用映射表映射。
根据本基站ID二进制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查基站ID固定比特段值与参考信号序列ID值的映射表,得到参考信号序列ID值。
方案二、根据基站ID固定比特段值。
将本基站ID二进制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作为参考信号序列ID值。例如,如果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为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41
参考信号序列个数为NRS,则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序列ID二进制值取为基站ID比特位从低到高的比特段位置范围: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42
将该参考信号序列ID二进制值转换十进制值,即为参考信号序列ID值。
如果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则参考信号序列ID与基站ID固定比特段之间的映射方案可采用上述两种方案中的任一种方案;如果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则必须采用方案一。方案一必须针对每一种可供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子集或全集提供参考信号序列ID与基站ID固定比特段之间的映射表。因此,方案一较方案二来说更为通用和灵活。
不同基站可以发送不同参考信号序列,因此,采用上述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同参考信号序列在接收端的相同符号上非对齐叠加的概率,从而提升检测性能。
2、参考信号序列的频域格式。
对于5G,基站可供使用的频率和带宽范围一般较大,近端基站和远端基站可能使用不同频率范围和带宽,为了支持不同频点、但频率存在重叠的基站之间能够相互检测到参考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在基站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设计了一种参考信号序列的频域格式,具体如下:
基站将可供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规定的子带大小划分成几个连续的子频率段,每个子频率段称为一个频率子带;
频率子带大小由OAM统一配置规定,需要考虑现网实际使用的最小连续带宽大小,每个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可以不一样,对于相同频段,每个基站划分出来的每个频率子带的频率范围不要求对齐,但频率子带大小必须相同;
在频域上,以频率子带为粒度给参考信号符号分配频率资源,一个参考信号符号在频域上固定使用一个频率子带的子载波资源,且每个频率子带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必须完全相同。如果基站划分出来的某个频率段的带宽大小小于频率子带大小,则不作为频率子带,在该频率资源上不发送参考信号。
一种具体的参考信号序列频域格式参见图3,例如,对于5G,如果OAM配置某个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为20MHz,基站可使用100MHz带宽,则该基站可以划分为5个频率子带。
如果两个基站的频率范围和带宽不一样,这两个基站划分出来的每个频率子带的频率范围可能不对齐,但是,因为发送端基站在每个频率子带上发送相同的参考信号,因此在接收端检测窗口内提取的一个频率子带频域数据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参考信号频域数据,因此,可以正常检测出参考信号。
如果近端基站和远端基站的频点错开,但频率存在部分重叠,且基站检测参考信号时,需要在基站的全带宽范围内的每一个频率子带上盲检测参考信号,则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设计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频域格式时,即使两端基站的频率不完全重叠,也可以相互检测到参考信号,从而支持不同频点、不同带宽的基站之间的远端干扰检测。
3、远端干扰的检测。
在时域上,基站在检测窗口内的所有上行符号上盲检测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上,在全带宽范围内的所有频率子带上盲检测参考信号序列;在码域上,如果OAM配置了多条参考信号序列,需要遍历盲检测所有参考信号序列。
基站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和参考信号检测远端干扰,具体实施如下:
如果基站在设定的T1时间内基于远端干扰特征检测到疑似远端干扰(即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或者持续检测到远端基站的参考信号序列,则启动参考信号序列的发送;
如果基站在设定的T2时间内持续检测到参考信号序列,则判定检测到确定的远端干扰;
如果基站在设定的T3时间内持续检测不到参考信号序列且检测不到疑似远端干扰,则判定远端干扰已消失,停止发送参考信号序列。
综上所述,在发送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参见图4,包括:
S101、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S102、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
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
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序列的发送部分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在接收端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参见图5,包括:
S201、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S202、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S203、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具体实施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干扰的检测部分。
在发送端实体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参见图6,包括:
确定单元11,用于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发送单元12,用于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相应地,在接收端实体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参见图7,包括:
第一单元21,用于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第二单元22,用于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第三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具体可以为桌面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该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向处理器提供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参见图8,包括:
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通过收发机510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可选地,处理器500通过收发机510在基于基站ID确定的无线帧中的特殊时隙中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处理器500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所述无线帧:
方法1:根据所述基站ID查询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nSFN=map_talble(nNBID);
方法2: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81
其中,nSFN为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nNBID为基站ID,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82
为系统帧号最大值,map_talble为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作为优选方案,采用方法1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可选地,由OAM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无线帧内哪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发送,相邻两次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位于特殊时隙的下行符号之后、保护时隙GP之前。
可选地,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两个OFDM符号,所述两个OFDM符号上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相同,其中第一个OFDM符号最前面和第二个OFDM符号最后面分别设置有普通前缀CP。可选地,基站发送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由OAM配置决定,作为优选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配置成与系统帧周期相同。
可选地,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必须是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条序列,所述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为OAM所管理网络范围内所有基站可供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所述OAM配置一条或多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基站从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基于基站ID选择一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作为该基站所要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可选地,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时,将基站ID的固定段比特值的十进制值确定为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或者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时,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
可选地,根据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个数和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
具体地,可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位置范围: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91
其中,
Figure BDA0001953246710000192
为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NRS为OAM配置的所述范围中包含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个数。
可选地,所述频率子带是将基站可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OAM统一配置的频率子带大小进行连续划分得到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上使用一个频率子带资源,对于同一个基站,不同频率子带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是相同的。
可选地,同一频段下的频率子带大小相同,不同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可以不一样不限。如果基站划分出来的某个频率子段的带宽大小小于频率子带大小,则不作为频率子带,在该频率资源上不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在接收端,处理器500可执行下列过程:
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可选地,处理器500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或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1,则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2(N2>N1),则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小于N3(N3<N2),则确定不存在远端干扰。
收发机510,用于在处理器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5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20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50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的程序。
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具备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能力,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性质的计算机等,例如,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例如,接入点),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B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现有技术方案检测周期太长,检测的实时性较差,影响干扰规避的实效性。本申请只要求检测到远端干扰,无需检测和识别所有远端干扰源,因此,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和检测周期为系统帧周期,检测比较实时,从而使得干扰规避具备实时性;
现有技术方案的检测算法的复杂度过高,对基站设备的资源消耗很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基站根据OAM配置只需在无线帧内的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检测参考信号序列,无需遍历所有下上行切换周期,而且需要检测的参考信号序列是可配置的,为了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可以配置较少的、甚至一条参考信号序列,不会明显影响检测结果,但可以大幅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
现有技术方案不支持不同中心频点、不同带宽的基站之间的远端干扰检测和干扰规避,这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场景。本申请提出了频率子带的概念和技术方案,基站在频域上以频率子带为粒度检测远端干扰,从而可以支持不同频点、不同带宽的基站之间的远端干扰检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
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
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基站ID确定的无线帧的特殊时隙中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所述无线帧:
方法1:根据所述基站ID查询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nSFN=map_talble(nNBID);
方法2: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Figure FDA0001953246700000011
其中,nSFN为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nNBID为基站ID,
Figure FDA0001953246700000012
为系统帧号最大值,map_talble为所述基站ID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所在无线帧的系统帧号之间的映射表,作为优选方案,采用方法1确定所述无线帧的系统帧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操作管理维护功能OAM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无线帧内哪一个下上行切换周期内发送,相邻两次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远端干扰最大传播距离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位于特殊时隙的下行符号之后、保护时隙GP之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所述两个OFDM符号上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相同,其中第一个OFDM符号最前面和第二个OFDM符号最后面分别设置有普通前缀C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发送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由OAM配置决定,作为优选配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周期配置成与系统帧周期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必须是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的一条序列,所述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为OAM所管理网络范围内所有基站可供使用的参考信号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AM配置一条或多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基站从OAM配置的所有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中基于基站ID选择一条专用参考信号序列,作为该基站所要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时,将基站ID的固定段比特值的十进制值确定为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或者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当OAM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为参考信号序列全集中的一个子集时,根据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的十进制值与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之间的映射表确定该基站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I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OAM配置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个数和专用参考信号发送周期内的无线帧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基站ID的固定比特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子带是将基站可使用的最大频率带宽按照OAM统一配置的频率子带大小进行连续划分得到的,一个参考信号序列在频域上使用一个频率子带资源,对于同一个基站,不同频率子带上发送的参考信号序列是相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频段下的频率子带大小相同,不同频段的频率子带大小不限;如果基站划分出来的某个频率子段的带宽大小小于频率子带大小,则不作为频率子带,在该频率资源上不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14.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或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1,则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如果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大于N2(N2>N1),则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如果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检测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次数小于N3(N3<N2),则确定不存在远端干扰。
16.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的时频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时频资源发送专用参考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包括:
时域上的下行无线帧的特殊时隙和频域上的将基站可用最大频率带宽进行划分得到的频率子带;
通过检测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来识别远端干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基于远端干扰特征判断需要发送专用参考信号;
第二单元,用于检测对端在特殊时隙上发送的专用参考信号序列;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专用参考信号序列确定存在远端干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4、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58146.4A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464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146.4A CN111464261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072093 WO2020151535A1 (zh) 2019-01-22 2020-01-14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0745023.0A EP3917200A4 (en) 2019-01-22 2020-01-14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US17/424,893 US11411703B2 (en) 2019-01-22 2020-01-14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146.4A CN111464261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261A true CN111464261A (zh) 2020-07-28
CN111464261B CN111464261B (zh) 2021-07-23

Family

ID=7167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8146.4A Active CN111464261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703B2 (zh)
EP (1) EP3917200A4 (zh)
CN (1) CN111464261B (zh)
WO (1) WO20201515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319A (zh) * 2020-09-23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大气波导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5829B (zh) * 2018-12-27 2021-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的规避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210112550A1 (en) * 2019-10-10 2021-04-15 T-Mobile Usa, Inc. Detec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and microwave backhaul transceivers
CN111769885B (zh) * 2020-06-29 2022-0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2530154B (zh) 2020-11-13 2022-07-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信息传输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7079052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rdware-efficient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10780119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干扰源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43444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74956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序列的优选方法和装置
CN108964856A (zh) * 2017-05-27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应用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611B (zh) * 2007-03-12 2012-03-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实现功率调度的方法及基站
CN102655652B (zh) 2012-01-05 2015-05-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ES2665563T3 (es) * 2012-11-26 2018-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y nodos de red de radio para medir la interferencia
CN107343292B (zh) * 2016-04-28 2020-05-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td-lte系统干扰判断方法及装置
EP3562190B1 (en) * 2017-01-23 2021-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011771B (zh) * 2018-01-05 2020-07-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单元
CN110768761B (zh) * 2018-07-26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参考信号生成方法、装置、基站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67789B (zh) * 2018-08-09 2024-04-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Tdd网络中的基站到基站干扰的最小化
WO2020062021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by aggressor victim relation
US11296851B2 (en) * 2018-09-28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20076200A1 (en) * 2018-10-08 2020-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tmospheric channel-driven interference handling
JP7187693B2 (ja) * 2018-11-02 2022-12-12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干渉管理
CN112956153B (zh) * 2018-11-02 2024-03-05 苹果公司 远程干扰管理参考信号
JP7195442B2 (ja) * 2019-01-11 2022-12-23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遠隔干渉軽減リソース構成
CN116669196A (zh) * 2019-02-15 2023-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7079052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rdware-efficient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107801199A (zh) * 2016-09-07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干扰源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243444A (zh) * 2016-12-26 2018-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74956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特征序列的优选方法和装置
CN108964856A (zh) * 2017-05-27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应用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R 38.866 V1.0.0》", 29 November 2018 *
CMCC: "Discussion on RS design for RI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7319A (zh) * 2020-09-23 2022-03-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大气波导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7319B (zh) * 2020-09-23 2023-09-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大气波导干扰定位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1535A1 (zh) 2020-07-30
CN111464261B (zh) 2021-07-23
US20220085941A1 (en) 2022-03-17
EP3917200A4 (en) 2022-07-27
US11411703B2 (en) 2022-08-09
EP3917200A1 (en)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261B (zh)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589357B2 (en) Detection window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194455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19648B (zh)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425228B (zh) 用于资源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9102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19530380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CN113708904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134058A (zh) 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7067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700118B1 (en)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6155412A1 (zh) 一种降低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99454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385829B (zh) 一种远端干扰的规避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752351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495965B (zh) 一种资源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255781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152084B (zh) 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800808B (zh) 一种远端干扰源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98207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9802797B (zh)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颗粒度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8282315B (zh) 一种时隙类型指示方法、确定方法及装置
JP2019530259A (ja)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機器
EP2439972A1 (en) Femtocell base station,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