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3884B -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3884B
CN111463884B CN202010186774.3A CN202010186774A CN111463884B CN 111463884 B CN111463884 B CN 111463884B CN 202010186774 A CN202010186774 A CN 202010186774A CN 111463884 B CN111463884 B CN 111463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output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67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3884A (zh
Inventor
陆春桃
郭新忠
严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b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b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67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3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3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884A/zh
Priority to EP21771459.1A priority patent/EP4109686A4/en
Priority to US17/912,047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391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0950 priority patent/WO2021185228A1/zh
Priority to AU2021239252A priority patent/AU2021239252A1/en
Priority to CA3175614A priority patent/CA317561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3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6Arrangements using end-cell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电能切换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供电装置的插件,且所述插件具有向外界进行电能输出的输出端,还包括与插件电性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所述电能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构件,且所述切换构件具有可调节的切换位置,以用于切换所述插件的耦合形式。本发明的电能切换装置能够实现两种电压切换,使得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动储存电动工具及系统使具有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动工具匹配多种具有不同输出电压的供电装置,有效增加了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能储存系统/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系统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属于园林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园林机械、动力工具行业,电动工具通常具有一个额定的工作电压,即,具有不同额定电压的工具需要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池包提供动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实现双电压切换的电池组。
现有技术中对于双压电池包的电压调节结构都集中在电池包上,通过外部不同的插头(公插)来实现电压的选择,从而使电池包输出不同的电压。
在较大体积电池或者背负式电池领域,工具与电池之间并非直接插接,而是通过电源线连接,此时通过不同的公插来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是不方便的。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适于进行电能切换的电能切换装置及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工具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两种电压切换的电能切换装置以及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动储存电动工具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切换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供电装置的插件,且所述插件具有向外界进行电能输出的输出端,还包括与插件电性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所述电能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构件,且所述切换构件具有可调节的切换位置,以用于切换所述插件的耦合形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切换构件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改变至少两个所述插件的耦合形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能切换组件还具有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构件在不同的切换位置之间移动,具有切换按钮以及与所述切换按钮对应设置的触发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构件包括可复位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相对转动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滑动改变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换构件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切换构件或者为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切换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旋转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件具有与切换构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极性相同的两个端子通过切换构件分别连接;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极性相反的两个端子通过所述切换构件连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储存系统,包括输出电压均为nV的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还包括用于连接两组所述能量单元的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可调的切换位置,且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可通过切换位置的变换切换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串并联形式,以输出两种不同的电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用于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位置,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构件通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中极性相同的电极,实现电能储存系统低电压的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用于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构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中两个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实现电能储存系统高电压的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均具有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正、负电极,且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正、负电极具有至少三种排布形式,所述电能切换装置的插件具有与所述正、负电极的排布形式匹配设置的排布形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使用前述的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动工具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电能储存系统配合以使所述电能储存系统输出的输出电压可匹配所述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及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的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为前述的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具有电能切换装置,且所述电能储存系统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所述电动工具配合,以使所述电能储存系统输出的两种不同输出电压中的一种电压可匹配所述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及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的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为仅具有一种电压输出的单压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具有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为前述的电能切换装置,且所述电能储存系统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所述电动工具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能切换装置通过设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切换构件及与切换构件电性连接的插件,通过调节不同插件之间的耦合形式,使得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能储存系统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电压的输出;同时,还可使具有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动工具匹配多种具有不同输出电压的供电装置,有效增加了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的电能储存系统/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系统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能储存系统省略电能切换装置和部分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能切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切换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电能切换组件省略弹性构件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插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10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且省略弹性构件时,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插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13为图4中切换部与切换构件连接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电能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4中第二切换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0为图14中第二切换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22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23为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24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7中电能切换组件、插件与能量单元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2中电能切换组件、插件与能量单元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图31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初始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36为图31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37为图31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38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五的立体示意图。
图39为图38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40中切换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图39中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43为图39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44为图39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45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六的立体示意图。
图46为图45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7为图45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8为图47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6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初始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50为图46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51为图46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52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七的立体示意图。
图53为图52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4为图53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5为图54中电能切换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6为图53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57为图56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58为图53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59为图58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60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八的立体示意图。
图61为图60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2为图61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63为图62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4为图61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65为图64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66为图61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67为图66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68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九的立体示意图。
图69为图68中电能切换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0为图69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1为图70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图69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73为图72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74为图69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图。
图75为图74中电能切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电能储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76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十中电能切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7为图76中电能切换组件与插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十一省略电能切换装置和部分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发明电能储存系统实施例十二省略电能切换装置和部分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0为本发明电动工具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81为本发明电动工具系统另一实施例中电能储存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能储存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具有第一能量单元(未标号)、第二能量单元(未标号)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电能切换装置11。
在本发明中,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电压均为nV,且第一能量单元具有进行电能输出的正电极12a、负电极12b;第二能量单元具有进行电能输出的正电极13a、负电极13b;进一步的,电能储存系统还包括用于收容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腔体2,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收容在腔体2内并暴露于腔体2的外部,以与电能切换装置11插接设置,且在本发明中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具有至少3种排布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图5,电能切换装置11为通过按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具有壳体111、收容在壳体111内的插件112以及与插件11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13。
进一步的,壳体111设有用于收容插件112和电能切换组件113的收容空间(未标号)。插件112包括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123,且第一插件1121、第二插件1122以及输出端1123均连接安装在收容空间内。
具体来讲,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均具有正极端子(1121a、1122a)和负极端子(1121b、1122b),输出端1123具有正极输出1123a和负极输出1123b,且输出端1123与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分别连接,即,第一插件1121中的正极端子1121a或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与输出端1123中的正极输出1123a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121中的负极端子1121b或第二插件1122中的负极端子1122b与输出端1123中的负极输出1123b电性连接,以保证连接在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上的供电装置200通过输出端1123完成电能的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负极端子1121a、1122a、1121b、1122b均为呈片状设置的公插片,且每个公插片的端部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极性相同的两个端子并排设置;进一步的,输出端1123为与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大致平行设置母插端子,且输出端1123与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分设于壳体111不同的两侧壁;以方便第一插件1121、第二插件1122与输出端1123的连接。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1a、1122a和负极端子1121b、1122b还可呈前后排布或上下排布等多种区别于直线排布的排布形式,且第一插件1121、第二插件1122和输出端1123的设置形状可根据电能切换组件113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即,在本发发明中,第一插件1121、第二插件1122以及输出端1123的排布形式及设置形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组件113包括切换构件114和控制构件115。在本发明中,切换构件114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且可对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的耦合形式进行切换。具体来讲,切换构件114收容在壳体111内,且壳体111设有用于收容切换构件114的轨道/滑槽结构(未图示),切换构件114滑动连接在轨道/滑槽结构内且可在控制构件115的作用下,沿轨道/滑槽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进一步对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的耦合形式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14包括通过弹性构件1141连接的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进一步的,第一切换构件1142具有第一连接端子1144以及用于连接弹性构件1141的凸起(未标号),第一连接端子1144具有用于连接第一插件1121和/或第二插件1122的第一连接部1144a以及朝向第二切换构件1143延伸以用于连接第二切换构件1143的第二连接部1144b。
第二切换构件1143具有与第一切换构件1142大致相同的结构,即,第二切换构件1143具有第二连接端子1145及朝向第一切换构件1142设置的凸起(未标号),且第二连接端子1145同样具有用于连接第一插件1121和/或第二插件1122的第三连接部1145a以及朝向第一切换构件1142延伸以用于连接第一切换构件1142的第四连接部1145b。优选的,第一连接端子1144和第二连接端子1145均为一体成型,且呈“L”形分别包覆在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的外壁上。
具体来讲,弹性构件1141通过凸起连接在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之间。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定义弹性构件1141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一位置;则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端子1144的第一连接部1144a与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1a、1122a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中的正电极12a、13a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的负极端子21b、22b则通过第二切换构件1143的第三连接部1145a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中的负电极12b、13b电性连接;且此时,第二连接部1144b与第四连接部1145b则呈分离设置(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输出端1123中的正极输出11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121a或正极端子1122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1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121b或负极端子11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123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如图8、图9所示)。
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6所示,定义弹性构件1141在控制构件115的控制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时,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二位置,则当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142中的第二连接部1144b与第二切换构件1143中的第四连接部1145b相连,以使得第一切换构件1142与第二切换构件1143通过第二连接部1144b和第四连接部1145b相连为一导电整体,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中极性相反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端子通过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电性连接,即此时,第一连接部1144a与第一插件1121中的正极端子1121a分离,第三连接部1145a与第二插件1122中的负极端子1122b分离,而相邻设置的负极端子1121b和正极端子1122a则通过第一连接部1144a、第三连接部1145a以及第二连接部1144b和第四连接部1145b的组合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输出端1123中的正极输出11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121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1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1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1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如图11、图12所示)。
控制构件115用于带动切换构件114在轨道/滑槽结构中移动,以使得切换构件114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本发明中,控制构件115包括切换按钮116、回复按钮117以及用于回复连接切换按钮116和回复按钮117的回转轴118。
具体来讲,切换按钮116用于控制切换构件1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具有与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切换位置。进一步的,切换按钮116包括按动部及连接在按动部上的切换部1161,按动部贯穿壳体111以在按动作用下带动切换部1161在初始位置和切换位置之间移动。
切换部1161为沿垂直于按动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发明中,切换部1161具有两个朝向切换构件114延伸并相互平行设置的卡持壁1162,且两个卡持壁1162之间的间距小于处于第一位置处的切换构件114的长度。
当切换按钮116处于初始位置时,两个卡持壁1162均位于切换构件114的上方,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一位置;当切换按钮116在按动作用下移动至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14卡持在两个卡持壁1162之间,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4所示,每个卡持壁1162的端部均设有朝向切换构件114设置的斜导面1163,且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设有与斜导面1163对应设置抵持面1146;如此设置,当按动切换按钮116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切换位置时,卡持壁1162可在斜导面1163和抵持面1146的配合下沿斜导面1163以及第一切换构件1142和第二切换构件1143相远离的两个侧壁滑动并卡持在切换构件114长度方向的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切换构件1142与第二切换构件1143相背离设置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限位结构1147,且卡持壁1162设有与限位结构1147对应设置的定位结构1164,如此设置,当切换按钮116移动至切换位置时,可有效防止切换按钮116与切换构件114的分离,保证切换按钮116与切换构件114卡持的稳定性。优选的,限位结构1147为限位槽,定位结构1164为与限位槽对应设置的定位凸起。
回复按钮117贯穿壳体111以在按动作用下通过回转轴118控制切换按钮116自切换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进一步的,回转轴118部分收容在壳体111的收容空间内,包括旋转固定在壳体111内的定位轴以及自定位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且切换按钮116设有与第一翅片对应设置的第一抵持槽,回复按钮117设有与第二翅片对应设置的第二抵持槽。
具体来讲,当切换按钮116处于初始位置时,回转轴118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且回复按钮117可沿其延伸方向上下移动;且此时,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一位置,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电能储存系统10可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当切换按钮116自初始位置向切换位置移动时,第一抵持槽带动第一翅片以定位轴为轴旋转,使得第二翅片抵持在第二抵持槽上以带动回复按钮117与切换按钮116沿相反方向移动。而当切换按钮116定位在切换位置处时,切换按钮116的切换部1161卡持在切换构件114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卡持壁1162上的定位结构1164与切换构件114上的限位结构相互卡持,以限定切换按钮116的切换位置,并使切换部件321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回复按钮117卡持定位在壳体111与第二翅片的端部之间,且此时,切换构件114处于第二位置,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电能储存系统10可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进一步的,当需要控制切换按钮116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则按动回复按钮117,回复按钮117通过第二抵持槽带动第二翅片和第一翅片以定位轴为轴旋转,第一翅片带动切换按钮116自切换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以使得限位结构与定位结构分离,切换部1161自切换构件114的端部脱离,进一步使得切换构件114自第二位置回归至第一位置,完成电能切换组件113对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的耦合状态的切换。
请参阅图14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电能储存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区别点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2为通过转动转盘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区别点进行详细描述,相似/相同部分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5~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装置12具有壳体121、收容在壳体121内的插件122以及与插件12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23。同样的,插件122包括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223,且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均具有正极端子(1221a、1222a)和负极端子(1221b、1222b),输出端1223具有正极输出1223a和负极输出1223b。
进一步的,电能切换组件123包括切换构件124和控制构件125。切换构件124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且可对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的耦合形式进行切换。具体来讲,切换构件124收容在壳体121内,且可在控制构件125的作用下,在壳体121内旋转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进一步对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的耦合形式进行调整。
切换构件124包括与控制构件125连接设置的第一切换构件1241以及与插件122电性连接的第二切换构件1242,其中,第一切换构件1241可在控制构件125的带动下以控制构件125的轴心为轴旋转,以切换处于耦合状态的插件122的连接形式。
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7所示,第一切换构件1241贯穿控制构件125,具有用于连接第二切换构件1242的连接部(未标号)以及用于进行电能传输的传输部(未标号)。连接部自控制构件125的下表面露出,以与第二切换构件1242电性连接;传输部自控制构件125的上表面向外突伸以电性连接输出端1223,并实现电能的传输。
进一步的,第一切换构件1241同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切换构件1241错位设置在控制构件125上,以完成对第一插件1221和第二插件1222的耦合形式的切换;在本发明中,第一切换构件1241至少设置有2种用于电性连接第二切换构件1242的结构,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构件1241具有连接部呈长圆形设置的第一切换构件1241a以及连接部呈圆形设置的第一切换构件1241b,且第一切换构件1241a的传输部的延伸高度高于第一切换构件1241b的传输部的延伸高度,以使得第一切换构件1241a、1241b的延伸部上下错位设置,并通过输出端1223实现电能的输出。
第二切换构件1242具有用于连接插件122的连接端子1243、用于固定连接端子1243的底盘1244以及用于支撑连接端子1243和底盘1244的支撑部1245,其中,连接端子1243的一端与插件122电性连接,另一端贯穿底盘1244并裸露于底盘1244靠近第一切换构件1241的一侧,以与第一切换构件124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243具有沿垂直于底盘1244的方向上下错位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子1243a、第二连接端子1243b、第三连接端子1243c以及第四连接端子1243d,且4个连接端子1243分别与正极端子1221a、负极端子1221b、正极端子1222a和负极端子1222b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每个连接端子1243均具有贯穿底盘1244并裸露于底盘1244靠近第一切换构件1241的一侧2个触点(未标号),且不同连接端子1243上的触点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支撑部1245均匀分布在底盘1244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底盘1244呈圆盘设置,支撑部1245同时设置有6个,且沿底盘1244的圆周均匀排布,以支撑底盘1244并使得连接端子1243与插件122之间电性连接。
控制构件125具有贯穿壳体121的切换按钮126以及收容在壳体121内的触发部127;且触发部127连接在切换按钮126上以带动连接在触发部127上的切换构件124的转动。
在本发明中,切换按钮126呈圆柱状设置,触发部127与切换按钮126一体成型,第一切换构件1241连接安装在触发部127上,且第一切换构件1241a和第一切换构件1241b错位设置在触发部127上。在本实施例中,触发部127和底盘1244均呈圆形板状设置,进一步的,触发部127上设有限位槽1271,第二切换构件1242的底盘1244具有与限位槽1271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1246,限位凸起1246收容在限位槽1271内且可在限位槽1271内滑动,以限定第一切换构件1241的移动位置及距离,控制第一切换构件124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并进一步保证第一切换构件1241与第二切换构件1242中的连接端子1243之间的稳定连接,进一步的,触发部127上还设有与壳体121卡持固定的卡持部1272,控制构件125通过卡持部1272与壳体121转动连接,以限定切换按钮126的转动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构件125具有3个切换位置,包括连接第一插件1221、第二插件1222以及输出端1223实现电能输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及使得电能切换装置12的各个插件122处于断路状态的初始位置。
具体来讲,当电能切换装置12处于初始位置时,任意一第一切换构件1241均无法同时连接不同的插件122,此时,第一插件1221及第二插件1222之间不存在耦合连接关系;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处于断路状态,电能储存系统没有能量输出。
当电能切换装置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241在触发部127的带动下转动以在底盘1244上旋转,并通过连接部及连接端子1243的配合耦合连接正极端子1221a、1222a以及负极端子1221b、1222b;请参阅图20、图21及图22,当电能切换装置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端子1243a和第三连接端子1243c的触点通过第一切换构件1241a电性连接正极端子1221a、1222a,第二连接端子1243b和第四连接端子1244d通过另一第一切换构件1241a电性连接负极端子1221b、1222b,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切换构件124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223的正极输出1223a和负极输出1223b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当电能切换装置1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241在触发部127的带动下转动以在底盘1244上旋转,并通过连接部及连接端子1243的配合耦合连接正极端子1221a、1222a以及负极端子1221b、1222b;请参阅图20、图21及图23,当电能切换装置1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端子1243b和第三连接端子1243c的触点通过第一切换构件1241a电性连接正极端子1222a和负极端子1221b;第一连接端子1243a的触点通过第二切换构件1241电性连接正极端子1221a和正极输出1223a;第四连接端子1243d的触点通过第二切换构件1241电性连接负极端子1222b和负极输出1223b,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切换构件124串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2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24并结合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电能储存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具有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区别点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3为通过相对转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区别点进行详细描述,相似/相同部分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5~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装置13具有壳体131、收容在壳体131内的插件132以及与插件13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33。同样的,插件132包括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323,且第一插件1321、第二插件1322均具有正极端子(1321a、1322a)和负极端子(1321b、1322b),输出端1323具有正极输出1323a和负极输出1323b。
进一步的,电能切换组件133包括切换构件134和控制构件135。切换构件134用于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且可对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的耦合形式进行切换。具体来讲,切换构件134收容在壳体131内,且切换构件134通过旋转轴1341旋转收容在壳体131内,且可在控制构件135的作用下,以旋转轴1341为轴转动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以进一步对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的耦合形式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电能切换组件133还包括用于连接切换构件134和第一插件1321、第二插件1322以及输出端1323的中间连接构件136,且切换构件134通过旋转轴1341转动连接在中间连接构件136上,在本发明中,中间连接构件136具有多个用于连接第一插件1321、第二插件1322和/或输出端1323的中间连接板,且每个中间连接板均为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中间连接构件,且切换构件134通过金属中间连接构件与第一插件1321、第二插件1322种以及输出端1323电性连接,以实现电能切换装置13的电能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34为呈一定弧度的板状设置,该具有一定弧度的板状可以为翘板或弧形板状设置,以使得切换构件134所在平面与中间连接构件136所在平面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组件133控制切换构件134以旋转轴1341为轴转动,且切换构件134的两端抵接在中间连接构件136和/或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的组合上,以完成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耦合形式的切换,进一步的,切换组件134的端部设有用于改善电接触性能的凸起1342,且凸起1342分别于第一插件1321和第二插件1322中的正极端子1321a、1322a,负极端子1321b、1322b对应设置。
优选的,切换构件134包括平行且并列设置的第一切换构件1343和第二切换构件1344,其中,第一切换构件1343与第二切换构件1344通过弧形连接部(未标号)固定连接,以使得切换构件134大致呈“H”形设置,进一步的,凸起1342设置有多个并分别位于每个切换构件134的端部,且位于同一切换构件134上的凸起1342关于旋转轴1341旋转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
控制构件135可在壳体131内转动以带动切换构件1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发明中,控制构件135为与切换构件134对应设置、呈翘板开关结构设置的翘板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131上的切换按钮137、与切换按钮137对应设置的触发部138以及抵持在切换构件134上的驱动部139。切换按钮137可按动的设置在壳体131上,触发部138通过转轴1381旋转固定在壳体131的收容空间内,且位于切换按钮137的下方,以使得切换按钮137带动触发部138以转轴1381为轴旋转,进一步的,触发部138的转轴1381的轴线与切换构件134的旋转轴1341的轴线位于同一或两相互平行的平面内。
进一步的,驱动部139的一端抵持在切换构件134上,另一端连接在触发部138上,且驱动部139与切换构件134抵接的一端呈弧形设置,以保证驱动部139可紧密贴靠在切换构件134的弧形连接部上,并带动切换构件134转动。
优选的,触发部138具有用于收容驱动部139的收容孔(未图示),且触发部138与驱动部139之间设有弹性连接触发部138与驱动部139的弹性元件(未图示),如此设置,当控制构件135抵持在切换构件134上时,驱动部139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沿远离触发部138的一侧抵持在切换构件134上,以在通过控制构件135带动切换构件134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切换构件134的端部/凸起1342紧密的抵持在插件132/中间连接构件136上,以保证电能切换装置13电能传输的稳定性。
具体来讲,控制构件135具有初始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切换位置,定义控制构件135控制切换构件134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切换位置为第一切换位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切换位置为第二切换位置。
当切换按钮137处于初始位置时,驱动部139抵持在切换构件134的中轴线上,以使切换构件134不发生偏转,切换构件134不与插件132接触;连接在插件132上的第一能量单元、第二能量单元的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处于断路状态,电能储存系统无法向外输送电能。
请参阅图27~图29所示,当切换构件134在控制构件135的抵持作用下转动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343上的第一凸起1342a抵持在中间连接构件136a上,第二切换构件1344上的第一凸起1344b抵持在中间连接构件136d上,进一步的,中间连接构件136a和中间连接构件136d在切换构件134的抵持力的作用下分别与中间连接构件136c和中间连接构件136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插件1321的正极端子1321a和第二插件1322的正极端子1322a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321的负极端子1321b和第二插件1322的负极端子1322b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输出端1323中的正极输出13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321a或正极端子1322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3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321b或负极端子13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323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当切换构件134在控制构件135的抵持作用下转动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343上的第二凸起1342c和第二切换构件1344上的第二凸起1344d均抵持在中间连接构件136e上,并进一步通过中间连接构件136b和中间连接构件136c电性连接第二插件1322的正极端子1322a和第一插件1321的负极端子1321b。
进一步的,输出端1323中的正极输出13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321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3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3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3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30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4为通过摆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的切换装置,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区别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1~图33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装置14同样具有壳体141、收容在壳体141内的插件142以及与插件14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43。同样的,插件142包括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插件1421和第二插件14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423,且第一插件1421和第二插件1422均具有正极端子(1421a、1422a)和负极端子(1421b、1422b),输出端1423具有正极输出1423a和负极输出1423b。
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组件143包括控制构件144和切换构件145。控制构件144包括设置在壳体按钮146对应设置的触发141上的切换按钮146、与切换部148以及与触发部148对应设置的中间连接构件149。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按钮146与触发部148一体成型设置,切换按钮146部分贯穿壳体141并通过触发部148卡接在收容空间中,进一步的,触发部148上设有沿切换按钮146的延伸方向突伸的限位柱1481,壳体141设有与限位柱1481对应设置的抵持柱(未图示),当转动切换按钮146时,切换按钮146可在限位柱1481和抵持柱的作用下限定在固定位置,以防止连接在控制构件144上的切换构件14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随意摆动。
中间连接构件149上设有错位设置的连接孔(未标号),且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构件149为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中间连接构件。进一步的,第一插件1421和第一插件1422的正极端子1421a、1422a、负极端子1421b、1422b均具有与连接孔对应设置的连接部(未标号),第一插件1421和第一插件1422中的正极端子1421a、1422a,负极端子1421b、1422b的连接部通过连接孔暴露于中间连接构件149的表面靠近触发部148一侧的表面,且第一插件1421中的正极端子1421a和所述负极端子1421b、第一插件1422中的正极端子1422a和所述负极端子1422b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构件149的两侧。
切换构件145设置在触发部148靠近中间连接构件149的一端,且可在切换按钮146的带动下以触发部148为轴转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的,切换构件145具有分设在触发部148两侧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切换构件1451和第二切换构件1452;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切换构件145均具有第一端1453a、1453b及由第一端1453a、1453b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端1453c、1453d,且两个第一端1453a、1453b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端1453c、1453d之间间距,以使得第一切换构件1451和第二切换构件1452之间形成大致为“Y”形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45同样具有初始位置、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请参阅图34和图35所示,当切换构件145处于初始位置时,切换构件145与第一插件1421和第一插件1422中的正极端子1421a、1422a,负极端子1421b、1422b的连接部不发生接触;连接在插件142上的第一能量单元、第二能量单元的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处于断路状态,电能储存系统无法向外输送电能。
请参阅图34和图36所示,当切换构件145在控制构件144的作用下转动至第一切换位置时,第一切换构件1451的第一端1453a和第二端1453c通过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插件1421的正极端子1421a和第二插件1422的正极端子1422a相连;第二切换构件1452的第一端1453b和第二端1453d通过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插件1421的负极端子1422b和第一插件1422的负极端子1422b相连。
进一步的,输出端1423中的正极输出14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421a或正极端子1422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4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421b或负极端子14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423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请参阅图34和图37所示,当切换构件145在控制构件144的作用下转动至第二切换位置时,第二切换构件1452的第一端1453b和第二端1453d通过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插件1421的负极端子1422b和第二插件1422的1422a相连;第一切换构件1451的第一端1453a和第二端1453c中的至少一个沿中间连接构件149所在平面转动,并不与中间连接构件149上的连接部接触。
进一步的,输出端1423中的正极输出14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421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4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4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4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38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5为通过滑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以下说明书部分将针对区别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9、图4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装置15具有壳体151、收容在壳体151内的插件152以及与插件15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53。插件152包括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523,且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均具有正极端子(1521a、1522a)和负极端子(1521b、1522b),输出端1523具有正极输出1523a和负极输出1523b。
进一步的,电能切换组件153包括切换构件154和控制构件155。切换构件154用于电性连接/分离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且可对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的耦合形式进行切换。具体来讲,切换构件154收容在壳体151内,且切换构件154通过收容在壳体151内,且可在控制构件125的推/拉作用下,在壳体151内滑动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进一步对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的耦合形式进行调整。
切换构件154为可进行电性连接的导电切换构件,控制构件155包括贯穿壳体151的切换按钮156以及设置在切换按钮156上的触发部157,在本实施例中,触发部157为自切换按钮156收容在收容空间内的一端沿垂直于电能切换装置15与能量单元进行插接的方向(即,插接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且触发部157关于切换按钮156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具体来讲,控制构件155具有初始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切换位置,定义控制构件155控制切换构件154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切换位置为第一切换位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切换位置为第二切换位置。
在本发明中,触发部157大致呈“日”字形设置,具有垂直于插接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触发部1571和第二触发部1572,切换构件154设置在第一触发部1571上,以在切换按钮156和触发部157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二触发部1572在背离第一触发部1571的一侧设有弹性构件1573,如此设置,当推动切换按钮156控制切换构件15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可方便控制构件155在第一切换位置或第二切换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优选的,弹性构件1573设有两个且关于切换按钮156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54至少设置有2个且为呈水平板状设置的导电片;优选的,切换构件154设置有4个且沿第一触发部1571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且在本实施例中的每个插件152均具有沿插接方向前后平行设置至少两个触点,优选的,第一插件1521包括沿插接方向左右错位设置的2个负极端子1521b以及3个正极端子1521a,且3个正极端子1521a中的任意两个并排或并列设置;第二插件1522包括沿插接方向左右错位设置的2个正极端子1522a以及2个沿插接方向前后设置的负极端子1522b(如图42);如此,当切换构件155在控制构件155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切换构件154可电性连接不同的插件152上的触点,进一步控制插件152之间的耦合形式。
请参阅图39~图43所示,当控制构件155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5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541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的负极端子1521b、1522b;第二切换构件1542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的正极端子1521a、1522a;第三切换构件1543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521的正极端子1521a和输出端1523的正极输出1523a;第四切换构件1544电性连接第二插件1522的负极端子1522b和输出端1523的负极输出1523b。
且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切换构件154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523实现第电压(即nV)能量的输出。
请参阅图44并结合图39~图42所示,当控制构件15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5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541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521的负极端子1521b和第二插件1522的正极端子1521a;第二切换构件1542处于空白位置,不与任何正、付端子电性连接;第三切换构件1543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521的正极端子1521a和输出端1523的正极输出1523a;第四切换构件1544电性连接第二插件1522的负极端子1522b和输出端1523的负极输出1523b。
且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切换构件154串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5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45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电能储存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6为通过滑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同样的,电能切换装置16具有壳体161、收容在壳体161内的插件162以及与插件16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63。插件162包括第一插件1621和第二插件16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623,且第一插件1621和第二插件1622均具有正极端子(1621a、1622a)和负极端子(1621b、1622b),输出端1623具有正极输出1623a和负极输出1623b。
请参阅图46~图4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64为可进行电性连接的导电切换构件,控制构件165包括贯穿壳体161的切换按钮166以及与切换按钮166对应设置的触发部167,进一步的,触发部167沿插接方向延伸设置,具有相互平行以用于固定连接切换构件164的第一触发部1671和第二触发部1672,且第一触发部1671和第二触发部1672通过连接臂(未标号)连接,以使得触发部167呈“工”形设置,壳体161上设有由于收容连接臂的滑槽,进一步使得控制构件165可带动切换构件16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优选的,第一触发部1671上还设有弹性构件1673,弹性构件1673设置在第一触发部1671背离第二触发部1672的一侧,如此设置,可方便触发部167的复位及控制构件165的推拉,进一步提升了电能储存系统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切换构件164具有设置在第一触发部1671上的第一切换构件1641、第二切换构件1642以及设置在第二触发部1672上的第三切换构件1643;第一切换构件1641、第二切换构件1642与第三切换构件1643相对设置,优选的,第一切换构件1641、第二切换构件1642与第三切换构件1643均呈“U”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构件165至少具有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请参阅图49及图50所示,当控制构件165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6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641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621和第二插件1622中的正极端子1621a、1622a;第二切换构件1642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621和第二插件1622中的负极端子1621b、1622b;第三切换构件1643处于自由状态。
进一步的,输出端1623中的正极输出16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621a或正极端子1622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6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621b或负极端子16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623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请参阅图49及图51所示,当控制构件16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6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641和第二切换构件1672处于自由状态;第三切换构件16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件1621的负极端子1621b和第二插件1622的正极端子1622a。
进一步的,输出端1623中的正极输出1623a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621a电性连接;负极输出1623b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端子1622b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6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52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电能储存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7为通过拨动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同样的,电能切换装置17具有壳体171、收容在壳体171内的插件172以及与插件17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73。插件172包括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723,且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均具有正极端子(1721a、1722a)和负极端子(1721b、1722b),输出端1723具有正极输出1723a和负极输出1723b。
请参阅图53~图5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构件175包括贯穿壳体171的切换按钮176以及与切换按钮176对应设置的触发部177,切换构件174连接在触发部177上且为可进行电性连接的导电切换构件。
具体来讲,切换按钮176可带动触发部177沿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左右滑动,进一步带动连接在触发部177上的切换构件17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按钮176具有用于连接触发部177的滑块1761,优选的,滑块1761与切换按钮176分体设置,以方便电能切换装置17的组装,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滑块1761还可与切换按钮176一体成型。
触发部177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触发部1771和第二触发部1772,每个触发部177上均具有用于连接滑块1761的凸块(未标号);滑块1761上设有与凸块对应设置的收容槽(未标号),且收容槽沿插接方向左右错位设置,以使得第一触发部1771和第二触发部1772沿切换按钮176的滑动方向错位设置;进一步的,每个触发部177的两端均连接有弹性构件1773,如此设置,可方便控制构件175的拨动。
切换构件174具有连接在第一触发部1771上的第一切换构件1741和第二切换构件1742以及连接在第二触发部1772上的第三切换构件1743、第四切换构件1744以及第五切换构件1745,优选的,第一切换构件1741、第二切换构件1742以及第四切换构件1744均具有呈“U”形或大致呈“U”形设置的用于连接正、负极端子1721a、1722a、1721b、1722b的连接部(未标号),第三切换构件1743和第五切换构件1745均呈片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构件175同样至少具有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请参阅图56、图57所示,当控制构件175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7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741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中的正极端子1721a、1722a;第二切换构件1742电性连接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中的负极端子1721b、1722b;第三切换构件1743、第四切换构件1744以及第五切换构件1745处于自由状态;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723中的正极输出1723a和负极输出1723b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请参阅图58、图59所示,当控制构件17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7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741和第二切换构件1772处于自由状态;第四切换构件174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件1721的负极端子1721b和第二插件1722的正极端子1722a,第三切换构件1743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正极端子1721a电性连接;第五切换构件1744通过导线等电性连接结构与负极输出1723b;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连接,并通过输出端1723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60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电能储存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具有与实施例八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区别点主要在于通过推拉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的不同。
同样的,电能切换装置17′具有壳体171′、收容在壳体171′内的插件172′以及与插件17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73′。插件172′包括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723′,且第一插件1721′和第二插件1722′均具有正极端子(1721a′、1722a′)和负极端子(1721b′、1722b′),输出端1723′具有正极输出1723a′和负极输出1723b′。
请参阅图61~图63所示,控制构件175′中的切换按钮176′同时具有两个用于分别控制第一触发部1771′和第二触发部1772′移动的第一切换按钮1761′和第二切换按钮1762′。
具体来讲,第一切换按钮1761′和第二切换按钮1762′分别设置在第一触发部1771′和第二触发部1772′沿垂直插接方向设置的一端且位于壳体171′的同侧。进一步的,第一触发部1771′和第二触发部1772′之间还设有抵持构件178′,抵持构件178′的设置可保证在同一时间内有且仅一个触发部177′被切换按钮176′驱动,如此设置,可有效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连接在电能切换装置17′两端的用电工具和供电装置的短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构件175′具有初始位置以及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当控制构件175′处于初始位置时,切换构件174′与正、负极端子1721a′、1722a′、1721b′、1722b′分离设置,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均处于断路状态,输出端1723′不向外界输出电能。
请参阅图64、图65所示,当控制构件175′处于第一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74′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第一切换构件1741′和第二切换构件1742′以及正、负极端子1721a′、1722a′、1721b′、1722b′的配合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723′中的正极输出1723a′和负极输出1723b′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请参阅图66、图67所示,当控制构件17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7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通过第四切换构件1744′以及正、负极端子1721b′、1722a′的配合串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第三切换构件1743′、第五切换构件1745′、正极端子1721a′、负极端子1722b′以及输出端1723′中的正、负极输出1723a′、1723b′的配合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68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的电能储存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8为通过推拉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同样的,电能切换装置18具有壳体181、收容在壳体181内的插件182以及与插件18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83。插件182包括第一插件1821和第二插件18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823,且第一插件1821和第二插件1822均具有正极端子(1821a、1822a)和负极端子(1821b、1822b),输出端1823具有正极输出1823a和负极输出1823b。
请参阅图69~图7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切换装置18具有用于分隔相邻两个插件182的切换构件184,且切换构件184为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切换构件。
进一步的,控制构件185包括贯穿壳体181的切换按钮186以及与切换按钮186对应设置的触发部187,其中,触发部187滑动收容壳体181内且可在切换按钮186的带动下沿插接方向滑动,优选的,触发部187与切换按钮186相对设置的一端设有弹性构件1871,以使得触发部187可在切换按钮186和弹性构件1871的共同作用下方便快速的带动切换构件18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构件184具有平行设置在触发部187移动方向(即插接方向)两侧的第一切换构件1841和第二切换构件1842;进一步的,插件182中相邻设置的正、负极端子即正极端子1821a和正极端子1822a、正极端子1822a和负极端子1821b、负极端子1821b和负极端子1822b之间均设有用于彼此电性连接的连接凸起,且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端子1821a和正极端子1822a、负极端子1821b和负极端子1822b之间的连接凸起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正极端子1822a和负极端子1821b之间的连接凸起错位设置。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构件185具有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请参阅图72、图73所示,当控制构件185处于第一位置时,切换构件184与第一插件1821和第二插件1822分离,此时,正极端子1821a和正极端子1822a、负极端子1821b和负极端子1822b之间通过连接凸起彼此电性连接,正极端子1822a和负极端子1821b之间的连接凸起彼此分离,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之间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823中的正极输出1823a和负极输出1823b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请参阅图74、图75所示,当控制构件18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8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841和第二切换构件1842在切换按钮186和触发部187的带动下分别移动至正极端子1821a和正极端子1822a、负极端子1821b和负极端子1822b之间,以分隔正极端子1821a和正极端子1822a以及负极端子1821b和负极端子1822b;此时,正极端子1822a和负极端子1821b之间的连接凸起在形变作用下彼此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之间串联连接,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823中的正极输出1823a和负极输出1823b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76、图7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电能储存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电能储存系统同样具有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连单元,其区别点主要在于电能切换装置19为通过推拉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切换装置。同样的,电能切换装置19具有壳体191、收容在壳体191内的插件192以及与插件192可调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193。插件192包括第一插件1921和第二插件1922以及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输出端1923,且第一插件1921和第二插件1922均具有正极端子(1921a、1922a)和负极端子(1921b、1922b),输出端1923具有正极输出1923a和负极输出1923b。
进一步的,本实施的第一插件1921和第二插件1922按照正极端子1921a、负极端子1921b、正极端子1922a和负极端子1922b的形式排布,且正极端子1921a和正极端子1922a之间、负极端子1921b和负极端子1922b之间设有用于彼此电性连接的连接凸起。
切换构件194具有平行设置在触发部197移动方向(即插接方向)两侧的第一切换构件1941、第二切换构件1942以及位于第一切换构件1941和第二切换构件1942之间的第三切换构件1943;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构件1941、第二切换构件194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三切换构件194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控制构件195包括贯穿壳体191的切换按钮196以及与切换按钮196对应设置的触发部197,其中,触发部197滑动收容壳体191内且可在切换按钮196的带动下沿插接方向滑动,优选的,触发部197与切换按钮196相对设置的一端设有弹性构件1971,以使得触发部197可在切换按钮196和弹性构件1971的共同作用下方便快速的带动切换构件19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构件195具有与第一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以及与第二位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切换位置。当控制构件195处于第一位置时,切换构件194与第一插件1521和第二插件1522分离,此时,正极端子1921a和正极端子1922a、负极端子1921b和负极端子1922b之间通过连接凸起彼此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之间并联连接,并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923中的正极输出1923a和负极输出1923b实现低电压(即nV)的输出。
当控制构件195处于第二切换位置时,切换构件194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切换构件1941插接在正极端子1921a和正极端子1922a之间;第二切换构件1942插接在负极端子1921b和负极端子1922b之间,以分隔正极端子1921a和正极端子1922a以及负极端子1921b和负极端子1922b;进一步的,第三切换构件1943抵接在负极端子1921b和正极端子1922a上,以电性连接负极端子1921b和正极端子1922a,使得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之间串联连接,进一步通过输出端1923中的正极输出1923a和负极输出1923b实现高电压(即2nV)的输出。
请参阅图7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电能储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储存系统具有与前述的电能储存系统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区别点仅在于: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中的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呈上下排布设置。
请参阅图7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电能储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能储存系统以前述的电能储存系统的区别点仅在于: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中的正电极12a″、13a″和负电极12b″、13b″均沿电能切换装置11与能量单元的插接方向前后设置,且负电极12b″、13b″与1正电极12a″、13a″平行。
进一步的,在实施例十一和实施例十二中,电能切换装置11中的插件112的排布形式可以根据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中正、负电极的排布形式进行调整,只需保证,当电能切换装置1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并联,当电能切换装置1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串联即可,即,电能切换装置11中的插件112的排布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于此不予限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工具(未图示)。电动工具包括工具主体以及用于电性连接工具主体和供电装置的电能切换装置11。
在本发明中,工具主体具有用于连接电能切换装置11的插接部,插接部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连接片,且两个极性相反的连接片分别与电能切换装置11中的输出端1123中极性相同的正极输出1123a和负极输出1123b对应连接,以保证工作电压的正常输入。
在本发明中,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为nV,则该电动工具可通过电能切换装置11连接具有输出电压为n/2V或nV的能量单元的不同的供电装置。
具体来讲,电动工具可连接具有两个输出电压为n/2V的能量单元的双压供电装置或单压供电装置,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输出电压为n/2V的能量单元均具有极性相反两个输出电极。
进一步的,当电动工具通过电能切换装置11与该双压供电装置/单压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时,电能切换装置11通过第一插件1121中正极端子1121a、负极端子1121b以及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负极端子1122b分别与两个输出电压为n/2V的能量单元的输出电极电性连接,此时,可通过切换按钮116控制切换构件114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插件1121的负极端子1121b与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通过切换构件114电性连接;以控制两个输出电压为n/2V的能量单元串联连接,该双压供电装置或单压供电装置输出的电压为nV,满足工具主体的额定电压,保证电动工具的正常运行。
电动工具还可连接具有两个输出电压为nV的能量单元的双压供电装置或单压供电装置,且每个输出电压为nV的能量单元均具有极性相反两个输出电极。
具体来讲,电动工具通过电能切换装置11与该双压供电装置/单压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时,可通过切换按钮116控制切换构件114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插件1121的正极端子1121a与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第一插件1121的负极端子1121b与第二插件1122中的负极端子1122b通过切换构件114电性连接;进一步使得两个输出电压为nV的能量单元并联连接,控制该双压供电装置或单压供电装置输出的电压为nV,满足工具主体的额定电压,保证电动工具的正常运行。
电动工具还可连接具有一个输出电压为nV的能量单元的单压供电装置,且该能量单元具有极性相反的两个输出电极。
具体来讲,电动工具通过电能切换装置11与该单压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时,可通过切换按钮116控制切换构件114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通过切换构件114与第一插件1121的负极端子1121b电性连接;进一步的,电能切换装置11通过第一插件1121与第二插件1122中极性相反、并排且贴近设置的两个端子,如图2中的第二插件1122中的正极端子1122a和第一插件1121的负极端子1121b与输出电压为nV的能量单元的输出电极电性连接,并进行nV的电压输出,满足工具主体的额定电压,保证电动工具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80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工具系统20包括电能储存系统以及用电工具201,其中用电工具201用于执行相应的工作任务,电能储存系统用于为用电工具201提供相应的电力,保证电动工具系统20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中,用电工具201具有用于连接电能储存系统的插头202,且在本发明中,用电工具201既可为用于接受低电压输入的低压用电工具;也可为用于接受高电压输入的高压用电工具。
进一步的,电能储存系统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电能切换装置11完成输出电压的切换,以使得电动工具系统20可匹配低压用电工具或高压用电工具,有效的提升了本发明电动工具系统20的实用性。
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电动工具系统(未图示),包括电能储存系统10以及用电工具(未图示),其中用电工具用于执行相应的工作任务,电能储存系统10用于为用电工具提供相应的电力,保证电动工具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中,用电工具具有用于连接电能储存系统的插头,且在本发明中,用电工具既可为用于接受低电压输入的低压用电工具;也可为用于接受高电压输入的高压用电工具。
进一步的,电能储存系统10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电能切换装置11实现电能的输出,且在本实施例中,电能储存系统10有且仅具有一个能量单元,进一步的,能量单元上设有与电能切换装置11的第一插件1121和第二插件1122对应设置的正、负电极101a、101b以及设置在正电极101a和负电极101b之间用于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端子102和信号传输端子103,如此设置,可在保证电动工具系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电能切换装置11与能量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使得电动工具系统可匹配具有与电能切换装置11的输出端(未图示)相匹配的插头的用电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对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系统20的结构进行阐述的过程中,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11既包括前述的电能切换装置11~19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全部的电能切换装置,即,在本说明书对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20的结构进行阐述的过程中为方便描述,仅以电能切换装置1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不应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能切换装置11~19通过设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切换构件114~194及与切换构件114~194电性连接的插件112~192,通过调节不同插件112~192之间的耦合形式,使得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11~19的电能储存系统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电压的输出;同时,还可使具有该电能切换装置11~19的电动工具匹配多种具有不同输出电压的供电装置202或具有单一电压输出的,有效增加了使用该电能切换装置11~19的电能储存系统/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系统20、30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能切换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供电装置的插件,且所述插件具有向外界进行电能输出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插件电性连接的电能切换组件,所述电能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构件,且所述切换构件具有可调节的切换位置,以用于切换所述插件的耦合形式;所述切换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切换构件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改变至少两个所述插件的耦合形式;所述电能切换组件还具有控制构件,所述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切换构件在不同的切换位置之间移动,具有切换按钮以及与所述切换按钮对应设置的触发部;所述插件具有与切换构件电性连接的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极性相同的两个端子通过切换构件分别连接;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极性相反的两个端子通过所述切换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可复位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相对转动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滑动改变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构件为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切换构件或者为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切换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通过旋转切换所述切换构件的切换位置的切换按钮。
7.一种电能储存系统,包括输出电压均为nV的第一能量单元和第二能量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两组所述能量单元的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可调的切换位置,且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可通过切换位置的变换切换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串并联形式,以输出两种不同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能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用于并联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一位置,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构件通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中极性相同的电极,实现电能储存系统低电压的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能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切换装置具有用于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切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构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中两个极性相反的两个电极,实现电能储存系统高电压的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能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均具有用于实现电能输出的正、负电极,且所述第一能量单元和所述第二能量单元的正、负电极具有至少三种排布形式,所述电能切换装置的插件具有与所述正、负电极的排布形式匹配设置的排布形式。
1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动工具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电能储存系统配合以使所述电能储存系统输出的输出电压可匹配所述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
12.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及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的电能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储存系统为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具有电能切换装置,且所述电能储存系统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所述电动工具配合,以使所述电能储存系统输出的两种不同输出电压中的一种电压可匹配所述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
13.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及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的电能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储存系统为仅具有一种电压输出的单压电能储存系统,所述电能储存系统具有电能切换装置,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切换装置,且所述电能储存系统通过所述电能切换装置与所述电动工具配合。
CN202010186774.3A 2020-03-17 2020-03-17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Active CN111463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6774.3A CN111463884B (zh) 2020-03-17 2020-03-17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EP21771459.1A EP4109686A4 (en) 2020-03-17 2021-03-16 ELECTRICAL POWER CIRCUIT ARRANGEMENT, ELECTRICAL POWER CIRCUIT ARRANGEMENT TOOL AND SYSTEM
US17/912,047 US20230133914A1 (en) 2020-03-17 2021-03-16 Power switch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PCT/CN2021/080950 WO2021185228A1 (zh) 2020-03-17 2021-03-16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和系统
AU2021239252A AU2021239252A1 (en) 2020-03-17 2021-03-16 Electric energy switching assembly, tool with electric energy switching assembly and system
CA3175614A CA3175614A1 (en) 2020-03-17 2021-03-16 Power switching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6774.3A CN111463884B (zh) 2020-03-17 2020-03-17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884A CN111463884A (zh) 2020-07-28
CN111463884B true CN111463884B (zh) 2023-08-22

Family

ID=7168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6774.3A Active CN111463884B (zh) 2020-03-17 2020-03-17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3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5228A1 (zh) * 2020-03-17 2021-09-23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0443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组件
CN109891621A (zh) * 2016-10-31 2019-06-14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的电动机器、电动机器系统
CN109906522A (zh) * 2016-10-31 2019-06-18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的电动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1621A (zh) * 2016-10-31 2019-06-14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的电动机器、电动机器系统
CN109906522A (zh) * 2016-10-31 2019-06-18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组的电动机器
CN109860443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884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1145B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系统
US11600884B2 (en) Battery pack
CN110912240A (zh) 一种适配器以及电动工具系统
CN111463884B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CN111933837B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WO2022028399A1 (zh) 一种多压电池包、电动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CN212587653U (zh) 电动工具及其系统
CN209282288U (zh) 电池包及电动工具系统
CN102447084A (zh) 用于电动工具机的储能包和电动工具机
CN111262107A (zh) 电能切换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构件的工具及系统
CN208118977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接触式充电桩
CN111261434A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CN111243879A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US11641043B2 (en)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 tool system
WO2021185228A1 (zh)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和系统
CN211828892U (zh) 电能切换装置、电能储存系统、电动工具及系统
CN111584789A (zh) 电动工具及其系统
CN219892229U (zh) 工具系统和电池包
CN218548720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供电系统
CN214895471U (zh) 一种用于电表不停电更换的专用工具
CN219393875U (zh) 电子设备
CN219144655U (zh) 电插座和电插头
CN117525735A (zh) 可变电压电池包
CN214313027U (zh) 隔离开关
US20230131365A1 (en)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65-1 Xinggang Road, Zhongl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elibo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5 Xinggang Road, Zhongl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ANGZHOU GLOB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