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4655U - 电插座和电插头 - Google Patents
电插座和电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44655U CN219144655U CN202320224407.7U CN202320224407U CN219144655U CN 219144655 U CN219144655 U CN 219144655U CN 202320224407 U CN202320224407 U CN 202320224407U CN 219144655 U CN219144655 U CN 219144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 plug
- conductive
- electric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插座和电插头,该电插座用于接收电插头,电插头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一者电连接;电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第一咬合部以及第二咬合部;插座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插座本体上;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可延第一方向活动,以实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的相对靠近与相对分离;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的导电部;导电部用于与电插头电连接;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配置为:通过导电部抵接电插头,以实现电插座与电插头的电连接。通过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之间距离的调节,适应了在与电插头对接过程中电插头的位置偏差,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插座和电插头。
背景技术
电插座和电插头是生活中常见的电连接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其之间的插接实现电连接,可以用于电气设备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以及蓄电设备充电时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等,例如:在目前的低速无人驾驶领域中,对无人驾驶脱人部署中,就需要用到电插座和电插头进行充电。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插座和电插头,在插接的过程中,电插头与电插座之间的对接精度要求较高,进而对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尤其是关于低速无人驾驶领域中所采取的接触式充电方式,该充电方式是由机器人控制用于充电的电插头插入电插座中对蓄电设备进行充电,而现有技术中的电插座和电插头需要机器人进行较高精度的对接操作,才能正常地对蓄电设备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特别是无人驾驶领域中的电插头与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还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插座和电插头,通过在电插座上相对设置可彼此靠近和分离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其能够根据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之间距离的调节而适应于在与电插头对接过程中,电插头的位置偏差,最终以提高电插座和电插头的使用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插座,用于接收电插头,所述电插头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一者电连接;所述电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第一咬合部以及第二咬合部;所述插座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可延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的相对靠近与相对分离;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插头电连接;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电插座与电插头的电连接。
上述电插座,通过在电插座上相对设置可彼此靠近和分离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当电插头被接收时,电插座上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彼此分离或靠近,已匹配于该电插头。进而,在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相较于电插座在第一方向上有偏差时,通过电插座上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消除在对接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电插头与电插座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通过恢复部件与所述插座本体连接;所述恢复部件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之间所形成的咬合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配置为引导所述电插头卡入所述咬合空间,以被所述电插座接收。
上述电插座,通过恢复部件的驱动作用,使在接收电插头的过程时,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彼此分离处于彼此靠近或靠拢的初始状态。当接收电插头时,在电插头的抵接以及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使得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被撑开,进而电插头直接被电插座所接收并被固定,无需额外再驱动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彼此分离以接收该电插头,简化了该电插座的结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并且,在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相较于电插座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偏差时,通过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的引导,逐渐消除这种偏差,降低了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的难度,最终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此外,在恢复部件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能将电插头夹得更紧,进而避免了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完成出现接触不良,提高了电插座的导电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恢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上的安装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相对靠近。
上述电插座,由第一安装部和第一弹性件所构成的恢复部件,进一步地简化的电插座的结构,并且还减小了电插座的体积。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插座本体具有第二方向以及供所述电插头插入的开口,所述插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有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具有远离所述开口的导向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开口的导向第二端;所述导向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向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上述电插座,通过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使得在电插座和电插头在对接过程中,其之间所存在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被消除。再结合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对第一方向上所存在的位置偏差的消除。使得在电插座和电插头在对接过程中,其之间所存在任何方向的位置偏差,均能够被消除。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电插头包括: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以及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均包括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具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上述电插座,通过同时为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配置导电部,对应于电插头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使得电插头与电插座相当于“双刀双掷开关”,对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电路的正负极同时进行通断控制,相较于“单刀单掷开关”对正负极中的其中一者进行通断控制,提高了电插座的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插头,用于被电插座接收,所述电插座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另一者电连接;所述电插座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可相对靠近和相对分离的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电插头电连接的导电部;所述电插头包括卡接部,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朝向彼此的端面抵接,以实现所述电插座与电插头的电连接。
上述电插头,通过电插头上所设置的卡接部以匹配电插座上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当卡接部卡入电插座时,电插座上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彼此分离或靠近,以适配于该电插头。进而,在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相较于电插座在第一方向上有偏差时,通过电插座上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消除在对接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电插头与电插座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电插座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卡接部包括彼此连接的卡接部本体和引导端;所述引导端具有远离所述卡接部本体的引导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卡接部本体并与其连接的引导第二端;所述引导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等于所述卡接部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且大于所述引导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上述电插头,当电插座上的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的初始状态为彼此靠近的状态,且需要通过在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过程中,通过卡接部分别与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之间的抵接,以撑开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时,通过第一引导第一端到引导第二端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关系,使得随着卡接部的逐渐进入,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之间也逐渐随之分离的过程更为平顺,相应地,电插头与电插座之间对接也更为平顺。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引导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卡接部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引导第一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引导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平面向外凸的圆弧面。
上述电插头,当电插座上配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有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时,通过上述引导端上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且外凸的圆弧面通过与第一导向槽和/或第二导向槽抵接,实现电插头的被引导至与电插座对接。而该引导端的圆弧面在与第一导向槽和/或第二导向槽抵接并滑动的过程中,减小了该引导端与第一导向槽和/或第二导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所导致的磨损。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电插头还包括插头基座,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插头基座旋转连接;所述卡接部的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配置为驱动所述卡接部通过旋转,以使所述卡接部回到初始位置。
上述电插头,在使用机器人等非人工方式操作卡接部插入电插座的过程中,当电插头相较于电插座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时,可以不用调节插头基座,而通过卡接部与插头基座之间的旋转,调节卡接部与电插座之间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消除这种位置偏差。通过该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作用,避免卡接部在于电插座接触之前的晃动。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头的使用便利性。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均包括所述导电部;所述卡接部相对的两个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具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当所述电插头被所述电插座接收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咬合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咬合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最后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在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插座和电插头,通过在电插座上相对设置可彼此靠近和分离的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以及在电插头上设置与该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匹配的卡接部,降低了电插头与电插座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而通过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彼此靠近,简化了电插座的结构、并减小了体积,还免去了对接时需要驱动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分离的操作,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与电插头对接时的操作便利性。此外,电插座上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再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的使用便利性。相应地,在电插头的引导端提高为了电插头与电插座对接时的平顺性,减小了引导端的磨损,还进一步地的提高了电插座与电插头的使用便利性。尤其将本申请提供的电插座和电插头应用在低速无人驾驶这一细分领域中,在充电端和受电端分别配置本申请提供的电插座和电插头,使得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端与受电端形成闭合状态的装置,避免了内部结构的外露。同时,充电端的探头可以自适应调解方向,降低了对接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难度。此外,受电端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紧紧挤压充电端的探头,保证了充电端与受电端之间电连接时有一定的预紧力,避免了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打火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插座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插座与电插头对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插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插头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插头的立体图。
图标:100、电插座;110、插座本体;111、第一导向槽;112、第二导向槽;113、导向第一端、114、导向第二端;120、第一咬合部;121、第一引导面;130、第二咬合部;131、第二引导面;140、导电部;150、恢复部件;151、安装部;200、电插头;210、卡接部;211、卡接部本体;212、引导端;213、第一导电件;220、插头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插座100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插座100与电插头200对接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电插座100用于接收电插头200,该电插头200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一者电连接。该电插座100包括:插座本体110、第一咬合部120以及第二咬合部130。插座本体110具有第一方向,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插座本体110上。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可延第一方向活动,以实现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的相对靠近与相对分离。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的导电部140;导电部140用于与电插头200电连接。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配置为:通过导电部140抵接电插头200,以实现电插座100与电插头200的电连接。
上述第一方向可以是图1中标注的方向,当然也可是其他方向。应当理解,图1中所标注的方向仅仅只是示例性的。
关于上述电插座100中的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可以仅仅只是第一咬合部120可活动,也可以仅仅只是第二咬合部130可活动,还可以是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均可活动。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的可活动可具体实施为,通过弹性件驱动其彼此之间的靠近或分离,也可以是其他的驱动部件驱动其靠近或分离,还可以是有人工通过操作,控制其彼此之间的靠近或远离。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之间的初始状态可以是彼此靠近或靠拢的(其之间距离不足以使电插头200被接收),在接收电插头200的过程中,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彼此远离;该初始状态也可以是彼此分离的(其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电插头200所需的距离),在接收电插头200的过程中,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彼此靠近,以起到对电插头200的固定作用。
关于上述导电部140,其可以是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上的一部分;也可是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的整体,也就是说,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的整体均为导电部140。另外,可以仅仅只有第一咬合部120包括该导电部140;也可以仅仅只有第二咬合部130包括该导电部140;还可以是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均包括导电部140,关于此,进一步地,可具体实施为,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分别用于连接电路中的正负极,而电插头200也相应地具有分别连接电路中正负极的两个相关导电部140件。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电插座100上相对设置可彼此靠近和分离的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当电插头200被接收时,电插座100上的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彼此分离或靠近,已匹配于该电插头200。进而,在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200相较于电插座100在第一方向上有偏差时,通过电插座100上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消除在对接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
请结合图2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插座100的立体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通过恢复部件150与插座本体110连接。恢复部件150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以使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相对靠近。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之间所形成的咬合空间具有开口,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上靠近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配置为引导电插头200卡入咬合空间,以被电插座100接收。
上述恢复部件150可以是气缸之类的驱动件,该驱动件可以设置在任意可以直接或间接驱动该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相对靠近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该恢复部件150也可是弹性件。
在该恢复部件150的作用下,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所处的初始状态为彼此靠近或靠拢的状态(其之间距离不足以使电插头200被接收),而在电插座100接收电插头200的过程中,电插头200先会抵接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并在其上面滑动,在由于第一引导面121的和第二引导面131的引导作用下,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会在电插头200逐渐插入的过程中被撑开,实现彼此的分离。
该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的圆弧面,也可以是平面。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恢复部件150的驱动作用,使在接收电插头200的过程时,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彼此分离处于彼此靠近或靠拢的初始状态。当接收电插头200时,在电插头200的抵接以及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的引导作用下,使得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被撑开,进而电插头200直接被电插座100所接收并被固定,无需额外再驱动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彼此分离以接收该电插头200,简化了该电插座100的结构,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并且,在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200相较于电插座10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偏差时,通过第一引导面121和第二引导面131的引导,逐渐消除这种偏差,降低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的难度,最终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此外,在恢复部件150的驱动作用下,使得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能将电插头200夹得更紧,进而避免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完成出现接触不良,提高了电插座100的导电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恢复部件150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110上的安装部151和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安装部151连接。第一弹性件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以使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相对靠近。
上述安装部151的内部可以具有供所述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沿第一方向活动的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既可以完整地接收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也可以部分地接收该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通过该活动空间于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的形状相匹配,可以起到将其活动方向约束在第一方向上。该安装部151可以与插座本体110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安装部151和插座本体110之间的固定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螺丝等实现安装部151与插座本体1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上述第一弹性件可以是弹簧,其可以设置在该活动件内,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安装部151上,也可以连接于插座本体110上。
上述实现过程中,由第一安装部151和第一弹性件所构成的恢复部件150,进一步地简化的电插座100的结构,并且还减小了电插座100的体积。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座本体110具有第二方向以及供电插头200插入的开口,插座沿本体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有的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均具有远离开口的导向第一端113和靠近开口的导向第二端114。导向第一端113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向第二端114之间的距离。
图3中所示的第二方向以及其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关系同样仅仅是示例性的。第二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垂直的关系。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在第一导向槽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可以是平面,也可是弧面;同样地,在第二导向槽1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可以是平面,也可是弧面。通过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的引导作用,可以消除在电插座100和电插头200对接过程中,第二方向上的偏差。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使得在电插头200和电插座100在对接过程中,其之间所存在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被消除。再结合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对第一方向上所存在的位置偏差的消除。使得在电插头200和电插座100在对接过程中,其之间所存在任何方向的位置偏差,均能够被消除。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插头200包括: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213,以及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图中为示出)。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均包括导电部140。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具体配置为:通过导电部140抵接电插头200,以实现第一咬合部120的导电部140与第一导电件213之间、第二咬合部130的导电部140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示例性地,电插头200作为充电端,用于与供电设备连接。进一步地,其中的第一导电件213用于与供电设备的正极连接,第二导电件用于与供电设备的负极连接。相应地,电插座100作为受电端,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用电设备可以是待充电的蓄电池。其中的第一咬合部120的导电部140用于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咬合部130的导电部140用于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当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完成对接时,通过第一咬合部120的导电部140与第一导电件213之间抵接,实现供电设备正极与蓄电池正极之间的电连接;通过第二咬合部130的导电部140与第二导电件之间抵接,实现供电设备负极与蓄电池负极之间的电连接。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同时为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配置导电部140,对应于电插头200的第一导电件213和第二导电件,使得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相当于“双刀双掷开关”,对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电路的正负极同时进行通断控制,相较于“单刀单掷开关”对正负极中的其中一者进行通断控制,提高了电插座100的安全性。
请结合图2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插头200的立体图。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提供的电插头200,用于被电插座100接收,该电插座100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另一者电连接。该电插座10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可相对靠近和相对分离的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用于与电插头200电连接的导电部140。电插头200包括卡接部210,并配置为: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朝向彼此的端面抵接,以实现电插座100与电插头200的电连接。
关于上述电插座100的相关说明与可实施方式,对应于电插座100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上述卡接部210可以是固定设置的,也可以是活动设置的。卡接部210上可以设置导电件,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一者连接。当与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朝向彼此的端面抵接时,该导电件通过与导电部140接触,以实现其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实现用电设备与供电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电插头200上所设置的卡接部210以匹配电插座100上的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当卡接部210卡入电插座100时,电插座100上的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彼此分离或靠近,以适配于该电插头200。进而,在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的过程中,当电插头200相较于电插座100在第一方向上有偏差时,通过电插座100上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消除在对接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
请结合图2参照图4,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插头200的立体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插座10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卡接部210包括彼此连接的卡接部210本体和引导端212。引导端212具有远离卡接部210本体的引导第一端和靠近卡接部210本体并与其连接的引导第二端。引导第二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等于卡接部210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且大于引导第一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电插座100上的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的初始状态为彼此靠近的状态,且需要通过在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过程中,通过卡接部210分别与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之间的抵接,以撑开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时,通过第一引导第一端到引导第二端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关系,使得随着卡接部210的逐渐进入,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之间也逐渐随之分离的过程更为平顺,相应地,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之间对接也更为平顺。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第二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卡接部210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且大于引导第一端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引导端21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平面向外凸的圆弧面。
上述实现过程中,当电插座100上配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有的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时,通过上述引导端212上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且外凸的圆弧面通过与第一导向槽111和/或第二导向槽112抵接,实现电插头200的被引导至与电插座100对接。而该引导端212的圆弧面在与第一导向槽111和/或第二导向槽112抵接并滑动的过程中,减小了该引导端212与第一导向槽111和/或第二导向槽112之间的滑动摩擦所导致的磨损。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插头200还包括插头基座220,卡接部210与插头基座220旋转连接;卡接部210的旋转轴平行于第二方向。旋转轴的两端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配置为驱动卡接部210通过旋转,以使卡接部210回到初始位置。
上述初始位置可以是该引导端212距离插头基座220距离最远时,卡接部210相对于插头基座220的位置。相当于该卡接部210“摆正”的位置。上述第二弹性件可以是扭簧。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使用机器人等非人工方式操作卡接部210插入电插座100的过程中,当电插头200相较于电插座100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差时,可以不用调节插头基座220,而通过卡接部210与插头基座220之间的旋转,调节卡接部210与电插座100之间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消除这种位置偏差。通过该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作用,避免卡接部210在于电插座100接触之前的晃动。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头200的使用便利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均包括导电部140。卡接部210相对的两个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件213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213和第二导电件具体配置为:通过导电部140抵接电插头200,以实现第一咬合部120的导电部140与第一导电件213之间、第二咬合部130的导电部140与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当电插头200被电插座100接收时,第一导电件213与第一咬合部120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二咬合部130电连接。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可实施方式以及技术效果,对应于上述电插座100实施例中,最后一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插头200和电插座100,通过在电插座100上相对设置可彼此靠近和分离的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以及在电插头200上设置与该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匹配的卡接部210,降低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之间对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而通过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咬合部120和/或第二咬合部130彼此靠近,简化了电插座100的结构、并减小了体积,还免去了对接时需要驱动第一咬合部120与第二咬合部130分离的操作,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100与电插头200对接时的操作便利性。此外,电插座100上设置的第一导向槽111和第二导向槽112再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插座100的使用便利性。相应地,在电插头200的引导端212提高为了电插头200与电插座100对接时的平顺性,减小了引导端212的磨损,还进一步地的提高了电插座100与电插头200的使用便利性。尤其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插座100和电插头200应用在低速无人驾驶这一细分领域中,在充电端和受电端分别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插头200和电插座100,使得在充电的过程中,充电端与受电端形成闭合状态的装置,避免了内部结构的外露。同时,充电端的探头可以自适应调解方向,降低了对接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机器人操作难度。此外,受电端第一咬合部120和第二咬合部130在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紧紧挤压充电端的探头,保证了充电端与受电端之间电连接时有一定的预紧力,避免了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打火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插座,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电插头,所述电插头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一者电连接;
所述电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第一咬合部以及第二咬合部;
所述插座本体具有第一方向,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上;
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可延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的相对靠近与相对分离;
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用于与所述电插头电连接;
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电插座与电插头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通过恢复部件与所述插座本体连接;
所述恢复部件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相对靠近;
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之间所形成的咬合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上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
所述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配置为引导所述电插头卡入所述咬合空间,以被所述电插座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本体上的安装部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驱动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以使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相对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具有第二方向以及供所述电插头插入的开口,所述插座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有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具有远离所述开口的导向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开口的导向第二端;
所述导向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向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插头包括: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以及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其中一者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
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均包括所述导电部;
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具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6.一种电插头,其特征在于,用于被电插座接收,所述电插座用于与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其中另一者电连接;所述电插座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可相对靠近和相对分离的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所述第一咬合部和/或第二咬合部包括设置于朝向彼此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电插头电连接的导电部;
所述电插头包括卡接部,并配置为:所述第一咬合部与第二咬合部朝向彼此的端面抵接,以实现所述电插座与电插头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插座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所述卡接部包括彼此连接的卡接部本体和引导端;
所述引导端具有远离所述卡接部本体的引导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卡接部本体并与其连接的引导第二端;
所述引导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等于所述卡接部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且大于所述引导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卡接部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且大于所述引导第一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引导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平面向外凸的圆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插头还包括插头基座,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插头基座旋转连接;所述卡接部的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配置为驱动所述卡接部通过旋转,以使所述卡接部回到初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二咬合部均包括所述导电部;
所述卡接部相对的两个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
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具体配置为:通过所述导电部抵接所述电插头,以实现所述第一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咬合部的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当所述电插头被所述电插座接收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咬合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咬合部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24407.7U CN219144655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电插座和电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24407.7U CN219144655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电插座和电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44655U true CN219144655U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9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24407.7U Active CN219144655U (zh) | 2023-02-15 | 2023-02-15 | 电插座和电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44655U (zh) |
-
2023
- 2023-02-15 CN CN202320224407.7U patent/CN2191446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26460A (en) |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 |
CN107369978B (zh) | 连接器装置 | |
TWI473327B (zh) | 具彈性尺寸及排列方向之電池系統 | |
US11211665B2 (en) | Battery pack | |
US11264818B2 (en) | Battery charger for multiple battery packs | |
EP3605747B1 (en) | Charger | |
CN219144655U (zh) | 电插座和电插头 | |
WO2024140960A1 (zh) | 一种车端放电适配器 | |
CA1272234A (en) |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rechargeable and non-rechargeable batteries | |
JP5575504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電源側コネクタ、及び電力供給ユニット | |
CN111933837B (zh) | 电能切换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组件的工具及系统 | |
CN218772663U (zh) | 遥控器 | |
CN114696160B (zh) | 连接器装置 | |
EP3582933B1 (en) | Power and home tools | |
EP0991144A3 (en) |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ransport device | |
US20240222919A1 (en) | Charging connector and charging device | |
EP1540802B1 (en) | Electrical power strip and plug for vehicle accessory | |
CN217427240U (zh) | 电源插座 | |
CN213242962U (zh) |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 |
AU2020102987A4 (en) | Battery charger for multiple battery packs | |
CN219876422U (zh) | 翻盖装置及储能设备 | |
CN113410700B (zh) | 电源适配器 | |
CN219610810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19717401U (zh) |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充电电极装置及充电桩 | |
CN115770086B (zh) | 电动施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