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7655A -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7655A
CN111447655A CN201910040550.9A CN201910040550A CN111447655A CN 111447655 A CN111447655 A CN 111447655A CN 201910040550 A CN201910040550 A CN 201910040550A CN 111447655 A CN111447655 A CN 111447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ets
cell
carrier aggregation
determining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05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7655B (zh
Inventor
赵奕晨
刘启飞
丁芹
许嘉瑞
曹艳艳
刘立森
汪恒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05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7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7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7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7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确定第一小区集合;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一驻留小区。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终端在选网过程中驻留到最优小区。

Description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终端支持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载波聚合技术,同样运营商越来越多地部署LTE载波聚合基站。LTE载波聚合即通过聚合多个LTE载波为终端提供更大的带宽以带来更好的吞吐量。在实际终端使用过程中,在LTE驻留阶段会有多个可用小区供终端选择,一旦无法驻留配置载波聚合的小区则无法为用户提供更高的速率。
目前,终端采用快速驻留小区方案或以质量为准则的驻留小区的方案来选择驻留小区;但是对于快速驻留小区方案,如果驻留至链路信号质量较差的小区,则终端无法正常配置载波聚合小区;而对于以质量为准则的驻留小区的方案,存在无法配置载波聚合,因为运营商现网覆盖较为复杂,信号质量最好的小区未必可以成功配置载波聚合。
因此,仅通过快速选网的方式以及判断链路信号质量来确定驻留小区,是不能让终端准确驻留可用载波聚合的最优小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目的是为了终端在选网过程中驻留到最优小区。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方法包括: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确定第一小区集合;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一驻留小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装置,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分类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得到满足接入条件的小区集合,再通过小区eNodeB ID以及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来识别现网中各小区载波聚合配置情况,然后再结合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无线链路状态以及小区负载情况综合预估小区驻留后终端可达到的最大吞吐量,以最大化吞吐量为准则选取终端驻留小区。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终端在选网过程中驻留到最优小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步骤S102: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
步骤S103: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步骤S104: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一驻留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得到满足接入条件的小区集合,再通过小区eNodeB ID以及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来识别现网中各小区载波聚合配置情况,然后再结合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无线链路状态以及小区负载情况综合预估小区驻留后终端可达到的最大吞吐量,以最大化吞吐量为准则选取终端驻留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1所述的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包括:比较信号强度与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当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其中,门限值可以根据具体小区的网络需求情况进行设定。或,
当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准则,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的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包括:读取第一小区集合中的任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并将相同小区标识的小区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述的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包括:将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根据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在识别现网载波聚合配置的同时,匹配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避免驻留小区后网络无法配置载波聚合小区的情况发生,相较与单纯预估网络条件的方案,结合终端自身特性鲁棒性更佳。
其中,将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包括:当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匹配时,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载波聚合小区集合(即多个第一子集合)时,引入了运营商载波聚合配对小区信息,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参考信号识别小区集合,更好地避免了终端直接驻留在非载波聚合小区。
其中,根据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包括:当载波聚合能力与多个第四子集合部分或全部子集合匹配时,确定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匹配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有效后续针对终端无法接入的小区进行分析,避免浪费资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3,还包括:当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不匹配,或当载波聚合能力与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不匹配时,根据所有小区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第二驻留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4所述的根据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包括:根据预估吞吐量和资源块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的吞吐量;根据最大的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
其中,根据预估吞吐量和资源块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的吞吐量,包括:
Figure BDA0001947390360000051
其中,Aj为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j个第二子集合的吞吐量,THPj,r为预估吞吐量,Rj,r为资源块RB利用率,r为M个小区中的第r个小区,M为任一第二子集合中小区个数。
其中,预估吞吐量,包括:根据M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的频段信息,带宽以及无线链路处理,预估M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的吞吐量;其中,无线链路处理是指终端在与无线链路连接的过程中,该终端对该无线链路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以最大化终端吞吐量为准则,参照无线链路信道条件,以及终端针对不同信道条件的处理能力,预估吞吐量并选取预估吞吐量最大的小区集合驻留。
下面再通过2对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进行描述。
在图2中,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可包括:
步骤S201:终端通过无线接口接收无线信号,获取当前可用小区信息,如测量该终端附近各LTE小区的信号强度RSRP,并根据RSRP和网络广播消息下发的接入门限,该门限一般为最小值,只要RSRP大于最小接入门限,则认为满足接入条件,确定满足接入条件的小区集合S(即第一小区集合)。
其中,较佳地实现方式是接入条件即终端测量到的信号强度满足小区广播信息中的接入准则。
当步骤S201中无法检测到可接入LTE小区,则结束处理。
步骤S202:终端读取可接入小区集合S中每个小区的小区标识eNodeB ID以及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组成N个小区子集(即第一子集合),
Figure BDA0001947390360000061
其中,每个子集Ti中的M个小区Ci满足如下条件:
(1)每个小区Ci的eNodeB ID保持一致;
(2)每个子集Ti内所有小区组成的载波聚合组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匹配。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即为终端预存储的对应接入运营商商用的所有载波聚合频段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载波聚合小区共基站的特性,识别小区eNodeB ID来预估现网小区载波聚合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驻网方式,终端驻留载波聚合小区更准确高效。现有技术中终端一旦驻留至非载波聚合小区则难以切换至载波聚合小区,影响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匹配筛选满足接入条件的可用小区集合S,即确定载波聚合小区集合(即第四子集合)。在确定载波聚合小区集合的过程中引入了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参考信号识别小区集合,更好地避免了终端直接驻留在非载波聚合小区。
另外,如果无法匹配得出相关子集Ti,则认为该无线环境无法驻留载波聚合小区,直接根据各小区无线链路条件,选取最优小区驻留,具体包括:
根据所有小区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第二驻留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法匹配得出相关子集Ti时,则根据步骤S201中的RSRP的最大值和最大吞吐量确定驻留小区。
步骤S203:根据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在所有子集Ti中选取终端支持的载波聚合子集Tj(即第二子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匹配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有效后续针对终端无法接入的小区进行分析,避免浪费资源。
另外,如果终端无法支持全部子集Ti中的载波聚合组合。则根据步骤S201中的RSRP的最大值和最大吞吐量确定驻留小区。
步骤S204:无线链路状态分析则首先测量子集Tj中M个小区,得到每个小区的SINRj,r,r=1~M。结合每个小区的频段信息,带宽以及终端自身无线链路处理预估得出该小区所有RB都可用情况下的吞吐量THPj,r。通过监控每个小区全带宽RB利用率Rj,r,r=1~M,计算每个子集Tj的预估吞吐量
Figure BDA0001947390360000071
此外,计算每个小区预估吞吐量时,还需结合信道质量以及现网负载情况综合分析,进而能更加充分的分析当前链路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4以最大化终端吞吐量为准则,预估每个载波聚合小区组合接入后可能达到的吞吐量峰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无线链路状态以及小区负载情况综合预估小区驻留后终端可达到的最大吞吐量,以最大化吞吐量为准则选取终端驻留小区的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考虑小区功率、信噪比的驻网策略更全面、准确。
步骤S205:选取Aj最大的载波聚合子集Tj中SINRj,r最大的小区驻留,终端根据确定出的小区,接入网络。
假设,终端初步搜网有5个小区可以接入,例如Cell1(Band41,eNodeB_ID=1,BW=20M,SINR=-70dB)、Cell2(Band41,eNodeB_ID=1,BW=20M,SINR=-60dB)、Cell3(Band41,eNodeB_ID=2,BW=20M,SINR=-100dB)、Cell4(Band39,eNodeB_ID=2,BW=20M,SINR=-80dB)和Cell5(Band40,eNodeB_ID=3)。组成2个小区子集T1为{Cell1、Cell2},T2为{Cell3、Cell4}。其中终端同时支持B41+B41以及B41+B39载波聚合能力,故同样形成子集T1为{Cell1、Cell2},T2为{Cell3、Cell4}。
其中,Cell1的RB利用率为0.3,SINR预估全带宽最大吞吐量为70Mbps,Cell2的RB利用率为0.28,SINR预估全带宽最大吞吐量为80M,Cell3的RB利用率为0.7,SINR预估全带宽最大吞吐量为30M,Cell4的RB利用率为0.6,SINR预估全带宽最大吞吐量为50M。参照公式计算得到A1为0.3*70+0.28*80=43.4,A2为0.7*30+0.6*50=51。故最终选取A2集合,同时SINR较好的Cell4进行驻留。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结合终端自身处理能力、无线链路状态以及小区负载情况综合预估小区驻留后终端可达到的最大吞吐量,以最大化吞吐量为准则选取终端驻留小区的方法相较于单纯考虑小区功率、信噪比的传统的驻网策略更全面、准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接入网络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301、分类模块302、第二处理模块303和第三处理模块304;其中,
第一处理模块301,用于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分类模块302,用于根据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第二处理模块303,用于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第三处理模块304,用于根据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得到满足接入条件的小区集合,再通过小区eNodeB ID以及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来识别现网中各小区载波聚合配置情况,然后再结合终端自身载波聚合能力、无线链路状态以及小区负载情况综合预估小区驻留后终端可达到的最大吞吐量,以最大化吞吐量为准则选取终端驻留小区。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网络的设备(即终端)的示意图。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4和总线410。其中,如图4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4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4,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终端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所述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
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一驻留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包括:
当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准则,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接入条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包括:
比较所有小区的信号强度与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
当信号强度大于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时,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所述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包括:
读取所述第一小区集合中的任一小区的小区标识和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
并将相同小区标识的小区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包括:
将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
根据载波聚合能力,确定所述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包括:
当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匹配时,得到多个第四子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载波聚合能力,确定所述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包括:
当载波聚合能力与多个第四子集合部分或全部子集合匹配时,确定所述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任一集合与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不匹配,或
当载波聚合能力与多个第四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不匹配时,根据所有小区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第二驻留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包括:
根据预估吞吐量和资源块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的吞吐量;
根据多个第二子集合的最大的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估吞吐量和资源块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任一子集合的吞吐量,包括:
Figure FDA0001947390350000021
其中,Aj为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第j个第二子集合的吞吐量,THPj,r为预估吞吐量,Rj,r为资源块RB利用率,r为M个小区中的第r个小区,M为任一第二子集合中小区个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吞吐量,包括:
根据M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的频段信息,带宽以及无线链路处理,预估所述M个小区中的任一小区的吞吐量。
12.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信号强度和广播消息携带的门限值,确定第一小区集合;
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小区集合中的小区标识对所述第一小区集合进行分类,得到多个第一子集合;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置运营商载波聚合信息和载波聚合能力,确定多个第一子集合中的多个第二子集合;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最大吞吐量和最大信号强度,确定多个第二子集合中的驻留小区。
13.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40550.9A 2019-01-16 2019-01-16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1447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550.9A CN111447655B (zh) 2019-01-16 2019-01-16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550.9A CN111447655B (zh) 2019-01-16 2019-01-16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7655A true CN111447655A (zh) 2020-07-24
CN111447655B CN111447655B (zh) 2022-04-01

Family

ID=7165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0550.9A Active CN111447655B (zh) 2019-01-16 2019-01-16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76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267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6709443A (zh) * 2022-11-22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选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164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及终端
CN102378242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切换过程中生成最优小区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42745A1 (en) * 2013-05-20 2014-11-20 Qualcomm Incoporated Gating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6160985A (zh) * 2015-04-21 2016-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06175A (zh) * 2016-04-21 201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95345A (zh) * 2018-03-21 2018-09-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入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164A (zh) * 2008-10-17 2010-06-0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及终端
CN102378242A (zh) * 2010-08-1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切换过程中生成最优小区列表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42745A1 (en) * 2013-05-20 2014-11-20 Qualcomm Incoporated Gating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6160985A (zh) * 2015-04-21 2016-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功能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06175A (zh) * 2016-04-21 201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95345A (zh) * 2018-03-21 2018-09-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入小区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267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6709443A (zh) * 2022-11-22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选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709443B (zh) * 2022-11-22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选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7655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97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重选
US9918348B2 (en) Device-to-device relay selection
CN105027486B (zh) Wifi系统中的动态速率控制
US10440739B2 (en) Messag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1711154B2 (en) Method of reporting RSSI measurements in an unlicensed ban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052789B (zh) 用于调谐到窄带无线网络中的可用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EP2649764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7521005A (ja) リモート無線ユニット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WO2021196979A1 (zh) 一种rrm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1447655B (zh)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493813B (zh) 弱覆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56190B (zh) 信号质量提升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599010A (zh) 副链路sl上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207158B (zh)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4403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256319B (zh) 通信装置和在通信系统中选择通信小区的方法
US10284321B2 (en) Cell search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994849A (zh) 确定移动通信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65049A (zh) 链路重新配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677896A (zh) 小区选取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1417128B (zh)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US2023012175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nitoring station, def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CN113708861B (zh) 一种ue基带合并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099376B1 (ko) 클러스터링을 이용한 충돌 인식 링크 적응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202300351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nitoring station, def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