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6011B -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6011B
CN111446011B CN202010376169.2A CN202010376169A CN111446011B CN 111446011 B CN111446011 B CN 111446011B CN 202010376169 A CN202010376169 A CN 202010376169A CN 111446011 B CN111446011 B CN 111446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patient
data
periodont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761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6011A (zh
Inventor
王子硕
冯妍慧芝
徐伟喆
赵伟
刘子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3761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6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6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6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包括患者终端、医护终端以及服务器。医护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被配置为与所述患者终端进行交互以获取患者的身份以及往次的检查信息,并将患者的本次检查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检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可视化模型;生成所述可视化模型的过程中,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生成可视化模型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历次检查结果,便于医护人员比较历次检查结果之间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Description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牙周病口腔科重要疾病之一,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健康。
牙周探诊作为其重要的检查手段,主要是探查牙周袋深度、龈下结石的多少、有无牙齿松动等,然后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目前的表格都以纸质表格为主,缺乏电子数据的储存形式。
由于牙周病治疗的时间周期较长,检查患者牙周情况也成为复查或初诊时必不可少的环节。长久以来,医生面对的问题也很多,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数据比较和可视化,对于一个患者而言牙周病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是比较牙周组织的情况,而因为牙周检查数据多而繁杂,因此医院主流采用纸笔记录的问题,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之间的比较加重了医生的工作量。
此外,现有的纸笔记录的方式使得医护人员在多次复诊的过程中,难以对患者的病情进展产生直观的了解。为了解决纸笔记录困难的问题,部分厂商开发了电子化的牙周检查表单技术,但是由于呈现形式和专业科学性的不足,尚未有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成熟可借鉴成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保存电子化的检查表单,并根据检查表单生成相应的可视化模型,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表单数据难以直观比较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包括患者终端、医护终端以及服务器,其中:
所述医护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被配置为与所述患者终端进行交互以获取患者的身份以及往次的检查信息,并将患者的本次检查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患者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被配置为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检查信息、预约信息、医嘱信息以及牙周知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检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可视化模型;生成所述可视化模型的过程中,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或者根据基础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对该患者的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改得出本次诊断的可视化模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础数据包括牙数、异常牙根数量及情况、牙合面异常数量牙、牙扭曲移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牙面颜色异常、隐裂、骨折、牙冠牙根牙颈异常情况、牙与颌骨的关系。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从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
根据所获得的关键信息对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标准牙体形态模型为点云模型;
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调整之后则利用Loop细分算法对模型进行细分曲面处理;
利用贪婪三角化算法对牙体形态模型进行三维重建,由点云模型转化成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传递给医护终端;
医护终端根据牙体形态的关键信息对牙体位置进行调整,并将牙龈和牙齿模型贴图并展示,从而得到本次检查的可视化模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根据基础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对该患者的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改得出本次诊断的可视化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从本次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
根据本次测试的基础数据,将数据点通过映射的方式返回上一次检查的历史数据;
计算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的各关键信息与本次检测的关键信息之间的变化量;
根据各关键信息的变化量,对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仿射变换,得到本次检测的可视化模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患者终端为手机,所述医护终端具有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医护终端通过扫描所述患者终端展示的二维码获取患者的身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患者的检查信息生成健康建议以及相应的牙周知识文章,并向对应的患者终端推送或者供对应的患者终端获取。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生成可视化模型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历次检查结果,便于医护人员比较历次检查结果之间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2)将牙周情况的数据记录电子化,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将以前的纸质表格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在网上,一方面便于医生进行多次的牙周数据比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自身了解自己的牙周情况,当然如果患者要转诊或者要去其他地方就诊,也方便医生了解患者过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中可视化模型生成过程中的流程图;
图2为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在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流程图;
图3为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在患者日常使用程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包括患者终端、医护终端以及服务器。
具体的,患者终端为手机,患者终端通过手机内的app或小程序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医护终端可以采用通用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服务器使用了ASP.NET框架,节省了开发时间。患者终端和医护终端的前端界面主要使用Vue框架,对用户(患者和医生,以及试验数据整理)有良好的界面展示效果。服务器可采用各种云服务器进行实现。患者终端以及医护终端均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连接。
如图2所示,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生通过医护终端与患者终端进行交互以获取患者的身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医护终端具有二维码扫描设备;医护终端通过扫描患者终端展示的二维码获取患者的身份。上述过程中,医患之间不存在接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扫码之后,医护终端通过多种方式核实患者的身份,例如对患者终端的二维码进行加密并添加时效,或者要求患者提供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
患者的身份验证通过后,医生进入诊疗过程中。此时患者终端提示患者检查过程正在持续。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医护终端获取患者的身份以及往次的检查信息。检查过程中,医生填写检查信息,并生成表单。填写完成后,医生通过医护终端向服务器提交表单,随后患者终端提示患者检查过程完成,并展示检查信息。
在上述过程中,检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可视化模型。
基础数据包括牙数(包括是否有种植体等)、异常牙根(根分叉、分歧、弯曲等)数量及情况、牙合面异常数量牙、牙扭曲移位。
特征数据包括牙面颜色异常(氟斑牙、四环素牙)、隐裂、骨折、牙冠牙根牙颈异常情况、牙与颌骨的关系。
基础数据是一般检查即可检查获得的数据,在得到相关数据以后可以通过数据对比来模拟出牙体形态、牙弓形态、牙合关系,这些特征数据可以使得模拟出的可视化模型更加贴合真实。
可视化模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成。
一种可视化模型的生成方式为采用口内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出。例如CEREC设备,该设备包括成像采集的取像单元、生物再造软件、研磨单元。这种方式可得到高精度的可视化模型,针对性极强,适用于修复学科。所以电子可视化病历目前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主要是在医患沟通中对于阻生齿、牙髓治疗时可以让患者更加直观的理解。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昂贵的设备以及使用成本,不是所有的医院或诊所都可以配置高精度的扫描仪,和相关流程。因此,该过程适用于初诊。
如图1所示,另一种可视化模型的生成方式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从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例如:牙体长轴线、冠根分界线及冠根长、颈缘;针对不同牙位采集的不同关键信息:切牙(切角、切缘、舌面窝等)、尖牙(牙尖、舌面窝)、前磨牙(颊尖、舌尖、三角嵴、边缘嵴、近和远中向沟)、磨牙(近中和远中颊尖、近中和远中舌尖、近中颊沟、中央沟、三角嵴、边缘嵴)。根据所获得的关键信息对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处仅调整牙体的形态特征。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标准牙体形态模型为中国人标准牙体形态模型。标准牙体形态模型为ply格式的点云模型,且点云数据较为稀疏,便于进行调整。标准牙体模型调整之后则利用Loop细分算法对模型进行细分曲面处理,使得模型更加的真实。利用贪婪三角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三维重建,由点云模型转化成三维模型,将模型传递给医护终端。医护终端根据牙体形态的关键信息对牙体位置进行调整,并将牙龈和牙齿模型贴图并展示,最终呈现一个可视化模型。后台服务器中对模型的处理主要用到PCL库,前端展示部分则主要使用three.js。
此外,还可根据基础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对该患者的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改得出本次诊断的可视化模型,通过该过程,可以复用之前就诊过程中的可视化模型,在生成本次可视化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模型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病情进展。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从本次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目前所指的关键信息包括①牙列(牙合)特征点:牙列为尖圆形、方圆形、椭圆形,其中是否出现错位牙、额外牙;②牙位特征点:个别牙齿是否为过大牙、过小牙、阻生牙、伸长牙、牙内陷、牙位是否有异常(包括近中、远中、唇颊、垂直阻生)等;③形态特征点:单独各轴面的形态高点、各牙牙合面(切缘)的特征点:包括切牙的切嵴、舌侧窝;双尖牙颊尖和舌尖及其形成的颊舌两个三角嵴、近中沟远中沟。磨牙的近中、远中颊尖,近中、远中舌尖,4个边缘嵴及4个点角、近中颊合角及远中颊合角、斜嵴将中央窝分为稍大的近中窝和较小的远中窝。④牙体病理特征点:龋病进展、色素沉着(内源性、外源性)、牙折裂等。需要临床检测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上述的①牙列(牙合)特征点、②牙位特征点以及④牙体病理特征点。
(2)根据本次测试的基础数据,将数据点通过映射的方式返回上一次检查的历史数据;本步骤指的是,根据本次检查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涉及的关键信息,从服务器获取相应的历史数据,或者服务器主动将相应的历史数据发送至客户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本次检查涉及的数据较少,这样可以避免从服务器中获取全部的历史数据,节约了网络带宽;在生成可视化模型的过程中,仅对少数的关键信息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计算量;
(3)计算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的各关键信息与本次检测的关键信息之间的变化量;
(4)根据各关键信息的变化量,对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仿射变换,得到本次检测的可视化模型。
生成可视化模型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功能之一。该功能使得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历次检查结果,便于医护人员比较历次检查结果之间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如图3所示,在检查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可利用客户终端上的小程序从服务器获取检查信息、预约信息、医嘱信息以及牙周知识。服务器可根据患者的检查信息生成健康建议以及相应的牙周知识文章,并向对应的患者终端推送或者供对应的患者终端获取。
在小程序中,可以在顶部设置轮播图,以展示服务器推送的牙周知识。医生的医嘱也可在此进行展示。小程序的界面中还可设置往次结果查询按钮,以便患者查询检测结果。本可系统可以将牙周情况的数据记录电子化,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将以前的纸质表格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在网上,一方面便于医生进行多次的牙周数据比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自身了解自己的牙周情况,当然如果患者要转诊或者要去其他地方就诊,也方便医生了解患者过去的情况。
此外,健康建议以及相应的牙周知识文章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推送,这个一方面会推送一些日常的牙周方面和口腔科普的小常识,另一方面也会对一些大家提出的牙周病相关的问题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最后推送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当然公众号上也会推送一些牙周方面的最新知识和前沿内容,方便广大患者了解牙周病的相关情况。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一个牙周的就诊提醒,我们会提供接入医院的后台,直接把预约信息推送给患者,或者是由患者自己手动输入预约情况,而每次就诊完我们也会把这次的牙周情况主动用平白的语言介绍给患者或者是提供必要针对患者自身的口腔建议。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患者终端、医护终端以及服务器,其中:
所述医护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被配置为与所述患者终端进行交互以获取患者的身份以及往次的检查信息,并将患者的本次检查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患者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被配置为从所述服务器获取检查信息、预约信息、医嘱信息以及牙周知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检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可视化模型;生成所述可视化模型的过程中,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或者根据基础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对该患者的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改得出本次诊断的可视化模型;其中:
根据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以及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计算得出可视化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从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
根据所获得的关键信息对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标准牙体形态模型为点云模型;
标准牙体形态模型调整之后则利用Loop细分算法对模型进行细分曲面处理;
利用贪婪三角化算法对牙体形态模型进行三维重建,由点云模型转化成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传递给医护终端;
医护终端根据牙体形态的关键信息对牙体位置进行调整,并将牙龈和牙齿模型贴图并展示,从而得到本次检查的可视化模型;
根据基础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对该患者的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修改得出本次诊断的可视化模型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从本次检测的基础数据、特征数据中获得患者的牙体形态模型的关键信息;
根据本次测试的基础数据,将数据点通过映射的方式返回上一次检查的历史数据;
计算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的各关键信息与本次检测的关键信息之间的变化量;
根据各关键信息的变化量,对可视化模型的历史数据进行仿射变换,得到本次检测的可视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数据包括牙数、异常牙根数量及情况、牙合面异常数量牙、牙扭曲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牙面颜色异常、隐裂、骨折、牙冠牙根牙颈异常情况、牙与颌骨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终端为手机,所述医护终端具有二维码扫描设备;所述医护终端通过扫描所述患者终端展示的二维码获取患者的身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患者的检查信息生成健康建议以及相应的牙周知识文章,并向对应的患者终端推送或者供对应的患者终端获取。
CN202010376169.2A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Active CN111446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6169.2A CN111446011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76169.2A CN111446011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6011A CN111446011A (zh) 2020-07-24
CN111446011B true CN111446011B (zh) 2023-08-29

Family

ID=7164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76169.2A Active CN111446011B (zh) 2020-05-07 2020-05-07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6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5681B (zh) * 2023-09-08 2024-04-26 北京触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视化医学影像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826A (zh) * 2013-05-28 2013-08-14 韶关市丹雪科技有限公司 牙科病历模块系统
TWM538635U (zh) * 2015-05-07 2017-03-21 曾明清 一種用於口腔疾病診斷及病情演化分析預防照護之系統
CN107485462A (zh) * 2017-07-24 2017-12-19 平安万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牙齿检查及治疗结果的展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65729A (zh) * 2017-08-09 2018-02-06 四川大学 基于b/s架构的龋病防治难度评估及管理系统建立方法
CN108711454A (zh) * 2018-06-29 2018-10-26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案生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9785924A (zh) * 2019-02-01 2019-05-21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的口腔医疗检验方法和装置
CN110491524A (zh) * 2019-06-28 2019-11-22 中国传媒大学 持续性互联网诊疗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医生终端和云服务器
CN110974288A (zh) * 2019-12-26 2020-04-10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一种牙周病cbct纵向数据记录及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6826A (zh) * 2013-05-28 2013-08-14 韶关市丹雪科技有限公司 牙科病历模块系统
TWM538635U (zh) * 2015-05-07 2017-03-21 曾明清 一種用於口腔疾病診斷及病情演化分析預防照護之系統
CN107485462A (zh) * 2017-07-24 2017-12-19 平安万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牙齿检查及治疗结果的展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65729A (zh) * 2017-08-09 2018-02-06 四川大学 基于b/s架构的龋病防治难度评估及管理系统建立方法
CN108711454A (zh) * 2018-06-29 2018-10-26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案生成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9785924A (zh) * 2019-02-01 2019-05-21 北京倍肯恒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的口腔医疗检验方法和装置
CN110491524A (zh) * 2019-06-28 2019-11-22 中国传媒大学 持续性互联网诊疗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医生终端和云服务器
CN110974288A (zh) * 2019-12-26 2020-04-10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一种牙周病cbct纵向数据记录及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6011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yama et al. Trueness and precision of digital impressions obtained using an intraoral scanner with different head size in the partially edentulous mandible
JP6775621B2 (ja) 3dモデルを作成するためのデータを人から取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Malpartida‐Carrillo et al. Periodontal phenotype: A review of historical and current classifications evaluat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CN106137414B (zh) 确定目标牙列布局的方法和系统
Creed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accuracy of linear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es and digital models
Ng et al. Peri‐implant inflammation and marginal bone level changes around dental implants in relation to proximity with and bone level of adjacent teeth
Róth et al. Digital intraoral scanner devices: a validation study based on common evaluation criteria
JP4468871B2 (ja) 歯科診療支援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Malik et al. The use of a diagnostic wax set-up in aesthetic cases involving crown lengthening–a case report
CN112451151B (zh) 一种利用混合现实技术的正畸模型建立方法
KR101573747B1 (ko) 덴탈 정보 제공방법, 덴탈 정보 제공시스템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CN110613520B (zh) 一种数字化3d种植导板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Vaidy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different dental specialty backgrounds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reproducibility on esthetic aspects of maxillary implant‐supported single crown
CN112419476A (zh) 牙科病人三维虚拟图像的创建方法及系统
Frizzera et al. Flapless Guided Implant Surgeri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urgeries Performed by Nonexperienced Individuals: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Split-Mouth Clinical Trial.
CN111446011B (zh) 一种牙周诊疗信息管理系统
CN113112477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牙即刻种植测量分析方法
Kau et al. Contemporary smile design: an orthodontic perspective
Khan et al. Clinical crown length, width and the width/length ratio in the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in a sample of mardan population
Wang et al. Effect of CAD/CAM Guide Plate Combined With Socket-Shield Technique in Immediate Implantation of Anterior Teeth Aesthetic Area and Its Influence on Aesthetics
Oh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orthodontic debonding on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enamel craze lines
Seay Utiliz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dentofacial integration
Novac et al. TIME ASSESSMENT IN CLASSICAL VS DIGITAL IMPRESSIONS
Marongiu Keys to achieving predictable single-unit implant esthetics in the smile zone
Nazzal et al. 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 part 3: surgical planning and techn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