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2421B - 组合吊顶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组合吊顶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2421B
CN111442421B CN201910045449.2A CN201910045449A CN111442421B CN 111442421 B CN111442421 B CN 111442421B CN 201910045449 A CN201910045449 A CN 201910045449A CN 111442421 B CN111442421 B CN 111442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s
laminar flow
flow fan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54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2421A (zh
Inventor
王晓刚
王永涛
张蕾
闫宝升
李英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54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2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2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2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吊顶式空调,其包括:室外机,其设置有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以及多个室内机,相互并联地与室外机匹配,每个室内机内设置有蒸发器,且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其侧面,多个室内机于吊装在屋顶且侧面可拆卸地拼接,且使各出风口显露在外,以便向室内送风。本发明可根据用户需求大范围拓展制冷/制热能力范围,减少因制冷/制热能力不匹配用户需求带来的舒适性问题及换装空调带来的损失。

Description

组合吊顶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吊顶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吊顶式空调在实际安装使用时,由于用户对房间实际换热量需求预估不足或者用户对室内空间改造装修带来的实际空调换热需求量增大,导致空调能力不足引起房间舒适性差的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空调退机、空调二次安装、房间二次装修问题目前无有效解决手段,给用户个体及企业带来极大的浪费。
现有吊顶式空调的室内机结构布局及工作原理为:位于室内机中心位置的后向离心风扇从其正下方的进风口吸入常温空气,周向甩出,经包裹风扇四周的蒸发器换热后从位于壳体侧壁的出风口吹出。这种吊顶式空调噪声较大且最大换热量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组合吊顶式空调,可根据用户需求大范围拓展制冷/制热能力范围,减少因制冷/制热能力不匹配用户需求带来的舒适性问题及换装空调带来的损失。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送风噪声,提升噪声品质,并使底部更加完整美观。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
室外机,其设置有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以及
多个室内机,相互并联地与室外机匹配,每个室内机内设置有蒸发器,且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其侧面,多个室内机于吊装在屋顶且侧面可拆卸地拼接,且使各出风口显露在外,以便向室内送风。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为方形,其三个侧面各设置一个出风口;且室内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室内机的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以便两个室内机组合后,朝四个方向出风。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为方形,其相邻两侧面各设置一个出风口;且室内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室内机的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且使两个室内机组合后朝三个方向送风。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均安装有一个各阀口互相连通的多通阀;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连通,且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节流装置;且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出气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连通,且一个多通阀连接于压缩机。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为方形,其相邻两侧面各设置一个出风口;且室内机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室内机呈十字形排列且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以使四个室内机组合后朝四个方向送风。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均安装有两个串联且各阀口互相连通的多通阀;进液管的两个多通阀分别位于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出气管两个多通阀分别位于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四个室内机的进液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节流装置;且四个室内机的出气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压缩机。
可选地,多个室内机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均安装有两个串联的多通阀;多个室内机的进液管各自择一多通阀并通过多个连接管串通,每个多通阀仅连接一个连接管,以使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节流装置;且四个室内机的出气管各自择一多通阀并通过多个连接管串通,每个多通阀仅连接一个连接管,以使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压缩机。
可选地,每个室内机包括:壳体,其侧面开设有出风口;和层流风扇,转动轴线竖直延伸地设置在壳体内,且其侧周面与出风口相对,层流风扇运转时从其一轴向端吸入空气,利用空气的粘性效应生成层流风并沿其径向向外吹出。
可选地,蒸发器在层流风扇的径向外侧包围层流风扇。
可选地,层流风扇包括:多个环形盘片,其平行间隔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轴线均竖直延伸并且共线;电机,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壳体,用于驱动多个环形盘片旋转,以使多个环形盘片表面的空气边界层因粘性效应被多个环形盘片带动径向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和圆形盘片,位于层流风扇的非进风的轴向端,且与该端的环形盘片平行间隔设置且间接固定相连,圆形盘片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纳腔;电机伸入容纳腔内,其转轴连接圆形盘片,以便驱动圆形盘片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环形盘片转动。
可选地,沿层流风扇的轴向进风方向,多个环形盘片的内圆直径依次变小。
本发明的组合吊顶式空调设置有多个并联的室内机,多个室内机吊装在屋顶且相互之间可拆卸地相接固定,使空调的制冷/制热能力可拓展,用户可根据房间实际制冷/制热需求增减室内机的数量,使制冷/制热能力更加匹配房间需求。多个室内机拼接后,结构也十分紧凑,避免了在一个房间内分散设置多个室内机造成给室内美观度造成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组合吊顶式空调中,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侧面,并根据室内机的数量选择出风口的数量和位置,以便多个室内机组合后互不干扰各自的出风。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组合吊顶式空调中,多个室内机之间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均设置有多通阀。各蒸发器的进液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串通后,再连接节流装置。各发器的出气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串通后,再连接压缩机。通过以上连接即实现了多个室内机的并联,且安装操作非常简便。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室内机采用层流风扇,其基于层流原理,实现环形无死角出风,便于实现室内机的多方向送风。并且,层流风扇利用空气边界层粘性做功,环形盘片基本与气流流动方向平行,不会强烈扰动冲击气流而产生剧烈漩涡,使其噪声大幅降低且噪声品质优秀,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组合吊顶式空调中,沿层流风扇的轴向进风方向,多个环形盘片的内圆直径依次变小。这样使进风气流能更加均匀、顺畅地流到各个环形盘片处,从而加大风量,提升层流风扇的运行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示意图;
图2是两个三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两个两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四个两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管路串通结构示意图;
图6是设置两个室内机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制冷循环流路图;
图7是设置四个室内机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制冷循环流路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室内机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0是沿一竖直平面剖切图8所示室内机得到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的固定架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2是层流风扇的送风原理示意图;
图13是层流风扇的底部视角示意图;
图14是层流风扇的多个环形盘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17是层流风扇的多个环形盘片间距渐变与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一个室外机109和多个室内机101。室外机109内的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室内机101内的蒸发器、以及其他制冷配件共同构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以实现制冷/制热。多个室内机101与一个室外机109匹配,且多个室内机之间为并联关系。每个室内机101的出风口位于其侧面,多个室内机101吊装在室内屋顶且侧面可拆卸地相接固定,且使各出风口均显露在外,以便向室内送风。
本发明的空调制冷/制热能力可拓展,用户可根据房间实际制冷/制热需求增减室内机的数量,使制冷/制热能力更加匹配房间需求。厂家可针对一个室外机设计多个室内机,多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可相同,也可设计为各不相同。用户购置空调时,根据房屋面积选择选用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室内机。多个室内机是拼接相连的,拼接后结构紧凑,整体感很强,相比于多个室内机分散布置的方式更加美观。
图2是两个三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两个两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四个两面出风的室内机拼接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各图均用箭头示意了风向。下面参照图2至图4介绍三种可选的室内机拼接方式。
如图2,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两个方形的室内机101。每个室内机101的四侧面中,三个侧面各自设置一个出风口120。两个室内机101的未设置出风口120的侧面相接。两个室内机101组合后,可朝四个方向送风。送风范围大且各室内机的送风互不干扰。
如图3,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两个方形的室内机101。每个室内机101的四个侧面中,相邻两侧面各设置一个出风口120。两个室内机101的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且使两个室内机101组合后朝三个方向送风。
如图3,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四个方形的室内机101。室内机101的相邻两侧面各设置一个出风口120。四个室内机101呈十字形排列且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以使四个室内机组合后朝四个方向送风。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室内机101的出风口120均位于侧面,并可根据室内机的数量选择出风口120的数量和位置,多个室内机组合后不但出风互不干扰,还扩大出风范围。
图5是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管路串通结构示意图;图6是设置两个室内机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制冷循环流路图。下面通过图5和图6介绍设置两个室内机时,空调管路的一种可选的连接方式。
多个室内机的数量为两个,也就是说一个室外机最多匹配两个室内机时,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均安装有一个多通阀。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连通,且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节流装置。且两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出气管的多通阀通过连接管连通,且一个多通阀连接于压缩机,通过以上连接即实现了两个室内机的并联,且安装操作非常简便。多通阀的各个阀口是互相连通的,可以使流体从任意一个或多个阀口进入,从剩余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阀口流出,未使用的阀口可封闭。
具体如图5和图6,一个室内机蒸发器的进液管411的端部(进液端)设置有多通阀711,出气管412的端部(出气端)设置有多通阀712。另一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421的端部(进液端)设置有多通阀721,出气管422的端部(出气端)设置有多通阀722。多通阀711与多通阀721之间通过连接管910连通,且多通阀711与多通阀721的任意一个与节流装置520的出口连通。多通阀712与多通阀722之间通过连接管920连接,且多通阀712与多通阀722的任意一个与压缩机510的入口连通。
如图6,冷媒经压缩机510、冷凝器530以及节流装置520后,进入多通阀711,被多通阀711分为两路。一路经进液管411进入第一室内机的蒸发器410,然后经出气管412、多通阀712流回压缩机510。另一路经连接管910、多通阀721、进液管421、蒸发器420、出气管422、多通阀722、连接管920和多通阀712后流回压缩机510。
通过图6可知,若仅设置两个室内机,各多通阀应至少具有3个阀口,例如采用三通阀。
图7是设置四个室内机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制冷循环流路图。下面通过图4和图7介绍设置四个室内机时,空调管路的一种可选的连接方式。
每个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进液端)均安装有两个串联且各阀口互相连通的多通阀。进液管的两个多通阀分别位于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出气管两个多通阀也分别位于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四个室内机的进液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节流装置;且四个所述室内机的出气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所述压缩机。通过以上连接即实现了四个室内机的并联。
具体如图4和图7,第一个室内机的蒸发器410的进液管411的进液端设有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11,出气管412的出气端设置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12。两个多通阀711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两个多通阀712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
第二个室内机的蒸发器420的进液管421的进液端设有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21,出气管422的出气端设置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22,两个多通阀721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两个多通阀722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
第三个室内机的蒸发器430的进液管431的进液端设有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31,出气管432的出气端设置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32,两个多通阀731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两个多通阀732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
第四个室内机的蒸发器440的进液管441的进液端设有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41,出气管442的出气端设置两个串联的多通阀742,两个多通阀741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两个多通阀742分别位于该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
多通阀711与多通阀721之间通过连接管910连通,多通阀721与多通阀731之间通过连接管930连通,多通阀731与多通阀741之间通过连接管950连通。
多通阀712与多通阀722之间通过连接管920连通,多通阀722与多通阀732之间通过连接管940连通,多通阀732与多通阀742之间通过连接管960连通。
安装各连接管时,使两相邻室内机相贴合的侧面的对应的多通阀连接,以使连接管最短且安装更加方便。可参考图4,连接管910、920在图中左侧两室内机的接合侧连接两者相应的多通阀。连接管930、940在图中上侧两室内机的接合侧连接两者相应的多通阀。连接管950、960在图中右侧两室内机的接合侧连接两者相应的多通阀。
而多通阀711、721、731、741中任意一个连接节流装置520的出口,多通阀712、722、732、742中任意一个连接压缩机510的入口,这样能够便于安装人员根据安装环境灵活选择。
通过图7可知,若设置四个室内机,各多通阀应至少具有4个阀口,例如采用四通阀。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吊顶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室内机的示意性分解图;图10是沿一竖直平面剖切图8所示室内机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可使壳体100的底面开设有进风口110,侧面开设有前述的出风口120,以实现底部进风,从侧面出风。
壳体100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2所示。壳体100整体为方形,其包括底盘150以及顶罩130。底盘150为方形。顶罩130包括方形的顶板131和从顶板131的四角处向下延伸出的四个立柱132。四个立柱132的底端与底盘150的四角分别可拆卸连接。在顶罩130和底盘150安装完毕后,四个立柱132将顶罩130边缘和底盘150边缘之间的间隙分隔出四个出风口120。进风口110设置在底盘150上,具体可设置为进风格栅的形式。
如图9和图10,室内机还包层流风扇300。层流风扇300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地设置在壳体100内,且其侧周面可与出风口120相对。层流风扇300运转时从其一个轴向端(图示为底端)吸入空气,然后利用空气的粘性效应生成层流风并沿其径向向外吹出。
如图9和图10,层流风扇300包括多个环形盘片10、电机20以及圆形盘片30。多个环形盘片10平行间隔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轴线均竖直延伸并且共线。圆形盘片30位于层流风扇300的非进风的轴向端(图示实施例为顶端),且与该端的环形盘片10(图示实施例为最上方的环形盘片10)平行间隔设置且间接固定相连。可设置竖直延伸的多个连接杆40,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于圆形盘片30,然后竖向延伸以贯穿多个环形盘片10,并与每个环形盘片10固定,以实现多个环形盘片10与圆形盘片30的相互固定。圆形盘片30的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纳腔31。电机20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壳体100,且伸入容纳腔31内,用于驱动多个环形盘片10旋转,以使多个环形盘片10表面的空气边界层因粘性效应被多个环形盘片10带动径向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
层流风扇300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结构。其轴向吸气,径向出风以恰好将风水平吹向各出风口120。层流风扇300基于层流原理,实现环形无死角出风。并且,层流风扇300利用空气边界层粘性做功,环形盘片10基本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不会强烈扰动冲击气流而产生剧烈漩涡,使其噪声大幅降低且噪声品质优秀,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层流风扇300的更具体的原理和结构在后文再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蒸发器410安装在壳体100内。层流风扇300运行时,促使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壳体100,与蒸发器410进行换热后,经出风口120吹回室内。图10用箭头示意了进出风方向。
在一些可选结构中,如图9和图10,可使蒸发器410可整体为轴线竖直延伸的环板状。圆环、方环或不规则环均可,基于工艺考虑,还可设计为周向具有缺口的非闭合环板状。使蒸发器410在层流风扇300的径向外侧包围层流风扇300。这就无需将其设置在层流风扇300的上方或下方,可节约室内机的内部空间,使其结构更加紧凑,使整机体积更小。并且,蒸发器410包围层流风扇300,使层流风扇300的气流能够更快速全面地通过蒸发器410表面,使蒸发器401的换热量以及换热效率均有极大提升。
如图9所示,壳体100内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托板800。托板800安装在壳体100内部底侧。蒸发器410安装在托板800上以受其支撑。托板800的周缘与壳体100的内壁密封相接,中央开设有与进风口110相对的通风口801,以允许进风气流通过通风口801流向层流风扇300的底部。并且,如图10,进风气流经通风口801后,全部被吸入层流风扇300,而不会未经层流风扇300作用直接流向蒸发器410而影响换热效率。
图11是图9中的托架的示意性放大图。下面参考图2和图11介绍电机20与壳体100的一种连接方式。
室内机包括安装板140和托架50。安装板140固定设置在壳体100内部上侧。托架50包括水平设置的托环51和多个连接臂52(至少两个,例如图11所示的三个)。托环51为中空环状。连接臂52从托环51的边缘向上延伸,其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板140,具体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电机20放置在托环51上侧以受其支撑,电机20的转轴21从托环51的中央向下伸出。如此,托环51通过支撑电机20,承担整个层流风扇300的重量。安装板140上具有通风孔141,以利于电机20的散热。
如图8至图10所示,每个出风口120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风向的导风板600。导风板600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的长条状,其转动轴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导风板600时,多个导风板600从上至下布置。
导风板600可转动以便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0,还通过将导风板600转动至不同角度,来改变出风口120的出风方向。可通过电机驱动导风板600转动,具体驱动机构不再赘述。
图12是层流风扇的送风原理示意图。如图12所示,层流风扇的送风原理主要来源于尼古拉·特斯拉发现的“特斯拉涡轮机”。特斯拉涡轮机主要利用流体的“层流边界层效应”或者“粘性效应”实现对“涡轮盘片”做功的目的。环形盘片10高速旋转,各环形盘片10间隔内的空气接触并发生相互运动,则靠近各环形盘片10表面的空气边界层13因受粘性剪切力τ作用,被旋转的环形盘片10带动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
图13是层流风扇的底部视角示意图;图14是层流风扇的多个环形盘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环形盘片10中心形成有进风通道11,以使外部空气进入。多个环形盘片10彼此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个出风通道12,以供层流风吹出。空气边界层13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的过程是离心运动,因而离开出风通道12时的速度要大于进入进风通道11时的速度。
可使层流风扇300的各环形盘片的内圆直径各不相同。例如,沿层流风扇300的轴向进风方向(按图1至图15所示实施例为从下至上),使多个环形盘片10的内圆直径依次变小。换句话说,沿着气流在进风通道11中流动的方向,环形盘片10的内圆直径逐渐缩小。这样一来,当空气从上向下进入进风通道11时,径向方向不同位置的气流分别对应不同的环形盘片10,这样能够使空气更加均匀地流到各环形盘片处,避免空气难以进入下侧的环形盘片处,最终达到提高风量的效果。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层流风扇的空气循环示意图;图17是层流风扇的多个环形盘片间距渐变与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示意图。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使层流风扇300的各相邻环形盘片的间距各不相同。如图16所示,可使沿层流风扇300的轴向进风方向,使各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或者说,沿着气流在进风通道11中流动的方向,各相邻两个环形盘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样设置会有效提升层流风扇的风量。具体参考图17。
图17中横坐标轴shrinking uniform expanding Plate distance increase指的是沿着由下至上的方向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的变化量,左纵坐标轴Mass flowrate指的是风量,右纵坐标轴Pressure rise指的是风压,风压指的是层流风扇的出风通道12与进风通道11进口处的压力差。并且,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相同,也就是说,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增大或缩小的数值相同。
具体地,图17示出的是在层流风扇的环形盘片10外径、内径、数量、厚度、电机20的转速均保持不变时,多个环形盘片10间距渐变与风量和风压的关系示意图。在上述提及的各参数均保持不变时,多个环形盘片10中,每两个相邻的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由逐渐变化对风量影响较大,对风压影响很小。当横坐标轴表示的沿轴向进风方向,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的变化量为正数时,说明前述间距逐渐增大;当横坐标轴表示的沿轴向进风方向,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的变化量为负数时,说明前述间距逐渐缩小。可使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相同。由图17可知,多个环形盘片10中每两个相邻的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变化量为-1mm、1mm和2mm时,层流风扇的风量和风压均有很大的改善。
综合考虑层流风扇的风量和风压,优选将多个环形盘片10中每两个相邻的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沿轴向进风方向逐渐增大。例如,环形盘片10外径为175mm,环形盘片10内径为115mm,环形盘片10的数量为8个,环形盘片10的厚度为2mm,电机20的转速为1000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转/分钟),此时综合考虑层流风扇的风量与风压,例如可以设置8个环形盘片10中相邻两个环形盘片10之间的间距沿轴向进风方向依次设置为:13.75mm、14.75mm、15.75mm、16.75mm、17.75mm、18.75mm、19.75mm。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5)

1.一种组合吊顶式空调,包括:
室外机,其设置有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以及
多个室内机,相互并联地与所述室外机匹配,每个所述室内机内设置有蒸发器,且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位于其侧面,所述多个室内机于吊装在屋顶且侧面可拆卸地拼接,且使各所述出风口显露在外,以便向室内送风;
每个所述室内机为方形,其相邻两侧面各设置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室内机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室内机呈十字形排列且未设置出风口的侧面相接,以使四个所述室内机组合后朝四个方向送风;
每个所述室内机的蒸发器的进液管和出气管的端部均安装有两个串联且各阀口互相连通的多通阀;
所述进液管的两个多通阀分别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所述出气管两个多通阀分别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未开设出风口的两个侧面;
四个所述室内机的进液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所述节流装置;且
四个所述室内机的出气管的全部多通阀通过三个连接管串通,任意一个多通阀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其中每个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其侧面开设有所述出风口;和
层流风扇,转动轴线竖直延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侧周面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层流风扇运转时从其一轴向端吸入空气,利用空气的粘性效应生成层流风并沿其径向向外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其中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层流风扇的径向外侧包围所述层流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其中所述层流风扇包括:
多个环形盘片,其平行间隔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轴线均竖直延伸并且共线;
电机,其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所述壳体,用于驱动所述多个环形盘片旋转,以使所述多个环形盘片表面的空气边界层因粘性效应被所述多个环形盘片带动径向由内向外旋转移动形成层流风;和
圆形盘片,位于所述层流风扇的非进风的轴向端,且与该端的环形盘片平行间隔设置且间接固定相连,所述圆形盘片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一容纳腔;
所述电机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其转轴连接所述圆形盘片,以便驱动所述圆形盘片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多个环形盘片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吊顶式空调,其中
沿所述层流风扇的轴向进风方向,所述多个环形盘片的内圆直径依次变小。
CN201910045449.2A 2019-01-17 2019-01-17 组合吊顶式空调 Active CN111442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5449.2A CN111442421B (zh) 2019-01-17 2019-01-17 组合吊顶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5449.2A CN111442421B (zh) 2019-01-17 2019-01-17 组合吊顶式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421A CN111442421A (zh) 2020-07-24
CN111442421B true CN11144242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165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5449.2A Active CN111442421B (zh) 2019-01-17 2019-01-17 组合吊顶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242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2045A (ja) * 1988-05-30 1989-12-06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214429A (ja) * 2004-01-27 2005-08-11 Hitachi Ltd 室内ユニット
JP4817904B2 (ja) * 2006-03-22 2011-1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CN201539922U (zh) * 2009-09-15 2010-08-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吊顶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839370A (zh) * 2015-12-07 2017-06-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49535A (zh) * 2016-01-05 2017-07-1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吊顶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2421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75934A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1109545A (zh) 一种空调器
AU2016385149A1 (en) Axial fan assembly and motor home air-conditioner using same
KR2014001171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1442421B (zh) 组合吊顶式空调
CN21001445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44U (zh) 层流风扇和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19688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7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KR20150092067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1442368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0014452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78B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66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001445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57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1969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19689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73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74B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75B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67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68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56A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7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