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6306B -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6306B
CN111436306B CN202010226301.1A CN202010226301A CN111436306B CN 111436306 B CN111436306 B CN 111436306B CN 202010226301 A CN202010226301 A CN 202010226301A CN 111436306 B CN111436306 B CN 111436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n greenhouse
beam structure
slideway
heat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6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6306A (zh
Inventor
任进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renjinli new multi span greenh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Renjinli New Multi Span Greenh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Renjinli New Multi Span Greenh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Renjinli New Multi Span Greenh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26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6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6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6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6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6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07Greenhouses of flexible synthe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76Greenhouse gut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2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 A01G9/227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rolled up during non-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3Collecting solar energ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4Roof drainage; Drainage fittings in flat roofs, balconies or the like
    • E04D13/064Gutt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10Snow traps ; Removing snow from roofs; Snow melters
    • E04D13/106Snow remov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yc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涉及连栋温室技术领域。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隔热组件、竖向设置的第二隔热组件和连栋温室。第一保温结构位于立柱行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就近的立柱所在的预设部位,第一保温结构在立柱行向上的其余部位可移动收合或展开。在第一隔热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隔热组件,第二保温结构下端连接于大地,第二保温结构其余部位可移动地上下展开或收合。当第一保温结构横向展开和第二保温结构竖向展开时,第二保温结构上端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第二保温结构和第一保温结构配合形成隔热空间并阻止隔热空内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发生对流,能够切断热对流路径和减少隔热空间内的热量流失。

Description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栋温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背景技术
冬季夜间,由于没有屋面外部保温措施和立面外部保温措施,连栋温室内部的热能会通过三种形式快速向外转移,一是热辐射;二是热传导;三是热对流。鉴于此,以至于目前中国北方的连栋温室在冬季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只要阻断这三种形式的热能转移途径,就可以维持连栋温室内部需要的温度。
一种温室立面通风保温装置(专利号为201610114359.0)公开了一种可上下升降的立面通风保温装置(以下简称背景技术一);该装置是温室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与温室不可分割的。存在的问题是该装置直接面对外部环境,当处于保温状态时,保温效果会受到外界风的影响,即,该装置会随风振的作用而振动变形,从而与温室结构发生缝隙,造成室内外冷热空气对流。
可折叠卷材及温室保温装置(申请号201811232805.3)公开了一种柔性的用于悬挂安装使用的可折叠保温材料,以及基于该保温材料搭建的温室屋面保温装置(以下简称背景技术二)。背景技术二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减缓温室内的热能以热辐射的形式向温室屋面外转移。背景技术二存在的问题是,不能阻止热能以空气热对流的形式绕过该温室屋面保温装置向温室透明结构内表面转移。
在现有连栋温室内部空间中,横向设置有多层内置遮阴网用于遮阴(遮阴网是可以透过部分阳光的带有网眼的片材),每层遮阴网由多块相互分离的遮阴网片组成,这些遮阴网片闲时叠收合,在夏季正午可以展开,用于遮挡自上而下直射的阳光。设有遮阴网的连栋温室主要用于植物生产,而植物生产需要正常的光合作用,因此,在遮阴网的下方就无需再竖向设置遮阴网用来遮挡散射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以解决现有连栋温室不能阻挡热能以空气热对流的形式向温室屋面透明结构和墙面透明结构内表面转移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隔热组件、竖向设置的第二隔热组件和连栋温室。连栋温室包括至少三行立柱,在各行立柱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隔热组件,每层第一隔热组件包括一层第一保温结构,第一保温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行立柱之间,第一保温结构位于立柱行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就近的立柱所在的预设部位,这个预设部位的具体构造以及具体位置因连栋温室的类型不同而不同,第一保温结构在立柱行向上的其余部位可移动收合或展开,当第一保温结构展开时,能够阻止第一保温结构上下两侧的气体在竖向上发生对流交换。在第一隔热组件四个边的下方均设有第二隔热组件,第二隔热组件沿第一隔热组件四边下方内侧围成环形,第二隔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温结构,第二保温结构下端连接于大地,第二保温结构其余部位可移动地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当第二保温结构展开时,能够阻止第二保温结构内外两侧的气体在横向上发生对流交换。当第一保温结构横向展开和第二保温结构竖向展开时,第二保温结构上端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第二保温结构和第一保温结构配合沿横向和竖向形成隔热空间。就相当于第二隔热组件在连栋温室内部大地上合围出一个矩形桶状结构物,而第一隔热组件就相当于给这个桶状结构物上加了一个盖子。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依次展开后,能够形成一个隔热空间,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能够阻止该隔热空间内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发生对流,能够切断热对流路径,能够减少隔热空间内的热量流失。
另外,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第一隔热组件;在相邻两层第一隔热组件的第一保温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一封堵结构,相邻两层第一保温结构与第一封堵结构配合形成横向布置的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多层第二隔热组件,相邻两层第二隔热组件的第二保温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二封堵结构,相邻两层第二保温结构和第二封堵结构配合形成竖向布置的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之间的立柱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设有第三封堵结构,第三封堵结构用于封堵立柱造成的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之间存在的第一保温结构间隙。当第一保温结构展开时,与第三封堵结构相对布置的第一封堵结构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当第二保温结构展开时,与第一保温结构相对布置的第二封堵结构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三封堵结构。各层第一保温结构、各层第二保温结构、和第三封堵结构配合形成封闭式的隔热空间。各层第一保温结构、各层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各层第二保温结构、各层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和第三封堵结构配合形成封闭式的隔热空间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结构和第三封堵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隔热空间上部的保温性能更好,第二封堵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隔热组件所对应的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保温效果更好。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和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使得其阻止在竖向上的上下内外侧气体对流和使得其阻止在横向上的左右内外侧气体对流效果更好,从而减少隔热空间内的热量转移,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组件还包括悬空组件和牵引组件。悬空组件包括滑道索、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和吊挂连接件,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连栋温室的预设结构上。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索、转轴和第一导向滑轮,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连栋温室的预设结构上,第一牵引索连接于第一导向滑轮和/或转轴。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通过吊挂连接件连接于滑道索;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端部按预设方式连接于第一牵引索。第二隔热组件还包括升降机关,升降机关用于驱动第二保温结构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悬空组件和牵引组件配合使得第一保温结构展开或者伸缩,其实现方式简单,控制方便,并且联动性好。
升降机关的类型很多,只要能设置在连栋温室内,位于第一隔热组件下方,按预定方式抬升或降落第二保温结构的机关,都可以作为本申请的升降机关。
升降机关至少包括连杆升降机关、剪叉式升降机关、齿轮齿条升降机关、液压升降机关、液压-连杆组合体升降机关、气动升降机关、气动杆-连杆组合体升降机关、多级齿轮齿条升降机关、齿轮-连杆组合体升降机关、多级液压升降机关、多级气动升降机关中的一种。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屋面钢架与立柱一一对应连接。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立柱上设置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转轴和/或第一导向轮和限位机关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立柱,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中部立柱。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屋面钢架由两个相邻的立柱支撑,每层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固定,每层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牵引索,每层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通过吊挂连接件可移动的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上,第一牵引索能够带动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沿滑道索的延伸方向展开或者收合,便于第一保温结构在保温状态和非保温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梁结构,屋面钢架设置在第一梁结构上,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设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栋温室包括第一梁结构,悬空组件和牵引组件均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第一保温结构的固定端也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可以根据第一梁结构的高度合理设置第一保温结构的层数,以便隔热空间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或者,在具体应用时,根据具体保温需要来计算组成隔热空间的隔热组件的层数的总厚度,再根据该厚度来推算第一梁结构的高度。即,根据连栋温室保温应用情景来设计第一梁结构的具体构造。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一梁结构上,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端设有抗拉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方设有抗压结构,在抗压结构和连接该抗压结构的第一梁结构上(即,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均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或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方设置抗拉结构,提高整个连栋温室的稳定性和抗拉强度,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的下方设置有抗压结构。该方案适合用于对现有连栋温室进行保温技术改造,即给现有连栋温室加装连栋温室隔热空间。由于现有连栋温室的结构没有可以直接用来加装连栋温室第一隔热组件的具体构造,所以,通过增设抗拉结构和抗压结构的方式来安装悬空组件、牵引组件、转轴、第一导向滑轮、以及第一保温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滑道索与连栋温室两个外立面所在结构连接紧固后,会对外立面产生向内侧的横向拉力(包括水平拉力)。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不仅减少第一梁结构的数量,节约成本,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一端直接与立柱连接也能提高连栋温室结构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连栋温室屋面钢架的间距较小,相应的,对应的外立面的立柱的间距也较小,这样的话,屋面钢架和外立柱连接后形成的结构体,更有利于抵御滑道索对该结构体所形成的横向拉力。
在只设有第一梁结构的连栋温室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固定第一保温结构一个端部的行所在行向与该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平行,用来连接滑道索的外立面位于该连栋温室的屋檐所在立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还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二梁结构上,第二梁结构设于第一梁结构上方,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均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中部第一梁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栋温室还包括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连接于第二梁结构上,第二梁结构设于第一梁结构上,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这一类连栋温室用于连接第一保温结构一个端部的立柱所在行的行向与该连栋温室的天沟方向垂直,用来连接滑道索的外立面位于该连栋温室山墙所在立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还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二梁结构上,第二梁结构设于第一梁结构上方,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方设置抗拉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压结构,在抗压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在相应位置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或者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抗拉结构和抗压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原本无法直接安装第一隔热组件的连栋温室变成可以安装的,可以提高这类连栋温室的保温性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还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二梁结构上,第二梁结构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的上部,即,第二梁结构的端部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的侧部上方,第一梁结构的高度大于第二梁结构的高度,使得第一梁结构的下方还可以容纳第一隔热组件,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梁结构高度较小,第二梁结构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的上部,使得该连栋温室能够设置层数较少的第一隔热组件,以便使该连栋温室在不太严寒的地区使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还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二梁结构上,第二梁结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的上部,第一梁结构由立柱支撑;第一梁结构的高度与第二梁结构的高度相当,或者,连接完第二梁结构后,第一梁结构所剩空间容纳不了多层第一隔热组件,所以,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拉结构,在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压结构,抗压结构和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在相应位置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或者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抗拉结构和抗压结构的设置使原本无法直接安装第一隔热组件的连栋温室变成可以安装的,可以提高这类连栋温室的保温性能。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还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屋面钢架设于第二梁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中部的第二梁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位于连栋温室两边的第二梁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和限位机关在相应位置分别与第一牵引索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位于连栋温室外立面的立柱上固定连接滑道索和转轴、第一导向滑轮,可以大大提高该连栋温室抵抗水平拉力的能力。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腹腔中排水天沟的阻隔,滑道索及第一牵引索都是按行分段布置的,即,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该区段的滑道索的中部悬空;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分别连接于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该区段的滑道的中部悬空;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依次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连栋温室相对的两个外立面的立柱;第一牵引索按行分段连接于对应的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各区段的第一牵引索的中部悬空;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本区段的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本区段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排水天沟的一侧,即,位于连栋温室内部空间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腹腔设置排水天沟,可以使排水天沟的截面尺寸设置的较大,这样的大截面尺寸的排水天沟能够排泄屋面上的大量雨水、也能容纳较大体积的积雪,所以,该类连栋温室适合在降水强度很大、或者降雪强度很大的地区使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排水天沟深度小于腹腔高度,在位于排水天沟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该类连栋温室中的滑道索和第一牵引索是多行合一整根设置的,即,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第一牵引索的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第一牵引索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或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
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水天沟深度小于腹腔高度,即排水天沟仅仅占用了腹腔的一部分,使得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不仅能够排水、排雪等,还能容纳设定层数的第一隔热组件,这种设计方案能够减少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的使用数量,以及,能够节约相应的安装施工费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在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有抗压结构,在抗压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滑道索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第一牵引索中部穿过限位机关;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限位机关。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有抗压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少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的使用数量,以及,能够节约相应的安装施工费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屋面钢架上设置震动装置,震动装置用于向下震落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积雪;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设置排雪装置,排雪装置用于清除积存在排水天沟中的积雪。
上述技术方案中,震动装置能够及时的将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积雪震落,避免雪堆积增加屋面的负载,排雪装置能够将排水天沟中的积雪及时排走,减轻立柱的承载负担,以便减少积雪遮挡光照,影响连栋温室内部的植物生长。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上设有排水天沟,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连通;屋面钢架设于第三梁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一端设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其另一端设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该实施例的滑道索和第一牵引索按行分段布置,即,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该区段的滑道索的中部悬空;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立柱上,该区段的滑道索的中部悬空;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立柱;第一牵引索按行分段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各区段的第一牵引索中部悬空;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分别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连栋温室的一边的立柱,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本区段的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本区段的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中的排水天沟的一侧,即,把第三封堵结构设置在排水天沟靠连栋温室内部空间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在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中的雨水来自于屋面透明结构,多行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中的雨水集中流入两端的设置在腹腔内的排水天沟中,该实施例的优点是,利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排水天沟较大的排水能力,可以把第三梁结构设置得较长,以便屋面透明结构能接收较多的雨水,相应的,用于支撑第三梁结构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的间距、以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对应的外立面的间距就可以设置的较大,这样的话,该连栋温室的立柱的密度就会减少很多,以适应需要立柱稀少的实际应用。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连接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腹腔内的排水天沟的深度小于该腹腔深度,在位于该排水天沟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屋面钢架设置在第三梁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一端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中部穿过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第一牵引索的中部穿过限位机关;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在排水天沟下方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腹腔内的排水天沟的深度小于该腹腔深度,使得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既能够排水,又能容纳相应层数的第一隔热组件。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连接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置抗压结构,在抗压结构上设置限位机关;屋面钢架设置在第三梁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立柱支撑;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滑道索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和/或第一导向滑轮,第一牵引索中部穿过限位机关;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第三封堵结构在排水天沟下方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抗压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隔热组件的设置层数,这样的话,可以使该连栋温室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各种类型的连栋温室中,设置有交互式的双梁结构的连栋温室(即,拥有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的连栋温室、以及,拥有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的连栋温室),每个梁结构上都可以相应地设置有排水装置(包括排水天沟),直接连接屋面结构的天沟中雨水会流入直接连接立柱的排水装置中。设置在第二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中的雨水也可以直接排出连栋温室屋面。设有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的连栋温室属于最常见的连栋温室,所以,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赘述该类连栋温室两种排水方式以及相关装置的连接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与滑道索的连接都是通过吊挂连接件实施的可移动连接,吊挂连接件与第一保温结构的连接是固定连接,与滑道索的连接是可移动连接,吊挂连接件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可以在滑道索上滑动。
在本发明提供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产品中,隔热空间与连栋温室本体之间的空间中,还可以设置遮阴网组件,即,可以把遮阴网组件设置在隔热空间之上,位于第一隔热组件与连栋温室屋面之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大地上设置转轴、第二牵引索和第二导向滑轮;在位于连栋温室外立面的预设结构上就不再设置转轴,只设置第一导向滑轮,在实际应用时,第一导向滑轮在所在外立面的预设结构上从下至少设置两个,用于精准引导第一牵引索的延伸方向,外立面预设结构或者是立柱,或者是立柱和/或第一梁结构,或者是立柱和/或抗拉结构,或者是第一梁结构和/或抗拉结构。第一牵引索从连栋温室中部向两个外立面延伸,其两端抵达对应外立面时就近绕过第一导向滑轮后向大地延伸,在近地面的第一导向滑轮处改变方向,按预设方案延伸向所述第二牵引索;在转轴上缠绕设置第二牵引索,第二牵引索两端在第二导向滑轮引导下伸向近地面的第一牵引索的端部,各根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连接于第二牵引索,第二牵引索与多个第一牵引索并联连接,形成多个闭合环状;
限位机关至少包括环形构造,滑道索和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穿过环形构造;滑道索包括索本体和索连接件,索连接件穿过环形构造,索本体连接于索连接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连栋温室面积很大,相应的,第一保温结构所在行的长度也会很长,相应的,设置在立柱或者第一梁结构或者抗拉结构上的转轴延伸就会过长,以至于很难使其处于一条轴线上,或者,以至于很难把外力从转轴首端同步传递到末端,把转轴设置在大地,转轴的长度就会大大缩短,用多个长度较短的转轴组成转轴的组合体,以便增大其牵引功能。为了把转轴的牵引力同步传递给第一牵引索,增设了第二导向滑轮和第二牵引索,由第二牵引索把转轴产生的牵引力传递给每一条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牵引索连接于第二牵引索,第一牵引索像是从第二牵引索不同部位长出的许多分枝一样,方便实现与各个第一牵引索联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的连栋温室保温方法,包括连栋温室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令转轴向连栋温室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转动;驱动第一牵引索和/或第二牵引索向连栋温室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移动;带动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展开方向移动;令第一保温结构展开至设定状态,并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启动升降机关,令升降机关向上运动;带动第二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上运动;使第二保温结构展开至设定状态;令第二封堵结构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三封堵结构;在连栋温室内形成封闭式的隔热空间;令封闭式的隔热空间成为连栋温室的使用空间;
连栋温室不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
启动升降机关,令升降机关向下运动;带动第二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下运动;使第二保温结构下落折叠收合;令转轴向连栋温室需要采光的设定方向转动;驱动第一牵引索和/或第二牵引索向连栋温室需要采光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折叠收合,使封闭式的隔热空间消失。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展开时,隔热空间形成,能够阻止第一保温结构上下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和能够阻止第二保温结构内外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当第一保温结构和第二保温结构收合时,隔热空间消失,连栋温室隔热空间所在空间可以进行采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栋温室的第一隔热组件和第二隔热组件展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隔热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二隔热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折痕的第一保温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组件的第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组件的第二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组件的第二种布置方式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组件的第三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牵引组件的第四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机关在第一梁结构为平面桁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机关在第一梁结构为平面桁架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类连栋温室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连栋温室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类连栋温室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类连栋温室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四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五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3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六类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33本申请实施例设有震动装置和排雪装置的连栋温室的示意图。
图标:1000-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第一隔热组件;101-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10-第一保温结构;111-第一封堵结构;120-悬空组件;121-滑道索;122-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3-吊挂连接件;130-牵引组件;131-第一牵引索;132-第二牵引索;133-转轴;134-减速电机;135-第一导向滑轮;136-第二导向滑轮;137-牵引杆;200-第二隔热组件;201-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10-第二保温结构;211-第二封堵结构;220-升降机关;300-连栋温室;301-第一保温结构间隙;310-立柱;311-第三封堵结构;320-屋面钢架;330-第一梁结构;331-上弦杆;332-下弦杆;333-竖腹杆;340-第二梁结构;350-第三梁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1-排水天沟;400-隔热空间;500-抗拉结构;600-抗压结构;700-限位机关;710-环形构造;800-震动装置;900-排雪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33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隔热组件100、竖向设置的第二隔热组件200和连栋温室300。连栋温室300包括至少三行立柱310,任意相邻的两行立柱310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隔热组件100,每层第一隔热组件100包括一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第一保温结构110设置在相邻的两行立柱310之间,第一保温结构110位于立柱310行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就近的立柱310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第一保温结构110在立柱310行向上的其余部位可移动收合或展开,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时,能够阻止第一保温结构110上下两侧的气体在竖向上发生对流交换。在第一隔热组件100四个边的下方均设有第二隔热组件200,第二隔热组件200沿第一隔热组件100四边下方内侧围成环形,第二隔热组件200包括第二保温结构210,第二保温结构210下端连接于大地,第二保温结构210其余部位可移动地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当第二保温结构210展开时,能够阻止第二保温结构210内外两侧的气体在横向上发生对流交换。当第一保温结构110横向展开和第二保温结构210竖向展开时,第二保温结构210上端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110,第二保温结构210和第一保温结构110配合沿横向和竖向形成隔热空间400。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依次展开后,能够形成一个隔热空间400,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能够阻止隔热空间400内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发生对流,能够切断热对流路径,能够减少隔热空间400内的热量流失。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连栋温室300是一类由多个屋面透明结构体、半透明结构体、以及不透明结构体通过天沟结构依次连接而成的屋盖与四个外立面结构连接而成的温室建筑物,在白天,阳光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结构体,被连栋温室内部空间吸收,变成热能存储在该连栋温室内;阳光可以少部分穿过半透明结构体,被连栋温室内部空间吸收,变成热能存储在该连栋温室内;阳光可以照射不透明结构体外表面,该不透明结构体吸收阳光变成热能,再通过其内表面向连栋温室内部空间进行热辐射,该连栋温室内部空间吸收该热辐射,将该热辐射的热能存储在该连栋温室内。在具体实践中,有些需要透明的屋面结构体,如需要强光照射的植物种植;有些需要半透明的屋面结构体,如需要弱光照射的植物种植;有些需要不透明的屋面结构体,如一些食用菌的种植。
每个屋面透明结构体和地面之间的空间通常被称为连栋温室300的一个单体,或者一栋,该屋面透明结构体的延长方向也被看作是连栋温室300单体的延长方向。连栋温室300单体的延长方向与连栋温室300整体的延长方向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
每个屋面透明结构体都包括左右两侧的透明坡屋面和位于最高点的屋脊,屋脊起到分水岭的作用,屋脊两侧坡屋面对称、或者不对称。不同类型的连栋温室300的坡屋面的坡面长度差异很大,一些连栋温室300坡面长度只有一米多,另一些连栋温室300坡面长度十余米。
每个屋面透明结构体都至少包括透明结构和用于支撑该透明结构的屋面钢架320,有些屋面透明结构体上还包括天窗。
通常用于植物生产的连栋温室300为了使温室内地面的光照均匀,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屋脊呈南北方向延长,屋脊两侧的坡屋面一侧向东另一侧向西。
四个外立面结构包括东侧和西侧两个外立面结构和南侧和北侧两个外立面结构。
通常用于植物生产的连栋温室300位于东西两侧的外立面上端分别与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坡屋面低端以直线方式连接,该连接处称为屋檐,位于南北两侧的外立面上端分别与屋面透明结构体的屋脊和坡屋面的轮廓以曲线方式连接(所以,也形象地称为连栋温室300山墙)。
四个外立面结构以及多个屋面透明结构体均由多个立柱310直接或者间接支撑。多个立柱310纵向和横向均成行布置,不论是纵向的立柱310或者是横向的立柱310,至少有一个方向的立柱310设置三行或者三行以上。
立柱310可以是单根型材组成的,也可以是多根型材组成的复合体(如格构结构)。不同位置的立柱310的组成结构可以不同,比如,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立柱310的受力状况不同,组成结构可以不同。
用于不同生产活动的连栋温室300的受力结构可以不同,不同气候区域的连栋温室300的受力结构可以不同,连栋温室300的屋面透明结构体包括多种类型,相应的,支撑不同类型屋面透明结构体的具体受力结构(第一梁结构330、第二梁结构340、第三梁结构35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以及立柱310)也可以不同。
位于连栋温室300四个外立面的立柱310下端,可以直接与大地连接。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立柱310下端可以直接连接于大地,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立柱310支撑结构。立柱310支撑结构是指设置在连栋温室300内的应用设施设备的受力结构(该应用设施设备的梁结构和/或柱结构),比如:当连栋温室300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时,立柱310支撑结构就可以是该水产养殖所用装备的受力结构,如,用于支撑养殖水池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
当连栋温室300用于容纳管道式厌氧消化器用来对生物质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时,立柱310支撑结构就可以是用于支撑该管道式厌氧消化器所用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
当立柱310连接于立柱310支撑结构时,立柱310把连栋温室300屋面结构体的力传递给立柱310支撑结构,最终由立柱310支撑结构传递给大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立柱310的材料用量,还可以提高连栋温室300内的土地利用率,同时,使连栋温室300的部分结构与该连栋温室300内的应用装备连接为一体,总体稳定性更好。
连栋温室300的屋面透明结构体至少包括透明结构和用于支撑该透明结构的屋面钢架320,屋面钢架320既可以是拱形结构(用于安装柔性透明结构,如塑料薄膜),也可以是直线结构组合体(用于安装刚性透明结构,如玻璃)。
实际上,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由连栋温室300+隔热空间400组成,隔热空间400是用于连栋温室300的内置保温装备,隔热空间400是与连栋温室300连为一体的结构物,连栋温室300具有保护其隔热空间400防止外界风雨雪侵袭的功能,隔热空间400成为与之连接的连栋温室300的实际应用空间,即,在该连栋温室300内开展的需要设定温度条件的生产活动,都在该隔热空间400内进行,也就是说,只要能把该隔热空间400内的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就能满足连栋温室300的实际需要,而不必把整座连栋温室300的内部空间的温度都维持在该设定温度,这样的话,在寒冷的夜间,在同一座连栋温室300内,隔热空间400内的温度可能会远远高于隔热空间400外部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3所示,横向设置的第一隔热组件100是指,第一隔热组件100是设置成水平面状,或者设置成近似水平面状,其设置姿态与连栋温室300屋面排水方式有关,比如,与排水天沟361的坡度有关。
竖向设置的第二隔热组件200是指,第二隔热组件200是设置成垂直状,或者设置成近似垂直状,其设置姿态与第二隔热组件200下落、折叠、收合方式有关。
连栋温室300结构类型很多,第一隔热组件100与各类连栋温室300都存在直接的和固定的连接关系,但连栋温室的类型不同,第一隔热组件100与其连接点的构造也不同(将在后面详述);第二隔热组件200与连栋温室300不存在直接的连接关系,但存在位置关系,即,第二隔热组件200位于连栋温室300四个外立面的内侧,与对应的外立面存在间隔;第二隔热组件200与第一隔热组件100存在连接关系,属于抵接关系,即,第一隔热组件100的第一保温结构110充分展开,第二隔热组件200的第二保温结构210充分展开,第二保温结构210可以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110,从而围成一个空间,形成隔热空间400。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层第一隔热组件100包含一层受力功能构件(即下述滑道索121和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一层保温功能构件(即第一保温结构110),受力功能构件与保温功能构件通过吊挂连接件123连接在一起。多层第一隔热组件100共用一层(即一套)牵引功能构件(优选方案)。受力功能构件与连栋温室300内的各行立柱310存在直接和/或间接的连接关系,而保温功能构件只与相邻两行立柱310中的一行立柱310存在直接和/或间接的固定连接关系,与另一行立柱310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抵接关系(可接触可分离的关系)。
最小的连栋温室300至少包括三行立柱310和一个天沟结构。在连栋温室300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实际上就是在立柱310之间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第一隔热组件100中的受力功能构件(滑道索121)可以穿行于各行立柱310,与各行立柱310发生连接关系,滑道索121可以是一整根构件,也可以是多根构件(索本体)与多个滑道索121中部连接件(索连接件)的结合体,滑道索121中部连接件与位于中部的立柱310发生直接的连接关系,滑道索121通过滑道索121中部连接件与位于中部的立柱310发生间接的连接关系。
但保温功能构件会被立柱310阻断,所以,保温功能构件只能在各行立柱310之间按行布置成多行(即布置成多条,每一条展开后布满行间)。多行保温功能构件中的每一层均共同连接于同一层的受力功能构件。把第一隔热组件100中用于起保温功能的构件称之为第一保温结构110,每相邻两行立柱310之间均设置一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第一保温结构110沿立柱310行向存在两个端部,其中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就近的立柱310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远离该立面的另一个端部以及其余部位借助于受力功能构件和牵引功能构件可移动收合或可移动展开。对于不同类型连栋温室300而言,立柱310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的受力构造是不同的(具体是指第一梁结构330、或抗压结构600,或者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将在下文具体阐述);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可用于阻止第一保温结构110上下两侧的气体在竖向上发生对流交换。
在两行立柱310之间的第一保温结构110被连接为一整张结构,即,该第一保温结构110能整体覆盖住两行相邻立柱310之间需要保温的空间,中间是连续的,不断开的,没有漏缝的,这可以避免空气穿过该第一保温结构110上存在的缝隙发生对流交换。
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保温结构110上可以预设“排露眼”构造,以便从连栋温室300屋面透明结构上滴落的露水能从“排露眼”向下排出,防止在第一保温结构110上表面发生积水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保温结构110设置有折叠区,第一保温结构110在折叠区是可以折叠收合的,“排露眼”设置在位于下方的折叠区。“排露眼”的面积远远小于该第一保温结构110的面积,因此,可以视为该第一保温结构110没有漏缝。
第二保温结构210可以设置为一整张,但不需要设置“排露眼”构造。
在组成隔热空间400的两大保温功能构件中,第一保温结构110除了具有减缓竖向热传导和阻隔竖向热辐射的功能外,还具有阻断竖向空气对流的功能;第二保温结构210除了具有减缓横向热传导和阻隔横向热辐射的功能外,还具有阻断横向空气对流的功能。这些功能的配合发挥,可以使蓄积在隔热空间400内的热能在设定期限内最大限度地滞留在该空间内。
因此,把设置在两行立柱310之间的第一保温结构110制成整张,即,根据两行立柱310之间需要保温的区域的平面尺寸,把多个保温片材通过缝合或者热合工艺依次连接在一起,制成一整张第一保温结构110,把第一保温结构110整体横向布置在两行立柱310之间需要保温区域的设定高度。同样道理,根据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后的平面合计尺寸和需要保温的空间高度,把多个保温片材通过缝合或者热合工艺依次连接在一起,制成第二保温结构210,把第二保温结构210竖向布置在第一保温结构110四边之下内侧,围成环状,就像围墙,只是这个围墙可以升降,白天降落用于采光,夜间升起用于保温。但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连栋温室300四个外立面内侧的四个第二保温结构210可以是连为一体的,四个第二保温结构210也可以是互相分离的,每个立面的第二保温结构210的端部和/或第二封堵结构211与相邻的第二保温结构210相对的侧面抵接。
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第二保温结构210升起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110时,在连栋温室300内便形成了由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围成的隔热空间400。在平面上,这个隔热空间400占据在整座连栋温室300的内侧,蓄积在该隔热空间400内的热能,失去了向外转移的热辐射途径、热对流途径,只剩下热传导途径,只要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能形成足够的热阻值,热传导途径也近似失去。
最小的连栋温室300至少包括三行立柱310,大型连栋温室300不论横向还是纵向都包括几十行上百行的立柱310。
在隔热空间400中,第一隔热组件100布置在各行立柱310之间,各行第一隔热组件100设置层数相同,第二隔热组件200布置在位于连栋温室300四个外立面的内侧,即位于外围立柱310的内侧,这样的话,隔热空间400位于该整座连栋温室300空间内,该隔热空间400占地面积略小于该连栋温室300的面积。
因为连栋温室300的立柱310纵看成行,横看也成行,因此,第一隔热组件100在连栋温室300两行立柱310之间设置的方式有多种。即第一隔热组件100即可以在纵看成行的行间里布置,也可以在横看成行的行间里布置。具体布置方式,要依据第三封堵结构311的优选布置方案、以及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展开或收合的优选方案综合确定。
不同构造组成的第一保温结构110在第一隔热组件100中的布置方式不同,比如,如图4所示,利用第一保温结构110设有折痕的部位(折叠区)对其进行横向布置,要求第一保温结构110可折叠可展开。也就是说,利用该折痕与连栋温室300进行间接连接,即,在该折痕处通过悬空组件120连接于连栋温室300。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第二隔热组件200是在连栋温室300内部使用的,而且在用于隔热保温时,该连栋温室300的立面通风口必然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这样的话,就不需要第二隔热组件200具有抵御风力的功能,这和背景技术一中公开的“可上下升降的立面通风保温装置”完全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第一隔热组件100;在相邻两层第一隔热组件100的第一保温结构110的边缘设有第一封堵结构111,相邻两层第一保温结构110与第一封堵结构111配合形成横向布置的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包括多层第二隔热组件200,相邻两层第二隔热组件200的第二保温结构210的边缘设有第二封堵结构211,相邻两层第二保温结构210和第二封堵结构211配合形成竖向布置的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的立柱310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设有第三封堵结构311,第三封堵结构311用于封堵立柱310造成的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存在的第一保温结构间隙301。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时,与第三封堵结构311相对布置的第一封堵结构111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311。当第二保温结构210展开时,与第一保温结构110相对布置的第二封堵结构211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三封堵结构311。各层第一保温结构110、各层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各层第二保温结构210、各层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和第三封堵结构311配合形成封闭式的隔热空间400。第一封堵结构111和第三封堵结构311的设置能够使得隔热空间400上部的保温性能更好,第二封堵结构211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隔热组件200在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保温效果更好。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和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使得其阻止竖向内外侧气体对流和使得其阻止横向内外侧气体对流效果更好,从而减少隔热空间400内的热量转移,提高连栋温室的保温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静态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空气在封闭式空间内才有可能呈静态状。在隔热空间400内,一部分热能通过热传导从第一层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的内表面转移到外表面后,如果没有第一封堵结构111和第二封堵结构211,该部分热能就会通过空气对流的形式快速离开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从而进入到隔热空间400和连栋温室300之间的空间中,然后通过连栋温室300透明结构快速转移至外界大气中。因为有第一封堵结构111和第二封堵结构211,形成了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和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位于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和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的空气处于相对静态中,且在该空气层间中不同部位的温差较小,一部分热能从第一层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的外表面向第二层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的内表面转移,就只能依靠该空气层间中的空气以扩散或者微弱的空气对流的方式进行了,这样的话,该部分热能要转移至隔热空间400之外所需要的时间就要长得多。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隔热空间400在白天吸收蓄积太阳能,该太阳能在夜间只能缓慢向外转移损失,该隔热空间400内的温度会慢慢下降,在下降至预设的温度临界点之前,太阳再次升起,该隔热空间400再次重新吸收蓄积太阳能。
由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折叠收合或展开,展开后,还能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311,这样的话,位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前后左右四个边缘的第一封堵结构111在构造和材质等方面可以不同。其中,位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可折叠边缘的第一封堵结构111可以用塑料薄膜等柔性材质制做,能随第一保温结构110折叠或者展开而变形,可以把条状塑料薄膜上端固定连接于上层的第一保温结构110边缘,下端自然下垂搭接或靠接在下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边缘制成第一封堵结构111;或者,把条状塑料薄膜上下两端都固定连接于上下两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边缘制成第一封堵结构111。同理,位于第二保温结构210相应部位的第二封堵结构211也可以依此实施。
位于与第三封堵结构311抵接的第一封堵结构111/第二封堵结构211,可以用设定厚度的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或构造制成,且,需要具有疏水性,如闭孔发泡材料,或者,由不透水面料和絮状填充物制成的棉被状构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连栋温室300内部滴露额外加重该部位第一封堵结构111/第二封堵结构211的自重,避免超重引发安全隐患,该部位的第一封堵结构111上在位于滑道索121的部位设置有孔眼,以便滑道索121从此处穿过。
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栋温室300内,第一保温结构110是按行横向设置在立柱310之间的,各行的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后,由于立柱310的存在,或者立柱310所在立面梁结构和/或抗压结构600的存在,不能吻合在一起,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必然存在缝隙。填补这个缝隙有两个方案,一是把第一保温结构110对应该缝隙的一端相应部位设置成凸型,另一种方案是设置第三封堵结构311。
当设置有多层第一保温结构110时,第三封堵结构311既可以只封堵各层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的缝隙,还可以分割两行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把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在各行之间呈一个大的贯通状分割成多个独立状,更有利于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的空气呈静态状。
只填补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的缝隙时,第三封堵结构311需要截面较小的多个。用于填补缝隙并分割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101时,第三封堵结构311只需要一个体型较大的即可。
第三封堵结构311可以用闭孔发泡材料制成,也可以用膜材面料制成袋状填充絮状物制成。
第三封堵结构311设置在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的立柱310所在立面预设部位,对于不同类型的连栋温室300而言,这个预设部位的具体情境是不同的,或者是立柱310的设定高度处,或者是与立柱310连接的第一梁结构330,或者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的抗压结构600等,具体应用将在下文中阐述。
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组件100还包括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悬空组件120包括滑道索121、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吊挂连接件123,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预设结构上。牵引组件130包括第一牵引索131、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预设结构上,第一牵引索131连接于第一导向滑轮135和/或转轴133。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通过吊挂连接件123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端部按预设方式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第二隔热组件200还包括升降机关220,升降机关220用于驱动第二保温结构210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通过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配合使得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或者收缩,其实现方式简单,控制方便,并且联动性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组件100至少包括第一保温结构110(保温功能构件),以及悬空组件120(即受力功能构件组合)和牵引组件130(即运动功能构件组合)。
连栋温室300包括多种类型的透明屋面结构体(能够透过直射阳光、或者透过散射阳光、或者把阳光转化为向内的热辐射的结构体),不同的透明屋面结构体有不同类型的支撑受力结构,不同类型的支撑受力结构所需要的立柱310的布置方式不同,相应的立柱310的柱间距也不同,即,有的连栋温室300支撑受力结构只有立柱310,立柱310设置的稠密,立柱310间距很小;而有些连栋温室300支撑受力结构不仅仅包括立柱310,还包括梁,梁由立柱310支撑。因为设置了梁,替代了一部分立柱310,使得相应的连栋温室300的立柱310稀疏,柱间距很大。
连栋温室300的梁可分为单梁结构和桁架梁结构。单梁结构是指用一根型材制成的梁,桁架梁结构是指用弦杆和腹杆等多根型材组合而成的复合体结构。其中,桁架梁结构又分为平面桁架梁结构和立体桁架梁结构两大类型。同一座连栋温室300不同部位的梁结构,由于受力情况不同,梁结构的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位于外围的桁架梁可以用立体桁架结构,位于中部的桁架梁只需要平面桁架梁结构即可。
连栋温室300的梁的布置方式包括单向布置和交互式布置。单向布置是指所有梁结构相互平行地布置。交互式布置是指一部分梁结构和另一部分梁结构相互垂直地布置。
连栋温室300交互式布置的梁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直接支撑屋面结构的梁,即第二梁结构340,二是用于与立柱310直接连接的梁,即第一梁结构330。第二梁结构340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把屋面结构的压力传递给第一梁结构330,再由第一梁结构330传递给立柱310。
连栋温室300交互式布置的梁可以设置成单层,也可以设置成双层。设置成双层是指,第二梁结构340搁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上端,第二梁结构340和第一梁结构330不在一个层面。设置成单层是指,第二梁结构340的端部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的侧部,第二梁结构340和第一梁结构330在一个层面,或者近似一个层面(现有连栋温室300多采用在同一个层面布置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
连栋温室300的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的形状大小,组成构造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通常情况下,用第二梁结构340支撑的屋面透明结构体坡屋面的坡长较小。
基于以上连栋温室300的受力结构的不同,组成第一隔热组件100的第一保温结构110、悬空组件120、牵引组件130与该受力结构的连接方式不同,既有直接连接,又有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通过抗拉结构500和抗压结构600实现的。
悬空组件120既可以分段连接于相邻两行立柱310之间的相应位置,也可以整体连接于各行立柱310。悬空组件120与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的连接目的,是借助于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的配合,使悬空组件120在设定的横面内保持平滑顺直,有利于使第一保温结构110按预定方式悬空和移动。
对于不同的连栋温室300,牵引组件130与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的连接方式不同。但牵引组件130与悬空组件120是平行设置的,牵引组件130与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的连接目的,是借助于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的配合,使牵引组件130在设定的横面内保持平滑顺直,有利于拉动第一保温结构110按预定方式移动。牵引组件130可以分段连接于相邻两行立柱310之间,也可以整体连接于各行立柱310。
升降机关220的类型很多,只要能设置在连栋温室300内,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关220位于第一隔热组件100下方,按预定方式抬升或降落第二保温结构210,只要是能够驱动第二保温结构210上下展开或收合的机关都可以作为本申请的升降机关220。
多层第二保温结构210与升降机关的优选的连接方案是,在第二保温结构210上端设置第二封堵结构211,在该第二封堵结构211下方设置连接杆,连接杆垂直于第二封堵结构211的延长方向,连接杆的长度与多层第二保温结构210与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201的合计厚度相当,多个连接杆间隔连接于第二保温结构210的上部预设部位,连接杆中部连接于升降机关220的顶部。
升降机关220至少包括连杆升降机关220、剪叉式升降机关220、齿轮齿条升降机关220、液压升降机关220、气动升降机关220、多级齿轮齿条升降机关220、多级液压升降机关220、多级气动升降机关220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多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组成的第一隔热组件100中,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滑道索121、限位机关700也相应设置多层,且层数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则不需要设置限位机关700。第一牵引索131可以设置多层,优选的方案是设置一层,一层牵引索设置在多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中部层面,各层第一保温结构110预设的一端在相应位置被固定于立柱310所在立面的预设位置处,另一端与竖向设置的牵引杆137连接,优选地,使牵引杆137位于该部位的第一封堵结构111的内侧,这样的话,可以使该部位的第一封堵结构111呈现出平直的竖面,以便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311时严丝合缝;第一牵引索131与牵引杆137连接,用于带动牵引杆137向左或向右移动,由牵引杆137同步带动各层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向左或向右移动。
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在连栋温室300受力结构上的连接方式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四种连接方式:
如图5所示,一是在“相对的两个外立面”所在结构上部均安装转轴133,则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分别就近缠绕连接于转轴133。
如图6、所示,二是“在相对的两个外立面”所在结构上部安装第一导向滑轮135,下部安装转轴133,则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分别就近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35,向下延伸并缠绕连接于转轴133。
如图8所示,三是“在相对的两个外立面”所在结构上部,一边安装第一导向滑轮135,另一边安装转轴133,则第一牵引索131的一端就近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35向转轴133延伸,另一端就近缠绕连接于转轴133向第一导向滑轮135延伸,两端相交连接形成闭合环状。
如图7和图9所示,四是“在相对的两个外立面”所在结构上部和下部均安装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的两端就近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35向地面延伸,按预定方式绕过下部的第一导向滑轮135;在预设地面安装转轴133,在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之间安装第二导向滑轮136,在转轴133上缠绕连接第二牵引索132,第二牵引索132在第二导向滑轮136的引导下向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延伸,第一牵引索131两个端部分别在对应位置连接于第二牵引索132,形成多个由第一牵引索131和一个第二牵引索132并联组成的闭合环。
根据不同的使用情景,转轴133可以是一根长轴,也可以是一根短轴、或者多根短轴的组合体。
转轴133是长轴时,该长轴可以是一根通轴,也可以是多个短轴通过转动连接件(如万向节)连接而成的复合体长轴。
转轴133是短轴时,该短轴可以是单个轴承与单个转轮的组合体,也可以是多个轴承与多个转轮组成的组合体,后者可以增大转轴133与牵引索的摩擦力,避免打滑。
转轴133设置在预定的高度处,或者,设置在近地面处。
第一牵引索131以缠绕的方式与转轴133在对应位置连接,当转轴133转动时,第一牵引索131位于转轴133的一侧必然向转轴133上缠绕,另一侧从该转轴133上释放,缠绕量和释放量相同。基于这样的原理,把第一牵引索131围绕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设置成闭合环状,就可以实现第一牵引索131随转轴133的转动向左或者向右移动。
当隔热空间400较小时,驱动转轴133的外力可以是人力。
当隔热空间400较大时,驱动转轴133的外力至少包括减速电机134,该减速电机134可以与转轴133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换挡机关间接连接。直接连接时,该减速电机134需要具有正反转的功能,从而带动转轴13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间接连接时,需要换挡机关具有令转轴133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的换挡功能。另外,直接连接可以是该减速电机134动力输出机关与转轴133直接对接,也可以是通过链条链轮连接,或者齿轮齿条连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隔热组件100中,设置在每两行立柱310之间的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个端部是需要被固定的,以便未被固定的部位可以按预设方式移动展开;而设置在每两行立柱310之间的滑道索121即可以固定连接在该两行立柱310和/或第一梁结构330上,也可以固定连接于位于外围相对两行的立柱310和/或第一梁结构330上,只要能把第一保温结构110按预设方式悬空在需要保温的连栋温室300内部空间即可。但优选地把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固定连接在位于外围相对两行的立柱310和/或第一梁结构330上,或抗拉结构500上,其中部可滑动地连接于限位机关700,即可滑动地穿过限位机关700的环形构造710,这种方案的好处是节省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安装成本;
如图10、图11所示,限位机关700设置有闭合环状构造或者开口环状构造,环状构造用于穿过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闭合环状构造或者开口环状构造可以直接连接在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上,也可以通过吊杆间接连接在第一梁结构330上。
图11所示的是用吊臂构件作为限位机关700的,把限位机关700的吊臂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上,该第一梁结构330是平面桁架梁结构。
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是用于连接滑道索121和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或抗拉结构500的,优选的方案是一种能把滑道索121绷紧了的连接件,并具有松紧调节功能,例如紧线器。紧线器可以持续调节滑道索121的张紧度。当滑道索121处于平直状态时,有利于吊挂连接件123在滑道索121上按预定方式滑动位移。
当滑道索121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或抗拉结构500时,会对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或抗拉结构500产生一个相向的水平拉力,为了克服这个水平拉力,立柱310可以设置成双排柱组件,第一梁结构330可以设置成立体桁架组件,抗拉结构500可以设置辅助锚索结构抵抗水平拉力。
滑道索121用来悬挂第一保温结构110,并能使其随吊挂连接件123在滑道索121上滑动而移动。优选地用光滑而耐磨的线材做滑道索121,比如塑钢线(一种较粗的涤纶丝)。
优选地,把滑道索121设置成“索本体+索连接件”的组合体,令索本体的长度与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宽度一致,先把索连接件设置在限位机关700上备用,可以在地面把一根根索本体通过吊挂连接件123与第一保温结构110连接在一起,然后,把二者抬高至限位机关700的高度,再把索本体两端与索连接件一一对应连接,最后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把全部的索本体拉紧至设定状态。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牵引索131和滑道索121一样是整根的贯通整个连栋温室300的,与第一保温结构110行的方向垂直。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端部,都以同样方式同样状态连接于多道呈整根状态的第一牵引索131,整根第一牵引索131在转轴133的作用下同步牵动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移动。
第一保温结构110可以折叠可以展开,且位于滑道索121的下方。优选地第一保温结构110设置有可折叠构造,在折叠时使得相邻面可以紧密接触,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保温结构110处于折叠状态时,体型小,对地面遮阴少。
吊挂连接件123与第一保温结构110连接时,当第一保温结构110为柔性结构,为了防止两个吊挂连接件123之间的第一保温结构110向下凹陷,优选地用长条状的支撑杆件在第一保温结构110下方相应部位支撑第一保温结构110,吊挂连接件123下端从第一保温结构110上表面向下穿过第一保温结构110连接于该长条状支撑杆件,由该支撑杆件托起第一保温结构110。
第一保温结构110与吊挂连接件123的连接处也可以制成向上的凸起构造,用该凸起构造防止第一保温结构110悬挂连接点之间的部位向下凹陷。例如,两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片材连接时,用靠接的方式连接,即,把两个下表面需要连接的部位固定结合在一起,该结合部位呈竖直状,凸起于两个片材的上表面。这样的话,可以直接在结合部位的悬挂连接点打眼,吊挂连接件123直接连接于该孔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部分内容及其相应附图中已经就第一牵引索131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陈述说明,所以,在下述部分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为了看图清晰,所述第一隔热组件100中的所述第一牵引索131的标示线条被省略。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连栋温室300设置有屋面钢架320,屋面钢架320与立柱310一一对应连接。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立柱310上设置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即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中可以是转轴133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也可以是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或者转轴133和第一导向滑轮135均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轮和限位机关700分别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即转轴133和第一导向轮中至少一者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第一牵引索131的中部穿设于限位机关7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立柱31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每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中部立柱310。每个屋面钢架320由两个相邻的立柱310支撑,每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固定,每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每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的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121上,第一牵引索131能够带动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沿滑道索121的延伸方向展开或者收合,便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在保温状态和非保温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屋面钢架320与立柱310的连接方式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如图12、图13所示。位于连栋温室300中部的立柱310由两根型材靠在一起,相邻两行立柱310的各根型材上部直接曲线延伸连接在一起形成屋面钢架320,这种类型的连栋温室300以下简称第一类连栋温室。
第二种类型是:如图14、图15所示,相邻两个屋面钢架320共用位于连栋温室300中部的一个立柱310,在该立柱310上端设置Y型连接件,分别连接对应一侧的屋面钢架320,这种类型的连栋温室300以下简称第二类连栋温室。
第二类连栋温室方案可以把现有的独栋塑料薄膜大棚改造成具有保温功能的连栋温室300,即增设带有Y型连接件的立柱310,把现有独栋大棚拱形钢架下端连接在Y型连接件上,再安装上第一隔热组件100和第二隔热组件200即可。
通常情况下,第一类/第二类连栋温室中,连接滑道索121两端的外立面位于东西两侧,也即是说,滑道索121是东西延长的,第一保温结构110是成条状南北延长的。限位机关700用于防止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向下凹陷弯曲,对它们起到一个托起的功能。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连栋温室,用于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的立面是位于该连栋温室300坡屋面坡底屋檐所在的立面,一般布置在连栋温室300的东西两侧(相应的,连栋温室300南北两侧的立面就是该连栋温室300的山墙)。用于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的立柱310要承受所产生的水平拉力,所以,该立柱310在结构和形状方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立柱310不同。
第一类/第二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立柱310上端,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第二类连栋温室的土地利用率比独栋大棚的高,如果用于种植业,则,该两类连栋温室内的立柱310过于稠密,在沿屋面伸长方向的行向的立柱310间距很小,不利于室内机械实施耕作作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类/第二类连栋温室中,悬空组件120既可以整体设置在所有各行立柱310上,也可以分段设置在相邻两行立柱310之间。相应地,牵引组件130既可以整体设置在所有各行立柱310上,也可以分段设置在相邻两行立柱310之间,但后者要耗用更多的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
在第一类或第二类连栋温室中,各行立柱310稠密布置在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110之间,第三封堵结构311镶嵌设置在第一保温结构110与立柱310之间的缝隙中。
对于第一类或第二类连栋温室,优选地,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一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一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16、图17、图18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和第一梁结构330,屋面钢架320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设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在相应位置还分别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连栋温室300包括第一梁结构330,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均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固定端也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层数,以及各层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合计厚度来设计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以便该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具有符合实际需要的保温性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连栋温室300的第一梁结构330高度不能小于结构安全强度所需要的最小高度。
其中,第一梁结构330至少包括单梁结构或者桁架结构。如图8、图9所示,第一梁结构330可以是单梁结构,也可以是桁架梁结构,第一梁结构330的延伸方向与屋面钢架320的延伸方向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和第一梁结构330,且第一隔热组件100仅依靠第一梁结构330就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三类连栋温室,即,用于固定连接第一保温结构110一个端部的预设部位就是第一梁结构330。
第三类连栋温室300不同受力部位的第一梁结构330在形状与构造方面可以不同。用于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的第一梁结构330需要具有抵抗设定范围内水平拉力的功能,抵消该水平拉力的措施至少包括三种:一是增加所述第一梁结构330的宽度(如把平面桁架改为立体桁架);二是加密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上的屋面钢架320;三是在外侧增设锚索结构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
第三类连栋温室的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安装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所需要的高度。安装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所需要的高度取决于第一隔热组件100的设置层数,当连栋温室300不需要很强的保温功能时(比如在南方,或者用于耐寒植物种植),只需要设置一层或者两层第一隔热组件100,安装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所需要的高度相应的就小一些。当连栋温室300需要很强的保温功能时(比如在北方,或者用于热带水产养殖),就需要设置多层第一隔热组件100(比如设置四层以上),安装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所需要的高度相应的就大一些。
第三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之上,位于相邻的屋面钢架320之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19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和第一梁结构33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下端设有抗拉结构50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下方设有抗压结构600,在抗压结构60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分别在相应位置还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或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每个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下方设置抗拉结构500,提高整个连栋温室300的稳定性和抗拉强度,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的下方设置有抗压结构600,能够增设第一隔热组件100的设置层数。其中,第一梁结构330至少包括单梁结构或桁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和第一梁结构330,且第一隔热组件100依靠第一梁结构330+辅助结构才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四类连栋温室。即用于固定连接第一保温结构110一个端部的预设部位就是第一梁结构330+辅助结构。
第四类连栋温室用于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的受力结构为抗拉结构500,该抗拉结构500与第一梁结构330的连接关系不同,第一梁结构330吸收消化该抗拉结构500水平拉力的大小不同。优选地该抗拉结构500设置为辅助立柱310,辅助立柱310上端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第一梁结构330,下端连接于大地。
抵消该水平拉力的措施至少包括三种:一是增加第一梁结构330的宽度(如把平面桁架改为立体桁架);二是加密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上的屋面钢架320;三是在外侧增设锚索结构连接于抗拉结构500。
第四类连栋温室的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小于安装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所需要的高度,所以,才增设辅助立柱310用于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当连栋温室300需要很强的保温功能时(比如在北方,或者用于热带水产养殖、或者用于高温厌氧发酵),就需要设置更多层第一隔热组件100(比如设置六层以上),这种情况下,当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就需要设置辅助立柱310。
相应的,在连栋温室300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下方设置抗压结构600。
抗压结构600包括吊杆或者吊臂,优选地选用吊杆(节省材料),吊杆长度与第一梁结构330高度之和与各层隔热组件厚度之和相当,吊杆上端连接于第一桁架结构,下端悬空。
吊杆、第一梁结构330以及同行向的立柱310把相邻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分割开,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同行向立柱310之间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多个吊杆上。
第四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之上,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对于第四类连栋温室的第一种情景,优选地,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要借助于抗拉结构500和抗压结构600以及第一梁结构330的配合,设置在抗拉结构500、抗压结构600以及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一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一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0、图21所示,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屋面钢架320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屋面钢架3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屋面钢架320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在相应位置还分别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屋面钢架32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屋面钢架320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这样做,减少了第一梁结构330的使用数量,节约梁结构成本,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屋面钢架320的一端直接与立柱310连接,要求加密位于外立面的立柱310,即,该部位的立柱310数量与屋面钢架320数量相对应(实际应用中,屋面钢架320间距1-2米,梁结构的长度4-12米),能提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把位于连栋温室300坡屋面屋檐下的两个相对的外立面位置处的第一梁结构330取消掉(但可以设置横向杆件,如压膜槽,用于连接立面透明围护结构,如塑料薄膜。),全部换上立柱310,使立柱310上端与屋面钢架320下端一一对应连接,这样做,在该立柱310上部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后,可以大大提高该连接部位抵抗水平拉力的能力。
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中部设有第一梁结构330,两边坡屋面屋檐下只设有立柱310,不需要设置抗拉结构5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五类连栋温室。
还需要说明的是,用第一梁结构330和立柱310配合使用支撑屋面钢架320的形式还有多种,比如,位于边坡屋面屋檐下的立面受力结构,还可以用较稠密的立柱310+单根梁结构的组合形式。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2所示,连栋温室300还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二梁结构340设于第一梁结构330上方,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均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每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连栋温室300还包括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连接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二梁结构340设于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这样使屋面钢架320通过第二梁结构340与第一梁结构330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延长第二梁结构340的长度来扩大第一梁结构330的间距,从而,能够减少该连栋温室300的立柱310的使用数量,以便适应一些要求连栋温室300的立柱310稀少的应用场景,这是因为,在第二梁结构340上设置的屋面钢架320的跨度可以设置的很小,相应的,可以减少第二梁结构340的承载力,所以,可以加长第二梁结构340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第二梁结构340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的上方,且第一隔热组件100仅依靠第一梁结构330就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六类连栋温室。
对于第六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沿第一梁结构330的行向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第一隔热组件100就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梁结构330之间。这样的话,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均可以分段连接于相邻两行第一梁结构330上,也可以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上。但优选地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这样可以节省悬空组件120与第一梁结构330连接的紧固部件,可以节约牵引组件130的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
第六类温室适于在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和需要设置悬空组件120的厚度一致时的情景下使用。
在第六类连栋温室中,第一梁结构330以及同行向的立柱310把相邻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分割开,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同行向立柱310之间的第一梁结构330上。
第六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二梁结构340之上,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对于第六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要借助于第一梁结构330的配合,整体设置在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垂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3所示,连栋温室300还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二梁结构340设于第一梁结构330上方,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下方设置抗拉结构50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下设置抗压结构600,在抗压结构60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分别还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或者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个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每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抗拉结构500和抗压结构600的设置能够在整个该连栋温室300内增设第一隔热组件100的设置层数。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第二梁结构340放置在第一梁结构330的上方,且第一隔热组件100需要第一梁结构330+抗拉结构500或抗压结构600才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七类连栋温室。
对于第七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沿第一梁结构330的行向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第一隔热组件100就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梁结构330之间。由于抗压结构600不具有抗拉功能,这样的话,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只能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拉结构500/和抗压结构600上。这样可以节省悬空组件120与中部第一梁结构330连接的紧固部件,可以节约牵引组件130的转轴133/第一导向滑轮135。
第七类连栋温室适于在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不能满足设置更多层悬空组件120的情景下使用。比如,连栋温室300需要设置更多层的第一隔热组件100用来提高连栋温室300的保温性能,用于更严寒的地区使用,或者,用于需要很高温度的热带水产养殖、高温厌氧发酵。
在第七类连栋温室中,第一梁结构330和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压结构600以及同行向的立柱310把相邻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分割开,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同行向立柱310之间的第一梁结构330和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压结构600上。
第七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二梁结构340之上,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对于第七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要借助于第一梁结构330的配合,整体设置在各排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垂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4所示,连栋温室300还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二梁结构340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的上部,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大于第二梁结构340的高度,这使得第二梁结构340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的上部后,第一梁结构330中下部还可以容纳第一隔热组件100,使得该连栋温室300能够适应第一保温结构110层数较少的情况,从而使得该连栋温室300在不很严寒的地区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第二梁结构340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侧方上部,第二梁结构340高度小于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的上端处在同一个横面,第一梁结构330在第二梁结构340下方剩余足够空间容纳第一隔热组件100,第一隔热组件100仅依靠第一梁结构330就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八类连栋温室。
对于第八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沿第一梁的行向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第一隔热组件100就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梁结构330之间,位于第二梁结构340下方。这样的话,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均可以分段连接于相邻两行第一梁结构330上,也可以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上。但优选地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这样可以节省悬空组件120与第一梁结构330连接的紧固部件,可以节约牵引组件130的转轴133/第一导向滑轮135。
第八类连栋温室适于在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小于需要设置悬空组件120的厚度的情景下使用。比如,连栋温室300只需要设置较少层的第一隔热组件100就能满足保温需要。也可以通过加大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来增大立柱310间距,从而,使得连栋温室300的立柱310更加稀疏,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在第八类连栋温室中,第一梁结构330以及同行向的立柱310把相邻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分割开,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同行向立柱310之间的第一梁结构330上。
第八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二梁结构340之上,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对于第八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要借助于第一梁结构330的配合,整体设置在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上,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垂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5所示,连栋温室300还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二梁结构340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的上部,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下设置抗拉结构500,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下设置抗压结构600,抗压结构600和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33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还分别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500或者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抗拉结构500和抗压结构600的设置,能够增强整个连栋温室300的稳定性,还能适应设置多层的第一保温结构110,以提高隔热空间400的保温性能。
其中,第一梁结构330和/或第二梁结构340至少包括单梁结构或者桁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第二梁结构340两个端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侧方,第二梁结构340高度与第一梁结构330的高度相当,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的上端和下端近似处在同一个横面,第一隔热组件100需要第一梁结构330+抗拉结构500或抗压结构600才能安装使用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九类连栋温室。
对于第九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沿第一梁的行向设置第一保温结构110,第一保温结构110就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梁结构330之间。由于抗压结构600不具有抗拉功能,这样的话,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只能整体连接于各行第一梁结构330以及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拉结构500或抗压结构600上。这样可以节省悬空组件120与第一梁结构330连接的紧固部件,可以节约牵引组件130的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
第九类连栋温室方案适合对现有类似连栋温室300实施保温技术改造,即在第一梁结构330下方设置抗拉结构500/抗压结构600,用于安装第一隔热组件100。如果被改造的连栋温室300需要设置更多层的第一隔热组件100用来提高连栋温室300的保温性能,用于更严寒的地区使用,或者,用于需要很高温度的热带水产养殖、高温厌氧发酵,就相应地把抗压结构600设置得长一些,反之,设置得短一些。
在第九类连栋温室中,第一梁结构330和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压结构600以及同行向的立柱310把相邻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分割开,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同行向立柱310之间的第一梁结构330和连接于该第一梁结构330的抗压结构600上。
第九类连栋温室的排水天沟361设置在第二梁结构340之上,位于相邻屋面钢架320之间。
对于第九类连栋温室,优选地,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要借助于第一梁结构330的配合,整体设置在各行抗拉结构500/抗压结构600上,第一保温结构110行向与连栋温室300单体屋面延长方向垂直,即,与排水天沟361延长方向垂直。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6所示,连栋温室300还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二梁结构340上,第一梁结构33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中部的第二梁结构340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第二梁结构3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中部连接于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和限位机关700分别在相应位置还与第一牵引索131连接;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600。把靠边的屋面钢架320直接连接在外立面的立柱310上,可以大大提高该连栋温室300抵抗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所产生的水平拉力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把位于连栋温室300两个相对的外立面所在位置处的第一梁结构330取消掉,全部换上立柱310,使第二梁结构340的一端与立柱310上端一一对应连接,使第二梁结构3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梁结构330,这样做,在该立柱310上部固定连接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和转轴133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后,可以大大提高该连接部位抵抗水平拉力的能力。
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中部设有第一梁结构330和第二梁结构340,两边只设有立柱310和第二梁结构340,不需要设置抗拉结构5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7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361;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屋面钢架320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屋面钢架32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位于连栋温室300中部的滑道索121的中部悬空;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分别连接于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滑道的中部悬空;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依次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连栋温室300相对的两个外立面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在相应位置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的中部悬空。即,由于排水天沟361的阻隔,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在该连栋温室中是分区段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之间以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与外立面之间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位于排水天沟361的一侧。该排水天沟361的设置截面较大,可以容纳屋面上接收的大量雨水、或者容纳大体积的积雪。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腹腔内设置排水天沟361,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只能分段设置在立体桁架结构两侧行间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一类连栋温室。
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至少包括两根上弦杆331、两根下弦杆332、多个上横腹杆、多个下横腹杆和多个竖腹杆333,两根上弦杆331、两根下弦杆332、多个上横腹杆、多个下横腹杆和多个竖腹杆333按预设方式结合为一体,形成长条形腹腔,在该腹腔内设置排水天沟361。竖腹杆333的高度决定了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的高度。在横腹杆上可以设置排雪装置900。增大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的高度,相应地可以增大排水天沟361深度,可以使排水天沟361容纳更多的积雪。利用排雪装置900,可以把天沟积雪清离连栋温室300。
增大屋面钢架320坡度,使覆盖在屋面钢架320上的透明结构表面的积雪更容易向下滑落至天沟内。可以在屋面钢架320上设置震动装置800,有利于塑料薄膜透明结构上的积雪向下滑落。
基于上述,第十一类连栋温室300适合在冬季积雪很多的地区使用。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8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361,排水天沟361深度小于腹腔高度,在位于排水天沟361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700;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屋面钢架320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屋面钢架32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的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7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排水天沟361深度小于腹腔高度,即排水天沟361仅仅占用了腹腔的一部分,使得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不仅能够排水、排雪等,还能容纳第一隔热组件100。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设置排水天沟361和限位机关700,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连接于位于外立面的立柱310和限位机关7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二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29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361;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屋面钢架320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屋面钢架320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在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有抗压结构600,在抗压结构600上设有限位机关700,滑道索121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中部穿过限位机关7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抗压结构6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限位机关700。在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有抗压结构600,使得这类连栋温室在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时,无需把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分区段布置,能够大量节约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转轴133、第一导向滑轮135的使用数量,并,相应减少安装施工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设置排水天沟361和抗压结构600,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连接于位于外立面的立柱310和抗压结构6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三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33所示,在屋面钢架320上设置震动装置800,震动装置800用于向下震落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积雪;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设置排雪装置900,排雪装置900用于清除积存在排水天沟361中的积雪。震动装置800能够及时的将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积雪震落,避免雪堆积增加屋面的负载,排雪装置900能够将排水天沟361中的积雪及时排走,减轻立柱310的承载负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可在冬季存在积雪的地区正常用于生产,这是因为:
第一,隔热空间400中的第一隔热组件100可以设置多层,在降雪天气可以防御外界的寒冷,不会使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内部热能转移至连栋温室300的排水天沟361内使积雪融化后再冻结,也就是说,可以使降落在该连栋温室300外部的积雪始终呈干燥状态。干燥状态的积雪可以用排雪装置900排除掉。
第二,根据实践经验,当塑料薄膜大棚屋面坡度大于20度时,屋面积雪厚度达到7厘米以上时,稍加震动,积雪就会顺坡滑落下来。在本申请提供的连栋温室300的屋面钢架320上安装震动装置800,可以及时把积存在屋面结构上的积雪有组织地滑落至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支撑的排水天沟361中,被滑落到排水天沟361里的积雪还没有来得及融化就会被排雪装置900转移至地面。
第三,隔热空间400、震动装置800、以及排雪装置900配合使用,可以使连栋温室300屋面及排水天沟361在积雪地区不存积雪。
所有能使屋面钢架320按预设震动频率和震动强度发生震动的机关,都可用于本申请的震动装置800。
根据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的特点,排雪装置900的优选方案是采用链条板式的排雪装置900。具体方案是:
第一,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的上横腹杆的上方设置链条板限位支撑滚轮。
第二,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的上横腹杆的下方设置弹性升降式链条板限位按压滚轮。
第三,在排水天沟361的一端设置链条板驱动转轮。
第四,在排水天沟361的另一端设置链条板从动转轮。
第五,令链条板限位支撑滚轮、链条板限位按压滚轮、链条板驱动转轮、和链条板从动转轮处于一个立面上,以防止链条板工作时跑偏。
第六,把链条板依次套设在链条板限位支撑滚轮、链条板限位按压滚轮、链条板驱动转轮、和链条板从动转轮上,并闭合张紧。
当排水天沟361中的积雪厚度达到设定值时,启动闭环式链条板,连续刮除天沟积雪。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30所示,连栋温室300包括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350上设有排水天沟361,第三梁结构350上的排水天沟361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连通;屋面钢架320设于第三梁结构35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350设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的一端设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的另一端设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滑道索121的中部悬空;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立柱31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两边的滑道索121的中部悬空;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中部悬空,即,由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中排水天沟361的阻隔,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分区段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之间以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与外立面之间;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分别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和连栋温室300的一边的立柱31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连接于位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中的排水天沟361的一侧。设置在第三梁结构350上的排水天沟361中的雨水来自于屋面结构中的透明结构,多行排水天沟361中的雨水集中流入两端的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中,方便雨水的集中排走。
第三梁结构350至少包括单梁结构或者平面桁架结构或者立体桁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350上均设置排水天沟361,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只能分段设置在立体桁架结构两侧行间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四类连栋温室。
第十四类连栋温室中,设置在第三梁结构350上的排水天沟361中的雨水来自于屋面结构中的透明结构,多行该排水天沟361中的雨水集中流入两端的设置在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中。
第十四类连栋温室适合用于没有积雪的地区使用,尤其适合需要整座连栋温室300面积很大的情景中应用。这样,可以利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高度为设置在腹腔中的排水天沟361设置适合的排水坡度。即可以把设置在腹腔中的排水天沟361设置成外排水形式的,也可以设置成有组织多点内排水式的。
第十四类连栋温室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不仅设置有一定的高度,还设置有一定的宽度,这就使得连接于该立体桁架结构的第三梁结构350的相邻端部可以断开一定的距离,相应的,设置在第三梁结构350上的屋面结构也可以在该位置断开,这样的话,设在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两侧的连栋温室300屋面可以设置成相互独立的,好处是,可以一个个地单独安装连栋温室300的透明结构,或者一组组地单独安装连栋温室300的屋面钢架320。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31所示,连栋温室300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350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361,第三梁结构350上的排水天沟361连接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的深度小于该腹腔深度,在位于该排水天沟361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700;屋面钢架320设置在第三梁结构35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350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一端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另一端设置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中部穿过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的中部穿过限位机关7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在排水天沟361下方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的深度小于该腹腔深度,使得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既能够排水,又能够容纳第一隔热组件100。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设置排水天沟361和限位机关700,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和限位机关7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五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32所示,连栋温室300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设有腹腔,在腹腔内和第三梁结构350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361,第三梁结构350上的排水天沟361连接于腹腔内的排水天沟361;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置抗压结构600,在抗压结构600上设置限位机关700;屋面钢架320设置在第三梁结构35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350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由立柱310支撑;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位于连栋温室300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350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上;滑道索121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连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滑道索121的中部依次穿过限位机关700;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分别接于位于连栋温室300的外立面的立柱310;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转轴133和/或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中部穿过限位机关70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31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各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滑道索121;第三封堵结构311在排水天沟361下方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抗压结构600的设置能够在这类连栋温室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100时,无需把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分段布置,从而,可以减少滑道索紧固连接件122、转轴133、第一导向滑轮135的使用数量,降低相应的施工费用。
第三梁结构350至少包括单梁结构或者平面桁架结构或者立体桁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把设置有屋面钢架320、第三梁结构350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且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360上设置排水天沟361和抗压结构600,悬空组件120和牵引组件130连接于位于外立面的立柱310和抗压结构600的连栋温室300简称为第十六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中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如图7、图9所示,在大地上设置转轴133、第二牵引索132和第二导向滑轮136;在位于连栋温室300外立面的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或抗拉结构500上设置第一导向滑轮135,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就近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35后向大地延伸;在转轴133上缠绕设置第二牵引索132,第二牵引索132两端在第二导向滑轮136引导下伸向第一牵引索131的端部,各根第一牵引索131两端在相应位置处连接于第二牵引索132,第二牵引索132与第一牵引索131并联连接,形成多个闭合环状;限位机关700至少包括环形构造710,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在相应位置穿过环形构造710;滑道索121包括索本体和索连接件,索连接件穿过环形构造710,索本体连接于索连接件。
当连栋温室300面积很大,相应的,第一保温结构110所在行的长度也会很长,相应的,设置在立柱310或者第一梁结构330或者抗拉结构500上的转轴133延伸就会过长,当转轴直径不变时,以至于很难使其处于一条轴线上,或者,以至于很难把外力从转轴133首端同步传递到末端,转轴有被扭断的风险。把转轴133设置在大地,用多个长度较短的转轴133组合成复合体转轴133,该复合体转轴133能增大其牵引功能。为了把转轴133的牵引力同步传递给第一牵引索131,增设了第二导向滑轮136和第二牵引索132,由第二牵引索132把转轴133产生的牵引力传递给每一条第一牵引索131。各个第一牵引索131连接于第二牵引索132,第一牵引索131像是从第二牵引索132不同部位长出的许多分枝一样,方便实现各个第一牵引索131联动。
限位机关700设置有闭合环状构造或者开口环状构造,环状构造用于穿过滑道索121或第一牵引索131。闭合环状构造或者开口环状构造可以直接连接在立柱310或第一梁结构330上,也可以通过吊杆、或者吊臂、或者吊丝间接连接在第一梁结构330上。限位机关700是用于防止滑道索121和第一牵引索131向下凹陷弯曲的构件。第一梁结构330为平面桁架梁结构时,限位机关700可以直接利用对应位置的竖腹杆333设置环状构造,也可以在平面桁架梁结构的上弦杆331上吊挂杆件作为限位机关700,在吊挂杆件上设置环状构造。如果需要设置更多层的第一隔热组件100,该杆件长度可以大于该平面桁架梁结构的高度。
把滑道索121设置成索本体和索连接件的组合体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滑道索121与第一保温结构110的连接安装施工速度。具体方法是,令每一行所使用的索本体的长度与该行第一保温结构110的宽度一致,这样的话,可以先在地面连接索本体和第一保温结构110,然后依次把二者一起抬高,再把索本体连接于索连接件,因为在地面施工比在高空施工费用要低,速度要快。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图9所示的实施例,适合的两类连栋温室的应用情景,即,分别是第十一类和第十四类连栋温室。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的连栋温室300保温方法,包括当连栋温室300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令转轴133向连栋温室300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转动;驱动第一牵引索131和/或第二牵引索132向连栋温室300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移动;带动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向展开方向移动;令第一保温结构110展开至设定状态,并抵接于第三封堵结构311;启动升降机关220,令升降机关220向上运动;带动第二保温结构210可移动部位向上运动;使第二保温结构210展开至设定状态;令第二封堵结构211抵接于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三封堵结构311;在连栋温室300内形成封闭式的隔热空间400;令封闭式的隔热空间400成为连栋温室300的使用空间。
当连栋温室300不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
启动升降机关220,令升降机关220向下运动;带动第二保温结构210可移动部位向下运动;使第二保温结构210下落折叠收合;令转轴133向连栋温室300需要采光的设定方向转动;驱动第一牵引索131和/或第二牵引索132向连栋温室300需要采光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保温结构110可移动部位折叠收合,使封闭式的隔热空间400消失。
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展开时,隔热空间400形成,能够阻止第一保温结构110上下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和能够阻止第二保温结构210内外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当第一保温结构110和第二保温结构210收合时,隔热空间400消失,连栋温室隔热空间1000可以进行采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隔热组件、竖向设置的第二隔热组件和连栋温室;
所述连栋温室包括至少三行立柱,各行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至少一层第一隔热组件,每层所述第一隔热组件包括一层第一保温结构,所述第一保温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保温结构位于所述立柱行向上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就近的所述立柱所在立面的预设部位,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在所述立柱行向上的其余部位可移动收合或展开,当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展开时,能够阻止所述第一保温结构上下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
在所述第一隔热组件四个边的下方均设有所述第二隔热组件,所述第二隔热组件沿所述第一隔热组件四边下方内侧围成环形,所述第二隔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温结构,所述第二保温结构下端连接于大地,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其余部位可移动地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当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展开时,能够阻止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内外两侧的气体发生对流交换;
当所述第一保温结构横向展开和所述第二保温结构竖向展开时,所述第二保温结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和所述第一保温结构配合沿横向和竖向形成隔热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第一隔热组件;在相邻两层第一隔热组件的第一保温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一封堵结构,相邻两层第一保温结构与所述第一封堵结构配合形成横向布置的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
所述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包括多层第二隔热组件,相邻两层第二隔热组件的第二保温结构的边缘设有第二封堵结构,相邻两层第二保温结构和所述第二封堵结构配合形成竖向布置的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
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之间的立柱所在立面的所述预设部位设有第三封堵结构,所述第三封堵结构用于封堵所述立柱造成的相邻两行第一保温结构之间存在的第一保温结构间隙;
当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展开时,与所述第三封堵结构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一封堵结构抵接于所述第三封堵结构;
当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展开时,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抵接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和所述第三封堵结构;
各层第一保温结构、各层第一封闭式空气层间、各层第二保温结构、各层第二封闭式空气层间和所述第三封堵结构配合,形成封闭式的所述隔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组件还包括悬空组件和牵引组件;
所述悬空组件包括滑道索、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和吊挂连接件,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栋温室的预设结构上;
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索、转轴和第一导向滑轮,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所述连栋温室的预设结构上,所述第一牵引索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和/或转轴;
所述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通过所述吊挂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端部按预设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
所述第二隔热组件还包括升降机关,所述升降机关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向上展开或向下收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所述屋面钢架与所述立柱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限位机关,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所述连栋温室位于外立面的所述立柱;
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所述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与之对应的所述立柱,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梁结构上,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设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一梁结构上,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端设有抗拉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方设有抗压结构,在所述抗压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
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接于位于连栋温室外立面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或所述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梁结构,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两边的屋面钢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梁结构,其另一端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个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所述立柱和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二梁结构上,所述第二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梁结构上方,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二梁结构上,所述第二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梁结构上方,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方设置抗拉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压结构,在抗压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或者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每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所述第一梁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梁结构的高度,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二梁结构上,所述第二梁结构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梁结构的上部,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
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二梁结构上,所述第二梁结构上部在同一个横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梁结构的上部,所述第一梁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拉结构,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下设置抗压结构,所述抗压结构和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梁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拉结构,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拉结构或者所述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一梁结构和第二梁结构,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二梁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第二梁结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梁结构,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两边的所述第二梁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梁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所述滑道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中部的所述第一梁结构和/或其下方的所述抗压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
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
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分别连接于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各段所述滑道索 的中部悬空;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依次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所述连栋温室相对的两个外立面的立柱;
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连接,各段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中部悬空;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立柱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对应区段的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对应区段的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排水天沟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所述排水天沟深度小于所述腹腔的高度,在位于所述排水天沟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
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
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所述滑道索的中部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
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中部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所述立柱或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设置有排水天沟;
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所述屋面钢架依次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屋面钢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
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
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有抗压结构,在所述抗压结构上设有限位机关,所述滑道索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所述滑道索中部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所述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第一牵引索中部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所述立柱或所述抗压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所述抗压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或15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屋面钢架上设置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用于向下震落屋面透明结构体上的积雪;
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设置排雪装置,所述排雪装置用于清除积存在所述排水天沟中的积雪。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包括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和所述第三梁结构上设有排水天沟,所述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与所述腹腔内的排水天沟连通;
所述屋面钢架设于所述第三梁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一端设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其另一端设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上;
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依次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滑道索紧固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所述立柱上,各段所述滑道索的中部悬空;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分别连接于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立柱;
各段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各段所述第一牵引索中部悬空;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分别固定于对应一侧的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和所述连栋温室的一边的立柱,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对应区段的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对应区段的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中的排水天沟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和所述第三梁结构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所述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连接于所述腹腔内的排水天沟,所述腹腔内的排水天沟的深度小于该腹腔的深度,在位于该排水天沟下方的第一立体桁架上设置限位机关;
所述屋面钢架设置在所述第三梁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上;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所述滑道索的中部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所述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中部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所述立柱或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在所述排水天沟下方连接于所述第一立体桁架。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栋温室设置有屋面钢架、第三梁结构和第一立体桁架结构,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设有腹腔,在所述腹腔内和所述第三梁结构上均设置有排水天沟,所述第三梁结构上的排水天沟连接于所述腹腔内的排水天沟;
所述第一立体桁架下方设置抗压结构,在所述抗压结构上设置限位机关;
所述屋面钢架设置在所述第三梁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中部的第三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由所述立柱支撑;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上,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两边的第三梁结构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上;
所述滑道索的两端通过所述滑道索紧固连接件连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所述立柱,所述滑道索的中部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分别接于位于所述连栋温室的外立面的立柱;
所述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中部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机关;
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一端部依次固定于对应一侧的所述立柱或所述第一立体桁架结构,各行第一保温结构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索,各个第一保温结构的可移动部位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索;
所述第三封堵结构在所述排水天沟下方连接于所述第一立体桁架。
20.根据权利要求4-11、14、15、18、19任一项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其特征在于,在大地上设置转轴、第二牵引索和第二导向滑轮;
在位于所述连栋温室外立面的预设结构上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牵引索两端就近绕过所述第一导向滑轮后向大地延伸;
在所述转轴上缠绕设置所述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二牵引索两端在所述第二导向滑轮引导下伸向所述第一牵引索的端部,各根所述第一牵引索两端在相应位置处连接于所述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二牵引索与所述第一牵引索并联连接,形成多个闭合环状;
所述限位机关至少包括环形构造,所述滑道索和所述第一牵引索在相应位置穿过所述环形构造;
所述滑道索包括索本体和索连接件,所述索连接件穿过所述环形构造,所述索本体连接于所述索连接件。
2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20任一项所述的连栋温室隔热空间的连栋温室保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连栋温室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
令所述转轴向所述连栋温室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转动;
驱动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或第二牵引索向所述连栋温室需要保温的设定方向移动;
带动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展开方向移动;
令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展开至设定状态,并抵接于所述第三封堵结构;
启动所述升降机关,令所述升降机关向上运动;
带动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上运动;
使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展开至设定状态;
令所述第二封堵结构抵接于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和所述第三封堵结构;
在所述连栋温室内形成封闭式的所述隔热空间;
令封闭式的所述隔热空间成为所述连栋温室的使用空间;
所述连栋温室不需要保温时,实施以下步骤:
启动所述升降机关,令所述升降机关向下运动;
带动所述第二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向下运动;
使所述第二保温结构下落折叠收合;
令所述转轴向所述连栋温室需要采光的设定方向转动;
驱动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或第二牵引索向所述连栋温室需要采光的方向移动;
带动所述第一保温结构可移动部位折叠收合;
使封闭式的所述隔热空间消失。
CN202010226301.1A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Active CN111436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6301.1A CN111436306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6301.1A CN111436306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6306A CN111436306A (zh) 2020-07-24
CN111436306B true CN111436306B (zh) 2022-01-25

Family

ID=7164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6301.1A Active CN111436306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6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198B (zh) * 2020-07-27 2021-11-26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热阻单元、墙板结构、外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056127B (zh) * 2020-09-28 2022-06-28 宁夏任进礼新连栋温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边柱组件、温室及温室保温方法
CN113875683B (zh) * 2021-11-22 2023-03-24 任进礼 节能养鱼装备及方法、节能养虾方法
CN114830951A (zh) * 2022-05-19 2022-08-02 宁夏任进礼新连栋温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卷盒模块封闭装置
CN115152484A (zh) * 2022-07-19 2022-10-11 宁夏任进礼新连栋温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连栋温室结构及连栋温室结构的安装方法
CN116164851B (zh) * 2023-04-24 2023-06-23 青州市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室报警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1789Y (zh) * 1998-12-08 2000-04-05 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构件式连栋日光温室
KR20100084112A (ko) * 2009-01-15 2010-07-23 가부시끼가이샤 그린 시스템 농업용 하우스
CN104938252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常州市诺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连栋式温室大棚
CN105557394A (zh) * 2016-02-29 2016-05-11 任进礼 一种温室立面通风保温装置
CN106613526A (zh) * 2016-11-25 2017-05-10 辽宁虹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连栋温室百叶式保温遮阳装置
CN206323864U (zh) * 2016-11-29 2017-07-14 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树育苗专用连栋温室
CN107371900A (zh) * 2017-09-01 2017-11-24 任进礼 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
CN207660102U (zh) * 2017-10-20 2018-07-27 任进礼 桁架转轴复合结构、可移动屋面收放装置及膜建筑物
CN109315193A (zh) * 2018-10-22 2019-02-12 任进礼 可折叠卷材及温室保温装置
CN110741880A (zh) * 2019-12-05 2020-02-04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温室大棚及其在黑木耳种植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1580A (zh) * 2018-04-19 2018-07-13 安徽伯恩新农业设施有限公司 集热蓄热温室
CN108684387A (zh) * 2018-07-25 2018-10-23 安徽伯恩新农业设施有限公司 连栋索膜大棚
CN110393109A (zh) * 2019-08-06 2019-11-01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具有外保温性能的槽体连栋温室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1789Y (zh) * 1998-12-08 2000-04-05 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构件式连栋日光温室
KR20100084112A (ko) * 2009-01-15 2010-07-23 가부시끼가이샤 그린 시스템 농업용 하우스
CN104938252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常州市诺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连栋式温室大棚
CN105557394A (zh) * 2016-02-29 2016-05-11 任进礼 一种温室立面通风保温装置
CN106613526A (zh) * 2016-11-25 2017-05-10 辽宁虹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连栋温室百叶式保温遮阳装置
CN206323864U (zh) * 2016-11-29 2017-07-14 云南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树育苗专用连栋温室
CN107371900A (zh) * 2017-09-01 2017-11-24 任进礼 振动索膜温室屋面及索膜温室
CN207660102U (zh) * 2017-10-20 2018-07-27 任进礼 桁架转轴复合结构、可移动屋面收放装置及膜建筑物
CN109315193A (zh) * 2018-10-22 2019-02-12 任进礼 可折叠卷材及温室保温装置
CN110741880A (zh) * 2019-12-05 2020-02-04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温室大棚及其在黑木耳种植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6306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6306B (zh) 一种连栋温室隔热空间及连栋温室保温方法
CN112056127B (zh) 一种温室边柱组件、温室及温室保温方法
CN104374107B (zh) 太阳能电池阵列支承方法和系统
US7562493B2 (en) Tensioned inflatable cover module
CN108271580A (zh) 集热蓄热温室
CN102227993B (zh) 日光温室
WO2011059062A1 (ja) 空中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3251720U (zh) 智能型生态日光温室
CN107018820A (zh) 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
CN207284407U (zh) 一种悬挂内保温系统的超大跨度无立柱拱棚
CN202104080U (zh) 一种高光效日光温室
CN109667447A (zh) 带可开合式顶棚的棚架结构、可开合式顶棚及其安装方法
CN206713589U (zh) 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
CN207660102U (zh) 桁架转轴复合结构、可移动屋面收放装置及膜建筑物
CN206328928U (zh) 索膜屋面结构及索膜温室大棚
CN205682012U (zh) 一种新型光伏温室大棚
CN208047486U (zh) 集热蓄热温室
CN210695187U (zh) 具有外保温性能的槽体连栋温室结构
CN206713590U (zh) 一种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CA114874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heat in greenhouse and similar structures
CN210328734U (zh) 一种温室大棚用可升降防风天窗
CN210328715U (zh) 一种双层四季温室
CN206713583U (zh) 容积可调的大棚
CN102138460B (zh) 内保温日光温室
RU123428U1 (ru) Быстровозводимое сборно-раз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2

Address after: 750200 room 21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building D, 5 Chuangye East Road, Helan County, Yinchu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Ningxia renjinli new multi span greenho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750000 Yinchuan, Hela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Fuxing North Street, A, 19, 2-101

Applicant before: Ren Jinl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