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330B -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 Google Patents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330B
CN111432330B CN202010177972.3A CN202010177972A CN111432330B CN 111432330 B CN111432330 B CN 111432330B CN 202010177972 A CN202010177972 A CN 202010177972A CN 111432330 B CN111432330 B CN 111432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erminal
carrier body
base station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7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330A (zh
Inventor
林垄龙
王斌
裴玉奎
徐宗铭
蓝燕锐
赵瑞静
何浩
杨保锋
许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ugui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ugui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ugui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ugui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79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2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2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3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42031 priority patent/WO202117976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包括通信信号源、第一定位基站、合/分路器和漏泄单元,所述通信信号源和所述第一定位基站通过所述合/分路器接入所述漏泄单元的输入端,通信信号通过所述漏泄单元传输和室内覆盖来实现终端和通信服务器的信息交互,第一定位信号基于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出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室内的兼具通信和导航定位功能的一体化网络,无需重新布置一套室内定位网络,降低了室内布线网络的空间压力,有效减少室内建设的成本,并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线用户数每年成倍增长,网络热点区域越来越多,但用户密集的高层办公室内、一般住宅屋内以及大型商场等室内环境对无线信号覆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为天线+馈线方式,存在信号盲区、电磁污染大以及无法隐蔽安装的问题。而漏泄电缆具有覆盖均匀、无信号死角和隐蔽安装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务建筑、大型枢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当人们在室内活动时,尤其是当人们进入大型超市、商场、展览馆、地下停车场等大型室内场所时,由于其面积较大,空间布局结构复杂,通道走廊交叉分布,人们难以较快得知自身的位置和周边的情况。因此,人们对室内场所的定位需求日渐迫切,结合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硬件技术的成熟,室内定位技术得到关注。
常规的室内定位技术有WiFi定位、RFID定位、超宽带定位、蓝牙定位、红外定位、超声波定位、惯性导航技术等。这些定位技术实现方式不同且各有利弊。目前室内通信系统以及室内定位导航系统为两个独立的网络,这大大增加了室内布线的复杂度和空间压力,增加了建设成本。虽然已经在隧道场景中通过在漏缆两端加入GPS或北斗信号或者RFID信号,来实现隧道内定位,但是由于GPS、北斗和RFID的定位体制设计和带宽约束,使得其定位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包括通信信号源、第一定位基站、合/分路器和漏泄单元,所述通信信号源和所述第一定位基站通过所述合/分路器接入所述漏泄单元的输入端,通信信号通过所述漏泄单元传输和室内覆盖来实现终端和通信服务器的信息交互,第一定位信号基于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出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进行导航定位。其中,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通过漏泄单元传输交互,或直接交互,所述终端基于脉冲进行飞行时间测距或者根据相位进行测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包括第一UWB基站或/和第一蓝牙基站,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来得到两者的相对位置,从而解算所述第一定位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传送至云端存储和分享。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发送至定位服务器,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从所述定位服务器获取。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还包括集成于所述漏泄单元上的位置模块,所述位置模块包括位置载体,所述位置载体包括RFID标签、蓝牙信标、第二UWB基站、WiFi基站、ZigBee信标中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二定位信号基于终端与所述位置载体的位置交互信息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模块还包括定位网关,所述定位网关通过合/分路器连接至漏泄单元的输入端,其中终端与位置载体的位置交互信息通过漏泄单元或位置载体传输至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传递给定位服务器,所述第二定位信号从所述定位服务器获取。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供能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用以供电给位置载体本体运行,包括电源线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电池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载体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和/或将终端与位置载体本体的位置交互信息传递给漏泄单元或定位网关,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线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射频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漏泄单元包括连接于合/分路器的若干漏泄载体和连接于若干漏泄载体末端的负载或天线,其中所述漏泄载体为漏泄波导或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开设有缝隙的导体和设于所述导体外的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载体本体与所述电源线、所述控制线中至少一者直接相连,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或所述控制线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且设置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所述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匹配,所述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或护套外。
进一步的,内置有电池的所述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
进一步的,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和射频控制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或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设置于护套内、护套和导体之间、或安装在护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供能模块能够感应所述漏泄载体或所述终端的场强而激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室内的兼具通信和导航定位功能的一体化网络,基于漏泄单元的室内分布基础,融合定位技术,将室内分布与室内定位集成在同一网络,无需重新布置一套室内定位网络,降低了室内布线网络的空间压力,有效减少室内建设的成本,并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漏泄波导或漏泄同轴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漏泄波导,(b)漏泄同轴电缆。
图4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标记说明:
漏泄单元 10
位置模块 30
终端 80
导体 11
护套 13
缝隙 1
定位网关 300
通信信号源 100
第一定位基站 200
合/分路器 101
漏泄载体 105
位置载体 301
位置载体本体 301a
电源线 301b
控制线 301c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是应用于室内的兼具通信和导航定位功能的一体化网络。如图1所示,该网络包括通信信号源、第一定位基站、合/分路器和漏泄单元,所述通信信号源和所述第一定位基站通过所述合/分路器接入所述漏泄单元的输入端,通信信号通过所述漏泄单元传输和室内覆盖来实现终端和通信服务器的信息交互,第一定位信号基于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出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进行导航定位。该网络通信交互原理在于:通信信号经漏泄单元传输、覆盖至室内,终端能够感应通信信号并反馈信息给漏泄单元,从而经通信信号源传递给通信服务器,进而实现室内终端和通信服务器的信息交互;该系统导航定位原理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基站为第一UWB基站,第一UWB基站与终端通过漏泄单元进行位置信息交互。以终端先发送位置信息为例,终端发送带有时间信息或相位信息的位置数据包,经漏泄单元传输给第一UWB基站,第一UWB基站响应反馈接收时间戳并通过漏泄单元传输给终端,终端根据终端发送时间信息和第一UWB基站响应时间信息和/或信号到达角度和位置数据包直接解算出终端和第一UWB基站之间的飞行时间和/或到达角度,确定飞行距离和/或到达角度,得到第一定位信号,进而能够结合终端地图实现行程导航。更具体地,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测距法),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和接收回应的时间间隔记为TTOT,第一UWB基站收到数据包和发出回应的时间间隔记为TTAT,那么数据包在空中单向飞行的时间TTOF=(TTOT-TTAT)/2;TW-TOF(双向飞行时间法)-SS测距,终端首先向第一UWB基站发出一个数据包,并记录发包时刻Ta1,第一UWB基站收到数据包后,记下收包时刻Tb1,之后第一UWB基站等待Treply时刻,在Tb2(=Tb1+Treply)时刻,向终端发送一个数据包,终端收到数据包后记下时刻值Ta2,然后可以算出电磁波在空中的飞行时间Tprop,飞行时间乘以光速即为两个终端和第一UWB基站之间的距离;TW-TOF(双向飞行时间法)-DS测距是在SS测距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次通讯,两次通讯的时间可以互相弥补因为时钟偏移引入的误差;以下对现有的这些UWB测距原理不展开叙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终端发送带有时间信息的位置数据包,经漏泄单元传输给第一UWB基站,第一UWB基站响应反馈接收时间戳并通过漏泄单元传输给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根据终端的发送时间信息和第一UWB基站的响应时间信息和位置数据包解算第一定位信号,终端从定位服务器获取第一定位信号进行导航定位。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第一UWB基站先发送位置信息,终端响应位置信息,本文对此不作赘述。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基站还可以是第一蓝牙基站,此时定位原理为:终端的单个天线接收来自第一蓝牙基站多个天线的无线电波相位,以计算无线电波的发射角(AoD),从而实现第一蓝牙基站和终端之间相对位置的测算。终端的多个天线接收来自第一蓝牙基站的无线电波的相位,以计算无线电波的到达角(AoA),从而实现第一蓝牙基站和终端之间相对位置的测算。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终端先发送无线电波,第一蓝牙基站响应位置信息,本文对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终端将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传送至云端存储和分享。定位服务器能够将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直接传送至云端,终端从云端同步导入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实现导航定位。在实际应用中,以第一定位基站为第一UWB基站,响应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为例,响应的UWB脉冲信号的频段范围较宽,可以对多组UWB脉冲信号分别进行响应,同一终端逐一解算后将解算结果进行汇整优化,从而确保定位的精度;此中,任意二个所述UWB脉冲信号的频率不同且无交叠,这是因为存在交叠时,在终端接收过程中会造成干扰,解算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会不够准确。可以理解的是,存在多个无线电波的相位时,应当设置为相互不干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定位精度,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还可以经过若干传感参数进行辅助解算得到,这些传感参数可以是终端或/和定位服务器收集的环境参数或惯性参数,如地磁、红外等。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定位精度,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多重定位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还包括集成于所述漏泄单元上的位置模块,所述位置模块包括位置载体,所述位置载体包括RFID标签、蓝牙信标、第二UWB基站、WiFi基站、ZigBee信标中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二定位信号基于终端与位置载体交互的位置信息得到。该方式基于现有漏泄单元在室内分布应用的基础,融合第一定位基站定位技术之外,进一步在漏泄单元上集成位置模块,该位置模块的应用同样可对同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在终端进行解算定位,从而实现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多重定位融合,使得定位精度更准确。需要说明的是,RFID标签或蓝牙信标或WiFi基站或ZigBee信标发布自身的位置信息(还可以结合信号强弱或者信号角度),由终端接收,终端可以基于该些位置信息得到RFID标签或蓝牙信标或WiFi基站或ZigBee信标与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也即第二定位信号,同样第二定位信号也可以基于该些位置信息从定位服务器获取。RFID标签、蓝牙信标、ZigBee也可以采用基于相位或者飞行时间测距的方式实现定位。终端或位置载体均可以作为位置交互信息的始发端。
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基础上,所述位置模块还包括定位网关,所述定位网关通过合/分路器连接至漏泄单元的输入端,向定位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和交互信息,其中漏泄单元接收终端与位置载体交互的位置信息后传输至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传递给定位服务器,第二定位信号从定位服务器获取,也即定位服务器解算第二定位信号;该方式基于现有漏泄单元在室内分布应用的基础,融合第一定位基站定位技术之外,进一步在漏泄单元上集成位置模块,该位置模块的应用同样可对同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在定位服务器进行解算,再与终端进行交互进行导航定位,也就是说,同一终端获得第一定位信号和第二定位信号,从而实现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的多重定位融合,使得定位精度更准确。
为避免另建定位网络造成室内建设负担,本申请考虑从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定位技术的融合,对于双重定位方案的设计,也考虑到多频段第一定位基站信号定位技术的控制难度大;当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UWB基站构成的位置模块在定位服务器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方案中,位置模块反馈的信号可以被定位网关进行识别,而不是第一定位基站识别,可以通过终端对终端的发送信息和第二UWB基站的响应信息进行特殊处理,如此不存在信息干扰的情况,确保了导航定位的精准度。本申请先简要介绍漏泄单元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然后再对集成方式和运行原理进行说明。
所述漏泄单元,包括连接于合/分路器的若干漏泄载体和连接于若干漏泄载体末端的负载或天线,其中所述漏泄载体为漏泄波导或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开设有缝隙的导体和设于所述导体外的护套。其中,漏泄波导(如图3中(a)图所示)通常包括中空的导体和导体外的护套,导体壁上沿轴向分布有周期性的缝隙,或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不同的周期性缝隙,该些缝隙的形状可以是长条状、八字形、裂变型、T字形及其变形结构(如E字型、U型及多种组合)等等。漏泄同轴电缆(如图3中(b)图所示)通常包括同轴且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导体(通常称外导体)和护套,该导体壁上沿轴向分布有周期性的缝隙,或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不同的周期性缝隙,该些缝隙的形状可以是长条状、八字形、裂变型、T字形及其变形结构(如E字型、U型及多种组合)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漏泄单元可根据室内环境设计排布路线,也可以是基于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应用,用于高楼层、高人口密度或高通信需求的室内信号的覆盖,诸如高楼层、大型商场、地铁站厅和地下商场等。
为方便理解,本发明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漏泄单元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以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为例,每一路信号经信号源输出,依次经过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然后接入漏泄载体进行输出,多路信号分别输入每一楼层布设的若干漏泄载体来输出至室内,所述漏泄载体安装于每一室内的若干内壁处朝向室内辐射或/和背向室内辐射以形成每一室内多路信号的输出,每一所述漏泄载体包括至少一开设有周期性缝隙的外导体。其中,信号源指提供多路信号的基站;合路器用于将不同频率、不同通信制式以及不同运营商的信号合成一路信号输出;耦合器用于将一路信号按照合理的功率分配给每一楼层,并将每一层的信号以及多层的信号进行整合,从而传输给合路器;功分器(或耦合器)按照漏泄载体的功率设计合理分配信号功率至各相连的线路,其通过连接器加跳线接入所述漏泄载体的输入端,通过所述漏泄载体将每一路信号以电磁辐射方式进行无线信号发射/接收;漏泄载体,用于漏泄各路信号的主要元件,其输入端(也称始端)与一功分器相连,其输出端(也称末端)连接有负载或天线。其中负载或天线均为所述漏泄载体输出端所接元件,槽孔相当于本申请中缝隙。上述漏泄单元形成的室内分布系统较传统天馈系统辐射小,信号传输更稳定,容量大,网络分布占用空间资源少。后续本发明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的位置载体和漏泄单元的集成方式进行简单概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供能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用以供电给位置载体本体运行,包括电源线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电池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载体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和/或接收终端反馈信息并传递给漏泄单元或定位网关,包括控制线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射频控制模块。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载体本体与所述电源线、所述控制线中至少一者直接相连,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或所述控制线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且设置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所述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匹配,所述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或护套外。又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置有电池的所述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再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和射频控制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或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能够设置于护套内、护套和导体之间、或安装在护套上。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供能模块感应所述漏泄载体或所述终端的场强而激活。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位置载体与漏泄单元的集成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以漏泄同轴电缆作为漏泄载体,蓝牙信标作为位置载体进行举例说明,该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包括第一定位基站、通信信号源、合/分路器、漏泄单元(漏泄载体+负载/天线)和集成在漏泄单元上的位置载体,其中,通信信号源和第一定位基站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的不同端口,通信信号经漏泄单元传输、覆盖室内并接收室内反馈通信信息、传输至通信服务器处理;第一定位信号采用终端直接进行解算。终端可以将第一定位信号上传云端存储和分享(以下不具体赘述)。本发明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或其他带有特定app软件的移动设备。
实施例1,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该位置载体设置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基于终端的发送信息和第一定位基站响应的信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2,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电源线集成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集成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外或护套上,该电源线设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进行接合连接,位置载体本体固定在护套上可以是但不限于卡套、粘贴或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3,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电池,电池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该位置载体安装在护套上,以便定期更换内置电池,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安装。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池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4,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无线供能模块感应漏泄载体或终端的场强而运行,从而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该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和导体之间,还或安装在护套上(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外置影响用户体验和美观,不作优选)。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5,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和控制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该位置载体设置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6,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和控制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电源线和/或控制线集成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集成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外或护套上,该电源线和/或控制线设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进行接合连接,位置载体本体固定在护套上可以是但不限于卡套、粘贴或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7,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控制线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电池,电池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控制线集成在护套内形成标识线,可快速与位置载体本体连接,或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与导体之间)并且形成外露的接头插口,用与位置载体本体连接的接头匹配。该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以便定期更换内置电池,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安装。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池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8,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控制线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无线供能模块感应漏泄载体或终端的场强而运行,从而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控制线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与导体之间)并且形成外露的接头插口,用与外置的位置载体本体连接的接头匹配。该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实施例9,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和射频控制模块,无线供能模块和感应漏泄载体或终端的场强而运行,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射频控制模块对位置载体本体进行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该位置载体本体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和导体之间,还或安装在护套上(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从合/分路器输入,经漏泄单元传输交互给终端,终端进行解算;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位置信息,终端基于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定位信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中可以采用射频控制模块代替控制线,射频控制模块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中。相应的位置关系与供能模块的具体集成方式相关联,如采用电源线,位置载体本体可以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当电源线设置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所述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匹配时,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或护套外;再如采用内置电池,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上或护套外;如若采用内置的无线供能模块,位置载体本体可以设置于护套与导体之间,或集成在护套内,又或安装在护套上,本文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下对定位信号采用定位服务器进行解算,再上传云端,由终端从云端同步导入以导航定位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0,请参阅图4,该位置模块包括定位网关和位置载体,定位网关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与定位服务器进行交互;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该位置载体设置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第一定位基站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息,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的位置信息由漏泄载体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号,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实施例11,该位置模块包括定位网关和位置载体,定位网关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与定位服务器进行交互;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电源线集成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集成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外或护套上,该电源线设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进行接合连接,位置载体本体固定在护套上可以是但不限于卡套、粘贴或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第一定位基站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息,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的位置信息由漏泄载体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号,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实施例12,位置模块包括定位网关和位置载体,定位网关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与定位服务器进行交互;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和控制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直接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该位置载体设置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第一定位基站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息,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的位置信息由漏泄载体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定位网关(或者由控制线传递给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号,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实施例13,如图5所示,位置模块包括定位网关和位置载体,定位网关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与定位服务器进行交互;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电源线和控制线,电源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供电运行,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电连接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的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电源线和/或控制线集成在导体与护套之间(也可以集成在护套内,如采用热缩管加热使得位置载体集成在护套内),位置载体本体安装在护套外或护套上,该电源线和/或控制线设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位置载体本体的接头进行接合连接,位置载体本体固定在护套上可以是但不限于卡套、粘贴或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第一定位基站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息,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电源连接电源线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的位置信息由漏泄载体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定位网关(或者由控制线传递给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号,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实施例14,如图2所示,位置模块包括定位网关和位置载体,定位网关接入合/分路器的输入端,用与定位服务器进行交互;该位置载体为蓝牙信标,其具有自身唯一的位置信息,该位置载体包括位置载体本体和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的无线供能模块和射频控制模块,无线供能模块感应漏泄载体或终端的场强而运行,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射频控制模块对位置载体本体进行管理(固件升级和参数设定等)。该位置载体本体集成在护套内、或护套和导体之间,还或安装在护套上(如采用卡套、粘贴、卡粘等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终端发送信息,经漏泄单元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第一定位基站响应反馈信息,第一定位基站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息,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过程为无线供能模块给位置载体本体供电,位置载体本体与终端交互的位置信息通过漏泄载体(直接由漏泄载体接收或者由射频控制模块传递给漏泄载体)传输至合/分路器,合/分路器传递给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与定位服务器交互信息,定位服务器解算定位信号,通过云端导入终端进行导航定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7和实施例8可以在位置模块设置定位网关,第一定位基站-终端的第一定位信号和位置载体(包括第二UWB基站)-终端交互的第二定位信号均在定位服务器上进行解算,正如实施例10-14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终端的第一定位信号由第一UWB基站传递给定位服务器;位置载体-终端交互的第二定位信号由定位网关传递给定位服务器。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基站可以集成在定位网关中以减小空间占用率;电源也可以集成在定位网关中,控制线相连的控制网关也可以集成在定位网关中,具体不作详细说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当采用射频控制模块时,终端反馈信息还可以由射频控制模块接收,然后传递给漏泄载体来传输至定位网关,本发明对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比如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等,基于位置载体本体可以与终端进行交互,控制线与位置载体本体相连,控制线也可以接收终端的位置信息,直接将其传输至定位网关(或集成有控制网关的定位网关),定位网关传递给定位服务器,第二定位信号从服务器获取。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中位置载体还可以是WiFi基站或ZigBee信标;或者是RFID标签、蓝牙信标、第二UWB基站、WiFi基站、ZigBee信标中的多种;多种的联合使用可以是沿漏泄载体长度方向依次串联,或者是分布成多条线路,每一线路是排列的一种或多种位置载体等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也可以是一部分终端解算,另一部分定位服务器解算,然后解算结果进行汇整优化,此类方式也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漏泄载体还可以是漏泄波导,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和第二定位信号的获取可以只取其一,如仅包含第一定位信号的获取模式等等。
综上,基于漏泄模块的室内分布系统已经在室内覆盖方案中越来越受到欢迎,通过在漏泄单元上融合定位技术可以使得室分覆盖网络和室分定位技术合并成一张网络,这可以大大减少建网成本和建网空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信号源(100)、第一定位基站(200)、合/分路器(101)和漏泄单元(10),所述通信信号源(100)和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通过所述合/分路器(101)接入所述漏泄单元(10)的输入端,所述合/分路器(101)包括合路器,所述合路器用于将不同频率、不同通信制式以及不同运营商的信号合成一路信号输出,通信信号通过所述漏泄单元(10)传输和室内覆盖来实现终端(80)和通信服务器的信息交互,第一定位信号基于所述终端(80)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的位置交互信息解算出的相对位置得到,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与所述终端(80)通过所述漏泄单元(10)进行位置信息交互,所述终端(80)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信号进行导航定位,所述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还包括集成于所述漏泄单元(10)上的位置模块(30),所述位置模块(30)包括位置载体(301),所述位置载体(301)包括RFID标签、蓝牙信标、第二UWB基站、WiFi基站、ZigBee信标中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二定位信号基于终端(80)与所述位置载体(301)的位置交互信息得到,所述位置模块(30)还包括定位网关(300),所述定位网关(300)通过合/分路器(101)连接至漏泄单元(10)的输入端,其中终端(80)与位置载体(301)的位置交互信息通过漏泄单元(10)传输至定位网关(300),定位网关(300)传递给定位服务器,所述第二定位信号从所述定位服务器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包括第一UWB基站或/和第一蓝牙基站,所述终端(80)基于所述终端(80)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的位置交互信息来得到两者的相对位置,从而解算所述第一定位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80)将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传送至云端存储和分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80)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200)的位置交互信息发送至定位服务器,所述第一定位信号从所述定位服务器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载体(301)包括位置载体本体(301a)和供能模块,所述供能模块用以供电给位置载体本体(301a)运行,包括电源线(301b)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电池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无线供能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载体(301)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以实现对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管理和/或将终端(80)与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位置交互信息传递给漏泄单元(10)或定位网关(300),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线(301c)或内置于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射频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泄单元(10)包括连接于合/分路器(101)的若干漏泄载体(105)和连接于若干漏泄载体(105)末端的负载或天线,其中所述漏泄载体(105)为漏泄波导或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开设有缝隙(1)的导体(11)和设于所述导体(11)外的护套(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载体本体(301a)与所述电源线(301b)、所述控制线(301c)中至少一者直接相连,设置于护套(13)与导体(11)之间,或集成在护套(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301b)或所述控制线(301c)设置于护套(13)与导体(11)之间,或集成在护套(13)内,且设置有外露的接头插口与所述位置载体本体(301a)的接头匹配,所述位置载体本体(301a)安装在护套(13)上或护套(13)外。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内置有电池的所述位置载体本体(301a)安装在护套(13)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和射频控制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301a)、或内置有无线供能模块的位置载体本体(301a)设置于护套(13)内、护套(13)和导体(11)之间、或安装在护套(1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供能模块能够感应所述漏泄载体(105)或所述终端(80)的场强而激活。
CN202010177972.3A 2020-03-13 2020-03-13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Active CN111432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972.3A CN111432330B (zh) 2020-03-13 2020-03-13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PCT/CN2020/142031 WO2021179766A1 (zh) 2020-03-13 2020-12-31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7972.3A CN111432330B (zh) 2020-03-13 2020-03-13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330A CN111432330A (zh) 2020-07-17
CN111432330B true CN111432330B (zh) 2022-07-08

Family

ID=7154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7972.3A Active CN111432330B (zh) 2020-03-13 2020-03-13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2330B (zh)
WO (1) WO2021179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330B (zh) * 2020-03-13 2022-07-08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CN113068120B (zh) * 2021-03-29 2021-11-30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系统、方法和通导一体化系统
CN114363809B (zh) * 2022-01-17 2023-10-27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uwb技术的信息定位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6528150B (zh) * 2023-05-17 2023-12-26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定位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3339A (ja) * 2010-09-16 2012-04-26 Astra:Kk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CN102438203A (zh) * 2011-09-13 2012-05-02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对移动终端进行精确定位的装置及算法
CN202364383U (zh) * 2011-11-23 2012-08-01 武汉安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catv同轴电缆实现无线信号入楼或入户的深度覆盖系统
CN103648081A (zh) * 2013-12-03 2014-03-19 广州电力设计院 隧道内目标定位系统
CN105228167A (zh) * 2015-08-25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一种无线通信定位传感基站
CN207625808U (zh) * 2017-12-30 2018-07-17 深圳市蓝科迅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围栏装置及系统
WO2018135148A1 (ja) * 2017-01-18 2018-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端末検出装置、携帯端末検出方法
CN208210309U (zh) * 2018-06-19 2018-12-0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无线覆盖系统
CN109547926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定位模组、无线定位线缆及无线定位线缆系统
CN109782266A (zh) * 2017-11-10 2019-05-21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及装置、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9513B2 (ja) * 2002-06-25 2006-03-0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862068B2 (ja) * 2009-06-26 2012-01-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CN102883272B (zh) * 2012-09-19 2015-03-25 童建伟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位移传感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
CN103268973B (zh) * 2013-06-13 2016-09-14 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室内漏泄电缆天线及其覆盖系统
CN106851550B (zh) * 2015-12-04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终端的方法以及基带单元
CN107295457B (zh) * 2016-04-11 2020-07-2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室分天馈监控及定位方法、系统
CN106218673B (zh) * 2016-08-31 2017-10-2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网络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N209105467U (zh) * 2018-12-29 2019-07-12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室内分布系统
CN209330410U (zh) * 2019-01-16 2019-08-30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传输模块以及信号覆盖系统
CN111432330B (zh) * 2020-03-13 2022-07-08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3339A (ja) * 2010-09-16 2012-04-26 Astra:Kk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CN102438203A (zh) * 2011-09-13 2012-05-02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对移动终端进行精确定位的装置及算法
CN202364383U (zh) * 2011-11-23 2012-08-01 武汉安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catv同轴电缆实现无线信号入楼或入户的深度覆盖系统
CN103648081A (zh) * 2013-12-03 2014-03-19 广州电力设计院 隧道内目标定位系统
CN105228167A (zh) * 2015-08-25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一种无线通信定位传感基站
WO2018135148A1 (ja) * 2017-01-18 2018-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携帯端末検出装置、携帯端末検出方法
CN109782266A (zh) * 2017-11-10 2019-05-21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及装置、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7625808U (zh) * 2017-12-30 2018-07-17 深圳市蓝科迅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围栏装置及系统
CN208210309U (zh) * 2018-06-19 2018-12-07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无线覆盖系统
CN109547926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定位模组、无线定位线缆及无线定位线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9766A1 (zh) 2021-09-16
CN111432330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2330B (zh) 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CN111432363A (zh) 漏泄载体、室内通导一体化网络
CN104837118B (zh) 一种基于WiFi和BLUETOOTH的室内融合定位系统及方法
EP295975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oor navigation control by led lighting devices
US9781553B2 (en)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ponents and methods
US20130322415A1 (en) Location tracking for mobile terminals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10050501A1 (en)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 fiber optic link
CN102685673B (zh) 一种线缆系统
CN105025571A (zh) 一种基于多天线的无线定位侦听装置及室内定位系统
US20230012446A1 (en)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navigation integrated system
CN203407045U (zh) 一种基于led照明装置的室内导航控制系统
WO2012089153A1 (zh) 一种室内定位移动终端的系统及方法
CN109906598A (zh) 用于散布无线电头端的系统及方法
CN112797984A (zh) 基于超宽带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
CN110913466A (zh) 基于多通信融合的超宽带uwb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1970643B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矿井定位系统
Zia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CN104459620B (zh) 一种无线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2492636A (zh) 一种传播损耗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RU2803915C2 (ru) Излучающий носитель и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ая сеть связи и навигации для помещений
CN116634354A (zh) 用于地下站点的多节点通信组网与定位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213906943U (zh) 一种基于超宽带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车库寻车系统
TWM573833U (zh) Hybrid indoor positioning architecture
Liu et al. A building/environment data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ervice
CN203658587U (zh) 一种基于gps信号的室内精确手机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Longlong

Inventor after: Wang Bin

Inventor after: Xu Zongming

Inventor after: Lan Yanrui

Inventor after: Zhao Ruijing

Inventor after: He Hao

Inventor after: Yang Baofeng

Inventor after: Xu Bohua

Inventor before: Lin Longl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Bin

Inventor before: Pei Yukui

Inventor before: Xu Zongming

Inventor before: Lan Yanrui

Inventor before: Zhao Ruijing

Inventor before: He Hao

Inventor before: Yang Baofeng

Inventor before: Xu Bohu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