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3985A -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3985A
CN111423985A CN202010354004.5A CN202010354004A CN111423985A CN 111423985 A CN111423985 A CN 111423985A CN 202010354004 A CN202010354004 A CN 202010354004A CN 111423985 A CN111423985 A CN 111423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ystis
bloom
diatom
water
br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40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3985B (zh
Inventor
王小冬
刘子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FS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F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FS filed Critical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FS
Priority to CN2020103540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3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3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3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3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3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新鲜的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控制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4000~60000μg/L;将所述微囊藻水华放置在温度为18~42℃的环境中,并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在曝气量为0.1~0.3立方米/(小时·10升藻)的条件下进行空气曝气4~6天;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叶绿素a浓度为600~1000μg/L;在曝气量以0.4~0.8立方米/(小时·10升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2~16天;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所述微囊藻水华培育成硅藻聚团生长的细颗粒,水体中硅藻颗粒沉淀半小时后的体积量达到7~15mL/L。

Description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我国内陆水体发生的蓝藻水华主要是微囊藻水华)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广泛出现的一种有害藻类水华,目前对我国水生态系统、水源地管理、景观与旅游、水产品的生产等多个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危害,而亟需有效控制和治理。
虽然有害藻类水华的机理研究已有巨大进步,但仍有很多未知之谜。微囊藻能从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胜出与其生长最大化、损失最小化方面具备的多种能力有关。并且微囊藻水华具备与丝状蓝藻显著不同的形态学特点——浮游性球形细胞聚集形成群体,群体外包裹有胶鞘,即胞外聚合物。尤其微囊藻利用胞外聚合物将单细胞聚集成群体,其群体胶鞘被认为是微囊藻形成水华、维持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微囊藻水华的治理有多种方法,其中通过控源截污形成的营养盐控制法是最根本的办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很难有效控制营养盐水平,因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或者富含营养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虽然会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在排入环境,但是湖泊仍然是最大的纳污处,而从营养盐控制的角度很难控制浅水富营养湖泊中的蓝藻水华。即使营养盐的外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生态系统对营养盐水平变化的响应需要时间,控制营养盐后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立竿见影的水华控制效果。因此,我国目前的蓝藻水华治理,尤其是针对我国多个浅水湖泊中严重的微囊藻水华的治理,目前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控制方法是打捞微囊藻水华,即将微囊藻水华打捞后从水体中移除。
但是蓝藻水华打捞后的处理方法却没有相应的有效进展,一般还是腐烂后作为肥料或者是直接堆积在相应区域内没有实际用途。由于巨量的蓝藻水华需要大量土地进行堆积,而且堆积过程中会散发大量浓重的臭味,影响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如何对蓝藻水华控制并进一步地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蓝藻水华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有很多的探索,比如作为生物柴油、利用蓝藻水华培养绿藻或者光合细菌或者生物絮团等,这些均为蓝藻水华的控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重要方向。发明人之前也发现了将微囊藻水华控制在适宜的条件时,微囊藻水华中会出现硅藻生长,这为微囊藻水华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发明人之前的方法中所培育得到的硅藻密度不够大,微囊藻水华中单个微囊藻群体里一般仅会出现10来个硅藻细胞,微囊藻细胞所占的比例依然比较大,且所需的培养时间比较长,一般为18~70天,影响了硅藻的多种价值的发挥和微囊藻水华的控制效果,因此需要改善方法而获得硅藻密度更大、纯度更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蓝藻水华的资源化过程中,所培育得到的硅藻密度低,时间较长,效果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淡水硅藻培育方法,特别是将微囊藻水华转变为硅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新鲜的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控制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4000~60000μg/L;将所述微囊藻水华放置在温度为18~42℃的环境中,并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在曝气量为0.1~0.3m3/(h·10L藻)(立方米/(小时·10升藻))的条件下进行空气曝气5天左右(4~6天);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叶绿素a浓度为600~1000μg/L;在曝气量为0.4~0.8立方米/(小时·10升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2~16天;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所述微囊藻水华培育成硅藻。
进一步的,所述微囊藻为蓝藻门微囊藻属。
进一步的,采用添加酸类物质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所述酸类物质为盐酸、硝酸或硫酸。
进一步的,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时,以尽量使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体中,且尽量不溅出。
进一步的,在曝气量为0.4~0.8m3/(h·10L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2~16天,其过程具体包括:第5~8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黄绿色;第8~12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棕绿色或棕褐色;第12~16天,所述微囊藻水华完全变为棕褐色。
进一步的,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的颜色从棕绿色到棕褐色的时间为2~4天。
进一步的,所述硅藻优势种类为菱形藻(Nitzschia)或/和脆杆藻(Fragilaria)或/和针杆藻(Synedra)。
进一步的,所述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棕褐色硅藻细颗粒,所述颗粒的粒径一般可达0.3~5mm,硅藻细胞利用了微囊藻群体中本来已有的群体胶鞘即胞外聚合物作为附着基质实现聚团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棕褐色硅藻细颗粒,所述棕褐色细颗粒含量达到7~15mL/L(以沉淀半小时后在水体中的体积量表示)。从而,实现初始时叶绿素a含量为600~1000μg/L的微囊藻水华转化为7~15mL/L的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硅藻细颗粒,即初始时每600~1000μg叶绿素a含量的微囊藻水华可以转变为7~15mL的硅藻细颗粒。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充分利用有害的微囊藻水华,并且可以快速降解蓝藻毒素,为微囊藻水华的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极好的方法。
2、实现了在高温条件下培育硅藻,适宜的高温条件促进了硅藻快速生长,为硅藻大规模生长和培育提供了快捷的好方法,培养时间可短至16天左右可实现微囊藻水华向硅藻的转变,并且可以完全去除其中的微囊藻细胞或者将微囊藻细胞的含量降低到5%以下。
3、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明确,思路清晰、确定;由于微囊藻水华来源丰富、廉价,无需向系统中补充无机态硅元素,也无需在实验过程中向水体添加氮、磷等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是微囊藻水华腐烂所得,即可实现硅藻的大量培育。
4、本发明可以对高浓度的微囊藻水华(初始微囊藻水华中叶绿素a浓度高达600~1000μg/L)进行高效转化、培育为硅藻,可对打捞的微囊藻水华直接处理、转化。
5、本发明中的硅藻以聚团的小颗粒态生长为主,可以在扰动条件下悬浮在水体中生长,藻类聚集体形成的单个小颗粒中硅藻可以成百上千个,甚至是数千个或上万个,聚集的小颗粒形态便于硅藻的浓缩收集,比如离心、沉降法浓缩可以得到泥浆状的棕褐色硅藻泥,便于硅藻的进一步利用。
6、本发明实现了初始时叶绿素a含量为600~1000μg/L的微囊藻水华转化为7~15mL/L的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硅藻细颗粒,即初始时每600~1000μg叶绿素a含量的微囊藻水华可以转变为7~15mL的硅藻细颗粒,转化效率高。
7、本发明首次发现微囊藻群体的胶鞘即胞外聚合物能够被硅藻利用起来,成为硅藻生长的一种附着基质,而实现硅藻的聚团生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蓝藻门微囊藻水华转变为硅藻的代表性照片;
图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蓝藻门微囊藻水华转变为硅藻的代表性照片。
(说明:图2~图7中的杆状细胞为硅藻,球形细胞为微囊藻。其中图2~图5为放大400倍下拍摄照片,图6、图7是放大100倍下拍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不仅可以突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机理,还可以在实践中为微囊藻水华的有效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能够有效降解蓝藻毒素,有利于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得新鲜的微囊藻水华,其中所述微囊藻为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
步骤S120:控制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4000~60000μg/L;
步骤S130:将所述微囊藻水华放置在温度为18~42℃的环境中,并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在曝气量为0.1~0.3m3/(h·10L藻)(立方米/(小时·10升藻))的条件下进行空气曝气4~6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添加酸类物质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所述酸类物质为盐酸、硝酸或硫酸。
步骤S140: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叶绿素a浓度为600~1000μg/L。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时,以尽量使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体中,且尽量不溅出。
步骤S150:在曝气量为0.4~0.8m3/(h·10L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6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5~8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黄绿色;第8~12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棕绿色或棕褐色;第12~16天,所述微囊藻水华完全变为棕褐色。
步骤S160: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所述微囊藻水华培育成硅藻。所述硅藻聚团生长形成棕褐色细颗粒,这些棕褐色细颗粒含量达到7~15mL/L(以沉淀半小时后在水体中的体积量表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变为棕褐色时可见水体悬浮了密集的棕褐色小颗粒。并且水体颜色从棕绿色到棕褐色的时间为2~4天。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棕褐色小颗粒是硅藻絮集成群,也就是硅藻大量生长了,而微囊藻已经非常少,微囊藻细胞数量所占比例低于5%,甚至全部转变为硅藻了,从而达到将微囊藻水华培育成硅藻的目的。其中微囊藻水华几乎全部转变为硅藻的聚团生长是显著高于已有技术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硅藻优势种类为菱形藻(Nitzschia)或/和脆杆藻(Fragilaria)或/和针杆藻(Synedra)。
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的颜色从棕绿色到棕褐色的时间一般为2~4天,这是微囊藻水华中藻类优势由微囊藻变为硅藻的突变期,也是硅藻的爆发性增长时期。硅藻的生长以聚团的小颗粒态生长为主,硅藻细胞大量聚集成细胞群体,群体的大小一般与微囊藻群体大小相当,但是有些微囊藻群体会相互聚集而比原来的单个微囊藻群体更大。而且悬浮颗粒态生长时的硅藻细胞的密度可高达3×109cells/L以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棕褐色硅藻细颗粒,所述颗粒的粒径一般可达0.3~5mm。硅藻细胞利用了微囊藻群体中本来已有的群体胶鞘即胞外聚合物作为附着基质实现聚团生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初始较弱曝气的微囊藻水华浓度、添加酸、后续稀释的微囊藻水华浓度、对稀释微囊藻水华的曝气及时间长度等5个条件是实现发明本目的的关键条件,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微囊藻水华演替为硅藻所需的时间与效果。首先通过对高浓度微囊藻水华的加酸、弱曝气,这个过程可促进微囊藻水华发生部分腐烂降解,微囊藻群体的活性降低甚至是部分死亡,可见的表观现象是微囊藻水华稍有发白现象。其目的是促进微囊藻细胞一定程度的腐烂并较慢地释放出营养盐。但是微囊藻水华不能完全腐烂,因为需要控制微囊藻的群体胶鞘即胞外聚合物没有明显破坏,即群体胶鞘依然包裹着微囊藻细胞,依然保持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小颗粒。随后将加酸后稍有腐烂的微囊藻水华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并进行空气曝气、扰动,这有利于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小颗粒在水体中悬浮,在悬浮过程中由于微囊藻群体形成自遮光作用,导致水体中光照比较弱,并且部分微囊藻细胞腐烂释放了碳、氮、磷、硅等多种营养盐,从而满足硅藻生长所需的低光照和营养盐水平,并且在足够的时间之后,硅藻利用微囊藻群体中的营养盐而大量生长起来,并且硅藻以附着在微囊藻群体的胶鞘中这种特有的形式生长,实现硅藻能够像微囊藻一样聚集成群体生长。本发明能够实现微囊藻向硅藻的转变,其转变机制是由于曝气扰动条件下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颗粒的自遮光作用形成了适合硅藻生长的低光照条件,同时微囊藻逐渐腐烂而释放营养盐,为硅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而且曝气扰动提供了动力悬浮条件。并且,其中的硅藻不是单细胞的悬浮态生长,而是众多硅藻细胞能够像微囊藻一样聚集成群体生长,这是由于微囊藻群体的胶鞘没有受到破坏而能够被硅藻利用起来,成为硅藻生长的一种附着基质,即硅藻附着生长在微囊藻的胶鞘上并在弱光照条件快速繁殖,达到微囊藻水华演替为硅藻,即实现了淡水硅藻培育的目的。
特别地,控制最初的微囊藻水华的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4000~60000μg/L,如果浓度低于4000μg/L,其中会出现绿藻的生长;如果浓度高于60000μg/L,会因浓度过高而加速蓝藻腐烂,尤其是容易出现微囊藻群体胶鞘的腐烂,不利于后续硅藻附着生长。稀释后的初始时叶绿素a含量为600~1000μg/L的微囊藻水华,如果浓度低于600μg/L,其中除了会出现硅藻生长,还会出现较多绿藻生长,影响了硅藻的生长密度;如果浓度高于1000μg/L,会因浓度过高而需要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出现其他单细胞藻类生长,影响硅藻的生长密度,也不利于后续硅藻附着生长。
为了更清楚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具体实施例加以详述。
实施例一:
在炎热的7月份从发生蓝藻水华的水产养殖池塘捞取新鲜的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获得浓缩的蓝藻水华浆,将浓缩的微囊藻水华浆放置在玻璃温室中的100L玻璃缸中,测得初始时该水华浆搅拌均匀后的叶绿素a浓度是58000μg/L。并在微囊藻水华浆中添加足量的盐酸,控制添加盐酸后的微囊藻水华浆的pH值为2.5。水华浆中添加1个曝气头进行较弱空气曝气,曝气强度(以曝气量表示)为0.3m3/(h·10L藻)。在曝气3天的时候,可见微囊藻水华出现了变白的现象,颜色不如之前绿了,但是水体中还没有出现暗绿色,至曝气第5天,微囊藻水华中带有明显的浅白色。此时,取出稍有变白的微囊藻水华利用自来水稀释,稀释后的微囊藻水华放置在有机玻璃柱中进行曝气培养。有机玻璃柱的体积为130L,柱高约1.2m。共获得稀释后的4个浓度梯度进行曝气培养,每个柱中的曝气量均为0.8m3/(h·10L藻),4个浓度从低到高分别编号为Z1、Z2、Z3、Z4,稀释后各柱中叶绿素a具体浓度依次为:810、980、1230、2100μg/L。
稀释后的4个柱中浓度较低的Z1、Z2分别在曝气(此曝气时间以稀释后开始曝气的时间为初始时间)6天、7天时出现了变黄绿现象。Z1在曝气12天~14天中变成了棕褐色水体,水体中悬浮有大量的棕褐色细颗粒。Z2在曝气14天后变成棕绿色,水体中同时含有绿色的微囊藻细颗粒和棕褐色细颗粒。Z2在曝气16天后完全变成棕褐色。在曝气16天时,以沉淀法对Z1、Z2中生成的棕褐色硅藻水体进行悬浮棕褐色颗粒物的体积测量,以沉淀半小时计,其中棕褐色颗粒物的体积分别为12、15mL/L。
而浓度较高的Z3、Z4在曝气后较长一段依然比较绿,但是在曝气20天时变棕黄绿,后来又慢慢变绿了。
在显微镜下检查柱Z1、Z2中棕褐色的细颗粒,其是硅藻聚团形成的颗粒。至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水体中已经是硅藻大量聚集形成的细颗粒。具体见图2,其是硅藻在微囊藻群体中生长的照片,即硅藻和微囊藻共存情况下,这种情况下水体的颜色为棕绿色;图3,是棕褐色细颗粒中硅藻大量聚集生长的照片,这种情况下水体呈棕褐色。
微囊藻水华转变为硅藻的培养过程中,玻璃温室中早晚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0~42℃。培养过程中,稀释后曝气约16天硅藻生长量达到高峰期,随着时间持续,其中硅藻会因营养物质逐渐不足而生长不好。
实施例二:
在炎热的9月初从发生蓝藻水华的水体中捞取新鲜的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获得浓缩的微囊藻水华浆,将浓缩的微囊藻水华浆放置在一个12L的塑料水桶中,水桶放置在开敞的室内。测得初始时该水华浆搅拌均匀后的叶绿素a浓度是4330μg/L。并在微囊藻水华浆中添加足量的盐酸,控制添加盐酸后的微囊藻水华浆的pH值为3.0,并进行曝气,曝气量为0.1m3/(h·10L藻)。曝气5天后,可见微囊藻水华稍微出现了变白的现象,微囊藻水华中带有浅白色。此时,取出稍有变白的微囊藻水华利用自来水稀释,稀释后的微囊藻水华放置在5L广口玻璃瓶中进行曝气培养。共获得稀释后的4个浓度梯度进行曝气培养,每个瓶中的曝气量均是0.4立方米/(小时·10升藻),4个浓度从低到高分别编号为P1、P2、P3、P4,稀释后各瓶中叶绿素a具体浓度依次为:420、610、830、1000μg/L。
稀释后的4个柱中浓度较低的P1、P2瓶均在稀释后曝气第8天时出现了变黄绿现象,并且P1瓶后来没有变成棕褐色,仅是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黄绿色,后来又变得较绿了。P2瓶在曝气12天~15天中变成了棕褐色水体,水体中悬浮有大量的棕褐色细颗粒。P3、P4瓶在曝气13天~16天中变成了棕褐色水体,水体中悬浮有大量的棕褐色细颗粒。
在显微镜下检查P2、P3、P4瓶中棕褐色的细颗粒,均是硅藻聚团形成的颗粒。至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水体中已经是硅藻大量聚集形成的细颗粒。在曝气16天时,以沉淀法对P2、P3、P4瓶中生成的棕褐色硅藻水体进行悬浮棕褐色颗粒物的体积测量,以沉淀半小时计,其中棕褐色颗粒物的体积分别为7、11、15mL/L。生长的硅藻见图4~图7,图4是水体变为棕绿色时硅藻在微囊藻群体中生长的照片;图5、图6和图7,是大量硅藻聚团生长成为棕褐色细颗粒。
微囊藻水华转变为硅藻的过程中,容器内早晚的水温变化范围为18~42℃。培养过程中,稀释后曝气约16天硅藻生长量达到高峰期,随着时间持续,其中硅藻会因营养物质逐渐不足而生长不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充分利用有害的微囊藻水华,并且可以快速降解蓝藻毒素,为微囊藻水华的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极好的方法。
2、实现了在高温条件下培育硅藻,适宜的高温条件促进了硅藻快速生长,为硅藻大规模生长和培育提供了快捷的好方法,培养时间可短至16天左右可实现微囊藻水华向硅藻的转变,并且可以完全将其中的微囊藻细胞演替为硅藻或者将微囊藻细胞的含量降低到5%以下。
3、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明确,思路清晰、确定;由于微囊藻水华来源丰富、廉价,无需向系统中补充无机态硅元素,也无需在实验过程中向水体添加氮、磷等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是微囊藻水华腐烂所得,即可实现硅藻的大量培育。
4、本发明可以对高浓度的微囊藻水华(初始微囊藻水华中叶绿素a浓度高达600~1000μg/L)进行高效转化、培育为硅藻,可对打捞的微囊藻水华直接处理、转化。
5、本发明中的硅藻以聚团的小颗粒态生长为主,可以在扰动条件下悬浮在水体中生长,藻类聚集体形成的单个小颗粒中硅藻可以成百上千个,甚至是数千个或上万个,聚集的小颗粒形态便于硅藻的浓缩收集,比如离心、沉降法浓缩可以得到泥浆状的棕褐色硅藻泥,便于硅藻的进一步利用。
6、本发明首次发现微囊藻群体的胶鞘即胞外聚合物能够被硅藻利用起来,成为硅藻生长的一种附着基质,而实现硅藻的聚团生长。
7、本发明实现了初始时叶绿素a含量为600~1000μg/L的微囊藻水华转化为7~15mL/L的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硅藻细颗粒,即初始时每600~1000μg叶绿素a含量的微囊藻水华可以转变为7~15mL的硅藻细颗粒,转化效率高。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新鲜的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
控制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4000~60000μg/L;
将所述微囊藻水华放置在温度为18~42℃的环境中,并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在曝气量为0.1~0.3m3/(h·10L藻)条件下进行空气曝气4~6天;
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叶绿素a浓度为600~1000μg/L;
在曝气量以0.4~0.8m3/(h·10L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2~16天;
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变为棕褐色时,所述微囊藻水华培育成硅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藻为蓝藻门微囊藻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添加酸类物质使所述微囊藻水华的pH值降低至2.5~3,所述酸类物质为盐酸、硝酸或硫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所述微囊藻水华时,以尽量使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体中,且尽量不溅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曝气量以0.4~0.8m3/(h·10L藻)的条件下,对所述微囊藻水华进行空气曝气12~16天,其过程具体包括:
第5~8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黄绿色;
第8~12天,所述微囊藻水华逐渐变为棕绿色或棕褐色;
第12~16天,所述微囊藻水华完全变为棕褐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藻水华水体的颜色从棕绿色到棕褐色的时间为2~4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为菱形藻(Nitzschia)或/和脆杆藻(Fragilaria)或/和针杆藻(Synedr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棕褐色硅藻细颗粒,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3~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硅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细胞聚团形成的棕褐色硅藻细颗粒,所述棕褐色细颗粒含量为7~15mL/L。
CN202010354004.5A 2020-04-29 2020-04-29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Active CN111423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4004.5A CN1114239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4004.5A CN1114239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3985A true CN111423985A (zh) 2020-07-17
CN111423985B CN111423985B (zh) 2021-09-24

Family

ID=7155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4004.5A Active CN1114239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39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080A (zh) * 2020-11-23 2021-03-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夏季培养硅藻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8338A1 (en) * 2009-04-20 2012-02-02 Ashish Bhatnagar Mixotrophic alga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gae biofuel feedstock on wastewater
CN104651234A (zh) * 2015-02-10 2015-05-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培养高密度淡水附着硅藻的方法
CN105112338A (zh) * 2015-09-17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利用湖泊蓝藻水华培养浮游绿藻的方法
CN1059254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海(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硅藻培养皿及硅藻培养方法
CN106754385A (zh) * 2016-12-01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利用蓝藻水华为原料培育小球藻属浮游植物的方法
JP2018176070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トヨタ車体研究所 炭酸泉からの二酸化炭素抽出方法
CN109735455A (zh) * 2019-03-04 2019-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蓝藻门微囊藻水华中出现硅藻生长的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8338A1 (en) * 2009-04-20 2012-02-02 Ashish Bhatnagar Mixotrophic alga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gae biofuel feedstock on wastewater
CN104651234A (zh) * 2015-02-10 2015-05-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培养高密度淡水附着硅藻的方法
CN105112338A (zh) * 2015-09-17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利用湖泊蓝藻水华培养浮游绿藻的方法
CN1059254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海(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硅藻培养皿及硅藻培养方法
CN106754385A (zh) * 2016-12-01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利用蓝藻水华为原料培育小球藻属浮游植物的方法
JP2018176070A (ja) * 2017-04-13 2018-11-15 株式会社トヨタ車体研究所 炭酸泉からの二酸化炭素抽出方法
CN109735455A (zh) * 2019-03-04 2019-05-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蓝藻门微囊藻水华中出现硅藻生长的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DONG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Microcystis Bloom Formation from Natur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施丽梅等: "水华衰亡过程中微囊藻群体胶鞘结构及其元素组成的变化", 《J. LAKE SCI.(湖泊科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080A (zh) * 2020-11-23 2021-03-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夏季培养硅藻的方法
CN112553080B (zh) * 2020-11-23 2022-03-2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夏季培养硅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3985B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Removal of nutrients from undiluted anaerobically treated piggery wastewater by improved microalgae
CN101767893B (zh) 利用微藻深度处理污水耦合生产生物油的装置及方法
Admiraal et al. Influence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light limitation on the growth rate of estuarine benthic diatoms
CN109735455B (zh) 一种蓝藻门微囊藻水华中出现硅藻生长的培养方法
CN103992187A (zh) 一种用于防治水体青苔的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Olguin et al. Simultaneous high-biomass protein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moval using Spirulina maxima in sea water supplemented with anaerobic effluents
CN107555607B (zh) 一种生物复合增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2491A (zh) 一种高细胞浓度光合细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CN105600942B (zh) 一种利用蓝藻水华形成生物絮团的方法
CN113697960A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配合光合细菌作为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方法
CN109052834A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CN111423985B (zh) 淡水硅藻培育方法
CN109971691A (zh) 一株富硒细菌及其分离方法
CN113955904B (zh) 规模化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
CN106754385B (zh) 一种利用蓝藻水华为原料培育小球藻属浮游植物的方法
CN106010969B (zh) 一种吞噬微囊藻的棕鞭毛虫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CN109666611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光合细菌的制备及纯化方法
CN111269891A (zh) 一种广谱的烈性噬藻体Me-ZS1及其应用
CN112553080B (zh) 夏季培养硅藻的方法
CN112537880A (zh) 一种智慧养殖珍珠蚌和微生物协同净化微污染水体方法
CN101940179A (zh) 斑节对虾的育苗方法
CN112028251A (zh) 一种提高微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方法
KR101788507B1 (ko) 제주도 용암해수로부터 분리한 부착성 규조류로부터 실리카를 추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분리한 실리카
CN109090007A (zh) 一种淡、海水族鱼池虾池全生态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CN104531532B (zh) 一株拟端泥生藻及其应用和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